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0 22:19:24
导语:在混凝土工程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目前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清水混凝土属于一次浇筑成型的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并且利用其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且棱角分明等优点,不用做任何额外装饰,只需在其表面涂刷1层或2层透明的保护剂,即可直接作为表面的自然饰面。满足人们日渐提升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诉求,满足消费者返璞归真,化简为繁,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愿望。因此,清水混凝土构造的绿色概念建筑的需求量大大增强,在各地工程项目中得到大力推广和使用。但是,清水混凝土的应用量在增加,所制造的清水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却参差不齐,大部分存在着共同的质量问题有几方面,首先是表面问题,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因为并不做任何的装饰,因而一旦出现表面的缺陷将严重影响其美观性,如表面颜色出现色差,表面无光泽,出现气泡和蜂窝,形成难看的麻面,甚至起皱不平等;其次就是模板的接缝明显、预埋件不平、出现内陷歪斜,影响使用;柱和梁线角不顺直,不方正,模板接缝与施工缝处,或是柱子根部发生挂浆、漏浆现象。这些现象将严重影响到工程的使用和美观程度,引起消费者反感,从而影响工程建造企业的经济效益。
2清水混凝土工程存在问题的防治
2.1表面气泡的防治为防止清水混凝土表面出现气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预防处理:1)测量分层厚度,采用测杆进行测量,然后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应在首层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且不再显著下沉和产生气泡后,再浇筑下一层,并使用振动棒消除两层间接缝。2)振动棒的使用应该与模板保持150mm~200mm左右的距离,从而预防将气泡赶到模板边导致气泡不容易排出。3)振捣混凝土时应该插点均匀,且速度要认真把握,采取快插慢拔方式,并控制振捣时间在30s~35s。4)可采用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掺加外加剂,增大坍落度等方法防治表面气泡产生。2.2表面色泽不良的防治表面色泽不良,直接影响了清水混凝土工程的美观性,防治方法有:1)选用标号、厂家、品种相同且安定性好的材料来浇筑同一批清水混凝土构件。2)清水混凝土配制材料比例要一致。3)添加外加剂的清水混凝土搅拌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以保证搅拌的均匀性和配合比适用性。4)在木胶合板上粘贴一层光滑的PVC内贴板。5)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宜过长。6)对浇筑完毕的清水混凝土要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水分散失过快,以及灰尘等对其表面的影响。
2.3表面起皱、不平,产生蜂窝麻面等问题的防治达到质量标准的清水混凝土工程的表面应该具有镜面效果,为达到这一效果,我们可以用胶带在木线条、PVC板接缝处进行粘贴,而在木线条上涂刷万能胶可有效防止胶带纸起皱。并且,为防止表面出现其他不美观问题我们必须保证:1)模板在浇筑前,应该保持干净、干爽,并且模板缝隙拼接严密。2)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准确。3)检测钢模板脱模剂涂刷均匀,无漏刷现象。4)清水混凝土搅拌均匀,比例准确。5)清水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控制在2m内,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要控制在1m内。6)墙和隔墙应分段浇筑,且高度控制在3m。7)柱子应分段浇筑,边长大于0.4m。8)操作时防止踩踏钢筋。9)拆模时间做好预计,防止过早拆模。10)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产生气泡。并且,在拆模之后应该立即对清水混凝土表面局部质量缺陷进行修补,保证表面无浮浆和松动的砂子、石子,如出现问题,则应采用相同的水泥拌制成水泥浆体,对缺陷部位进行修复,待水泥浆体硬化后,将清水混凝土表面打磨光洁,确保表面无色差,且注意对修护部位的后期维护。
2.4预埋件不平、内陷与歪斜的防治采用适当的安装方法对预埋件进行安装,以保证预埋件不会在清水混凝土浇筑时发生不平、歪斜等缺陷。可以先预画标出安装位置,再根据位置进行钻孔,预埋件与模板间贴双面胶带,防止二者之间夹浆,并且在模板拆除后,手持砂轮机将螺栓切除处打磨平。此外,预埋件上有比较多锚筋需要与其他锚固件进行焊接,而焊接时容易使预埋件产生变形,造成表面不平整,在使用预埋件之前,需要逐个检查,及时矫正。
2.5柱、梁线角不顺直,接缝挂浆以及柱子根部漏浆的防治在木线条往模板上钉时,要确定木线条边线,所用钉子规格应该一致,且钉子间距离固定。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木线条不变形,木线条接头处不允许直接对接,应该形成45°角接头。防止安装木线条时钉子将PVC板钉裂,柱、梁模板角部PVC板两边要有10mm宽边距,并在木线条上的钉帽处顺直贴胶带。且木线条要进行统一的逐根挑选,以确保规格一致性。防治柱子根部漏浆的方法主要是对柱子水平平整度的把握,要用1∶2水泥砂浆对柱子找平;确保柱子模板下口方正平直,利用双面海绵胶带使柱子模板底部与柱内边尺寸对齐;柱与柱接头处应水平粘贴两道一定厚度的海绵胶带,以保证模板底部与柱面挤压紧密,起到加固的作用;在设计时,应在柱子根部预设排水孔;浇筑柱子之前要进行接浆处理。
3结语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施工方案
混凝土构筑物因出现功能性改变,如接建、增加荷载等,或在出现质量问题,如配筋不足、灾后修补、混凝土强度不够等,都需要进行加固。其加固施工及加固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对于需要加固的构筑物,应根据构筑物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加固方案。方案的确定要遵循安全、经济、快捷、施工方便的原则,只有这样,加固工程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优秀的加固方案具体体现在其施工作业方便、施工技术先进、经济效果好、加固质量高等四方面的特点。
1.良好的施工性是加固工程方案必须考虑的条件之一
加固工程方案的优劣,首先要把是否具有施工作业方便作为必要条件,没有良好的施工性是阻碍加固工程施工的一个拦路虎。有的加固方案虽然具有解决问题的可行性,但是,由于其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施工难度,而造成施工工期长,劳动用工大,安全系数低的弊端,结果是将影响到加固质量。例如,新乡市某技工学校办公楼因冬季施工,掺加不合格防冻剂,超标的氯离子破坏了钢筋钝化膜,致使十架大梁产生严重裂缝,需要进行加固,原施工设计方案之一是采取简易修补法,即,将大梁裂缝处出现的酥松混凝土凿除,露出钢筋后,将锈蚀的钢筋周圈进行除锈后,用环氧砂浆进行封闭,达到加固目的;方案之二是采取加大截面加固法,即,通过增大构件的截面和配筋,用以提高构件的强度、钢度、稳定性和抗裂性,并达到修补裂缝的目的。经对设计方案分析,此两种方案除具有工程造价低的优点外,还有以下不足之处:
1.1技术可行性差,由于此大梁跨度大,凿除混凝土梁则需分段进行,要用大量的临时支撑进行安全防护,造成周转材料不必要的浪费;
1.2劳动强度高,在凿除混凝土梁时,因分段施工时,只能凿一米挪一米,成倍增加了劳动强度;
