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6 20:07:14
导语:在初中语文教师观课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外国文学;历史
一、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变迁和作用
我国初中语文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有个不断变革的过程,在解放初期,所选作品以苏联为主;在时期所选的外国文学作品则以批判性质为主,所选择的都是反映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作品,像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项链》以及契科夫的《变色龙》,还有一部分是反映外国革命者的作品,如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尼契的《牛虻》选段,这些文学作品都具有政治含义,给学生的印象也就是片面的,仿佛外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了解外国历史文化没有多大帮助。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初中语文所选的外国文学作品改变了泛政治化倾向,更加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播。增加了很多富有哲理性和励志方面的作品。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国人对外国文学了解的渠道也多,外国文学作品引进中国的也越来越多,初中语文所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也做了相应调整,不仅有古代和当代作品,还有不同国家的作品。在体裁上,有小说、诗歌、演讲、剧本等多种形式,内容上也不仅仅是文学,还有哲学、自然科学、天文地理,和我国语文教学中要求的提高人文素养有密切联系。
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和文化,当前,世界正朝着全球一体化目标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就是为了早日和世界同步,因此学习外国先进文化,是为将来对外交流打下雄厚基础,因为外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往往就在文学作品中体现。
二、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字词句的理解、使用,忽视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性。对中国文学作品如此,外国作品也不例外。所选择的外国文学也有思想道德教育(像都德的《最后一课》)、生命教育(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和文学知识以及历史知识等分类。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学习语文就达不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第二个问题是语文教师的素养问题,当前,尽管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在实行唯分数论,语文教师的精力都用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面,没有精力来进行自我充实。教学外国文学作品,教师应该有较强的文学修养,要熟悉外国历史,熟悉不同时代的外国文学流派,这样才能教好外国文学。而当前的语文教师,有的连中国名著都不熟悉,遑论国外?
第三个问题是语文教学没有和历史教学形成一致。初中也有历史课,但学习历史却是先学中国古代史,再学中国近代史;到初三才开始学习外国历史,如果在初一和初二学习古希腊时期的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以及旧俄时代的文学作品,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来解释背景。
三、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策略上,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改变语文教学方式
这里所说的语文教方式,指的是那种只注重字词句的解析以及文章写作方式的语文教学。在教学中要以掌握人文精神为主,像学习《最后一课》,不要只重视文章中的好句子,而是要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心,以及对国土沦丧的痛苦。在学习《威尼斯商人》时,对于吝啬鬼夏洛克应该批判,但作品中还含有强烈的殖民倾向,以及对犹太人的歧视,这一点也要掌握。
(二)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包括文学素养、历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在初中外国文学作品中,不仅有文学历史,还有涉及自然科学的《昆虫记》,涉及到美术的《梵高传》以及地理知识的《鲁滨逊漂流记》,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很难在课堂上将这些内容诠释清楚。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广读书才能储备自己的那“一桶水”。
(三)将语文和历史挂钩
世界历史学起来也使学生头疼,因为要记忆的太多了,如果将语文和历史联系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历史,这样学历史的兴趣就会大增。具体方式就是在编排初中语文时,在初一初二,尽量编排现当代外国文学,学习外国古代史时,语文也同步编排古代文学;学习近代史时,语文相应地编排一些近代文学作品,这样教师讲解时可以涉及到历史,就会加深历史印象。
(四)利用新媒体工具教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外国文学作品,难以掌握的还是文学背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看国外电影电视来了解。像很多外国名著都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如《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威尼斯商人》、《简爱》、《音乐之声》等,另外一些文学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改编为影视剧,但可以通过同时代的影视剧来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背景。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便于掌握外国文学知识。
最主要的方式,还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中外文学作品,对于学好语文总是有益无害的。
四、结语
无论是中国文学作品还是外国文学作品,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死记硬背,以分数为目标是学不好的。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教学也要采取多元化方式。
参考文献:
[1]杨笛.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创新教学;高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101-01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我国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尤其是初中语文的教学正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阶段,一定要很好的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随时根据社会环境、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创新探索、研究。随着时代与科学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创新教学已经成为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性教学模式。
1.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教材知识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创造力,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变得异常机械化和程式化。当下的多数初中语文教学课本教材枯燥无味、僵化死板,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与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导致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及质量较低,教学效果较差。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思考、求知以及善于创造、创新的能力。
2.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
2.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革和创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进步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因此,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与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面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和能力,不断借鉴之前的教学反思,探讨与解决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过程以及自身方法、态度、情境等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及综合素养。
2.2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或设计合适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师可采用诸多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多看、多听、多写。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可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气氛,更好、更快的进入课文情境,还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进一步促进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革新与优化。例如我在教《变色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小说发展变化的情节在课堂以图画或是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六幅画面,让学生清晰、明了的对主人公的六次变脸进行观察、分析,对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丑陋人物形象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生动形象的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提高理解能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创设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提问、思考。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顺利、高效的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教师应积极的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给学生抛出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思考。例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提出问题如:作者描写的为什么是父亲的背影而不是父亲的正面?作者问什么要详细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如果是你们,会从那些方面来描写父亲的背影?提出这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认真进行思考,并将每个学生的想法表达出来,进行讨论、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快的学习、理解语文知识。
