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餐饮实习学习总结

时间:2022-12-07 13:40:32

导语:在餐饮实习学习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餐饮实习学习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提高;烹饪实践教学;质量;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274-01

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形势给烹饪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烹饪专业的毕业生是否受到欢迎,实践教学质量很关键。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高低,正是衡量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本人将从五个方面谈谈提高烹饪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职业学校大多数烹饪专业教师由于长期封闭于校内教学,不能及时掌握餐饮市场信息和经营需求,缺乏相应专业岗位上的工作经历,传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餐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用工需求距离相差甚远,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必须加强校企结合,让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多了解市场,学习和掌握企业的创新技术,使教学和人才培养紧贴市场。

二、课堂教学规范化、工艺模块化,逐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加强对专业课课程标准的制定和管理。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围绕培养目标规定各门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从而使培养目标规范化、具体化、可操作化。

2.烹饪技能操作应遵守以下实践教学基本程序,逐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课前一周预习。由于校内技能操作的时间有限,每周实习课结束前,教师应提前告诉学生下周课实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做到提前预习和查阅相关资料,明确实习的任务、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学生进入实操室产生忙乱现象。

(2)课内实习教学程序。①集合学生:清点人数,检查学生个人卫生、工具、工作服整洁情况,并进行安全教育。②将学生带入实训室,边讲边板书,写出实操中的主要环节。③教师演示:教师演示时,一定要规范,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必须讲演结合,绝不能放无声电影,只演不讲。④分组进行技能操作。教师演示完后,让学生分组分批进行技能操作,同时,教师要巡回对学生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设计建设岗位化的校内烹饪实训场地,为学生提供场境化的校内实训学习条件

按照餐饮行业酒店厨房岗位模式,将校内烹饪实训室建成模拟酒店厨房生产的实习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岗位任务适应能力,从而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零距离的办学要求,以使学生很快适应企业上岗的要求。最好以厨房岗位为单位,采用真实场景模拟教学,让学生适应各个岗位,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再学习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对提高烹饪实践课的教学质量举足轻重,它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在烹饪技能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很强的互补作用,技能课上,由于受时间和原材料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对同一教学内容反复演示,对相近的内容逐一示范,利用视频教学资料则可弥补这一不足。

五、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校外实习教学与管理,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校外实习教学在烹饪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校外实习教学,使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并得到技术的综合锻炼,了解餐饮企业的厨房运转机制,熟练掌握菜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将在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专业技能,巩固专业知识、适应企业用工的要求。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是实现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正确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的重要场所,必须高度重视,全面考察,科学规划和建设。

2.制定严格而有效的校外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安排专职实习就业指导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巡回检查和指导。每个月对学生在各个饭店的实习质量、生活管理、实习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认真地检查,通过召开学生阶段实习例会了解各方面情况,指出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总之,提高烹饪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校校之间、校企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总结,紧跟餐饮市场的发展变化,适时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就会不断提高烹饪实践教学质量。

第2篇

伍建军,男,湖南永州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谢军,男,湖南华容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高教管理。

摘要:本文从国内外工学结合的模式的主要内涵入手,详细的介绍了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餐饮类专业工学结合情况,指出目前工学结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分析。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存在问题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所谓“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生与工作结合起来的教育形式,从宏观上说是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的、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微观上说,也可以指教育过程的一种活动方式或环节。工学结合模式往往与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相结合,工学结合依托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而校企合作模式的核心又是工学结合。

(一)国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模式

1、德国“双元制”模式

此模式又被称为现代学徒制度,是将专业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办学特征是: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学生具有企业学徒和职校学生两种身份。

2、英国的“三明治”模式

“三明治”模式是英国采用的学习——实践——学习,工读交替的产教结合模式。即全日制课程学习与工商业训练相结合。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走出校门参加实际工作训练。

3、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

“合作教育”是目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工学结合模式。合作教育是把课堂学习与通过相关领域中生产性的工作经验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性教育策略,学生工作的领域是与其学业或职业目标相关的。

4、俄罗斯的“教学生产联合体”模式

学校通过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不仅使企业成为学校的生产实习基地,为学校提供物资、技术和经费支持,而且使企业通过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学生根据国家教育标准和教学计划要求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一半,有的企业还为学生提供“学生岗位”,支付生产教学的工具费和学习材料费。

