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3 01:20:06
导语:在建筑能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098-01
1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分析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与建筑相伴随的建筑能耗也日益增加。当前,我国平均每年所建成的房屋面积在16亿~20亿m2之间,这其中有90%的建筑都是高能耗建筑。早在1999年统计的数据当中,我国建筑能源消耗就达到国家能源消耗的25%,而这不仅仅是建筑能耗的最高点。在当前住房建筑建设改革不断深入的基础上,我国当前的建筑面积正逐步增加,这预示着我国建筑能耗将进一步提高。
而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完工后投入使用的方式等环节时时刻刻都消耗着能源。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建筑能耗主要发生在建筑施工阶段,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采用当前前沿的科技技术,而且采用的建筑材料也没有达到环境友好标准,而且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粗放的问题,导致建筑建设当期以及建筑的后续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
2 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能耗的主要形式
2.1 施工设备的能耗
建筑施工设备是建筑施工能源消耗的大户,也是建筑能耗难以得到控制的主要环节。在工程机械应用范围得到迅速推广的今天,应用到建筑施工中的施工设备不断增加,更多的智能、高效的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虽然这些设备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污染。由于受到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思维方式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只重视对工程质量以及进度的控制,而忽视了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建设材料的节约和利用、设备的充分管理来提高建设的整体经济效益。导致对应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工程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足,设备老化问题尤其严重,设备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不断增加。
2.2 建筑投入使用后的能源消耗
建筑投入使用之后的能源消耗主要以对电力能源的消耗方面。伴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断的增加建筑的楼层数目。然而,这种方式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使得建筑出现了采光不足的问题。建筑为了提高室内的照明度,就必须采用对应的照明设备,这样就造成了对应的能源消耗。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物质生活要求不断提高,大量的家用电气设备被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建筑对电力的消耗。为了节省电力能源,就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建筑材料的合理采用等方式来节约建筑“将来的用电”。
3 建筑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针对当前建筑能耗的现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对应的建筑施工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耗。据相关资料统计,通过采用有效的建筑技术可以降低当前建筑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二。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筑以及投入使用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在满足对建筑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合理高效的建筑施工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本人根据具体的施工实践,从建筑规划设计、建筑材料的使用、施工建筑技术以及再生能源的利用四个方面探讨了建筑施工改进技术。
3.1 合理提高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建筑规划和设计工作应该以“因地适宜”为基本目标,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绿色节能的建筑理念。在该种理念的指导下,以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地理环境,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充分利用,诸如环境的气流、地形等,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室内微环境。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选择并设计建筑室外环境,诸如在建筑周围广泛栽植树木、植被,并设置水面等,充分利用建筑外的微环境形成对建筑室内环境的改善作用。最终使得建筑室内空气流畅,减少空调、照明、取暖等对电能消耗。由此看来,通过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合理的规划,不但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内部对能源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低能耗、绿色建筑的追求。
3.2 选择环保优质的建筑材料
随着我国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以及使用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使用者的使用水平。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环保节能设备,并尽量采用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环保材料。例如,在建筑的门框建造时,应该尽量使用反光效果良好的玻璃材料,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减少阳光对室内的直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室内的亮度,起到节约照明电能的作用;在建筑的墙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隔音、保温效果良好的建筑施工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从而保证室内温度的恒定不变,降低建筑使用者对空调等采暖设备的需求,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的能源消耗量。
3.3 提高建筑围护的能源利用率
在建筑过程中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可以减少夏季室外热量的进入以及冬季室内温度而定散失,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两个方面实现提高建筑围护的目的:其一,通过提高建筑围护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因此通常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有大局观念,尽量擦用市场上最新的隔热环保材料;其二,通过采用合理的构造技术,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例如通过采用架空通风、屋顶蓄水等技术来来提高屋面的阻温效果,或者是通过采用复合结构墙体来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或者通过提高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室内的气密性。
3.4 提高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当前能源紧张形势不断加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在这样的建筑施工理念之下采用对应的建筑施工技术达到这样的建筑理念。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广泛采用太阳能、风能、水力、潮汐能等能源,这样可以充分的发挥节能效果。
在建筑的房顶可以放置大量的太阳能,将收集得到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通过对应的设备与设施将电能存储在电池中,不但可以满足基本的照明需求,同时还可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满足部分设备的用电需求。另外,还可以将光电产品与建筑合理的构建起来,形成诸如光电外墙、光电屋面等节能新产品。
参考文献
[1] 刘贵清.浅议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72-76.
1992年,德国Fraunhofer太阳能研究所的Voss.K[1]等人通过使用太阳能光热光电技术对德国一栋建筑物进行供热供暖,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检测研究发现:在气候较为温和的欧洲部分地区,通过精心设计可以使建筑物全年总能耗降低到10Kwh/m2以下,且建筑物所有能耗需求可以由太阳能提供。Voss.K由此提出“无源建筑”(EnergyAutonomousHouse,也称Self-sufficientSolarHouse),即无需和外界能源基础设施相连,通过太阳能光热光电系统与蓄能技术集成应用,保证建筑所有时段能源供应的建筑。“无源建筑”要求建筑物在以年为时间单位的时段内达到能量或排放量中和。由于“零能耗建筑”在实现上还较为困难且成本较高,欧洲目前公认的更加广泛的可实施的为“近零能耗建筑”(nearlyzero-energybuildings)。对于“近零能耗建筑”,各国定义不同,如德国的“被动房”(PassiveHouse,也翻译为微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2],指在满足规范要求的舒适度和健康标准的前提下,全年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在0-15Kwh/(m2年)的范围内、建筑物总能耗低于120Kwh/(m2年)的建筑;瑞士的“近零能耗房”(Minergie,也称“迷你”能耗房,或“迷你”能耗标准)[3],要求按此标准建造的建筑其总体能耗不高于常规建筑的75%,化石燃料消耗低于常规建筑的50%;意大利的“气候房”(ClimateHouse,Casaclima)[4],指全年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在30Kwh/(m2年)以下的建筑。
2、近零能耗建筑政策及发展目标
