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7 01:30:22
导语:在导入式教学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导入式教学法; 寿险精算; 应用; 自主学习;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3- 0098- 02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要上好一节课,没有哪个老师会忽略导入的设计。寿险精算这门课程对于保险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同学们在学习之前就有“畏难”情绪。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设计得好,就会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聚焦”学生注意力,减弱他们的“畏难”情绪,使他们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导入式教学法一般要针对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
1 寿险精算课程的特点
(1) 需要的数学知识较广。寿险精算是用数学方法定量分析保险及金融现象的一门学科,需要的数学知识较广,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
(2) 涉及的金融内容非常宽泛。寿险精算学根据保险学的基本原理科学、定量地分析保险业务,大量使用金融工具对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的金融管理。
因此,寿险精算学也可以说是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利用数学方法,结合经济、金融、保险等理论,对各种经济活动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估价和管理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而寿险精算课程的教材选择过于单一,要么侧重于数学,要么侧重于金融背景,没有体现出多样化和精算数学的与时俱进。如果在教学中教师的导入存在着抽象、孤立、简单化的认识,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学习最佳效果。
2 在寿险精算课中应用导入式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在寿险精算课中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紧扣教学内容。作为一位教师,上课前要明确目的,怎样导入才能紧扣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导入与所讲授内容的内在联系,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 启发学生思维。大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师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导入的设计也应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探究心理。
(3) 简洁明了。课前导入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的过程。简洁凝练的语言、精心设计的环节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尽快做好听课的准备。
(4) 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新颖有趣的导入能调节课堂的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创建和谐课堂。巴班斯基曾经说:“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采用适当的方式,与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有机结合,融合一体,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5) 主动灵活。教无定法,作为大学教师需要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设计课堂导入。如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该有所不同。同一个班级,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
3 寿险精算课堂常用的导入方法
(1) 温故导入式。温故导入式即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过渡到对即将学习的新课内容上来。由于寿险精算这门课的基本理论知识之间,特别是教材内部的章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语,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简单的导入方式,是从旧知识入手,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从而进入新教学内容的学习。它以回忆、提问、练习等方式复习旧的教学内容,从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过渡到新知识。例如在讲期缴纯保费时,是以趸缴纯保费和生存年金的精算现值为基础。这时教师可以先提问:什么是趸缴纯保费?什么是生存年金?如果被保险人选择在保单生效日一次性缴纳所有的保费,这个精算现值就是被保险人的趸缴纯保费。有时候风险责任大或者受益金额高,会使得趸缴纯保费的数额非常庞大。对于被保险人而言,一次性缴纳这么多钱会有困难,为了分解保险人一次性缴费的压力,保险公司允许被保险人采用生存年金的方式分期缴纳这笔保费,这就是这节课要讲的期缴纯保费。这样就比较自然地过渡到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2) 悬念导入式。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故事对学生而言总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各种和教材有关的奇闻轶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教材的学习。即教师通过先讲述故事或者列举实例,然后从中巧妙地设置一两个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科学性、哲理性都比较强的寓言、典故或传说等,把比较深奥、抽象的理论故事化、简单化,使其生动具体,通俗易懂,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使用起来不但便利,而且实用。例如在讲生命表的起源时,会讲到为什么要用生命表来拟合人类的寿命分布。在寿险精算业务中,保险公司着重研究被保险人剩余寿命的分布规律。剩余寿命是一个随机变量,对于随机变量的分析,一旦能拟合出一个非常恰当的参数模型就意味着对该变量的分析将变得非常容易。几百年来,研究人员对寿命变量的模型拟合就没有停止过,如棣莫弗模型、詹普森模型、迈克哈密模型、韦伯模型,但使用这些模型推测人类未来的寿命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寿险中通常不使用参数模型拟合寿命分布,而是使用非参数方法确定的生命表拟合人类寿命分布。这就要讲到生命表了。于是可以设置悬念:“那么谁是生命表的创始人呢?”大家一般不会想到竟然是哈雷彗星的发现者哈雷,于是就会津津有味地听下去。
(3) 师生会话导入式。通过师生看似无意间的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来。采用会话的关键是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生活中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入情入理地思考。例如在讲生命表这一章时,首先要讲生命函数。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寿命有多长吗?”有的同学说不知道,有的同学说知道,说找过算命先生算过或者在网上算过。此时可以引入主题。如果你相信算命先生能够准确预测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那么保险公司需要的不是精算师,而是算命先生。但事实并非如此,没有人能说出某个被保险人能活多久。然而,寿险公司的承保对象是数以万计的,在如此众多的承保人中,必定存在某种程度的统计规律性。寿命分布就是要从概率或统计上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讲责任准备金时,也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会话导入:“每年开学初,你父母怎么给你生活费?”学生有的回答“把一学期的一起给存上”,有的回答“按月给存生活费”。再问“那你们怎么花?一下子都花光吗?”学生们都异口同声的说“不,要有计划地花。”于是老师开始讲,保险公司也不能把收上来的保费一下子花掉。对于保险人而言,通常是保障前期收入大于支出,保障后期支出大于收入,为了将来有足够的资金覆盖赔付支出,保险人不能把前期收到的保费统统用掉,得留下足够的经费用以应对将来的风险。这笔费用就属于责任准备金的范畴。由于这种会话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采用这一方式导入更容易被学生们接受。