1.3工效低,大量的重复劳动和落后的施工作业方法,延误了施工工期并导致劳动效率下降;
1.4安全性差,因所有大梁必须将钢筋凿除外露,大梁承载力减小,在施工时,须时刻注意防护措施是否到位,麻痹大意则易出现意外事故;
1.5产值效益小,大量的周转材料和人工费用的浪费,加大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生产效益;
1.6加大的截面影响房屋外观和空间尺寸。
基于这些原因,经与甲方和设计院商讨,改变加固方案,采用先进的外包钢加固施工方法,应用QR型建筑工程结构胶粘锚技术,对这十架大梁进行加固,由于技术先进,加固性能好,占用空间小,施工周期短,材料消耗少,工艺简便、安全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加固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2.不同类型加固工程与加固方案分析
一般来说,加固工程常采用的方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和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工程加固的方法,如,化学灌浆法、粘钢锚固法、碳纤维加固法应运而生,并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类加固工程中。具体那个方案最能体现加固工程所要求的短、平、快、省的特点,应根据需要加固的构件情况,综合确定加固方案。
2.1以框架梁的加固为例,笔者认为,较为合理、经济、技术先进的加固方案当属粘钢锚固法和碳纤维加固法,前者以造价低,施工简单,占用空间小,加固效果好,明显优于加大截面法和预应力加固法,后者除材料费用高外,则各种优势尽显其中,重要表现在自重轻,材料自身几乎不增加重量;强度高,固化后的碳纤维强度比钢材高达十几倍;劳动强度小,一个作业面只需一至两人操作即可;施工工期短,熟练工人每人每天可完成近200㎡左右。但是,应用其在负弯矩部位进行加固效果不如钢板性能好。
2.2以框架柱的加固为例,较为常见的加固方法有外包钢加固法,即,在混凝土柱四周包以型钢进行加固,这样既不增大混凝土截面尺寸,又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具体方法又分干法作业与湿作业法两种形式:干式加固法是将型钢(一般是角钢)直接外包于需要加固的混凝土柱四周,型钢与混凝土之间无连接,由于与混凝土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所以不能确保结合面传递剪力。湿式加固法一是用乳胶水泥浆或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材料,将角钢粘贴在混凝土柱上,二是角钢与混凝土之间留一定间距,中间浇筑混凝土,达到外包钢材与混凝土相结合。两种作业方法相比较,干式作业法施工更为简单,价格低,施工时间短,但其承载力提高不如湿式作业法好。在方案选择时,应根据加固要求和原构件情况,合理挑选适当的方案进行加固。如,新乡市泰和宾馆由于功能改变,原设计一层柱子采用的是干式加固方案,将L100×6的角钢包于柱子四周并用缀条连接,已完全满足加固需求;而新乡市某机电工程学校四、五层柱子,由于内置钢筋锈蚀,致使混凝土柱产生裂缝,采取的是湿式加固方案,对局部柱角用石英砂配置的高标号水泥砂浆和环氧砂浆将L80×6的角钢粘贴到混凝土柱四周,达到整体加固补强目的。两种加固方法均取得良好效果。
另外,对于加固工程,还有焊接补筋加固法、套箍加固法、喷射混凝土补强法、化学灌浆修补法、粘钢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等,每种加固方法各有其特点及适应范围,只要行之有效,技术成熟,既满足加固要求,又经济实用,均可采用。
3.加固工程方案要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上写文章
优秀的加固工程方案要在工法上体现出其可行性、科学性、先进性。笔者认为,化学补强法不失为当前加固工程中首选的一种最为先进的工法。众所周知,一些加固工程采用过时的加固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已不能满足当前加固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经济的要求,而化学补强加固方法越来越以其明显的优势成为加固工程中的优选方案。例如,新乡市面粉厂制粉车间技改工程中的加固部分,就是采取化学补强的方法,应用QR型建筑工程结构胶粘剂,对其第四层、第五层框架梁进行粘钢加固,满足了该车间在楼层增高、设备增加,荷栽加大情况下的正常使用要求。采取同样方法施工的新乡辉龙阳光购物广场、洛阳阳光热电厂、平顶山姚孟电厂改造、某机电工程学校等加固工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充分显示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成果。
在化学补强方法中,除粘钢加固外,碳纤维加固工艺也不适为一种先进的加固工法,例如,某开发公司地下室梁柱加固、某水厂水泵房大梁加固工程,由于环境湿度较大,最适于采用碳纤维加固,与其它加固工艺相比,更具有耐湿耐潮、抗腐蚀强、自重轻、强度高、施工便捷、质量好的特点,加固性能均优于目前其它加固方法。
可见,选择加固工程方案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加固工程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其方案需要在进行价格比、性能比、质量比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其工艺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这样的加固方案才是优秀的加固方案。
4.几种典型加固方法的工程施工要求
工程加固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固施工达到修复、补强、提高承载力、增强使用功能、满足使用要求,因此,选择加固方案要以提高加固工程质量为根本目的。对于不同的加固方案也有不同的施工方法和质量评定标准。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中几种典型的加固方法,依照施工经验,不同的加固方法在施工时应重点做到:
4.1外包钢加固法要把表面处理包括加固结合面和钢板贴合面处理作为加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对于干式加固施工,为了使角钢能紧贴构件表面,混凝土表面必须打磨平整,无杂物和尘土;当采用湿式加固施工时,应先在处理好的角钢及混凝土表面抹上乳胶水泥浆或配制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料,对钢板进行除锈,混凝土进行除尘并用丙酮或二甲苯清洗钢板及混凝土表面,进行粘、灌。
4.2预应力加固法采用预应力拉杆加固时,在安装前必须对拉杆事先进行调直校整,拉杆尺寸和安装位置必须准确,张拉前应对焊接接头、螺杆、螺帽质量进行检验,保证拉杆传力正确可靠,避免张拉过程中断裂或滑动,造成安全和质量事故;采用预应力撑杆加固时,要注意撑杆末端处角钢(及其垫板)与混凝土构件之间的嵌入深度传力焊缝的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将撑杆两端用螺拴临时固定,然后用环氧砂浆或高强度水泥砂浆进行填灌,加固的压杆肢、连接板、缀板和拉紧螺栓等均应涂防锈漆进行防腐。
4.3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增设支点若采用湿式连接,在接点处梁及支柱与后浇混凝土的接触面,应进行凿毛,清除浮渣,洒水湿润,一般以微膨胀混凝土浇筑为宜。若采用型钢套箍干式连接,型钢套箍与梁接触面间应用水泥砂浆座浆,待型钢套箍与支柱焊牢后,再用较干硬砂浆将全部接触缝隙塞紧填实;对于楔块顶升法,顶升完毕后,应将所有楔块焊连,再用环氧砂浆封闭。