欧盟于2010年7月9日的《建筑能效指令》(修订版)(EnergyPerformanceofBuildingDirectiverecast,EPBD)[5]在欧盟内部影响力巨大,它要求各成员国应确保在2018年12月31日后,所有的政府拥有或使用的建筑应达到“近零能耗建筑”,在2020年12月31日前,所有新建建筑达到“近零能耗建筑”(nearlyzero-energybuildings)。《建筑能效指令》定义零能耗建筑为“具有非常高的能效”的建筑,《指令》还要求“近零能耗建筑”能耗表达单位应使用kWh/(m2年)。欧洲暖通学会联合会(REHVA)的JarekKurnitski等专家[6]将“近零能耗建筑”进一步定义为:以各国实际情况为基础,在充分考虑节能技术成本效益比的前提下,其一次能耗>0kwh/(m2年)的建筑。欧盟专家还对零能耗计算的边界范围、一次能源转换系数、是否应考虑区域供热供冷等系统、是否应考虑电器使用能耗进行了探讨研究。虽然欧盟各国对“近零能耗建筑”定义和技术路径都不同,但大多数国家还是给出了相对明晰的发展目标,发展目标主要针对新建建筑,具体见表1[7]。
3、近零能耗建筑定义内涵分析
虽然“零能耗建筑”一词听起来很容易理解,似乎很容易定义,但目前各国政府及机构对于零能耗建筑研究的边界划分、计算范围、衡量指标、转换系数、平衡周期等问题还都不尽相同。物理边界的划分对能耗平衡的计算有着较大的影响。对建筑物来说,以单栋建筑还是建筑群(小区)作为计算对象,是需要探讨的问题。目前国际大多数意见还是以单栋建筑为计算对象,根据是否与电网连接,将零能耗建筑分为两种,一种是“上网零能耗建筑”(On-gridzeroenergybuilding),其由电网输送给建筑物的能量和建筑物返回给电网的能量达到平衡,即在计算期内,电表读数为0;一种是“网下零能耗建筑”(Off-gridzeroenergybuilding)[8],即与建筑一体化或建筑物附近与建筑物连接的可再生能源供电供热系统提供的能量和建筑能源需求量保持平衡,这类建筑也被称为“无源建筑”(EnergyAutonomousBuilding)[1]、“太阳能自足建筑”(Self-sufficientsolarhouse)[1]。按照节能设计标准,与建筑物设计相关的能耗包括供暖、供冷、通风、照明、热水使用等负荷,但也有许多与用户关联度较大的负荷,如插座负荷、电动汽车负荷还没有进入平衡计算。如果未来能源网中电动汽车使用量大幅度提升,虽然不会对建筑物负荷造成影响,但使用这类产品和设备会对建筑物用电平衡有影响,考虑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用电会进一步增多,相关数据逐步完善,应在平衡计算时加入插座能耗等相关能耗。目前共有四类指标可以用于衡量零能耗建筑:终端用能、一次能源、能源账单、能源碳排放。四类指标的评价结论相差很多,如衡量地源热泵系统或者建筑光电一体化系统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对节能减排的效果,采用不同指标得出的结论会不同,通常认为采用终端用能形式或者能源账单作为衡量零能耗建筑的指标,操作起来相对容易。在统一衡量指标后,所有与建筑物相关的能量就需要通过不同的转换系数转换到与衡量指标单位一致。能源供给和使用链上的全部能源种类都需要转换,包括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换热、传输电网和热网。由于各个国家的能源结构不同,电网、热网组成不同,且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的逐步扩大,各国、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转换系数都有很大差异,且变化很快。但转换系数的确定,对“零能耗建筑”计算结果影响很大。
4、国际典型“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实践
EikeMusal等人对德国、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的282栋零能耗示范建筑使用的技术进行汇总,发现太阳能光电、太阳能光热、建筑遮阳、机械通风热回收、免费供冷等技术应用的比例相对较高[9]。Eike研究的各国零能耗建筑数量见图1,各种节能技术使用比例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高性能保温结构和PV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以及热泵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在零能耗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其次是自然采光、遮阳系统、被动通风等被动式技术的应用,高效照明、电器、办公设备、HVAC设备使用也比较广泛。美国新建筑研究所2012年3月《美国零能耗公共建筑成本及特性调查》[10],通过对21栋已经有实测数据的零能耗公共建筑进行研究发现:(1)早期零能耗建筑面积普遍较小,目前大型和综合性的建筑案例也在不断增加,教学/科研楼、办公楼、K-8学校、银行等建筑都可以设计为零能耗。(2)建筑物形式、规模、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其他因素不同,如果不考虑PV的费用,建筑为达到零能耗的增量成本为3%-18%。(3)通过综合性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点和功能,选用高效的围护系统、暖通系统和设备,达到零能耗建筑难度不大。通常优先考虑通过被动式设计降低建筑能耗,如果必须使用暖通系统,常见的系统为土壤源热泵与地板辐射系统联合。美国既有零能耗公共建筑各种节能技术使用比例见图3。
5、我国主要近零能耗建筑研究实践
2014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组织开展,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具体组织落实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项目”征集调研。截至2014年10月,共收到全国上报项目12个,其中住宅项目3个,公共建筑项目9个。从地域分布来看,严寒地区项目2个,寒冷地区项目6个,夏热冬冷地区项目2个,夏热冬暖地区项目2个。
nZEB(NET ZERO ENERGY BUILDING)国际社会普遍用的词,这个词有意思,净零能耗建筑,也可以叫近零能耗建筑(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英文和中文正好一样。现在全球是什么阶段呢,迈向零能耗的阶段(TOWARD TO NZEB),迈向多少年?可能是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或者更远。
近零能耗是大家普遍认同的目前发展的主要阶段,比如说欧盟提出来的20-20-20,欧盟成员国2020年的时候所有新建建筑要达到近零能耗,近零能耗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呢?今天我们谈的是被动房,大家听得很多,还有主动房,我们今天所要讲的近零建筑,实际上是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盟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我们现在从事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或者德国讲被动房是近零能耗建筑的一个体系或者说是一种表现方式。
下面我将分三个方面来详细讲解nZEB。
一、nZEB发展背景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 2020年欧盟不同国家实现近零能耗的目标,其中有的国家,像挪威执行的是被动房的标准,但是有的国家并不是,像丹麦比2006年降低75%就是近零能耗。这就是欧盟在EPBD规定下实现了2020年的具体目标。
表1 欧盟政策-EPBD下各国建筑节能发展目标
就在不久前,美国能源部正式颁布了美国零能耗、零能耗住区和零能耗建筑群的定义,美国提出,在2030年联邦新建建筑都要达到净零能耗(表2)。
表3 韩国计划到2020减少建筑行业26.9 % 的温室气体排放,2025年实现零能耗住宅
再看看近邻韩国(表3),韩国在吸收欧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到2025年要达到零能耗的住宅,分三个步聚实施。
关于零能耗各个国家的定义是不同的,称呼也不完全一样,我们展现出来的是它的内涵。比如说供暖、供冷、照明、热水、家用电器算不算?可能不同的国家在发展零能耗过程当中不完全一致,说明什么?说明虽然是全球的发展方向,但是实际上各个国家出于国情的不同,发展的标准也不一样,实际上定义也不完全一致。
图1 IEA-全球净零能耗建筑地图
图1是国际能源组织IEA提出在全球过去十年里零能耗建筑主要发展的一个分布图,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北半球,而且纬度越高占比越多,也就是说以供暖为主的零能耗实施项目非常多,赤道附近供暖就没有了,主要以制冷为主。
二、nZEB典型工程分析
前面我讲的发展背景实际上也是要表达一层意思,全球各个国家都在根据自己发展的计划来制定零能耗、近零能耗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反过来也给我们提出一些思考和提示,下面我结合几个工程介绍一下他们是怎么实现零能耗和近零能耗的。
图2 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零能耗办公楼
图2是美国非常推崇的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投资103万美元,将近六个亿人民币建设的零能耗办公楼。
通常去过美国都知道,美国建筑形式一般来讲都是比较低层、大体量,但是为了采光、通风,把建筑分成了前后两段。除了被动技术,主动技术也很多,包括光伏、地源热泵、置换通风都是实现零能耗的手段,这幢大楼在丹佛的附近,很多人看过,非常著名,是美国在能源部支持下的典型的示范工程。
表5
它是怎么实现的?表5中可以看到美国目前既有办公建筑能耗是300千瓦小时/平米,通过执行节能规范达到150千瓦小时/平米,在节能标准基础上通过高性能办公建筑的设计又减一半,达到75千瓦小时/平米,75千瓦小时/平米是包括他们所有耗电,包含供暖供冷照明、电器办公设备等,余下75千瓦小时/平米靠的是现场的可再生能源节能手段来实现。
图3 韩国建设科学研究院-零能耗高层居住建筑
另外再讲讲韩国,图3是一幢韩国的住宅楼,也是在学习借鉴欧洲经验的基础上,近几年开发的一座高层零碳住宅。
韩国采用的一些技术其实和我们讲的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的体系可以说基本一致,不过称呼不同,只是叫零碳或者叫零能耗住宅。
表6
我们从表6看它是如何实现的。第一步就是和现有的居住项目相比,通过被动式建筑技术节约87%的供暖能源,插座是很难减的,因为家庭的各种电器,微波炉、烤箱、照明或者电视,这些都是要耗电的。然后,再通过现在的可再生能源再降低70%的电,就达到了零碳的高层住宅。最后的结果是热消耗15千瓦小时/平米,电消耗8千瓦小时/平米。可能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现在家庭的耗电量耗能量是多少,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数据,采暖耗热量这一项平均来讲在100千瓦小时/平米,中国家庭耗电量是30千瓦小时/平米,有了我们的数据对比,才会对达到15千瓦小时/平米,达到8千瓦小时/平米有一定对比概念。
图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近零能耗办公楼
当然我也讲讲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近零能耗办公楼,我不讲它的技术途径,只讲最后的数值,它的能耗指标是什么?全年供热、制冷和照明电耗,一共是25千瓦小时/平米,而在北京,普通写字楼是100千瓦小时/平米,这是耗电,不包括耗热,因为在北京是集中供热为主。对比一下25千瓦小时/平米,也就是说比普通办公楼要节省80%至90%。简单来讲,就是冬天不用化石能源供暖,也就是既不用燃煤,也不用燃气。夏天比普通建筑的空调能耗降低50%,靠什么降低50%呢?主要是靠太阳能制冷降低50%。照明能耗相对一般建筑要降低75%。
最后讲一下德国的被动式建筑,秦皇岛“在水一方”项目采用的是德国被动房标准,它对于室内环境有明确的要求:冬季供暖温度要达到20℃;夏季供冷温度要到25℃;新风量是每人30立方米/小时。在能耗方面,供暖需求≤ 15kWh/(m2・a)或热负荷≤ 10W /m2;当采用空调时,对供冷需求的要求与供暖需求一致;建筑一次能源用量≤120 kWh/(m?a);气密性必须满足N50≤0.6,即在室内外压差50Pa的条件下,每小时的换气次数不得超过0.6次;超温频率≤10%(25℃)。
