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运动保健

时间:2022-12-21 07:03:22

导语:在运动保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运动保健

第1篇

日本科学技术厅重视研究潜水与癌症的关系,几年来反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潜水深300米的条件下,人机体的需氧量明显减少。癌细胞不能吸收这样大量的氧,便自动停止繁殖。所以,利用某些潜水设备,使癌症患者潜入30至31个大气压的水中环境,并且坚持一定的时间,对癌症有可能做到“不用药而愈”。

长跑防治关节炎

坚持长距离跑的人可能会防治关节炎。这是美国科学家谢洛克在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帮助下,观察了马拉松运动员的膝关节后得出的绪论。谢洛克发现,运动员即使在完成了160千米的长距离跑步后也很少出现软骨组织异常和积液现象。

慢跑可健壮骨骼

日本千叶大学医学院专家研究认为,慢跑可使骨骼“年轻”。该院作了对比检查,发现慢跑者的椎骨、股关节、腿骨和臂关节等部位的骨骼密度,均比不运动者高40%左右。这种骨骼密度已接近20几岁的骨骼状态。对慢跑持之以恒者,可取得与年轻人骨髂密度相当的效果。

傍晚慢跑最佳

以东京杏林大学教授助理林淳一为首的日本医疗研究人员小组说,傍晚慢跑比早晨及午后好。他们认为,早晨慢跑可能会引起血液凝块并且促进心力衰竭,而晚上慢跑可能有减少血液凝块的趋势,并且阻止心力衰竭。

健康不宜大运动量

美国医学家和运动专家通过长时间的试验观察,结论为:不必苛求标准量的运动,小量、随意的运动对人体保健效果最好。研究人员经分析对比,5组接受试验的人中,死亡率最低的并不是热衷于体育锻炼的健将们,而是从事小量运动的人群。与此同时,美国运动专家对10240名男子和3120名女子进行历时8年的运动量与健康的研究后,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证明四肢不勤者的早死率为64%。是运动者的3倍;而从事轻运动的人比较大运动量者的早死率要低。

感冒发烧不宜运动

不少人认为轻度的感冒发烧只要做一些运动,出一身汗就会好。其实,这种做法只有极小的可能使感冒症状消失。感冒发热,往往是抵抗力降低而发生的。如果这时参加剧烈运动。更大的可能是使病症加重。

第2篇

【关键词】 针灸;推拿;运动损伤/中医药疗法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各项比赛、训练及教学中等所发生的各种损伤[15]。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颇多,如推拿、中药、针灸等在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仅就运动损伤的中医保健疗法,介绍如下。

1 中药疗法

中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中医理论认为,肌肉损伤的治疗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凉血为主。中药在损伤早期具有保护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炎性渗出与浸润,加快炎性产物的吸收与肿胀的消除,减轻肌纤维变性坏死的作用;在损伤中晚期,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损伤后残留在组织间的异物,组织再生创造条件,同时促进肌纤维的再生,加快再生肌纤维的成熟,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大强度训练后辅以正确的中医药恢复治疗,对肌肉功能的增强和疲劳的恢复有良好作用[67]。常用药物:云南白药、跌打丸、七厘散内服;木香、独活、五加皮、土鳖、红花、延胡索等制成外敷药;或外用药酒或熏洗药,或使用扶他林软膏或红花油,涂于损伤局部等[8]。

2 针灸疗法

2.1 斜刺法 斜刺法是针刺疗法中常用的一种针刺方法,它是以痛为腧,以斜刺针法刺入受伤肌肉进行治疗。一般是以26号2.5-7寸长针沿受伤肌肉长轴选择最痛点进针,使针能准确地刺入受伤肌肉,不提插捻转,进针后受伤肌肉产生酸、胀等针感,若被刺肌肉突然短暂收缩并迅速舒张,针感迅速消失,条索软化,压痛消失,功能恢复者不留针,如出针时针感加强,应暂停出针直至针感减弱或消失。它主要适用于治疗腰背和四肢肌的急性和慢性损伤以及由于肌肉损伤引起的腰腿疼痛、肩痛等,疗效显著[9]。

