时间:2022-06-14 18:08:54
导语:在交通治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在各个城市的道路都会安装交通控制红绿灯,使用交通灯来控制不同道路的汽车有序运行。有些司机不遵守安全规则擅闯红灯对行人造成一定的人身安全威胁,每年各个城市都会有这种事故发生,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本设计就是设计了汽车刹车控制系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遇到红灯可以自动强制提车,避免了汽车闯红灯对行人造成的安全威胁。
二、设计创新点
本设计创新点在于使用红外线发射器与红路灯联合工作,在遇到红灯时发出红外线,在汽车里安装有红外接收电路控制汽车上的电动机或者发动机,强制其停车。可以避免有些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擅闯红灯。
三、项目结构框图
图1 红外线自动控制小车强制制动原理框图
本系统设计主要有两大模块组成:使用单片机at89c52设计的简易十字路通红绿灯,安装有红外接收器的模型小车。单片机控制的交通灯可以实现两路红、绿、黄灯的控制,可以显示时间,可以在红灯情况控制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外线;模型小车安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当收到来自交通灯的红外线停车信号后通过控制电路强制停车。模拟了强制禁止闯红灯的过程。
图2 交通灯的控制流程图
交通灯的控制通过编制程序实现,可以通过更改程序灵活调整每个路口的红绿灯的亮灯时间。实现单片机控制的模拟交通灯功能,可以实现交通动能在红灯状态发送红外线,模型车接收到红外信号实现自动停车。本设计可以通过考虑设计更为完善的程序,实现多路交通模型车的控制。更为接近实际情况。
四、使用材料
红外自动控制小车
元器件 数量(个) 参数 备注
20w烙铁 1 20w内热式烙铁,用于电路焊接
焊锡丝 1卷
松香 2 用于电路的助焊接,提高焊点的可可靠性
c51单片机
开发板 一套 用于交通灯的控制,完成交通灯、红外制动信号的发射
红外线距离
传感器 2个 经过修改调整可用于接收红外调制信号,实现强制停车控制。可接受到频率160——200khz的占空比25%的调制红外光,有效距离可调最大1.5m最小2cm。
红外线发射
二极管 10 用于发射红外线停车信号,发射900nm的红外线
9012三极管 4 低频小功率三极管,用于控制继电器等做可控开关使用,工作在开关状态。
洞洞板 4 用于电子元器件搭接测试电路。
白光二极管 4 作指示灯
小型电动机 1 4.5v电机,转速200rpm,测试电机桥性能
5v稳压直流
电源 1 提供一个稳定的5v电压给单片机,功率15w
红外线调制管 2 可以产生频率160——200khz的占空比25%的调制信号,用于对红外发射管控制。
微型5v继电器 2 电动车电机控制继电器,线圈工作电流50ma,控制端220v,10a
金属1/6w电阻 10 1kω、47kω、500ω、330ω、10ω,限流电阻
电源变压器 1 直流电源的交流供电端220:15v
红外接收管 6 接收红外线信号
电容器 6 电解电容、瓷片电容等。
五、制作原理方法
制作的红外线自动控制小车强制制动器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前期做了一些文献查阅和检索工作,查看了国内外有交通灯控制及针对违规司机闯红灯的自动停车装置的研究状况。发现在目前有些司机不能很好的遵守交通指挥灯的控制信号,遇到红灯强行通过,不停车对于行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地威胁。每年这样的交通事故也是屡次有发生,还没有什么有效地解决办法。交通灯的自动控制技术现在已经是非常的成熟了,但其功能也只限于控制红绿灯的亮灭。
本制作设计使用脉冲调制红外线为强制制动停车信号,在模型小车里加装红外线接收装置,探测红外停车信号。当没有收到停车信号时小车正常运行;遇到交通灯发射的红外停车信号切断小车电机供电强制停车,从而模拟了强制停车严禁穿红灯的交通系统。本设计将红外线信号发送接收功能、交通灯控制、交通安全管理综合起来。实现保障行人安全的功能,以下是实际的制作流程中的一些照片:
图1 第一套电机控制电路
电动机工作的电流在800ma左右,使用两个9014并联使用,提高供电电流,首次设计的红外接收电路直接使用红外接收管,但是灵敏度太低了,有效距离最大才有5cm,必须保持小车在红外发射灯的正对面才能起作用。角度偏离
后就失效了。后来经过查阅相关文献搞清楚了问题所在,改用红外线调制,可以大大提高接收系统的有效距离。为提高接收器的稳定性,最终网购了红外接近开关,改造以后用于红外调制信号的接收。效果很好!
图4 交通灯程序调试界面
图5 交通灯软件仿真图
实物的制作的过程照片如下面的:
图6 红外发射电路控制部分
图7 交通灯电路板
图8 交通灯单片机主控版
六、使用效果
红外发射电路焊接完成后与交通灯连接好,电动小车的红外接收模块和电机控制模块都装配到小车后,实际测试第一次使用的红外接收二极管做接收装置效果不好;经过改进后使用红外接收模块,发射端采用红外线调制发射后,效果很好,接收距离大大提高,可以满足小车自动停车,强制制动的要求。
模型小车的电机电流较小所以控制电路里使用了两个小功率的9013的三极管实现,电路结构比较简单,在红外线传感接收部分设计了两套方案:红外接收光敏三极管,红外接收器。在实际的测试中发现红外接收电路使用红外光敏三极管的灵敏度不够高,且接受范围角度窄;最后就采取了红外接收器的模块,可以准确的接受到红外线实现可靠停车。
七、改进方面
本设计目前可以稳定的工作,交通灯除了正常的控制交通灯、显示倒计时以外,还有一个控制红外发射电路在红灯亮的时间点亮对应路口的红外停车信号灯的作用,实现强制制动。本设计的停车控制电路较为简单,可以对电动车完成控制,若想在现实生活实用控制或是燃料车辆运行还有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车速较高的情况下,发动机不能骤停,否则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安全后果。对于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在有些非常情况下如要汽车强行通过交通灯的红灯路口怎么实现控制也是要考虑的!