表7 中国标准与德国被动房屋的对比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有很多人对它的理解是不正确或者是不全面的。首先,比如说我们讲供暖需求不是供暖能耗,供暖需求15千瓦/小时,不是我们讲的供暖能耗。第二,就是我们的理解的一次能源能耗120千瓦小时/ 平米,是基于德国的一次能源转换系数得到的。我们河北省,乃至华北、东北,我们一次能源转换系数跟德国不一样。简单来讲,我们发电不可能跟德国的发电转化效率是一样的。前一段时期,我们在制订《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导则》的时候,住建部组织专家讨论的时候,为这个问题争议很长时间,因为我们国家发改委没有公布的一次转换系数。最后,还有超温频率,何为超温频率呢?有供暖没有空调只有夏天有超温频率,有空调没供暖是冬天的超温频率,如果有空调有供暖没有超温频率。
前面所讲的每个指标都是德国被动房研究所过去几十年研究、应用、完善的过程,但是我们的理解一定要全面、正确,包括面积。他讲的每年每平米是什么面积?是建筑面积还是使用面积或者是套用面积。中国的标准这个面积是什么面积?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平均差了0.8,需要认真思考。
图5 德国被动房主要技术措施
当然被动房主要的技术是经典的,五大理念很好理解,但五大理念加上一条,就是人的行为。技术上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解决,但是生活习惯,人的行为要有所改变。实践告诉我们,由于我们过去的生活习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会给我们的被动房居住、使用带来变化,因此,在中国五大理念还要加上一个生活习惯或者叫人们的行为。
表8 零能耗分析图
根据我们在国内或者全球做过的零能耗的研究,得出来这张图,不管零能耗建筑或者是近零能耗建筑,基本途径就是要把全年的能耗指标通过被动和主动技术降在80千瓦小时/平米以下,全球各国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只有达到这个标准之后,才有可能采用可再生能源等技术实现零能耗。
通过各个国家在过去这么多年开展近零能耗建筑,当然也包括被动式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它的技术途径就是五项:一是准确的建筑负荷及能耗预测,普通的建筑可以算不准,如果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算不准,就会出现风险,就出现能耗过大,大马拉小车,所以必须要准确的进行计算;二是被动式建筑设计降低负荷,不管什么类型首先要把需求降下来我用一个词叫“最大限度”地降低需求,或者是“极大可能”地降低需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想实现近零能耗不太可能;三是高性能建筑能源系统;四是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其实要想实现近零能耗或者零能耗,可再生能源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很多地方政府在本地区推被动式建筑,无非就是对常规能源不依赖,减少燃烧和污染。包括京津冀地区、山东、河南都是一样。也就是说不依赖传统的以燃烧为主的供热方式;五是零能耗监控、调试、运行策略,目前这点我们中国做得很不到位,做完了项目都没有调试,大家都有体会,在我们建设程序里面没有既没有预算,也没有时间,也没有人力。
三、我国发展nZEB的思考
前面讲完了,我们看看怎么促进近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呢?
第一,要统一定义,设定中长期发展目标。我们要有准确的定义,欧盟也在定义,刚才说不久前美国能源部公布了美国的定义,住建部即将颁布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导则》有定义,明年我们还要启动中国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都会对它进行准确定义。
第二,大幅度提升节能产品和设备的性能,我们可以看,这是我们和德国和比利时的对比,在很多方法上我们还差得很远。
第三,可再生能源+HVAC系统能效提升。表10是NREL做的全球过去2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路线图,实际上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一直在下降。
第四,既有示范建筑的后续监测、评估和持续改进。今天我们建设的示范项目,建造完成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因为在我们过去没有这样的成功经验,行或者不行要靠数据说话,好或者不好不能由自己说了算,要有第三方的评价,要有全年的数据评价,否则就只是停留在理念、停留在别人的经验之上。
第五,通过市场竞争和扩大规模,提升性价比。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发展近零能耗建筑,相关的产品设备要不断的进行改造和提升,改造提升靠什么得到呢?一定是要扩大规模,也就是说标准化、工业化,只有这样,我们真正才能够把这种超低能耗建筑进行推广,否则成本难以下降。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手机,20年前手机一万块钱一部,今天手机几百块钱一部,就是竞争发展的结果。只有通过竞争、通过规模化降低。
第六,近零能耗建筑的特征。集中体现现有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建筑节能技术集成;在适度提高室内舒适度的前提下,能耗比现行居住建筑节能标准节能70%以上,比现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节能75%以上;不再需要传统的集中供热。
第七,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发展过程当中要考虑中国的国情,要考虑我们国家的一些特别的地方,要充分考虑中国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考虑不同地区差异,对接中国法规和建筑标准体系,适应中国建设管理程序。
之前讲我们要实现建筑节能的中国梦或者是终极目标,怎么实现?我们提出一个30-30-30,到2030中国新建建筑的30%达到近零能耗。通过什么呢?通过几步走,通过2014年到2030年十五年的时间,通过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来实现。
展望了一下,可以说近零能耗建筑已经成为国际的新的发展趋势,需要我们自己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近零能耗建筑,同时我们产业要不断的升级换代,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需要尽快出台行业技术指南或导则标准。
最后,推广过程当中,做得行或者是不行,合格不合格,要有科学的认证。总之一句话,方向是非常明确的,路径并不是唯一的,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共同来促进,共同来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能耗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相伴而生,在这种状况下,对现有的施工技术加以改造升级势在必行,这样就能降低建筑能耗,使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1 建筑能耗现状
现如今建设生态比较落后,我们在提高生态建设的时候,还要注意建设施工的技术,既然这样,那么是否也可将建筑行业也纳入到生态建设的范畴中呢!在建筑施工中我们是否也应持这样的理念。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行业也在迅猛发展,建筑能源需求加大,因此而产生的建筑能耗也日益增多,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建筑必定有能耗。现在国家高速发展,建筑行业高歌猛进,在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的同时建筑能耗的加大也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经验,能源消耗的主要阶段是在施工的时候,施工的时候如果施工技术不先进那就无法很好的节省能源,同时又因为技术不先进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可能对水和环境造成污染,环境污染了我们又要治理于是又造成能源消耗。
2 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能耗的主要形式
2.1建筑投入使用后的能源消耗
建筑投入使用之后的能源消耗主要以对电力能源的消耗方面。伴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断的增加建筑的楼层数目。然而,这种方式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使得建筑出现了采光不足的问题。建筑为了提高室内的照明度,就必须采用对应的照明设备,这样就造成了对应的能源消耗。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物质生活要求不断提高,大量的家用电气设备被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建筑对电力的消耗。为了节省电力能源,就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建筑材料的合理采用等方式来节约建筑“将来的用电”。
2.2施工设备的能耗
建筑施工设备是建筑施工能源消耗的大户,也是建筑能耗难以得到控制的主要环节。在工程机械应用范围得到迅速推广的今天,应用到建筑施工中的施工设备不断增加,更多的智能、高效的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虽然这些设备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污染。由于受到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思维方式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只重视对工程质量以及进度的控制,而忽视了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建设材料的节约和利用、设备的充分管理来提高建设的整体经济效益。导致对应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工程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足,设备老化问题尤其严重,设备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不断增加。
3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3.1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创新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消亡,企业也一样,各个行业也一样,因为有创新那么这个企业这个行业才能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根本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思想陈旧,技术落后,造成的后果就是隐患多,这个隐患不单单是安全上的,因为祸不单行。所以,如今的建筑行业提升创新水平、改善施工技术是第一要务,这也是发展趋势,因为每个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会勇于探索,这是时代的潮流。