(二)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主要模式

在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半工半读职业教育制度可以看做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开端。经过了半个世纪多的实践,我国虽暂未形成像德英美俄式的典型性“工学结合”模式,但也逐渐形成了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这些模式多由各地方性高职院校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归纳而来,工学结合一般有如下模式:订单式模式、办校入企模式、生产教学一体化模、引企入校模式、顶岗实习模式、工学交替模、“2+1”模式、项目驱动模式等一些方式。

在总结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注重专业的差别性来实施不同的“工学结合”模式成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不限制于单一的固有的模式,而是由学校专业带头人提出适合本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遵循教育规律和企业规律,还要遵循相应的专业的教育规律和行业企业规律,“工学结合”实效会更为明显。

二、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餐饮类工学结合开展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餐饮业持续快速增长,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匾乏己成为目前餐饮面临的共同难题,并成为了餐饮业发展的桎梏。目前,我国开设餐饮类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大部分已经实施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真正建立起适合餐饮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较少。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教学业务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湖南省唯一一所举办湘菜烹饪专业的高职院校,湘菜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和餐饮管理与服务是学院的两个特色专业,学院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湘商湘旅湘菜”的办学特色,行业特征明显。该院实践的餐饮类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有:

(一)“计划招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模式

2005年5月与中国五百强的长沙饮食集团有限公司采用“计划招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模式开展合作办学。“计划招生”即指学院按湖南省教育厅所批准的招生计划进行录取;“委托培养”即指所招相关专业学生全部在长沙饮食集团有限公司就业;“定向就业”即指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学习取得毕业证书并由公司方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后,安排毕业生在所属餐饮企业上岗实习,凡实习合格者将成为公司方员工,享受员工待遇。聘请湘菜大师许菊云、王墨泉、刘国初等大师为学院客座教授,长期指导湘菜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和就业实施工作。

(二)“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

与上海小南国餐饮集团有限公司、长沙鑫远白天鹅酒店等企业建立“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开设“上海小南国班”、“鑫远白天鹅班”。“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是指企业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参与教育教学各环节,签订用人订单,对学生的未来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此模式增强了人才培养培养的针对性。企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提供专项奖学金,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被教授企业文化和相关岗位技能,最后一年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和工资,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运行和管理工作,毕业时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并发挥作用。

(三)“基地+企业+师生员工”模式

与长沙新长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长沙五十七度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大蓉和等餐饮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合作协议,双方在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合作办学、顶岗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建设合作、互派挂职交流合作、教学、科研及产学合作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此模式效仿俄罗斯的“教学生产联合体”模式,一方面与市场需求充分接轨,企业参与专业培养目标和顶岗实习期间教学计划的制订,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每年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接收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平台,使教师通过实践锻炼真正达到“双师”标准,使基于工作的学习成为现实,使学生的“工”“学”真实化一体化。

(四)“双向嵌入”三方共建共育模式

与湘菜产业促进会、长沙五十七度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李锦记(中国) 销售有限公司“行企校”三方合作共建湖南湘菜学院,形成行业、企业、学院办学合力,对接湘菜产业,发挥行业优势,创新“双向嵌入”的人才培养共建共育机制。依托行业内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湘菜产业链,根据产业链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培养,让学生具备系统完整的职业技能。推进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共同制订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从湘菜行业企业聘请技术精湛的湘菜大师等担任兼职教师;湘菜学院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实训场地相结合,实现工学结合的深度化、全面化。

三、存在的问题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餐饮类专业的特点,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用,实践了四种不同形式的工学结合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因教育规律与企业规律的矛盾性,各种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育规律的相对薄弱性

“计划招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模式相当于早期的订单培养模式,相比较于“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前者企业参与“学”的过程相对较少,虽然聘请了湘菜大师为学院客座教授指导湘菜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和就业实施工作,但教育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差异性容易导致这种“学”在间隔性的时间内无法得到很好的运用。而“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虽然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参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但由于市场对餐饮类人才实操能力的要求较高,订单培养的2+1工学时间分配导致学生“工”的时间还相对不够。从餐饮类企业人才流动性大的市场规律上来看,这两种定向培养的模式能很好的解决餐饮类企业的用工荒,但教育的主观性和认知性规律显得相对薄弱。

这两种情况都容易造成学生对所从事的真实情景工作产生对立、抵触的情绪,虽然按照定向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进入了企业工作,但流动性会逐渐变大,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越是不稳定,企业对接纳学生的积极性就越低,最终导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恶性循环。餐饮类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可以融入英国学习——实践——学习的“三明治”模式或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在订单培养的前两年中加强“工学交替”,强化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正面性,以达到工学对口。

