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国画学习计划

时间:2022-01-26 20:20:51

导语:在国画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国画学习计划

第1篇

老老实实做了两天的学生,最为触动我的是:

1、安庆师范学院的郭启华教授的专题讲座:《“谁是主角” 参与式培训方法及案例》。

“交流对一个问题的共同看法” 引起我思考:在幼儿园团队建设中运用“交流”应该是一项十分有效的策略。“谁是主角”是我们每位幼教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清晰的标尺。

2、上海市本溪路 幼儿园的应彩云现场借班上课大班语言绘本教学“换一换”。

对孩子奖励的方式“一粒糖果”引起我思考:只有拥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积淀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且理论与实践能运用自如的人,驾驭课堂得心应手,自己轻松、孩子愉快!我由衷的佩服应老师,佩服她灵活运用孩子的年龄特征服务教学,她的特色也由此展现。

3、上海市本溪路 幼儿园的应彩云的专题讲座:《浅谈良好的师幼互动--谈话活动的教育策略》

“培养孩子倾听在乎朋友的好习惯”引起我的思考: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是融汇贯通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熏陶。

“互动”引起我的思考:不仅是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还有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与管理层的互动、管理层成员之间的互动、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互动等,互动体现平等的理念,通过有效的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选择适宜的角度比较容易把话说到别人心窝里。”引起我的思考:幼儿园的每个角色在面对自己的对象时要做到这点,除了自身的修养、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心境,遇事不惊,淡定自如。切记“无法改变事实的话不说;会造成分化的话不说;会伤人的自尊心的话不说。”。

4、安庆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小班绘本阅读《毛毛虫》

“一个红红的苹果”、“两根黄黄的香蕉”、“三颗紫色的葡萄”等。引起我思考:这是刚入园才一个月的孩子能回答、能掌握的知识点吗?数词、量词及颜色的辨别,还要用一句话表达出来。我喜欢看真实的课,喜欢真实的课堂再现,我们呼唤还教育的本色吧。

5、参观安庆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看了园级与班级环创,幼儿园校园文化引起 我思考:老城区老园,很小的幼儿园、外观普普通通,名不见金钻。但是走进幼儿园以后,走进班级后,你会从它的园级与班级环创感受到幼儿园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以及良好的教育教学管理。

第2篇

一、强化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初中相比,高中化学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就是概念多、难度大、综合性强.在化学课堂训练中,尤其是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对学生化学基础的课堂训练.在基础的化学训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化学课堂氛围显著改善.

例1下列关于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D.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分析:要想解决此题,学生首先须对酸、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做到清晰的认识.酸性氧化物是能与水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即是能与水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于是可以顺利地将C、D选项排除.在教学中,教师还需使学生铭记一些氧化物特例.如,对于高锰酸钾的酸酐Mn2O7而言,其是金属氧化物,但它却是酸性氧化物,于是可知A项错误.因此.答案为B.

二、化学分层训练,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之中存在很大的能力差异性,学困生跟不上,一些领悟能力较强的优等生又觉得吃不饱.对此,教师在课堂练习的布置上要秉承分层性原则,做到难易结合.教师切忌将学生明确划分等级,必须一视同仁,不断鼓励学生尝试新高度,解决新难题.

例2(1)尝试配平以下离子反应方程式:C2O2-4+MnO-4+H+=CO2+Mn2++H2O.(2)称取6.0g含H2C2O4・2H2O、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mL的溶液,分别称取两份25mL于锥形瓶中.①向第一份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滴加0.25mol/LNaOH溶液至20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溶液中被中和的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②第二份溶液滴加0.1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至16mL时完全反应,此时的溶液颜色如何变化?溶液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分析:第一问属于基础性离子方程式配平问题.只要将方程式中的各个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出来,利用电子移动来进行方程式配平.C2O2-4中碳元素化合价从+3上升到+4价,MnO-4中的锰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结合各自的电子移动规律,可顺利求出各个方框内的数字:5、2、16、10、2、8.在进行第二问的布置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利用反应前后的离子守恒计算出被中和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可得答案为0.005mol.此时,教师继续深入,提出第二小问的问题,高锰酸钾溶液原本是紫红色,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紫红色.要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教师同样要求学生首先写出离子方程式,判断出还原剂种类,由于化学物质已经完全反应,可得到其物质的量为0.004mol.

