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17:03:51
导语:在初三化学实验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源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作为初三化学教师,对于刚刚入门的初三学生来说,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从教二十多年的我沉淀如下: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必须清楚初三化学中哪些知识会使学生感兴趣和初三学生容易对什么感兴趣。通过长期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培养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首先就要上好第一堂化学课,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准备了几个非常有趣的演示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看得目瞪口呆,兴趣盎然。觉得学习化学很有趣,就喜欢学,愿意学。有了第一堂课的基础,后面的课就好上了。其次,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再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关键词: 化学教育 课堂教学 优化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抓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1.优化课堂结构,实现知识目标与素质目标的统一
初三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和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堂课,既要有主要的一两个项目,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又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如何应对实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优化基础知识教学,实现知识与能力并举
化学基础知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突出观点的教育、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优化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初中化学教材是按义务教育大纲编写的,它的体系是必学与选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阅读和家庭小实验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比较科学体系,使教材延伸到了社会和家庭,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相联系,是一本进行化学素质教育的好教材。
因此,深刻理解《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并且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化学课的讲授主要目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通过一些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实验分析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除了以碳、氧、铁等金属和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为主,介绍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外,还介绍了空气、水、煤、石油、环境保护、能源、人体健康与化学的关系等与公民素质教育有关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比较零碎,庞杂难记,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注意归纳和总结。如在学过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之后,可组织学生自己选择仪器进行操作制取三种气体,从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开始,对实验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以及实验中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再通过实验复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各自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及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内容。
3.优化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后照书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精选的八十二个演示实验认真做全、做好。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提升到抽象思维。对于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认真做好实验记录,正确填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敢于质疑,不断探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八个选做实验和十个家庭小实验,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结果,既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团结协作的能力,也培养他们敢于思考、自主探究的创新意识。
4.优化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化学实验 学习兴趣 求知欲
在现今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化学学科,尤其是初三化学的教学工作来讲,使学生对于学习化学产生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日后的学习方向乃至工作方向。因此,教师应通过实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一、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我们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上为配合有关知识的教学而进行的教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所展现的生动而具体的实验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导出化学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中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且它对学生分组实验起示范作用。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为学生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
另外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自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
二、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首先,我们要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其次,在进行实验探究课的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不要把实验方案强加给学生,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就感,学习兴趣会更高。如在做探究实验时,我们可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目的,回顾相关的知识,制订几种方案,然后指定不同小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最后分析比较哪一种方案最好。如:验证Cu、Zn、Fe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知识回顾】
(1)不同的金属,活动性是不同的,有的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生成氢气,有的则不能。
(2)在相同条件下,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置换氢的速率越快。
(3)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单质能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设计方案】通过讨论,不同小组制定了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选择的试剂是:Zn、FeCl2和Cu。
方案二:选择的试剂是:ZnCl2、Fe和CuSO4。
方案三:选择的试剂是:Cu、Zn、Fe和稀盐酸。
【实验探究】根据不同小组提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结果】三个小组的实验方案都可行,而且都比较简单。
三、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培养。因此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如果只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多学生无法理解,这时我们可利用学生对感性认识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模拟化学实验过程,则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原子的概念时,许多学生感到难于理解,难于记忆。当用多媒体模拟显示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时,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看清了原子的结构;在讲到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时,用多媒体模拟显示酸雨的形成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向学生清楚地展示了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状况。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耳目一新,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利用家庭小实验,深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有关知识的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运用知识于生活实际,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使他们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正确运用好这些知识,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学以致用,激励学习兴趣和动机,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总之,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才有可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化学实验是激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要根据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改革 现状与反思
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化学实验教学是一个突破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具有丰富的素质教育功能。为了深刻理解和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并贯彻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本文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谈一点认识。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观察实验和做实验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是为了进一步掌握已学的知识。书写实验报告时进行的概括、小结等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以便构成相关知识的网络体系,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实验起的仅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知识的目的。
条件差的一些学校,化学教师甚至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考试成绩却不一定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的标准也主要是考试分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力也未得到锻炼和培养。