混凝土强度的批号应当接受检查,在取样中取同一批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生产工艺、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组成。每一批混凝土强度验收应在同一批次的样品的标准上来评估所有的代表值。该项目的验收有时普通混凝土取样方法,试样不符合验收标准的要求,这一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理只是强调常用的两种标准试件取样方法。
1.1一般普通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和抗冻性能的立方体,试块大小值的普通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每组3块。在混凝土施工质量评估检查的实践中,必须注意,当使用非标准试块100mmxl00mm~l00mm,并确定了测试立方体强度,抗压强度必须由系数乘以0.95和1.05,分别将被转换成一个整体对标准试样的抗压强度。
1.2普通混凝土抗渗性能测试系统使用试样直径d顶面是175毫米,底部直径D为185mm。高度h为150mm的直径和圆柱试样,每组6块。应用钢丝刷将水泥顶表面。
二、混凝土质量缺陷检查及处理措施
2.1在混凝土缺陷检测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一般缺陷出现时,建设单位应当作出技术处理方案,并重新检查验收。
2.1.1装饰混凝土墙。考虑到它的装饰效果是使用的主要功能,所以其表面缺陷形状,表面缺陷确定为严重缺陷。
2.1.2限制对各种缺陷,在标准规定的要求,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所有规定的具体数目。毛龙泉、沈北安等编写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手册》作出了如下解释的一般缺陷。
1)少量露筋。粱、柱非纵向钢筋的露筋长度一处不大于l00mm。累计不大于20cm:基础、墙、板非纵向受力钢筋的露筋长度一处不大于20cm,累汁不大于40cm:
2)少量蜂窝。粱、柱上的蜂窝面积一处不大于500cm.累计不大于l000mm;基础、墙、板上蜂窝面积一处不大于l000mm。.累计不大于2000mm;
3)少量孔洞。梁、柱上的孔洞面积一处不大于l0mm,累计不大于80mm,基础、墙、板上孔洞面积一处不大于l00mm,累计不大于200mm;
4)少量夹渣。夹渣层的深度不大于5cm.梁、柱上的夹渣层长度一处不大于5cm,不多于二处,基础、墙、板上的夹渣层长度一处不大于20cm.不多于二处:
5)少量疏松。梁、柱上的疏松面积一处不大于500cm。累计不大于l000cm,基础、墙、板上疏松面积一处不大于l000cm,累计不大于2000cm。
2.1.3各组成单位列统计
每一个从下层顶面列从底层地板的六个方面考虑:上端顶面,所考虑的一个统计单位的梁;梁:每个从列和列梁,梁和柱之间,或光束,光束,审议了统计单位;板:由统计部门,统计部门认为是每一个垂直和水平轴分;墙:是否水平,垂直轴。他们之间的每一个统计单位经营者的两轴。
2.2具体措施来处理质量缺陷
2.2.1抹浆修补处理补丁
对于数量有限的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混凝土表面的,主要是为了防止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可1:2~1:2.5水泥砂浆地面修整。尤其是对携带有小裂缝的结构要加以处理,先清洗裂缝,再用水泥浆填充。如果存在较大较深的裂缝,应在靠近裂缝表面上的混凝上表面拉毛,扫净洒水湿润,先刷水泥浆一道,后用1:2~1:2.5水泥砂浆涂抹总厚度控制在l00mm~200mm左右,同时压实和做表面精加工处理。
2.2.2水泥灌浆及化学灌浆措施
化学灌浆用水泥灌浆法Buxiu环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防水,防渗裂纹,结构完整性,从而恢复抗渗性。
2.2.3填补细石混凝土的措施
事故发生在孔洞的,可以在旧混凝土表面处理设施中使用共同的方法将孔洞处疏松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剔凿掉,在孔洞坡顶的凿成斜面,以避免形成死角,然后用水擦洗,保持湿润,用比原来较高的混凝土强度的细石混凝土捣实,混凝土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5以内,而其中的万分之一控制水泥量与铝材料混合,分层夯实,以防止一些新老混凝土裂缝接触。
三、混凝土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形也要引起足够重视
混凝土的变形主要有硬化过程的自生的体积变形,湿胀干缩变形,温度变形和在荷载作用下变形。混凝土的湿胀干缩是由于混凝土中水分的变形而引起的,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
1)混凝土成形后,养护不良,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者构件水分蒸发,产生的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
2)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
3)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混凝土。
4)混凝土受到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
5)后张法预应力构件露天生产后长期不张拉等。
对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的粉砂,振捣要密实,并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时间,长期堆放的预制构件宜覆盖,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
3)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4)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洒水养护;而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产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要进行事先控制,从以下几点注意:
1)材料、半成品质量控制。水泥安定性良好;砂石级配通过试验要优良,砂不要过细,砂石含泥土、石粉不能超标,不能使用反应性骨料,科学地采用合理的配合比,根据外界环境温度采用水化热适宜的水泥。
2)建筑结构构造进行检查,结构整体性和变形缝设置应合理;结构受力上,应进行设计断面、应力情况、超载、抗裂验算。
3)施工工艺方面控制。水泥用量与用水量不宣过多;混凝土拌合要均匀;配合比控制要准;浇筑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浇筑方法要妥当;浇筑速度不要过快,振捣要实;模板不能变形、漏水漏浆;钢筋保护层要适宜,浇筑时是不能碰撞钢筋;施工缝处理好;拆模、加荷不能过早;施工不能超载;及时养护,不要受冻。
4)注意地基变形和温、湿度变化。
1.1荷载作用的影响
荷载是引起混凝土桥梁裂缝主要原因,且不同阶段表现有所区别。在设计阶段,假设的结构受力满足不了实际情况,造成计算模型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内力与配筋的计算,致使钢筋配置不当;在施工阶段,由于管理不严,不加限制地乱堆、乱放施工机具、材料,在未充分了解预制构件的结构受力特点之前,有意地偏离设计图纸施工,擅自调换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型等是造成在施工阶段产生混凝土桥梁裂缝的主要原因;在使用阶段裂缝的产生是最难预计的。这一阶段产生裂缝的原因比较客观,但它具有一定的自然性,且是随机的:例如超标的重型车辆过桥,受车辆、船舶的接触和大力撞击,发生大风、大雪、地展、爆炸等,这些都超出了人力的控制范围。
1.2热胀冷缩