2.4个性化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语文教学是一项看似简单却也繁杂的工作,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教学,进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初中语文教师的应有的人格魅力;贯彻审美教育,培养、塑造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心灵交流,造就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将心理教育渗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初中语文的学科魅力和影响力,贴近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状态。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于对课文的理解不同,让学生分角色将这篇童话故事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或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编;亦或是根据自己的情感喜好,选择一个角色,分角色朗读或将角色人物表演出来,进一步将人物性格特点更好的展现出来。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利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3.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作为课程革新的先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优化教学方法;创设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提问、思考;进行个性化初中语文教学等等一系列的创新教学,以实现高效教学,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进步,推动新课标下的现代化教育。参考文献:
[1]王大闯. 创新教学方法,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苏人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泰格特作品《窗》的思考.[J]. 都市家教. 下半月,2011(12):71.
[2]何小花.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8):199.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125-01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是立足于21 世纪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我国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那么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初中语文课程更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课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进行如下的教学改革探索,这样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有些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单一,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个性的学生不能积极看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修养,使自己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引导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古人云:“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试想,没有疑问怎有探索,没有探索怎有发现,没有发现怎有创新?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题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问、会问、乐问。
引导学生质疑,首先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质疑。质疑方式多样,可以要求学生预习质疑,可以学中质疑,也可以学后质疑.通过不断的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指导自主活动,培养创新能力。过去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那种一问一答,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致繁琐分析的阅读教学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是教师让学生往自己设定的框框中钻,学生整堂课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能进行自主学习,当然也就谈不上创新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减少提问,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生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归纳出整体性、综合性的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进行讨论、感悟,还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以及不同的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可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演一演,议一议,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鼓励学生创造独特的学习方法,切实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的教学中,要突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对于这一点,我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视作课堂上的“导演”,由原先的演绎知识的“演员”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导演”,要对知识的重、难点吃透,并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其思想的差异性,恰到好处地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让课堂的每个“演员”开动脑筋,主动表演。并且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感悟,去思考,去钻研,去实践,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不要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以免挫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情绪,而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4 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不求相同答案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路,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挖掘教材中求异思维训练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让学生思考:你认为斑羚飞渡这个故事真实吗?学生展开争论,各抒己见,让他们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培养其多方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求异思维。
5 训练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训练丰富想象,培养创新能力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和幻想是人类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引导人们去发现新问题,激励人们为实现幻想中的神奇境界而不懈探索.古人有飞天奔月的幻想,后来就有了对火箭的研究,最终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愿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与幻想,在丰富的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学应变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为实践性教学。如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将其改编,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个个都积极地研究教材、把握剧本,都真正成了剧中人,想过把“演员”瘾,这样也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天地。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的情境想象,再现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学《孔乙己》后可让学生思考,孔乙己结局如何?然后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小说的主题,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6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留白;语文课堂;主体性