3.2信息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脚步从未停止,建筑施工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这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被广泛使用,如:工程的招投标、工程预算、图纸信息、资料文献等等方面。在这方面工作越来越深入之后施工技术管理也将呈现出信息化模式,这就为建筑施工技术的提升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4 建筑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针对当前建筑能耗的现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对应的建筑施工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耗。据相关资料统计,通过采用有效的建筑技术可以降低当前建筑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二。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筑以及投入使用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在满足对建筑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合理高效的建筑施工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目标。
4.1 提高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建筑规划和设计工作应该以“因地适宜”为基本目标,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绿色节能的建筑理念。在该种理念的指导下,以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地理环境,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充分利用,诸如环境的气流、地形等,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室内微环境。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选择并设计建筑室外环境,诸如在建筑周围广泛栽植树木、植被,并设置水面等,充分利用建筑外的微环境形成对建筑室内环境的改善作用。最终使得建筑室内空气流畅,减少空调、照明、取暖等电能消耗。由此看来,通过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合理的规划,不但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内部对能源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低能耗、绿色建筑的追求。
4.2合理利用可再生新能源
众所周知,有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煤炭石油,而有些能源是可再生的,比如太阳能风能。当今世界能源消耗量巨大,每个国家都在考虑节能减排,每个国家在这方面都当仁不让,因为这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基于此,在我国的基础建设中,尤其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理念必须贯彻其中。具体想法就是太阳能取暖、风能及水力发电,潮汐的利用等等。具体做法,在建筑物顶端加装太阳能设备、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力设备等等。另外,还可以将这些光能结合到建筑物的结构当中,组成光电围墙、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等等,这样就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产能、转化为热能,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减少建筑能耗。
4.3 提高建筑围护的能源利用率
在建筑过程中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可以减少夏季室外热量的进入以及冬季室内温度的散失,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两个方面实现提高建筑围护的目的:其一,通过提高建筑围护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因此通常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有大局观念,尽量使用市场上最新的隔热环保材料;其二,通过采用合理的构造技术,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例如通过采用架空通风、屋顶蓄水等技术来提高屋面的阻温效果,或者是通过采用复合结构墙体来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或者通过提高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室内的气密性。
5 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能耗,两者息息相关,作为建筑行业所能做的就是通过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来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效率,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避免了建筑能源的浪费,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在近日召开的天津市房地产工作会上,天津市将在去年试点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所有新建房地产项目中,推行住宅“四步节能”设计标准,在现有标准“三步节能”基础上再降低供热负荷30%。
据介绍,“三步节能”是建筑供暖能耗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第三阶段,即要求新设计的采暖居住建筑能耗水平,在1980—1981年天津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的基础上节约65%。“三步节能”于2005年强制执行,标准达到每平方米14.4瓦。天津将推行的“四步节能”标准在“三步节能”的基础上,最终实现降低供热负荷30%。
此外,天津还将研究出台计量收费政策,供热计量收费面积从目前的6,500万平方米,年内扩大到8,500万平方米。天津市建交委表示,加快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是促进建设节能减排、构筑生态宜居高地的重要内容。为此,天津将采取4大措施,推广并鼓励开发“绿色建筑”。年内将重点推广20项新技术新产品,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加大节能、环保、生态等示范建设项目宣传推广力度,让群众和社会认可,培育品质消费新亮点。同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编制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完善评价体系,强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另外,编制绿色建筑重点技术推广目录,因地制宜推广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遮阳、高效空调、热泵、雨水收集、隔音等成熟技术。并通过政府投资项目、示范城镇建设等示范项目,使今年绿色建筑占同期开工量的15%,到“十二五”末达到30%。
重庆市新闻办表示,为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今年开始重庆新建公共建筑将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据重庆市建委总工程师吴波介绍,绿色建筑标准主要有节能、节水、节地、节材4个指标,分为3个级别,级别越高越绿色环保,建筑成本也相应增加。一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的成本较普通建筑高40元至60元。重庆今年对公共建筑强制执行的是一级标准。记者了解到,重庆从2004年就开始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2008年又颁布了相关条例,把建筑节能纳入法制轨道。据统计,重庆目前共有200万平方米的建筑获得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但仅占每年新开工面积的10%左右。
吴波表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并建立了相应的资金补贴制度,对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给予45元补贴,对三星级的给予每平方米80元补贴。各地方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补贴数额基本与建设成本增加数额相抵。
而在我国最北部的省份黑龙江,已经有人做起了零能耗建筑的文章。据哈尔滨鸿盛集团董事长林国海介绍,该公司开发成功了7个EPS模块建筑节能体系,利用这样的体系可以全面解决墙体、地面、屋顶、门窗等保温问题,如果辅以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建造出“零能耗”建筑。
除了建筑保温材料外,建筑涂料在建筑节能中也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专家刘国杰表示,建筑物外墙保温层最外层的饰面层(涂层),在建筑保温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外墙保温体系的装饰与保护“外衣”,不仅可起到防开裂、防水透气、抗酸雨腐蚀、耐候等作用,同时还具有隔热保温的特性。对于已有建筑物的改造,如果采用外墙保温材料,不仅造价高,而且施工不便;但如果采用隔热保温涂料体系,就可以减少施工环节,大大降低成本,完全能达到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
建筑是节能减排、应对天气变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而且是刚性的排放领域,一旦现在所建建筑不节能,今后很难修正、更改。实施公共建筑实时能耗监测和能耗公众排名,将带给建筑拥有者和治理者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使城市的未来更加绿色。
数据表明,假如我国推广城镇住宅全装修,每年可以减少300亿元的物耗和相应的能源消耗。据测算,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绿色施工方式每平方米能耗可以减少约20%,水耗可以减少63%,木模板消耗量减少87%,产生的施工垃圾量减少91%。正因如此,要在施工阶段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只能采取全装修办法和装配式施工。但是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推广也有难点,一是我国有大量的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实力和技术气力有限,导致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难以推广;二是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导致本钱加大,企业缺少积极性;三是专业技术相对比较复杂。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可采取的主要对策为:首先,启动一批大的企业推行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通过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如万科等大型企业,已经率先公布要在全国范围内投资的房地产项目中采取装配式施工和全装修;第二,通过政策鼓励,如北京市已经通过容积率补贴以及城建配套费部分返还政策,来鼓励开发商采取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第三,加快标准规范的制定,使得更多新材料、新技术、新的施工办法能够被广大的中小企业所采用。