(二)企业规律相对薄弱性

“基地+企业+师生员工”模式,学校与指定的企业在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合作办学、顶岗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建设合作、互派挂职交流合作、教学、科研及产学合作等方面进行合作,学生工学交替机会多,教师实践锻炼机会多,企业全方位的参与专业培养目标和顶岗实习期间教学计划的制订,在校企合作的广度上有了较大进步,但从学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上来说,暂未按企业规律形成一条完整的教育管理链,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主要由在校教师按照学校的理念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进入企业实习阶段,企业文化和规范只能短时间和小范围的制约学生,教育规律占主导,深度上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规律,应该将企业规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的单位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用企业化的理念和校企合作的模式来管理班级,进行人才培养,才能适应高职教育与市场的需求。

行企校共建的湘菜学院目前为餐饮类学生工学结合提供了较好的工学结合平台,餐饮类行业企业的共同的参与能让学生时刻了解到餐饮类行业和企业发展动态,提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效能。“双向嵌入”三方共建共育模式能根据湘菜产业链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培养,按照市场规律调节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具备系统完整的职业技能。在此模式的运用基础上,在工学结合过程中注重教育规律和企业规律的平衡,必将很好的实现工学一体化。(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本论文是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餐饮类校企合作中工学结合问题研究》的子课题,课题编号:12C0950

参考文献

[1]《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SWOT分析与对策》左锋 刁小娟,法制与经济,2009 年1月;

[2]《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周明星 吴炳岳,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年1月,第23卷第1期;

[3]《餐饮类高职教育 工学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陈国林,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4]《烹饪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培养对策》金晓阳 何宏,中国西部科技,200704;

第3篇

要想改革烹饪教育,老师们就要摒弃摒弃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们自己动手锻炼自己,而不是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我们需要:

1.改变教材中心论,在实践中求真知烹饪教材作为众多中职院校长期使用的课本有着稳定不会出错的优点,却也有着缺乏新颖烹饪技能的缺点。所以,仅仅对教材进行研究无法满足新时期餐饮公司对人才的要求。一个合格的餐饮人员不但要拥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了解新时期的职业道德、价值理念、创新思路等。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中职学生们就要超越课本,通过自身实践提高技能,自主研发新的工艺技巧,摸索行业道德所在。相信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们一定能形成自己的烹饪风格,从而独树一帜。

2.改变传统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老师向来都被称为传授知识技能的人,因此在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方式中,老师们只负责在讲台上把自己的知识讲述出来,而学生此时都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囊袋。这就形成了一个不正常教育模式,即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之后,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考试时便直接生搬硬套到题目里。但在重视真实能力、讲究真材实料的餐饮业里,永远都不会接纳这种没有自己观点只会粘贴知识的人。因此,老师们在教育烹饪人才的过程中就要多鼓励学生们自主创新,并积极发挥高新多媒体设备的作用,多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这有利于增加学生们对烹饪知识理解的信息量,使他们广泛而全面的进行总结,发掘自身潜能,依据自身兴趣,结合已学知识对已经认知的理论进行检验,对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学生们的实践过程中,会加强对真理的认知,实现综合技能的大幅提高。

二、笔者对我国烹饪专职课程改革的建议

1.老师们要摒弃以往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教授烹饪技能的老师们不但要拥有高超的满足各大现代餐饮企业要求的专业技能,还要研究出适合的教育方式。具体方法就是:首先,老师们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不再宣扬自己的权威,让同学们能在自由的氛围里自主学习。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老师必须为同学们提供一个积极交流的舞台,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其次,老师们需要带领同学们先进行预习,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理解。大部分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先从讲授的课程里总结出一些难度适当、具有专业意义的问题,让同学们产生找出答案的欲望,再在课上领导学生们一起自主解答疑问。当然,如果有学生主动提出疑问时更要大力支持,这代表他们对这一课程很感兴趣。这种加强互动,让同学们主动投身到教学中的方式不但能增加同学们学习的乐趣,还能开发出新的思维,让同学们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2.改善教材,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得不说,我国大部分烹饪教材存在很多缺陷,如:过于重视规范操作秩序,却没有注重技能的实践;不能体现餐饮行业的职业要求,与实际工作内容没有太大联系;还有就是前文所提到的教材信息滞后性,传统教材无法满足新时期餐饮公司对人才的要求等。因此,改革中职烹饪教育,就必须改善传统教材,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各方面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教材的全面化与先进性。

