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19:37:07
导语:在三年级上册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教学目标
1. 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
2. 能自己观察动物,植物或某一场景的变化情况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
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观察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花的图片。
师提问:
(1)
这些话漂亮吗?认为它漂亮的孩子请举手?
(2)
你认为第几幅最漂亮,说说它哪里漂亮?
(3)那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它们吗?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词语形容它们,咱们来一起读一读,好吗?(学生齐读)
小结: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种花,它虽然不起眼,却会变魔术,一会儿变成绿色,一会儿变成金色,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就是因为它,让我们的草地穿上了一件神奇的衣服,增添了无限的美,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金色的草地》。
2.
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
(二)
讲授新课:
1.齐读词语。
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些生词,那么就让我们带上他们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
2.学习课文内容。
(1)出示自读提示: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2)学生个别回答。
(3)出示PPT: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这片.......变成金色的了。
(4)小结:噢!原来这里盛开着蒲公英!蒲公英让这片草地变成金色的了。这就说明了蒲公英很多!
(5)你从这句话的那个词语中看出蒲公英很多? ——“长满了”(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的意思,是学习语文很好的方法。)
(6)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齐读)。
(7)出示朗读提示:那么这片草地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除了金色的以外,在作者心目中它还是一片怎样的草地?
小结:同学们都读的非常投入,相信答案已经在你们的大脑里了。那么在作者的心目中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呢?
生:“可爱,有趣的”。
师:草地的可爱,有趣是通过哪些场景变现出来的?
生:①兄弟俩草地玩耍的情景。
②蒲公英盛开的金色的草地的场景。
3.学习“第一个场景”——兄弟俩草地上玩耍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用欢快的语气朗读)
(2)全班齐读,这种欢快我们也要感受一下,对吗?
(3)你感受到了什么?(蒲公英带给我们不少快乐,这是一片充满快乐的草地。)
4.学习第二个场景——出示第三段内容
师:可是,有一天,作者发现了一个秘密(草地会变色), 多么神奇啊!会变色!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
第二个场景——蒲公英让草地变成金色的草地。
(1)女生读一读(兴奋地读)
(2)仔细观察这一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3)请大家拿出笔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谁来说一说?
(4)出示问题:不同的时间草地是怎么变色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很早”的时候草地是什么颜色的?——绿色 “中午”的时候草地是什么颜色的?——金色 “傍晚”的时候草地是什么颜色的?——绿色
(5)师:为什么草地会变金色?很早—绿色,中午—金色,傍晚—绿色的?
(6)出示花开合的图片 。
小结:原来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7)老师示范:用动作来展示,边做动作边读:合拢张开合拢
(8)让我们一起来带上动作读一读这几句话好吗?(师生共做动作。)
(9)那么这些是作者怎么发现的?(生:仔细观察来的)
师: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如何来观察呢?
(10)出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这片草地吗?那作者喜欢吗?你在文中哪句话知道作者也很喜欢呢?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反复读三遍)
师:通过反复朗读,你读出了什么?
生:读出了作者对金色的草地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师:作者到底有多喜爱呢?
生: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师:读完课文受到了什么启示?——多观察,多思考
5.拓展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那些植物也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着的。
6.作业:
仔细观察一种事物或一处景物,按照“观察记录单”的要求认真填写观察结果。
7.结束语:
同学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板书:
金色的草地
可爱↗很早—绿色—合拢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 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4课时
练习六(1)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估算并计算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
3.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估算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灵活应用相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
54-13
54-18
34+49
49+14
69+26
25+63
48+27
36+35
二、梳理知识。
(预设6分钟)
师生回忆复习所学知识。出示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
2.能正确、熟练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会估算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周长。
三、练习(21分钟)
【基本练习】
练习六第2-3题
自主练习单:
完成书本第2-3题
先完成的同学思考:
(1)在第2题中,你能用不同方法数或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2)在第3题中,计算各图形周长时,怎样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者算法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对比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4、5题。
比较,说说求栅栏或者线的总长度就是求什么。
追问: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一样?
