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深化改革工作要点

时间:2022-05-19 03:42:07

导语:在深化改革工作要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深化改革工作要点

第1篇

今天召开全县全面深化改革动员会暨改革联络员培训会,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改革总体部署,全面落实县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17年改革各项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担当作为,务实重干,着力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今天的会议上印发了2017年全县改革要点、重点改革项目计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点、改革工作分类考核办法等多份文件,明确了各项改革目标任务,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等下,市改革办副主任陈红同志还将就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辅导,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切实提升改革工作能力与水平。下面,就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凝聚改革共识

过去的一年,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市改革考核中由第三名上升为第二名,一批事关**发展的重大改革项目取得突破,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是从整体来看,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之源,集聚各方力量,有序有力推进各项改革。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和纪律检查体制等各方面改革都有新进展、新成效,公车改革、不动产登记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和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改革全面完成年度任务,我县参与承担的14项中央和省级改革试点项目扎实推进,县内自选的农旅融合、环龙感湖生态保护区域协作、招商引资、大别山金融工程、县域“四个全面”考评机制等改革特色创新项目亮点凸显,并形成相关制度性成果。教育、医疗、保险等民生领域改革全面推进,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二是从区域来看,小池改革走在前列。2016年,小池获批全省首家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省、市、县均出台了支持小池改革发展的文件,成立了省、市、县、镇四级参与的推进小池省级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晓东省长、雪荣书记亲自领衔小池改革示范区建设项目。一年来,小池扎实推进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创建,行政管理、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跨江合作、生态保护等各项改革走向深入,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在今年3月31日召开的全市推进小池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小池改革发展推进会上,市委刘书记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同时,各乡镇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均取得明显成效。在去年的乡镇全面深化改革单项考核中,小池、独山、停前位居全县前三名,改革工作值得肯定。

三是从重点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并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及《五个专项行动方案》,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房产局、县金融办、县改革办等部门主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率先完成省市下达的化解过剩产能的各项目标任务,房产库存平均去化周期稳中有降,“放管服”、“营改增”、商事等改革扎实推进,累计为企业减税5000多万元,企业成本明显下降,市场主体、精准扶贫、基础建设等补短板工作有效推进。

虽然我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客观上来分析,存在改革牵涉面广、改革成本过高、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导致部分改革进展缓慢。从主观上来分析,主要表现为“四个不”。一是不想改。一些同志对改革存在模糊认识,错误地认为,改革是高大上,基层发挥的余地不大,与自己关系不大,喊喊口号、表表态就行了,因此被动地等待改革、消极地对待改革,根本没想在改革上有所作为。二是不敢改。一些领导干部求稳怕乱的心理占上风,担不了风险,下不定决心,使不出狠劲,一味求稳怕乱,不敢担当作为,不敢直面困难和问题,改革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就退缩,只作浅表性、纸面上改革,没有真正付诸行动、取得突破。三是不会改。主要表现是改革和工作“两张皮”,脱离了具体工作,导致改革无从谈起。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僵化、能力不强,把握不了改革的方向,找不准改革的重点,理不清改革的思路,遇事只会三斧头,推进改革无从下手,出了问题又束手无策。四是不平衡。部分单位抓改革工作力度不大,对改革研究和抓落实不够;有的工作表面化,对工作任务没有拿出具体实施方案,任务不明确,要求不具体,没有实行项目化管理;有的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把改革当口号,改革工作落实在总结材料、统计数据和表格上,具体的改革成效不明显;有的仍将一般性工作、改良混同于改革,导致改革质效不高,群众获得感不强。这些问题,在很多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认真研究,逐项解决。

党的十以来,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三年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33次,审议改革文件220份,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基本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已经从“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走向全面发力、纵深推进的新阶段。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会议12次,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相继召开会议9次,专题研究部署改革工作。4月10日,县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九次会议,县委马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全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改革部署上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确保改革方向不偏、举措不乱、力度不减,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形成更多有影响力的改革特色和亮点。

二、把握关键,精准发力,提升改革质效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关键之年必须拿出关键举措。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抓改革工作,首先要把今年的改革任务落实好。要把握关键,精准发力,使实劲、出狠招,以强有力举措推进各项改革,确保各项改革落地生根,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就是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现在不少干部不知道怎么改革,根本原因就在于问题意识不强、问题导向不明,发现问题不领先,分析问题不深入,解决问题不耐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从头到尾,自始至终,都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问题出现在哪里,就改到哪里;哪个方面的困难最大,哪个方面的矛盾最多,哪个方面的群众反映最强烈,就从这个方面率先改革、突破。要始终聚焦问题,对于中央和省市确定的改革试点和已经出台方案的改革任务,必须在第一时间予以实施,坚定不移、不折不扣、积极稳妥地推进。在抓好上级改革政策落地生根的同时,更要立足**实际,善于创造微观搞活的小气候,推进一批接地气的改革,用改革的办法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促进发展。比如,很多乡镇发展面临资金瓶颈,筹资难、融资难,就必须通过改革,创新乡镇投融资体制机制,盘活资产资源,运用市场化方式破解资金难题,为乡镇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再比如,张湖原种场,存在管理体制不畅、欠资压力巨大、社会稳定压力大等长期积压的问题,必须通过改革来破解。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抓改革抓落实的靶向。现在问题摆在眼前了,如果视而不见,还不知道改,就讲不过去了,就要问责。

二是要压实年度任务。要围绕落实全县改革要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和14个重点项目,进一步细化、压实改革任务。特别是各专项领导小组牵头单位要迅速行动,抓紧制定具体的改革要点或改革实施方案,不能简单照搬照抄,要进行深入研究,增强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确定的每一项年度改革任务,都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改到什么程度,都要细化、量化、固化,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改革任务重、涉及部门多的改革项目,牵头单位要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促进落实。各地各部门也要迅速制定本地本部门的改革要点或实施方案,确保改革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具体的实施举措。

