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02:29:02
导语: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镇19个村庄有一半的土地轮作花生,近几年,花生在七、八月开花下针及荚果膨大期,常常发生叶片黄叶现象,叶片大小无明显改变。如不及时防治,将造成叶片脱落,植株死亡,对花生产量影响极大。群众对此也十分着急,农技部门也深入田间地头查找原因,另外,从2002年起我校就成为唐山市丰南区唯一一所使用自编劳动技术教材的学校,也是劳动技术与生物教学有机结合最早的学校,有一定的实践基础,鉴于这种情况,结合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我们于2006年9月安排了七年级新生共计156名同学历时三年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放在中考后的“三加一”培训期间。
二、时间安排
调查开始时间:2006-9-12;汇报时间:每年的暑假开学的第一周;结题时间:九年级中考后的“三加一”培训期间。
三、具体措施
1.利用生物校本课程讲解花生种植的相关知识,从选种、到种子萌发的条件到出苗后的水肥管理等,都作了详尽的讲解。
2.发动全体同学对自家花生地块黄叶病因调查,与不发生黄叶病的花生地块的花生品种、土壤土质、花生轮作、播种时间作比较,通过走访、咨询家长、农技人员、网络查询等措施寻找答案。定期交流汇报,形成共识,第二年指导到家长进行花生种植,然后再观察再汇报交流,第三年在指导家长进行种植,中考“三加一”培训期间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第一年汇报中典例调查如下:王磊同学叔叔是市种子公司农技人员,他在叔叔的指导下调查如下:每年的7-8月份正是我区高温少雨多阴天的季节,空气湿度小,土壤盐分随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上升,因为盐碱地土质较粘对土壤盐分的吸附力较强,而不宜于随水散失到空气中,而滞留在土壤表层土壤中,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使花生吸水困难,对铁离子的吸收也困难,从而发生叶片黄化的现象,严重时干枯死亡。汪金凤同学调查的结果是:自家的花生品种是鲁花12品种黄化病较重,而与之相邻的同学家的3323品种发生黄花病不明显,她认为花生黄花病与花生品种有关。王思羽同学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地膜花生很少发生黄花病,而不覆膜地花生地块黄花病较轻。
对以上同学的调查报告我没有及时给予正面答复,而是提示同学对于他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结合网络、结合农技人员进一步了解,形成自己的看法并指导第二年自家花生种植,由于自己的行为与自家的收成挂钩,学生家长都非常用心。第二年继续观察了解看自己的学习能否给自己带来好的收成,然后再汇报交流。同学们都有了一大堆的观点,发言比以前热烈多了,老师再要求同学们用此次的讨论指导第三年的花生种植。此时同学们将面临九年级中考,然而,这样的综合实践已不再是他们的负担,饭前饭后的三言两语就能完成,结题报告定在“三加一”培训中,也是对学生三年来素质能力的一个展示,避免了上几节课发个证书的形式做法。
岳云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课程,它的出现说明课改已进入以人为本、以发展能力、培养兴趣为核心的教育本位论阶段。新课程的的开发,为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各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都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但是,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由不成熟的摸索阶段向成熟的发展阶段过渡,而现在我们的综合实践课正处于起点的位置上 。
我平直中心小学校从本学期起始刚刚开设综合时间活动课。学校领导及老师们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利用暑假期间编写了适合我校,突出办学特色的“健康之我行”综合实践活动总方案,及校本教材模块。而从XX----XX学年第一学期首先由三年级担任了综合课的试点试验教学。三年级的分活动的方案为“饮食与健康”。围绕这一主旨,由校长挂帅,教导处搭台,三年级组实施这样一套程序,来进行实验操作,并加入计算机老师,配合综合网络教学,根据校长室、教导处和综合组成员的摸索与实践,我校这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研究侧重点放在了知识性与研究性相结合这一块。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小,一味地开放,似乎有点无的放失,故此,有老师的带领,以学生自主性、差异性、开放性和体验性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活动,它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改变,而且也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口和落脚点。
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不在于给学生灌输和传授多少知识,而主要在于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特别是要把学生的人格、情感、审美、行为等素质的发展均纳入课程目标的范畴来设计,来实施,以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综合实践课程目标涉及丰富的发展领域,而其中态度、情感、技能的发展尤为突出。为此,我们努力建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与创新的活动机制,充分重视学生对大自然的体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重视观察、实验、操作等体验性和探究性学习。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更着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以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价值取向,真正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有具有乐观积极的人文情怀的人,使学生不仅能认识自然和社会,而且能认识自己,不仅使自己能主动适应社会,而且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促进者。
在方式上强调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领域的活动形式,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如实践操作、专题研究、亲身体验、尝试实验等,不论是侧重观察、测量、记录、收集、整理、操作、讨论、比较分类、撰写报告或动手制作包装设计的科学制作活动,还是侧重社会考察、访谈等社会性活动方式,都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在组织形式上更加灵活。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人活动,又有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活动等。比如,调查学校中餐的浪费现象,并由此引起得一系列思考,采取哪些措施……正是在这些独立活动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中,把创新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让学生走进了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尝试的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了参与与社会服务的意义,并帮助自己及他人,在活动中增强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因此,我们说综合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综合实践学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虽然三年级的学生还仅仅涉足阶段,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资源共享”“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等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相信一定能让学生去认识多彩的社会,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
通过一学期综合课的教学也引起了一些思考:
1、师资定为可否专职
2、大量的现成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3、综合实践课该怎样上,有待规范。
4、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发生重要改变。
教师之间逐渐形成研讨、协作氛围。
教师要展开广泛的继续学习,不再本本主义。
关键词:自主探究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地方开发课程,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课程。它的实质是综合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的,是跟过去完全不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的方式重视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对于摒弃被动、单一、封闭的陈旧方式,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学生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向全体学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并制定活动方案,只有当活动主题由学生自主确立时,学生的活动才能获得意义之源。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学期我在进行《奇思妙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我同样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奇思妙想的事物,很好的激发了血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在这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可见,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新颖的引导方式吸引学生,指导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关心社会,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