众所周知,热胀冷缩是物体的基本的特性,混凝土也不例外。混凝土会随着环境和结构内部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形变。环境对混凝土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年温差,四季温度的改变,对桥梁的纵向位移变化产生影响;二是桥身主体受太阳曝晒后,温度会急剧升高,从而导致温度梯度分布非线性,由于自身约束力加强,导致局部的拉应力较大,出现裂缝;三是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恶劣天气会导致桥梁混凝土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而内部的温度变化缓慢,由此造成拉应力变化而出现裂缝。
1.3混凝土收缩
造成桥梁裂缝的最普遍的原因是混凝土收缩。由于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后的四五个小时左右,其自身会发生剧烈的水化反应,从而形成分子链。此时,伴随而来的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现象出现,外加骨料在自身重力下沉,最终形成混凝土的收缩;在混凝土凝固以后,表层水分损失比内部快,从而导致内外收缩不均匀,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使得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这种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收缩裂缝。
2混凝土桥梁施工常见的问题的处理措施
2.1控制温度
预防桥梁产生裂缝的措施包括多个方面,除了施工人员按照要求合理规范施工以外,温度控制是预防桥梁产生裂缝的主要手段。在拌合混凝土时应用水将碎石冷却;也可以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注入冷水进行内部降温;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也是相当重要的,而一年当中最适宜桥梁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是春秋两季,如果必须在夏季施工,浇筑混凝土时最好不要让混凝土在太阳下直接暴晒,适当减少厚度,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入模温度,方便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2.2控制拆模时间
拆模时必须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当气温骤降时要进行表面保温;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延缓拆模时间,否则会容易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过早拆模,在表面会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再加上水化热应力以及混凝土的干缩,拉应力的数值会过大,裂缝很可能产生。如果必须在早期拆模,则应及时在表面覆盖一层轻型保温材料,以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
2.3调整各材料用量比例
要降低混凝土粘稠度,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剂的组份来实现,改善混凝土的粘稠性,从而提高混凝土质量。另外还应控制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一旦混凝土离析泌水,必须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适时进行复振。
2.4充分利用温度记录仪
在整个浇筑过程,必须对内部温度进行监控,但是人工很难达到这个要求,所以,我们引进了现场计算机与CS-3型的温度记录仪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信息手段进行混凝土温度监控,管理人员通过B/S的形式借助浏览器查阅结果,由Web服务器读取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并生成需要的图表返回给客户端。这是一种多行业通行性较强的监控模式,对混凝土桥梁的施工具有重大的意义。总而言之,消除桥梁常见问题的前提条件是桥梁施工管理。我们必须在各个阶段严格把关,首先在施工前加强原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接下来,在施工过程中要将计量、监测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按照方案及交底的要求指导施工,认真对待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冷缝,定时检查记录,重视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冷缝,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在桥梁的建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来操作,加强插筋位置的振捣、抹压、养护,同时加强初凝前的抹压,以便消除初期裂缝,并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综上所述,混凝土桥梁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上几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控制,是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应该遵循的原则。
3结束语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材料,明确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关键点,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的施工规程,以及混凝土的原材料选用、配合比的设计、运输浇筑、混凝土的养护和实体检验全方位的监理过程,对监理工程师保证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混凝土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较多,对于高层建筑,鉴于其自身的特征和施工的特点,其质量问题更为突出。主要存在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三个方面:
1.1 钢筋工程问题
钢筋工程中质量按其成型及加工运输过程,其缺陷主要存在于三个环节中:即原材料、钢筋加工、现场绑扎和焊接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成品保护。
1.2 模板工程问题
根据我国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模板分项工程质量不进入结构质量等级评定。
1.3 混凝土工程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商品混凝土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却不成正比。
2 混凝土施工前的质量监理
2.1 专业监理工程师首先要对设计图纸中的梁、柱、板、墙等构件的标高、尺寸、平面位置、各部分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混凝土施工处的位置熟悉,混凝土浇筑前应经监理工程师确认。
2.2 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商报送的放样轴线、标高等测量放样成果进行确认。
2.3 混凝土施工浇筑前监理工程师应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认真的进行技术交底,并充分做好浇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对上道工序进行确认。