三是要围绕重点突破。要在分类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今年全县的改革重点,就是年度要点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其中,小池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创建的1个省级项目、2个市级项目、1个全县重点综合改革项目、10个县级重点专项改革项目又是重中之重。对省市改革项目,要确保按照上级要求的质量和进度扎实推进,不折不扣实施到位,做出可圈可点的成绩,做出可以复制的经验,做出可以推广的模式,力争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对全县重点综合改革项目,也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项目,要集聚力量,探索突破瓶颈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对10个县级重点专项改革项目,要立足**实际,认真研究、统筹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落实,确保推一项、改一项、成一项,真正解决一批制约**发展的实际问题。

四是要实行项目管理。现在每一项改革,都会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需要各方面配合支持。要建立以改革项目为中心的运行体系,实行项目化管理。各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县直各单位要认领、细化、分解今年的改革工作要点和重点,形成具体改革项目,严格按照立项审批、方案起草、组织实施、督察考评、验收结项等程序来落实。每一项改革任务,都要转化为具体的改革项目,明确内容举措、明确时间节点、明确专班责任,项目化推进。某个项目明确由某个专项领导小组、某个部门负责后,其他专项小组和部门都要无条件配合,互相补台,“同台唱戏”,全力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能讲级别、讲层次。对改革项目的推进要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责任包保、销号管理,确保改革顺利推进。要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工作衔接、改革台账等制度,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运行配套的工作机制,确保改革工作体系高效运转。

三、明确责任,强化担当,促进改革落实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抓改革是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各地各部门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

一是要各负其责。各改革专项小组是全面深化改革“作战指挥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操盘手。县委主要是统筹协调、全面部署,每一个专项小组地位十分关键,承担了改革项目的具体推进工作,责任很重。特别是12个专项领导小组牵头单位,要切实找准自身定位,认真研究相关领域重要改革问题,提出本领域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协调推动有关专项改革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各参与单位要认真负责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积极主动,敢于担当。各地各部门改革联络员要切实发挥沟通联络作用,及时向县改革办报送本地本部门推进改革的工作方案、改革举措、改革动态、存在的问题和好的经验做法。宣传部门要注重挖掘,多宣传推介我县改革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不断扩大我县改革的影响力。

二是要做好结合。改革不能孤岛化、碎片化,不能脱离于工作实际,要融入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与全县十大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推进各项工作。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与“四大行动”结合起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四大行动”,抓紧抓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夯实**发展底盘。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与保障、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突出问题,推出一些立竿见影的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改革获得感。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紧盯年度精准脱贫目标,落实扶贫攻坚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脱贫任务。

三是要担当作为。发展需要改革,改革需要担当。当前,改革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涉险滩、闯急流的关键时期,“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如果瞻前顾后,缩手缩脚,前怕狼,后怕虎,遇事“难”字当头,遇难“退”字当先,怕担责任、怕担风险,定然是一事无成。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履行改革职责,勇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发扬迎难而上、敢干敢为的担当精神,把本单位摆进去、把本地方摆进去、把本人摆进去,当好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

第2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育;《教育部工作要点》;词频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5)02-0064-06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普通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既是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高等教育的准备,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其上影响高等教育,其下影响基础教育,横向上联系职业教育,又关系学习型社会建设,是教育分流的关键阶段,处于国民教育体系健康运转的“枢纽”位置和中心地段。尤其是在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宏观背景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力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1.2年的严峻形势下,应该说,高中阶段教育成为了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点。那么,国家教育政策层面是否对高中阶段教育有足够的关注,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相比,国家是否给予了相应的重视,这迫切需要研究。

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文本纷繁复杂,我们选择以教育部每年年初的《教育部工作要点》①(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为分析对象。其理由有三:一是《工作要点》主要是为将来一年国家的教育发展制定规划,并对全年重要教育工作进行重点部署,涵盖了国家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比较完整、全面和系统,这样我们既可以找到高中教育这个点,也可以涉及教育系统这个面;二是通过对近30年《工作要点》的分析,可以研究普通高中教育在这近30年的发展演变和地位变迁,既可了解普通高中教育的现在,也可追踪它的过往;三是《工作要点》是教育行政部门每年教育改革的行动指南,直接引领教育实践,但在这些具体工作指示的背后,也蕴含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政策“隐蔽地配置价值观,是对价值观的可操作表述” [1 ]。

对《工作要点》的解读,我们选择的是词频分析法。所谓词频分析,是指对文献正文中重要词汇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分析,以选出频次最高的词汇来表达文献的主题内容。选择该方法的理由是:其一,政策文本中对不同事物的言说构成政策的不同关注点 [2 ]。即政策是如何言说事物,言说的频次如何,言说的方式怎样,反映出政策对该事物的关注点和关注度,反映出特定的价值取向。其二,某一年度工作要点中对普通高中教育的言说有其偶然性,但如果对近30年的工作要点进行连续性的追踪分析,从这条纵向的信息链中,我们可以挖掘出一些规律性走向。

基于此,本研究以教育部近30年的工作要点为素材,以词频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提取并统计《工作要点》中有关普通高中教育的关键词词条、出现年份、密集度和词频,并结合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词频的对比分析,以考察我国教育政策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关注和地位变迁,反思过去,启迪现在,昭示未来。

二、数据统计

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阶段,又与基础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普通高中教育在《工作要点》中的出现方式大体有两种:一是直接呈现,即以 “高中”或“普通高中”“高中教育”等专门表达②,对该阶段的教育工作有明确指向性、针对性的部署与安排;二是间接呈现,即将普通高中与“基础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捆绑使用,高中教育泛化在“中小学教育”和“基础教育”中来笼统安排。因此,笔者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词频统计:一种是将直接提到高中教育或其相关词语作为统计对象,例如高中、普通高中、高中教育等;另一种是将间接提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或中小学教育等关键词作为统计对象。统计数据如表1和图1所示:

除了剖析近30年来普通高中教育在《工作要点》中的纵向变迁,我们也分别对同一时段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词频进行了统计,并通过与普通高中教育的词频进行对比,横向把握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分量与比重(见表2、图2)。关于高等教育的词频统计,笔者以“高校”“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作为统计依据,所得结果是上述四个词组的总和。义务教育的统计是以“两基”“普九”“义务教育”“基础教育”“中小学”为标准,所得结果是上述五组词语的总和。

三、结果与分析

1. 专门论及普通高中教育的词频较少,普通高中教育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彰显不够

《工作要点》直接提及普通高中教育的次数少于间接次数,普通高中教育大都捆绑在“基础教育”或“中小学教育”里面笼统论及。从1987年开始到1999年的十多年时间里,《工作要点》中直接提及“高中”“普通高中”和“高中教育”的字眼少之甚少,在1988、1994、1995、1996等年度《工作要点》中,仅提到了一次。原文表述分别为:“广泛开展以在乡初、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的实用技术培训活动(1988年)”“积极发展初中后和高中后的多样化教育与培训(1994年)”“研究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针和办学模式(1995年)”“拟定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实施意见和推进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1996年)”,显然,1988、1994年尽管提到了“高中”,但并不是直接针对高中本身。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工作要点》具体到各种类型教育的工作统筹时,基本都是按照“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这几个大的类目来分别阐述其改革发展目标与任务,普通高中教育几乎完全是捆绑在“基础教育”中零星论述或附带提及。以1991年《工作要点》为例,其中“关于基础教育”部分涉及的改革任务有:“继续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积极推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加强学校管理,整顿校园秩序”“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基本上没有太多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专门论述。一方面,普通高中教育夹杂在基础教育中泛泛而论;而另一方面,在基础教育大类目下,义务教育又是绝对的论述重点,普通高中教育往往被边缘化。即使论及高中,也主要涉及的是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关于普通高中本身的改革与发展,性质与任务,目标与内容的相关表述基本没有。

2. 《工作要点》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关注度明显低于高等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一些年份,普通高中教育甚至成为了政策文本的盲区

从每年的《工作要点》来看,国家一般都会分门别类地拟定年度发展目标并作出工作部署。从词频来看,近30年来,高中教育出现的频率几乎都低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就具体分布来看,《工作要点》在近30年的工作部署中,有11处将高等教育作为一级标题给予重点关注,近70处关于高等教育的工作安排出现在《工作要点》的二级标题。义务教育共6处出现在一级标题,近40处出现在二级标题。而高中教育仅有4处出现在一级标题,仅近20处出现在二级标题。可见,国家对高中教育关注远远低于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而且在一些年份的《工作要点》中,普通高中教育甚至直接被忽略。如2006年的《工作要点》提到的工作重点具体包括: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推进高校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有专门的年度改革目标设计,但普通高中教育完全空缺,而且这绝非偶然。2007年《工作要点》的工作重点有: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普通高中教育也基本缺席。再看2008年《工作要点》: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2009年《工作要点》是:大力办好农村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等。都未见有普通高中教育的相关部署。2011年《工作要点》,普通高中教育也再次遭到冷遇,“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设,实施国家重大教育发展项目”的大类目里,具体提到了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仍旧未提及普通高中阶段教育,而在“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开展教育改革试点”中,改革试点项目包括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也唯独没有关于高中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论述和工作安排。

3. 普通高中教育的关注程度呈现阶段性差异

纵观近30年的《工作要点》,国家政策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关注经历了四个阶段:

(1)混沌期(1987~1999) 这一时期,《工作要点》并没有太多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专门论述。除了1993年,《工作要点》在关于基础教育的论述中提及要“改革高中阶段教育,完善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召开高中工作会议”。其他基本上都是混杂在“基础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泛泛而论,形式上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

(2)发展期(2000~2005)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两基”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和“九五”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普通高中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受关注程度有所增加。“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2001年)“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2002)“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步伐”(2003)“继续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2004)“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巩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成果”(2005)等话语表达陆续出现。与20世纪相比,21世纪的《工作要点》开始对普通高中教育工作进行独立安排,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工作再到扩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范围,从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进内涵式发展的提出,再到更加注重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还有一批新鲜词汇的涌现,譬如民办高中、特色高中、新型综合高中等,都表明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更加开放化与多样化的时代。

(3)低迷期(2006~2011) 短暂的关注过后,普通高中教育在《工作要点》中重新走入低谷。这一时期有关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专门论述基本没有,除了2010年《工作要点》二级条目中提到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其他年份《工作要点》中,几乎很少涉及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即使零星提及,也基本是围绕2004年开始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而展开,具体的论述包括:大力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2006)、进一步扩大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范围(2007)、大力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2008)、扩大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范围(2009)等。

(4)黄金期(2012~) 到2012年,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格局有所扭转。2012年《工作要点》关于“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具体内容中,除了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优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还有专门条目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自此,普通高中教育开始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平起平坐,成为《工作要点》中专门论述的重要教育阶段和教育类型。2013年的《工作要点》基本延续了前一年的发展思路,其年度改革重点包括: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2014年的《工作要点》提出的改革目标是: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