参考文献
在传统的交通管理工作中,往往都是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最优算法产生的一套管理体系。这种管理工作中通常都为了更好的简化和解决某些问题受到技术限制。究其原因,这种简化管理策略与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的交通非线性、瞬变性和动态特征相悖,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传统交通管理控制策略无法应对瞬时多变的交通实际状况。传统交通管理策略的应用缺陷:首先,传统的交通管理策略通常看似采用了最优方法,实际上这些管理策略往往都并非最优策略,反而存在着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进而造成了交通管理混乱,引发各种交通问题。其次,在大规模城市交通管理中,由于城市交通流量的变化及突发状况的增加,使得这些交通数据经常产生无法及时有效的传输实时数据的现象。再次,面对日益变化的城市交通路线以及迅速扩大的城市规模,传统的交通管理系统经常出现无法及时根据道路实际状况进行调整的问题,导致管理策略与现实不符。最后,对于各种突发性问题,传统的交通管理系统并没有相关的突发事故应急能力,这个时候往往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来进行管理。
鉴于上述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和缺陷,为了更好的简化交通管理系统流程,完善交通管理工作流程,在传统管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计算来实现适时、有效的交通管理控制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此时,我们需要将目光脱离传统的交通管理流程,从新的技术角度入手去研究交通管理新流程,从而实现交通管理工作的有序、科学。面对这种情况,以智能交通系统为核心的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单位虽然看似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但是面对复杂的技术标准和设备操作要求,不少工作人员就显得有点无力了。但是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它虽然在交通管理领域工作人员操作上存在问题,但是在系统应用效果中有着巨大优势。基于此,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角度去分析智能协作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首先,由于城市交通状况本身有着复杂、非线性且瞬时多变的特征,同时交通管理人员又高度要求信息传输的实时性、瞬时性,这个时候对整个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实现最佳控制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要求整个城市交通保持在最合理、最有序的状态。其次,在智能协作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上,局部合理与整体合力并不存在相悖的问题,但是当产生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局部入手进行协商,通过协作的方式来解决各种相悖问题,从而确保交通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智能协作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通过对我国传统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特征研究,采用多个不同功能的智能技术来协作控制交通工作可谓是一种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这一技术是基于智能协作为核心的新型交通管理系统,具体应用策略如下。
2.1系统建设
交通信号灯作为当今交通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也是城市交通的基础管理措施,在整个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这里研究中,我们主要以路通灯的控制为基础来阐述智能协作技术的应用情况。为了更好、更方便的叙述这一系统优势,我们这里不妨将信号灯的应用设为如下情况。(1)路口是交通系统的基本控制单位。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主要由路口1,路口2,…,路口n共n个路口及连接这些路口的所有道路组成。(2)各方向红绿灯基本周期相同,记周期开始时刻为t=0,1,2,…;(3)Li(t)为描述t时刻等候在i路口的车辆数量的向量。Li(t)=(Xi(t),Yi(t),…),其中Xi(t),Yi(t),…分别表示t时刻等候在i路口的不同方向的等候车队长度。Li(t)为状态变量。(4)X′,Y′,…分别表示系统设定的不同方向等候车队长度的阈值。一旦某方向的等候车队长度超过阈值,则agent开始协商、协作以使等候车队长度低于或尽量接近于此阈值。此阈值可根据具体情况动态修改。(5)g(t)为在t时刻开始的周期中绿灯亮所占的比例,此为控制变量。值得指出的是,基于多agent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并非用于处理这种简化假设—它恰恰是为了解决传统交通控制过于简化交通模型的问题而设计的;本文也不拟对此假设所涉及的变量进行精确建模和计算。对于复杂的实际情况和更多的功能需求,可以相应增加agent的知识库内容及感知器的复杂度。这些都不影响对系统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阐述。
2.2系统设计
目前,虽然智能协作技术已经在交通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有不少地方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尤其是在交通流量日益增多、交通事故不断发生、交通问题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建立健全交通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在这里的智能协作技术应用中,具体的设计策略如下。
2.2.1系统结构
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中包括两类agent:一个区域控制主题(AreaControlAgent,简记为ACA)和多个路口控制agent(CrossContro-lAgent,简记为CCA)。其中,每个路口控制agent可与邻近的agent通信,并与唯一的区域控制agent相连。下面分别对这两类agent加以介绍。
2.2.2路口控制agent(CCA)
路口控制agent是典型的协同型agent,即所有的CCA有着共同的全局目标—使得区域交通畅通,同时每个CCA也有与全局目标一致的局部目标—尽量使本路通畅通。城市中的每个路口有且仅有一个CCA。CCA的基本功能是:根据路通状况动态调整g(t),即一个周期内的红绿灯配时方案,使得本路口的等候车队长度Li(t+1)尽量取最小值,同时使Li每个分量(Xi(t),Yi(t),…)均小于系统设定的阈值。并每个周期向相邻CCA及所从属的ACA发送当前路口状态信息。当Li的某个分量(如Xi)高于所预定的值阈X′时,该CCA根据其邻近4个CCA及路口的状态,发出协作请求。例如:请求其上游路口i的CCA在t1时刻减少gi(t2),或请求其下游路口j的CCA在t2时刻增加gj(t2)等,以确保路口的畅通。当CCA收到邻近CCA的协作请求时,也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及当前路口状况,接受、协商或拒绝。此外,CCA还接受ACA所发出的控制指令和策略调整指令。路口控制agent的结构如图2所示:所有路口控制agent有着相同的结构。包括控制模块、推理机、感知器、执行模块、状态栏、知识库、路口模型等部分。
2.2.3区域控制
区域控制agent负责协调、指挥所管辖的CCA,并收集、分析、整理所辖CCA定期发送的路口状态报告。在通常情况下,CCA享有很高的自治性,ACA不干涉CCA对本路口的交通控制,以及CCA之间的协商协作行为。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一旦发生如下情况,我们可以迅速的通过智能协作技术命令来实现交通管理工作。首先,突发事件的发生,比如有消防车、救护车等特殊车辆要通过某种特定的车道的时候,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CAC强制命令该路段所有路口的交通灯全部亮绿灯,从而确保这类车辆的迅速通过。其次,发现区域路段出现严重负载不平衡现象的时候,可以在全局工作角度上去控制和分析,并合理的进行修正与处理。