【关键词】 建筑能耗 节能 湖北省
建筑是国家经济社会的重要领域,它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建筑也是耗能较大的一个部门,在当前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节能减排显得尤为迫切。作为中部大省的湖北省,正在开展建设两型社会的伟大实践,如何在建筑领域实现节能减排是湖北省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湖北省建筑能耗现状
1、建筑能耗分类和统计方法
与建筑相关的能源消耗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房屋建造和维修过程中的用能以及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建筑运行能耗,本文中的建筑能耗指建筑运行能耗。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多发生在建筑里,建筑能耗是指采暖、空调、照明、炊事、办公等伴随着建筑运行使用的能耗,是社会终端消费的概念。另外,建筑可分为生产用建筑(工业建筑)和非生产用建筑(民用建筑)。由于工业建筑的能耗在很大程度上与生产要求有关,并且一般都统计在生产用能中,因此,本文提及的建筑能耗均为民用建筑运行能耗。
湖北地处长江流域,与北方集中采暖方式不同的是,湖北主要是分散的采暖方式,单独统计采暖能耗具有复杂性和不准确性,因此,和一般将建筑能耗分为采暖能耗、农村居民生活能耗、城镇居民除采暖外生活能耗、公共建筑除采暖外建筑能耗四部分不同,本文不单独统计采暖能耗,将湖北民用建筑能耗分为三类:第一,农村居民建筑能耗:包括采暖、炊事、照明、家电等。农村秸秆、薪柴等非商品能源消耗量很大,目前尚无统计渠道对这些非商品能源消耗进行统计;第二,城镇居民住宅建筑能耗:包括采暖、照明、家电、空调、炊事等城镇居民生活能耗;第三,公共建筑能耗:公共建筑指非住宅类民用建筑,即办公楼、学校、商店、旅馆、文化体育设施、交通枢纽、医院等。公共建筑能耗主要是指公共建筑的运行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照明能耗、空调与通风能耗、生活热水供应、办公设备、建筑其他设施能耗(如电梯,给排水设备等)和其他用于特殊功能的能耗(例如厨房,信息中心等)。
本文选用建筑能耗宏观统计模型,该模型采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各地区实物平衡表,利用2008年能源统计年鉴各种能源实物转化标准煤的系数,将实物平衡表转化为以标准煤为单位的平衡表。农村居民建筑能耗等于平衡表中农村居民能源消耗总量减去农村居民交通能耗,城镇居民住宅建筑能耗指城镇居民能耗总量减去城镇居民交通能耗的部分,公共建筑能耗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其他几个部分能耗总量除去其中用于交通能源消费后加总得到。工业(建筑业)、服务业消费95%的汽油、35%的柴油以及居民生活和农业消费的全部汽油、95%的柴油统计为交通能耗。
2、湖北省建筑能耗状况
本文利用1996―2009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对湖北省1995―2008年建筑能耗进行估算,具体结果见表1、图1、图2、图3、图4。
湖北建筑总能耗从1995年的814.72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08年1814.95万吨标准煤,年增长率为6.4%。1995―2001年建筑总能耗变化很小,到2002年有一个大的增加,建筑总能耗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比甚至达到24%,2004―2008年,增速明显加快。1995―2008年间,在各类建筑能耗占总能耗比值上,公共建筑能耗占42%,城镇居民建筑能耗占31%,农村居民建筑能耗占27%。
2008年湖北省城镇居民建筑能耗总量为460.47万吨标准煤,从1995年开始,年增长率为3.1%。城镇居民建筑能耗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其次是城镇住宅面积也有很大增长,再次是随着湖北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湖北城镇居民的各种家用电器数量正在逐年增长,建筑设备形式、室内环境的营造方式和用能模式也正在悄然与发达国家“接轨”,家用耗能设备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都在增长,这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城镇住宅能耗的增长。
2008年,湖北省公共建筑能耗总量为1008.29万吨标准煤,年增长率为9.6%。公共建筑能耗的绝对数量较大是湖北省建筑能耗较大的重要原因,公共建筑能耗近年来的快速增长是湖北省建筑能耗近年来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公共建筑能源效率,遏制公共建筑能耗的快速增长是湖北省建筑节能减排的重点和关键。
2008年湖北农村居民建筑能耗为346.19万吨标准煤,年增长率为4.4%。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住宅建设进入高峰,家用电器的下乡和普及,农民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农民能源消费由以前秸秆等非商品性生物质能源为主到逐步加大对煤油气等商品性能源的使用,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考虑到农村住房面积很大以及农村能源结构的变化,农村建筑能耗上升的空间很大,因此,农村建筑能耗是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从建筑消费的各类能源占建筑总能耗的百分比来看,湖北省煤占到39%,油品占到28%,液化石油气占到6%,天然气占到7%,电力占到17%。由此可见,湖北省建筑能耗中,碳排放系数大的能源占比排在前列,这就加大了建筑节能减排的压力,同时也说明湖北省建筑节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湖北省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湖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湖北省建筑能耗无论在绝对数量还是在相对增长速度上都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这给湖北省建筑节能减排带来很大的压力。具体来说,湖北省建筑能耗存在以下问题。
1、湖北省公共建筑节能存在巨大压力
近年来,湖北省公共建筑能耗在总能耗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问题。2007年,公共建筑能耗占全部建筑能耗的一半以上,这反映了公共建筑节能在整个建筑节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共建筑能耗总量和单位面积能耗的绝对指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这很大程度上反映已有公共建筑能耗节能改造的薄弱,而建筑能耗和单位面积能耗较高年增长率的事实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建公共建筑能耗控制力度不够是公共建筑能耗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这些都给湖北省建筑节能带来了巨大压力。
2、城镇住宅建筑节能力度不足
各项建筑能耗总量指标和各项建筑单位面积能耗等绝对指标的大小,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既有建筑对现在建筑能耗的影响程度。而建筑能耗和单位面积能耗的增长率等相对指标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技术应用情况和效果。当然这些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大小还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第三产业发展等对更多能源消耗的需求。湖北省城镇住宅能耗和单位面积能耗在30个省市的比较中都处于较高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湖北省已有建筑节能改造不足的事实。而湖北省建筑能耗和城镇住宅单位面积能耗的较高增长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湖北省新建建筑节能控制力度和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不足。
3、农村建筑能耗的持续上升给建筑节能带来的压力
一直以来,农村住宅建筑节能是建筑节能的薄弱环节,往往被忽略。考虑到农村住宅面积占总建筑面积60%左右以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能耗加大的需求,农村建筑能耗不容忽视。尽管当前湖北农村能耗总量和单位面积能耗不高,但是农村秸秆、柴木等非商品能源的使用部分地掩盖了农村能耗的数量。在能源结构上,农村住宅面临一个从非商品性能源向商品性能源的转变,这给建筑节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能源利用效率上,农村建筑节能技术的落后,非商品性能源大量低效率的使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农村建筑能耗的监测和节能控制也极为薄弱。这些都给农村建筑节能带来很大挑战。
4、建筑能耗能源结构不合理,总体碳排放系数较大
在建筑消耗的能源类型中,碳排放系数较高的煤和石油所占比重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建筑能耗比重的67%之多,这给湖北省短期建筑节能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是湖北省长期节能减排的很大潜力。