(4) 情境导入式。大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而感情是在生活情境中产生的。设置适合的情境会使所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新的感情,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奠定基础。例如,在讲生存率时,可以放映一段大学毕业会餐的短片设置情境,大学的生活是美好的,尤其同学们之间的情谊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通常毕业之后都会有同学聚会,问大家:“你们现在的年龄是多少?”大家大部分说“22岁”。生活也是无情的,由于有各种风险的存在。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那你们知道在62岁时,同学聚会还会来多少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答案”。这样导入新课效果就比较理想。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就寿险精算课堂导入而言,还可以有许多的导入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总之,导入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活跃了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 孔令斌. 初中生物教学的导语艺术[J]. 教育研究,2011(5).
[2] 郜军伟. 问题导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011(10).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及动手能力来体现。选择一个最佳的临床见习教学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及动手能力是目前临床见习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2005年以来我们在传统教学法基础理论上,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1],应用在普通外科和骨科病人护理见习课中获得良好效果,2007年笔者将该教学法应用于心胸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也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我院2004级护理学本科(英语方向)5年制 5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005级护理学本科60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授课教师、授课内容、进度、考试考核相同,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实验组在心胸外科护理见习中采用文献[1] 介绍教学法:①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于见习课前到附属医院的心胸外科病区筛选符合教学法要求的典型病例3~4人,如病区内无相应的住院病人则到病案室选择典型病案1~4份;②开课时教师用10~15 min介绍本次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所准备的患者或典型病案,提出3~5个问题;③学生分组到病房对病人进行健康评估,有条件的可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④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等综合分析运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⑤教师总结。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即见习前集中复习理论课10~15 min,再分组到病房收集资料,然后集中学生由教师再重复讲授一遍理论知识后,再讲述该病人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3.评价方法
于心胸外科见习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命题测验,考题难度一致,份量一样,时间为40 min;采用复旦大学试题分析系统进行考题分析,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成绩。
4.统计学处理
对采集的相关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教学法测验考试成绩分类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记忆型考试成绩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理解分析型和发挥应用型的考试成绩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1。表1 两组教学法测验成绩比较(略)
2.两组教学法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8.54±7.35)分,及格率为96%(48/ 50),优良率(≥80分)为38%(19/50)。对照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0.06±5.83)分,及格率为81.67%(49/60),优良率为20%(12/60)。实验组及格率和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讨 论
心胸外科疾病尤其是心脏疾病是外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传统的教学法,虽然可以让学生较全面地接触心胸外科疾病的理论知识,但理论与实际脱节,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根据“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原理设计的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通过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理见习实践,可以认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1.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由表1显示, 两组学生记忆题型成绩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理解分析题型、发挥应用题型上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P<0.01);且期末成绩比较,实验组及格率和优良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我们认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去探索和思考,在不断自主地发现问题、评价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实验结果说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与葛静玲等[2]研究结果相符,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知识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累起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会高层次思维技能,如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和欲望是产生兴趣的基础。兴趣是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智力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这种内在的兴趣动机,可以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教育对象的教育意图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动,更符合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理论[3]。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以临床典型病例为引导,有助于将抽象的医学理论感性化,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把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寻找答案的学习活动上,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活跃思维,使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学习,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宽厚的知识面,又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强烈的教学意识及责任感;因而要求教师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的病例应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可伸展性,设计的问题具有引导性,能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且难易适中,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讨论气氛的调动、引导等技巧。因此,促使教师要不断学习知识,更新知识,积累知识,从而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