3结束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缩小了的社会。在现代教育社会学中,普遍视家庭为一个“facetoface”(面对面)交往的初级群体。它有着自身特殊而又重要的功能。最主要的有:生育、经济、休息和娱乐及教育功能。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儿童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它教导基本生活技能、社会道德规范,指导生活目标,引导形成思想、志趣、个人性格特征,适应杜会的动力特征,培养社会角色等等。在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中所施予的影响是广泛和多方面的。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代新人的必要条件。而家庭教育相对于其它教育组织、教育机构而言,它有着特别优越的有利条件,其影响具有先主性和深刻性。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为突出。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杜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素质的提高。
盲童及其家庭也不例外。
二、盲童家庭中的教育问题
社会日益进步,特殊教育迅猛发展。盲童家庭教育问题已引起众多人士的注意。
分析而言,盲童家庭教育大致存在两种极端倾向。
1、视盲童为包袱、累赘。甚至认为家中出现盲童是件耻辱的事,是他们给家庭带来了不幸,对他们是冷眼相待。孩子吃的是剩饭,穿的是旧衣。他们除了生活的基本需要能得到一些以外,其他的需要几乎全被忽视。这些家长把盲童送到盲校大松一口气,不再过问,更谈不上与学校配合教育。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盲童大多瘦小、性格内向、胆小、见识少。
2、对盲童过分溺爱或庇护。有些家长总以为是自己造成孩子失明的,对不起孩子。怜悯心和负罪感驱使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一切包办代替。这些家庭中的盲童大多娇弱、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
请看以下两个典型事例:
a、周某,男,四川农村人,家境贫穷。95年来成都盲聋哑学校盲生部一年级就读,先天失明。父母文化程度极低。在县残联的动员下卖掉家中的牛,勉强来读书。学校老师为他捐献了衣服等生活用品。这个孩子在班上表现内向、自卑、见识少,生活和学习能力都很差。老师主动去信与家长联系,杳无音讯,一学期下来到放假也没能见到家长。97年,只读完二年级的他就辍学了。
b、刘某,男,全盲,四川绵羊人,家境中等,先天失明,父母均为国家干部。上至爷爷、奶奶,下至叔叔、阿姨都认为这是个可怜的孩子,家中对他是百依百顺,一切事情不让他动手。92年来到寄宿制盲校后,他根本无法适应集体生活。试读一个月后只好回家。临走时,老师再三交代父母训练、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95年,当家长再次来校,15岁的他仍要妈妈每星期来为他洗澡。老师感叹说:“5+2=0”(教育效果中老师教5天,家长宠2天)。
可见,盲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即影响盲校的教育效果,更严重干扰着盲童的正常成长。
作为盲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很难改变诸如物质环境、经济收入等等无缩性的影响家庭教育功能发挥的客观因素,但是我们却可以,也应该充分发挥盲校的教育优势,起到骨干作用,调动盲童家庭中具伸缩所性的主观变量,如家长的教养方式、教育期望、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等等,帮助家长从质量和效果上优化盲童家庭教育功能。
三、盲校如何指导盲童家庭教育
1、指导盲童家长掌握爱的“适中”性
经验和事实表明,若将有关家庭对教育所起作用的因素,尤其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依其性质程度的差别绘制成一条曲线,那么家庭教育的功效在轴线上就存在一个优势区间。它对应于轴线即可发现——遵循适中”原则。
因此,结合盲童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应引导盲重家长正确、适中地对待孩子。
对盲童冷漠无情、缺乏家庭温暖的爱和一昧溺爱、偏爱都会扰他们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指出:“严厉和慈爱——这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正如食物-样,爱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这就是说双亲对子女的爱应是有理智、有分寸、符合适中原理的。
盲童家长应懂得:盲童也是儿童,他们与一般儿童有着同样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家长对他们既要慈爱和保护,又不能怜悯和过分庇护。全体家庭成员都要给他们适中的关心和温暖。特别是多子女的家庭更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父母的爱才能转变为巨大的教育力量;家长对盲童的启蒙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功效。
2、帮助盲童家长掌握基本的盲教知识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儿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是其理论基础。盲童家长在掌握它们的同时还要融入特教知识,了解盲教育特有的教育内容、方式和原则。
开设家庭教育系列讲痤,是普及盲童家庭教育知识的好形式。讲座应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来开设,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便于不同层次的盲童家长接受和操作。长期以往,定有收获。以我校一年级新生任丽为例,其家长在学校家教培训班上学会盲文后,节假日时间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孩子惊喜地发现:“我爸爸也会盲文。”于是,她常常同爸爸探讨问题。孩子与父亲进行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交流,更是心与心的沟通。
3、开展教育咨询,及时解答盲童家庭教育问题许多盲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困惑,他们希望教育好孩子,却没有科学的方法。这就需要盲校教师为他们排忧解难。家庭教育咨询,是帮助家长质疑的比较理想的办法。咨询活动可以根据寄宿制盲校特点,定期与不定期结合,每学期开学、放假,每周末都可进行;校内与校外结合,既可采取谈话方式,又可采取书信、电话联系等方式。咨询内容可分为盲童生理卫生、健康保健、心理、学习等方面。
4、组织盲童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盲童中不乏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例子,高中班的袁悦悦就是一例。他父亲是正常人,母亲是盲人。别人眼中不幸的家庭却充满生气。在家庭的教育、影响下,他性格开朗,爱好丰富。学习成绩优秀,业余时间还练习钢琴。他的志向是考取长春大学。盲校可以挖掘这些“教子有方”的先进经验,帮助家长总结提高,并组织交流。同样有盲孩子的家长间的交流会更为生动、形象,有亲切感。他们成功的例子才更有说服力。与此同时,成功的家长也会倍受鼓舞。
5、其他指导方法