指出:虽然计算方法不一样,但这两题其实都是求图形的周长。
【操作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6题。
先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
提问:这题要先知道什么?
【估算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7题
给出规格相同的练习本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估计和测量、计算活动。
提醒学生先估计封面的长和宽,再估算出它的周长。
【创编练习】
一个长方形分成A、B两部分,这两部分哪一部分的周长大?
四、课堂总结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学具准备:学生用纸(每人一张长方形纸、每人2张圆形纸片),水彩笔。
一、引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你能说出几分之一的分数吗?
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个视频:孩子分蛋糕的视频,甲先分成8份,最后又来了一个孩子,甲将自己的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那么最后甲分得了16分之一的蛋糕。
师提问:在这个小广告中你看到了哪些分数呢?
生讲课师板书分数
师:孩子们,生活中这样的情况特别多,只要你做个有心人总会发现他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
二、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助学题一。(生齐读)
谁来大声的帮我把讨论要求读一读(PPT出示讨论要求)
生讨论
师巡视,找到班级里比较差的一份助学单(可以是没有进行平均分的、也可以是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开始)
全班交流:
师: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我仔细倾听了小组内的讨厌,有些同学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晰的表达出来,希望在接下来的全班交流中,你们能不吝啬自己的表达,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
1、生1: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学生有补充和提问两种,先从提问开始。
提问:你能解释一下几分之几吗?
生:将直条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分之1
,其中的两份是4分之2.
生补充:我要对你的说法进行补充。。2个4分之一也就是4分之2。
2、
生2:学生进行另一种平均分的补充(注意学生的每一种分数都要讨论到的点是:每份是8分之1.2份就是8分之2;或者2分8分之一是8分之2.)
3、
生3:
师:同学们,刚刚同学们几种不同的分数,你发现他们都创造了什么分数(或者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几分之几;生:他们都选择了其中的几份
小结:3个几分之一都是几分之3.
师:根据大家的小结,我们来看看你们的分数大小比较。这个问题谁先来。
生:我得到的两个分数是:
。他们的大小比较是:
。
生1:我赞成你的想法,根据你的图形可以看出来。
(可以请3个孩子展示自己的比大小)
生2:我有一个小口诀: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
师:板书。
师:那下面我们用大家的发现来观察几位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
三、
辨一辨
师:大家观察真仔细,也很认真倾听小伙伴们的发言。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了,请大家完成这道题(PPT出示辨析题)
四、
创造几分之几
师:看来一点也难不倒你们,那么我们一起来进入助学题2.
生讨论(教师巡视找出班级里有一样分数但图形不一样的)
师:展示8分之4,
生讨论
师:有没有也表示8分之4的同学,但图形和他不一样的。
生展示:
师:仔细观察他们的图形,为什么都可以用8分之4来表示呢?
五、
练习题
1、想做2讨论:
生汇报,生提问。
师:做这道题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师: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他们都是将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而且涂色部分和不涂色部分加起来就是一个整体。
2、
想做5讨论
出示一个错误的答案,全班进行辨析。
六、
小结。
命题人:
一、单选题(注释)
1、
把一个15°的角放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角的度数将
[
]
A.不变B.变大C.变小
答案、A
解析、
略
2、
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一个的角.内应填
[
]
A.100°B.160°C.110°D.105°
答案、D
解析、
略
3、
4时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
]
A.锐角B.直角C.钝角D.平角
答案、A
解析、
略
4、
将一张方纸如图折叠,那么∠1=[
]
A.20°
B.25°
C.30°
答案、C
解析、
略
5、
时针和分针在整,夹角是120°。内应填[
]
A.3时
B.
4时
C.
6时
答案、B
解析、
略
6、
将一张方纸如下图折叠,那么∠1=[
]
A.B
C.
答案、C
解析、
略
7、
如下图,∠1
=45°,∠2=。内应填[
]
A.
45°
B.
54°
C.
36°
答案、A
解析、
略
8、
下图中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属于锐角的是[
]
A.B.C.