实践表明:心胸外科教学中尝试“病历导入式”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病历导入式”教学法培养学生求知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索,对培养有能力、有创新、素质高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黄芳艳,黄秋环,韦桂源,等.病历导入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见习课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6):1093-1094.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问题导入;问题探究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多地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合理、恰当、科学的问题来展开数学教学活动。自20世纪中开始,数学与计算机的融合使得数学学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就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小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导向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在数学课堂上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下面,笔者从问题导入、问题探究、解决实际问题三个方面,讨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一、问题引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端”,一个良好的数学课堂开端,能够在课堂开始之初便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迅速进入具体的学习状态。因此,开端便是抓住学生眼球,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将其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从学生入手,提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常见事物中的数学现象,从而引起小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左右》一课的教学中,我在课堂开始之初,与学生玩了一个小游戏,我将一支粉笔藏在了手里,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猜一猜,粉笔在老师的哪个手里?”有的学生回答“左手”,有的学生回答“右手”。然后,我张开手掌,让学生看结果。这个小游戏轻易地调动起学生的情绪,然后我在班级中随机抽取了三位学生,问学生:“同学甲在同学乙的哪边?”很多学生已经知道左手边的就是左边,右手边的就是右边,学生回答:“左边。”我再问:“那同学丙在同学乙的哪边呢?”学生回答:“右边。”由此,引入本课教学。
二、问题探究
实际上,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他们很难对一整堂数学课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尤其是在一堂数学课上到二十分钟左右的时候,便会有学生出现很明显的眼神涣散、走神、多动的现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最好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身经历获得数学知识、方法的过程,尽可能地使他们对数学课堂保持学习兴趣。例如,在《认识立体图形》一课中,我准备了一些立体几何的实物,有足球、积木、易拉罐、箱子、相框等。然后,我问学生:“你们可以将这些物体分类吗?你们可以讲一讲自己的分类理由吗?”学生可以亲自摸一摸、L一滚,并根据这些感受,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学生需要进行小组探究,每个人在小组内都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说明理由。有的学生将以正方体与长方体为原型的实物放在了一起,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物体长得十分相似。但是,有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将它们放在一起,因为形状为长方体的物体更要长一些。学生必须要在小组讨论中,以的原则来确定答案。
三、利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新课改下的数学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加入了一些生活元素,旨在帮助小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在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生活问题,让小学生使用具体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的能力。例如,在《平均分》一课中,在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新知之后,我问学生:“大家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能够用到平均分的时候呢?”有的学生说:“老师为我们发新书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有的学生说:“我把我的饼干分给同学,也要平均分。”有的学生说:“妈妈切西瓜的时候,总是把西瓜切成相等的几块,这也是平均分。”等等。
总而言之,问题导向式倡导的是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这能够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要利用问题来导入数学课堂,让小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利用问题引导小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
识,使他们对数学知识保持持久、集中的注意力;教师要利用问题,引导小学生解决问题,综合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与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通过研究“学导式”教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对体育教学中教法采用更多的新的教法,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体育课更加丰富精彩,为时尚体育注入新的活力。改变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方法,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和逆商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从老师让我练到学生自己要参加锻炼的转变,给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更多的思考。
Abstract: In the study process of university,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ake more emphasis on their IQ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EQ and AQ development. After long-term development, it has form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IQ is high, but EQ and AQ are low for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Zhong Nanshan,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broke the national record of 400m hurdles with 54′4 seconds, at the first National Athletic Meet. Why we can not cultivate outstanding students like Zhong Nanshan? Tsinghua University has put forward a slogan―exercise an hour every day, do work 50 years for our motherland, and have happy life forever.