3.实现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我国餐饮行业发展的现状就是企业不断扩大数量逐渐增加却找不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中职院校烹饪专业学生很多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院校与企业合作的道路,这样既能满足各大餐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能促使院校根据企业招收标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使院校的学生轻松实现就业,真正做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加强院校与餐饮企业合作另一方面还能方便学生实习,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把传统的教学地点教室变成餐厅,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变成了师徒。这些既能减少院校建造实习基地的费用,又能降低企业的招工经费,有利于两地的资源同享,实现共赢。与此同时,学生们也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第4篇

一、校企合作解决餐饮企业个性化服务的背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产品有特色、服务有个性的酒店在市场上呈现出强有力的竞争力和生命力,酒店经营逐步进入个性化服务时代。笔者1993年开始学习和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1997年后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和酒店企业的培训工作。在对酒店进行培训时,不少酒店提出了对他们的员工进行个性化服务方面的培训要求,尤其是在2005年后,这样的培训要求越来越多。可是我发现多数教材对个性化服务的讲解存在很多问题,要么个性化服务内容比较少,要么理论多于实践,或者个性化服务内容在实践中难以实施等。由此我向酒店企业取经,可是多数酒店对个性化服务也是在探索阶段,即使做得比较好的酒店也存在不系统、不规范的情况。

对于餐饮企业而言,推行个性化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迫切需要服务员具有个性化服务的意识和具体的个性化服务的措施。基于以上原因,我决定把“餐饮企业的个性化服务”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又因为这个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我选用了校企合作的方法来实现它。

二、校企合作解决餐饮企业个性化服务的实施

为解决这一课题,我主要是采用学生在实习中搜集个性化服务案例、利用到酒店检查实习和挂职锻炼的机会实践尝试、与餐饮企业管理者和服务员研讨等方法来实现的。

1、学校安排学生到高档次餐饮企业实习,实习生搜集个性化服务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从2006年开始到2008年为止,我们分别安排了近50名学生到酒店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为了研究这一课题的需要,我们先后选择了三家在个性化服务方面非常有名的高档餐饮企业来安排实习学生,分别是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济南的天外山庄和青岛汇泉王朝大酒店。

我在安排学生实习前给每个学生布置了搜集个性化服务案例的任务,让他们每月一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报告给老师,为我提供了第一手研究资料。

2、利用到酒店检查学生实习和挂职锻炼的机会搜集整理、分析研究个性化服务材料。

2006年到2008年我受学校安排,分别到上述三家酒店进行了多次实习检查,利用工作机会和学生及酒店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他们的个性化服务方法和成功经历丰富了我对这一课题的研究。2007年,我到济南天外山庄挂职锻炼三个月,在餐厅工作期间,我把餐饮企业个性化服务的措施进行研究整理,并形成了初步服务措施,上交给酒店经理。酒店经理进行修改后在酒店内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酒店的表扬和肯定。

3、与餐饮企业管理者和服务员共同研究“个性化服务”的课题是成功的关键。

在研究这一课题时,酒店给予了大力支持。当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得知我研究这一课题时,他们找出了酒店个性化服务案例教材并为我进行了详细介绍,让我受益匪浅。高密银鹰商务酒店还在现场模拟了两个成功案例:一个是情人节个性化摆台,另一个是就餐的客人嗓子不舒服时的具体服务措施。这些酒店的大力帮助让我渐渐理清了思路,并获得了验证课题的机会。

三、针对个性化场景制订具体服务措施和服务流程

第5篇

(一)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那么其课程设置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原来的培养计划中安排了不同的多方面的实践环节,即认前厅、客房和餐饮等部门的专业技能训练,锻炼其娴熟的服务技能,做到穿上工装就能操作。

(二)大学本科的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是针对酒店管理能力的培养,即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因此开展了酒店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报表,餐饮管理等课程,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造成了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到酒店工作以后因缺少基层知识,而无法达到酒店服务行业的基本要求。

(三)综合以上两方面的缺陷,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技能和能力的有机结合为出发点。其课程体系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通用能力、服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拓展能力等各方面,这样才能培养出技能管理型复合人才,更好的推动酒店业的健康发展。

