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4 17:29:20
导语:在网络政治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为准确把握网络背景下思政课实效性的现状,笔者对三亚学院的师生进行了问卷式和访谈式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网络对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1.1网络给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带来的机遇
1.1.1网络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侧重于讲授知识性较强的理论,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另一方面大学生注重现实和实用,对抽象枯燥的思政课兴趣较低.但在网络背景下,教师可以将网络中即时、丰富的信息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在避免课堂案例过于陈旧和理想化的同时,使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结合,从而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网络变革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思政课传统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死板,但在网络背景下,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静态、平面的课程内容以声、色、貌等学生容易接受的三维立体、动态的直观形式呈现出来;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各种网站和网络平台(如论坛、E-mail和各种沟通软件),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并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1.2网络给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带来的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不断提升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1.2.1网络大环境给思政课的教学带来了冲击传统的“灌输”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师生间互动性较差,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当大学生可以按照自我兴趣和需求在网络中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时,传统教学的缺陷就会被放,他们对思政课的兴趣就会降低.这不利于大学生发展,也不符合思政课顺应时展的要求.
1.2.2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淡化了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网络是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和领域,但这同时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过份依赖网络,甚至沉迷网络的现象.过分依赖网络不但会冲淡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会使大学生思维迟钝、意志消沉,甚至产生极度不自信的后果.
1.2.3网络中的消极思想和非主流意识抑制了思政课实效性的发挥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其人生观、价值观也才初步形成,还不够稳定.当网络中的消极思想和非主流意识,特别是一些伪装过的霸权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文化和政治理念出现时,他们的视线就会模糊,其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就会被侵蚀和动摇,甚至放弃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对思政课的教学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1.2.4网络的大环境对思政课教师的挑战当前,大学生想了解的知识基本上都可以从网络中直接获取,有时从网络中获取的知识甚至比教师讲授的知识还要全面.这既不利于教师学术权威的树立,也不利于思政课感召力的发挥.网络知识较庞杂,更新速度较快,大学生在紧跟时代和网络变化的同时,思政课教师却因时间、精力或知识结构的限制,很难紧跟网络和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充分利用网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面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发展中的种种冲击和挑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2.1网络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所必须把握的原则网络背景下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要在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成才需要相结合,坚持思政课教的主导性、导向性不动摇的前提下,注重把握时代性和主客体交互性的原则.
2.1.1坚持时代性原则与时俱进是的理论品质.高校思政课必须紧跟时代特点,把理论课与网络时代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整合多种价值观念,帮助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必然原则.
2.1.2坚持主客体交互的原则当前师生之间交互主体性的特征尤为重要,所以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主客体交互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构建师生之间互为主体的良性、和谐的课堂氛围,顺应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的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总之,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把握时代性和主客体交互的原则,这也是高校思政课依据课程理论的特征和学生发展的特点所做出的必然要求.
2.2充分利用网络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2.2.1变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在网络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如论坛、邮箱、微信、QQ等)直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在课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师生间的直接沟通和交流,在师生间构建一种平等、民主、互为主客体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为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政课必须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利用网络的优势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技术教学、在线教学、课堂在线搜索、课后在线学习、练习与考核等,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既可生动、直观地吸引学生,又可较快地调整教学内容;既可最大限度的使理论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又可促使学生达到知、信、行相统一的境界.总之,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2.2.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引导多元文化和价值趋向网络信息中的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特别是那些非主流的、消极的文化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为了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高校思政课的教师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整合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在思想和道德上引领大学生,使大学生增强正确鉴别网络中的信息,防范消极思想和非主流意识的侵蚀的能力,选择积极的信息,自觉吸收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观念和价值观念,不断地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2.2.3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技能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是保证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知识储备上一般并不存在大的问题,但在应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技能上还有一定欠缺,特别在网络信息庞杂、技术更新速度飞快的条件下,这一欠缺越发突出.因此,必须要建立一种长期的教师培训机制,使他们及时地学习网络技术,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的网络信息,更好地驾驭网络和课堂.
2.2.4建立健全网络教育机制和监督机制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的重要工具和领域,特别是随着3G技术的成熟,网络对大学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所以高校要主动抢占网络阵地,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思政教育网站或网络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教学和学习的资源.比如各高校可以建设和完善社科部的网站,建立形势与政策网和精品课程等网站,开放校内网络电视或是利用一些网络建构校园BBS、校内搜索、网络考试、QQ群等平台,定时更新网络信息或在各种网站和平台学习任务.这不但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和学习的资源,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达到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的目的.