答案、C
解析、
略
9、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的一个角对折,如图,,则∠l是
[
]
A.
45°
B.
60°
C.
90°
答案、A
解析、
略
10、
92°的角是[
]
A.锐角B.直角C.钝角D.平角
答案、C
解析、
略
11、
两条直线相交,如果有一个角是钝角,那么另一组对角是[
]A.钝角B.锐角C.直角
答案、B
解析、
略
12.6点整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是(
)
A.60°B.90°C.180°
答案、由分析可知:6点整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是180°.故选:C.
解析、
略
13.从3:00走到3:15,分针转动了(
)度.
A.15B.60C.90D.120E.180
答案、15×6=90(度),故选:C.
解析、
略
14.把一张圆形纸对折3次后展开,可以得到(
)的角.
A.30°B.45°C.60°D.90°
E、180°
答案、把一张圆形纸对折3次后展开,可以得到45度的角.故选:B.
解析、
略
15.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度数是(
)
A.10B.1C.18
答案、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角,记作:1°.故选:B.
解析、
略
16.量角的大小,要用(
)
A.三角板B.量角器C.计数尺D.直尺
答案、因为测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故选:B.
解析、
略
1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00度,底角是(
)度.
A.45°B.50°C.40°
答案、因为顶角等于100°,所以一个底角为(180°-100°)÷2=40°.故选:C.
解析、
略
18.用两块三角板不能拼出的度数是[
]
A.180°B.85°C.105°
答案、B
解析、
略
19.把一个15°的角放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角的度数将
[
]
A.不变B.变大C.变小
答案、A
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方程的是(
)
A.3+2=5
B.x=1+4x
C.2x-3
D.a2+2ab+b2
2.下列方程中,解为x=1的是(
)
A.2x=x+3
B.1-2x=1
C.
=1
D.-=0
3.如果方程(m-1)x2|m|-1+2=0是一个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的值是(
)
A.0
B.1
C.-1
D.±1
4.已知x=y,则下面变形不一定成立的是(
)
A.x+a=y+a
B.x-a=y-a
C.=
D.2x=2y
5.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4x-5=3x+2
变形得4x-3x=2-5
B.
x=变形得x=1
C.3(x-1)=2(x+3)变形得3x-1=2x+6
D.
-=1
变形得3x=6
6.
方程5x-=4x-的解是(
)
A.x=
B.x=-
C.x=
D.以上答案都不是
7.若方程3(2x-2)=2-3x的解与关于x的方程6-2k=2(x+3)的解相同,则k的值为(
)
A.
B.-
C.
D.-
8.已知代数式-6x+16与7x-18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____.
9.小华同学在解方程5x-1=(
)x+3时,把“(
)”处的数字看成了它的相反数,解得x=2,则该方程的正确解应为x=____.
10.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kx=5,k的值为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之和,则这个方程的解为x=____.
11.如果x=1是方程2-(m-x)=2x的解,那么关于y的方程m(y-3)-2=m(2y-5)的解是y=____.
12.解方程:
(1)3x-5=2x;
(2)x=x-;
(3)4x-3(20-2x)=10;
(4)10y-5(y-1)=20-2(y+2);
(5)=-1;
(6)=;
13.
学校组织春游,如果每辆汽车坐45人,则有28人没有上车;如果每辆汽车坐50人,则空出一辆汽车,并且有一辆车还可以坐12人,设汽车有x辆,可列方程(
)
A.45x-28=50(x-1)-12
B.45x+28=50(x-1)+12
C.45x+28=50(x-1)-12
D.45x-28=50(x-1)+12
14.某商品的标价为200元,8折销售仍赚40元,则商品的进价为(
)
A.140元
B.120元
C.160元
D.100元
15.
如图①,天平呈平衡状态,其中左侧秤盘中有一袋玻璃球,右侧秤盘中也有一袋玻璃球,还有2个各20克的砝码,现将左侧袋中一颗玻璃球移至右侧秤盘,并拿走右侧秤盘的1个砝码后,天平仍呈平衡状态,如图②,则被移动的玻璃球的质量为(
)
A.10克
B.15克
C.20克
D.25克
16.