(四)酒店管理专业对语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作为全球通用的英语,所以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也应该关注与之相关的实用型英语教材的选用。

二、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管理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理论教学,二是实践教学。

(一)理论教学是起主导作用的,它决定了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定了实践教学的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所以其理论课的设置,应该邀请行业专家和领导指导,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同时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应用多媒体等现代网络技术,是课堂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不是一味的教授课本上的条条框框。

(二)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顶岗实习的管理三个方面。酒店管理专业所需的模拟前厅、餐饮、客房、酒吧等实训室,学校要搞好这方面的建设,是学生在学完理论课前提下,及时去实训室练习,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另外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模拟训练的技能,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为自身的一中扎扎实实的能力。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必须加强对实习的管理力度,首先与实习单位签订相应的协议,在实习过程中安排专门的带队老师,负责与实习单位沟通交流,同时管理学生的学习和工作。

三、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管理型人才的师资模式

适应时展要求,打造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娴熟的“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即要具备普通高等院校其他学术性专业的教师的基本素养,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因此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必须走进酒店企业,了解熟悉酒店的运行和经营,掌握酒店服务技能。

(二)另一方面,将酒店的技术骨干、管理人才、行业精英聘请到学校里来,让他们把自己的切身工作经验教授给学生,知道学生的岗位实习,打造实践技能型老师。

四、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的阶段安排

(一)进校后的第一、第二学期,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少量时间在酒店企业进行以“看”为主的认知学习。让学生心里清楚的了解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是什么,为之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达到的要求是什么。

(二)进校后的第三、第四学期,还是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少部分时间在酒店,这一阶段在酒店主要以“体验”为主,使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专业课程的领悟。

(三)进校后的第五、第六学期,是学生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这一段时间学生主要时间都在酒店实习,以“顶岗”为主。

五、总结

第6篇

一、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构建及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1999~2005年)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建于1999年(1999-09~2005-07为旅游与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方向;2005-07后改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同年招收该专业专科生,该专业自创建之日起,就面向基层,面向安徽及长三角地区,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培养酒店企业第一线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服务人才。经过近六年的努力,我们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2005年酒店管理专业被教育厅遴选为“省级教育教改示范专业”,在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内同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影响。2003年在全院率先推行“2+1”教学改革,先后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雅戈尔富宫大酒店、北京龙泉宾馆、北京海博大酒店、苏州山水度假村、宁波凯洲大酒店、余姚太平洋大酒店等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自身要求及酒店行业特征需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定为“2+1”模式,即两年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完整的课程学习阶段+顶岗实习的2+1模式操作较为简单,学生有一个整体学习和实习的过程,深受酒店欢迎,但也存在着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工作需要结合不太紧密,学生工作实习对课程学习的反馈不够及时,工作和学习相互促进作用欠缺等问题。同时,我们通过对酒店企业和市场调研发现,酒店业有淡旺季的经营规律,旅游旺季酒店服务人员非常紧缺,甚至影响酒店正常经营,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对原有的2+1模式进行了调整。

(二)逐步完善阶段(2006~2009年)

在参考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们积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以院“三个结合”为特色的“1234”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即: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职业素质和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一条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二个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三个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为目标(四种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企业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为基础,根据旅游业发展的状况,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6年的教改总结,我们“2+1”内涵理解从时间发展到空间,即时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的模式,发展到了空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2种技能(服务技能和单项通用技能)1年在企业学习1种技能(社会能力或市场能力)”的“2+1”新内涵。为了更好地凸现高职的专业特色,我们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专业办学方略,加强与企业联姻,共建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校外合作范围,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订单式教育,我们与全国饭店业集团20强的浙江开元旅业集团共建“开元名都”班,共同培养该专业的学生。2007年我系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旗下———宁海开元新世纪大酒店签订共同合作的“产学合作”项目,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三)趋于成熟阶段(2010~2011年)

在不断总结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我们构建了“4-4能力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分4个阶段完成4种能力递进式培养,每个阶段理论学习和实训交替进行:

第一段“单项通用技能”,以培养酒店企业的服务意识为任务:第1、2学期在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企业课程,在校内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酒店应知应会、社交礼仪和参观认知实习,培养学生的单项通用能力;