(一)网络为高职思政教育可以丰富教育信息
信息量大、信息更新及时和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特点是网络信息的一大特点,这种特性远远生于以往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传统单一枯燥,更新慢的教育模式已经面临被淘汰,在众多的高职院校中,学生宿舍、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等这些优越的环境都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创建一定的网络,供学生们使用,并获得一定的信息,使学生相互交流和充分的学习。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大量正面的信息逐渐开阔学生的视野,定期组织一定的活动,以此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和改进,更为清楚的认识国家的发展趋势,了解国家发展策略,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心国内外大事,在国家与社会发展浪潮中,认清自我,完美的展现自我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二)网络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了创新其方法和手段的条件
由于教育者拥有信息资源的有限性和表达方式的单一性,传统的思政教育走的是“灌输”单一路线,内容的枯燥往往使得学生对其产生一定的厌倦和排斥,极大的降低的教学的效果,而网络的教育,这时不仅仅利用彩色的图像,还配有一定的动画、音乐、视频等集合与一身,加大了课堂渲染力度,不仅仅使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也对升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使学生对思政学习的积极性更为主动,而且信息量大、更新迅速、使用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的特性在教育中起到了无可厚非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一定的多层次性和全方位性,对思政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网络思政教育环境的时效性、针对性有待加强
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是不容大家忽视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思政教育的宣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给大众一个强有力的宣传模式,营造良好的教育舆论环境,同时提供充分的教育素材和通畅的信息来源,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
二、网络时代高职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有待一定程度的加强
在校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的正确培养,也是完善网络法律的同时必须遵循的重要教育,一定要严格加强执行。渐渐的将现实中的法律意识自觉地运用于网络,严格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意识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以法律的制约性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政觉悟,在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同时,杜绝不利于国家发展的违法行为出现,使其在网络使用中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文明人,从而对大学生在网络中的文明行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一定要积极健康的开展
大力建设并推广正确思政教育意义的“红色网站”,并且由专职的、有经验的老师在网上设立专门的思想教育论坛和相关的思想教育板块,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问题并给予解答,以此直接和学生交流思想,同时并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思想,从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最终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这些富有特色的网站吸引,从而对大学生面对网络的正确心态和思想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思政教育队伍一定要具备专业和高效的基准
高职思政教育者思想一定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在不断的提高网络使用技术的同时,通过建立一支不但具有较高思政理论水平,不断完善思政理论水平和实效性,利用网络平台使更多的同学关注并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是大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得到一定的提高,可是适当的对有网络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一定的缓解,同时提高一定的思政教育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今,网络以其交互性、快捷性、开放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成为大学生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和扩大交往的重要途径。面对网络自身的不完善和大学生道德素质比较薄弱的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认识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掘互联网的优势,才能更有效更全面地开展工作。
一、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网络就是社会的延伸,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网络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网络凭借丰富又快速更新的信息资源和自由平等的交流渠道,对大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大学生对于网络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开放的态度。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教育内容的相关信息以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通过网络上展示给大学生,同时也可以在网上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方式枯燥、脱离生活的不足,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2、网络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量鲜活的思想知识和事实材料,从而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材上的理论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强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地位。
3、网络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拓宽大学生的表达渠道,对于一些大家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他们可以比较自由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可以倾诉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上论坛、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交流,实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疏导和帮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4、网络加强了学校、家庭、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与协调。
互联网以其独有的开放性和即时性,打破了时空限制,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互联网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联动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互联网,学生能更多地了解社会,家长也能更及时地了解学生和学校,同时社会也可以更广泛地关注学生。
二、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加大了抵抗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工作难度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强,易受到外界社会思想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在互联网上交融与冲突。如果大学生在网上得不到先进思想的正确引导,长期遭受不良思想的侵害,就会逐渐丧失正确的立场而误入歧途。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和侵蚀,将会严重削弱我们思政治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2、导致一些大学生道德滑坡
大学生心理不成熟、道德意志力不强,在这个不需要承担责任的虚拟世界里,经常出现不文明的言行,有些人甚至攻击他人网站、制售木马病毒等等,走上了犯罪道路。
3、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产生疏离感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转换过程中,需要进行行为的协调,如果协调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出现心理错位甚至生理失调。从网络上得到的快乐会让人暂时忘记现实中的失意,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网瘾,靠网络麻痹自我,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大学生借助互联网更方便地了解校园外面的世界,但由于社会经验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对社会事件的思考深度,当社会现象与书本理论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以偏盖全地对相关部门的诚意和能力表示怀疑甚至失望,以“打酱油”的心态面对这个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加剧了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进一步导致个体行为冷漠和麻木,对社会缺少责任感,甚至出现了交往障碍等心理疾病。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面对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力,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
高校校园网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奏响网上主旋律。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通过互联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将形势与政策、热点时事、学习参考资料等内容上网,不断充实网络教育资源,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从课堂走上网络,走进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培养
