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9 12:00:47
导语:在高校教学质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目前,全民健身的理念逐u深入人心,篮球运动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不仅在体育课上积极参与,也是他们业余生活中的爱好。因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注重篮球课程的教学,加强对学生篮球运动过程中的指导,帮助学生科学的运动,避免在运动中产生损伤或意外,使篮球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多数教师仍秉持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应试为主要教学目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在教学中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忽视了对学生体育相关技能和思想的培养,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还需及时审视自身的教学情况,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帮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掌握正确、科学的运动方法,并能够通过运动认识到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与综合素质上不断提升自己,为自身在未来更加顺利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十分关键,只有当学生有足够的兴趣作为支撑,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其中。篮球运动虽然受到广大高校学生的热爱与欢迎,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对篮球并没有太大的热情。事实上,篮球运动是一项十分有趣的体育活动,它表现出来了多方面的、强烈的运动乐趣,能够让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学生都融入在运动当中。
在打篮球的过程中,运动者的情绪能够得到释放,这对于部分学习压力较大的同学来说是一个有效的放松方式,另外,运动员能够在打篮球时掌握许多技巧,虽然这些技巧的练习过程十分枯燥、辛苦,但是也充满了挑战,在掌握这项运动技巧后,都可以给运动员带来强烈的成就感,让运动员更加热爱篮球。而且,这些技巧不仅能在球场上发挥作用,同样也适用于学习之中,因此篮球运动不仅有益身心健康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学习的进步。在篮球运动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难题,在通过不断的练习后,最终掌握技巧,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在学习上要像打篮球一样,不畏艰苦,迎难而上,最终通过不断的练习来解决难题。因此,教师需采用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让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这一项有趣且有意义的运动中来,这不但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篮球,完成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体验篮球带来的乐趣时,能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理论课程时为学生穿插讲解我国篮球运动健儿的辉煌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或者,教师也可在体育教师内部举行篮球比赛并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球星们的激情,感受乔丹扣篮时飞翔的飘逸,感受奥尼尔的张扬,感受艾弗森过人时的灵巧,让学生们在观看时激动、兴奋。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民间的篮球比赛,让学生当裁判和指导,使学生们能够了解更多关于篮球的知识与规则等,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助培养学生在篮球学习中的理论基础,为其在今后的实践中做好充分准备。
二、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在教授篮球课时,大多集中在篮球运动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上,这样虽然能让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以掌握技术、战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竞技性太强,对于那些对篮球并没有太大兴趣的学生来说可能会过于单调,这样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还需及时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不能一味地按照竞技体育的规则来要求学生,将篮球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例如,教师在教授完基本的篮球运动技巧后,可以教学生一些与篮球相关的运动,例如花式篮球,让学生能够感受不一样的篮球运动,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用小群体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结合,促进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对抗比赛时,能让双方的心理、身体都得到锻炼。另外,还可以多组织一些篮球比赛,防止把小群体教学变成“放羊式教学”。学生学习到的技能和知识都渴望得到展示,篮球比赛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比赛的竞技性还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实现篮球教学的多重目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篮球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着篮球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要想使高校篮球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的提升,各个学校还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研究水平,从而能够在教学中不断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及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不仅要注重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查,同时也应注重教学思想与方式的考查,督促教师不断学习与研究,优化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其次,学校还需加大投入,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与培训的机会,让教师能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也要为学校篮球教学质量的提升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后,高校在招聘引进教师时,应当提高准入门槛,应聘者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篮球理论与实际技能水平,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带领学生学习篮球技能、增长知识、树立终身锻炼的思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校各方面的努力,只有认真研究、采取科学的措施,充分发挥优势,消除不良因素,才能使高校篮球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高学涛.浅析提高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1.23.36-37.
[2] 周敏.普通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综合评价[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1.70-71.
[3] 陈刘宝,刘坤鹏.高校篮球教学质量提高策略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3.115-116.
[4] 邓礼胜.高校篮球教学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5.05.13-14.