By study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learning guide" in the badminton teaching, the paper sums up experience, tries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more the teaching method in physical education. It turns teachers to students as the leading role, and arouses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enriches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njects new vitality for fashion sports. We should change the way for the purpose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the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quotient ability, so as to let students practice voluntarily, bring more new thinking to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学导式”教法;注入;羽毛球教学
Key words: "guide-learning" teaching methods;introduce;badminton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244-03
1 问题提出
1.1 传统的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仅有局限性,还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对体育课的恐惧。在体育教学中还必须更大范围地借鉴其他科学成功的教学经验。教师鼓励学生不仅动手,还要动脑,合理利用自身多种感知途径感受技术。运用科学的手段促进学生对技术的掌握。人体对技能知识的掌握有一定规律,遵循这些规律就能事半功倍,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对学生掌握技术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法,可有效促进学生对技术的掌握。
1.2 “学导式”教学法,即先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某些技术的自学实践,然后请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指导,形成有一定程度的理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将来进行新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学导式”教学法,不仅注重教学中教授学生打羽毛球技术,而且注重对学生的情商和逆商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情商就是让别人信任你、喜欢你的能力。被人信任的前提是具有讲诚信的人品、人格,待人诚恳。同时,学会分享、互相帮衬也是情商至关重要的内容。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写成EQ)是表示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情商的高低反映着情感品质的差异。情商对于人的成功起着比智商更加重要的作用。首先,智商和情商反映着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品质。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律动的能力等。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人的理性的能力。它可能是大脑皮层特别主要是主管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左半球大脑的功能。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就是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时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鼓励能力。学校和家庭应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从失败中站起来,勇往直前,让孩子在鼓励中获得成就感。[1]
1.4 “身体不强何谈栋梁”!这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有关体育的讲话。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2]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11年和2012年入校新疆大学本科生,南校区羽毛球选项课6个班学生共181名(其中女生65人,男生116人);校本部7个羽毛球选项班210人学生(女生147人、男生63人);北校区羽毛球选项课4个班学生143人(女生79人、男生64人)通过新疆大学教务系统,网上选课的方法选择羽毛球课,在每个校区分成二个组,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一组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四位教师进行羽毛球教学(其中一位教授、一位副教授、两位讲师)。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数据统计法。
3 现状与分析
3.1 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强调技术能力和身体能力,目的和任务都反映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体育课程内容是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实施的中介,但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感受到,决大部分大学生尽管从小学到大学修了一千多学时的体育课,但到结业时,无论是在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还是在运动能力、体育兴趣、体育习惯等方面却只达到了令人遗憾的地水平,他们对体育各个项目的学习基本上仍处于泛化阶段。因此,课程内容专一化是提高教学质量掌握一项技能的关键所在,也是个性化培养的必要途径。对实现“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等”目标要求大有益处。
3.2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要求教师提高课堂的控制能力,学生是处于次要从属位置,学习是被动型的。“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完全可以主宰人生,习惯伴随影响着每个人,并在人生道路上显示出巨大的力量”。[3]养成良好习惯是一个人极为重要教育理念。而终身锻炼习惯的实现靠的是对体育的兴趣及必要的体育技能。体育技能与个人兴趣及良好习惯养成有着必然的联系,只要有了这个兴趣,他必然能够在这方面掌握一定技能,同样有了技能也便产生了兴趣,特别是大学生,他们有着个人表现欲望,有着参加锻炼的氛围和群体,技能成为兴趣的集中体现。我们知道体育课是建立技能的物质基础,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完成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是至关重要的。师生在良好的沟通、交流基础上,都能以极大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体现在每一节课中,积极促进了专项技能的形成。[4][5]
3.3 当代大学对体育文化不够了解,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缺乏运动的基本常识,在自己进行运动过程中,容易造成运动创伤,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多讲解有关运动的常识。心律是测课堂的技术指标,是以学生身体的反应为主。看学生一堂课技术的掌握程度。手段相对单一、方法简单,学生运动的强度和密度,简单套用运动训练的方法,没有考虑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
3.4 因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多为竞技项目,技术复杂,难度大,要求学生达到相对专业运动的水平,教学课时数达不到,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压力过大。时间一长,产生了对体育课的恐惧,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3.5 教学与考评脱节。传统的体育教学在一学期的时间里有很多的教学内容,但到期末考试只考一项内容,而且是一考定终身,我们考试的教学内容只占一学期的很少一部分的教学时数。造成有些学生为了通过考试非常痛苦。例如,老的大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内容之一铅球,是一项技术难度非常大的项目。因为我们安排的教学时数少,有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根本无法掌握要领,考试成绩不理想,对学生的心理打击非常大。