三、湖北省建筑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目前湖北处于建设快速发展期,今后一段时间内湖北仍处在建设的高峰期,建筑能耗仍将快速上涨,所以实现建筑节能减排是湖北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筑发展的内在需要。建设部《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节能目标:到2020年,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特大城市新建建筑实现节能65%的目标,绝大部分既有建筑完成节能改造;城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增长幅度要在2010年目标基础上再大幅度减少;争取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节水率比2010年再提高10%;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2010年再下降20%。到2020年,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建造和使用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要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湖北的建筑节能减排也应服从国家建筑节能战略,并能在实现国家目标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建筑运行能耗涉及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建筑节能减排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详细规划。结合湖北省建筑运行能耗的实际情况,要构建“四大体系”,推进“五个重点领域”,发展低碳建筑,实现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四大体系”是指:加强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建设,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强化建筑节能政府监管体系建设和扩大建筑节能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五个重点领域”是指: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强对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状况的监管,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动农村建筑节能以及强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
1、构建“四大体系”
(1)加强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建设。2005年底出台的《湖北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下文简称《办法》)标志着湖北省建筑节能法规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9年3月,省人大又通过颁布了《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加上省政府1998年颁布的《湖北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2002年颁布的《湖北省发展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等规章,湖北省建设领域节能法规基本形成,为推进建筑节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省将在已有法律法规基础上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形成省市县配套、层次分明且目标统一、相互衔接的法规体系。
(2)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全省建设系统应紧紧围绕新型建筑结构体系、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外墙外保温节能门窗、建筑物遮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节能设备及运行、智能控制及能效测评等建筑节能重大技术课题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产学研、设计的联合,不断探索科技开发的新路子,系统编制建筑节能建设标准规范、规程,不断完善符合湖北省气候特点的技术支撑体系。还将以各类示范工程为载体,加快各类新技术、新材料的集成应用和成熟技术的推广,尤其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大力推进太阳能等适用节能技术的应用。
(3)强化建筑节能政府监管体系建设。2008年,湖北省政府首次与各地政府签订了2008至2010年建筑节能目标责任书,将部门考核改为政府考核,极大地增强了工作力度。具体来说,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将继续保证新建建筑达到节能设计标准作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二是将继续加快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建立省市两级能耗监测平台;三是加强建筑节能工作考核。
(4)加快建筑节能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培育建筑节能服务市场;二是鼓励发展与建筑节能服务相关的技术、融资、信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中介组织。培育一批能源服务企业,加快推行适应市场要求的节能产品与技术;三是以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示范。制定激励政策和措施,建立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机制;四是启动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工作,逐步建立以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为特征的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建筑节能技术及产品认证制度、进入市场企业资质认定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
2、推进“五个重点领域”
(1)对新建建筑,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状况监管。当前是湖北省建筑快速发展的时期,2000年来,湖北省建筑面积以年7%左右的速度增长。对于新建建筑,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高低、用能设备系统能效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能耗水平。为了进一步推进长江流域及其周围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工作,建设部组织制定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005年4月又出台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l89-2005)对新建公共建筑的设计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节能标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湖北应逐步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
(2)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湖北省8亿平方米的城镇房屋建筑中绝大多数是非节能建筑,实施节能改造任务繁重。湖北省目前至少有4亿平方米的城镇既有建筑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根据初步测算,至少需耗资600亿元人民币。2008年湖北省地方财政收入为1338亿元人民币,武汉市地方财政收入为376亿元人民币,显然缺乏支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要是解决融资问题,如何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由政府引导过渡到市场运作之路上来,并形成市场,形成切实可行的融资渠道,是湖北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关键。
(3)推进公共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湖北省公共建筑能耗总量和年增长率都在一个高位,推进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对于全省建筑节能减排尤为迫切。实际上,湖北省在这个方面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必须把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建筑节能深入开展的重要环节。解决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过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办公楼应该率先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因为政府大楼往往起到全社会的示范作用;二是设计阶段必须进行能效评估;三是对能耗过高的建筑要向全社会公布,同时进行强制性节能改造;四是扩大城市公共建筑能耗在线监测范围,并建立公开披露和奖惩机制。
(4)强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目前,湖北省已经制定了《湖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近年来,湖北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快速推进,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跨越式发展,既有建筑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的社会效应不断扩大,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不断提高。2005年,总书记亲临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武汉绿景苑住宅小区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推动了全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建设。目前,全省已建立国家级示范工程25个,省级示范工程54个。应该说湖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还要进一步强化。在推进领域上,由新建建筑的推进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农村建设、商业和福利事业建设等方向逐步转化。
(5)推进农村建筑节能减排。计算结果显示,当有30%的农村建筑接受改造时,全国农村地区碳减排量达到1.14亿吨,占到农村建筑总碳排放量的16.0%;当有50%的农村建筑接受改造时,全国农村地区碳减排量可以达到1.9亿吨,占到农村建筑总碳排放量的26.8%。由此可见,农村建筑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湖北农村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和以秸秆、薪柴、牲畜粪便为主的生物质能等自然清洁能源,这些能源在消耗过程中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农村地区,可以尝试两方面的节能减排措施,首先,加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农村地区尤其应该注重开发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经济性好的可再生能源,把太阳能技术与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但可以提高室内舒适度,还能节约大量常规能源,显著提高建筑的节能率,而且对于净化环境污染将起到重要作用。其次,注重农宅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更应注意开发适合当地情况的炊事和局部供暖技术,达到改善室内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秀、魏庆冗、江亿:建筑能耗统计方法探讨[J].节能技术,2007(1).