2.2 电针 电针是利用针灸学加电疗原理,对受伤组织起到治疗作用,传统针刺会使局部产生神经干上麻、骨痛、肌肉酸、胀等针感,如果加上电流刺激,还会产生对损伤部位的辐射、传导。使用电流在人体病变组织周围形成一个较强的场,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使炎症产物及致痛物质进入淋巴和血液,从而使水肿、炎症吸收,疼痛消失,促进损伤组织的尽快修复,加速运动功能的恢复[10]。

2.3 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主要适用于各种闭合性软组织的急性扭挫伤或慢性劳损。它是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先用粗短毫针、三棱针或小斜口刀进行散刺、叩刺或辊刺后进行拔罐。拔罐时间一般20~30 min,疗程每周2~3次,待病情好转时,可减1~2次,以后再减至1~2周1次。慢性病可作间歇治疗。有报道[11]以针刺加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104例,据介绍患者中优秀运动员58例,普通运动员46例,急性损伤57例,慢性劳损47例,治疗取阿是穴,在压痛点周围先用梅花针叩打局部皮肤,再用针灸针刺入压痛点明显处激发痛点,然后拔罐,留罐时间20~30 min,疗程3~20次。

2.4 无痛针法 无痛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性损伤中的应用以成为现实。这种针刺疗法主要包括:腕踝针、皮内针、浮针法等无痛的针刺方法。无痛针刺疗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网球肘、急性膝部损伤、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和腰肌劳损等运动性损伤有显著疗效,具有无痛苦、见效快、久留针、不行针、操作安全方便、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等优点[12]。

3 推拿疗法

推拿治疗运动损伤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当代此项研究应与现代科学的力学,解剖生理结合起来。运动损伤的发生是运动力学结构失衡的结果,而推拿治疗运动损伤则是恢复运动力学结构失衡的技术过程。不同的损伤形变,应选择与损伤形变相适应的手法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对轻度损伤出现的肌紧张、痉挛等症状,手法作用力应以平面用力为主,手法以轻柔为宜;对一般的软组织扭挫伤,肌腱、韧带损伤,则以平面用力和垂直用力手法兼用,手法轻重适中;对中度软组织损伤,出现肌肉、肌腱、筋膜等软组织增粗、变硬、挛缩、粘连时,则以垂直用力手法为主,作与组织纤维走向呈垂直方向的按压、拨推手法,手法作用力应偏重,起到松解黏连,解除痉挛,软坚散结,恢复弹性功能的作用;对损伤组织处于骨缝、关节内不易显露处,手法则以斜向用力为主,使作用力直达病所;对有关节紊乱,错位(骨错缝,筋出槽),则以牵引、抖摇、旋转等手法,予以矫正、复位。使之恢复正常的负重力线,达到新的平衡[1316]。

【参考文献】

[1]黎 螯.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5.

[2]任为民,李 全.浅谈运动损伤的中医药治疗[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8):49.

[3]刘鹏举,杨 洁.浅谈中医药治疗运动损伤[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5(2):230.

[4]郑怀贤.运动创伤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427.

[5]范炳华.46名赛艇皮划艇运动员四大关节创伤资料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1986(1):3538.

[6]胡声宇,秦 岭.中药治疗运动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170171.

[7]张 健,吕沛霖.中医防治竞技损伤运动的探讨[J].陕西中医,2006,27(8):968969.

[8]陈佩辉.针灸治疗运动损伤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5):30.

[9]何珂峻.常见运动损伤的针灸治疗[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2):10.

[10]闫 辉,于长隆.运动创伤的治疗与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2):6970.

[11]李方祥.运动损伤的诊断与微创治疗[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2):1415.

[12]赵宗辽.无痛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性损伤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05,26(8):804806.

[13]郭 林.运动损伤与运动推拿临床探讨[J].陕西中医,2007,28(5):574.

[14]郑泽海.推拿手法与中药外敷相配合治疗膝关节急性损伤[J].按摩与导引,2002,18(5):44.