2.4 对工程施工中所用混凝土进行选定,一种用商品砼,一种是现场拌合砼。
2.4.1 选用商品砼时,首先对商品砼预制企业进行考察、对其原材料进行确认,对其计量、投料偏差,看是否符合规定。以及投料顺序、搅拌时间和距离工地施工现场距离远近和交通情况。
2.4.2 施工现场需自行拌制混凝土时,首先做好如下事前的质量管理与监理工作:(1)工程主要原材料进场的质量情况的检查:①检查水泥的品种、级别、出厂日期;水泥、钢筋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参与对水泥、钢筋及钢筋焊接见证取样并送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复验;②检查混凝土所用粗细骨料的出厂合格证,且须按进场批次进行见证取样,送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复验;③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宜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2)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情况:①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应由有资质的检测试验单位出具;②检查砂石含水率,现场测试结果,审核调整材料用量后的施工配合比是否正确。(3)检查机械设备情况:①检查工程必需的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能否保证正常、安全运转,是否有备用设备及备件;②检查材料的计量器具是否有相应的技术合格证,是否到有资质的法定计量检测部门进行了检验;查阅校正证明。(4)检查承包方是否对施工人员进行了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交底。检查承包方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
3 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监理
3.1 首先由施工单位报批监理对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申请下道混凝土浇筑工序,由监理部审查同意,应指派专业监理工程师到场进行预检。
3.1.1 在浇筑竖向结构砼前,先用清水将仓底冲洗干净,在底部填30-5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当浇筑高度超过3.0m时,应采用患筒、溜槽、溜管或震动溜管,使混凝下落浇筑时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3.1.2 混凝土浇筑时,应连续作业,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必须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否则应留置施工缝,但在间歇时必须报请现场旁站监理同意。
3.1.3 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必须保证振点的延续时间,使混凝土表面不在冒气泡,表面浮浆不在沉落为止;当用插入式振捣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拔,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的距离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
3.1.4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看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当发现有移位、变形、松动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复位、加固,确保浇筑质量。
3.2 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一体的梁板时,必须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5小时后再继续浇筑,旁站专业监理必须严格监理,以增加柱墙强度和减少捣动影响。
3.3 梁、板浇筑时,旁站专业监理应指示施工单位同时进行。有主梁和次梁的楼板,旁站专业工程师应指示施工单位顺着次梁的方向浇筑,单向板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拱高大于1.0m的梁可单独浇筑混凝土。
3.4 对浇筑混凝土留置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由施工单位提供申报,专业工程师对其批准确认后方可按批准位置留置。
4 混凝土的养护监理
4.1 混凝土施工浇筑完成后就进入混凝土养护阶段,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施工方案中就有专列的混凝土养护方案,监理工程师当浇筑完成后通知,对养护组人员召集现场进行技术交底.。
4.2 混凝土采用覆盖浇水养护的时间,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养护时间大于7d;对灰质硅酸盐泥,粉煤灰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期大于14d。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表层处于湿润为原则掌握。
4.3 当采用塑料薄膜外表全部覆盖包裹严密,且应保护塑布内有凝结水,采用此方案必须经工程师批准。
4.4 采用养生液养护时应均匀喷涂在混凝土表面,不得漏喷。
4.5 当混凝土抗压强度未达到1.2N/mm2时不得在其上进行踩踏作业。当养护全期到达,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并对表面进行外观质量验收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5 监理对浇筑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验收
5.1 混凝土结构工程拆模后,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规范、验收标准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查、记录。对外观质量有缺陷的按工程师批准的承包商所报的缺陷修复技术方案处理,工程师检查和验收。
5.1.1 对其尺寸偏差进行验收、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轴线、标高、截面尺寸、平整度、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尺寸、垂度、中心线等进行检测。
5.1.2 对发现超出允许偏差的或影响其结构性能安装及使用功能的部位,由承包商提出处理方案,监理会同设计研究后按决议技术方案修复改正。
5.2 监理工程师对成型的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进行确认。
5.2.1 工程师对浇筑过程中所取试件的试验报告进行查验,确认全部合格。
5.2.2 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检测方法由承包商提出检测技术方案,报送监理机构,由专业工程师审核,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检验方可实施。
1.1基础施工
在建筑工程中,地基的施工会应用到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对地基进行挖掘时,要采取由浅入深的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要先开始深基础施工,然后进行浅基础施工,这样能够对地基施工周边的建筑物安全进行保障。在地基施工中,对基坑的排水工作以及降水工作要进行格外的重视,这样能够对地基安全进行保证。