3.6 体育教学改革首先从教学内容入手,将一些新兴时尚的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引进课堂。如羽毛球、轮滑、跆拳道、网球等这些新项目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3.7 在羽毛球课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内容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为了发挥学生最大的能动性,每节课都给学生提出一个适合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能定的过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导入“学导式”教学法教学,即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某些技术的自学实践,然后请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指导,形成有一定程度的理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羽毛球打后场高远球过程,就采用了“学导式”教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羽毛球打后场高远球技术。根据羽毛球打后场高远球技术的成功经验,在羽毛球挑后场球技术教学过程中,也采用了“学导式”,教法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3.8 新的教法的注入,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通过老师的指导和示范教学,有针对性的去解决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学生练习的目的性更强,羽毛球运动技能提高的更快。对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也非常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课余时间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练习,每周练习3-4次,每次60-120分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更愿意和老师交流,课堂气氛非常好。而且也愿意主动去帮助同学,愿意在公开的场合展示自己的技能。
3.9 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了让每位学生轮流组织准备部分,每位学生简单进行自我介绍,分成若干组进行课外练习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主要锻炼学生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结精神。还要通过羽毛球选项课培养学生的情商EQ和逆商AQ指数的提高。现在很多高校都取消田径课,学生更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通过羽毛球选项课设置考试内容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羽毛球选项课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利用课余时间坚持常年进行跑步练习,从羽毛球选项课学生考核成绩对照表的成绩看,学生不仅全部能够跑完全程,而且达到成绩的要求。近年有很多大学生在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时发生猝死的现象,不能因噎废食,还是要坚持长期进行跑步锻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找到能够激发大学激情的方法,制定一些适合大学生的政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4 结论和建议
4.1 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不仅在内容方面,尤其在政策上面,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体育课改,其它方面改革也应该跟上。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逐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4.2 “学导式”教法导入羽毛球教学中是成功的,有效的,体育教学引入新的教法,可以给体育课带来新的活力。体育教学应该是多种教法并用,主要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4.3 体育教学改革应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不仅在目标内容、教法还应该在教学效果和考核体系上多下功夫,建立起新的动态体育教学体系,把体育课成绩分解成若干项(课堂表现是否积极、理论课作业是否有创新、教学比赛的成绩、期末专项考试等,同时还要看学生之间互助交流沟通的情况来综合评定)。
新兴时尚的体育项目,应该用更新的方法吸引学生来参与,使学生能够充分释放自己的激情,展现自己的风采,使学生在全部教学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出教室,投入更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通过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要体育活动中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把体育活动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体育活动,储蓄我们的健康,让大学体育成为“快乐体育”的记忆。快乐体育的内涵概括地说,包括“过程的快乐”与“目的的快乐”两种界定。我们应该特别追求的是过程的快乐。使学生的课余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美国),任恺等译.改变思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字[2002]13号文件.
[3]王刚.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1(19).
小学语文教学导入导入方法作为教学过程的“开头”,新课导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是利用旧知识来引出新的知识,快速地进入教师讲解和学习学习及练习的过程。也正是由于教师的导入环节总是一层不变,对于学生来说就失去了新鲜感和趣味性,渐渐地导入环节的效果也就大不如前。为此,我们必须寻找到更加适宜的、有趣的、形象直观的导入方法,争取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环节就能够锁住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把全部的注意力和学习经历都放在即将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中来。接下来本人就简单地介绍几种比较有效的导入新课程的方法。
一、利用情境的设置,高效率地导入新课
环境能够影响学生的心情,支配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行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章的教学内容和意境来创设出更加舒适的学习情境,争取在学生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之前就让学生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所打动,生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来体验文章中的美好情感。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在进行新知识导入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带进作品描述的情境之中。这样就是就能够凭借自己创设的意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优化语文教学课堂,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1.情境导入法――创设良好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感人心者必须先在情感上打动对方。教师在教学中想要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来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就必须先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这样教师在新课导入中的任务就是要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用情来引导学生走进文章,感受文章中的情感所在,并且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为学生营造一种贴近文章内容,情感与文章类似的氛围,或是为学生创建一个场面把文章中的意境呈现出来。这样学生潜在的学习意识就会被激发出来,同时被作者的情感所打动,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于是便顺利地跟随着教师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2.看图导入法――利用优美艳丽的情境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九年义务教育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一课都为教师和学生精心准备了意境优美、符合文章情感且色彩鲜艳的情境图片,并且还配有一些教学的挂图,这些教学资源都是教师有利的教学“工具”。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更多与文章相关的资料和图片。教师利用这些更加直观和形象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会比教师单纯的语言更加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这样也会让学生获取较深的印象,并且把抽象化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利用图片或是挂图也会更加鲜明地揭示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文章。而且教师在导入环节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效果得到迅猛的提升。