第3篇

[关键词] 太极拳;老年人;健康

[中图分类号]R212.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47-02

人体进入老年阶段后,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采取何种适合老年人参加的体育锻炼活动,来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体育研究方面的重要课题。太极拳是一项舒展柔和、动静均衡、呼吸舒畅、强心健体、调节微循环功能的运动,其运动量小,动作轻柔、舒缓、连贯,练习时要求心静体松,全神贯注,用意不用力,使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调整人体阴阳,通经脉,畅气血,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本文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作用。

1 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是一种匀和有氧运动,练拳时要求“气沉丹田”,即进行腹式呼吸,随着膈肌和腹肌的不断收缩和舒张,腹压不断改变。腹压升高时,腹腔的静脉血液向右心房回流,反之腹压降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能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加强血管壁细胞的氧供应,促进代谢酶活力,改善血液及脂质代谢,降低血液黏滞度,并使小动脉扩张,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从而有助于保持血管弹性[1]。此外,练拳时意念集中、精神放松、运动自然柔和、呼吸匀细深长,可消除焦虑、颓废情绪, 降低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能反射地引起血管舒张,使血压下降,减轻心脏负担,控制和延缓心血管动脉硬化,有利于防治中老年人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李振斌等[2]发现太极拳运动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增加搏出量与回心血量,提高左心泵和射血功能,随着心输出量增大,改善心脏细胞有氧代谢,增强心肌储备能力,改善慢性病所致心功能减退的健康状况。

2 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对呼吸功能具有良好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其吸收了“吐纳导引”的优点,采用“以心行气” 和“以姿势助呼吸”的方法,突破了自然呼吸的界限,使得呼吸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运动。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运用腹式呼吸方法,将呼吸逐渐调节到深、长、细、缓、匀的良好运动状态[3]。这种动态变化符合人体运动生理规律,有助于强健肺腑器官,保持胸部正常的活动幅度和肺的弹性,能有效地放松紧张的呼吸肌;改善肺通气量,提高肺泡张开率,减缓肺泡老化,延缓呼吸系统衰老,纠正不合理的呼吸方式;改善和发展肺的代偿功能,增加肺活量,有效改善老年人有氧工作能力,延缓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的退化性变化。姚彦萍[4]发现太极拳可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症状,对肺功能产生良好影响。

3 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老年人的神经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脑重量减轻,脑血管硬化,脑血流阻力加大,氧和营养素的利用率下降,致使脑功能逐渐衰退并出现某些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甚至产生情绪变化及某些精神症状。调查表明,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具有延缓自主神经系统衰老的作用,这是太极拳医疗保健的核心机制[5]。太极拳运动对神经系统机能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原因是太极拳运动中很注重“以心行气”、“以意领气”及 “气意配合”等意念活动,练拳者通过意念活动,可排除杂念,净化思绪,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引起机体某区域兴奋,其他区域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使大脑皮层得到“安静休息”,平衡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安定心神,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太极拳运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意念活动可使大脑呈现出节奏性的活动,练习太极拳可使脑波向良好方向发展,有利于锻炼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防老抗衰作用[6]。

4 太极拳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随着衰老,老年人骨质中的有机物消耗,矿物质增多使骨骼变脆,易发生骨折;脊柱缩短和弯曲,椎间盘收缩变薄,椎体增生,易于出现驼背,身高下降。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力”、“用意力引发劲力”,这种劲力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加强肌肉对骨骼的牵拉,同时加强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发生良好变化,因而保持骨骼应有的弹性和韧性,使骨质更坚固,并延缓骨骼的退化性改变。另外锻炼了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韧带,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和灵活性,从而有效避免弯腰驼背、关节变形,行走不便。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肌肉组织由于脱水,肌肉失去弹性,同时肌腱的韧带萎缩、收缩变硬,引起关节僵直,活动受限;且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和神经-肌肉内的兴奋性降低,容易疲劳。太极拳运动保证了对肌肉营养和氧的供给,使肌肉始终处在有氧代谢中。太极拳训练了神经,使兴奋的产生和传递都比较迅速,使肌纤维兴奋性高,兴奋的肌纤维多,因而参加运动的肌纤维数量多[7]。因此太极拳运动能增大肌力,增加抗疲劳能力。

5 总结

太极拳是一种轻柔徐缓 、以柔为主 、柔中带刚的健身运动,要求练习和呼吸密切结合,对促进老年练习者的身体健康,起着积极作用,对老年人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具有良好的保健和医疗作用,长期练习能达到祛病健身,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作用。我们应加强对其保健功能的研究,使中国这一古老的东方文化,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兵.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保健作用的观察[J].体育科学,l995,16(2):42-44.