新形势下,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分析,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尊重学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自觉学习,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习得知识的能力等。教学留白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新颖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欲望,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考量师生地位,给学生留足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教学留白艺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摆正自身的位置,尊重学生,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基础知识教学等等。在教授这些知识的时候,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教学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有时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为此,巧妙地使用教学留白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减少对学生的过度干预,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话语权和表达权。实践证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依靠生活常识、课前预习、新闻媒体等途径是可以获得大量语文知识的,而这些知识恰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为此,在开展教学留白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留白火候,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摆正师生之间的地位,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实现课堂双向交流的基础与保障。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与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巧用留白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后,对于教学留白的完成,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评价和分析,激发学生处理留白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纪念白求恩》一文时,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留白。白求恩你认识吗?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其实,在学习课文之前,很多学生对白求恩是有一定了解的,看过类似的报道或者影视作品,在学习之前巧用这样的教学留白,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很快地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当学生完成既定教学留白任务的时候,教师要适当的给予评析,评价中要做到鼓励为主,错误的思考路线和答案也要给予引导,确保学生思考的自信心,保持解决问题的热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学留白的作用。
二、做好教学留白的设计,有效地掌控留白尺度
初中生的好奇心很重,巧妙地设计教学留白恰恰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学留白艺术的使用是符合教育心理学的,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的好就会极大地促进教学的发展。教学留白不能为了留白而留白,必须精心设计,统筹规划,要紧紧的围绕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重难点而展开,教学留白的设计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为此教师在构建教学留白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讲授的内容,同时做到从学情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留白的尺度上做好把控,无论是留白的密度还是难易度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否则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在教学密度上,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教学内容的多少而定,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在难度的设计上,要照顾到所有学生,最好是有基础问题,有拓展问题。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课文《刻舟求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留白:你觉得刻舟求剑的做法可行吗?你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过这样的行为吗?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应该从故事当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三处教学留白已经囊括了学习的所有内容,并且教学留白由浅入深,无论是密度还是难度都恰如其分,效果也非常好。
三、创设教学留白的新形式,提升留白的效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发挥教学留白的作用,通过教学留白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创新教学留白的形式,不拘泥于单一的问题留白,可以采用选择题留白、主观题留白、概括题留白、词语题留白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学生完成教学留白的任务之后,教师还要做出及时的评价,最好是以鼓励为主,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引导和指正,不伤害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积极学习的心理。初中语文课堂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留白形式是开展教学留白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性的阶段,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掌握教授内容,了解现有学情,做到因课制宜,因生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全面发挥教学留白的功效。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学留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思考留白、教材留白、观察留白、评价留白等等。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留白的艺术在很多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留白艺术的使用也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教学留白,一定要紧扣教材和教学内容,做到从学情出发,有效地把控教学留白的难度和密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留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曜,张莉.挖掘初中语文文本中的“留白”[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3).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综合性学习
传统的教育观念派生出来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课文的教学,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导致了学生语文积累贫乏,综合素质低下,创新能力薄弱。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逐渐得到重视,但语文综合性学习又因其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容易产生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呢?我想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谈几点浅略的看法:
1 教师首先要对“综合性学习”有足够正确的认识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部分,单独地列出来是有其实践意义的,我们每个单元的语文教学都有关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专栏,用编者的话说那就是“一次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你流连忘返”,所以“综合性学习”也是“语文旅行”中一次探险活动,假如我们老师忽略其在活动中作为精神探险的教育意义,也就是一种失责,也就是让学生失去了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沟通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机会。
2 教师注重并指导学生对课外资源的收集及开发
2.1 自然性资源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①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②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
2.2 社会性资源开发。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去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2.3 人文性资源开发。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3 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是把课本知识转化自己的知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既获得切实的感性知识,又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检验课本知识的真实性,让学生能把抽象的、主观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的、客观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身心各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所以我们语文学习也同样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地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当然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并不是我简单的走出课堂,搞一次秋游、春游或参加集体活动之类的实践。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结合当前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措施的实践活动。