1.2承台施工
依据建筑物的标准高度开展针对性的测量就是承台施工,建筑物承台要以间隔水平分割为主,通常在主楼的基础是以两层楼的施工为主,因此,两层通常都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一般要以六天为间隔,对两层之间的厚度也要进行严格要求,一般在一米半以上,层与层之间也要采取一定的间隔措施,可以利用抗拉钢筋为间隔工具。在施工中,这种方法不仅仅能够对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进行降低,同时,也能节省施工成本,对资源进行节约。
1.3严格遵守混凝土施工顺序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一定要按照施工顺序来开展施工,一般都是由远到近的施工,但是,因为施工中会出现很多的不可控因素,在不平坦的施工地点施工有时无法避免,在这种施工地点进行施工,一定要保证首次浇筑就要成功,然后到另外一边进行施工,最后在顶端进行施工。整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一定要由输送泵运输到施工现场,而且,对混凝土的温度也要进行控制,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分析
2.1混凝土施工的工作要点
在混凝土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必须对其原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与检测,确保每个施工环节的混凝土比例严格符合标准要求。尤其是在搅拌机进行施工作业时,必须对其原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及精度计算,确保混凝土质量合格。不仅仅如此,还要针对施工中的混凝土进行分层次检测,这样才能确保施工中每个环节的混凝土从选取、运输、施工及后期养护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为了加强混凝土的使用,建筑施工人员必须利用科学的检测手段,进行混凝土检测,防止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
2.2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在建筑施工中,对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要进行严密的监视,尤其是搅拌过程。在搅拌时要保证混凝土中的钢纤维分布的非常均匀,可以利用强制搅拌机,这样能够保证搅拌的均匀程度达到相关的要求。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要进行不定时的抽查,对施工质量进行提高。在搅拌时间和投放原材料方面也要进行重视,保证在混凝土中的钢纤维不会出现团状现象。
2.3混凝土的运输与泵送要点
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运输一般都是采用搅拌运输机来进行输送,在运输时,混凝土的强度会受到运输时间长短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的拌制场所以及运输距离和时间都要进行分析和研究,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质量不会受到影响。为了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在罐内或者是现场进行二次搅拌,保证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均匀程度,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保障。
2.4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在混凝土在实际浇筑过程中,对冷缝的问题一定要进行重视。在很多的建筑施工中,冷缝问题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就出现质量问题,一定会导致裂缝的出现。很多的施工队伍采用振捣的方式对冷缝问题进行处理,但是,在振捣过程中一般都是由机械完成,因此,采用人工振捣方式时一般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不均匀的现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振捣应该按照施工要求的时间来进行执行,要以混凝土的不下沉或者是表面出现浮浆为准,这样才能对浇筑的质量进行保证。
3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强化措施
3.1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与研究
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一般都是沿用以前的施工技术,在创新以及科研方面没有进行过多的投入,因此,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和研究非常必要,对改善落后的技术以及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国内建筑行业管理部门要对时展要求进行顺应,重视科研项目的开展,组织专业的人员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创新和研究工作,为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以及科学性提供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工作经验也要进行积累和总结,利用长时间的经验总结能够更好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也能在工作中找到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
3.2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在全面开展以前,技术管理人员要对复杂环节的施工要点进行交流,交流的主要对象就是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混凝土在施工钱,技术管理人员要对施工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检验标准等问题进行掌握,并且结合施工现场的人员素质、施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交流还要对工程的整体进度以及质量提高进行重视,促进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可以实现。
4结束语
1.1模板材料的选择
为了确保模板项目的建筑品质,我们必须要选取刚度强、稳定性高的模板物料,防止在灌筑砼的程序中存在渗漏泥浆的状况,提升其稳定性。在选取模板物料的程序中,我们要和砼原物料选取的准则相符合,假如构造面积大,那么建筑者就要选取大模板开展建筑,其物料尽可能选取钢质物料,这样才可以确保模板项目在建筑中的品质以及稳定性。
1.2模板工程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根据上面所讲述的,模板项目主要划分为模板以及撑持两方面,其中模板要选取具有高强度、大刚度、稳定等优势的物料,而撑持就要撑持大面积,确保项目的稳定性。如在地基土上装置模板项目,第一,我们要先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以及密实性,之后在其外层架设一层撑持板;第二,要确保模板间的连接是紧密的没有缝隙的,防止在灌筑程序中存在渗漏状况;假如在建筑中遇到预埋件的位置,那么建筑者要完成解析后对模板装置稳固,并且还要确保位置的精准性。
1.3模板的拆除