高校“两课”教师和辅导员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两课”教育是主渠道,主渠道与其他渠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但目前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比如一些任课教师只管上课,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了解,导致理论指导比较空乏;辅导员虽然了解学生情况,但是相当一部分人所学专业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不高。高校应加强网络技术培训,引导“两课”教师和辅导员对网络环境下的工作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索,努力培养出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懂信息网络技术,并且具有丰富学生管理经验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3、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增强网络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在与各种不同的网络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网络道德教育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起在网上开展对于网上教育的不足,必须注意发挥好“网下”教育的优势,二者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网络在给人们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消极的影响,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以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效力。
参考文献:
[1]曹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J].教育信息化,2004(2).
(一)能够实现教育社会化。
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网络快速发展社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提供了基本便利条件。网络的特殊性在于它更接近于对现实社会的真切体验,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高速变化发展保持一致性的根本要求。互联网传播是一种网状分布式传播结构,网络本身就是含有丰富资源的信息库,这种传播结构使互联网具有交互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性。现代传媒方式也正演变为社会化的沟通和交流,大学生们也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已经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同时,由于社会本身的发展的动态性是与进步的同步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来不断调整和反思教育的内容,从而使我们教育的内容实现教育社会化,这不仅仅是某一个个人的发展,而是广泛的参与社会实践的人的共同发展。
(二)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现代高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不仅是传播信息的纽带、反映民情的窗口,而且是学校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工具。现阶段在我国的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对于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具有积极意义。时代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实际参与社会实践的合格大学生,只有首先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才能进一步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准,才能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为人们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更多自由可支配的时间,从而形成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发展力量。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需要。
当前高校育人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方法。如今,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将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现代化,在计算机网络中,为思想教育所使用的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方法穿上现代科技的外衣,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需求,尊重学生个性,考虑学生学习习惯和接受特点,促进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二、扎实搞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一)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首先,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与一些好的网站进行链接,持和强化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形态教育、优秀文化教育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立具有鲜明的立场观点。其次,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注重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信息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拓展了空间,延伸了时间。实施网上舆论引导,宣讲政治经济形势,根据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答理论难点和重点,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时效性,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导向、提升素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第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要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并且熟悉网络语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选拔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好,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
(二)加强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制度化。
互联网的发展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做好典型宣传、热点透视和舆论引导工作,建立起校内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综合信息平台。对待思想已经产生极端想法的学生,老师、同学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如与该类同学交流、使他们逐步走出思想的误区。通过对学生做思想工作,可以使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多样化,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加强对计算机及其网络使用的管理。
第一,定期扫描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要及时的给操作系统打补丁。及时了解网络安全和病毒的各种最新信息,升级系统、查杀病毒,下载安装安全补丁,是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第二,以宣传教育为主导,强化保密意识。为加强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保密管理,防止计算机及其网络泄密事件的发生,确保国家秘密信息安全,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以及操作计算机的领导干部、人员中强化计算机保密安全意识,多种渠道对计算机保密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第三,建立计算机管理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使用人、安全防范软件的安装使用情况、是否为计算机、维护情况等,实行一机一户一档,并进行统一编号管理。
三、结束语
大数据的特征常用4V来表示,具体是指大数据的四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是数据体量,主要指的是巨大的数据量与数据的完整性。第二是数据类型,指数据的种类非常的多而且复杂,大数据技术就是要在这些复杂的数据类型之间寻找其关联性。第三是处理速度,爆炸式增长的数据量要求快速化的处理速度,才能使得数据的有效利用。第四是价值,大数据的最终目标是将庞大数据中找到数据时间的价值关系,通过找到低密度的数据价值对决策做支持。当前大数据技术不仅产生于特定领域中,而且还产生于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Facebook、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数据就是最好的例子。大数据发展为社会各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信息时代育人的新载体自然无法回避这个新的环境变化。分析大数据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巨大机遇与严峻挑战,探讨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而为下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已然成为热点研究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方向
(一)树立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意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科技与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意识,这是发展大数据环境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前提。针对大数据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要全面了解和分析大数据本身,理解大数据是什么、大数据的变革力量何在、大数据的未来发展趋势等等;其次是在理解大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大数据时代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是充分的确立数据意识,意识到数据是现代社会最具价值的资源,是发展与决策的源泉。用数据意识驱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例如在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将灌输式集中教育变为交流式个别教育。