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看,长期、单一地选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显然是极不妥当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与人的实际思维过程相悖的,它不能使人的创造得到发展,而只能使人的头脑成为仓库。而且这种情形与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背道而驰,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新课标在教育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列出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不是只重结果,也不只是进行单一智力的培养。这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树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观念
1.确立实验教学的价值功能,拓宽实验的教育功能
传统的实验教学忽视了实验在情感领域和能力、方法领域的培养。实际上,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践能力,训练科学方法等方面,具有课堂讲授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2.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化学课程标准侧重了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及影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标着眼于学生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对每一个阶段学生的发展应达到的目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学生的体验、体会、感受、经历。也就是说,应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而不是教师指挥下的“机器人”。
3.重视实验的探究过程
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与之对应的学习是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归结于问题。学生通过搜集、查阅大量的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试验……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将问题解决。可见,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它,激励他们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发现新的规律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转变,对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三、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三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起步阶段,化学实验能力是随着学习化学的深入而逐步提高的,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及要求也应有阶段性。初三学生只学习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少数典型的、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缺乏系统性。因此对于初三年级的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除了要树立上述的实验教学观念外,重点应放在基本实验操作的训练上,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科学的实验习惯。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一方面能从探究过程中透过各种实验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以同容积的两瓶盛饱和NaCl溶液和蒸馏水的鉴别为例:学生在学完溶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将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并写出鉴别的方法和结论。学生起初会从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考虑,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蒸发溶剂法,用这种化学法将两者区别开来。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思考,从本质上分析二者的差异:饱和Na2Cl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这些差异导致了二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的不同。学生通过发散性思考,并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得出了许多鉴别方法:(1)物理法----称重量法;电池导电法;物块在溶液中的浮力测量法。(2)化学法----蒸发溶剂法;溶质溶解法。(3)生物法----品尝法;新鲜蔬菜失水法。
中学生设计的方案很多,有的是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而有的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探究其中的原因。探究性实验通常的程序是“实验--问题--讨论”或“问题--讨论--实验--结论”,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考虑问题时思路开阔,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去探索。
2、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
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CO2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实,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教师可以设计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该实验,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过活塞的运动来直观地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当压强增大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实验。
3、实施绿色化学实验教学
绿色化学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化学,其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并注重绿色化学教育。
化学实验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预防化学污染,最关键的问题是从小培养具有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人。
中学化学实验要提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和清洁化。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水、废渣和废气,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一定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在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时,尾气通入石灰水生成沉淀,CO有毒,可以点燃处理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能随意把废气排入大气及把废液排入下水道中。应该用相应液体吸收有毒或有害气体,实验后用酸中和碱或用碱中和酸。化学教师应将绿色化学的思想深入到实验教学中,使它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努力使学生养成绿色环保的思维习惯。
4、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
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评价 多元化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进一步从理念层面走向实践。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成为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关键环节。而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新课程也必不可缺少的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且该体系应做到即能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较全面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开展学生评价呢?
一、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初中化学学习评价内容
在实施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智育、能力及情感等多维学习目标的评价。具体而言:
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智育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初中化学要求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其内容包括:对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的认识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水平;化学语言的使用情况;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与使用程度;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设计水平等等。
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学生能力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的评价,其内容包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提取和处理信息、科学探究、合作、交流与表达等能力使用程度的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则是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喜好、化学学科的价值取向及有关的环保、资源、能源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等意识形态的形成评价,其内容包括:是否具有善于合作、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是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是否能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社会、生活及最新科学研究等问题;是否具备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是否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等的评价。
二、端正学生评价的目的
学生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化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评价应是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参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功能是通过学生评价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化学学习等方面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促进和帮助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学生通过自我和对他人的评价,学习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学习欣赏自己和他人,理解彼此的能力、性格等诸方面的差异,促进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依据科学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多元化的学生评价
为了达成学生评价的目标和目的,必然要应用符合科学理念的评价原则即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改进性及全面性原则。那么,什么是学生评价的过程性、改进性及全面性原则呢?