4 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力
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观性得到最大发挥的标志,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呢?我认为,主要还是应该从过程评价及价值观的体现出发,让学生有成就感、愉悦感。“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参与进来,因此为了提高其积极性,作为组织者,指导者,我必须学会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论是从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应该让每位参与者有成就感,让其价值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5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资源的利用
5.1 学校资源的利用。学校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藏书、画册、音像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校园文化环境,等等。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
5.2 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自然、社会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语文教育人才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文化等等。其中社会文化可以有文化艺术场馆(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化艺术设施(如:布告栏、黑板报、读报窗、宣传廊等),文化艺术环境(如建筑雕塑、园林花卉、标牌广告、书画走廊等)。
5.3 家庭资源的利用。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生活充满温情和乐趣,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家庭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家庭是爱的摇篮,对家庭资源的利用首先在于“关爱”,家庭教育是亲情教育,即被人关爱、关爱别人的教育,在被关爱中,学生学会去关爱别人,有了这种“情感的操练”(朱自清),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审美、鉴赏作品的能力,从而成为审美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富主编.初中语文教学这我见[J]祖国2013,9.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语文教学;误区和对策;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523.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085-01
多媒体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确实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尤其是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原理、方法和途径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使得整合后的语文教学有许多值得思考完善之处,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整合实践,谈谈当前多媒体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一、关于师生“主导——主体”的关系
(一)误区:将学生主体性绝对化,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肘,有些教师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对于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没有做好;对于与学生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分类的工作没有进行,放手让学生到互联网上学习。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缺失了。这不但没有把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所获得的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二)对策:主体与主导并重。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学生在网络资源环境下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正确地加以引导和把握。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现代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前提下,要引导学生把多媒体作为认知的工具,学会对网络的丰富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加工和处理,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提高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能力。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二、关于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一)误区:过度重视知识、能力,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现代多媒体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方面尚显不足。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介入。教师注重多媒体演示、网上辅导和交流,学生注重计算机屏幕和网络自主学习,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的富有情感的交流就会成为“人—机”之间毫无情趣的交流,这是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大忌。人机关系越密切,人际关系越弱化。有的学者对此提出忠告:“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器之间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真情实感的交流,导致学生情感态度与体验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二)对策:“三维目标”有机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把这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语文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把握好课件适合的切入点,防止课件成了“教案搬家”,教师成了“放映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讨。
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往,无形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友好、和谐的情感态度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关于学习资源
(一)误区: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语文是一门跨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多、范围广。Internet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固然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然而,从来就不存在万能的或惟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也是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比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图书报刊、影视广播、报告会、辩论会、标牌广告等等。此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也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资源。尤其是语文学科,教材内容很多是反映现实生活情境的,还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及名著等,这些是网络资源中所无法提供的。
(二)对策:多种资源各尽其用。
2016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在这炎热的暑假里,原本想好好睡上几天的我,却接到培训的电话,想到偷偷懒的计划泡汤了,心里很烦闷。不情愿的来报道,心里很不以为然。然而, 在这几天学习中,我的态度和思想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我庆幸自己荣幸的成为民革.新纪元纳雍第二期初中语文教师培训中的一员。
在这短短的五天里,我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像一个无知少女在贪婪的吸收着知识的乳汁,使我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得到一次重大的洗礼,让我重新树立了未来的教育思路,让我明白,今后的教学必须朝着多元化教育模式去发展。
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地意识到,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在积极地行动之上,而作为领路人的我们,要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以品质来塑造品质,要用自身的精神品质来影响学生的精神品质;并让学生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学习才是硬道理,要用感恩的心来面对社会,报答家人。
在培训中,朱老师的观摩课让我深刻领悟师资的基本品质关爱和奉献的重要性。我深感内疚,我的爱太过狭窄,太过片面。我对学生,只是用眼去看,没有用心,应该说,用心的程度不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会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心去感受我的学生;但,我又是自豪的,因为,我尽我的所能去帮助我的每一个学生,哪怕这帮助是微薄的!