纵观普通高中教育在《工作要点》中的词频分布和地位变迁,不难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普通高中教育实际上是在义务教育的‘下推’和高等教育的‘上拉’中得以被动式发展” [3 ],普通高中教育是被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裹挟着前进的,其独特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关注,其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其一,与义务教育相比,普通高中教育虽然也属基础教育阶段,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应该是当时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义务教育的强调是必然的,必须的。我们从每年《工作要点》中有关义务教育的具体用词和措辞来看,也不难发现,这是项压倒一切的工作,类似表述有:要继续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1999);坚持“两基”的“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完成本世纪的“两基”任务(2000);继续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2001);继续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02);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推动各地不断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质量水平(2003);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2007)等。有所强调,就必然有所忽略。在此背景下,同为基础教育的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没来得那么紧迫和至关重要,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忽略就显得有些在所难免了。其二,与高等教育相比,普通高中教育虽然也直接为大学输送人才,但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与经济腾飞,与拔尖人才培养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因而,也更容易引起重视与关注。其三,从普通高中教育本身来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似乎陷入了一种高考招生制度不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很难迈出实质性改革步伐的瓶颈。显然,目前的高考要想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几乎是不太现实的,这也一定程度上使得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有些停滞不前。一般来说,某一教育问题如果要上升到政策层面,要引起决策部门的足够关注,那么这一问题应该是“社会教育现实与教育期望之间的差距而产生的‘需改变’的问题,以及建立在教育现实基础上的‘需实现’的教育价值和利益诉求” [4 ]。而相比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没那么“需改变”,同时,也不太“需实现”,政策的关注度自然就不那么多。

四、思考与建议

如果说,在一定时期,国家对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给予了足够多的关注,这是教育性质和特定时展的共同要求,那么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和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一度被忽视的普通高中教育应该重新被认识,被重视。高中教育一如人体的腰,上连高等教育,下承义务教育,“腰”若不健康,不硬朗,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就很容易坍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普通高中教育是我国“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实现“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 [5 ]的关键所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1. 充分认识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教育是向所有国民实施的非定向的最低限度的共同基础教育,而普通高中尽管也属基础教育阶段,但进入高中阶段后,开始具有一定的职业定向性。也就是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尽管都属于基础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国民性、大众化等特征,但普通高中教育无论在基础的程度和性质上都不同于义务教育,它除了更好地奠定“基础”,还需要“进行具有一定分化性质的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专业教育” [6 ]。因此,它既不是义务教育在基础层面的简单延伸,也不是单纯的大学预科教育。恰如《纲要》的阐述:“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显然,高中阶段教育无论对学生个性的形成还是国民素质的提高,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特殊的意义,它属于基础教育,但却是不同于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决策部门不能把普通高中教育简单混同在基础教育中笼统设计。高中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教育,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定位,如何发挥其特殊价值,都需要有专门的政策安排和针对性的制度设计。

2. 宏观规划普通高中教育的战略发展方向

如果把2000年作为分水岭,那么在此之前的普通高中教育基本上是捆绑在基础教育中笼统规划的,进入2000年后,普通高中教育开始渐渐地以独立面貌而被政策关注。具体而言,2010年前的政策关注点更多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推广,2010年后的政策焦点更多集中于普及和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显然,无论是高中新课程改革,还是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应该都是当前我国普通高中阶段教育迫在眉睫的改革任务。但笔者以为,这些更多都是当务之急,现实之需,眼下之要。政策的关注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除此之外,我们似乎缺少了对高中教育的长远谋略和战略规划,缺少类似于《为了21世纪的高中》(法国国民教育部,1998年)《机会与卓越:14~19岁青少年教育》(英国教育与技能部,2003年白皮书)、《高中学生肩负的国家使命》(美国,2001年)的宏观筹划。未来的高中教育,尤其是21世纪的高中,究竟向何处去,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从长、宏观、整体性地来谋划。

3. 着力抓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

从近3年《工作要点》中有关普通高中教育的具体部署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内容:一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二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关于前者,《纲要》中设定了具体的改革目标,即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2020年达到90%。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自《纲要》提出已近5年,一些省份也就高中多样化进行了试点,但到目前为止,高中究竟如何多样化,如何在高中阶段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沟通 [7 ],如何特色化,如何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等 [8 ],对这些高中教育领域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和重点改革领域,缺乏国家层面的具体指导意见和实施建议,也没有相关配套的举措或制度出台,致使各地落实起来困难重重,流于形式而无实质性的推动与进展。因此,就普通高中教育而言,一方面要长远规划,而另一方面,需抓住当前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狠抓落实,切实推进。

注 释:

① 目前能查阅的最早《工作要点》是1987年的,因此,本文以1987~2014年间《工作要点》为研究资料,共计28份。

② 《工作要点》中一般都将职业高中,中职学校等放入职业教育类目中来专门论述,因此,一般论及“高中”“高中教育”,基本上是指普通高中教育。

③ 1998年的《工作要点》是一个例外,该年度的专项工作是教育审计,所以基本未涉及各类教育的具体安排。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鲍尔.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M].王玉秋,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周谷平,余源晶.近30年来政策话语对教育公平的关注[J].教育研究,2012,(4):35-40.

[3]刘复兴,刘丽群.明确定位、多样发展、体制创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科学研究,2013,(4):34-37.

[4]范国睿.教育政策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http://.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2010-03-01.

[6][日]新海英行,寺田盛纪,的场真美.现代高中教育改革――日本和诸外国[M].东京:日本大学教育出版,1998.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及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鹤壁市20xx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鹤政办〔20xx〕34号)和《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浚县20xx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浚政办〔20xx〕43号)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加大公开力度,加强政策解读回应,不断增强公开实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助力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政府建设。

二、工作任务

(一)围绕民生改善推进公开

1、推进扶贫工作信息公开。公开扶贫政策、扶贫资金、项目安排等工作信息;公布扶贫工作落实情况和捐赠信息。

2、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公开低保、优抚、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救助金发放情况、发放人数及发放标准;及时灾情、救灾工作进展及救灾物资调拨使用等情况。

3、推进就业创业信息公开。加大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公开力度;推动公开相关补贴申领条件、申领程序等信息;及时公开就业供求信息。

4、推进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推进保障性住房分配和退出信息公开,公开保障性住房申请人有关信息。