(二)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量化研究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使用数学模块对研究对象可量化数据进行的分析,通过分析对目标给予评价并做出判断。定量分析方法始终受到教育工作研究人员的关注,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因素,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评价。但与此同时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受很多技术因素的限制,一直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成为科学研究新的范式。定量研究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理论假设、建立数据模型以及数据分析验证。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需要与数据资源丰富的机构单位合作,借助这些数据载体的平台、资源以及高精尖的技术,进行合理合法的挖掘教育对象的信息,从而精确的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另外,要建设一支过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但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创新的网络教育观念、精通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
(三)促进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注意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4C理论,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建议以维系注意力。
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并不稀缺,那么真正稀缺的是什么呢?这就是注意力。
一.以信息消费者为中心的4C理论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注意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心理活动,是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同时人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其中“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的集中与人的活动目的息息相关,而“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它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息消费者绝大多数是上网大学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2年7月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l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互联网的特性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不再是单纯的受众而成为信息消费者,使教育方式由灌输式向双向交流式演变。此时的教育客体具有绝对的主动性,而要获取教育客体的注意力,传统的“教育主体中心论”已无法适应,为此贯彻“信息消费者为中心”的理论则势在必行。
本文主张以信息消费者为中心,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4C理论:即是consumer(信息消费者),cost(满足信息消费者的需求),convenience(信息获得的便利),communication(沟通)。
二从宏观角度如何利用4C理论获取和维系注意力
(一)改革和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内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网络化程度不断增强的受教育者,面对新兴的网络社会,只有改变传统方法,运用现代化手段,才能真正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BBS功能、Email、虚拟社区、OICQ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可以利用网络信息交换,达到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的目的。高校网络思想政冶教育方法现代化,不是对计算机技术的简单搬用,而是一个创造性运用的过程,也不仅仅涉及教育的某一方面,而是涉及到各各环节,包括思想信息调查环节、教育反馈环节、教育评估环节等。
(二)要营造良好的高校网络环境,形成信息消费者之间的群体效应
调查显示,网络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的知名网站,呈现出“马太效应”。(5)美国互联网调查公司2001年6月4日报告称,美国在线、雅虎、微软以及Napster 4个网站吸引网络美国用户驻足浏览的时间占所有美国用户上网时间的一半还多,即四家网站瓜分网民半数线上时间。为此,高校不仅仅要营造名牌效应更要在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优化高校网站这个小环境,从而反作用于网络大环境。应该下功夫营造多层次的文化,以高品味和高学术性为目标,广泛组织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
三、从微观角度如何利用4C理论获取和维系注意力
(一)研究并培养信息消费者的注意力
2001年6月l1日美国尼尔森网络评估公司的一份报告称,就整体的浏览量而言,排在前五位的还是人们熟悉的网站,分别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微软、雅虎、Lycos以及Excite。(6)首先要坚持在网上网下开展调查问卷、座谈、个案分析等形式继续研究注意力的现状。其次,采取开设课程、组织研讨等多种形式对注意力加以引导。再次,努力创造信息消费者新的需求,形成新的汇聚点,也是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保证。
(二)引导信息消费者正确的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教育者需帮助信息消费者努力具备3个方面的能力:其一、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的能力。其二、对互联网富集信息的鉴别能力。信息消费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的培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丰富,在网络信息的趋利避害的选择中显得尤其重要。其三、迅速及时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反应能力既包括在对信息的加工、修改、放大、重新组合、利用以及反馈等一系列思维和技术操作过程中,也包括在对信息所产生的影响的妥善处理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帮助广大受教育者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言行符合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三)引导信息消费者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坚持网上网下的思想引导相结合
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生理、心理的发育状态已具备了自我管理的可能,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就是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它使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社团活动的过程面向学生是平等、合作的,它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尊重和培养。另外,成立大学生权益维护中心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特质。
(四)树立与消息消费者平等的思想,努力提高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
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充分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构建“一体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主题词:网络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网络信息杂乱无章
在网络信息时代以前,学生接受信息的主渠道是新闻媒体,这些媒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工作规范,强调的是党性原则与社会规范,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使这种稳定的格局发生改变。由于在网络上传递信息、发表意见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承担责任。因此,各种政治的、社会的谣言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到处流传,再从网上传到网下,会造成学生原有稳定的传统文化的分裂和趋异,对他们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的畸变将产生重大影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受到巨大的冲击,对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2.网络对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带来冲击
“网络信息时代”开放的、自由的信息系统提供的是一种崭新的、动态的和超文本式的传播模式,这种人机系统高度自动化、精确化而缺少人情味,容易导致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使人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的问题。
3.学生网民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现实,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如下图所示),学生群体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极大地活跃着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中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网民数猛增,大学生上网人数占得比例很大,网络技术的发展严重冲击着大校园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1.充分利用网络有利条件,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与引导
发挥教育的“濡化”和“涵化”作用,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还要充分发挥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与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
2.网络良好的交互性克服了时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育者为中心,受教育者在封闭的空间被动地接受灌输,效果不佳,从而也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而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和跨跃时空的特点,使得受教育者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教育,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网络上方便自由地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直接”对话,沟通交流,教师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现实表现,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或对疑难问题予以解答、辅导,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3.信息网络与学校、家庭有效联合