论文摘要:教育部近期开展的高校质量工程建设中明确提出建设高效的教学团队的任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文章通过对教学团队内涵及特征的界定,探析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
2007年7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该意见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意见中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鼓励和支持校内及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每年评选100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强调,其重要地位得到了肯定。
一、团队与教学团队的涵义
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史密斯(KatezenbachandSmith)1993年提出的团队定义认为“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远景目标、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这个定义是目前大多数人认同的定义。另外,还有一些关于团队的定义概括的也很好,如团队是指具有共同的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共同负责,成员之间相互分工协作而形成的正式群体。具有目标明确、相互依存、分工合作、责任共担等特征。所谓团队,是指在心理上相互认同、在行为上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在利益上相互关联、互为依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具有共同归属感和完整的组织结构的群体。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以上的定义都体现了团队是具有共同愿景、相互依存、技能互补、分工合作、共担责任的一种组织。
对于教学团队,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刘宝存在《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一文中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马廷奇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一文中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孙丽娜、贺立军在《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一文中认为“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为: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教育部《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中对于教学团队的组成是这样规定的,“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本文中,笔者认为高校教学团队是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教学改革为任务,由跨院系、跨专业、跨学科,甚至跨校的教师组成的知识技能互补的、梯队结构合理的组织。
二、高效教学团队应具备的特质
刘宝存认为高效的教学团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共同的目标;(2)知识技能互补;(3)分工协作;(4)良好的沟通;(5)有效的领导。高水平教学团队的绩效才会产生乘数效应。这个关于优秀教学团队特质的规定笔者认为特色不足,没有能够明确的概括教学团队的特质,一般的团队都具备以上几个特点。
马廷奇认为优秀的教学团队具备以下特质:清晰的教学改革方向、合理的教学团队组成结构、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明确的教学改革任务要求。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一文中,认为高效的教学团队具备以下特征,“一是成员的同质性和稳定性。二是目标的明确性和单一性。三是技能的学术性和弱差别性。四是协作的紧密性和互动性。教学团队的建设应更加注重协作精神的锤炼和塑造。”
通过对以上观点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一个高效的教学团队应该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具备清晰的教学、教改目标并且该目标被团队成员普遍接受。只有在团队内部形成了共同的愿景,团队成员才能整合力量,实现乘数效应。二是具备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要有出色的团队领导,团队中要有带头人,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其次团队要具备合理的梯队结构,团队成员在年龄、职称、知识结构上要科学合理,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实现团队的技能互补和成员技能的共同提高。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特别是以名师为中心而形成的教学团队可以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出一批批教学科研骨干力量。三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团队应该具备较强的伸缩能力,尤其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随着教学活动的日益复杂与深入,对于课程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靠一个院系的教师甚至一所高校的教师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组建跨院系、跨学校的教学团队。所谓“跨学科的‘团队教学’,则强调不同学科、专业或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体,面向一个课室的学生,联合开设一门课程,协同完成教学任务。课程的进行方式可以丰富多样,既有教师的联合讲授,又有学生自己对课程的参与,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又有教师之间对讲题的现场讨论,既注重课堂内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用于社会服务。”“有时候,教学任务不是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而是完成一系列课程或者一个课程模块、系列专题讲座。甚至仅仅是一节课或者一个讲座.也需要由具有不同知识技能的教师组建一个教学团队。”刘宝存在文章中还提出了虚拟型团队的概念,即“在远距离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地理上、组织上分散的教师组织起来从而完成某一教学任务的组织形式.这种团队很少面对面地一起工作。主要是借助远距离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跨空间的教学。”四是团队在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中成绩突出。“教学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团队无教学事故。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三、高效教学团队建设路径探析
笔者认为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必须重视团队的内部建设及其外部环境建设,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内外部支撑。
对于内部来说,要打造结构、规模合理的教学团队。
1.出色的团队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团队的学术带头人除了具备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是某一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以外,还要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其它领导特质:“(1)诚信。信任是人们协作的前提。要赢得团队成员的信任,领导者本身必须诚实、可信赖。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获得他人的信任,取决于以下五方面:①正直:诚实、可信赖;②能力:具有处理技术问题和人际关系的技能;③一贯性:行为的可预测性;④忠实:愿意为别人维护和保全面子;⑤开放:愿意和别人自由地分享观点和信息。这五方面的重要性顺序是:正直、能力、忠实、一贯、开放。(2)自信。古人云“自知者明,自信者强。”自信是人格魅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领导者要敢于和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3)亲和力。领导者应当善于降低自己与下属的心理距离,使下属觉得自己平易近人。亲和力有利于领导者与下属的及时和有效沟通,为领导者正确做出各种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学术带头人要热爱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技巧,品格高尚,具有吸引人、团结人、凝聚人的品行修养和人格魅力。同时引导学术方向相同或相近的骨干教师向学术带头人靠拢。
2.合理的团队结构。建设合理的团队结构,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个性、职称上要有较强的互补性,这将直接决定团队的绩效。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学团队一定要注意教师梯队的建设力争带好一帮青年教师,团结凝聚一批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
3.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教学团队的顺利运转,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长期的过程,在于不断的积累,不能急功近利。
在团队内部要建立明确的活动规则,如明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以及团队协作的方式、沟通途径和处理矛盾的原则等。完善团队的运作机制,如带头人责任制,内部的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制度,教学和教改问题的定期学习、研讨制度,重大问题的民主协商制度,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团队自我评价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要使团队的运行做到有法可依,在团队内部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同时教学团队的建设要同学生评教制度相联系,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效果的优劣,学生最具有发言权,通过分析学生评教中发现的问题有利于团队工作的改进,对于长期健康发展作用重大。
4.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高效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同实验教学基地、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教材建设相联系。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一方面为团队建设提供了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机会,更为建设成果提供了检验的平台。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要为团队的平台实践提供政策倾斜,经费保障,保证团队的教学改革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团队成员必须在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上不断探索,紧密配合,创新思想,积累经验,提炼特色,力求进步。
