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计算机硬件课程论文

时间:2022-08-06 03:27:25

导语:在计算机硬件课程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计算机硬件课程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课程特点、教材建设、教学探讨、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计算机组装及维护》是研究计算机硬件组成、选购、组装和维护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的组件(CPU、内存、主板、硬盘等)外观、性能指标、;计算机组装;操作系统的安装;计算机故障分析及判断方法等,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主要特点

一是内容丰富。课程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面涉及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等课程,教学的内容量大,可扩充性强;二是知识更新快。课程知识更新快,新产品不断出现,当今计算机软硬件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三是侧重实践。课程侧重实践,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计算机硬件组成,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系统安装与计算机故障分析判断。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行教材内容滞后。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硬件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然而相应教材因印刷、出版、征订等问题,使得学生使用的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不能与时俱进,挫伤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二是实践环节薄弱。该课程教学目的是中职学生通过学习,能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系统的安装和各种电脑故障的处理,所以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达到目的。三是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由于教材内容滞后、实践设备陈旧,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学生在做实验时对理论知识又掌握不足,同时由于安排的实验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离,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不能很好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现实教育的一个弊端。四是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较强的课程,有些教师仅仅具备课程理论研究能力,较少从事日常的计算机组装、软硬件安装、故障诊断维护等实践活动,缺乏计算机日常维护经验;五是考核方式欠缺。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以基础理论为核心,不注重能力培养,不能很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践考试条件欠缺,导致学生不重视动手能力训练。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欠缺。

3.优化教学过程的思考和建议

3.1完善教学内容。我们经过实践探索,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及时增补较新的软硬件知识,选用较新、实用的教材,使其紧跟计算机的发展;同时考虑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较强的课程,我们经过实践探索,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加大了实验课课时,适当缩短了理论课时。

3.2采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为形象、有趣的动感内容,交互性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实现教学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3.3实物演示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实物教学法就是从学生对课堂上的实物的感觉印象开始教学,学生能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因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快,所以从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教师必须尽量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

3.4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启发、引导和交流。其次是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在考核方式上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改动,我们采用的方式是3+7模式,即理论占30%,实验占70%。理论考核为辅、实践操作为主。

3.5突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一是侧重实践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把以理论教学为主改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软硬件的安装要在相应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二是加强实验室建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电脑故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三是强化实践,制定相应实践项目。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核心内容主要分解成认识硬件组成、计算机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和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判断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开发出与它相适应的实践项目。

目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计算机的软、硬件安装,常见的故障及维护,成为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但该课程的教学需要改善,突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华伟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广西教育[J] ;2010年第8期,18—20。

[2]阎 川 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教学探讨,职业教育研究[J];2008年第3期,67—69。

[3]唐宝贤 《任务驱动的VI设计项目化教学初探》,计算机应用技术[J];2011年第9期;41—42。

第2篇

关键词:微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微课程;教学

引言: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三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微课程特点时间短,内容精,且让学习者在业余玩乐中完成,使大学生能够很好的利用零碎时间来进行有效学习。微课程关注的内容呈零碎化,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精度,能启发思考。微课程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1]

微信是当前大学生应用最广泛的一款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基础上推出的一个扩展功能,可以实现群发功能。因此,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运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的环境已经成熟,本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为例,探讨了以微视频教学资源为核心,以微课件、微习题为辅助教学资源的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1.课程理论与实践连接密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3]

2.计算机各个部件不断更新,知识更新速度快。计算机硬件一年半个月左右更新一次,说明硬件更新速度非常快。本课程的实践领域是计算机产品最前沿的地方,所以要求学生必须把握各部分硬件市场的动态,紧跟硬件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熟悉当前市场的各计算机配件的主流产品。

3.学校实训实习配套设施不足,实训设备更新严重滞后。很多学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实验室设备都是使用淘汰的设备,即便有部分可正常使用的机器,也是早被淘汰的落后产品,无法安装操作系统,无法建立维护平台。根本不能保证学生实验实训课的需求。

4.教材内容缺乏前瞻性。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虽然遵循计算机业界的摩尔定律,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课程教材更新不及时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导致教学内容与硬件技术发展严重脱节,从而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实际应用,导致培养的学生素质与社会脱节。

二、基于微信平台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微课教学资源设计

微信平台提供的朋友圈功能,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良好辅助。在微信平台的基础上, 老师可以上传每天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并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中的一个个小例子做成一个单独的视频发送到微信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自行学习。老师可以通过后台的数据统计,查看每天登陆的学生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对于学习者来说,前台功能更为重要。在微信平台上,主要有信息资源、师生互动。其中课程模块中主要有课程内容、内容推送、内容查询、课件作业、微视频等;师生互动模块主要有讨论区、群微信、一对一等;这些功能有效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教学环境。

信息资源是整个资源系统的核心,为了微课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参照网上微课的教学设计。做好微视频后,上传至微信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打开微信,花费不超过10分钟的时间,了解待学习内容的难点和重点,为理论上课的学习作一个简单的预习。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师生互动模块是学习之后师生的交流,是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三、微课教学实例