三、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巩固训练效果

第3篇

关键词:学生;兴趣;效果

中职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的这种积极性往往很短暂,遇到很小的困难就容易使他们浅尝辄止,最终导致学习的失败,也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化学教师要想把化学课上的生动有趣,自身方面要充分的备课,十分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要了解学生对该门学科的认知水平,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地学习;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一、 用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用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常见但又熟视无睹的现象来设计教学,更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获得新知识,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加深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对于那些与学生实际联系的物质及变化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寻求新的切入点,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例如讲“燃烧的条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玩过“火”吗?能否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质能燃烧?哪些物质不能燃烧?还有哪些物质容易点燃呢?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家里水井里面的水比较浑浊,我们可以洒入明矾净水;麦田里用来抗灾灭虫的“六六六粉”并不是因为科学家实验了666次成功的,也不是用666种药配成而得名的,主要原因是它的分子式是由6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6个氯原子组成的。

二、用心备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传道、受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高效性,通过用心备课,将最新的教学理念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具有启迪性地融入到每一节的教学内容中。化学实验现象是入门的向导,也是问题的源泉。教师在授课时应从典型而新奇的实例入手,使引出的问题生动有趣。例如在氧气的性质教学中,教师演示了木炭、磷、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后,进而提出:铁这种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吗?马上就会把所有的学生带入问题之中。又如“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马上变成了牛奶状,教师又可以设疑:如果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结果又会怎么样呢?学生就会踊跃参加活动,急切地想把问题答案找出来。实验完成后,教师可进一步提出新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索问题的兴趣,把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步步引向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三、通过带领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实验活动课,学生按照教师的实验要求和实验目的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让学生们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实验过程的安全性。比如在学习浓硫酸的脱水性时,我设计了“白糖变黑雪”的实验。实验器材有200毫升小烧杯,实验物品有5克白糖、浓硫酸。由于有浓硫酸这种让人望而生畏的物品,学生大都不敢去碰触。通过我的鼓励和现场示范液体药品的倾倒方法与注意事项,学生动手做起了实验,当他们看见放入烧杯中的白糖上面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后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时,实验室内气氛沸腾了!这样,当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化学的趣味性,会主动对白糖为什么会变成“黑雪”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把对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

四、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能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获得真知。如电子式的书写过程可以这样来安排:先教会学生写一个简单的,然后让学生模仿一个同类的,很容易,学生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再让学生写一个不同类的,有的学生肯定会写错的,教师纠错之后再让学生模仿一个,学生就写对了,接着教师再要求学生对比总结书写电子式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从一开始的成功到体验了失败,最后又在失败中走向了成功,学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第4篇

西陇化工主要从事化学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并从事部分化工原料、原料药及食品添加剂等业务。

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主要是通过采购基础化工原料,利用先进工艺将其纯度提升到满足特定生产、实验或检测所要求的程度,并用特定材料、容量和高洁净度的容器包装后制成高品质的化学试剂产品后销售给下游客户。此外,公司还以多年积累的先进提纯工艺技术为依托,发展了以优质供应商管控、高灵敏度检测和高洁净度包装为核心壁垒的化学试剂分装业务,并凭借丰富的客户资源、覆盖广泛的销售渠道和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开展化学试剂的集成供应服务。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化学试剂行业技术和规模领先的专业制造商和集成供应商。

近年来,随着日益发展壮大,公司正逐渐成长为国内化学试剂行业的领先企业。根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公司在国内化学试剂市场占有率排名第3,在国内本土化学试剂供应商中排名第一,公司产品质量优异、品牌得到市场充分认同,2010年,公司“ ”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实力雄厚积极构建技术创新机制

西陇化工的研发与技术定位于行业的领先者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公司在化学试剂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并且实现主要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在现有研发能力的基础上,建设高端化学试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并在技术开发与创新上达到国内技术领先水平。公司中长期的技术开发与创新计划是重点发展高真空度技术、催化技术、精馏技术等七大试剂领域的高新技术,并形成以超净高纯试剂、PCB用化学试剂、无机及有机合成精细产品等化工新材料产品为主的产品体系。

公司根据技术开发的进度和实际需要,逐年加大技术开发方面的投入,为技术开发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此外,公司先后制定了人才引进、技术培训、技术开发、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技术情报、新产品开发、产品工艺交接等一系列制度,为技术创新提供制度基础。

近年来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自主创新100强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公司拥有“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西陇化工产品种类和规格繁多,经营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有技术积累和产品储备为基础,不断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研发、生产新产品,并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严把质量关,以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熟悉化学试剂行业客户需求频繁、分散且易制毒和危险化学品占比较大的特点,将供应链管理贯穿公司采购、生产和销售的始终,安全、及时的将优质产品提供给广大客户。

随着化学试剂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西陇化工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10 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2009 年增长32.06%,其中新增客户销售额和原有客户的新增销售额占营业收入增长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2.77%及37.23%。公司在自产品上具备较深的技术工艺积累,且规模较大,国内销售渠道辐射广、服务全面等是公司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供应商和客户资源不断丰富,品牌影响力会日益增强。

行业前景看好募投项目助力公司快速发展

西陇化工此次公开发行5,000万股A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5万吨/年PCB用化学试剂、1万吨/年超净高纯试剂技术产业化生产、高端化学试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等项目。募资项目紧密围绕公司经营规划,是公司为实现发展战略而实施的具体步骤。募投项目建成后,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可以使公司达到PCB用化学试剂在国内技术和规模领先,超净高纯试剂国内技术领先,可以进一步巩固公司现有主要产品的行业地位并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优化产品结构,增加公司的利润增长点,提高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第5篇