对于团队建设的外部环境而言,学校必须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外部资源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制度支持。
(1)物质支持包括,为团队提供活动需要的场地、设施、条件以及团队成员的培训机会等。学校要重视优秀团队的建设,为建设提供专门的经费支持。
(2)政策支持。学校在政策方面要给予有力的支持。在教学团队的组成上,引入竞争机制,遴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学术能力突出的带头人,团队成员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意识。学校要给予教学团队充分的授权,如教学改革的自、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在学校的整体教学改革规划上,要将建设一批高效的教学团队作为学校长期建设规划的一部份,制定合理的短、中、长期建设规划,把教学团队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建设规划,给予充分的重视。学校要注重为团队成员提供规范、长期的培训计划,为团队提供定期的校际学习交流机会。学校要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给予物质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要将教学团队建设与现有的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并把是否拥有优秀的教学团队作为衡量这些项目建设成效的标准之一。学校要建设对于团队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即团队外部对团队整体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方式,学校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检测其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中国高等教育,2007(5)
2.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3.蒋家平.论大学精神及其创新.思想教育研究,2002(11)
4.马洪伟.论合作团队精神.企业经济,2000(11)
5.朱卫斌.跨学科团队式教学的实践与意义.历史教学(高教版),2007(8)
6.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
7.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理工高教研究,2007(4)
8.李桂华.高素质教学团队特质及其培育.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1)
9.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在数据录制结束之后,系统可以对任意课程进行点播,还可以选择各种资源模式进行观看,供高校教学管理者、教师或学生课后自主点播使用。常态化录播系统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服务工作效率,通过网络扩大教学服务管理范围,提升学校录播教室运行管理的工作质量,强化对课堂教学的服务和管理。
二、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提升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高校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知识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常态化录播系统为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科学有效的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能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要求。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高校可以系统的建立每个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电子档案。通过组织教师回顾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自己授课过程的录制视频进行自我反思或集体讨论,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状况,关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方式是否有效,从而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同时,各院系还可以经常性的组织学院教师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听取相关教师上课实况,课后组织大家讨论、点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2.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加强课堂监督制度
课堂监督制度是督促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手段。课堂监督制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检查以及督导听课制度等。其中课堂教学检查是一项常规教学工作,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然而常规的领导巡视检查方法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弊端,效果也难以体现。常态化录播系统能灵活的提供方便,利于实施,可以有效的解决诸多现实问题。高校领导和各教学单位领导可以充分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功能,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甚至在办公室就可以随时抽查教师授课情况,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督导也可以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选择教室进行同步听课,如发现课堂秩序不好时能远程发送提醒通知,系统还可以为督导们提供讨论交流平台,有效的提高了督导听课的效率,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3.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由于缺乏可量化的标准以及较为客观的依据,使得高校在教师各项评奖评优以及职称评定等考核评价中,缺少课堂教学质量的因子,从而导致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日渐增长,直接影响了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在新形势下,常态化录播系统的建设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的平台。在教师评优及考核中,如申报教学优秀奖、十佳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教师,由学校组织教学质量评价小组,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及其数据资源,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质量评价,评价意见直接决定评优等级或晋升依据。因此,充分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能够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4.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加强对学生课堂学风状况的检查与监督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是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要素。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高校各教学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能更好的加强对学生课堂学风的检查,落实相关检查上报制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常态化录播系统,加强学生上课考勤工作力度,随时掌握学生上课情况;针对发现的学风问题,研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与任课教师的交流、与学生的沟通、对学习成绩的分析等工作;客观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多关注、多督促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加强对学生课堂良好学风的建设,增强师生的配合和互动,从而提高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
质量监控是为了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与行动的管理过程。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软件载体,为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质量监控提供了技术基础。
1 系统开发环境
本系统采用B/S工作模式,前台使用PHP技术,后台使用MySql数据库。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又称B/S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模式应用的扩展。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IE浏览器来实现的。B/S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运行维护比较简便。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用户需求
分为五个权限组,分别为:管理员、领导、督导、教师、学生。管理员:基础数据管理、系统设置、用户权限分配、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工作;领导:浏览和监督各种教学信息;督导:教学信息的处理和反馈;教师:教学信息的采集和填报;学生:使用教学资源。
2.2 功能需求
系统由六个重要模块组成,分别是:登录模块、教学管理模块、教学督导模块、上传、下载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公告模块。
⑴登录模块。首先用户登录,在登录时检查登录信息的完整性。如果没有填写完整则给出相应提示,重新登录;如果填写完整则核对信息的正确性,不正确的则提示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⑵教学管理模块。教学管理模块包括学生信息、教室信息、课程表三个方面,学生信息可以查看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教室信息可以查看校区、教室、楼号、大小、教室类型等;课程表可以查看各个班级的课程信息。
⑶教学督导模块。教学督导模块可以查询学校最新计划安排表、教学问题、教学建议等信息。对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处理。
⑷上传、下载模块。该模块具有上传和下载功能,可以在线上传图片、文档和软件、课表,学生可以在线查看和下载教学资源。
⑸用户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根据需求添加和删除用户,用户名原则上创建之后不允许修改,用户可以在线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
⑹公告模块。学校最新消息,该模块所有用户都可以浏览。
2.3 性能需求
整个系统应当操作快捷,界面友好,维护简便;数据库要求运行稳定,执行速度快,数据安全性高。软件系统本身的运行对计算机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平台要求适中。