3.多媒体导入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产生和推广的。现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日益进步,也使得多媒体教学正日益趋于完善。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的课堂也要彻底摆脱以前教师枯燥的讲解过程,要逐步走向声情并茂的、活泼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掌握语文知识,理解语文传递给大家的情感因素。
多媒体教学拥有其他教学形式所没有的教学优点,他不仅有声音、有色彩、有动画等,还可以将这些因素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来为学生呈现一段影视片段,从而更好地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直观性和可感性,确保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这样教师便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职欲望,从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
二、通过质疑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职欲望,顺利导入新课内容
问题往往最容易激发学生求职的欲望和探索的动力。在新知识的导入环节,教师应当重视质疑的方法和效果。通过对学生发出质疑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索,达到以兴趣来促进学生思考的教学目的。教师导入环节中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往往会促成一个完美的开端,能够激发学生发散性的学习思维,带动学生共同营造起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中要善于利用“问号”来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
1.提问导入――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通过问题来引入新的语文知识是需要前提的,这个问题并不是随意的问题都能够达到导入的效果。导入环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才可以的,它的难度必须适中,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能够具有好奇的反应和表现,才能够推动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索和创新。教师可以根据即将讲述的文章内容进行提问,为学生设立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疑点促进学生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探索。教师也可以单刀直入,在导入环节中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迅速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环节中来。
例如,在学习古诗《春望》时,教师可以低沉、伤感地问学生:“你们知道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吗?”由于学生之前学过他的诗词,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学过。”然后教师在追问“那你们又是否知道杜甫的心理历程呢?”这时学生左顾右盼鸦雀无声了。这时我便诱导学生说:“不如我们今天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研究《春望》这首古诗吧,也许我们能够在其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的目光就全部集中到了即将学习的古诗中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求知欲望也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思维是从质疑和惊奇中开始的”,在教师的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常有的问题来推动学生思考和创新。
2.悬念导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导入;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
一直以来,教师们都致力于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问题,对此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导入型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用来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上,设立一定的导入值,从而加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个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是很重要的,学生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必须准确有效的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并且加以利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处。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越是新颖的东西越是能激发他们的兴趣,针对这个特点,教师们在设置导入教学法的时候要抓住兴趣点,设计要有新鲜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真实的实践实验为孩子们提供前所未有的体验,如研究生物植物标本、实物等,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展现较为科学的影像资料等,通过刺激学生们的好奇心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在对《人体的免疫防线》进行教学设置的时候,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现,让学生们看到真实的细菌室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的手上、皮肤上都有大量的细菌的,学生们通过对影像资料的观看,会颠覆他们以往的一些观念,使其产生新奇感,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适时的引导,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为何我们身边有如此多的细菌我们还能健康的生活?皮肤在这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等问题。只有学生们的兴趣得到提升,学习的效率才能得到改善。
二、以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为重心
学生的学了需要兴趣之外,还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思维方式,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为孩子们的创新和学习带来益处。因此如何引导和启发孩子们的思维就成为了导入教学模式的重点。通过调动孩子们的思维,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参悟能力,为今后创新性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们在教《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时,就针对碳―氧平衡进行思维引导,提问的方式是常用方式之一,如问“如果我们人类不呼吸了,那么空气中的氧气会不会减少呢?”根据教师的问题,学生们会自发主动的去思考和学习,从而得到氧气没有减少的答案。这时可以根据这个回答我们继续提问,如“为什么没有减少?”以此类推根据老师的提问,学生们进行一系列的学习和思考,这类导入不仅强化教学互动,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正确的思维引导。
三、以培养生物科学素养为目标
生物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他更注重学生们是否学到了生物的本质属性。这一特点要求教师们不仅要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和思维能力,还要培养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这种素养主要是指包括生物的知识、科学的方式以及学习生物过程中的精神品德在内的各项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高瞻远瞩,将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融入其中,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
例如,在学习《血液循环》时,引导孩子们进行挑战实验,我们都知道关于一个小孩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故事,这个故事中主要讲述了小哈维由于对解剖科学有严谨研究精神和科学态度,从而进行的一系列发现和实验。我们在讲完故事后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逐步去发现和再现哈维的实验过程,并且引导学生去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最后帮助孩子们培养正确的研究态度和生物科学素养。
四、以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为基础