[关键词]保险专业;教学计划;本科教学

一、引言

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主体与骨干,是国内外教育改革的重点。近20年来,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社会逐渐形成,大学本科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日本政府1991年颁布了“大学设置基准大纲化”,其主要内容是“在制度上取消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划分,废除了通识教育内部各学科之间的划分和最低学分要求,各大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地调整四年大学教育课程”[1]。我国大学也正在积极进行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在教育部启动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工程”以及“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带动下,教育界及各高等学校对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但董云川教授在《多种形态一样化的中国高等教育》一文中指出,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千校一面”的形象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是必须扭转的[1]。而教学计划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因此对教学计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计划总的来说包括两个大部分,分别为课程计划和教学形式计划。课程计划是人才培养的前提,是学校所实施的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开课顺序、课时分配以及各类课程所占的比例关系;教学形式计划则是用来规定每门课程所采用的教学形式[3]。保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有其完善的学科体系结构,高校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是以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保险业务技术为基础,研究分析保险活动;掌握处理保险业务的方法、技能和了解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4]。目前保险学专业在我国排名前十的高校是: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和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为深化保险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体系做好准备,笔者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院校保险专业的本科生教学计划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保险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政策建议。此次研究的国内高校选取了上述10所保险专业排名前十的大学和湖南大学,国外选取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诺丁汉大学(英国)和佐治亚大学(美国)3所大学。

二、国内外大学本科教学计划比较

(一)课程结构比较

本科课程通常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通识教育,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偏狭,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第二类为学科与专业教育,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基础和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第三类为实践课程,它是基于学生所学知识和课程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课程,如课程设计、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我们将13所国内外大学的课程结构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图113所国内外大学课程结构由图可以看出,国内外都是学科与专业教育类所占比例最大,国内院校的通识课程比例高于国外院校。把它们进行更细的划分之后,发现:在佐治亚大学,通识课程全部都是选修课程,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通识课程,这类计划能让学生的选择更为自由,而国内的学校,通识课程以必修课程为主;在学科与专业课程中,诺丁汉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的专业课比重较大,而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的学科类课程比重比较大,这取决于学校是注重专业的深度还是广度。相比而言,国外在专业上区分度不高,且课程跨度比较大;国内的实践课程中,几乎各个高校都是实习所占比例最大,尤其是财经类高校,且每个国内高校都有毕业设计,说明在国内,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达标是学生们毕业的必要条件。湖南大学实践环节所占学分比例非常高,达到16%,毕业设计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11%,远远高于上述13所高校,但是湖南大学的实习比重不高,并且没有实验课程这一项。

(二)通识课程学科领域分布比较

我们把通识课程学科分为4个领域,分别是文学艺术领域、社会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和工程技术领域。其中文学艺术领域所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欣赏能力;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它大体上包括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工程技术亦称生产技术,是在工业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技术。笔者把每个领域的学分分别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图2国内外大学各课程领域学分由图可知,国外各高校在通识课程中,社会科学领域所占比重最大,文学艺术领域和自然课程领域所占比例相当,并且三所高校均没有开设工程技术领域的课程;国内则是文学领域所占比例较大,84其次是社会科学领域。由此可见国内高校相对国外高校较注重文学领域的课程,大学语言文化、中外文学经典鉴赏这些在国内高校比较流行的课程在国外很少开设。但相比于国外,国内各校的通识课程结构同一化,千校一面,国外则比较有自己学校的风格,尤其是在自然科学领域。

(三)课程学期分布比较

(1)不同类型课程的学期分布我们所选的本科学校均为4年制,并对每学年、每学期的课程门数和学分进行了统计。发现大部分高校的通识必修课程都分布在前两个学年,并且大部分学校在第一学期的通识必修课最多,其中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达到了31个学分,厦门大学达到了26个学分,而后两个学年学校很少会开设通识课程。在第一、二学期结束之后,大部分通识课程的结束可能会有利于学生花更多时间来学习经济学大类课程。湖南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到了最后3个学期都没有通识课程,此时有更多的时间让同学们放在实践环节中。学科与专业教育必修课则结束得比较晚,通常在第三学年结束,并且学科与专业教育必修课程相对于通识必修课和实践课程的时间分布较均匀,前5个学期所修课程门数和学分没有太大的差别,相对平缓。国内有两所高校的分布比较特殊,西南财经大学的学科与专业课大部分集中在第四和第五两个学期,中山大学在第七和第八学期仍然保持着16和10学分的课程,这在高校中比较罕见。实践课程的时间分布在国内外有明显的差异,国外实践课程在四个学年分布较为均匀,而国内的实践课程除了中山大学分布较为均匀之外,其他高校几乎都集中在最后一个学年,其中湖南大学最后一学期的实践学分达到16分。国外的教育主张在实践中学习,而国内的教育则认为实践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2)必修课与选修课学期分布大学的课程按能否让学生自己选择来说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指学校或院系规定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学校对必修课程通常有统一的要求和安排。选修课则允许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其课程进行选择,它是各学校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学模式和教学层次的多元化[5]。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选修课的概念,源于1869年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提出的“选修制”,他认为学生智力水平和兴趣偏好不同,传统的强制所有学生学习相同课程的课程体系不能满足美国对人才的强烈需求。我们把高校的必修课与其它课程的学期分布进行了统计,发现国内必修课程大多分布于前三个学年,第四学年第二学期除了中山大学开设了必修课,其他高校均没有开设此类课程。而选修课分布则较为均匀,但相对于选修课自身来说,第一学年和第四学年所开课程较少。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开始的课程基本上是按照学校的安排,随着选修课的增加,学生们选择所上课程的自由就开始提高了。