第二段“服务技能”,以培养学生的酒店各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为任务:第3学期和第4学期的前15周在校学习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和企业课程,掌握专业必须理论知识;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实训,按酒店岗位群进行服务技能、标准和流程实训,增强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第三段“经营管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各岗位经营管理能力为任务:第4学期的后5周和第5学期的前5周,学习企业课程,在市内实训基地和校内仿真实训室按照酒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安排学生在各岗位轮岗实践;

第四段“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岗位技能及职业能力为任务:第5学期和第6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参加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企业课程,由企业评定课程成绩,按酒店岗位群的需要在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岗位能力锻炼,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进行总结与提升。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构想

根据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规律,我们深入探索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面临企业成建制实习生需求量少,岗位实习定制化要求高的特点。酒店一般很难同时接受大量实习学生,也很难在学校进行订单班培养。同时,酒店业有着淡旺季的经营规律,忙时嫌人缺,闲时嫌人多,难以形成长期、固定的工学结合。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新构建

针对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具体特点,总结以往经验,我们在2011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方案的修订中,不断加大实习模式的创新力度,提出1+0.5+1+0.5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学生先以一年的时间学习必修的公共基础、职业基础及职业技术等课程,这段时间以校方为主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三学期到酒店进行专业课程的实习,这段时间以酒店为主进行顶岗实训和现场管理;经过半年实习之后,再将学生进行回炉教育,进行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从而完成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再次返回酒店顶岗工作。通过在学校和酒店之间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的交叉进行,将强化专业教学方案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就业基础。

(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1.学院应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

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施新型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保障。在与酒店尝试合作的初级阶段,主动出击联系实习单位,在选择考察中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安全程度高;二是专业水平、管理水平、文化氛围好,三是育人环境良好。这样学生实习期间既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技能,也可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我们要认真考察和选择酒店,选择有一套比较完备的针对实习生的培训与日常管理体系的高星级酒店来保证学生在酒店的培训与顶岗实习的质量;再次,与酒店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依法加强对学生参加酒店培训与顶岗实习的保护工作。

2.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科学,教学方法要革新,要能为把学生培养成高星级酒店中基层管理及高级技能型服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1+0.5+1+0.5形形式把三年学制分为四段,有两学年在校系统学习,学生在这四个学期学什么,怎么学大有文章可作。到底开设那些课程,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酒店对服务人才的需求科学地设置课程,加大开设形体训练、酒店服务礼仪、酒店口语、酒店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力度;强化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职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实践教学;突出学生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开设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督导管理、主题宴会设计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向实际,讲究实效;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广泛推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

3.强化顶岗实习管理

第7篇

如何强化“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我们学院与其他院校一样提倡“工学交替”,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尤其是学习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教学的效果有明显效果,从理论到实践性提高,学生在酒店得到了锻炼,了解了岗位的工作性质,了解了企业文化,这种教学模式可分为三学年完成。

第一学年,新生入校对高职职业教育还是很陌生,尤其对旅游酒店这个专业更是概念模糊,家长与学生认为就是端盘子伺候人,没有前途,学习也不很认真。针对这种思想,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所开设的课程,礼节、礼貌、仪表服务意识、生活习惯、劳动观念,第一学年学生入校后,发动企业赞助职业服装,打造专业气质,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一个旅游酒店行业的气氛中。

第二学年,为了便于管理,我系一般选择本地德州餐饮示范实习基地作为第一次校外实习。由于学生第一学年就参观了解了企业的基本情况,所以,本学年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旅游酒店示范基地进行三个月实践锻炼,了解酒店企业文化、岗位职能,按照实践教学计划针对性地实践教学。根据在酒店的考勤、岗位技能的熟练度、实习日志记录、三个月的实习报告进行评选优秀实习生,进行表彰与奖励,树立实践标兵。

第三年教学的安排,重点有以下安排:(1)如何提高学生的高职实践英语水平是关键的一年,必须达到规定的英语水平才能发毕业证。(2)参加资格技能考试获得证书、高级服务员证、营养师证、旅游导游证、职业经理证等。(3)参加山东省教育局组织的高校学生技能比赛活动,通过比赛全面展示学生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又学到了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4)在这一年里,学生根据在学院所学的理论知识与酒店实习经历对自己有了很好的认识,制订了自己发展规划进行定岗就业应聘,最终走入社会。

学生在实习中的作用与地位

第三学年,也是最后一年的定岗实习,学生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但是与老员工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岗位熟练程度,酒店给学生提供平台,通过平台参与各岗位管理工作,他们会加深对酒店的全面了解,并对酒店的一些做法或结果容易理解。