(二)围绕助力政府建设推进公开

1、积极推进决策公开。推进重大决策预公开;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

2、推进政策执行和落实情况公开。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部署的改革任务、民生举措,及时公开执行情况;加大对督查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奖惩情况的公开力度;深化审计结果公告及整改情况的公开。

3、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推进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和单位预决算公开,公开内容包括单位职责、机构设置、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机关运行经费等;除涉密信息外,部门预决算支出公开到功能分类项级科目,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细化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重点公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情况,包括项目名称、预算规模、补助标准、发放程序、资金分配结果等。

(三)围绕扩大政务参与加强解读回应

1、主动做好政策解读。及时重要政策解读;探索建立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参与政策解读及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解读政策工作机制,主要负责人年内解读重要政策措施不少于1次;重视发挥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定向定调”作用。

2、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组织做好政务舆情监测工作,扩大舆情收集范围,及时了解各方关切,有针对性地做好回应工作;认真研判处置所涉及的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关切等热点问题,及时借助媒体、网站等渠道准确权威信息;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3、更好发挥媒体作用。统筹运用媒体做好工作;及时报道政策解读;畅通媒体采访渠道。

(四)围绕增强公开实效加强能力建设

1、提高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标准化水平。推进信息公开基本目录建设;积极做好规章和政策性文件清理结果公开;按照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

2、提高政务公开工作信息化集中化水平。充分发挥街道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增进与公众互动交流;加强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工作,按照规范化要求做好信息送交工作。

3、提高政务公开队伍专业化理论化水平。定期组织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和业务研究,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增强专业素养,强化公开理念,提高指导、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是加速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抓手,是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的重要保证。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力量建设,使其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相适应,并加强政务公开宣传培训,增强专业素养,提高指导、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能力水平。

2、落实责任。明确一位分管领导负责政务公开工作,列入领导工作分工;街道办事处主任年内听取一次政务公开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推进工作。

3、加强监督。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加大公开力度,加强政策解读回应,不断增强政务公开实效。落实工作要点情况要纳入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20xx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计划2: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局20xx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按照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网站有效平台作用,狠抓落实,切实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打造阳光人社。现将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政务公开,重点实现政务公开工作标准化,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及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创新公开形式,深化公开平台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由局党组统一领导、纪检组监督检查、办公室组织协调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确定专人负责日常政务公开工作,为深化政务公开提供组织保证。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要严格按照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和实施办法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用制度来规范和促进政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评议、考核、"查字典"监督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确保政务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广泛开展宣传。积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宣传工作,让群众更多地了解有关内容,维护自身的权益。完成《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的校核工作,整理保存好相关信息的电子文稿,为下一步建立网上政府信息查询系统做好准备。

三、工作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公开内容。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公开的切入点,凡是涉及审批关键环节,以及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物,都要列入公开内容。要从内容和形式上重点加以深化,比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指标等均在××人力资源网上进行公开。

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公开时间。要根据公开内容的实效,分常年、定期和随时公开。做到“常务”长期公开,“要务”定期公开,“急务”即时公开。即要把领导分工、职能职责、人员编制、办事权限、办事程序、办事时限、以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等情况长期公开;对工作目标进展、专项工作、人力资源任免等情况及时公开;为方便群众办事和便于接受群众监督,本局所有工作人员将实行挂牌上岗。

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凡是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的资金使用等情况,要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是否公开。

第4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按照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要求,以扶助小微企业为重点,在继续深入开展涉企收费清单管理、查处涉企“三乱”案件、健全减负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四翻番”目标创造良好环境。

二、重点任务

(一)认真抓好惠企政策落实。各级减负部门要认真梳理省市县近年来出台的各类惠企政策,特别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现行政策措施,及时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汇编资料和主动上门等形式,积极搞好宣讲和解读,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同时,要根据新年度各地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和各类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时出台新的、针对性强的惠企政策和规定。对于在各项惠企政策落实上打折扣、搞变通、做选择的现象,要督促责任部门及时整改,确保政策措施真正惠及企业、促进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清费减负工作力度。一是对现有涉企收费进行分类梳理,强化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和标准公开。二是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项目,推动取消不适应改革需要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面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及收费。三是继续治理和规范检验检测检疫行为、执收执罚行为、垄断经营和服务收费行为、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涉企收费行为、道路收费站点和涉车收费行为。

(三)深入开展专项督查和整治工作。组织开展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行为督查,严肃查处违规收费、强制搭售等不正当经营行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整顿规范银行业市场秩序活动的成果。着力抓好政府性基金、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自立收费项目,不执行取消或降低收费标准政策,将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交由事业单位、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其他机构办理并收费的行为,努力在治理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有新的突破、新的成效。

(四)努力提高服务企业质量。要紧密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的职能和工作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详细了解各个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当前,重点是要帮助企业解决有关电力供需相对紧张、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较快、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增大,以及创新难、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要根据各地各类企业的特点和产业构成,积极探索“一站式服务”等服务企业的新方法新路子,努力在“腾笼换鸟”、“机器换人”、“个转企和小微企业上规模”及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中,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五)积极完善减负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完善企业负担监测体系。充分发挥企业负担监测点、监督员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负担监督网络,继续做好小微企业负担调查评价体系建设工作。二是要进一步拓宽企业负担监督渠道。广泛发动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等领域专家学者参与企业减负工作,加快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企业减负监督机制。三是加快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法制化进程。四是要注重理论成果的运用。继续加强我市企业负担情况调研,尽可能深入分析我市企业真实负担,剖析企业负担较重的内在原因,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将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责任考核内容,切实加强对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制度,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

第5篇

20*下半年教务处工作将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以“学校工作要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学校20*下半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教学任务,紧紧围绕“抓管理抓质量”这一主线,加强管理、强化落实、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努力使学校教学工作水平上一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和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