在学习以前,通过微信将准备学习的内容编辑给学生, 以计算机硬件组装的学习为例, 其教学大纲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计算机硬件组装 教学大纲

计算机硬件组装

教学目标:

1了解装配计算机整机前的准备工作。

2熟练掌握计算机组装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 :

掌握组装计算机的前后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解决在组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组装计算机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一些组装计算机的工具

(1)螺丝刀(带微磁)、镊子、尖嘴钳子

(2)其他工具

(3)小容器及网络集成工具

2.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3.对照配置清单,核对实物

4.消除身体和周围环境的静电

二、计算机硬件组装步骤及方法 1、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步骤

2、计算机硬件的安装

3、机箱面板与主板的线路连接

4、显示卡及其他扩展卡的安装

5、电源安装

6、驱动器的安装、外设安装

7、加电测试与整理

三、小结: 电脑组装前的准备工作及组装过程。

四、作业: 做本章的习题与实践题

学生了解了需要掌握的知识之后, 老师将各个要点的内容录制成视频,让学生利用微信平台对学习中的重难点向老师进行咨询。最后老师布置相关的作业给学生,并通过后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同时,老师也可以查看学生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点。[6]

四、微信公众平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微课应用

微课程平台的目标定位为:从移动端补充和完善课程学习系统,支持零碎化时间利用与系统性学习需求,为学习者提供无缝学习支持。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微课程平台建设。微课程平台提供了信息资源、师生互动基本服务。[2]

总之,微课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不仅适合网上学习者的学习,而且也可将其融入进课堂教学使用;使用得好还可起到调节课堂气氛、分享教学资源的作用。微课程能方便学习者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微课程结合微信平台能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自由自在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方便学习群体的自由组合,拓展学习对象。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制作成一系列微课程,上传到网上,能极大的方便学习者的学习使用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嵌入或综合使用,不仅有利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还能提高全民素质。[5]

参考文献:

[1]禹禄君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

[2]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和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12):34.

[3]孟庆伟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

[4]郭凯 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甘肃科技,第30,卷第24期 2014 年12 月.

第3篇

论文关键词:硬件,软件,项目教学,课程改革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普及到寻常百姓家庭,它的应用也遍及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及日常维护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计算机操作及维护的程度更是他们就业的法宝。

如何改变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思维运用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需探索出一条适应于中等职业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为目的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学理念。必须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在教室的黑板上是完全无法完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工作的。在施教的过程中我对学生注重实用性的培养,尽量避免难懂的硬件原理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去了解决定一台电脑的性能是什么、常见的计算机故障排除方法怎么样操作等一系列的电脑知识。而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仅仅靠老师去讲授是解决不了的,所以尽可能地让学生他们自己动手去尝试。并且考虑到电脑的硬件组装与软件安装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通常两节课的时间是无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以毕业班毕业实习作为该课改项目的实施对象,安排两个星期去完成这一课改项目,这样就保证了教学的延续性。

一、联系实际,统筹安排项目教学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强的课程。对从未实际动手组装电脑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实际教学经验,综合该课程的知识点,我将其划分为两个模块和九个主要项目,从计算机硬件系统到软件系统进行统筹安排。在划分项目的时候,我遵循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这两个系统相辅相承的原则,尽量使学生可以通过对每个项目内容的理解、实践后,能将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这两方面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该课程项目安排与时间分配如表1:

表1:项目安排与时间分配

二、软硬兼施,讲练兼顾,强调能力训练

如何将一个整体的教学过程有机的分开且又相互联系,以达到软硬结合教学的目的,这也是比较困难的一项工作。下面以硬件与软件这两大模块的教学项目内容分别讲述。

一>硬件:

在这个模块里面我们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主机箱内各硬件,包括参数、型号、厂家、价格、功能等一系列信息(具体项目内容请参照表2)。给学生讲述各硬件的作用,以及各硬件的连接。同时使用装机流程图让学生正确掌握各硬件的拆装方法,在拆装过程中学生对电脑主机的组成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省略了讲授学生比较难懂的硬件方面的理论知识,如显卡的工作原理等。因为这些作为一般的技术人员是不需要具备的,让学生知道各硬件的相关功能对他们以后的就业将更加的实在。

硬件方面的信息,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网络去了解当前硬件市场的行情,如太平洋电脑网、IT168等网站。在他们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让他们带着疑问有的放矢进行查询。如当前CPU的主流产品是什么、一般的家庭电脑什么样的配置才能体现好的性价比等一系列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进行模拟购机。给他们两个方案,按照要求写出详细的硬件配置清单,并对自己的清单进行说明,然后全体同学集中对每组硬件清单的性价比评价,进行可行性的修改。这样可以大大的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信息的认识程度。

在硬件故障方面,我采取了先引入,后讲解的教学方式。在上课之前,给每一组的电脑设置好故障,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故障。面对真实的故障,如何去解决?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求知热情大有提高,都在积极地试探去排除故障。当然,一些常见的故障,有的学生他们自己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一些平时很少见的故障现象,还是需要老师的指导。在完成这个项目之前,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实例,并实地演示。如显示卡接触不良、内存松动、CPU当前温度过高、天气潮湿导致显示器显示颜色走样等现象。联系实际情况,在真实的环境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比我们在课堂上乏味的讲授,效果要好的多。也不至于脱节,学生也更加感兴趣。