第8篇

由于我首先在餐饮部进行培训和锻炼,所以以下的部门培训主要有感于餐饮部的集中培训,客房部和餐厅的培训留待其他同学进行总结和报道吧。

一是餐饮部的部门培训的内容要比人力资源部的集中培训多得多。或许由于不同类型的培训的原因吧,当然人力资源部的培训内容已经很多了,同学们都有点受不了,称之为魔鬼训练。但是到了餐饮部的培训更是魔鬼式的培训,把餐饮服务的基本技能逐一进行考核、再强化,比如托盘持重两瓶5升的可乐,五分钟端托,同学们纷纷都累得不行,只有个别女同学和有些男同学可以符合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来,基本身体素质对于酒店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是很重要的。餐饮部胡经理说必须有这些基本功才可以成为优秀员工的,每一天可以锻炼,让大家健美一点。每一天的培训内容都排的慢慢的。对于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低一点的,据介绍原来对于新员工的托盘训练都是沿着太虚湖假日酒店文化长廊进行端托训练的。培训内容涉及到餐饮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餐饮业的基本发展状态、餐饮部的应知应会、餐饮服务基本技能、餐饮的各个服务部门及其基本要求、餐饮服务方法与技巧、餐饮服务中常见问题及其处理、近期重大的餐饮vip接待等等。

二是培训内容具体得多。以上培训内容事无巨细,基本上是全实践的操作与处理方式。很多都具体到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而且基本都培训者的具体示范和同学们的发言,同时从今天上午开始,是一边理论和基本操作规范的讲解与讨论,一边是到相应的部门和餐厅进行实际的对客服务,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从领用物品、摆台、传菜、值台服务,到餐后服务与处理,从迎宾到送客,从基本的菜点知识到具体服务问题的处理,从基本服务到基本服务管理。事无巨细,同学们问的多、听的多、看的多、做的多、想的多。餐饮部胡经理是手把手进行教授,对同学们进行具体的指导。

三是培训要求更加严格,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内容必须记住,为对客服务提供条件。服务意识、服务形象、服务技巧与技能、服务方法、服务理念等都必须过关。特别是对于实习(工作)的艰辛与劳累要做好心理准备。基本的感受是这一段时间的培训才像四星级酒店的培训,通过与相关培训领导的沟通,了解到他们对于我们这些从院校走出来的学生培训,无论是内容,还是要求都比一般的新入职员工要少得多,因为我们更有优势和一定的基础。

四是培训更加深入,对于一些问题的讨论愈来愈充分、越来越深入。不仅有基本的理论上的讨论,也有实践的操作。但是也感到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是否太过于关注基本操作和实践,而没有进一步地向更高标准和目标去探索。当然,通过今天午餐宴会的实训,可以看出来要超越基本操作现实去讨论所谓的优质和高标准,说实在的真的太难了。

五是培训越来越具有实践操作性,每一个科目集中培训完了以后都要进行实践的操作,而且是对客服务的实践。今天午餐的实践中就有一位同学在处理团体餐时将客人安排错了,吃错了饭。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幸亏有餐饮部经理在,才及时给予解决。

第9篇

随着整个社会对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劳动者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教育应适应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级专门人才。酒店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必须建立适应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本文以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景阳楼宾馆”全真实训基地为例进行探讨。

一、建立全真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建立必要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保证实训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基础,且根据现阶段酒店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酒店管理类人才既要求具有优秀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养,又要全面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熟悉酒店各管理部门的管理知识,掌握各项酒店业务、酒店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队伍和技能人才,促进理论学习和实践较好结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理论够用、技能突出,我们应建立一个或多个质量优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全真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本文所指的全真实训基地是相对于仿真、模拟实训基地的特定称呼),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完全按真实的工作环境效果进行实训实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真正做到“纸上谈兵练真功”。因此,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在建立了区内外等8所校外星级酒店为实训基地的同时,在校内已有一个客房实训基地、一个餐饮实训中心以及一个导游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设立了一座校内三星级宾馆———景阳楼宾馆。宾馆拥有多种类型的客房共35套,餐饮包厢、茶餐厅、咖啡厅及大小会议室等。在实现其生产性社会功能的同时,可以为酒店管理专业实现“课堂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课堂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习—课堂学习—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学训相间,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全真实训室在实训教学中的利与弊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块是按照酒店管理岗位群来设置的,包括有餐厅服务岗位群以及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等岗位群,开设有“餐厅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核心课程,开发了“前厅服务、中餐宴会服务、西餐宴会服务以及现代饭店客房业务”等实践课时,并将专业课程设置成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情景式教学的模式。因此,这就需要各个实训基地能按照酒店管理岗位群提供进行实训教学的设备和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总结证明,全真实训基地相对于仿真实训基地而言,在实际的实训教学中存在以下利与弊:

(一)具备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但无法完全兼顾实训教学的需要。景阳楼宾馆全真实训基地营造一个与酒店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基本相一致的真实的职业环境,并具备了一定的星级酒店管理的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从酒店设施设备、服务标准、管理水平以及人员和岗位配置等方面基本和职业环境一致。并且借鉴现代酒店的管理运作模式,与学校的文化产业以及文化特色相融合,特别重视学生的文化水平尤其是对传统文化水平的提升以及职业素质训导。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训、作业答疑、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的合理安排,构建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体,按职业道德素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不是片面的、部分的、无序的内容,而是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景阳楼宾馆等校内实训基地应实施全方位开放运行,以确保满足学生实训为主要构建目的,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和教师全面开放。即学生随时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安排和需要到实训基地开展实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实训步骤,处理和分析实训过程。这样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学生独自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但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本身为3A级旅游景区,这就决定了其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训教学的同时,校内全真实训基地的另一主要功能之一是供餐饮与住宿、休闲与旅游服务,即其本身承担了生产与社会服务、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社会功能,因此,当其社会功能需要最大化的时候就有可能与实训教学需要相冲突,不能完全确保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提供学生顶岗实习的基本岗位,但岗位设置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众所周知,校外星级酒店等实训基地的设立有利于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有利于实现学生与社会的无缝对接,零距离接触与酒店管理相关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状态,更好地投入学习。但是,相对校外星级酒店而言,校内全真实训基地同样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且可以避免院校与酒店之间因为长时间的沟通不畅而陷入僵局不前的困境和劳资纠纷、学生长途跋涉的舟车劳顿、校外管理存在各项不安全因素、需要派驻校外指导教师参与管理等方面的不便,可以为学生顶岗实习更大程度地提供方便,也方便学校的管理。但与此同时,校内全真实训基地由于受场地、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其建设规模、人员配备、岗位设置等方面与校外其他星级酒店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同时要安排较多的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时候,也就不能为他们提供足够多的岗位和实训指导人员;且校内全真实训基地由于尚在不断建设和发展之中,内部的管理存在着不尽完善的地方,也给学生顶岗实习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适应酒店管理专业实训的基本要求,但欠缺部分实训室的设置。由于景阳楼宾馆全真实训基地主要的生产是提供餐饮与住宿,因此,能满足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课程实训环节的授课,且能为学生提供托盘基本功、中餐宴会铺台、西餐宴会摆台、餐巾折花等餐厅实训技能和西式铺床等实训项目设施与设备。并且还具有实物展示、演练实训、考工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但同时全真实训基地由于其社会服务功能不齐全,没有具备相应的酒水酒吧经营设施和资质,也就不具备调酒实训室的条件,不能为“酒水与酒吧经营”课程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三、酒店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途径

由于实践教学是高职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是否配备齐全就显得至关重要,也决定了实训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根据学校的实际,应加强“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实训室,融教室、实训、考工于一体,这需要购置和自制大量的教学设备,使“一体化”实训室具有既多媒体理论教学,又具备实物展示、演练实训,还具备考工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在“一体化”实训室,教师上课可以边讲理论边进行训练,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对照实物学习了解基本原理,又可以进行实际动手训练。教学方式方法直观、灵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出大量综合性技能人才,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酒店管理专业加强“一体化”实训室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更新与完善设备的购置。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已基本满足绝大部分实训课程的授课需要,但应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际情况、星级酒店的管理规范以及实际教学的要求,不断更新与完善设备的购置,包括进行陈旧设施的维修,新设备的引进;设施设备使用权的分配,以期达到设备的最大化利用,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

(二)加强实训室的网络建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显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和先进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给实训教学带来丰富的资源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带来管理性的支持。计算机网络技术也进入了各星级酒店内部的管理之中,因此,应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入“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同时,还应将计算机应用能力纳入学生的技能考核范围。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只有拥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