[2] 王庆一:按国际准则计算的中国终端用能和能源效率[J].中国能源,2006,12(12).
【关键词】建筑;能耗;节能技术
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极大的促进了整个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实际中往往存在施工过度的情况,据统计数据显示,建筑的能耗总量在整个社会的能耗总量中所占比列为20%-25%,且按照目前趋势将很快升至30%。顺应时展的主题趋势,关于建筑能耗以及节能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现状
2 能耗形式
2.1 施工能耗
首先,施工阶段的设备消耗的能源是整个建筑生产过程能源的主要消耗。科技的不断更新换代,随之施工的设备种类也渐渐提高。更加先进新型的设备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建筑施工实施的效率,与此同时亦引发很多的能源过度消耗和相关环境问题。现阶段粗犷式的发展普遍造成项目施工单位偏好于赶进度以及质量方面的管制。而高效建筑材料最大化利用以及施工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未受到足够重视,或者说管理的方式落后,直接导致相关的设备日常保养工作严重缺乏。随着其老化过程的发展,相关能耗随之增加。另一方面,疏于管理使得相关设备长期处于低效率运转状态,加剧了能源的浪费性消耗。所以说,及时进行设备技术更新,节能改造,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可以提高能源效率,明显降低施工能耗。
其次,施工方案的规划选择也具有重大意义。因地制宜是节能的一种理念体现。设计方案时考量地理位置与建筑的微气候环境相契合,周边覆盖植被。采用节能环保的维护结构及施工措施,合理利用可再生新能源。例如:施工用水的循环绿色使用、智能光感、人感照明、智能定时启动或感应启动开关、都可以合理的利用在施工生产中。在施工用临时建筑物的房顶上加装太阳能取暖设备、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力设备,可以合理的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取暖、生活用水、照明都可充分的利用,满足日常所需。还可以将这些光电能结合到建筑物的结构中,如光电围墙等等,充分的将可利用的再生能源转化为产能,以减低能源的无谓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故科学性的对建筑做出施工规划和设计,是一种从源头上减少能耗的优良手段,并且符合节能减排的需要,更符合时展的要求。
另外在施工管理管理方面,应建立基础数据的统计体系以及数据库,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将能源消耗数据的相关统计工作做好。根据职能的不同以及能耗的实际需求形成统一职能体系,将各职能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共同承担进行商讨。提高工作效率,使得各相关职能部门达成一致,结合统计数据,统筹分析,对重点能耗源进行重点研究,制定施工具体提高能源利用率及节能措施,严格监督执行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能耗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实现施工中节能减排目标。
2.2 建筑使用中的能耗
建筑使用中的能耗大多体现在电、水、热消耗等方面。我国人均土地显著低于世界水平,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遵循一个重要的标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大化。高利用率的同时必定造成采光率问题。很多建筑室内的照明设备相应工作时间增长,产生一定程度的能耗。此外,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方面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家用电器种类繁多,在显著增加电力能源的消耗的同时,热消耗、水消耗也一并递增,这样造成建筑整体耗能量的持续走高。其中空调系统设备的广泛配置,一方面也促进了热岛效应,前后连接起来就是一个恶性的循环。不管是在能耗方面还是人们日常环境方面都有影响重大。
所以说,在大力提倡人们节约使用能源意识的同时,还应针对传统设计模式很难适应生态节能建筑设计要求的现状,借鉴国外经验,引入了“IDP”(整合设计)理念,在初始方案设计阶段就提出初步节能方案,并在后续的设计中综合建筑、规划景观、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建筑电气与楼宇控制、室内设计等各个专业,通过有机整合和密切协作,综合采用成熟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形成一整套节能体系。通过建筑规划和设计,从建筑选址、建筑布局、 建筑体型、建筑朝向、建筑间距、室外风环境优化设计、环境绿化及水景布置、护结构系统、太阳辐射的控制与改善、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降低噪声的技术与构造系统、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各种节能设备采用等各方面入手,综合打造节能建筑。
3 几种节能技术
3.1外墙外保温技术
外保温采取倚墙的外一层做保温层结构,玻纤布以及砂浆结合后的纤维层或水泥砂浆层当保护结构。
3.1.1 典型材料与技术
(1)挤塑型聚苯板:易自熄,表观密度18千克/立方米 。导热系数≤0.045瓦/平方米・开,稳定相对较高。新品可保存一个半月以上后使用。
(2)玻纤布:抗拉度≥20N/平方米(横) ;15N/平方米(纵)。碱性环境稳定性高于90%。
3.1.2 施工关键
(1)环境温度≥5度。
(2)基底:清理和补全墙体;清除裂开墙面;填实坑坑洼洼处;清洁油污尘埃等以致干净:保持表面在一定的湿润程度。
(3)保温板:将材料以水平方向来粘贴,板板间的连接缝隙≤1.5毫米;阴阳角相互接触的部位采用交错契合式方式来处理,实施过程中保持一定力度的拍压以便固型;各个需收边地方都上一层玻璃纤维布,翻边过程的玻璃纤维布必须≥60毫米(宽),角落部位遵循45°角斜向原则。完成后先界面剂处理一次,然后让玻纤布覆盖于聚苯板上(横向),玻璃纤维网彼此衔接契合,衔接宽度≥l米
(4)用相应螺丝完成固定过程,中间固定深度约墙体内3-4公分,固定点的个数由板的大小,质量等参数来实际决定。
(5)在覆盖了玻纤布的墙体外层铺一层尺寸比玻璃纤维布更大的水泥砂浆层,厚度可选择在4-6毫米。抹灰过程中务必保证整个玻璃纤维布材料全部被嵌呈与下层的聚合物水泥砂浆里,这是为了保证完全隔离开水分,水分侵染布层,长此以往会对其强度造成较大程度影响。
(6)第一层的窗框架下部的墙体表面务必覆盖额外一层玻纤网来避免遇到剧烈碰撞后的保温层部分松动脱落等现象。底层的整个建筑外层要进行一定的水隔离保护,避免地面的水分经过长时间渗透最终进入到保温层里,腐蚀其中的材料,缩减使用年限。
3.2 屋面保温
整个建筑物的最上围的结构就是屋顶部分,相关数据显示,此部分能量消耗约为总体能量消耗的5%-10%,为顶层总体能量消耗的4层之上。所以如果采取屋面相关保温的节能技术必将有效的减少能量消耗。工程整个实施过程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必须在各个方面的质量指数,强度,各系数等必须严格遵循优化的设计方案(物理以及化学参数附上测定报告),保温层宜选用吸水率低、密度和导热系数小并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如:EPS板、XPS板、泡沫玻璃等。相关材料的安放务必做到整齐,整洁,保证不会过度挤压变形,不会受潮。
3.3 智能采光
由于太阳光的强度和太阳的位置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传统的百叶窗或窗帘虽然可以把阳光挡住,但会造成卧室内采光不足,造成用户不便。可采用合适的智能化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强光,中强光和弱光各个档位。当用户选择相应的档位后,窗帘会根据用户选择的档位自动调节遮光叶片的角度,调节光照强度,并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和强度变化而变化,使卧室光线满足用户要求,并且收集太阳能以电能的形式储存在蓄电池中循环利用。
3.4 地暖技术
是一种将加热实施填充在混凝土填充层中,管内保证循环流动50度左右的适温热水来达到使地板表温上升至25度左右常温态的供暖方式。按照热辐射以及对流散热来计算,这种供暖方式的实际热效率比直接供暖方式提高2O%-3O%左右,换句话说节省2O%-30%的能量消耗。
3.4.1 原理
该系统组成为:热源、管道、保温材料以及自动化控制元件等。采用将保温管道填压于混凝土垫层中,通入50度左右适温热水,导热传热,一段时间后使室温达到自动调节的范围,被广泛验证是一种环保节能的先进采暖手段。
3.4.2 施工流程
测绘___基层清洁___铺板___装分水器___试验___浇细石混凝土垫层___复试验___做地面层。
4 结束语
温室效应越来越显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长此以往必将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所以,低碳环保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筑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开发更加低能耗的建筑施工技术显得意义重大,只有做到合理规划,材料的最优化选择,以及资源的可再生利用才能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马建疆.经济节能的地暖施工技术[J].新疆有色金属,2006(4).
关键词:护结构;热交换;能耗;节能
众所周知,舒适性空调建筑通过建筑物围护结构良好的热工性能及辅助的人工冷源,来抵御自然界各种气候因素对室内环境的作用,调节室内环境的微小气候,从而建立起舒适的室内热环境,进而满足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因此,建筑节能降耗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增强建筑物自身隔热防热能力,降低夏季热浪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和入侵,减少建筑物得热量。
1.影响建筑物热交换的因素
1.1构件导热系数高 常见门窗幕墙构件材料主要有非断桥铝、钢等,普遍存在导热系数高问题,因而带来室内表面和室外表面大温差情况下热传导加决,加快了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热能转换。再加之部分构件外表面采用深色和亚光处理,加大了构件表面对太阳光的吸纳,使热交换加剧,从而带来能耗的增加。
1.2密闭、防水、保温性不良 水密性、气密性、保温性不良都会导致热交换加剧,使能耗增加。主要表现为门窗幕墙收口和开启口是热对流、空气渗透、雨水渗透集中的地方;设计存在缺陷的开启结构、锁定机构以及劣质的密封保温材料使弹性连接和韧性密封差;门窗幕墙构件断面或密封胶条断面设计不良,使开启口处密封胶条在启闭时胶条与框体连接而脱槽造成密封失效;铰链、锁点的设置不合理使得开启扇变形;部分门窗幕墙厂家没有在型材中间加装鸭嘴胶条,却在外侧开启扇上加装胶条,造成负压状态下门窗幕墙雨水的渗透,使断桥结构短路,热交换加剧。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能耗的增高。
1.3安装工艺差 建筑护结构的施工安装质量是护结构保温节能的重要保障,但是施工人员在对组件式幕墙的横梁与立柱之间、压板与立柱之间的加隔热垫,立柱与窗框之间、拼橙立柱与门窗框体间的密封胶封闭,门窗幕墙板块与洞口应用相应的发泡胶、闭孔发泡棒、耐候胶、密封胶做满空间的保温防水处置进行施工时省略或敷衍,以至于施工未结束密封胶已开裂、洞口和收口位置出现大量热损耗及结露从而增加能耗。
2建筑护结构节能举措