由盲校或班级组织家长或盲童“双向疏导”座谈会。因为盲童,特别是长期生活在寄宿制盲校的孩子,许多都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沟通。双向疏导便于家长教育的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这一概念后来被引入到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当社会系统与教育系统通过资源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而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时,这种协同效应被称为协同教育。国内外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这种产学协同模式进行了研究,Etzkowita认为加强政府、高校和产业之间的多重互动是提升国家创新绩效的关键。陈忆、何郁冰基于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的三重互动产学研究协同创新模式,分析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我国酒店职业教育从诞生至今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校企合作”一直被认为是使酒店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最好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缺陷。如“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功利性比较突出,并且存在人才培养规格的单一性与社会需求多样性的矛盾,甚至会因为合作结果与学生期望相差太多而产生反面效果等。“2+1”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则存在着学习和职业行动往往相脱离、岗位实习管理难度大等弊端。随着传统校企合作的弊端不断显现以及各行业对工作者创新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学者们开始探讨更加合理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的概念开始被引入研究的范畴。所谓校企协同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通过资源、信息的互相联系和作用,从而达到校企双方共赢目标的一种合作方式。不同于单一主体的校企合作,它是一个包括校企、校际、政府等多元主体合作、融合程度更高、资源整合能力更强的校企合作关系。
二、博弈视角下酒店管理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模式的实现基础及现实困境
酒店职业教育校企协同合作的参与主体主要是酒店方和学校。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两者都是理性的经济实体,即二者都会将“获得的利益最大化”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在校企协同的过程中,双方都存在投资惰性,希望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回报。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模型假设:第一,对于学校而言,S1代表其选择高投入策略,S2为低投入策略;对于酒店方而言,H1代表其选择高投入策略,H2为低投入策略。第二,当酒店和学校均选择低投入策略时,双方分别得到基本收益Rh和Rs。其中,Rh主要是指酒店从学校获得的实习生,Rs主要是指学校可以将酒店作为实习基地,并获得较高的就业率。第三,当酒店和学校均选择高投入时,双方均需要支付一定的合作成本。酒店所付出的成本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履约成本。如酒店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二是风险成本,即酒店必须承担的人才培养质量与预期产生偏差的风险。学校方支付的成本也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需要为产教融合配备相应的师资、实训场所等组织成本,二是因人才培养质量低于预期而产生的风险成本。目前酒店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一所学校对应一家酒店或某酒店集团的几家酒店。而从现实运行情况来看,这种合作方式的结果不如人意。很多校企合作项目中,酒店与学校双方投入了很多物力、人力和财力,但是最终学生的留用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却很难达预期。如洲际酒店集团与某学院合作的首届“洲际英才班”28名毕业生中,实习期满最终留在酒店行业(包括境外实习)的学生只有68%,而留在洲际酒店集团的只有36%。这样的留用率还未达到洲际酒店集团对“洲际英才学院”的考核目标。
三、酒店管理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模式的基本框架
基于以上分析,要满足校企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降低校企投入,提高双方的合作收益。因此,笔者认为,酒店职业教育应充分实现学校和酒店资源的有效整合,应建立一个从横向和纵向相结合、主体多元化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协同体系。
1.纵向合作链:酒店职业教育院校联盟。从酒店人才数量和技能要求分布状态来看,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基本呈现金字塔形状。即酒店基层的工作人员需求量最大,要求也最低,只需要具备基本的业务操作和服务技能。而酒店高层管理人员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但素质要求很高,要具备战略决策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因此,针对行业的人才需求结构,酒店职业教育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作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部署。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包括中职、高职和本科等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在内的酒店职业教育院校联盟。院校之间可以通过如中高职衔接、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等方式打通职业教育的通道,并明晰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
2.横向合作链:校企协同体。传统的融合程度较高的校企合作模式多以订单班的形式存在,一般由某个酒店或酒店集团牵头,主动寻求院校展开合作。由于酒店对于教育的信息不完全,以及急功近利的目的存在,正如前文所述,这种合作效果并不佳。因此,在校企协同的视角下,应由院校联盟牵头,联合酒店开展合作。同时,为了降低酒店的投入成本,院校联盟应选择多家酒店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即采用“泛订单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由院校联盟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各酒店的优势,合理整合各酒店的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协同体。这样的教育协同体既保证了人才培养的优质性,同时因酒店均想从中获得优秀的人才储备,必然在酒店之间产生竞争,从而提高合作效率。而且相对于“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多家酒店作为实习和就业选择对象降低了学生选择的机会成本。
3.跨境合作:与境外院校、酒店的合作。为进一步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校企协同体在加强境内的院校与酒店紧密合作的同时,应将视野拓展到境外,联合境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酒店集团,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强大的保障。这种境外合作主要包括联合境外具备优秀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为校企协同体系下的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职业和学历教育;酒店集团也可以开拓境外的同集团酒店,为优秀学生提供实习平台。
四、酒店管理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模式的实现途径