通过网络,还可以将学校与家庭联系起来,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子女在校的思想表现、学习表现等情况,学校也可以在网上与家庭保持联系,即时沟通、交换信息,做到家庭、学校相结合,为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
4.网络内容的多样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
信息网络是一种具有感染力,充满时代性的传播媒介,其影响和吸引力明显大于过去任何一种传播手段。尤其是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其效果是传统的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对策
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经济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人才的质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批符合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的状况。许多思想教育工作者都感到工作做了很多,精力耗了许多,却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应该针对当前网络信息时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1.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牢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面对困难和问题,要毫不退缩和畏惧,发扬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既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又要有创新、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特别要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的教育成果,并努力运用到工作中去。要通过开展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研讨、撰写论文、校外培训等活动,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向深入发展。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旧有的方法和措施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用新的手段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2.建立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搞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没有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学院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技术和业务能力,诸如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能力、利用网络与学生互动的业务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等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域学生进行沟通,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对症下药,找出解决之策。
3.加强网络管理,促使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网络
学生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欠缺,极有可能在网上丧失自我而做出触犯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有的学生还因为上网没有节制而造成学业受挫。因此,学校应该制定规范学生上网的条例和守则,对学生上网的机房、图书馆要配有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4.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新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是指各级党政机关、政工人员以及传输系统、通信系统组成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高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激励、引导和调控。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可提高信息的传播率、利用率。通过网络传播,可使先进模范的讲话,有关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讲座直接进入网络课堂,使一人授课,全体学生同时接受教育成为可能。并且由于网络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的优点,使受教育者达到的学习效果远优于普通课堂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还可以将其他大众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和户外宣传信息移置到网络上,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作用。同时,在网络上还可以让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实现双向交流,及时获得咨询信息,及时反馈意见,从而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进一步增强其教育功能。
5.优化校园网站,积极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平台
面对学生上网的高比例,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网络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建设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网站或网页,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关键。为做好学生上网教育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建设好校园网,重点开发和扶持一批网站,形成立体式的宣传教育网络平台。
四、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新思考
1.规范网络道德,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
这是提高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渗透和传播的有效途径。要加大网络监控力量,清除网上垃圾,规范网上行为,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活动空间。要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保证网络健康、有序运行。要在网络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规范他们的网上行为,强化他们的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2.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是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进网络的标志之一。我们要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应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把科学理论灌输和渗透到他们头脑中去,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要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易参与性来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3.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责任感
面对精彩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要加大网络道德教育,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对有害信息进行抵制,识别和拒绝网络破坏;另一方面强化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正确对待人机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理性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加强网络责任感。
4.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
互联网络的发展扩展了思想教育空间,今天的互联网,事实上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高校“围墙”的概念将逐步消失,不同地点的高校学生,既可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教育资源,又可在网上自由地向教师咨询思想问题,与其他同学开展思想交流和讨论。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连为一体,将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思想工作的社会化,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了一个最新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模式。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其内在必然性要求以全方位的工作实现网络管理的全面展开,即在以全新的理念管好全新的阵地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找准切人点,建立好网上网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覆盖全校、辐射社会的立体交叉大网络,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并努力取得优良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在网络化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去占领网络文化的阵地,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今天,伴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主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的现代化手段,来拓展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使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总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涉及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翁寒松.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J〕.新华文摘,2000(3).