项目

内容

项目1:拆装主机

①认识主机箱内微机各部件。

②对机箱内主要部件的连接有一个感性认识。

③熟悉主机箱内各部件拆装方法。

项目2:微机硬件市场调查

①了解微机硬件市场各主要部件的市场行情。

②熟悉微机硬件价目单项指标的含义。

③了解微机部件的最新发展趋势。

④煅炼自己动手购机装机能力。

项目3:购机方案

①能熟识计算机的配置。

②掌握不同的工作性质对微机综合性能的要求。

③培养对微机综合性能的判别能力。

项目4:硬件故障

第4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实践课程;课程设置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企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有效的推动了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技工院校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工院校中的学生大多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对于学习毫无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心理;第二,技工院校的教学实践相对较短;第三,技工院校的硬件设备设施不足,条件较差;第四,技工院校中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师资力量相对较差;等等。这些原因导致技工院校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无法掌握全面的计算机知识,不能够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要。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进行分析,通过实践课程的研究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技工院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来设置计算机教学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1、合理设置课程,达到实用性的目的

要想使计算机课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技工院校的教师应该充分调查与分析,了解学生的爱好与兴趣,然后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开发计算机课程,向学生讲授更多计算机内容,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设置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讲授计算机操作方法、汉字录入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明白计算中各个硬件的功能以及性能,熟悉计算机网络的操作方法等。并且还需要了解各种各样深层次的计算机文化概念,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基础,为后期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提高计算机课程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对某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有利于其对该事物的学习。因此在开设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侧重于课程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教学时应取其精华,使学生更能够掌握计算机知识。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充分的了解,然后在课程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对其讲授,例如教师交到学生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制作卡片、通过指导带领学生上网等,使学生在游戏或者练习中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激发他们对电脑的兴趣。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相关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过多浪费在计算机理论讲授当中,而是在他们练习中明确方法与步骤,在兴趣的驱使下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健全技工院校硬件教学设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仍然还有一部分技工院校并没有重视计算机硬件教学设备,导致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无法实际操作计算机,这就不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虽然在一些相关数据当中介绍了计算机硬件设备对知识的讲授产生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内容过于单一,无法完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技校生就业单位的特殊性一般都是从事电路板、计算机硬件等生产和检测的单位,需要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了解更多。应聘时.常常出现学生看不懂电路板.不知道计算机各硬件如何安装.如何判断硬件是否工作正常减少了学生成功应聘的机会学生更多的是和计算机的使用与维护打交道一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开设专们的计算机硬件知识课程,教会他们如何安装硬件,如何维护硬件、如何完成一些简单网络产品的使用.以及一些简单网络的组建和检测我们完全可以在进行计算机硬件教学时,充分利用被淘汰下来的计算机作实物演示,让学生自己动手,加深对硬件的认识。

二、优化教学环节并营造发现式的学习环境

1、优化理论课教学。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创造设疑的契机,设置悬念,诱导学生析疑解疑,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干,或指导他们下一步要干什么。也必须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视听发现矛盾,向教师提问,教师可通过课堂讨论答疑。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2、优化上机实践。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课堂授课与实验操作紧密结合.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为提高上机效率,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进行操作的前提下,每次必须把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发现认知点,巩固理论概念,发展他们高水平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上机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检查每一个学生掌握的程度。针对学生比较活跃的特征,必须加以耐心细致的正确诱导。对喜欢玩游戏的现象可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因势利导,也可给学生讲解游戏的程序结构和破译方法.促使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协调。

3、充分运用现代媒传法,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传递教学信息成为现代媒传法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媒传使课堂结构从“二元主从结构”双向反馈信息变为“币、媒、生三元结构”的多向反馈信息。既给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创造条件,又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创造时机。

三、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促成教育的全面变革

对于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功底,比各方面都要钻精、钻透在教学中,对于理论知识.采用形象化的语言.不能生搬硬套,并且还应该及时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由此及彼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层出不穷.计算机教师也应不断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顺应时展学校也应大力展开学术讨论.提供科研条件利用集体搞教研活动的时间.开设一些讲座.传递计算机前沿信息.给教师及时“充电”,并布置一些论文题目,提供科研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学术讨论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队伍,促成教育的全面变革。

四、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名技工院校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真正把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育推向前进。为培养国家所需的计算机技能型人才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永雷.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04)

第5篇

摘要:本文结合本校硬件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体会和经验,提出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科技活动三者有机结合,依靠学科知识竞赛、校企合作等形式,提高硬件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硬件类课程;教学改革;硬件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硬件类课程质量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校计算机专业设置的硬件类课程主要包括: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接口技术、VHDL与计算机硬件模块设计和嵌入式计算系统。本文结合学校计算机专业硬件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体会和经验,探讨了课堂教学-实验-课外科技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新思路。该思路在本校实际硬件类课程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1课堂教学-实验-课外科技活动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对于硬件类课程来说,仅仅靠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各种实验手段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硬件设计和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基本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硬件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认真、严谨的科研作风。