(四)注册与学籍管理基本制度比较

为了解所选学校的保险学专业的升学和结业制度,笔者对上述14所学校的的开设课程总数、最低修课门数、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升级时所允许成绩不合格课程最多门数和主干专业课程成绩不合格能否进入后续课程学习进行了统计和整理。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开课门数国内的明显高于国外,通识课程开的比较多。结合开设课程数和最低修课门数来看,佐治亚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湖南大学的开设课程数与最低修课门数相差值较大,说明这几所大学的学生选课范围较大。佐治亚大学、北京大学的选修学分所占比重较大,再次说明这两所大学的学生选择课程自由度较大。在升学方面,国内11所高校对成绩是否合格均没有要求。

(五)教学计划类型

综合观察保险学专业国内外14所知名大学的教学计划,我们发现大致存在4种类型:国际开放型、通识培养型、学科基础型、专业方向型,代表学校分别是沃顿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国际开放型的主要特征是注重对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开设课程不局限于一个特定专业内,提倡跨专业联系思维,认为专业之间的知识联系紧密并且能够互补,有助于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的开阔。通识培养型的主要特征是注重培养学生在认知上的广度,开阔各领域的视角,这种类型的学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通识课程对学生的帮助。学科基础型的特征是注重对所在专业学科大类的培养,打好经济学基础,认为保险专业属于经济系,因此只有在扎实的经济学基础下,才能进行保险学的深入学习,这类学校通常开设较多的学科课程。专业方向型的特征是注重培养学生所在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类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比重较大,力在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保险专业本科现行教学计划的比较,从不同角度提示了本科保险专业的总体框架和结构,反映出各院校间和国内外在教学计划方面的异同点。根据新形势下社会对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我国各高校都面临修改现行教学计划的挑战,我国的保险专业的开设和发展迟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本科教学方面西方知名学校有很多值得我国高校借鉴的经验,在与上述学校的比较研究基础上,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重视选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层次的多元化。针对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的不同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差别,开设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是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的必然要求。从数量上来看,国外的开课门数与最低修课门数的差值要高于国内大部分高校,说明国外学生的选择范围更大,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学分比例也要高于国内,这两个方面都体现了国外大学课程选择相对自由。除此之外,国内众多高校的选修课并没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尤其是专业选修课,国内很多高校由于开课时间和学分的安排,学生们只能选择某一课程,这类选修课实际上就是专业必修课的性质。选修课的开设及其教学质量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其更本原因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前苏联“专业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定式思维和对选修课的错误认识[6]。在国内,还有很多高校认为高校教学重点应当集中在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而选修课只是对专业课的补充。因此想要发挥选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大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程度,我国高校首先需要摆正选修课的位置,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明确选修课设置的目的是满足学生个体对学习兴趣和自身发展方向的需要,选修课和必修课一样重要,而不应当处于从属于必修课和专业课的地位。其次要扩大选修课的选修范围,让学生们有充分的资源进行选择,这仅仅靠增多开设科目所达到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还需要打破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以及各专业之间的界限,允许同学们在一定范围内选修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和必修课程,从而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二)注重实践教学的合理配置

保险作为应用型学科,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使实践完善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大学学历教育虽应以理论教学为主要内容,但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教学不能被忽视[7]。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国内得到了肯定,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开始注重实践课程的开设。但国内很多高校对实践的重视还仅仅拘泥于学分比重的提高,而实践课程的配置却显得不如国外知名高校合理。国外大学的实践课程在内容和学年方面都分布得较为均匀,其实践环节涉及了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多个环节,并且没有明显偏重或忽视某个环节,而是强调各个环节的作用和配合。由于我国的本科教育过分强调理论教育的作用,把实验课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加品[8],实验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环节课程几乎只涉及毕业设计与实习,很少有大学开设实验课程,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它的主要目的也是巩固和加深课堂理论的教学效果,缺乏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期分布方面,国外几乎在每个学年都开设了实践课程,而大部分国内高校的实践课程学分集中在最后一个学年,前三个学年基本没有开设,分布不均。这两个分布的不合理性实际上是相关联的,因为实习和毕业设计均是在最后一学年进行。因此使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学年分布的合理化其根本措施是要加强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在每学年的教学中适当开设实验课程,并改善实验课程质量,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学生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多维视角