模板的拆除过程要和模板的装置过程相反,在拆除程序中,建筑者必须要确保模板外表以及边角的完整。普遍状况下,浇筑完砼之后的一到两天就能够拆掉模板了。在拆掉模板后,模板物料和支撑架要分开放置,同时立即将其运送到建筑现场之外。建筑者在拆除模板时要特别留意,要适宜的对其开展锚固,防止成片的模板向下滑落而致使砼工程存在各类品质毛病。在拆除完模板后,建筑者要把全部的模板清理干净,留备下次循环运用。
2钢筋混凝土施工方面的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2.1钢筋的质量控制
运入建筑现场的钢筋一定要拥有实验报告单、出厂品质证明文件、标志等,标志要包含钢筋型号、厂家标志、商品批号、大小、型号。钢筋最好存放在室内,假如条件达不到,放置在室外必须要比地面高出二十厘米,并且进行遮盖,防止钢筋被污染抑或侵蚀。
2.2钢筋的加工
项目建筑之前,钢筋外表存在生锈抑或油渍一定要清理干净,还有钢筋一定是直的,这里钢筋中心轴的差异一定要比钢筋全长的百分之一小。钢筋制造差异和制造处置后的差异要被掌控在规定的数据以内。
2.3钢筋的接头
钢筋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手工电弧焊或闪光对焊方式。钢筋应用到工程前,必须对所有焊接接头进行外观检查及自检与抽检试验,其中外观检查要求焊接表面平顺无缺陷。钢筋接头布置的间距、各部分钢筋及保护层的规格必须与设计图纸完全一致,其中保护层的厚度应控制到40~50mm。
2.4钢筋接头的分散布置
钢筋接头的保护层、间距及大小尺寸皆应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其中工程保护层的厚度应控制到40~50mm;钢筋的弯曲长度应控制到6.25d左右;钢筋安装的偏差应控制到允许范围;同一排受力钢筋间距的局部偏差不超过±0.1倍间距;一排分布箍筋间距的偏差不超过±0.1倍间距等。
3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混凝土原材料
防水材料。当前混凝土浇筑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防水材料主要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这种材料依据相应标准主要划分成为对混凝土表面进行相关操作处理时所使用的专用防水材料以及对混凝土土体进行内掺作业时所使用的防水剂。一般来讲,在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防渗漏处理作业时,需要遵循特定比例,同水搅拌成浆,然后将其涂刷在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类材料。聚合物水泥砂浆作为现阶段防渗以及防腐材料,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水利工程的混凝土修补作业中。这种水泥砂浆通过添加一些胶乳材料,改变了原有的砂浆特性,进而增强了混凝土其自身的抗渗性能以及抗冻性能。新型灌浆材料。通过使用环氧树脂以及一定量聚氨酯,在特定情况能够制作出具有聚合物网络特性的新型灌浆材料。应该说,这种材料集合了先前环氧树脂以及聚氨酯所特有的优点,比如材料整体强度较高、凝结时间比较灵活以及浆材粘度普遍较低,还有变形性能较好等等。而且水下施工时,对于进行的灌浆试块作业所产生的黏接抗拉强度最高可达1.05MPa。
3.2混凝土裂缝注浆技术
在以往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大都是利用人工控制的方法将所有树脂浆液都依据标准注入到裂缝内部。但当使用的环氧浆液自身黏度较大,而裂缝宽度相对较小时,该作业方法未必有效。而"壁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所谓"壁可"技术其实就是指通过使用橡胶管将所需材料,在特定压力之下即0.3MPa,借助于橡胶管其自身收缩压力来完成自动注浆。一般况下,这种技术可以处理小于0.003mm宽度的裂缝。而且优点就是在作业过中,通过灌浆压力,将裂缝中存留的空气排出,防止出现气阻情况,以快速完成裂缝处理作业。
3.3碳纤维补强以及钢板加固技术
这种措施经过运用粘结效果好的粘结剂把钢板和构造紧密的连接,以便增强负荷承担能力,同时加强构造本身的抗拉性、抗剪性,并且提升构造自身的韧性和强度,复原其原本的承担负荷的能力,进而增长其运用时间。除此之外,因为运用钢板粘合会对之前的砼带来产生一定的限制,从而能够防止缝隙的扩大,同时防止新缝隙的形成。
4结束语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其进行很好的实施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甚至是整体经济效益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预应力锚固技术所包括的技术有预应力、混凝土拉锚以及预应力岩锚等,这些都旨在促进预应力能够持续发展而形成的新型的锚固技术。
1.1技术的施工流程。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的主要步骤有张拉、编束、造孔、防护等。其中造孔技术属于比较复杂的,包括扫孔、钻孔、测孔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相应的操作规程。有的施工中有特殊要求,需要在直孔段进行扫孔和固结,之后再进行扩孔。
1.2预应力锚固技术中编束的标准。预应力钢丝很可能会在高应力的作用下产生交叉,进而就会导致应力的剪短或集中,所以应该保证全束平顺的标准,尽量减少钢丝与钢丝之间出现交叉的现象。在钢绞丝与锚束钢丝之间要预留出足够的距离(至少是一条缝隙),以便保障在封孔灌浆与锚固灌浆时所有的浆液能够完全填满,最大限度的保护钢丝。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固定锚束,这样才能获取到稳定的钢丝。如果要在孔的外部进行锚束的配置的话,必要的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为的是有效杜绝腐蚀现象的产生。
2施工围堰技术与施工导流技术
水利水电的建设与施工离不开水,大都数情况下都是在水中进行各项施工活动,特别是修剪闸坝的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是异常的庞大,所以需要科学合理的对施工地区的水进行拦截,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进度能够正常有序顺利的进行,人们将这部分的截水的工作称之为围堰。而导流技术主要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要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工作部署,控制在工程施工中的四周水流区域的整体过程。这项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意义重大,万万不可忽视,必须要导流工程的建设符合整体施工的标准,还要掌握与地理环境相关的知识,施工工期的安排上做到科学合理。现阶段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用的较为广泛,主要是其能够有效减少河道的冲刷,为排水和航运提供一定的方便。导流工程施工过程中,操作的时间和地点必须进行恰当的选择,不仅可以简化施工流程、使施工的可操作性更强,而且还有利于混凝土工程与土石方工程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更好的完成。