二、注重学社自主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明显的体现的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越强,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在每一个活动的主题确定后,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课题的活动实施,课题有了,我们研究它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研究呢?经过一周时间的思考、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根据内容组成研究小组,然后引导各小组进一步讨论该如何活动,形成初步的活动方案。如课题《奇思妙想》活动分三个阶段来进:第一阶段源自生活的奇思妙想及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第二阶段我们奇思妙想―设想未来。第三阶段准备“21世纪奇思妙想成果论坛交流会”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展示自我,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是让学生实践、体验收获的整理,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图片、表演、作品等。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辩证思考。例如:在《奇思妙想》这个活动前,会先引导每组学生根据本组特点做好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收集和整理活动的资料,包括图片、照片、文字等各种资料。在准备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的分工,每个人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在时间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如果让学生上网查找一些奇思妙想的图片,对照图片看它奇在哪里?妙在何处?然后自己设想未来什么样的?
在这以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而是教学中的一个参与者。学生的是认识的主体、实践主体和发现主体的。我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实践、大胆的探索,我坚持做到一人为本,以学生为“先”,让学生先想,先看,先讲,先做,真正做到: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
三、注重成果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活动本身以及探索的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而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反思是更值得关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 通过对过程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与创新意识。如在“奇思妙想”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课上,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奇思妙想的绘画,宣读自己设想未来的文章,展示自己的小制作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当你看到一幅幅漂亮的奇思妙想的图画,当我们听到绘声绘色奇思妙想的文章,当我们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小制作,你会深切感受到,将探究、体验与想象融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分挖掘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创意与遐想,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会了反思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更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互助、也就学会了交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是使自己走向自信、体验成功。
四、注重优化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而是关注小学生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生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和指责,而是一门艺术,她的力量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她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自信心、都享受成功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在活动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积极性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他们的标准,尽可能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多元评价,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通过调动他们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他们自觉记录活动过程,投入到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与思考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己反思、自我该进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下一次的探究实践活动。
综和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更是一门富有挑战新的课程,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调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生动丰富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选择活动主题,注重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自己去体验,而教师在这里只起了一个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一、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团队合作精神是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特别是当今的家庭中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常常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和能力,容易形成孤僻、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合作等缺陷。综合实践活动提倡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增进友谊,发展协作能力,体验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中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并能取长补短。在团结融洽的气氛中分工协作,高度有效地开展活动。
二、养成良好习惯,学会自我服务
古时曾有“秀才不识葱”的笑话,现今也有学生把麦苗当成韭菜的怪事。而综合实践活动把生活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强化了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主阵地的优势,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服务。
三、创设和谐氛围,发展创新思维
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的本质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体现了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这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无疑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四、深入社会生活,塑造美好心灵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为此,我把课堂搬进社会大课堂,让学生置身于社会,采用考察、参观、走访调查、搜集资料等社会实践,发展孩子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五、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多种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社会中各种富有时代感的研究主题,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格道德等问题。综合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在活动中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六、注重实践体验,评价走向多元
关键词: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学生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85-01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当然,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立项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起辅助作用。
脱离“动”的“说”,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动”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动”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叙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总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