2.1门窗节能 门窗最容易造成能量损失,窗户对空调的负荷影响很大,窗户面积越大,空调的负荷增长呈直线增长;门窗的朝向、面积和遮阳对建筑节能影响较大。建筑物要尽可能避免东西向开大窗,保证南北空气对流,保证窗户的遮阳性能和气密性。门窗的节能技术主要是改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门窗的密闭性能。铝合金断热型材钢塑整体挤出型材以及塑料型材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节能产品。使用较广的塑料型材原料是高分子材料硬质聚氯乙稀,材料导热系数小、多腔体结构密封性好,保温隔热性能好;中空玻璃、镀膜玻璃、智能玻璃(能感知外界光的变化并做出反应)已在建筑中运用,降低了玻璃的传热系数,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2.2幕墙节能 幕墙悬挂于主体结构外侧,质量轻防风沙、隔水防火、隔音隔热。节能型幕墙的设计必须通过相应措施实现保温隔热、节能。护结构全部暴露在主体建筑的外面,外层空间的温度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向室外传递。受到室内外温差较大的影响,夏冬两季温差传热的负荷将迅速增加,因此降低幕墙工程结构的总传热系数是关键,而幕墙结构的热导率决定了传热系数的大小。减小热负荷损失要采用不同材料组合的多层壁幕墙结构。幕墙工程中太阳的辐射换热在热负荷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必须减小辐射换热的强度,通常使用的是采用高反射率的镀膜层。内倒窗采用了多道迷宫式橡胶密封装置,气密性和保温性能好,既可以很好地满足通风换气的要求,又能够在关闭时起到良好的节能保温作用。
2.3外墙节能 基于建筑节能的要求,复合墙体逐渐成为现代建筑墙体的主要形式。
复合墙体用块体材料或钢筋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与保温隔热材料复合或在框架结构中用薄壁材料加以保温隔热材料作为墙体。复合墙体的保温隔热有三种形式:一是将保温隔热材料放在内、外面层材料的中间,二是将保温隔热材料设置在两侧;三是将保温隔热材料设置在板的一侧,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墙体内部结露。目前建筑用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有岩棉、矿渣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膨胀珍珠岩及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等。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将胶粉料和聚苯颗粒轻骨料加水搅拌成浆料,抹于墙体外表面形成无空腔保温层。聚苯颗粒骨料是采用回收的废聚苯板经粉碎制成;胶粉料掺有大量的粉煤灰,属于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的材料。欧洲各国大多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而其中均采用泡沫聚苯板。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建筑节能 建筑能耗
一、绪论
近年来,中国愈加重视生态问题,决不能走“先污染 后治理”的错误道路。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 2020年)》与《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中已经提出了关于建筑节能的明确规定,组织专家制定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1]目标是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需求,在建筑的节能、节水、节材与环保的共性问题进行探索,以提升建筑能效、品质和建设效率,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带来的建筑行业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
二、国内建筑能耗状况分析
数据表明,中国的建筑能耗占国家总能耗的47%,建筑垃圾占社会垃圾的45%。在如此庞大的数据下,建筑业的发展模式岌岌可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周福霖在中建一局的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目前的建筑工业化程度仅仅为3%~5%,这样的数据是足够令人警醒的,如此大的建筑行业规模仅有这样的发展水平。[2]与西方相比,欧洲工业化程度有75%,瑞典更是高达80%,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也有70%,从此类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建筑领域发展及其不平衡性。全球化的当下,中国本土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波及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频现,影响的是全人类的发展。联合国多位成员曾要求中国为其能源环境问题支付巨额修复问题。建筑作为占比重如此之大的行业,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国建筑施工质量低下,规范要求力度弱,建筑垃圾,建筑能耗居高不下等不可持续发展问题。
我国建筑施工中具体的建筑能耗问题十分突出。在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能耗方面,机械化的进度的高低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机械化程度高可加快施工进度,节省人力财力,因而在现场施工中,机械化程度也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效率。但是,大量使用的施工机械,以及施工机械的运行周期长且能耗大,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消耗是相当可观的一笔账,除了自身投入生产的消耗,浪费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举个例子来讲,在基坑抽水过程中,抽水设备常处于一种不关闭的状态昼夜工作,除了工作需求外,一定的情况下设备是空转的情况,监管不力在这里需要承担到很大的责任。并且在现场施工中,往往由于赶工期,施工方均将重心放在工期进度中,机械设备仅是为了工程服务的想法是它的位置总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加上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匮乏,大型机械的频繁应用管理却不够完善,重型机械一般处于超负荷运转,本身对于机械来说就有很大的损耗,因此如果不能够及时地对机械设备进行养护,必定会加速机械设备的老化,这样就对于能源的损耗大大的提升,除了消耗之外,机械设备也会因为超负荷运转提前进入报废期,这都是能源浪费的叠加。
其二,建筑施工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电力消耗问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呈现出疯狂的圈地行动,对土地的利用率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土地资源紧缺,施工企业便会在实际工程中,通过一些手段增加地皮的利用效率,其中不乏采用缩小楼间距,增加楼层,进而出现采光问题,照明需求便是一个长期且不能缺少的能耗消耗反映。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的建筑物模式处于传统高消耗,家用电器,冷热设备大力应用,为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即便是三峡一整年的发电量也覆盖不了建筑电能的消耗。
三、施工技术优化方式分析
建筑能源控制需从施工过程中即刻进行,优化施工技术要求及标准,是进行建筑能耗控制的不二法门。合理的采用一些优化模式,在理论值上可降低至目前能源消耗的1/3。在硬指标方面,从照明情况、机械设备电力、建筑卫生、场地规划、施工规划等方面进行控制,高效利用能源。在弹性指标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约束力,并合理的应用现有资源与人工的安排,使工程项目在一个良性的环境下开展。
其一,做好土地Y源规划,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作为整个工程的关键所在,关注环境与能源消耗问题。照明用电可通过提高建筑物透光率,提高工程采光度,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减少夜间施工,控制电力消耗。建筑物内部空气流动性要好,降低空调的使用,不少用户对于住宅质量的要求提高,自行安装新风设备,新设备的应用确实有助于住宅内部环境改善,事实上,这也是当前环境恶劣发展下的无奈之举。若在施工中便能够将室内的基本问题用大自然的力量化解,这也是节能的一大壮举。
其二,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应用。能源消耗的重点就是能源枯竭,人类将有可能从这个星球消失,地球重新轮回,就如同人类不曾来过。既然,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存所需的光和热,就应该在生活中把这些馈赠应用起来,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都是降低能源消耗的举措。新技术应用于住宅中,对于企业及业主双方都是一种提高。
其三,施工过程能源消耗控制。大型设备注重保养、维修,降低其损耗率。在采购和租用设备中侧重于选择能耗低,效率高的设备,即使租买价格略高,但从长远而言,这是为企业节约开支的良好手段。在建筑材料的采购中,多做市场调查并关注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力求选取优质又环保的绿色新型材料、建材、反光玻璃、保温材料等的应用,降低对其他家用设备的依赖性,从源头处改善目前的消耗模式。
四、降低建筑能耗的新技术分析
建筑行业在多年的发展中,技术与材料不断更迭。目前,能够广泛应用且具有良好反馈效用的几类施工技术,如混凝土施工的新材料――钢纤维砼、新型防水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广泛应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逆作法”施工技术,这些技术对建筑节能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掌握新技术的核心用法,对于企业发展及社会发展有着长足的作用。目前数据披露,国内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占据到全部类型能耗总和的1/3,这是相当庞大的一个数字,并且更甚的是,是气候相近国家的两到三倍,所以在G20峰会时,我国才会收到别的国家的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的谴责。建筑节能的脚步不仅不能停歇,且更应该加快,这是与环境争分夺秒的改革。
五、结语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生产力的推动,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上行的不二选择,国民产业――建筑业要想从传统的僵化的模式中脱离开,就亟须改革,这不仅是行业的发展趋势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在,中国经济要想健康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化与建筑能耗的降低是必须要向前迈进的一步。
(作者单位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黄宥睿(1994―),男,四川绵阳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建工系学生,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