1.制订阶梯式人才培养方案。为实现校企协同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教育阶段应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的学历成长与职业成长过程相融合。这些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应形成梯级的递进关系,并且不同阶段之间应具备良好的衔接关系。具体而言,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其教学应围绕基本服务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展开,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基层督导人员,教学围绕基层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展开;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中层管理人员,应主要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见表2)。各阶段的课程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同时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应作合理安排。如在中职阶段应加强技能实训,安排短时间实习以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高职阶段应增加酒店实习,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前期基层岗位实习的基础之上,本科阶段的实习内容应以管理岗位实习为主。
2.采用“泛订单化”人才培养方式。合作之初,由院校联盟与酒店签订协议,规定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在合作过程中,首先,以精英化培养定位为依据,吸引生源,严格选拔标准;其次,由各家酒店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求提供酒店的培训课程资源,参与院校的课程开发,并安排员工参与授课;再次,由酒店提供实习岗位,在学生自主选择和酒店严格考核的基础之上达成实习意向,在实习过程中安排学校和酒店双导师,力求达到实习应实现的目标;最后,由各家酒店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实行淘汰制,选拔优秀学员作为酒店集团的储备力量。总之,校企协同体系应以培养酒店精英力量为目标,将在校学习作为酒店集团管理培训生培养的初始阶段。
3.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对于酒店职业教育而言,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的正确引导会为其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主要体现在:第一,政府是院校联盟的牵线者。在院校之间结成联盟的过程中,政府能够起到牵针引线的作用,尤其以政府或行业协会为主体的院校联盟寻求境外院校合作者可以为校企协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政府是酒店职业教育校企协同的政策支持者。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为院校之间的衔接合作提供助推力,如“3+3”中高职衔接、“3+2”高职与本科阶段分段培养模式能够得以实施就是得益于政府灵活的政策。第三,政府对行业的引导改变了酒店人才培养的格局。“国八条”等政策的颁布使我国酒店行业回归到服务业的本位,同时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使员工更能符合新时期的行业需求,并更具竞争力则是酒店职业教育校企协同体必须考虑的问题。
五、结论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认同 同一性 差异性
“认同”一词源于拉丁文idem(即相同,the same),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简金斯在考察“认同”一词的英文含义时赋予了“认同”一词“同一性”和“独特性”双重含义,即“认同”一词中既包含“相似”(similarity),又包含“差别”(difference)。笔者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出发,对这一过程中认同的同一性和差异性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构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同。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认同的同一性
“认同”在英语中既可表示为identity,又可表示为identification,当作后一种表示时,是对社会道德规范、准则、德性等的认同,也就是一种社会认同。这种社会认同趋向于一种群体观念,一种作为社会群体的成员所具有的共同观念,如的科学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认同的一致性就表现为师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施教和受教的过程中达到社会认同的趋同。
1.师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认同的目标价值的同一性
哈贝马斯曾对社会认同提出质疑,提出了“现代社会有没有一种认同”的问题,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思考。毫无疑问,现代社会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对认同的同一性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但任何独立的国家、民族及社会群体都会有一种主导的价值取向,取得了这种主导价值取向的一致,也就达到了认同的同一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大学生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掌握基本理论,并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逐步树立科学的政治信仰、正确的人生态度及理性的价值判断来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受教育者完成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与达成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在目标价值上是一致的,双方都是指向大学生的社会成长。
2.师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认同的同一性的决定条件
师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同一性首先取决于教师的社会认同。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施教过程实际上反映了教师对社会的主流价值、文化等思想观念的态度及对其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经过教师的理解加工后的实践性知识。教师在传授学生关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之前,必须有一个相应的社会认同的过程,教师的社会认同的态度及对社会主流规范、原则、观念与行为的认可、接受、实践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认同。
师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同一性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传授能力。这既包括教师的理论素养,又包括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理论的阐释让学生形成理论思维,通过理论思考进行价值甄别和判断,探求理论意义并导向理论认同。同时,教师通过实践中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社会认同进行引导和强化,使之逐渐内化为自我需要,达到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一致。