保险需要运用经济学、法学、统计学、管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甚至会涉及生命科学、政治学,以便分析赔偿概率、人口、政策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国外相对国内专业区分度不高,而且课程跨度比较大,比如佐治亚大学在经济类通识课程中就开设了量化分析、生命科学和物理课程,而国内经济类通识课程中自然科学课程一般只涉及数学和统计学。除此之外,在学科与专业课程上,国外很多高校允许学生们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这样对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非常有利,如佐治亚大学允许学生们选修法学、市场营销等课程。因此,国外大学课程设置更利于培养保险专业学生的多维视角,也能防止“千人一面”的问题,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特长。佐治亚大学泰瑞商学院保险专业有学校和学院两个层级的课程计划,学校层级的课程计划能使学生们在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之间进行转换,并且在转专业之后接受学分转换,这类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通常涉及多个领域,能让学生们在转换专业之后不掉队,有利于保险专业吸收各个领域的人才,如数学院转入的学生在保险精算方面有明显优势。我国高校可从国外成功的跨领域课程设置中汲取经验,通识课程中涉及多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在管理学、法学等方面分布全面,允许学生们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从而提高学生们运用多种知识解决保险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多维视角。

作者:刘轶 吴亚 单位:湖南大学

[参考文献]

[1]丁妍.日本通识教育改革成败启示录[J].上海教育,2007(12):40.

[2]董云川.多种形态一样化的中国高等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4(12):75-76.

[3]翁妮尔.高校教学计划的运行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李丹.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6(4):122-127.

[5]刘佳音,章特,陈怡,童嘉琪,黄磊.浅论高校选课制度[N].企业导报,2012(2):230-231.

[6]鲁霜慧.中美高校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1):90-91.

第6篇

关键词:化学学习动机;动机研究;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0–001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动机问题历来是学习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论题之一,可以说,学习动机作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推动力,最能反映学生学习行为的目的性和能动性。落实到学科上,可以认为化学学习动机是决定化学学习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当然是研究化学学习的重要课题。

随着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学习动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学习动机与学生、与时代息息相关,因此研究不会毕其功于一役。尤其是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更有不断分析、不断研究的必要。本研究试图从近十年国内有关化学学习动机的研究文献出发,分析在化学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特征,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关于化学学习动机的研究工作。

1 研究思路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CNKI数据库中涉及化学学习动机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笔者以“化学学习动机”为关键词筛选了2003~2012年间的论文,得到73篇相关文章。其中期刊论文有54篇,学位论文有19篇。这些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如表1。

2.3.2 化学学习动机状况及其水平的研究

化学学习动机状况及其水平的研究全部采用调查研究法。研究者常参考和借鉴前人关于学习动机问题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编化学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研究学生的动机状况及其水平差异。如申宝爱(2004)在借鉴刘克文等学者的问卷基础上,修改调整问卷并开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导性动机是认知动机和自我实现动机,且部分动机类型在男女生、重点班与普通班学生之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3]。赵秀梅(2005)借用多种学习动机理论,自编问卷对高中生化学学习动机、兴趣、归因、毅力与态度等进行调查,得到与申宝爱不一致的结果。一方面高中生学优生与学差生只在浅层次的受迫动机、依附动机等化学学习动机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他们在学习化学的兴趣上差异显著[4]。吴江明(2008)则依据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在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主项目中分别设定评价指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认知内驱力高于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重点中学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显著高于普通中学,不同年级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差异极为显著,男生在部分动机和动机总分上明显高于女生[5]。

可见,关于化学学习动机状况的研究受到一定程度关注。研究者往往采用调查法,并运用统计工具进行分析。由于研究依据理论基础不同,研究结论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也常会出现互相矛盾的情况。

2.3.3 研究影响化学学习动机的因素

研究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方法主要也是调查法。颜红芹(2008)以初三、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1383份调查问卷,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表明成败归因、自我效能、价值观等3个因素对化学学习内部动机产生影响;成败归因、师生关系2个因素对化学学习外部动机产生影响,并指出上述4个影响因素相互影响[6]。衷明华、严赞开、邱晓佳(2012)采取自编问卷,对粤东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化学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强度为:价值观>成败归因>师生关系>自我效能[7],其结论与颜红芹的研究不一致。还有学者研究实验对学习化学动机的影响,如石郦、朱汝葵等人(2006)采用ARCS动机策略调查微型实验对化学学习动机的影响,发现微型实验能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动机[8]。