王大爷用280元买了甲、乙两种药材,甲种药材每千克20元,乙种药材每千克60元,且甲种药材比乙种药材多买了2千克,则甲种药材买了____千克.
17.诗云:“远望巍巍塔七层,灯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试问尖头几盏灯?”请回答尖头有:____盏灯.
18.
某校七年级社会实践小组去商场调查商品销售情况,了解到该商场以每件80元的价格购进了某品牌衬衫500件,并以每件120元的价格销售了400件.商场准备采取促销措施,将剩下的衬衫降价销售.请你帮商场计算一下,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时,销售这批衬衫正好达到盈利45%的预期目标?
19.
联华商场以150元/台的价格购进某款电风扇若干台,很快售完.商场用相同的货款再次购进这款电风扇,因价格提高30元,进货量减少了10台.
(1)
这两次各购进电风扇多少台?
(2)商场以250元/台的售价卖完这批电风扇,商场获利多少元?
20.
甲、乙两人在一环形场地上锻炼,甲骑自行车,乙跑步,甲比乙每分钟快200米,两人同时从起点同向出发,经过3分钟两人首次相遇,此时乙还需跑150米才能跑完第一圈.
(1)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多少米?
(2)若两人相遇后,甲立即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掉头向反方向骑车,乙仍按原方向继续跑,要想不超过1.2分钟两人再次相遇,则乙的速度至少要提高每分钟多少米?
21.
为鼓励居民节约用电,某省试行阶段电价收费制,具体执行方案如表:
档次
每户每月用电数(度)
执行电价(元/度)
第一档
小于等于200
0.55
第二档
大于200小于400
0.6
第三档
大于等于400
0.85
例如:一户居民七月份用电420度,则需缴电费420×0.85=357(元).
某户居民五、六月份共用电500度,缴电费290.5元,已知该用户六月份用电量大于五月份,且五、六月份的用电量均小于400度,问该户居民五、六月份各用电多少度?
答案:
1.
B
2.
C
3.
C
4.
C
5.
D
6.
B
7.
B
8.
2
9.
2
10.
3
11.
12.
(1)
解:x=5
(2)
解:x=-
(3)
解:x=7
(4)
解:y=
(5)解:y=
(6)
解:x=-
13.
C
14.
B
15.
A
16.
5
17.
3
18.
解:设每件衬衫降价x元时,销售完这批衬衫正好达到45%的预期目标,则依题意,得
=45%,解得x=20.故每件衬衫降价20元时,销售完这批衬衫正好达到盈利45%的预期目标
19.
(1)解:设第一次购进电风扇x台,则第二次购进电风扇(x-10)台,依题意,得150x=(150+30)(x-10),解得x=60,所以x-10=50.故这两次各购进电风扇50台、60台
(2)解:250×(50+60)-150×60-(150+30)×50=9
500(元).故商场获利9
500元
20.
解:(1)设乙的速度是每分钟x米,则甲的速度是每分钟(x+200)米,依题意,有3x+150=200×3,解得x=150,则x+200=350,故甲的速度是每分钟350米,乙的速度是每分钟150米;(2)设乙的速度至少要提高每分钟y米,根据(1)可知,跑道的长度为150×3+150=600(米),依题意有1.2(300+150+y)=600,解得y=50,故乙的速度至少要提高每分钟50米
21.