学生评价的过程性原则指的是学生评价要面向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不要过分追求终结性的分数及其准确性;改进性原则指的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调控学习行为,促使学生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优化课程习得或感悟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不断的强化其得到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全面性原则指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发展学生各自的优势和潜能,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及付出的努力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
根据以上评价原则,化学新课程倡导学生评价的方法和形式具备多元化功能。即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根据学生评价的目标、内容、对象和真实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以及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综合应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学生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分为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两类。其中量化评价主要是测验与考试,而质性评价则包括行为观察、访谈、形成性评价和成长纪录等。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评价方法应是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有机结合。现举几种学生评价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建立化学学习成长记录档案袋
档案袋评价是西方发展出来的一种取代标准化考试的定性评价方法,它采用的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把最能反映评价对象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所取得进步的各种原始资料集成一个文件袋,供评价者评价。而化学学习成长记录档案袋的收集者是学生本人,教师从旁加以指导;评价者包括学生自己、同伴、化学课任教师、社会团体组织等。袋中收集的内容有:课前自学的化学笔记、历次课堂探究实验的实验报告、化学学习资料收集记录、化学小创作、小论文、家庭小实验的实验报告、化学调查活动记录、学习评价表、单元复习小结、以及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记录等,以及学生认为应该收入的材料。倡导收集的内容要能客观记录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以及能真实体现化学学习的得失等。档案袋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如下表:
整体活动表现记录评价,分批次进行,每堂课重点评价1-2组并追踪访谈(3-5分钟),制定访谈计划(定性评价与等级记分结合)
由于操作主体主要是学生本人,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化学学习的成长记录袋认识、反思、改进、发展自己的化学学习,这种评价方式将他人的评价以及外部的社会评价有机地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具备很强的改进性、过程性及全面性原则,大大的提高了学生评价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向内在的需求,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实践结果是:有实行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大大超过没有实行的班级学生,其中有50%以上立志今后要报考化学专业,从事化工行业。考上高一级后的学生还写信、电涵建议支持老师继续实行,他们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评价方式,因为这样的评价方式大大地减少了学习的压力和学习的厌倦感,争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让他们在学习的各环节上都能感受学习的成就感,他们非常认同。
(二)施行化学学习评价表
学习评价表的设立是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评价标准,由学生自己、学习的同伴及课任教师等多角色参与评价的一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是对某一章节的学习内容和任务等全面多元地进行评价,如
[案例1]关于氧气的学习评价表:
评价标准:
1.知识与技能:A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B理解所列的知识与技能;C了解所列的知识与技能;D初步知道所列的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A熟练应用;B懂得应用但不熟练;C初浅的具备;D有待进一步提高。
3.情感与态度:A强烈;B较强;C具备;D有待进一步培养。
4.总体评价:评出三项内容的最优秀的学习成果及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内容,同时要求写出改进的建议及学习的榜样
也可以是对某一探究活动的评价。如:
[案例2]:化学探究活动的学生评价表
评价标准:
1.[提出问题]
A:善于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独立地发现并用简练的语言大胆地提出具有很强的探究价值的问题,且所提的问题具有创新性。
B: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后,发现具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C:能大胆积极地提出问题,但提的问题探究价值较少
D:需进一步的加强
2.[做出猜想与假设]
A:积极主动的对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且表述清楚简练。
B:能对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但表述不够清楚简练
C:能在别人的启发帮助下对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
D:需进一步的加强
3.[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
A:独立的根据假设来设计对照实验或调查方案,有很强的控制实验条件或实践活动的变数意识,所设计的实验或调查等实践方案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且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B: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出较为科学的,有一定的计划性的活动方案或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C:能通过小组讨论,与别人合作制定活动方案,且参与意识强。
D:需进一步的加强
4.[进行实践]
A:能将活动方案很好地体现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并能顺利完成活动任务,且具有很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修改方案。
B:能将活动方案较好地体现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并能与他人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C:积极参与活动,活动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D:被动参与活动。
5.[收集证据]
A:具有很强运用调查、资料查阅、实验等方式进行收集、分析、处理解决问题所需的证据的能力,能独立地对活动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能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且具有很强的实证意识。
B: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实验等方式进行收集、分析、处理解决问题所需的证据,能与他人合作记录表述活动结果。
C:有一定的收集分析处理表述信息的能力
D:有待加强。
6.[解释与结论]
A:能规范地写出活动报告。报告内容真实、详尽, 有很强的逻辑推理性,能有力地解释并判断出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一些不符合常规的实验或调查结果能进行分析,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
B:能写出活动报告,报告内容真实、详尽,能从中了解出结论的正确性,能较为客观的反映出活动的过程、结果。
C:能在老师或他人的指导帮助下写出较为合理的活动报告。
D:有待进一步提高。
7.[表达与交流]
A: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明确的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积极参与小组或班级的交流与讨论,且能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B: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较为明确的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能参与小组或班级的交流与讨论。
C:能参与交流和讨论,且态度比较认真,能遵守相关的纪律,不喧哗,不干扰。
D:有待进一步加强。
这种评价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客观全面地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成长、自我发展。其具体内容可因学生的特点、学习内容、方式、任务及具体的学习情景等不同由教师自设或由教师指导学生自行设置皆可。其优点是具体、全面、客观、可操作性强、见效好、学生比较认同,缺点是如印刷、纸张、时间等有形或无形的成本均较高,学校与教师意见比较大。
(三)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阶段性评价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阶段性评价是以档案袋和化学实验等活动考查为中心的 “化学学业成就”考查同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纸笔考试成绩相结合后采取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的评价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如:
[案例3]新阳中学初三学生化学学习阶段评价表(半学期)
注:⑴评价等级分为四级:A(优100-90)、B(良89-70)、C(合格69-60)、D(不合格59-0)
⑵评价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应等级代码(即:A、B、C、D)。
⑶填写时应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不得私自涂改,违者降低一个评价等级。
⑷本评价表应有任教老师签章方为有效。
这种评价形式由于是学生本人、同伴和老师共同参与评价,最后还有家长的意见和看法,有利于淡化分数,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各自的优势和潜能,又能顺应教育民主化的潮流,促进师生、家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学生更为具体地理解和体会老师和家长的关爱和期盼,同时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自己,唤醒自我意识,自觉的进行自我的教育,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四)使用多元化的学生评价的意义:
使用多元化的学生评价至少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有利于改变传统中的“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形象 ,改善学生之间的差距等,使学生明确“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由于应用了上述的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会了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集思广益,开诚布公。化学上的许多问题被解决了,一个个奇思异想被创作出来。一个个学生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不断的进行学习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被激发了,“要我学习”变成了“我要学习” ;学习的合作精神也很浓厚。老师和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2.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3.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王晓聪:《以初三学生认同的评价促进其发展》;2003年4月厦门化学论文汇编;
[3]傅兴春:《新课程活动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原理》;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4]傅兴春:《初中化学学业评价的目标和方法》;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三化学)厦门课改区的研究报告集(2003年8月)
[5]王文静:《学生评价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福建教育杂志社(2003年第2期)
[6]郭艺治:《初中化学期末学生评价改革的实施意见》;新阳中学教学集锦(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