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是关系数据库,主要的结构表如下所示:
⑴用户信息表(Users_Info):此表存放用户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⑵教学信息表(Instruction_Info):此表存放教学基本信息,如表2所示。
⑶评论信息表(Comment_Info):此表存放用户反馈信息,如表3所示。
由于篇幅,本文只列出部分主要表结构,本系统的每个数据表都有唯一的标识符,且充分考虑数据库的关系设计,每张表都达到了第三范式。
4 结束语
质量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监控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和保障作用。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化平台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监管,可以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使信息获取更加及时可靠,减少工作失误,提高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潘凯华,刘中华.PHP从入门到精通[M].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论文摘要:近年,随着高校招生扩招,高校引进青年教师数黄也随之增加很多,这给保证教学质蚤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与教师自身的角度,提出了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1的方法和途径。
近年,随着高校扩招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全国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数量也相继增加很多。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如何培养新增青年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一个急迫而艰巨的任务。他们整体水平的高低,也就决定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青年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进青年教师大都是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高学位人才,但是具有高学位未必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从业者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水准,还需要一定的教育知识和教学实践。尽管青年教师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是一般在成为教师之前,基本都没有教学经历和教学实践,欠缺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不完善,尤其是备课不充分。备课是教师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控能力,导致教师不能按照进度完成课堂教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驾驭课堂能力差,组织能力较薄弱,节奏快慢把握不好;缺乏教学技巧,致使教学内容空洞无趣甚至出现漏洞,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些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能力控制授课的节奏,语言不分轻重缓急,没有应付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而且讲课过程中,没有起伏,使得学生听起来感觉索然无味,导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说话等等,不能很好的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局。
(3)教学基本功较差。主要表现为板书较乱、书写质量较差;语言表达不够严谨,重复较多,口头语多而乱;语速过快或过慢;课堂前后知识的衔接不够好,前面知识的传授不能很好的为后面知识的讲解做好铺垫。作为教师,欠缺这些基本能力,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无法很好的掌握书本知识,影响教学质量。
(4)教学手段过分强调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每门课程、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忽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黑板作为载体的教学方式,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导致课堂应变能力差;过分依赖课件授课,完全放弃了直观的形态教学模具、板书,使得课堂教学太过机械而缺少新意,甚至少数教师把老教师以前做好的课件拿来使用,课前不再认真备课,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学错误;课堂口头表达能力下降,教师多是对多煤体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充当解说员的角色,课堂气氛死板,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师生之间的沟通减少,、学生被动,教学效果非常差。
2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措施
为了保证高校教学质量,针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自身在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提出了以下措施:
(1)青年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青年教师首先要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人格,以身作则,在为人处事、仪容、举止、语言、礼仪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要具有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自觉的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劳动过程必须遵循的,对青年教师而言,更是要提高其政治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2)青年教师要清醒的认识自身不足,不断反思,勤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青年教师平时要针对自身在授课过程存在的欠缺和不足,积极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不断反思,勤于总结。同时,还可以主动去听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授课,虚心向他们请教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开展岗前培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如果青年教师进人高校后直接去授课,很难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学校可以在新进教师在上岗之前,通过开展一系列岗位培训活动,对新进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青年教师熟悉高等学校教师职责、教育法律法规、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掌握高等教育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基本技能,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使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同时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学管理文件,并为每位新进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发挥他们的优势,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与扶持,使这部分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带动青年教师积极成才,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同时,学校还要积极组织新进青年教师试讲和教学观摩等活动。在培训过程中,通过试讲考察青年教师是否具备授课能力,只有合格者才能正式参与教学,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4)抓好教师基本功的训练,科学利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技能。
学校要经常有计划的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普通话、板书、教具制作与使用、组织教学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培训和提高,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安排好青年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检测,并力争在检测中人人合格。对于基本功较差的教师,应重点督促,加强辅导与训练,切实提高教学技能。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就会使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变得丰富多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5)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动力系统,制约着教育的进程,影响着教育的成果。和谐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教师献身事业的激励因素,也是学生奋发向上的重要因素,还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因素,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教学相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青年教师刚走出校门,与学生沟通相对容易,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建议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方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自主地将课堂讲授的书本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经验中,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建设,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实验教学的定义及应用现状