师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同一性还取决于学生的主动自觉。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只是“引导者”的角色,而“‘引导’这种形态具有间接性、暗示性和促进性,其特征是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某项活动,并得到长足发展”。[1]没有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师的社会认同就不能内化为学生的社会认同,双方社会认同的一致便无从谈起。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认同的差异性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认同的差异性的表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认同的差异性表现为教师个体认同的差异性、师生认同的差异性及学生个体认同的差异性,它们集中反映为不同的社会认同态度。即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不同的社会认同态度、同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不同的社会认同态度及不同学生所表现出的社会认同态度的不同。至于不同的教师由于知识背景、社会环境、认知水平、行为方式等不同,对具体内容的阐释度的不同、对学生社会认同的引导方式不同及施教过程与学生的受教过程不同步所表现出的“授”与“受”的偏差、“教化”与“修养”的偏差等只是认同程度上的差异,不是认同的差异性的问题。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认同的差异和差异性的认识
第一,认同既包含着同一性,也包含着差异性,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与此的同一性也就构成了与彼的差异性。正如简金斯所说,一个人的前后同一性或一个群体的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同时也构成与“他人”或“他们”的差别。[2]
第二,认同的差异是可以并需要通过引导和整合使之趋于一致的。正如欧文・拉兹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研究报告中指出的,“在一个多种文化的星球上,产生于多样性的那种差别需要整合来加以平衡”。[3]认同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来源,但“多”并不代表“杂”,需要在寻求一致中进行有序整合,即“同质异构”。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同构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同构筑过程,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消解认同的差异性,强化认同的同一性的过程。这一消解和强化过程,既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导促进,又需要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只有在双方不断的互动实践中才能完成这一认同过程。
1.在内向性与外向性统一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认同的同一性
这种内向性与外向性的统一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外统一: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向内的消化与向外的输出的统一,另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向内的接收与向外的践履的统一。
教师层面的内外统一既要求教师的理论修为和教学艺术,又要求教师的身体力行,特别是对教师的个人修养和个人魅力提出了要求。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是完成社会认同的基础,没有这种认可和信任关系的建立,便不会导向主流价值观念的社会认同的过程。这一论点在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那里得到了印证。他在《社会心理学入门》一书中指出:“认同的关键成分是吸引,即被认同者对个人的吸引。”“如果一个人发现某个团体或个人在某一方面对自己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他就会由于喜欢该团体或个人而倾向于接受其影响,并采取与之类似的准则和态度――不是为了获得奖赏或免受惩罚,而只是为了和那个人一样。”[4]
学生层面的内外统一既强调学生个体的情感内化,又强调学生个体的行为外化,即情感上将社会所倡导的主流行为方式、态度观念、价值标准等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并通过模仿等形式使其外化并与之趋于一致,形成稳定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这种不断内化的心理过程和外化的模仿过程就是认同的过程。
教师层面的内外统一和学生层面的内外统一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教师的内外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内外统一,而学生的内外统一又有利于深化教师的内外统一。在师生双向的内外统一的不断互动中,认同的同一性得到了强化。
2.在一般性与特殊性统一的过程中不断消解认同的差异性
这种一般性指的是目的层面上的建立在相同文化特质基础上的主导价值的共同性,而特殊性指的是实践手段层面上的多样性和内容结构上的丰富性。
美国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在其《认同的力量》一书中指出,“认同是在文化特质或相关的整套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的过程”[5],认同的差异性来自于认同主体所理解和建构的意义不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要不断消解认同的差异性,就要不断建构起师生双方共同的意义感、价值感和地位感。这种共同的意义感是基于相同的文化特质的,比如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公民身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任何社会共同体(无论是民族还是国家)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有特定的主导价值观来整合社会观念,凝聚精神力量,这种主导价值观是社会构成的“黏合剂”。建立在文化特质上的价值目标是统一的,不是分散的,但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可以是多样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多样性,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丰富不断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渗透来整合和平衡不同的价值诉求,引导其不断接近主流价值观念。
不断消解认同的差异性,需要寻求主导价值上的一致,但同时,这种一致并不是机械的、僵化的,而是在对不同的价值诉求的动态整合中形成的。价值主体的多样性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要求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有序整合,达到与主导价值的一致。因此,主导价值的一般性并不否认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带来整合手段和方式上的特殊性。在一般性和特殊性的不断统一中,不断寻求主导价值的一致,建构起相同的意义感,逐渐消解认同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余玉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向东.认同的概念辨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6,(3).