[2]李振斌,王兴怀,张岳,等.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慢性病者心血管功能及其病症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118-121.

[3]孟峰年.太极拳教学的五先五后[J].中国学校体育,2000,20(2):27-29.

[4]姚彦萍.太极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9):439-440.

[5]冯小军.太极拳的健身原理与推广优势[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17(3):67-69.

[6]温佐惠,冉学东,广虎.论太极拳对改善老年人生物衰老、心理失衡和精神失落的功效[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5(1):87-9l.

第4篇

中医养生传统保健运动保健学一、引言

“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至理名言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现在已为世人所公认。其实早在数千年前的中国,运动就已经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医理论在运动保健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对当今人们的运动健身和养生保健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吕氏春秋・尽数》中明确提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非常明显,此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黄帝内经》也很重视运动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所谓“术数”,据王冰注:“术数者,保生之大伦。”即指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中医养生与传统保健运动的内涵

1.中医养身的文化内涵。我国中医养身文化博大精深,早在西汉年代就出现了引导养生术、五禽戏等养生功法。但在我国最先出现“养生”一词,见于战国时期《庄子养生术》,其又源自《老子》“撮,养也”,意思是保养自己的生命,让其健康益寿。而中医传统养生基础理论是融汇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医学理论之精华而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经过历史选择其内容更为丰富,主要包括:导引养生术、推拿按摩术、传统武术、吐纳术等。

2.中医养生与传统保健运动的内在关联。中医养生和传统保健运动在历史长河中,构建了以自身修持实践为根本,涉及哲学、科技等诸多学科文化系统,有着独特的传统风格和文化特色。它们具有相同的目的意义,即强健体魄、预防疫病、延年益寿。在健身理念上亦有相似之处,“天人合一”与“多维健身观”都体现了中国朴素的整体观。但传统保健运动在方法和实践上,和中医养生一样博大精深。所以中医养生和传统保健运动应相互汲取营养,取彼此精华并充实发展,逐步完善。

三、运动保健的生理作用

1.平秘阴阳的作用。根据中医学“阴阳互根”的思想,人的生命活动是“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平阳秘,精气乃治”。意思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身体健康的维护,是由机体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中保持阴阳能动的平衡来维持的。如果人体内的阴阳处于动态平衡,即人体生理功能正常,气血和畅,人的生命活动旺盛,也就不会生病。运动保健的作用就是以其运动形式和手段的不同,来求得阴阳的平衡。

2.调和气血的作用。气和血及其在体内的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气血通畅,生命活动就得以正常进行;气血失调,就发生疾病。运动保健是通过运动肢体来促进体内新旧气血交换,即新陈代谢来调和气血的。

3.扶正祛邪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在人体内存在着一种抗御外界病邪人侵的力量,叫“正气”,同时又把体内存在的致病因素称为“邪气”。“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从“用进废退”学说或运动生理学的“超量恢复”学说来看,运动保健是培育正气的有效方法。

4.强健筋骨的作用。体育锻炼的独特作用,就是使人的体格强壮,各种器官功能良好。由于运动的刺激和供血量的增骨骼的硬度和弹性得到了维持,使肌肉组织中结缔组织增多,肌纤维膜变厚,肌纤维增粗,筋骨强健。

5.运动可增强脾胃功能。华佗提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说明运动有强健脾胃的功能,促进饮食的消化输布。而脾胃健旺,气血生化之源充足,才能健康长寿。

四、运动保健按摩的作用

运动保健按摩有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时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快速排泄代谢物;促进精神振奋,克服机体失调,进而防止运动伤病的发生等作用。实践证明,运动保健按摩对于运动者,在维护和提高健康体质和保护良好的训练和竞技状态,增进和发挥潜在体能,提高运动成绩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效,也引起国内外体育界及有关学者的高度重视。