可见,在研究影响化学学习动机因素上研究者同样主要采用调查法,并进行统计分析。但研究者使用的调查工具不尽一致,不同研究之间常出现互相矛盾或差异性较大的研究结论。

2.3.4 关于激发和培养化学学习动机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关于激发和培养化学学习动机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大部分研究采用的是经验法。综合这些文章的结论,主要有以下5种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动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引发求知欲、启迪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成志高(2010)提出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四个原则:①设置的问题小而且具体;②问题新颖,有吸引力;③具有适当的难度;④富有启发性[9]。

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动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调查发现,认为化学实验有趣而喜欢化学的人占大多数。赵礼明(2012)、杨晓珍(2012)等认为应该:①构建实验教学平台——以兴趣激发动机;②深化实验教学思维——以情境引领动机;③挖掘实验素材——以过程强化动机;④变革实验教学——以变化拓展动机[10];⑤揭示猜想与实验事实的矛盾——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11]。

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激发动机。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能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是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价值要素[12],而要打动学生的心,就要让学生了解社会实践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李奎芳(2008)、钟角金(2011)等认为教师应当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介绍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粮食危机、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13~14]。

引导学生积极归因。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结果, 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归因,避免和消除消极的归因。如柳彦梅、张存良(2012)指出,帮助学生将成功的原因归为学生智商高、能力强、学习努力等因素,可使学生拥有自豪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如将失败的原因归为稳定因素(如任务难、能力弱等),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不好或努力不够等),则有利于提高学生以后学习的积极性[15]。

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如于湛慧(2004)提出“在定向环节中使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进行正强化”、“在实施环节中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在评价与反馈环节中消除学生习得性无力感,培养适当水平的自我效能感”等具体措施[16]。还有研究者提出教师反馈要及时,鼓励学生主动反馈,充分利用批语等,更好地发挥成绩对学生的反馈效应,提高化学学习动机。

3 结论与反思

综上所述,化学学习动机一直是化学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关注度有所增加。尤其在激发化学学习动机的方法方面的研究,为许多研究者,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所关注,这一方向的论文所占比例最大。调查法和经验法是两种主要研究方法,采用何种方法因研究内容的不同而不同。笔者认为,关于化学学习动机的研究虽然取得很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和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后续研究进行突破。具体表现为:

首先,研究内容失衡。目前的研究过度集中在化学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上,虽然有实践的需要。但缺乏基础研究的结果就使研究的结果仅为经验之谈,泛泛而谈,揭示规律性不够,方法上没有重大突破,结论也缺乏可迁移性。

其次,方法上不够丰富。动机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个案观察、问卷、访谈、实验等。但目前化学学习动机却以经验总结为主,至多使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法无法深入探究学习者的内心世界,因而结论常流于表面。

第三,问卷设计是否科学,抽样是否规范,所得数据分析是否合理,对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都有极其重大影响。由于问卷编制与应用较为随意,使得研究信度与效度难以保障,在不同情形下常常得出不同结论,缺乏推广价值。

第四,对干预化学学习动机的因素的深入研究较少。研究化学学习动机,最终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但这些研究主要停留在经验层面,在研究中关注教师因素较多,考虑学生主观因素较少,总体上缺乏更深入、更规范、更系统的研究。

笔者认为,研究化学学习动机对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学术界或是教学第一线都应当对这一领域保持较高的研究兴趣。在研究中应克服低水平重复,提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强调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从而提高研究结论的可理解性和可迁移性。

参考文献:

[1]李慧卿.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2~13.

[2]彭彩虹.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申宝爱.高一学生学习化学动机的调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2):47~48.

[4]赵秀梅.高中生化学学习动机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吴江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学,2008,(11):24~27.

[6]颜红芹.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衷明华,严赞开,邱晓佳.粤东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新课程研究,2012,(5):28~29.

[8]石郦、朱汝葵、周虹、吴颖珍.微型实验对化学学习动机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2006,(6):48~49.

[9]成志高.化学教学中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J].考试(教研版),2010,(8):93.

[10]赵礼明.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4):12~14.

[11]杨晓珍.新课标下如何点亮化学课堂的智慧之灯:用课堂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科技信息,2012,(32):360~361.

[12]王祖浩.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236.

[13]李奎芳.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4):26.

[14]钟角金.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J].中学生数理化,2011,(1):4.