目前,社会上对加强实践环节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行政部门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的比重也有所提升。为了加强实践环节,新的教学计划中除了课程实验以外,还增加了一些单独设课、单独计算学分的课程设计。所有硬件类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均有课程的主讲教师亲自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参与实验辅导,避免了实验环节与课堂教学完全脱节,将实验任务简单地交给实验员了事的现象。

我们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硬件类实验将实用性、技术的前沿性和实现实验的趣味性很好地结合,与课程的内容有很好的对应性,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极强的针对性。

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硬件类实验课正在由“验证”型向“验证、设计、综合、创新”结合型方向转变。近年来,硬件类课群的老师们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尝试。例如:将硬件描述语言VHDL、先进的EDA开发工具和技术引入计算机学科本科生教学和实验环节中;提出了将微机的主板作为实验硬件平台,使微机接口实验在微机主板及外设的框架内实现的全新的实验教学方案。我们还在嵌入式计算系统实验中,按照验证性实验、案例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等三个层次逐渐培养学生开发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的能力。针对实验设备的多样性,采用驱动程序屏蔽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致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利用实验设备共性的部分开设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同时,针对各种外设开发出实验样例程序,如液晶屏、触摸屏、小键盘和摄像头等,由学生自由组合成综合性实验。对于实验设备选配件以及未开发的部分,允许学生自主命题,申请器件进行创新性设计。

根据因材施教的思想,我们计划将未来的硬件类实验分成不同的层次,面向不同的对象。保证必做实验的水平和质量;提高选做实验的数量和种类,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同时鼓励学生以两至三个人为一小组的形式搞创新活动,自主命题和设计方案,开发新的实验,为参加学科知识竞赛锻炼队伍和积累素材。

在完成教学计划设定的实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吸引对硬件比较感兴趣、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尽早地进入实验室,以学生的创新性课外科技活动带动硬件类课程和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

2以学科知识竞赛为切入点开展创新活动

近年来,随着嵌入式系统应用的不断发展,每年均会有一些由国内外知名企业举办的电子设计或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这些竞赛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自主命题,不设限制,由2~3名学生组队,在主办方提供的竞赛专用软硬件平台上进行课题开发设计。比赛一般历时四~五个月,通常分为提交设计方案―审核入围―完成设计方案―现场演示答辩等多个环节。每次比赛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数百支队伍携其创新性的设计参加比赛,竞争十分激烈。

由于这些赛事是企业组织的竞赛活动,所以往往要求参赛的题目有创意并具有实用价值,能够充分发挥主办方提供的软硬件开发套件本身资源的作用。

这类竞赛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工程实践经验非常有利。仅以入围参赛必须要通过的第一步“提交设计方案”环节为例,要求学生提交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文档,其中内容包括: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设计难点分析、系统的框架、功能的描述、实现的方法、进度预估、经费预算等。文档要求思路清晰、任务明确、结构合理。整个竞赛过程就是一个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这样的竞赛活动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作用都很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参赛的过程重于最后是否得奖的结果。

我们以这些竞赛活动为切入点,组织有一定硬件基础、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和创新活动,使学生能亲手触摸到现今高速发展的现代计算机主流应用开发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们注意在硬件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宣讲计算机硬件的重要性,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前景和各种针对大学生的竞赛活动,争取从大三甚至大二的学生中发现对硬件感兴趣的学生,重点培养并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嵌入式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半年多以来,已初步看到一些效果。例如,我们组织了5个队参加了Altera公司2007年NIOS II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大赛(中国区),有2个队进入复赛,最终有一个队进入决赛,获得优秀奖。2007年底,我们还组织了9个队报名参加周立功单片机公司和Actel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一届Actel杯中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现有3个队的设计方案入选参赛,目前竞赛正在进行中。

3校企合作是实验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基础

目前,许多国内外著名厂商都非常重视自身产品的宣传力度,尤其重视各高校学生这些未来潜在的客户。如美国Altera公司的大学计划近年来在中国的高校中就非常具有影响力,Altera公司为学校提供免费或优惠的软件和硬件实验平台,召开一年一度的全国教师会议,组织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大赛和论文大赛,无疑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Altera公司还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及培训中心的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全方位支持各高校开设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及相关科研项目,为推动中国高校学科建设、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可编程逻辑技术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加强校企合作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校企合作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对学校办学水平、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我们能够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更有竞争力。作为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更应重视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最近我们与Altera公司建立了EDA/SOPC联合实验室,这是Altera公司2008年建立的第一个联合实验室。希望通过这个良好的开端使我校计算机硬件类课程的教学和实验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蒋本珊,王娟. 将硬件描述语言引入计算机硬件类课程的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6,(8).