1.运动前按摩。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证明,运动者在训练或比赛之前,某些器官就已发生了变化,如心跳加快、收缩压升高、肺气量加大、呼吸频率加快、耗氧量增加、血糖上升、血乳酸增加等。这种状态,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赛前状态。一般比赛规模越大,离比赛时间越进,赛前状态的反应就越明显。当运动者处于不良的赛前状态时,就会影响体能及技术的正常发挥,尤其是赛前过度兴奋,会导致赛前焦虑,从而影响运动成绩。运动前按摩不仅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精神情绪,尤其能够调节神经精神状态,以适应运动实践所要求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还能代替需要消耗部分能量的活动,保存充沛的体力,发挥最大的运动能力。

2.运动间歇按摩。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在运动和比赛间歇,所消耗的能量便开始有所恢复。只是恢复的快慢与间歇时间的长短有所不同。在运动间歇时,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相应的穴位和局部肌肉,可以取代单纯的消极休息。及时消除机体的紧张和疲劳,保持良好的状态,加速完成对后阶段运动负荷的准备,这是现场的淮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交替结合。运动间歇按摩应根据运动项目技巧的特点和间歇时间的长短,结合环境条件拟定按摩方法。通常可以不受规范程式的限制,采取灵活机动的应变措施,以局部为主操作,着重于运动负荷较大的组织与部位。手法强度宜轻快、柔和,用量宜少。

3.运动后按摩。运动后按摩又称恢复按摩。运动是人体内物质大量分解、能量大量消耗的过程。在激烈紧张的训练、比赛后,通常会出现过度疲劳和过度兴奋状况。其一,大量耗力,过度劳累,主要表现在全身和局部肌肉酸痛、韧带痉挛等。其二,大量耗神,过度兴奋,主要表现在心神不宁、精神紧张、失眠、头痛、纳呆等。运动后按摩要注意全身系统按摩和主要运动部位局部按摩的密切结合,根据不同的运动,着重于负荷较大的器官的部位。对极度疲乏的运动机体,可以施行全身系统性的恢复按摩,可利于机体全面消除疲劳和紧张状态,迅速恢复运动能力。手法强度和用量的掌握、手法操作规程的选择,都应个别对待,即根据其所表现的疲劳程度和紧张状况酌定。通常以轻柔缓和手法为宜,一般在晚上睡觉前2小时内进行,每次约半小时至一小时。

参考文献:

\[1\]王政,陶玉流等.肥胖大学生有氧运动处方实验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12,28(1).

\[2\]卢红梅.试论人体运动科学化运动科学大众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2).

\[3\]陈秋斌.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基础和独特风格\[J\].山东体育科技,2005,27(9):25-27.

\[4\]王宏伟.保健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2,(3):58-61.

第5篇

报告1:血型

检查孕妇血型可早期发现稀有血型,提前做好备血安排。倘若孕妇为O型血,配偶为其他血型,则胎宝宝有发生溶血的可能。

报告2:血常规

1 血常规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体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等。正常情况下孕妈妈体内的白细胞计数应小于10×109,中性粒细胞含量应小于80%。但随着孕期天数的增加,孕妈妈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随之增加,但不应超过12×109,若超出,则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2 如果孕妈妈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110g/L,提示贫血。红细胞压积小于30%,提示贫血,若大于35%,提示血液浓缩,应加强孕妈妈的饮食管理,防止发生血栓性疾病。

3 孕妈妈体内的血小板减少可导致生产时出血、产后出血、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正常血小板计数应不低于150×109,若低于20×109则后果严重。

报告3:尿常规

正常情况下孕妈妈体内的尿蛋白可含有微量或为阴性,如果出现尿蛋白阳性或有多个“+”则可能存在病理情况,包括妊娠高血压、肾脏或肝脏疾病等;尿中白细胞过多的话,需结合临床表现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尿胆红素阳性要排除肝脏疾病,及时做肝功能检查。

报告4:B超

在孕期的不同阶段,B超检查的目的有所不同。妊娠早期进行B超检查,可了解胚胎是否正常,排除异位妊娠,核对孕周;妊娠中期通过B超检查可了解胎儿宫内发育状况,有无神经管、肢体及器官等方面的发育异常;妊娠晚期做B超检查可了解胎儿宫内状况、羊水量、胎盘发育状况、胎儿在宫内的位置等,为分娩做准备,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报告5: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