在教学几何形体体积的复习与整理一课时,我出示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问:“这个鱼缸是什么形状?如果想给小鱼找一个宽敞的家,需要先往鱼缸里倒水,倒多少合适呢?”同学们开始往鱼缸里倒水。接着我又问:“大家估测一下,现在鱼缸里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通过动手量,得出水缸里水的长宽高的数据,进而算出体积。接着,我又说:“让小鱼住进一个正方体的空间里该怎么倒水呢?”由此复习了正方体体积。最后,出示圆柱体、圆锥体形状的鱼缸,我往里倒水,问:“这时鱼缸里的水是什么形状?要计算水的体积,需要测量什么数据?”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看到了四种形状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状的变化,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取得必要数据进行计算,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使同学们直接感受到几何形体相互之间的联系。这当中我提出问题:“这些计算公式看起来各不相同,但他们有没有内在联系?”从而得出,要计算体积,当两个底面相同时,可以用底面积×高而得出。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很快掌握了每一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可以“转化”的思想。
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将知识发展的过程观察得直接具体、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旨在“以活动促发展”,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获得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体验;创新;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活动的空间不受局限,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灵活选择内容和形式。我校在软化学科界限方面,除了将学生的直接经验、社会需要和现实问题进行课程整合外,还立足于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正确引导学生的课间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一、集思广益,搭建生机盎然的活动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这样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的机会,从而发展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就是强调学生乐意探索、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这就需要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真正愿意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而游戏创编来源于学生生活,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创编,又回归服务于学生生活,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校园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二、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囿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成长的烦恼”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入手,留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自己成长中的烦恼,以及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影响。
三、群策群力,打造丰富和谐的绿色通道,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它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且看以下几道考试题:
一、今年5月11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 54%
66%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 56%
86%
92%
差值
2%
20%
1%
(1)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请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持人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祝福母亲的话,并准备编辑成册,请你为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好听的名字。(6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题给出的调查结果统计不是学生自己实际“调查”得来的,缺失了应有的“实践”过程。在这个大前提缺失的情况下,学生面对的是现成的表格和静态的数字,要答的又类似于阅读题和写作题,“综合实践”的特征不显著。试想,概述信息、根据材料谈感受不都是阅读题里常有的题型吗?
(2)题是为指定的材料命名,阅读题里不是也有根据内容给文章拟题目的考查吗?两道题其实都没有也无法有学生的“实践活动”,他们的活动就是坐在考场上根据假设来答题。
二、为打造“书香校园”,现在要举办一次与名著有关的知识竞赛,请你完成下面试题。
(1)名著略览。选出下面对名著描述错误的一项:()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忘我的献身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B.《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亚米契斯所作,小说采用日记的形式,以一个锷科罗多的孩子为主线,记录了他中学阶段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所见所闻。
C.《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108位梁山好汉,分36天罡72地煞。其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绰号九纹龙。
D.《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鲁滨逊出海航行遭遇风暴,流落荒岛。他白手起家开发荒岛,使自己生存下来。
(2)精彩再现
孙悟空使用的兵器是_______,请简单介绍孙悟空取经前的一件事(课文除外)_________。
分析:这个“活动”是与名著有关的知识竞赛。但(1)题明显是名著知识选择题;(2)题仍然是名著内容的考查。这里顶多算是考查了活动的结果,并没有考查活动的过程,而且,对于考场上的考生来说,是否参加活动无所谓,要答好题目,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接触过涉及到的名著。
三、在这个泪湿衣襟的初夏,汶川的震波震碎了多少人的梦想。我们流泪,我们感动,我们更在行动……为了给灾区的孩子送去力量和希望,某学校开展了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献爱心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下面是本次活动中展出的“5・12”地震后记者拍摄到的三张照片。请仔细观察,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照片反映的内容。(照片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学校宣传栏里登出的一则来自灾区的报道,请你读后写一句感言。
爱的姿势(节选)
救授人员发现这位母亲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废墟的间隙,救授人员看到她以膝跪地,整个上身向上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怪异。
经过努力,救援人员小心地把埋压她的瓦砾清理开,在她的尸体下发现了一个包裹在红色小被里的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因为有她的身体的庇护,婴儿毫发无损。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给婴儿做检查时,发现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以下三个词语写一段话,向灾区的孩子送去你的安慰与鼓励。(词语顺序不拘,字数50字左右)
微笑 珍惜 坚韧不拔
分析:这个题目主题是“献爱心活动”,学生置身“活动”之外,去完成以下的题目:1题是观察照片概括内容,其实就是看图写话;2题是写读后感言,是阅读题中的主观性试题;3题是运用词语表达,不同的是在内容上做了限制。这里边又有多少“实践”与“活动”的成分呢?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素养
目前,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存在着目的不明确,活动流于形式;内容形式单一,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评价陈旧,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明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三维目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应该是宏观的,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考虑。
从获取知识的角度看,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周边获取知识,如课外阅读、看电视、参加社会活动、与朋友交流等。同时,应提示学生要善于倾听、观察、动脑,将有用的内容及时记录。从形成能力的角度看,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在课堂上、生活中运用起来。
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同时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的参与精神,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二、创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一切可利用资源给学生创造综合实践的机会。比如可根据课文后的拓展练习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并把一个单元或整册书中有关内容进行整合。如,《开国大典》课后就有当摄影记者拍镜头写文字说明的要求,教师可让学生收集照片,配文字,还可利用带领学生去参加社会活动、辩论会、演讲会等,将教材中的内容拓展到社会中去做调查。
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应多样:对系列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注意采用一定的评比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兴趣;而单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则可采用表演、讨论、辩论等形式,丰富课堂。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
三、评价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