在培训中,我感到惭愧,朱老师的观摩课让我发现,我不相信我的学生虽然,我是出自对他们的爱我担心他们不能很好的把握重点,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在传授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替代了他们的发言,我把属于他们的课堂抢了过来,使他们成为了旁观者;我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却还责备他们为什么不会思考,我替代了他们思维的转动却责备他们懒惰。我在无形之中成为扼杀他们思维的凶手。想到这,我不禁大汗淋漓!庆幸,我非常庆幸,因为我及时的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因为我还来得及改正。
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首先,我要往自己的脑袋里装进更多的知识,要能够让我的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让自己的这桶水溢出来,渗到学生的杯子里。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我要改变自己的常规教学,不再中规中矩,不再单一枯燥,要吸收更多的新的理念,要多元化发展,进自己所能给学生创造更宽更广的发展平台。用心去看学生、爱学生,把自己的因为课堂变成轻松、愉快地教学课堂。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转化学生。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恩换恩,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多思考。
第三,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飞翔。雄鹰的展翅飞翔来自于母鹰的逼迫,过多的担忧只能变成束缚,把课堂还给他们,那是他们的天空,应该让他们自己去规划、去发展,他们的未来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而我,则是他们未来的领路人,我所要做的,就是在他们迷惑、困惑、把握不住时的领路人。对于他们,我只能给予帮助或建议,没有指定权。
当然,这只是我在这今天里发现的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自己没有发现的以及在教学中不大注意的等等。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嘛。我相信,经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而这,是我今后的奋斗目标!
2016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 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 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2016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通过这次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收获不小。特别是网上学习培训,这个平台给了广大教师更多的学习讨论的空间。老师通过在线学习,网上发贴、回贴把学习的认识、感受、心得体会等发到网上,大家一起学习讨论,收获很多。我就此次的学习谈几点心得体会。
体会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私奉献。
我觉得,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高深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一个现代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以有人总结,教师要有五心:即爱心、诚心、耐心、信心、真心。用博爱去关怀学生,用真诚去打动学生,用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信去鼓舞学生,用人格去引领学生,自然会赢得学生的爱戴,换得一颗颗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
体会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通过这次集体培训学习,我的最大感触是教育教学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而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各种方法,了解各种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做到胸中有法另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施教的不同内容,灵活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应该善于学习,通过各种渠道。 ,广泛吸收,注意储存各种教学方法的信息,仔细研究其中的异同,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做到信手拈来,亦即教学有法。其次,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因人、因课、因境而异 。所谓因人而异,即要因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异。如有的教师,演讲能力强,讲课时声情并茂,而有一些教师则善于使用图表、幻灯、录相、彩图等多种立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提问、归纳讲解等教学方法。这样就能使情境教学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引领;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06-02
Z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倘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还要考虑学生怎样“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学”什么,还要使其懂得如何“学”。教师要把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交给学生,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让他们去主动学习获取知识。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越多,肚子里就越有料,那些平时喜欢读书的学生写起作文来文思泉涌,滔滔不绝……这就是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红利”。然而,在农村学校,由于受家庭条件、思想意识的影响,许多学生不喜欢读书,对书籍冷淡,课外藏书少,阅读量非常有限,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结果导致写作能力低,语文成绩不理想,“少、慢、差、废”成了语文教学久治不愈的“顽疾”和难以攻克的“堡垒”。因此,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农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产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享受阅读快乐,就成了农村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那么,激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初中生的素质极为重要。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爱阅读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积极创设情境,开展诗词朗诵大赛,讲童话神话故事比赛,成语接龙,展评摘抄读书笔记等,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利用晨读课、社团课或班会课等时间给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读书学习的故事,如李密牛角挂书、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映雪、孔子韦编三绝、侯宝林抄书、华罗庚猜书、闻一多醉书、高尔基救书等,让学生明白古今中外凡是一生有所作为,对人类有突出贡献的名人,无不是勤奋学习、博览群书的典范。通过故事的形式,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得到熏陶,不自觉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萌发阅读的欲望,然后付之于读书的行动。渐渐的,阅读成了让学生愉快的事,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逐渐形成。
二、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教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重要阵地,室内可悬挂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以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现代传媒产生了许多资讯,这些资讯能拓宽学生的读书视野,便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阅读名著。如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前,可先让学生从网上查阅笛福的生平资料及作品的背景介绍材料,这样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就会深入一些。在活动课上,教师可以播放根据名著《西游记》和《骆驼祥子》等改编成的电视剧或电影,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在比较中理解名著的内涵。