这项检查是为了筛查染色体异常等先天性疾病。一般在妊娠15~20周进行,最好是16~18周筛查。正常情况1:250以下称为低风险,若超出此值则为高风险,要进一步检查、排除。

报告6:肝肾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主要查看谷氨酸转氨酶、谷草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如出现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查找病因。血浆蛋白降低包括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提示可能存在肾功能异常,也不排除营养不良的情况。若出现低蛋白血症需要及时医治,否则将危及母婴生命。

肾功能检查主要查看尿素氮、肌苷、尿酸等,任何一项超出正常值,均提示肾功能受损。

第6篇

很多家长都在疑惑: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也能做运动吗?事实上,宝宝在婴儿期的手脚运动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他们常常被包裹在一层又一层的小衣服里,四肢活动空间有限,终日躺在摇篮和妈妈的怀中。医护专家认为,让宝宝从小做些四肢运动,有利于为将来的健康体魄打下基础。

Step 1让宝宝四肢舒展

首先,应该让宝宝的衣服适当减少一点,因为只有当他感觉有点凉时才有活动的欲望。但刚出生的婴儿抵抗能力很低,若在他还没开始活动时贸然减少衣服,难免会因把握不好温度而让宝宝着凉。所以在减少了衣服后,应立刻轻柔地将他平放于床上,用小毛毯盖到宝宝的身上。

也许有的家长会问:“既然要开始锻炼身体,怎么又减衣又加盖呢?”婴儿的体温调节需要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应以保暖为标准。当锻炼身体时,为了使宝宝四肢舒展,并且有运动的愿望,则需要比平时穿得少些。但宝宝不会在一减少衣服时就开始活动,尤其是对于俯卧还不习惯,在进入运动状态之前,可暂时给他盖点小被褥,以防受凉。

Step 2 让宝宝练习抬头

在宝宝两个月时,我们就可以开始训练他俯卧抬头了。根据专家的指导,练习的最佳时间是宝宝吃完奶的一个小时后,这样能保证他是在基本空腹的情况下锻炼身体,不会吐奶和打饱嗝。

先让宝宝俯卧平趴在床上,这时家长的引导很重要,宝宝没有自主抬头的欲望,因为那样很累,家长有两个方法可以引导他尝试抬头练习:第一,以身作则,给他示范俯卧抬头,让宝宝知道大致动作,有模仿的对象;第二,用色彩鲜艳和声响悦耳的玩具在他眼前晃动,由下向上引导,诱发宝宝抬头的好奇心。

当宝宝开始要抬头活动时,及时取掉盖在背上的毯子,并鼓励他继续。家长不要急进,只要宝宝有抬头向上的意识就好,每天练习几次,每次不超过一分钟。当看到宝宝有点累了时,马上将他翻过来,将毯子盖到肚子上,让他好好休息。

Step 3 让宝宝左右翻身

万事开头难,有了前面的辛苦和耐心,一般在宝宝3个月时,俯卧抬头的练习就自然多了,活动的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当宝宝额头上能看见细微的汗水时,则说明他疲倦了,家长便可以将他翻过来呈仰卧状,用同样的玩具训练他习惯左右侧卧。

第7篇

云浮自考报名时间

2019年10月广东云浮自学考试新生报名时间:2019年7月15日-19日

2019年10月广东云浮自学考试考生报考时间:2019年7月20日-27日

第8篇

调整状态

人在刚刚醒来时,神经中枢的抑制过程才过去,尚未开始活动;与此同时,全身肌肉十分松弛,软弱无力。倘若这个时候便去从事激烈的运动,很有可能由于用力过猛过急而给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醒来之后,宜用10分钟的时间在室内活动。以便身体内的各关节血流旺盛,活动自如,然后再投入较剧烈的运动。