1、学习手册:学习《学校质量管理手册》,强化和落实手册中各项制度和职责。

措施: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

2、完善教学文件:根据新调整的专业计划,完成本学期开设的所有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以新标准为指导,各教研组要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合作编写相关的校本教材。

措施:将课程标准制订和校本教材的编写落实到教研组,由教研组分配给相关教师,经几轮研讨修改,认可后使用。

3、加强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充分利用一月三次教研活动所提供的平台,开展以集体备课为主的校本研训活动。(备课组活动方案另发)

措施:成立备课组,召开备课组长会议。

(二)提高教学五个环节的有效性

切实加强教学常规工作,规范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验等管理。

1、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

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注重教学目标制订的适切性和多元整合,即三个维度设计一定要适切、要有机结合、要齐头并进。在做好对学情分析和对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处理教材内容和优化教学过程。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教学方式运用的有效和学习方式培养的科学(接受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融合)。

3、以有效性为导向,实施新的作业操作系统和课后辅导

作业布置要有差异、作业批改要重过程(要有面批、点批、订正等环节)、作业讲评要有导向。

开展经常性定点帮助指导的课后辅导,课后辅导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集体辅导、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4、全面实施学科评价方案

引导学生重视日常课堂学习和作业。本学期起全面实施面向学生学习过程的学科成绩评价方案。

措施:集中讲解、组内落实。通过三次教学检查,查看落实情况,并与教师学期考核挂钩。

(三)加强五个一的教学管理

每位教师本学期应完成:

1、每一次课后有教后记。

2、每月反思后提出一个探讨的问题。(供教研组研讨使用)

3、每学期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有案例现显、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4、每位教师上一堂研讨课。

5、每位教师建立一份学生学业成绩成长记录

措施:研讨课个人向教研组申报,教研组组织教师完成集体听课评课和研讨工作。其他项目个人应提供完整的原始材料。

(四)组织三项大型活动(计划另发)

1、十月份的教学月活动。

2、十一月份的体育节。

3、十二月份的技能节。

(五)筹备“星光计划”(计划另发)

积极筹备“星光计划”,九月底确定参赛项目,完成组队工作,制定并落实训练计划,在校技能节的基础上确定参赛选手,为市第三届“星光计划”技能比武做好准备。

(六)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教学

任课教师严格按专业部制定的专业课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得随意舍弃教学内容和降低教学要求。专业理论课实施教考分离,提升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实训课教学抓好日常训练的质量控制,确保技能鉴定一次性合格率初级90%以上,中级达80%。

措施:专业部通过检查教案、查看授课计划执行情况和随堂听课等方法,确保教学内容的落实。实施教考分离和抓日常训练的质量控制,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七)其他工作

1、完成新生的电子注册工作。

措施:收集信息、汇总、核对、上报。

2、*级补考工作。

措施:召开补考教师会议,布置补考工作,补考成绩输入学分制软件。

3、配合质量管理处做好教学质量管理的系列工作。

4、落实领导干部听课评课制度和同行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议制度,提高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措施:本学期分管教学校长、教务正副主任听课34节,质量管理处正副主任、专业部正副部长听课42节(分散进行,一月抽查一次)。每位教师应收到二份来自其他教师对你的听课评价表,学期结束上交到各专业部。

6、做好期(中)终工作。每一位教师应认真分析总结和反思期中(终)得失,提出改进措施、撰写教学反思报告,提升个体反思能力。

措施:每位教师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内撰写好教学反思报告,并上交至各专业部。阶段反思不少于5篇,字数不少于600。

7、提高学生课间操质量

措施:制定方案,举行日常评比和校广播操比赛。

8、抓好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

措施:宣传、标牌布置、组织活动、检查评比、普通话测试。资料准备,迎接市语言办来校验收。

9、加强信息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的管理

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大图书的流通率,增强图书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

措施:明确分工,落实职责,不定期的抽查与督促。

10、做好技能鉴定工作。

(八)高中教学

第6篇

本期主要工作如下:

一、贯彻文化建设纲要精神,全面推进新制度的落实实施

组织全校教师深入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纲要”和我校修订后的各项管理制度,深刻领会我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校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校领导的决策精神上来。提升教师工作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着力营造关心教学、支持教学、献身教学的良好氛围。

二、深化教学改革,开展丰富的教学教研活动,使办学更适应社会需求

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总结反思上学期教学改革的得与失,坚持素质教育思想,探索中职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坚定不移的推进我校教学改革。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还课堂主动权给教师与学生,倡导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群策群力,推动我校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本学期将举行教师说课比赛、教师课题申报、论文交流等教学教研活动,继续开展教案、学生作业批改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学习实效,坚持每次一题,规范学习程序和学习记录,做好业务学习检查指导工作。

进一步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市场办学,促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的更加紧密结合。学校每个专业成立教研组,专业建设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度。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继续调整课程结构,精简课程门数,加大核心课程教学课时,促进课程内容模块化、项目化。使办学更适应社会需求,更符合学生特点。推动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三、积极实施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校企合作办学和建设特色专业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时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来源。结合我校当前开办的三个校企合作专业,认真总结经验,探索分阶段学习更加灵活的弹性学习制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办好校企合作专业,巩固已有成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增加校企合作专业数量,增强合作深度。

确定“计算机平面设计”、“会计电算化”、“汽车应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四个专业为我校特色专业,在资金使用、教师培养、教材建设等方面给以重点支持,将其打造成在社会享有盛誉的名牌专业,建设特色学校。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重视骨干教师培养。采取“送出去,请进来”、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提供培训学习机会。制订班主任培训工作计划,在学习费用、时间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尽量多聘请校外专家到校举办讲座。

营造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以教研促教师成长,以教研促进教学改革。在学期初,针对我校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学期初遴选出一批校本教研小课题,组织教师申报立项,期末结项并组织成果展评。