[2] 蒋本珊,王娟,洪杰.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改革初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

[3] 潘松. 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The Triune Reform Method of Teaching, Experiments and Technological Campaigns to Push

an Effect on Hardware courses

JIANG Ben-shan,WANG Juan,MA Zhong-mei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China)

第6篇

1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块化区分

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以及相关应用专业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以模块化的思维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计算机硬件基础”、“Windows XP基本操作与系统设置”、“汉字输入法学习”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Word 2007文档编排与处理”、“PowerPoint 2007 设计与制作”、“Excel 2007表格设计与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图片与美术处理”等七个模块。

其中“计算机硬件基础”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让他们明白计算机运行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基本流程;“Windows XP基本操作与系统设置”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平台;“Word 2007文档编排与处理”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掌握日常文档的电子化处理,并熟悉文件的编辑与排版;“PowerPoint 2007 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Excel 2007表格设计与数据处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表格化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图片与美术处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PS处理技能以及一些美学知识。

2 注重在模块化教学中渗透“合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中,引入模块化“合作式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知识学习中来,提高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更加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最为显著的是,不管引领学生合作学习什么内容,都可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更加全面地接触到所学的内容,在其中学到的东西比接受其他教育方式学到的东西要多。同时,学习的记忆深度会更深,持久性也明显更长。

开展合作式教学,所采用的具体方式总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教师为引领的“师傅带徒弟”一起学习的方式;另一种是采取学生小组划分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各个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为牵引组建学习小组,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针对小组展开,主要包括划分小组、派遣小组任务、指导小组活动、评价小组学习情况等。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做PPT时,可以事先设计好进行PPT电子相册制作的任务,然后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让他们自主地进行图片、音乐等相关素材的搜集、整理,完成的任务提交后进行学生自评与教师点评。

3 注重在模块化教学中渗透“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讨论环节,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沟通,这种面对面的想法和意见的交换,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有助于促进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能力的把握,从而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施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之间加强“学习互助”,促进学生更好地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度,促进他们感受学习体验所带来的鲜活感受。

例如,教师通过构建紧密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为主题的讨论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来,促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善于运用较为严密的知识体系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增强他们对计算机知识体系的科学认识。再如,对于Word文本的编辑与排版,对于字体和字号的设置、标题的设置、目录结构的排设、版面结构的编排、文本框和图片的插入与格式定制等内容,组织专题讨论,引导学生用美学的观点讨论通用文档格式的编排,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快速地学习和掌握所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帮助他们“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使其在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的同时,激起更大的学习兴趣。

4 注重在模块化教学中渗透“激励”

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和高等院校学生,中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大多是学生的“淘汰儿”,在他们前期的学习生涯中常常是与“学习失败者”紧密相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让他们很早就失去了进取心。然而,人积极向上的天性让他们的进取心潜藏得相当深。因此,只要教师积极引导,挖掘出他们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那么他们便可能爆发出超级强大的动力,这就是“激励”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灵活而巧妙的激励手段,充分运用“赞许”与“表扬”等良性的激励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激发。

例如,教师在教学Excel表格设计与数据处理中,激励学生大胆引入自主通过网络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大胆创作,让他们充分展示各自的风采,并多给予微笑、表扬和善意的提醒等,促使他们的自信心得以回归,学习激情得到绽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模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块化教学的要旨在于强调“以人为本”与“全面育人”,并紧贴全日制职业教育培训的具体特点,以及学生职业素养具体情况,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将专业知识进行模块化区分,通过知识模块间的科学、合理、灵活搭配,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职业知识基础,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广西桂林市机电工程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4)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5-0000-02

1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一定要求,因而使得计算机基础教育成为大学、中学,甚至于小学的一门必要课程。但由于各地区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的参差不齐,使得刚踏入大学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这给大学计算机基地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而随着各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学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教师所面临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问题也越来越严峻。这些困扰与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所能解决的,而应该从教学模式的根本上进行改革才能解决问题。

2 传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特点与问题

传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往往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在课堂上重点讲述理论性内容,在实验课上重点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熟练度。在早期由于社会对计算机能力要求还不高,在学生人数较少的小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既能对计算机有初步的认识,又能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随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要求也变得越苛刻,甚至许多企业已经将计算机基础能力作为应聘的基本条件。使得各高校不得不加紧计算机基础学科的课程建设。而当今计算机的软硬件更新周期也不断加快,据主流硬件媒体网站所提供的数据,现今CPU换代周期已经缩短为一年半,而显卡更是缩短为一年;在软件方面,如微软OFFICE2003到OFFICE2007版本只用了两年零六个月。这些软硬件知识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它们的快速更新换代给教学与实际应用带来了挑战。因按国家教育体制的要求,大学专科学制普遍为三年,本科则为四年,少数专业学制时间更长。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往往因为后续课程的需要,安排在了新生入学第一学年进行学习。这就造成了知识需求与知识运用在时间上的矛盾,学生在大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在毕业后可能已经遭到淘汰。

3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分析

目前参考国内大部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本与教学大纲,内容大体分为四部分:计算机硬件基础与发展历史;操作系统操作基础与计算机操作基础;常用软件操作技能;网络与多媒体。