三、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摘抄经典的片段、名人名言,写读后感等。
2.指导学生多种读书方法
(1)泛读。鼓励学生对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2)精读。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明白透彻,了然于心,以便吸取精华。(3)通读。通读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即可。(4)批读。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其经历其实就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书中的内容经过甄别、筛选,有选择性地接受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对书本内容的即时性理解或感悟,它需要学生及时把稍纵即逝的理解或感悟记录下来。此刻,手中有一支笔随时进行勾、画、圈、点、批、注就显得尤其重要。同时读读、写写、圈圈、画画,能使阅读全神贯注,思维敏锐,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到阅读与勾、画、圈、点、批、注、析、评等相结合,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断地把书中精彩的内容、重要的信息摘录下来,力争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5)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这样既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还可以扩大阅读量。
四、开展活动,促进学生读好书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教学不提倡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要增加阅读量,采用多种方法巧妙引导学生读好书。
1.讲
在多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每天坚持8分钟听说训练,把这8分钟交给学生,让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的学生,交流近期在阅读中搜集的语言材料,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样,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了,词汇丰富了,说话妙语连珠,写起文章来得心应手。
2.练
建议由3~5人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自办手抄小报。小报主题不受限制,鼓励学生自由命题,可以传统节日、校园生活、环保教育、国家大事等为主题展开设计和编辑。如寒假刚好是传统节日春节,围绕这一主题学生办出了《金鸡贺岁2017喜迎新春》《春节小根》等小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3.比
笔者利用节日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有时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报告会、开展“小记者”活动等,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真正让学生想读、乐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教学手段与方式不断更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充分发挥互联网、阅览室、电视广播等资源优势,优化教育教学技术手段,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拓展语文教学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参与,从而达到阅读教学最优化的境界。
综上所述,阅读就是火种,点亮人们心中的那一盏灯。当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以博学感染、引领学生多读书,让他们走进书籍的海洋,体验阅读的快乐,提升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周仕杰.丰实文本,让阅读教学厚重起来 [J].艺术教育,2015(3).
关键词: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302-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途径是多元的,本文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做了较为充分的探讨,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实践操作性。
一、语文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1、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可见,语文课程资源的范畴是较为广泛的。
2、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 “教学大纲”“教学计娜”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及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任意而行,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这些原则是根据课程资源基本特点和类型及开发条件提出的,对实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操作有很大借鉴作用。
1、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这种针对性体现在不同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相应的课程资源。(2)开放性原则。课程资源是丰富的,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开发与利用。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奇花异草、书籍图片等,都是我们身边的资源,必须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2、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新课程教材及其相关资源具有丰富和开放的特点,所以在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时,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1)树立“大语文”课程资源意识。语文是学校语文教学的核心材料,但我们必须摈弃传统的“教材就是教科书”的想法,建立大语文观。进行课程改革,必然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模式,合理构建语文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时展的多样化的需求。(2)语文教师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广大教师,教师应当成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没有一流的语文教师就没有一流的语文教育,应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带动其它课误资源的优化发展。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没有课程资源的概念,也无视各种语文课程资源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有意识地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绝大部分教师还不自觉的将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狭隘化地理解为语文教材。所以,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1、校内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教育理念的变革,语文教师的身份定位也经历了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教学的主导者再到学习的合作者的变化,但语文的本质内涵始终决定了语文教育者不仅要有知识、能力,还要有精神的力量。
2、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包含专家、学者,学生家长以及学生的亲戚、邻居、友人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的思想观念、见闻阅历、知识技能、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3、自然性语文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