举办外聘教师座谈会,对外聘教师既要尊重又要大胆管理,对反映差的外聘教师果断解聘,对优秀的给予及时奖励和表彰。建立外聘教师业务档案,形成稳定的外聘教师人才库。

五、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加强学生岗位技能训练

“以岗定学,以学定教,按岗严训”,修订出版各专业岗位技能达标手册,保证教师学生人手一册,严格监督实施并定期检查。各系在开学第一周要告知任课教师及学生本学期各专业实训项目,以及各专业技能竞赛方案,以比赛促进全校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教务处要按照实训的计划,结合《岗位技能达标手册》中的实训内容、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技能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学校不安排就业,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六、强化常规教学管理且不断创新,建立科学、规范、标准化管理体系

加强对各系教学管理情况的检查,按照《各系教学管理情况考核办法》对各系任课教师、学生进行检查、考核,做到周汇总与周通报,周一前对上周检查情况及时通报,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确保教学工作稳定有序进行。注重对学生平时成绩管理,教务处统一印制学生平时成绩汇总表,依据学生出勤、课堂发言、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方面进行打分。加快建立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

第7篇

一、加大投入,提档升级服务平台

坚持公共财政支持文化建设资金重心下移,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覆盖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一个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一个文化活动室(90平方米)、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的“七个一”标准规划实施,并配备了广场舞音响、书画创作用品、乐器(如:锣鼓、二胡、琵琶等)、电脑、图书等文化设备器材。目前,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室内场所面积都超过了5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面积都超过了1000平方米。同时,注重以泗州戏文化、大运河文化、山芋文化等地域文化打造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山芋展览馆、农耕展览馆等特色览馆,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一村一品”。

二、提升能力,逐步壮大服务队伍

围绕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管、用”工作,着力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明确由乡镇文化站长负责指导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开展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试点工作,按照“村级推荐、乡镇审核、县级考核”的程序,采取签订托管合同的形式,为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都配备一名专职文化协管员,负责设施(设备)管护、活动策划和文化辅导等,确保事情有人做、设施有人管,活动有人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帮助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组建至少1只文艺队伍,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群众参与度显著提高。目前,全县已培育各类文化队伍200多支,其中广场舞队伍150余支、庄户剧团20余支、书画队伍30余支,参与人数超过3000人。积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训和指导,对基层各类文化队伍,分层次、分类别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打造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基层文化服务队伍,不断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提高质量,常态化开展服务活动

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上具备了书刊借阅、电子阅览、娱乐健身、讲座培训、书画展览、非遗展示、影视欣赏、戏曲演唱、文艺排练、文化志愿服务等“十项文化服务功能”。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积极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文化活动,有效的满足了基层群众的需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切实保障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为了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积极培育“一村一品”,从2017年开展,县文化部门积极指导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有条件的村举办“乡村春晚”,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200余场,开展送公益电影下乡放映2100余场,开展农民体育活动200余场次,使文化配送服务真正沉下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2016年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决战五年、公铁水空、创新融合、立体交通”总目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深化改革、依法治安为统领,以打造“平安交通”为抓手,全力开展安全监管各项工作,杜绝重特大事故、杜绝因行业监管不作为而引发的各类责任事故,保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

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杜绝因行业监管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含3人)以上的安全责任事故;确保完成市局、市政府下达的安全工作目标,安全工作居于市局和市政府安全目标考核前列。

三、工作要点

(一)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红线意识

指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始终把这条“红线”印刻在头脑里,落实到行动中,坚守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大的发展问题、民生问题来对待,坚持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道路,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正确处理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做到抓发展首先抓安全,抓安全首先抓法治,把落实新《安全生产法》以及交通行业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底线意识筑牢安全防线。

(二)忠诚履责,全面构建安全责任体系

新《安全生产法》明确了行业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地位。各行业管理机构、各交通运输企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摆正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体系,四大处站、港口、质监、局农路办等行业管理机构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严格按照新安法、交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行业规范等规定,履行行业直接安全监管职责,抓好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交通运输企业要把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作为根本,必须知责明责,全面负责,认真履责,落实好“五个全覆盖”,切实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三)依法治安,坚持严格规范执法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律的尊严在于自觉遵守和严于执法。这就要求行业监管人员要严格在法律的框架下开展工作。法定职责必须为,不能不作为,否则就是违法,就是失职;法无授权不可为,不能乱作为,否则也是违法。要着力推进安全监管方式方法创新,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先照后证”改革后安全生产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实现依法、规范、精准、高效监管执法。各行业管理机构要依照各自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标准规范等规定,科学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并编制相应具体的现场检查方案,依法开展安全监管,始终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采用“四不两直”方式,通过打非治违、暗查暗访、警示教育、通报约谈、经验交流“五个不间断”,督促企业切实抓好隐患排查整改,以铁的纪律、铁的面孔、铁的手腕,严厉打击交通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违法行为,实行安全执法闭环管理,确保隐患整改到位,遏制事故的发生。要严肃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通过严查非法违法行为,建立事故严查、问责和曝光倒逼机制,促使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深刻反思,回到依法生产经营的轨道上来,也让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受到警示,引以为戒。

(四)突出重点,狠抓隐患排查治理

要建立风险分段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要巩固“六打六治”专项整治行动成果,继续深化道路客运、危化品和易燃易爆物品运输、水上交通安全和公路水路工程施工安全、港口、危化品码头等交通重点领域的打非治违。一是企业要全面推行安全总监制度、安全生产承诺和报告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隐患排查整改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要经常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至少每月一次),对所有岗位、重点部位、重要环节进行全面仔细排查,隐患排查治理要梳理、建档、造册,并及时落实措施整改,将检查及整改情况在企业内公示并上报局安委办、行业管理机构。二是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各行业管理机构要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细化隐患排查的标准,明确各类企业安全生产的具体要求,督促行业内企业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对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有效监管,建立安全隐患台帐和销号制度,分级挂牌督办重大隐患。三是完善安全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坚持安全工作目标风险保证金制度,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各单位要加大安全绩效在单位考核中的权重,增强绩效考核的约束力。鼓励和支持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监督,对发现、排查、举报事故隐患有功的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