实验教学是指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实验教学改变了以教材、教室、教师为三要素的传统教学手段,建立起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师生互动的自主实践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教育部2001年8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实践教学的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同时要求高等学校应该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保证实验课程的开出率达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并应开设一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近年来,各高等学校均相继开设了多种应用型实验课程,加强了对学生的实践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内容设计的缺陷等原因,致使实验课程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强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改进,以提升高校素质教育的水平。
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意义和作用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方式,因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突出的意义。
1、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
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而实验教学所具有的仿真性、实践性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单纯的课堂知识讲授,虽然可以达到系统灌输专业知识的目的,但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造成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局面和问题,也不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实训式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仿真的条件下应用理论知识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理论知识培养的基础上,加强了应用能力等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增加实验教学课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满足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步骤。
2、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
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科学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形式中所获得的知识,仅有大约15%的内容能够被记忆,而同时使用视觉、听觉感受所获得的知识,则可接受和记忆达到知识总量的65%左右。实验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动手操作,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加速了学生的学习速度。因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
3、是促进高校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是高校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高校教育不仅应该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创新思维的能力。良好的实验课程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全面观察、独立思维的环境,通过学生对实验问题的自主分析、综合、比较,促进学生积极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因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完善实验教学手段和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三、目前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实验教学的方式在各高等院校中已经逐渐普及,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内容设计的缺陷等原因,始终造成了实验教学中的某些薄弱环节。
1、实验教学的硬件设施配备不足及设备使用效果不理想
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实验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普遍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的实验设备配备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从数量上来看,实验设备配备不足,导致学生对设备的使用不充分;其次,从设备质量上来看,某些实验设施已经处于被淘汰的边缘,设备的更新不及时,也造成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再次,在设备的应用能力方面,很多实验课程必须的软件配备不足,有些甚至达不到要求,使学生无法应用软件的某些功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影响到实验的整体效果。
2、实验教学队伍的业务能力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队伍是实验教学的软件条件,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实验内容以及提高实验效率。然而,部分实验指导教师由于经验欠缺、培训不足等原因,导致对实验课程的内容准备不充分,影响了实验的整体效果。例如实验课堂安排不一,有的教师只是要求学生上机实验,对实验内容和理论知识不作基本讲授,使学生对该次实验内容了解不足,影响实验的效率;也有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缺少师生互动,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实验积极性,降低实验效果。
3、实验内容设计死板,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很多实验教学的内容设计仍旧保持着以教师为主,单纯巩固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内容由指导教师提出实验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实验,结合课本理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这种死板的实验内容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完全统一于教师对实验内容的设计,并没有为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空间,必然束缚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不合理,不能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
由于上述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导致实验考核的方式和内容也是重视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标准有所欠缺,不能突出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甚至由于这种不合理的考核内容,误导了学生的实验方向和对实验的认识。
四、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的建议
1、搞好实验设施建设,提高设施的应用效果
搞好实验设施建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实验设备的选购,应该根据技术发展的要求,在实验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及时对设备进行调整和维护,对实验课程需要的软件进行及时更新,随时检查和保证软件功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以确保实验效果;同时应适应开放式管理和学生自主实验的需要,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保证学生课下学习的需要,弥补因实验教学课时限制而缺失的内容,充分发挥试验设备的利用效果。
2、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统一实验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也是对教师业务水平的再学习、再提高,因此,首先,指导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知识广度,了解更多的实验手段和案例分析手段,同时也要了解前沿科技信息和经济发展信息,掌握可靠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保证能够应对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应该对实验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统一安排,按照“预习-演示-操作-复习”的模式规范教师的课堂指导内容,即实验开始前,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带领学生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分析实验内容和目的,确保正确的实验方向;接着对实验进行操作演示,演示过程中可以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充分掌握实验设备和软件的应用;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应进行同步指导;最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内容进行复习。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把握“适可而止”的原则,即不要对问题讲得太死,应该给学生预留思考的空间。
3、实行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加强综合能力培养
根据实验内容,可以将实验分成三个层次进行:首先,进行基础实验,着重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可以按照教师安排的实验程序或实验指导的步骤进行,通过基础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为知识应用奠定基础;其次,进行应用实验,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实验内容,作为基础实验的延伸,由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着重评价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和应用能力;再次,进行创新实验,该实验可以只向学生提供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实验方法由学生自己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三层次的试验,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实行多层次考核方式改革,提升实验教学的多重效果
根据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应该是多层次的。可以用笔试的形式检验学生对实验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用案例操作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考核,可以采用案例操作与实验报告写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提升实验教学的多重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生慧:改革实验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科技研究),2008(14).