其中第一部分内容计算机硬件基础与发展历史与重要性等是计算机入门知识,此部分内容相对固定,但却常常跟不上现实计算机硬件发展。由于计算机历史课往往较为枯燥无味,且内容多是属于记忆类型,而非逻辑操作型,这考验了学生的持续学习耐力,往往许多学生听课不能从一开始坚持至结束;另外因为一本大学教材从编写、审核到出版的周期已经超过计算机硬件发展周期,学生会觉得课本中的知识过于陈旧,不够新颖,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而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操作系统基础,由于操作系统更新相对较慢,且换代的操作界面变化相对也较小,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相对较容易掌握,主要教学重点在于多上机练习,熟练操作键盘与鼠标等。虽然此部分内容较易掌握,但由于大学新生来自于不同地区,其生活水平的差异造成学生们在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笔者曾任教过一个教学班,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操作键盘与鼠标,但有一个学生由于来自穷困农村,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其计算机基础能力远低于其它学生的水平。而对于教学来说,不能因为他一个人而延误了教学进度。在前些年由于教学班较小,基础较差的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往往选择在实验课一对一对该类型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与强化训练,使得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但当高校不断扩招,一个教学班的规模可达上百人,该类基础较差的学生人数可占据两成至三成左右,因教学时间的限制,实验课上教师不可能再单独一对一为这类学生进行辅导,这就给我们的教学产生一个矛盾:是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放缓教学进度,还是依照整个教学班的总体水平按原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教学?

另外第三部分内容主要是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这些软件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会使用到,对学生来说是都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但该类知识会随着软件的版本更新在操作上有所变化,学生在入学掌握的操作知识到毕业时可能也已经遭到淘汰。笔者曾任教的一个教学班,按照教材与大纲,传授学生基本的微软OFFICE2003操作技能,但当学生毕业时,OFFICE 2007已经开始普及,其操作界面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就考验了学生的适应和学习能力。一些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适应新软件系统的使用,而一些基础较差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往往就无所适应,对软件的上手非常困难。因此对高校来说,如何做到“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最后的第四部分内容通常是与网络多媒体有关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就目前大学的氛围环境而言,是学生最容易接触到与使用到的知识内容。同时由于自制力的原因,也是学生最容易受网络多媒体的各种影响,在教学上通常是开拓学生眼界,引导学生对网络多媒体的有效运用。

4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提到的特点和问题,我们在教学上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根据以上分析,课程的特点与矛盾主要体现在时间线上,教学不应该受学分制、学年制限制,同一门课程,其知识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传授,一门课的学时可以是不连续的,可以是跨学期的,学分也不一定需要以学年、学期为单位而获得,应根据课程与社会实际的特点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选择最佳的时机向学生传授知识。

根据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上可以总结为:认识,练习,运用。对于“认识”与“练习”的内容应该尽早安排课程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校进行训练,遇到困难也有专任教师进行指导。而“运用”则是实际软硬件系统的知识使用,这些知识有着快速更新淘汰的特点,应选择早期指引方向,后期进行专项训练学习的方式,将课程安排在学生即将毕业离校时,达到学生学有所用的目的。

“认识”的知识内容,如计算机概论、发展历史属于一种记忆性,认识性的内容,任何一个通过高考入学的学生都能轻松掌握,可以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学习。该部分教学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学习,我认为应该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对知识进行线性延伸。几乎所有大学生刚入大学校园都会选择购买新计算机,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机,选择一台性价比非常高的计算机往往就是学生的最大兴趣。这部分内容切忌“引古博今”,学生关注的是“今”,引“古”会因为内容过于庞大而使学生很快失去兴趣。我们应该反过来给学生传授知识,做到“以今述古,点到即止”,在软硬件的发展上可以自今向古进行纵向对比,令学生的心灵有所震撼而不至于失去兴趣,而且应做到对“古”的讲述适可而止,避免冗长失去教学重心。

“练习”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键盘鼠标操作与文字录入上,这些技能关系到学生日后各课程的报告、论文撰写,简历设计的效率等方方面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这些内容并不需要太多思维理解,而是训练大脑的条件反射,需要的是时间进行训练,应该缩短理论教学时间,增加上机实验与练习。教学难点在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人数多的大班难以学;另外的难点是如何解决学生刚进大学后的学习消极性。我认为应该在学生入学时进行一次能力摸底测试,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对同一水平层次的学生抓住其好胜的心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采取竞争式训练,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运用”部分的知识主要是一些通用、常用软件系统的熟悉与使用,如微软OFFICE、网络各种联系软件系统的使用等。该教学内容的软件有着快速更新换代特点,且掌握难度不大,所需要的理论教学时间也较少,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自学自用。例如在EXCEL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在公式的使用上难以掌握,单纯教授某公式使用方法并不能让学生掌握所有公式用法,我们应该教导学生使用软件帮助文件,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等找到各种公式的使用办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校学以致用,毕业后也有一定能力接受新版本软件系统。而由于这些软件系统功能十分庞大,使用方法也各异,掌握的方法若没有每天使用,很容易遗忘,建议将该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最后学年进行学习。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因时施教”的教学模式,学生能更好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并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应与社会的发展实际、社会的实践需要紧密结合,使学生所学知识能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和岗位需要。同时,该门课程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跟进时代步伐,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齐俊英.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2,11:173.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组建 办公自动化 项目化教学法 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1.社会用工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所考察的企业和市场需求与以往有所不同,企业最想招聘的是那些想做事、能做事、能做得好的人才,而且入职之后要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发挥自身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场需要那些有较强的社会能力、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人才。