注意进食

有的人以为,运动前多吃肉类对增强体力有好处。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研究表明,大量的肉类(尤其是猪肉和牛肉)在运动前纳入体内后,肌体难以消化吸收。在运动时使得胃、肠的负担加重,结果引起腹痛。像韭菜、薯类、豆类等产气食物在运动前也不宜多吃,因为它们会使肠道充气而造成运动中腹痛。

人体在运动时有大量的酸性物质堆积,所以运动前后应该纳入碱性食物,如西瓜、黄瓜、萝卜、香蕉、梨、苹果、南瓜、土豆、牛奶、豆腐、海带等。

防止岔气

岔气指的是,在运动时胸背的某个部位出现疼痛,如果遇上说话、呼吸、咳嗽,这种疼痛还会加重,医学上将其称之为“呼吸肌痉挛”。

究其原因,大都是在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之前,准备不足。人体在突然从安静状态进入紧张状态时,难以马上动员起内脏器官,结果无法满足肌肉运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另外,在运动时呼吸的频率太快,深度不够,致使“呼吸肌”连续过急的收缩,长时间得不到休息。有时,天气寒冷或者因大量出汗使体内氯化钠含量过低等,也会发生岔气。

碰到岔气时,可以及时做深呼吸,然后憋气,握拳由上到下捶打胸腔左右两侧,再缓缓做深长呼气;或者在深吸气后,请别人握拳自上而下捶打胸背;或躺在床上或者垫子上反复滚动,使疼痛慢慢消失。

解除“抽筋”

肌肉的“抽筋”,常出现在小腿后面的排肠肌、比目鱼肌群和大腿后面的股二头肌群。这实际上是一种肌肉的痉挛状态,结果使膝关节屈曲难以动弹,但是并没有肌纤维的撕裂存在。

这时候,可以自己或请人协助将下肢完全伸直,把痉挛缩短的肌肉稍微用力拉长(如把足背用力向小腿前面扳),“抽筋”便可解除,疼痛随即消失。

保护脚跟

运动之后,有的人会脚跟痛疼。其中原因有两种:一是运动时脚跟先落地,造成局部负担过重;二是脚跟不慎猛地碰到石头一类的硬物,受伤引起。

经常用热水泡脚,促进脚部血液循环,能起到预防作用。把茄子根放入水中煎熬,滚沸几分钟。等水稍稍凉一点之后,再去泡脚跟,双手反复揉搓痛处,有一定的疗效。把一块砖放在炉子上,热后再洒点醋,将疼痛的脚跟踩在上面,也能够止痛。

整理活动

有人认为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必不可少,而对运动后的整理活动却不重视,以为可有可无。必须指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应该知道,整理活动的目的在于使人体更好地由紧张的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防止因剧烈运动后身体不支而出现“重心性休克”的现象。

人体在运动时,各种生理机能高亢,氧气的需要量会超过平时的15倍多。如果突然回到静止状态,各机能之间就会因为失调而引起不适的症状,最常见的有头晕、恶心、眩晕、大脑缺血等。正因为运动时身体所出现的生理变化不会随着运动的停止而即刻消失,所以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整理活动(例如轻松的步行、做放松操等)必不可少,能避免因身体的静止状态妨碍呼吸的深度,影响氧气的补充。另外,整理活动还有助于体内大量酸性代谢产物的排泄,有利于有氧代谢,恢复体力,消除疲劳。

一般来说,整理活动着重于呼吸运动和较缓和的全身活动,其起始活动和刚结束的运动应该互相衔接。特别是参加赛跑、滑冰、自行车等运动时,到达终点后必须继续前进一段距离,逐渐减低速度。剧烈运动后最好进行几分钟慢跑,再做一些肌肉放松的练习,深呼吸几次。

长期坚持

健身专家指出,懒得运动会对身体不利,而偶尔运动更会伤害身体,无异于“暴饮暴食”。研究发现,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的死亡率为偶然进行体育活动的人的一半。对于那些不能够长期坚持的人们来说,偶然的运动将会加重生命器官的磨损,造成组织功能的损失,致使寿命的缩短。

30岁以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以每年0.75%至1%的速度下降,偶然运动者和坐着工作的人,生理机能的退化速度更快,为经常锻炼者的两倍。例如,同是35岁的人,两者的衰老程度可以相差8年。到了45岁时,彼此的差距更大,是20年。以后每过10年,差距递增两年。