[2] 卫绍元、佟绍成、王彤:加强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7(6).
[3] 林浩亮:改革实验教学体系,保障试验教学质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2).
[4] 任洁梅: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08(4).
关键词:美术教学 文化情境 创造能力 审美情趣 课外 个性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是我国当前高校美术教学崇尚的新理念。这一理念与美国学者提出的“以多元文化学科为本的美术教育”理念殊途同归,两者都主张美术教育要和潜在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联系起来。这一理论的提出符合当今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要把高校美术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就必须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去对待,对美术学科实施人文性教学。文化是多元化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家所创造的文化和艺术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思维方式的反映。在美术教学中,在有意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艺术了解的同时,还需拓宽视野,培养学生学会对其他国家文化的接纳与尊重,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学习其它国家的美术创作技法,唯其如此,才能使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迈上新的台阶,实现与世界教育的同步。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力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备受重视。创造力被认为是一种行为方式,美术创作的创造力具体表现为对创作素材的敏感性、接受能力和变化能力。其中敏感性和变化能力是美术教育最重要的学习目的。所谓敏感性是指创作主体的感受能力。美术课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敏锐的眼睛和触觉,能将视觉艺术领域作品本质的东西与非本质的东西区分开来。变化能力是指针对原始材料的情况进行变化和加工的能力。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里,现代教育的一切手段都是为培养有高度创造性的人才服务的。要把高校美术教学提高到新的高度,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条件,比如拓宽美术课程的范围、建设设备良好的专用美术教室、开设金木艺术加工车间、建造陶瓷窑、购置编织机等,以满足学生美术创作的个性需要,学生可根据他们的兴趣选取不同的材料与手段去学习美术。在教法的选择运用上,教师应当把目标定位在激发和鼓励学生的敏感、趣味与想像力上,把培养创造力作为美术教学的终极目的。
高校美术教学的另一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理性审美情趣。而审美情趣的培养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在主导审美理想的引领下,必须采用多方位、多渠道、多手段的开放式教学策略。为此,美术教师必须善于发掘多种形式的美术作品,透视其内在的健康情感因素,开通诸如参观、欣赏、写生和临摹等多种形式的教学途径,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爱美情操的陶冶。此外,还可以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民俗采风,把学生带到少数民族或其他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地区从事美术创作,使学生在更广泛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感受美的具体形式,获得更多相关形式美的体验,从而能在较为直接的情境中提高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提升其美感品味,并在性情陶冶、情感进化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审美情趣的升华。
美术教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因此美术教学不能囿于狭窄的理论课堂,必须跳出课堂,引领学生到课外更宽阔的天地去学习美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经常性的美术能力训练,引导学生把握自然中光影和色彩的变化规律。在技能传授过程中适时地激发兴趣,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与大胆创造。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思考题,推荐一些美学必读书,在美学知识强化积累的同时,进行审美意识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在美的情趣下产生追求美的冲动和愿望,从而提高其审美情趣与素养。另外这里需要提及的是,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阅读古典名著、诗词歌赋等方面的适当指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使其美术习作的文化品位得以提升,增强学生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感染力。这些举措对提高学生的美学情趣与审美创造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美术教学的物理性特别强,光、影、色等物质要素在美术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被视为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条件。所以现代高校的美术教学多数都实现了多媒体CAI系统的支持。在教学中教师应相机利用CAI系统直接呈现视觉图像进行诸如作品欣赏、作品展示、作品分析等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单位时间的效益,也可用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教学软件阐述某种理论观念或与图像相应的背景说明资料。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键盘、鼠标或手触式屏幕等媒体进行交流。在练习环节可以设计某种虚拟空间、视觉场景或物体内在结构进行演示,或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艺术分析,从而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使课堂教学发挥到极致,而这绝非仅靠粉笔和颜料的传统美术教学所能企及。
人是有个性的,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天分都不尽相同。在呼唤生命化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能触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贵在创新。大学生的思维和认识能力在其人生中是最为活跃的。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的、萌芽的状态,需要教师不断发现挖掘,促进其生长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突出,教师要及时地大力扶植,促其开花结果。譬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出现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每张画面中独具的特点,很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其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育的新动向[J].中国美术教育,2004,(04).