一、填空(每空2分,共24分)。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条边,和(
)个角,且都是(
)角。
2、一块长方形玻璃长是10分米,宽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
)。
3、一根绳子长14米,正好绕桌子两圈,桌子的周长是(
)米。
4、用2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
)。
5、一个正方形的游泳池,围着这个游泳池走一圈要走120米,这个游泳池的边长是(
)米。
6、求正方形的周长要知道(
),求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长方形的(
)和(
)。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0分)
(
)1、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4倍。
(
)2、
图中有4个正方形。
(
)3、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两个这样的正方形拼长方形的周长是8厘米。
(
)4、同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是一样的。
(
)5、一个长方形的相邻边的长是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20厘米。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用12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
)种拼法。
A
、2
B
、3
C、4
2、用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有(
)种围法。
A、3
B、4
C、5
D、6
3、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它的周长是(
)厘米。
A、6
B、7
C、8
4、
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下的图形,周长最长的是(
);
A、
B、
C、
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相比(
)
A、长方形角大
B、正方形角大
C、相等
D、无法比较
四、算一算,求出下表中的周长、边长。(12分)
长方形
正方形
长
宽
周长
边长
周长
16米
14米
15米
27厘米
16厘米
32厘米
五、
脱式计算(12分)
256x7+342
1978-176x8
(912-586)x9
六、解决问题(1,2题7分,3,4题9分)
1、有一个和方形苗圃,长是18米,宽12米,一面靠墙,
其他三面围竹篱笆,竹篱笆有多少米?
2.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100米,宽40米,围着这个操场跑2圈,要跑多少米?
如何备好美术课呢?基于美术学科的特点,要想备好美术课,我们必须把握好“钻、解、研、制、编”五个环节。
一、“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钻研教学大纲:从整体上明确美术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本学科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美术课的教学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教材的进度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
钻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某课教材确定后,首先教师应分析教材中美的因素。研究怎样在教材过程中进行美育和思想教育,怎样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然后分析这课教材在整个美术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分析教材的知识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阐述清楚哪些部分属于旧的知识,要复习巩固,哪些是本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最后根据掌握教材的内容,研究怎样通过作业,让学生掌握哪些技能、技巧,使教学“由博返约,深入浅出”。
钻有关资料:在认真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还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例如: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虽然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但课前我还是查阅了一些关于自行车方面的书籍及现在最新款和未来自行车发展的趋势等新闻资讯,从有关作品中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充实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需进行试画,对教材力求理解透彻,把教材讲的生动活泼。
二、解
“解”即了解学生,要想使备课工作切合实际,有的放矢。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掌握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负担等情况;还需联系本课教学要求,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产生的问题;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特长;对美术教师的感情,班级风气等情况;以便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创造适当条件帮助学习上和纪律上的后进生树立进步的信心等。特别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下面我就以三年级学生情况分析为例:
本班共48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5人,班级纪律和其他各科学习成绩较好,美术成绩在全校为中上水平,其中有14位学生成绩优秀,占29%,9人较差,占18%,成绩特别优秀的有张亚婷、麻世国、王梦迪等三位学生,成绩很差,要加强辅导的有刘伟强、王庆亮两位同学。
一、二年级时学习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一般较为巩固,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作画时初步培养了观察习惯,对于平面物形象有一定的目测能力和概括能力,对于想象画,命题画有较大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描绘。
完成作业速度不一,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画完,少数学生形象表达能力还停留在一年级的水平。
根据这些情况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才能准确,确定的教学目的才有针对性、现实性,才能因材施教调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成效,反之,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就容易导致教学过程的主观主义。
三、研
研究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要求,因而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例如:要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就先考虑用什么方法,提什么问题,举什么例子;然后分析怎样启发联想,怎样板画示范,怎样解决具体作画的方法步骤,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怎样纠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等问题。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样使学生既有学习兴趣,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最好是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同时以其他教学方法配合,形成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
四、制
要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的水平来制作范画。过难过繁,或过于简略草率的范画,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范画大小要适当,要让最后一排学生也能看清楚,范画要做得美观,具有典型性。例如: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彩线贴画》一课中,我选择制作了具有代表性的形象范图,并将范画装饰的美观、新颖,激发学生美的感受,引起他们剪贴的兴趣。
只有研究绘制范画和运用制作的直观教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五、编
编写教案是备课工作中最深入、最具体、最落实的一步。是教师备课的成果。教师应精心制作,即便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仍然要写教案。因为时代在发展、教材也在变化,而补充材料要更新,学生在变化。教案内容一般有:年级、授课日期、课题、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那么怎样编写美术教案呢?