[3]欧文・拉兹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研究报告:多种文化的星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一、参评对象
以北京地区广大中小学教师为主。欢迎其他地区关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和老师参加。单位和个人均可报名。
网上报名网址:心理健康网省略,进入首页后在左侧选择“‘健康杯’评选系统”。
二、时间安排
1.优秀论文提交时间:2009年9月10日至2009年11月10日。
2.优秀论文评选时间:2009年11月、12月。
3.研讨交流及颁奖活动:2010年1月(北京,时间地点待定)。
三、活动说明
1.本次论文征集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老师自愿参加。
2.主办方将选择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有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专家、优秀教师组成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将严格把关,客观公正,确保获奖成果的质量。坚持三审制度,评审出一、二、三等奖优秀论文。
3.论文形式包括:经验总结、咨询辅导案例、活动设计、调查研究、教育教学感悟、理论研究等。
4.论文以作者原创为主,注重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突出个人特点和区域特色,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特质和时代要求。抄袭文章不予参评。论文字数在4000字到5000字之间,内容简介100字左右,关键词3~4个。
5.请作者详细注明单位名称、通讯地址、姓名、职称、联系方式。
四、参评要求
1.论文征选形式。为保护环境,节约纸张,提高效率,此次论文征集活动采取网上提交方式进行。请进入心理健康网:省略,进入首页后在左侧点击“健康杯”评选系统,进行注册投稿。网上提交成功以后,会显示“您已成功投稿”。不要再寄文章的纸稿。
注册投稿步骤请见心理健康网“杂志快讯”和“健康杯”栏目的《“健康杯”活动网上投稿步骤》。
2.严禁抄袭别人的作品,严禁从网上下载文章进行投稿。
五、评选结果
1.获奖名单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公布。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
3.主办方将另行组织专题研讨交流培训活动(通知另发),并向论文获奖者颁发证书。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课例和实践活动案例获奖者进行颁奖。
4.省略
投诉电邮:chen.rainbow.省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张俊瑞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资本市场会计与审计研究、公司治理与企业评价等。至今张俊瑞教授共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博士点基金、财政部、陕西省等省部级科研课题近10项;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中国软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120篇;出版《资产变现论》、《企业财务信用评价与管理研究》、《企业分析与评估》、《国际财务报告与会计准则》等专著、译著6部,主编教材10余部。专著《资产变现论》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关于高新企业价值评估的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技奖三等奖;多篇论文获陕西省哲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他还获得2005年度王宽诚育才奖、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金融教育工作者优秀个人称号等荣誉称号。
张俊瑞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会计学专业学历教育与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ACCA教学模式”,他主持的ACCA教学成果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他带领下,西安交通大学在国内最早以班为单位成建制地培养ACCA本科人才,成绩骄人。10余年来,西安交通大学ACCA全球通过率名列大陆ACCA机构第一,有7名学生获得单科全球第一,15名学生获得单科大陆第一的佳绩。该校ACCA培养模式被国内十多所高校借鉴。
上世纪80年代,张俊瑞教授在国内率先进行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他在《会计研究》《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学科归属、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人力资源会计在中国开展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其观点收到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的高度赞誉。
【关键词】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和核心课程,对培养交通工程专业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是笔者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1.《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学科地位
《交通管理与控制》作为交通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是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交通工程专业人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交通管理与控制》这门课程主要探讨如何科学地采取各种交通管理与控制治理措施,提高道路运行效率,保证道路交通安全。《交通管理与控制》与其他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关系密切,如《交通管理与控制》中的部分内容(如交通需求管理)属于《交通规划》中近期交通规划工作之一;《交通管理与控制》为《交通设计》提供指导依据;《交通管理与控制》也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交通管理与控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在培养交通工程学科专业人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进行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管理与控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理论和方法。必须根椐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发展变化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更新和完善,进行课程建设。《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主要围绕补充教材编写、多媒体教案编写、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小论文编写五个方面展开。
(1)利用网上图书馆资源,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补充教材》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新理论、新成果层出不穷。而教材出版周期长、更新内容慢,容易滞后于科技发展,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往往难以体现。因此只依赖一本交通管理与控制教材给学生上课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补充教材》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数字资源,像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来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补充教材》,增加一些教材中没有的新理念、新理论和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设计案例。比如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短时交通流预测理论、交通仿真技术、干道交通信号的智能协调方法以及学科最新研究方向;又如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路线导行系统、交通拥挤收费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地理信息和车辆定位技术的应用等,把交通管理与控制最新的发展动向介绍给学生,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全面,并且能跟的上学科最新的发展。
(2)编写多媒体教案,开展多媒体教学
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学的一个大进步。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最大的优点就是涵盖的信息量多。这样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增加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学习交通管理与控制内容时,教材的性质决定了本课程讲述的内容都是一些很专业的知识,常识性的内容很少。在以往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模式下,教师受时间限制,往往省略对常识性知识的讲授。结果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对一些交通标志、标线的含义很茫然,也看不懂交通警察的手势,自己都不好意思说是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的。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个有关交通管理与控制基本常识的Flas片,内容包括红、黄、绿灯、闪光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车道灯,人行横道灯的含义;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手势含义以及路面标志、标线的含义。在学习《交通管理与控制》对应内容时,放映给学生观看,一般10分钟左右就可以放映完毕。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指导书》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般来说,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如何才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真正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就需要通过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来完成。因此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中,需要教师编写《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指导书》,指导学生的实验。
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一共包含四个模块的内容,一是交通调查。包括调查城市道路交叉通状况、交通设施、标志标线、车道功能划分、各车道饱和流量、信号配时及采取的一些交通管理措施。通过这些调查和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可训练学生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并且加深交通管理与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二是参观交通管理控制中心,了解监控原理,并观看事故监控录像和交通安全专题片。三是交叉口信号配时实验,根据调查资料,在交叉口空间设计和相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从而加深交叉口信号配时的原理与方法。四是交叉口信号控制仿真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能够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仿真评价,实现交叉通过程仿真,获取排队长度、延误时间等评价指标,最终进行方案的比选。