性和必然性出发,介绍了我国高校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渠道,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学生 教学质量监控 作用
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在其他领域的沟通和合作。众多的世界先进现代教育理念日益渗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谋划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场场变革。联合国《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展望行动世界宣言》指出: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这应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在西方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模式早已被许多大学采用,学生参与到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趋势是各高校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中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的整体性和深层次变革以及我国高校在收费制度、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深入改革和发展,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更为关注学生生命个体,高校学生出现了个人主体性显化等现象,尤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生为本”的价值观念成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种应然的追求,现代教学理念中的通识教育、终身教育、生本主义的兴起扭转了学生在教育中的被动地位。学生作为教育消费的主体,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实行监控与评价是无可厚非的,学生可以和教师平等对话,学生也可以对教师提供的教育质量提出质疑。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视角是独特的,他们长年活跃在教学一线,作为评价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全过程参与各门课程的学习,对教师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是有发言权的。
二、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中的局限性
我国的近、现代大学根植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孕育在近代政权更迭和变法时期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之中,成长壮大于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新时代。纵观中国高等教育一个世纪以来,虽然承载了数次划时代变革的成果,但我们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师者和学生角色的诠释,对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古老的概念上。在几千年的“师道尊严,尊师重教”传统的教育理念下,不管如何倡导教育的公平和民主,高校教师实际上始终是居于权威角色地位。在传统的教育制度化进程中,教师被社会赋予了强制性的高权威地位,教师把握了教育的方向性,又因为是某专业、某领域有一定专长的权威或领军人物,学生对于教师是仰视和敬重的。我国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三、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渠道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行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学生层面的质量监控是学校微观质量保障体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评教评学制度和学生教学信息员、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广为采用。
1、学生参与监控的渠道单一,各高校没有形成自己特色的质量监控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仅限于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学质量反馈等为数不多的渠道。各高校之间简单的相互借鉴较多,没有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专业特色、学生群体、学校定位,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比如,教学质量评价所采用的标准多为全校统一的标准,较少考虑学科和专业特点,这样的标准虽然具有规范统一、操作简便、容易比较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很难准确地反映各专业特点和学科授课特色。学生在评价课堂教学的时候对这些指标的理解比较模糊,某校的评教指标中有一项是“教师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在专业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很难领会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况且有的学科教学效果是潜在和后置的,教学效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呈现出来。
2、高校行政化降低了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高等教学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演变,高校教学质量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现有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渠道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极大的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囿于我国传统政治体制中的官本位对高校行政权力的影响,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具体表现在:学生评教的结果被行政管理部门当作是教师奖惩、职称晋升的凭据,违背了通过学生评教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初衷;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工作因涉及各职能部门,管理者在利益的权衡中患得患失,难以有采取有作为的举措,因此挫伤了学生群体参与教学质量的监控的积极性;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缺乏长效保障机制没有与时俱进,得不到管理层足够重视而趋于落后。
3、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意识淡薄
教育也是一种消费。意识在先,行动在后。受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的影响,学生在教育中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育质量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教育消费意识还比较淡薄,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参与教学质量监控,角色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
四、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政策建议
1、加快高校的行政化步伐,学生群体的监控作用应在学术权力的引导下发挥
官本位是我国传统政治体制下的弊端,在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高等教育领域也不能独善其身。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行政管理化,随着高等教育领域中行政人员的数量增加,高校的行政化已成为束缚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沉重桎梏,学校的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的时候,无论是学生评教,还是学生信息员的反馈,都演变成为学校行政部门监督、奖惩教师的凭据,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将教师与学生对立起来,难以实现学生参与质量监控作用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只有当行政权力不再颐指气使,回到服务于教学的职责本分之时,学生群体的监控才能在学术权力的引导下发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才能将质量监控的重点从教育结果转向教育过程,将质量评价的落脚点从等级评定转向诊断改进。
2、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制度建设,拓宽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途径
制度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途径为数不多,主要是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员反馈、学生座谈会。在优化现有制度的同时,我们应探索更多的路子,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途径。在学生评教中,学生评价指标的设置要从学生的理解感受能力出发,结合学生专业水平的深入程度来设置会更加科学合理。此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直接交流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正如哈佛法大学校长博克所说:“真正影响教育品质的事发生在大学课堂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中。”学生在课结束后把对教师授课的感受和看法直言进谏给教师,教师以虚心、宽广的胸怀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正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的课后现时反馈逐步固化成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提高是极为有益的。
3、培养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自觉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学生是教育消费的主体,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加强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宣传,唤醒学生的质量意识势在必行。“教学质量,人人有责”。在具体操作层面,在学生评教中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让学生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从而让学生从中受益;让学生自觉、客观、中肯的评价教师的教学,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行为负责。此外,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各高校虽然设立了各种教学评价指标,但学生对这些评价指标的解读是不充分的,这就需要在评教工作开始时有关部门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高教研究.北京大学,2007,(2).