生物课程时发现于日常生活,我们设计生物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学生们了解社会和自然,因此教师们要从实际生活出发来对生物导入教学模式进行设置,在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后,将其导入课堂之中,最大限度的将生物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到一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们在讲授《人体的激素调节》时,结合学生当下的情况设置课程。这部分内容都是初二年级时的课程,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在生理发育的黄金期,针对男女有别,可以分为男女两组进行讨论,即让学生们学到知识,也让学生们意识到男女的不同。如针对初一到初二阶段自己身体发育方面产生的变化进行讨论和总结,在此之后再引导学生们研究和学习为什么会有男女不同的变化,随后就可以导出该课程要讲述的人体激素调节的问题。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不仅结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还让学生们知道生物科学是存在于我们周边的,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自发主动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物有效导入教学法的实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生物这门科学,还能帮助学生们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全新的思维模式、正确的研究方法,最后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强化了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贡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导式教学法;学习主动性
“把教与学重要点放在‘学’字上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是学导式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可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环节中重新认识物理课程的存在价值,并通过自主参与活动来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确保高效物理课堂的顺利实现。因此,本文就以学导式教学法在教学“动能和势能”的教学为例进行论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
一、组织学生进行自学
自学是学导式教学法的第一步,也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的主要环节之一。所以,在“动能和势能”这部分内容的自主学习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初步了解机械能的概念等等。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同时,引导学生借助“斜面、铁球、木块、直尺”等相关的实验工具对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手实验,并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如,有学生说:“能否说速度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有学生说:“有一个箱子静止在二楼的楼道中,那么,这箱子有动能吗?”还有学生说:“在实验时,我们如何判断动能的大小?”……鼓励学生自主将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以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工作。
二、引导学生进行解疑
解疑环节是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主学习环节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同时,也让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2)在自主实验中,如何控制质量不同的小球撞击物体时的速度相同?(3)汽车由静止启动逐渐加速的过程中,动能如何变化?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交流,这样的解疑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锻炼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组织学生进行精讲
从整个学导式教学的应用中,精讲环节可以说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环节,也是实现高效物理课堂、确保本节课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的关键。所以,在“动能和势能”的这部分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对上两个环节中问题解决的情况进行反馈,之后,我再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比如,将生活中的一些有关动能的现象与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进行点拨以及有关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等,以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但需要说明的是,精讲环节不是简单地灌输,也不是一字一句地进行解答,要有针对性地讲解,以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也能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四、组织学生进行演练
演练环节是学导式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动能和势能”这节课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相关的练习题,如:物体的质量和它的速度都能影响物体的动能,请你研究小资料的数据,能不能看出,质量和速度相比,哪个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之后,再引导学生完成以下课外的练习题,如:(1)直上抛的石子,如不计空气的阻力,在上升过程中动能有怎样的变化?(2)打木桩的重锤自由下落时的动能将会有怎样的变化?(3)质量较大的鸽子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鸽子与燕子谁的速度要快一些?
……
自主筛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能够灵活地应用有关势能的知识,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对高效率课堂的实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整个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中,学生一直都处在主动求知的状态,这样的过程,一来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来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作为新时期的物理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实验中重新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的投入学习中,还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课堂内容。如果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那么毫无疑问,这堂课是失败的。因此,教师在每堂美术课的开始,都应该加入情境导入,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讲故事等方式,而不是直接授课。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从情境中抓到本堂课的学习重点,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兴趣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习美术,往往比其他方法和手段更加有效。
例如,在学习后印象派作品时,教师可以先跳出定向思维,离开课堂,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简单讲述后印象派代表作家梵高的一生,通过梵高的生活经历和创作手法,帮助学生更加贴近课本内容。同时通过介绍梵高悲凉又简短的一生,既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何为后印象派。这样不仅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同时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简单短的故事,带领学生走入知识的殿堂。
二、新课传授不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大学美术教师往往都会把当日所学的作品罗列,仔细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和其引发的社会影响。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却未能把学生放在主导位置。因此教师应该在传授新知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帮助学生去主动探索新内容。让学生面对新课时会产生一种求知欲而不是被强迫感。取缔过去的“填鸭式”教学,采用更直观清晰的教学手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会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加速学生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使主导作用达到最大的发挥。