第7篇

中国画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闪烁古今。作为国民,我们应该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认识;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在传承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事小学美术教学这几年,我深深体会到:从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中国画的学习,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又是陶冶儿童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健全学生人格的有效手段。中国画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体画种,在使用材料和表现手法自成体系。然而在面前小学国画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一笔为主,一节课下来,全班就作一幅画,他们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如何让小学生对国画学习产生兴趣呢?我通过国画兴趣小组辅导和美术课堂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一、走进生活: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课堂是一个社会群体,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习惯,他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观察和理解各不同。在兴趣小组的辅导中,我让学生观察并临习梅、兰、竹、菊、山、水、鱼、虫等,使小学国画内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对国画的用笔、用墨有了一些了解之后,就指导孩子们对身边的景物进行线描写生,用墨线表现去鲜花、花瓶、自行车、家具等静物;表现生活场景,如卧室一角、我在窗前、愉快的旅行、快乐的六一、我的好朋友、可爱的动物等等。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对他们来说,非常熟悉的东西,画起来就特别来劲,其创造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二、设计游戏: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儿童的天性是爱玩游戏的,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喜欢想象。我就巧妙地利用这一特点,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与思索,在愉快的国画实践中逐渐掌握技能。我在《在墨线的游戏》教学中,设计让孩子们去大自然中去寻找墨线。指导孩子们在欣赏沙漠、海滩、树林、梯田、山坡等自然风光的同时,比赛谁画出的线条更逼真。我指导孩子们自主练习中锋、侧锋等笔训后,设计了用色、用墨的游戏,让他们大胆构图,对各种用笔与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国画的用笔和用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国画,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中 国画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练习毛笔:让学生夯实基础

在小学生国画课外辅导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作出的画还行,但他们题字时就相形见拙了。古人云“书画同源”。意思是: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及中国画。书法家的感悟,直接影响着画家,书论就是画家用笔的基础教材。所以中国画本身带有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透露着抽象之美,它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这就是说即使离开了物象,单独欣赏一笔一划、一点一块,也能使人怡然有得、心醉神迷。由此可见,指导学生练习毛笔字非常重要。为了练好书法,我让他们首先熟悉熟悉毛笔的性能和执笔的方法,然后认真揣摩题字美观的技巧以及如何增强绘画线条力度的诀窍,他们就慢慢地领悟了一些较高水平的笔意,从而也帮助小学生们进一步把握形象的塑造与精神的烘托。

四、把握手法:让学生追求神会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自成体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设色有金碧、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运用线条和墨色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焦点透视。所以我在教学时认真给小朋友们讲解、示范五指执笔法及要领;训练时严格要求,逐一检查,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执笔习惯。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灵活运用中锋、侧锋等基本用笔手法,帮助他们掌握:中锋勾线以造型为主,侧锋蘸浓、淡墨色涂大面积。如何区分墨的浓淡,它是国画最基本的墨色;如何掌握宣纸的属性,用笔的干湿等,让学生.多观察、多练习、多体验。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再让他们在宣纸上做画,就能逐步达到熟而生巧之目的。

五、欣赏临摹:让学生升华情感

第8篇

(一)明确学习目标,近期内先学习韩语,打好一定的语言基础,并多查找资料更深入地去了解韩国的方方面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九、十月,这是到达韩国的第一、第二个月,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认识学校的概况、结交新同学、适应新环境是此阶段的重要工作,通过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身边的外国朋友、亲身实践是来完成此项任务,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交换生的责任和义务,为华师为祖国增光添彩。

(三)十、十一,这是到韩国学习的中间阶段,也是转折点。第二项计划完成的情况会影响接下来的几个月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前一项计划一定要尽可能完美地完成。不可否认,韩国各项经济水平都比中国高,相应地生活水平也高,到韩国学习,这种开资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够承担的。为此,在这三个月里,我会勤工俭学,在学校里当中文老师或者到外面做兼职,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前提条件是不影响学习,半工半读,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取一定数目的收入,既能够与韩国人打交道的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己的经济意识,何乐而不为呢?十一月份将有其中考试,我想这正是检验自己学习情况的大好时机,我将以极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学习中,以饱满的信心迎接韩国交换生的第一场正式考试。

(四)十二月,这是韩国大学期末考试时间,我会比在华师期间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备考,不仅是因为韩语教学,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证明中国人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把知识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争取拿到优异的成绩。

(五)2011年一、二月,这是学校的寒假时间,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会放弃回国休假的机会,将会选择留校学习。这期间主要是反思自己这一个学期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订下下半学年的计划,反思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到不足,反思自己该如何改善、反思自己继续努力的方向方法,并且反思自己有哪些反面值得肯定,只有不断地反省,才能为未来的路指明方向。

(六)三、四月,新学期的开始,对比上年的自己,我应该更加成熟更加稳重,应该能够克服一切的困难来完全融入到韩国的生活中,并且反复修改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人。

(七)五、六、七月,全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和自己实际情况安排后期的学习。

第9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国际化 就业途径

一、高职学生国际化就业背景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国际化就业已渐渐走进大众视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促使国际化就业需求产生了多种形式、多重岗位的多面性要求,这也决定了国际化就业人群由原来的高精尖人才扩展到为全面性、多层次的复合人才。随之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机遇,深挖国际化就业渠道途径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