[2]詹先明.教育服务与消费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社会的快节奏的发展也影响着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发展。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越来越简化使得很难培养出高素养、有内涵的舞者。这是因为高职院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忽略了舞蹈基础知识的讲授。在缺乏关于舞蹈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生就很难懂得舞蹈是什么,就很难把握舞蹈传达的什么,从而也很难从根本上体会舞蹈的内涵。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出现基础知识的缺陷,对舞蹈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阻力。同时,突显出的问题还有舞蹈的表演越来越机械化。舞蹈本来就是一种伴随着音乐的律动加之以情感的解读与相搭配的肢体行为表达的表演艺术。施教单位在施教过程中缺乏了对学生的乐感及表现力的教学,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感情的解读与乐感的缺失使得舞蹈行为变得生硬,加之动作的不熟练,使得舞蹈变得越来越趋于机械化。这都是阻碍了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原因。
二、对提高高职院校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策略建议
1、舞蹈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对舞蹈的认识
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初期阶段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舞蹈,并学习关于舞蹈表演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初期设立专门的课堂,教师通过课堂中的关于舞蹈的基础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舞蹈。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让学生对什么是舞蹈进行相应的阐述与对舞蹈的自我初步理解的讨论发言。通过学生的讨论与发言,加深学生对舞蹈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强化对舞蹈学习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增加音乐鉴赏课程,培养学生乐感
单独的舞蹈技巧的讲授与学习不能使舞蹈的艺术性充分的表现出来。将音乐与舞蹈良好的结合能够将舞蹈的艺术性展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乐感不强的问题,学校就需要在音乐鉴赏方面加强教育。例如在学习民族舞时,教师要做的不是上来就教怎么跳民族舞,而更好的是将民族舞的配乐根据民族、乐曲的情感表达种类进行分类。并先让学生听,让学生再将配乐进行分类,学生在听的同时进行打节拍的练习,分析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让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指导下提高对舞蹈配乐情感的把握和节奏感的敏感度,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乐感。
3、多样化主题练习促进学生对舞蹈的掌握
课堂教学是学习在学习舞蹈过程中重要的途径之一。在高职院校课堂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开设主题舞蹈课堂,并进行多样化教学模式。大到视、听、演三个主题的划分,小到各种舞种的基础知识学习、情感展现、技巧学习的划分,细化教学课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时间多交给学生,开设出小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动身去搜集学习资料,让学生去讲对应资料的舞蹈知识,让学生去教学生,让学生去为学生点评,通过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提高对舞蹈知识的掌握。同时进行学生表演教师评,教师表演学生评,产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4、组织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表现力
学校与教师为学生组织有关舞蹈的活动,例如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的表演活动,让学生不只是在学生的眼里、老师的眼里跳舞,要跳出学校,在社会的眼里跳,让来自社会的观众去评价与品味,学生通过不断的表演,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舞蹈的熟练程度,也让学生在反复的舞蹈表演中产生新的想法,在舞蹈中不断完善自己对舞蹈的理解与提高自身的表现力。学校也可以组织开放性的斗舞大会,让学生自己选曲子,自己编舞进行改编与原创的舞蹈比赛。并可以适时的请舞蹈表演的专家作为评委,从音乐节拍的把握、艺术情感的表达、舞蹈动作的技巧、多方面进行评价,通过不断的表演与点评进一步促进学生舞蹈表现力认识与提高。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