(4)开展课程设计,编写《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交通管理与控制相关理论的理解及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需要开展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因此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建设中,需要教师编写《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交通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是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实际应用。课程设计主要以某一交叉口为背景,调查该交叉口道路空间状况及交通流状况,对该交叉口的交通进行分析。设计一是运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中所学的方法运用调查的资料进行新建交叉通控制设计,最后运用仿真软件VISSIM进行验证。设计二是在对背景交叉口进行调查分析后,对其进行改善设计,并通过VISSIM仿真软件进行验证。通过该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交叉口渠化设计与信号配时设计方法,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为在交通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5)指导学生写作小论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试卷及其他专业课试卷的分析,发现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涉及理论、计算等内容试题的成绩,往往要比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的成绩理想。这说明学生在学习和备考的过程中,常常表现过多重视形式化知识的记忆,忽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倾向。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案例分析题,指导学生写作专题小论文。比如在学习“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这章的内容时,可让学生分析一下目前国内在“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方面取得什么成就,有什么不足?或分析国内某个城市,根据国内外所实施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结合该城市的交通情况,谈谈在该城市可实施哪些交通需求管理措施。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可引导学生积极查阅相应资料,深入思考,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布置学生写专题小论文。
3.结束语
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笔者将继续努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将《交通管理与控制》建设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这是笔者的目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徐建闽主编.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 韩悦臻,王玉镯.《交通工程》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4):43-44.
基金项目:
闽江学院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编号:MJSY1008)。
Abstract: Traffic engineering is a discipline with vigorous development, as the major course of traffic engineering major,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teaching method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By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many years,Shjiazhuang Railway University traffic engineering group formed unique teaching system and teaching methods. Now the relevant experience is shared with colleagues.
关键词: 交通工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Key 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teaching system;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224-01
0引言
交通工程专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交通工程学作为交通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其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的建设非常重要。我校该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完善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了高水平的交通实践基地和比较完善的网络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精讲与课后自学相结合,开展案例教学与互动教学相结合,并通过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学效果, 并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现场化”实践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体系建设
1.1 比较完善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经过多年教学探索,课程组制定了具有我院特色的《交通工程学》教材体系。现使用的教材体系由主讲教材、辅助教材、教学支撑料(扩充性资料)等三个层次组成,覆盖了交通规划领域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工程实践三个层面。
1.2 比较丰富的教学扩充内容交通工程学课程扩充性资料包括:①高新科技成果在交通工程中产生的新方法、新技术,例如:交通管理信息化技术、交通控制仿真技术、交通信息技术等;②近期收录的典型交通工程案例分析,例如教师科研项目中或通过其它途径获取的典型案例分析;③国内外最近发表的有关交通工程学的论文研讨。总之,本课程教学本着从基本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到更深入的实践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有目的有意识地综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
1.3 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主讲教师主持和设计各自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形式和要求。实验、指导教材配套齐全。学生可根据实验指导书顺利地完成实验要求。
1.4 高水平的交通实践基地为了培养交通规划的实践能力,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实验室,建立了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交通工程实践基地。该实践基地由基础实验室、计算机房、交通模拟中心、校外实习基地等组成。实践教学环节由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负责,他们均参与过相关的纵横向科研项目,积累了相关案例,对交通工程前沿有较深刻的理解,且具有较强的交通工程领域软件开发应用能力,他们的实践教学受到学生的好评。
1.5 比较完善的网络教学目前,《交通工程学》课程内容已经形成多媒体教材体系,《交通工程学》课程以及实验教学主要内容已经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2教学方法建设
2.1 明确教学内容,课堂精讲与课后自学相结合针对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专业知识覆盖面广的特点,将教材内容指定为两部分分别进行精讲与课后自学,其中精讲内容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细致性教学,在要求学生掌握理论方法的同时辅助以大量的交通工程实例分析;自学内容约为教材内容的1/5,其中数据采集、交通现状分析与近期治理、交通需求预测、网络分配技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交通战略规划及道路交通系统评价为精讲内容;交通系统规划软件、交通规划工程研究报告为自学内容。对学生的课后思考提出具体要求,并结合课堂讨论、实践论文以及课程设计等灵活方式加以考核。
2.2 开展案例教学与互动教学以交通工程学实际案例为基础,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既有一路一例的案例,也有综合案例,既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又力求简明、形象、生动、具体。
教师的单方面授课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本课程中,结合实践的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实践工作的介绍和演讲,并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互相交流。
2.3 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外聘专家或授课教师定期给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介绍相关基础知识和学科动态,使学生能够在打下扎实基础的同时了解本课程的前沿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现场化”实践教学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石家庄铁道学院交通学科精心安排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大力开展“现场化”实践教学。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院已和河北冀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石家庄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等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为交通工程学课程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改变由单一任课教师站在讲台前传授书本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充分整合教学实践基地的教学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或聘请资深交通专家、知名学者走进课堂开展“讲座式”教学,或带领学生参观交通工程设施的现场,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进行针对性讲解。
2.5 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该课程是一门信息量大、时代感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小组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设计了大量直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