我认为主要由以下6各方面入手: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定得要具体、明确、恰当,便于执行和检查。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一节课知识的关键核心部分。教学重点是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确定重点、难点,应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
设计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的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组织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内容就是依据教学方法的要求对教材进行组织加工。如用讲授法,就应列出教材内容的讲授提纲。
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就是一节课各部分的先后顺序及时间分配。不同的课型教学过程不尽相同。它是课堂教学的施工程序。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记录演示画略图。
演示图要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此外写教案要用简单明确的文字,如果发现教案中有某些不合适的地方,可以适当调整,使这一堂课上得更好。
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3页第 9题租船问题时,学生从题中的图文了解到:共有42人要乘船,大船限乘4人,小船限乘3人;坐大船每条6元,坐小船每条5元。你准备怎样租船?
我在备课时就想,假如让学生独立思考租船方案,解决此题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1)条件太多,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
(2)大多数学生很难找出方案;
(3)个别学生虽找出方案,但也只是其中一种租船方案。
接着让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探究方案。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每组都能找出几种方案,但对找出价格最低的租船方案却有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我及时调整教案。开放性的租船问题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让学生在困难面前“吓倒”并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我决定以最容易的问题、最小坡度和最快速度,将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中。
因此,针对本班学生的情况,我采取了如下“三步曲”:
第一“曲”:出示主题图,一条大船限乘4人,一条小船限乘3人,有 42人要乘船,该怎样租船?
(目的:仅仅从人数上去安排,不给出任何干扰条件,合理安排大船和小船的条数。)
面对这一曲学生很容易解决,而且直接找出了没有空位的租船方案:
(1)9条大船,2条小船: 9×4+2×3=42(人)
(2)6条大船,6条小船: 6×4+6×3=42(人)
(3)3条大船,10条小船:3×4+10×3=42(人)
(4)0条大船,14条小船:0×4+14×3=42(人)
第二“曲”:在第一“曲”的基础上,增加如下信息:“坐大船每条6元,坐小船每条5元。”问:根据所给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目的:第二“曲”难度明显加大了,不过踩着第一“曲”的阶梯,学生解决起来难度降低了,也就显得不难了。)
学生对应得出了如下方案:
(1)9条大船,2条小船: 9×6+2×5=64(元)
(2)6条大船,6条小船: 6×6+6×5=66(元)
(3)3条大船,10条小船:3×6+10×5=68(元)
(4)0条大船,14条小船:0×6+14×5=70(元)
(5)11条大船,0条小船:11×6+0×5=66(元)
(6)10条大船,1条小船:10×6+5×1=65(元)
以上(1)至(4)是没有空位的租船方案,(5)和(6)是有空位的租船方案。
第三“曲”:在上面两“曲”的基础上,我提出了第三“曲”。你能用表格列出所有租船方案,并找出最佳的租船方案吗?学生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初步列成表格,出现几种方案,并含有大船(条数)、小船(条数)及租船所花钱数几栏,但项目不全,填写得不够完整有序。在此基础上,我逐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列成如下表格。表格如下:
通过以上“三步曲”,以最易问题、最小坡度、最快速度,引领学生解决了问题,一步一个阶梯,由扶到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课后当学生再次练习出错时,我又有了新的思路,觉得尽管是从空位的角度去思考,似乎还是有些难度的。那么,该怎样让每个学生轻而易举地完成租船问题呢?我作了如下的方法调整:
从有序考虑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是解决问题的一条“绿色通道”),先算42人全部坐大船,42÷4=10(条)……2(人),因此,全部坐大船是10+1=11条,接下来的大船条数依次减少1条,再调整小船的条数,最后去确定租金问题。这样从大船角度出发,依次减少1的方法很受学生欢迎。当然从小船角度考虑,依次减少1也是可以的。学生重新列表,正确率明显上升,看来这种方法是受学生欢迎的方法也是容易接受的方法。表格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