(五)充分准备,强化应急救援

应急处置至关重要,应急处置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救援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切实提高事故的防范能力和救助的及时性、有效性。

1、要建立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各单位要根据本辖区、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监管部门预案,必要时要进行专家评审、政府批准。要突出企业班组、重点岗位,编制完善各类应急处置要领、现场处置方案和专项处置措施,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和行业监管与企业预案的衔接性,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

2、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各单位要根据相关规定建立专兼职救援队伍,并加强与安监、公安、消防救援队伍的沟通协作,发挥社会救助力量的作用。要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专家库,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教育,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要配齐配足应急救援装备。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应急救援助职能,加大投入,配齐配足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并有效地发挥作用。

4、要强化应急救援现场处置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和“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在事故发生后应启动应急预案,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科学施救,及时全力以赴救助遇险人员,保护财产安全。

第9篇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创新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院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思想,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创新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改革面临的紧迫问题。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社会发展客观存在的基本规律,提出了正确指导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一般性、宏观性,包括和涵盖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1];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只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定的、单元的、微观的部分,既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规律和原理,又要把握特性和个性,根据专业特点和特色不断创新。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形式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活动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主要包括专业建设的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质量的管理、教学制度的管理、教学行政的管理、教学队伍的管理、教材管理、教学环境管理等。它的改革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部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头戏”之一,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教育和教学改革创新为中心环节,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的。针对高等教育的特点,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一、创新的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理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高等院校教育在进行科学决策和规划,实行目标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观念创新教学管理理念。任何管理工作都是不断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这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方式,并且需要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不断地了解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的具体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以与之适应,这是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教学管理理念创新主要体现如下:

1.不断强化学术管理意识。高等院校改革中必须由过于强调教学管理的行政职能转变为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职能,逐步提高学术管理水平,提升教学管理的学术性。

2.不断强化开放管理意识。现代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是一个多职能、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因此,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院校改革必须不断强化开放管理,建立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实行更为开放的管理模式。

3.不断强化民主管理意识。随着我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在教学决策、计划、执行、控制、检查全过程中更应当注重民主化,实行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管理效能,逐步实现民主和法制有机的结合。

4.树立管理国际化意识。高等院校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管理的国际化要求与本土化特色的关系,更新质量标准,建立既符合国情、校情又能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体系,按国际规则办事,同时注重发展优势,保持特色。

5.树立管理现代化意识。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必须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

6.树立可持续管理意识。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必须树立可持续管理和和谐管理意识,应当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

二、创新的教学管理内容

创新的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教学活动和过程的管理。应当从大处着眼,从整体上思考如何建立有助于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特别是创造力培养的运行机制。因此,为了推进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管理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教学行为进行管理。具体包括教学思想的管理、教师的组织管理,以及以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实施的管理。

2.对教学人员进行管理。具体包括教师的培养、教师的选拔聘用,以及教师培训的管理等。

3.对教学对象进行管理。具体包括学生学习管理模式的改革,以及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管理等。

4.对教学资源与教学技术手段应用进行管理。具体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教学资源的管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应用的管理等。

5.对教学过程主要环节进行管理。具体包括入学测试和入学教育管理、选修课和课程补修管理、多种媒体教学管理、实践性教学管理、学习测评管理等。

6.对教学反馈信息进行管理。即对整个教学系统各个环节和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管理,具体包括教学行为反馈、教学人员反馈、教学对象情况反馈、教学水馈、教学效果反馈、教学评估反馈、教学保障反馈。

三、创新的教学管理机制

创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逐步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化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所以要做以下几点。

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提供高效的教学保障。高等院校应当致力于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决策、执行、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体系。一是要完善教学工作决策系统,构成结构合理的教学工作决策中心,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研究和决定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对教学工作起到宏观指导、决策论证、咨询作用。二是要完善教学工作执行系统,构建职能清晰、分工明确的教学管理和保障机构。三是要完善教学工作监控系统,通过目标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核评估,形成立体化的监控体系。四是要完善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系统,建立一支学历教育巡视员和督导员队伍,建立一个由学生信息员组成的信息网络,提供校内经常性信息反馈、校外教学信息反馈和社会人才质量需求信息反馈。在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中,应当注重发挥各级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协调互动,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

2.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和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应当推行以增强学生自主性为特征的弹性学制和选择性教学机制,主要是推行选课制,有选择性地实行课堂开放,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主讲教师;改革考核方式,打破专业、年级界限,允许跨学科、跨年级选课;实行分层次教学,将必修课和选修课分成不同层次、不同模块提供学生选择,给予学生选择学习进程的主动权,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期限等;允许优秀学生在一年级后自主选择专业;与当地其他高校联合办学,实现学生跨校选课,攻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位、双学位,互相推荐研究生,互聘教师等。与此同时,建立基于校园网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选课注册,部分试点网上考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提高教学管理现代化水平。

3.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形成良性运作机制。教学工作评价体系重点是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和院系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及其激励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效果实行全面评价,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第一,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岗位优质优酬机制;第二,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建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第三,构建院系级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工作奖优扶重机制。通过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体现竞争和激励的体制和制度,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对院系级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状态采取目标管理,实行科学的、制度化的评估,教学投入向对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的方面倾斜,向计划科学、工作落实、质量优秀的学院倾斜,对教学先进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重点支持。

四、结语

科学发展观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指明了总的方向,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做好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共同指南。振兴高等教育事业,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在准确分析、掌握现状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树立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设计全新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与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当然,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辛的工作,真正将其做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里我从大处着眼提出一些原则的看法。我认为,应有更多的教育学专家和管理者对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以提高我国当前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