健身效果主要是锻炼痕迹不断积累的结果,所谓锻炼痕迹,就是运动后留在健身者机体上的良性刺激。经常进行适度的健身锻炼,可以让锻炼痕迹像链条一样连接起来,真正获得提高体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效果。而健身时间间隔过长,在锻炼痕迹消失之后才又进行锻炼,每一次锻炼都等于从头开始。因此,科学有效的做法是每周3至5次。工作较忙的人虽然没有充裕的时间,但完全可以选择适宜的项目,利用茶余饭后,就地就近进行适度的锻炼。

冬天防冻

在冬季,暴露的五官由于天寒地冻极易被损伤。不可掉以轻心,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鼻子 作为呼吸的“门户”,在进行长跑等比较剧烈的运动项目时,有大量寒冷干燥的空气“长躯直入”,致使鼻粘膜受到强烈的刺激而遭到损伤,甚至出血。为了预防鼻粘膜不受到伤害,吸气要缓慢均匀,与此同时用手揉、捏鼻翼。出血时,用麻黄素和肾上腺素滴鼻。

嘴唇 由于寒风的袭击极易被冻裂或者引起溃疡,可在锻炼之前,涂上防冻霜、甘油。

眼睛 为避免冬天寒风的刺激,应选择背风处锻炼,或者戴上风镜。遇上灰尘进入眼睛时,切不可用手去揉,而应滴入消炎眼药水,也可用生理盐水、凉开水冲洗。

耳朵 因为远离心脏而血液循环较慢,很容易被冻伤。锻炼过程中可用手对双耳反复揉捏,或者戴上耳套。

脸部 锻炼时用双手加以摩擦,从而促使血管扩张,供血充足,防止面部肌肉因缺血而出现红肿、热、痒等冻疮症状。

傍晚锻炼

第9篇

暴汗服是智商税吗

其实暴汗服,就是一个智商税。它是靠衣服的特殊材质,对身体进行充分挥发汗水的原理。其实减脂的本质是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摄入的能量小于身体消耗的能量,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热量缺口,从而减肥成功。

但是暴汗服的原理是在利用他的热原理,让身体大量的出汗。人的身体失去了大量的水之后,需要进行补充水分。这时候,通过排出汗水所减少的体重就会迅速回到原样。所以暴汗服并不能做到减肥成功,而且由于暴汗服的密闭环境,它不能及时挥发皮肤表面产生的汗水,导致皮肤长期处于一个湿润的密闭环境,久而久之,皮肤就会被汗水浸泡发炎,容易产生瘙痒或者捂出痱子等这些皮肤问题。

在心理上他可能会给你造成一种体重快速减轻的错觉,但是当你补充一定水分之后,这些消失的体重又会恢复回来,会给心情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就像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高兴了一场一样。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对自己的信心越来越怀疑,对自己的体重也会产生厌烦的心情,甚至可能会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

另外在身体上,减肥并不是一件通过排出汗水就能达到了目的的。减肥需要很大的运动量,再加上合理的饮食方案,才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暴汗服只能做的就是排出身体内多余的水分,要知道水是身体代谢的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尽管你穿上暴汗服去运动,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身体的代谢速度就会很慢,减肥效果也就不明显。

并且在身体失去大量的水之后,身体内的水盐平衡失去协调,还有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的现象,对身体的损伤是弊大于利的。

所以通过穿暴汗服运动后你的体重可能真的会减轻,但减掉的只是流失的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水分,并不是脂肪,体脂率并不会下降。

而喜欢穿暴汗服运动的女明星们大多是想要快速变瘦,有上镜需求,哪怕有可能脱水也不是很介意。

运动健身该穿什么

穿透气性好的衣服。

运动时更适合穿着舒适、透气性好的衣物,比如排汗、速干等功能性材质的衣服。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运动量大,排汗多时还应及时补充电解质。

同时,不建议追求快速减肥。“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天也变不了瘦子”。

普通人减肥速度不要超过0.5公斤/周,若减的速度太快,身体将无法承受,也难以坚持。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