在日常的美术课堂中,临摹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摹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艺术的认知,深层次的了解作者所赋予作品的深刻内涵,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认真、谨慎的思维方式。但是临摹却也是一堂课中最枯燥的环节,单调重复的机械学习,不仅使学生无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同时还容易让学生造成“逆反”的心理。那么如何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做到积极主动地临摹作品,是教师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大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在绘画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加入自己的想法,虽然不能太过于天马行空,但是也可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样不仅让学生抒发了对艺术的见解,同时还帮助学生获得了艺术知识。这种不需要完全依照课本内容、取消条条框框的束缚的授课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自由自在的去体会学习美术的乐趣。
三、增添互动讨论,融入社会热点
在日常的授课环节,教师往往都是站在三尺讲台,这样的授课方式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距离感。一旦学生认为师生之间存在距离感,那么在学习知识时遇到了问题,就不能做到疑义相与析。当教师缩短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后,课堂氛围将大不相同,这样将有利于教师授课,便于打开学生思维,同时,适当的增加互动环节,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融入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当日所学的知识。同时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拓宽艺术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今社会的大学生对社会热点新闻较为关注,教师可以适当选取与本堂课相关的社会艺术信息,与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抒发自己观点的同时,教师不仅能了解到学生对艺术的看法,同时还会清楚学生对本堂课知识掌握了多少。优秀的教师不仅会关注自身在一堂课中输出了多少知识,同时也会注重学生在一堂课中接收了多少知识。教师在一堂美术课中具有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主动关注学生的动向,才能使课堂效率提高。课堂讨论虽然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具备的课堂活动,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审美对象,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达到更高层次的艺术水平。
四、巩固与拓展知识,提高艺术素养
在一堂课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不断帮助学生巩固与拓展知识。巩固,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思考这堂课学习了什么,这堂课学会了什么;拓展,是帮助学生发现,除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还能发现哪些在堂课以外的知识,收获哪些相关的艺术信息。巩固,是帮助学生总结出现问题的所在,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将学习效果提高。通常情况下,由于每个人看待作品的眼光不同,使得学生每次完成作品时都会认为自身的作品完美无缺,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作为一名大学美术教师,面对学生的作品时,适当的进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找到其作品中的优秀之处,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自信心的,同时还能更加热爱这门学科。但是一味的表扬并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进步,适当的指出不足,才能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实力所在。不仅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后也应该进行自我审查,善于从自身发现问题,及时的修改作品,让作品更加完美。拓展,则是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根据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水平,适当的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扩充学生的知识库,让学生明白艺术的美不仅仅只存在于书本中,还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在过去与未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艺术之美,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也能走入到更为广阔的艺术殿堂。
我们知道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新课导入是教学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新课导入,不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情感、启迪智慧、诱发思维呢?
在教学中,教师从实际出发精心安排的新课导入,可以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思索;可以为新课的教学需要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动态;可以为新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埋设教学措施的引线,成为新课启发教学的先导。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谈一谈在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教学中的几种尝试。
一、直接导入法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有时我们谈话、写文章习惯直来直去,开门见山,这样主体突出、论点鲜明。当一些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可以以直接的方法点出课题,这样,立即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的老师有时上课并没有绕圈子,而是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做,教学重点突出,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研究之上。例如,在讲《二面角》的内容时,可这样导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板书课题),这样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地把精力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
二、以旧带新法导入新课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导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讲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时,可以在复习回忆两角和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讲半角公式可以在复习回忆二倍角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
三、联系实际法导入新课
数学中所学的知识,不少能直接用于实际当中,如果在教学中能以实际应用导入新课,势必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精力集中,兴趣盎然。我们提出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思考过,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更会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明确的求知目标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在教学中,要广泛地、深入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想方设法创设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和大自然种种现象的情境引入,使学生感到数学处处有,人类社会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排列和组合应用》时,以学生参加竞赛为背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A、B、C、D、E五名学生参加劳技课比赛,决出了第一到第五名的名次。A、B两名参赛者去询问成绩,回答者对A说:“很遗憾你和B都没有拿到冠军”,对B说:“你当然不是最差的”。从这回答分析,5人的名次排列共可能有____(用数字作答)种不同情况。
创设这些生活实际的例子,既使学生好奇,又使他们感觉到数学知识的用处,往往起到理想的效果。通过这样的例子说明数学不是抽象的,数学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
四、设疑法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