3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为了能够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工程中出现了数量较多且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这些混凝土已经在大坝建筑和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体积的混凝土自身拥有很多优势是其他的混凝土所无法比拟的,比如其具有十分密集的钢筋结构,而且它需要有较高的施工处理技术。大体积混凝土在现阶段没有一个比较明确且准确的科学化定义,一般情况下要衡量混凝土的最小断面的尺寸,如果大于一米就视此类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大体积混凝土自身面积比较大,这就需要使用较为专业的技术对温差进行处理,还要合理化、科学化的处理混凝土自身的结构与表面的温度。大体积混凝土基本属于干硬性贫水泥混凝土,使用之前,要按照相应的比例搅拌外加剂、砂土、硅酸盐水泥等材料,从而生成干硬性的混凝土。另外,施工中还要配备与土石坝施工相同的设备,以便能够在振动碾发出的作用下进行分层次的碾压。基于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的独特性质,施工时进行深入分析碾压推铺等工艺是很有必要的,还要分析在碾压时设定混凝土混合物的搅拌标准。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尽量减少材料离析现象的发生几率,目的是能够使得混凝土拌和物的VC值达到一定的标准范围,而且还能满足实际的工程需要,实现整个碾压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来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进度能够平稳顺利实施。
4结束语
【关键词】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 施工中的混凝土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1.分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1.1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经验不足,实践能力差,或稍有不细心等是最初造成裂缝的原因。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设计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或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1.2材料方面 a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b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c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d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e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1.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a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b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胶比)过大。c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d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e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1.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a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b高空浇注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值大。c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缺少两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d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d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e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拆模裂缝或拆模过早。f现场预应力张拉不当(超张、偏心),引起混凝土张拉裂缝。
1.5使用原因(外界因素)a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b使用荷载超负。c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引起裂缝。d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裂缝。e意外事件,火灾、轻度地震等引起构筑物的裂缝。
2.裂缝的控制措施
2.1设计方面
a设计中的‘抗’与‘放’。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
b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时,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
c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
d重视对构造钢筋的认识: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于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
e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建议在设计中考虑采用60天龄期混凝土强度值作为设计值,以减少混凝土单方用灰量,并积极采用各类行之有效的混凝土掺合料。
2.2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
a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b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c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d.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2.3现场3~-T-操作方面
a浇捣工作: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b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以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主要是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有条件时宜采用蓄水或流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4—28天。
c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d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灌混凝土。
e对于地下结构混凝土,尽早回填土,对减少裂缝有利。
f夏季应注意混凝土的浇捣温度,采用低温人模、低温养护,必要时经试验可采用冰块,以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
【结束语】
要控制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就要从整个施工工程着手,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监制避免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