二、高职高专国际化就业的方式和途径分析

就目前大学生国际化就业现状来看,国际就业市场上的就业对象仍以高学历、技术研究型人才为主,但也明显出现了向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倾斜。高水平的科技要求使得原来简单粗放型的工作方式渐被淘汰,也就决定了原来不受知识能力所限的劳动要求势必转化为对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水平的劳动力的需求。结合现有大学生国际化就业途径及高职高专学生特点,高职学生国际化就业有以下几种方式和途径:

1.境内外企单位就业。境内外企单位指在我国境内建立运行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企业,这种就业形式在国际化就业范围内最为常见,也是学生们最容易接受和较受欢迎的就业形式之一。

2.境外中外企业实习、就业。多通过学校或相关中介介绍,以劳务输出形式于国外的企业内实习,通过考核后就业。相对而言境外就业出现较大困难和阻碍。主观上,受社会家长及学生传统思想束缚;学生身心素质有待提高。客观上,语言关、费用关、能力技术关等都成为束缚高职学生境外就业的层层关卡。

3.境外深造就业。境外深造就业是学生通过到国外继续深造学习,上学期间半工半读或通过做实习生、义工等形式毕业后自主择业,留在国外企业或被由国外企业外派回国内分支企业工作。这种模式是多数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就业形式,但对于前期费用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技能水平、综合能力均有较高要求。

4.自主创业,从事国际化贸易。高职学生可通过前期学校安实习学习,以及学校提供的就业创业信息,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发挥主创性,进行国际化高薪创业。

三、深挖高职学生国际化就业途径对策分析

国际化大背景下高职高专毕业生走上国际化就业道路已成为未来趋势之一,国际化就业相比较有着较高的薪酬待遇和一定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发展契机,积极构建高职学生国际化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深挖学生国际化就业途径。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深化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

高职院校发展除了依赖国内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之外,还应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大背景,结合自身情况,通过探索实践,摆脱传统理念束缚,通过内因外革的形式,学习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深化国际化办学。

1.1国际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在突显职业技能特色的基础上,以扎实务实的专业技能课程为主,加设多样化、实用性与国际接轨的选修课程,如:外国语言、国际素养、国外文化等,此外还可多举办具有国际氛围的学生活动,如价值观差异辩论、中外对比学习演讲等,以营造国际化校园氛围,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素养和视野。

1.2引入国际化证书体系。各种各样的技能证书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竞争的硬性条件之一。学生获得国际性职业认证证书,有利于提高学生国际化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学校与国际化接轨的深化改革。

1.3加强国际办学合作,提供继续学习机会。中外合作办学旨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论和优质资源,通过国际化的教学管理和办学模式,培养出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符合国际就业要求,了解他国文化、风俗、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就高职学生而言,国际化办学是其继续学习深造,开阔眼界,广泛择业的又一选择。

2.选择优质合作伙伴,加强合作培养。

2.1结合专业特色联系境内外企,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已经是国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适应企业需求,学生对口就业的较为成熟的职教模式。高职院校应在已有合作企业基础上,大胆扩展,结合学校情况、专业特色、学生需求主动联系境内外商独资、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外资企业。按照市场需求,企业岗位要求,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途径,争取海外人才培养订单。

2.2选择优质中介,提供海外实习、就业机会。相较于就业于境内外企单位,向学生提供海外实习、就业机会相对有一定困难。学院可以通过选择高效优质的中介公司作为合作伙伴,最大程度上为学生境外实习就业机会。

2.3建立国际劳务输出合作基地。境外就业渠道除选择优质中介外,高职院校还可自己筹建国际劳务输出合作基地。全球范围内的老龄化现象已使得欧美等先进国家劳动力资源出现明显紧缺,高职院校建立国际劳务输出合作基地,可绕过中介公司这一中间环节,为学生就业提供最新最及时最安全可靠的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高收入、高技能学习就业平台。

3.加强国际化就业服务体系建立。

3.1构建国内外就业服务信息体系。高校就业服务信息体系应该充分利用传统信息和网络信息手段相结合,广泛收集国内外实习就业信息,及时更新公布。同时加大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实现就业信息共享,为毕业生提供及时高效的就业服务。

3.2提供国际化就业服务及指导。高职院校的就业服务指导除提供常规实习就业信息外,应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发展等相关的知识和服务融合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去。针对国际化就业,学校可开设相关政策、国际法律法规、国际文化、国际礼仪、面试技巧等相关课程讲座,建立就业咨询室,结合院校、专业、学生的特点,实行分类分阶段有选择性地指导,鼓励学生打破传统就业思维模式,开阔就业视野,勇于走入国际就业市场,锻造成为高层次国际化技术人才。

在经济人才全球一体化的国际化大背景下,人才国际化流动已成为必然趋势。高职学生国际化就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高职院校更应抓住这教育发展改革契机,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构建国际化就业平台,深挖学生国际化就业途径,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技术技能、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