2.行业现状分析

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计算机应用已进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且朝着多元化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普遍应用,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当前很多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与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毕业的学生除了部分在一些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的行业就业外,已经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专业化、高技能、高素质的需求,各行业对毕业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学校现状分析

当前,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贪玩、不尊重老师等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问题,但他们却聪明、灵活。这些问题给老师在教育“问题学生”方面带来挑战,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冲击。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成立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小组,对毕业班实施项目化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这样把“问题学生”分组,让老师用自己的人格、爱心、耐心、学识来影响每一名学生。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入学前四个学期,主要是粗放型教学,教学内容主要为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随着学生学习知识的增多,要变粗放型教学为精细化教学,使那些有求知欲、有上进心的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起来,通过老师手把手的传教,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只有这样才能多培养“精品”学生,才能被企业和社会认可,才能创造学校的“品牌”,才能得到学生家长认可,才能解决学校招生难的问题。

二、策略分析

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后才发现自己所学知识还远远不够,尤其知识的深度和操作的熟练度远比不上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员。那么如何弥补这个差距,提升学生的实力呢?笔者认为,让学生在综合项目制作中学习实践是快速提升实力的好方法。

学生就业与其在正式应聘时被公司婉拒,不如在应聘前做好充足准备。目前,在就业市场上,某些公司给在校生提供像学徒工或兼职一样的工作机会,这些职位一般只给少量的薪水或不给薪水,这样的岗位其实就是实习岗位,实习是在实践中快速提升自己的最好机会。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非就业的情况下进行实践和学习。

三、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见表1。

表1

课题 项目内容 课时(节) 备注(选作)

计算机

系统组建 项目一:办公局域网硬件的组装 26 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传真机、申请邮箱、收发电子邮件、ADSL共享上网、网络会议

项目二:系统软件安装与设置 18

项目三:工具软件安装与设置 18

课题一:计算机系统组建总结 16

办公

自动化 项目一:个人简历表制作求职信撰写排版 40 电子报、明信片、名片制作、诗词排版、组织结构图、印章、通讯录、还款计划、统计报表

项目二:学生操行表模板制作成绩表模板制作及应用 60

课题二:办公自动化总结 16

论文撰写 撰写项目课程论文 34

总课时 228

四、项目实施

1.课题一:计算机系统组建

(1)项目的目的。职业学校教师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面向市场,保证就业的技工,为了突出技能,不得不进行教学改革,将传统的重理论、轻技能的教学模式改为技能与知识并重、侧重技能的教学模式,这就对给职业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怎样打造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技校生,让他们顺利就业?我们通过市场调研选择了能让学生感受工作状况的项目进行教学,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做发现问题,再学习理论;二是让学生在做完项目后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学到一技之长,到企业后立即使用,进而提高就业本领,快速适应工作。

(2)项目的实施过程。①分组: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课程知识等各方面因素,由班主任老师按照既定的标准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②材料准备:机房、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相关素材。③项目实施:一是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及网络制作工具,了解计算机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掌握组建方法和过程。二是会组装计算机硬件系统,会制作网络网线,能够熟练安装计算机系统及应用软件,掌握文件共享的设置,掌握实际应用技巧,学以致用。三是学会分析判断计算机软硬件的问题,并会排除硬软件问题。④项目考核与评价,见表2。

表2

课题名称:计算机系统组建 班级: 分组:

项目评分 好 较好 一般 差

硬件组装熟练度 10 8 6 4

网线制作的熟练度 20 16 12 8

网络设置的熟练度 30 25 20 15

办公网络测试情况 10 8 6 4

独立完成程度 30 25 20 15

总评成绩:

教师评语:

2.课题二:办公自动化

(1)项目的目的。职业学校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工作中快速适应环境,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对于办公自动化模块,我们通过调查研究,针对市场和学生的实际,选择了有针对性的项目进行教学,目的有三:一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作品完成后有成功的喜悦;二让教师在做中教,学生作品完成后,让老师有成就感;三是通过制作项目,提高教学质量。

(2)项目的实施过程。①分组: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课程知识等各方面因素,由班主任老师按照既定的标准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②材料准备:机房、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相关素材。③项目实施:一是了解办公软件Office使用的一般流程和设计方法。二是进一步熟悉使用Word、Excel进行办公,并且通过练习,掌握更多的实际应用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三是学会分析问题,并用Office工具解决办公中的实际问题。④项目考核与评价,见表3。

表3

课题名称:办公自动化 班级: 分组:

项目评分 好 较好 一般 差

主题鲜明、积极健康 10 8 6 4

原创性程度 30 25 20 15

实用性 30 25 20 15

艺术性 20 16 12 8

创意发挥 10 8 6 4

总评成绩:

教师评语:

五、培养目标

第9篇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大和软、硬件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对人员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扩大。作者结合教学和下企业实践,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指出目前课堂教学模式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偏差,提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从板卡级到芯片级维修的建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系统设置、软件安装、测试、维护及系统优化、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职业能力,从而达到国家“微型计算机安装与调试维修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能力,让学生毕业后不需要企业另外对其培训就能上岗。课程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电脑销售员、电脑技术服务员、计算机硬件评测师和计算机硬件维修工程师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相关专业在很多高职院校里都是热门专业,深受学生的青睐。但是由于今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日益黯淡,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正在减少,毕业生找工作也比较困难。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创造出计算机专业的亮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就业和市场的需求成为一项新的课题。

2012年上半年,笔者在学校和系部领导的鼓励支持下,到常州通诚科技有限公司锻炼半年。通过这半年的经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能力特别是硬件芯片级维修的职业技能做如下思考。

一、发展芯片级维修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快速变化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已经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的需要。

目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是:一是到长三角周边各城市的电子工厂从事工厂流水线作业,这样的工种虽然可以较大程度地吸收毕业生,但流水线作业对学生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低,毕业生只要通过工厂的短期培训,就能胜任,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学习的兴趣;二是自主择业,毕业生毕业后,自谋发展,担任销售、搬运、维修等低等级的劳动。

计算机维修基本上可以分为板卡级维修和芯片级维修两个级别,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板卡级维修是对整机而言的,通过检测找出有问题的板卡、设备,对其进行更换,从而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而芯片级维修是对有问题的电子元件再进行深入地分析。找出具体出现故障的芯片或元器件,并对其进行更换维修,从而达到维修的目的。芯片级维修与板卡级维修相比,需要维修人员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维修经验。

通过近年的市场调查和这半年的企业实践经验得知,板卡级维修人员和销售人员因为准入门槛低,已经严重饱和,而且工资水平也较低;但是另一方面,市场对能从事芯片级主板维修、液晶维修、笔记本维修这类高层次的电脑维修人员的需求量大,而且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基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目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够完善。因此,我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改革应适应时代潮流,避开各类高职院校都在开办的低层次的板卡级维修,大力进行芯片级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迅速抢占芯片级维修这个市场的制高点。

二、提升教师能力 发展芯片级维修

纵观常州大学城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教师队伍还主要停留在低层次的电脑组装与维护方面,芯片级别维修的教师几乎没有。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芯片级维修需要精通电路、而且精通计算机的中高级技术人才;而高职学校缺乏大批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教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二是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高职生的底子普遍较薄,自学自控能力较差,使之不能很好地完成类似芯片级维修的课程,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开展课程实训教学,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只有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在职进修,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鼓励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训,积极探索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新路子,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满足市场的需要。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通过下企业锻炼,自身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更新,拓宽了教学思路。更加紧密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把企业里的相关信息带回到学院,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融合和深度合作。

三、大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目前,我们虽然开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但目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实践设备跟不上现实要求,上机实践的时间偏少,以及教师实践指导策略的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让学生从计算机配件的组装做起,对出错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但是要有目的性地加强主板电路的维修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笔记本主板的维修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焊接技术,掌握普通芯片的拆卸与安装。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践,减少基础理论课程,锻炼学生动手实践技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课程,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时设置上,应使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基本持平。

四、加强课程合作交流 增设校内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操练室

一般的计算机专业软件技术技能的训练门槛较低,但是计算机硬件设备维修的投入成本较高,一般学生掌握硬件维修特别是芯片级维修技能的较少。大部分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电气工具及电器元器件的认知度较低。这里我们可以增加一些电子类实训项目,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电气元件,掌握电气维修工具的应用,如恒温无铅热风枪、恒温无铅电烙铁、多功能万用数字表的使用,配备基本的维修设备和维护工具,可以适应大部分板卡维修。诸如示波器、万用表和烙铁等,端口测试设备可以检查串口、并口、USB口、软驱和IDE口等接口能否正常工作。端口检测设备通过模拟各种工作状态,再搭配专用的诊断软件就可以进行各类接口的故障测试。使用焊台可以拆除一些结构简单的芯片,通过高温气流,再配合规范的加热手法,可以把主板上常用的I/O芯片轻松摘取下来。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校内操练室可以看成是既像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又像维修公司的一个实践操作和训练的场所。

使用一间60平米左右的房间作为校内操练室,购置一些基本的维修电脑的工具。购买维修工具如下:数字万用表、主板诊断卡、936B恒温焊台、850风枪、编程器、普通电烙铁、焊锡丝、助焊剂、松香、吸锡器、吸锡线、十字和一字起子、钳子、刀片、洗板水或无水酒精、橡皮擦、毛刷、电吹风、网线钳、网线测线仪等。可把此待修的故障电脑集中到操练室维修,电脑机房更新后剩下的较多旧电脑,放到操练室,用来练习组装及拆卸元件和维修。各个办公室以及机房所有的出故障的电脑、网络和办公设备全部拿到校内操练室来维修。

挑选优秀学生,对其进行培训,培训方式可以选择任务式方法,把机房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机器或周边设备这些实际故障,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既可以降低设备维修的成本,也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自我价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能力时,可以为这部分参加集训的学生安排参加各项对应的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大赛的历练强化他们的技术技能。

参考文献

[1] 顾翊锬,凌筱清.浅谈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