[2].戴国家.跨越时空媒体的发展与科技推动[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16.
[3].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43.
[4].谢龙,李涛.与当代社会思潮[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3).
[5].张志刚.张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关键词】独立学院 思想政治 问题 激励机制
1、 引言
独立学院,通俗说来,即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架构、新形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然而,作为二级学院,独立学院在组织形式和运营体制上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例如母体高校的制约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这些问题和缺陷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都会形成不利的影响。
2、 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接受者来自方方面面的冲击和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整体素养,充分认识当前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显得尤为重要。
2.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当前的大学,尤其是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究竟有没有必要在独立学院开展适应性、特色化的思想政治培养工作一直困扰着各大院校。归根究底,这是因为独立学院的有关部门没有明确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目标,才导致的方向偏差。一方面,独立院校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会导致学生缺少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出现较大的偏差;另一方面,不少独立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过分注重针对性的“就业教学”,忽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直接导致了学生社会竞争力不强的现象出现。
2.2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涨,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偏见和误解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良莠不齐的信息铺天盖地般涌现,许多、的错误言论,导致新一代的大学生们对思想政治培养工作存在一定的偏见。因此,学生们参与思想政治热情并不高涨,在接受思想政治培养时,普遍存在着学生不配合老师教学工作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培养的转型工作难以进行,学生的正确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也难以树立起来,使得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型陷入了很大的困境当中。
3、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探析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当前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而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完善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因此,下文将深入、全面地探析如何更好地完善和健全这个激励机制。
3.1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推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的转变
由上文分析可知,独立院校普遍存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投入过低的现象。因此,要实现激励机制的完善,相关负责人首先就要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不仅在教学理念上要树立智力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并重的理念,更要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结合实际,将其贯彻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
具体说来,对独立学院而言,应该增加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课程比例,让学生在接受专业课和职业(就业素养培养)教学的同时,增加德育思想培育的时间。此外,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结合具体实际,从身边国家大事、社会时事出发,让学生充分国家政策法令的调整和创新,培养起增加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在独立院校的学习生涯中,做到德与智的全面发展。
3.2关注教职工需求和需要,提升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诚如我们所知,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独立学院相关负责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因此,关注教职工的需求和需要,了解他们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点和建议,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说来,独立学院相关负责人要对教职工的现实生活状况、需求、意见、建议、态度、观念等都要有深入的了解,且要从贴近实际的角度去做工作,例如人事改革、薪酬和福利制度、补贴力度、教育经费等触及到个人切身利益、也是职工关心的问题上入手;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建立专门的反馈渠道――教职工大会或者是“匿名信箱”等等,让他们能够有途径、平台提出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建议和意见,并对管理者的新举措和新安排做出及时的反馈。
3.3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老师必须摒弃“灌输式教育”的模式,在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理解能力的前提下,制定贴近生活的教学目标,摒弃追求“高、大、全”的完美主义的抽象目标,将可实现、可沿革的培养目标具体化、分段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跟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具体说来,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独立院校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通过深入基层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研活动(例如“下乡支教”等),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加强志愿服务意识,养成奉献自我习惯,让学生将追求道德主体性和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活动落实到具体可感的实践当中。同时,考虑到学生乐于求新、敢于求新的特性,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当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开发、推行多样化、立体化、开放式的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例如学生分享会、学生互评、思想政治论文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4、 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独立学院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型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独立学院不仅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关注教职工的需求和需要,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亲身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