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3 14:38:06
导语:在网络课程学习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按周推荐学习安排,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材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方法。一般来说,它必须从课程导学、助学和促学三个方面入手。其中,课程导学能为学生学习建立清晰的学习导航;课程助学可以采用梯度教学方法,促进实践带动教学,帮助学生将教、学、练融为一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课程促学有助于强化学习时间管理,帮助学生形成简洁的学习节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动态网页制作”课程采用了按周推荐学习安排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说明,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按周推荐学习安排;学习支持服务;课程教学;动态网页制作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8—0045—06
一、“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
支持服务范式的构建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迅猛发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程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各种专业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已经成为现代远程教学的主要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自己通过网络寻找学习资源,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依靠自己的能力快捷地找到需要的资源,充分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将教、学、练融为一体进行学习具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尝试采用了“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远程教学支持服务方法。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在学校的远程在线学习平台上增加了“推荐学习安排”功能,并逐步创建了与之相配套的远程学习环境。在这个网络远程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以“周”为教学组织单元,设计和安排相对完整的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资源,按周次逐步将学习安排与学习资源到网络学习平台上,引导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网上学习资源,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达到 “教”与“学”相融合的学习效果。推荐学习安排的时间周期,一定要符合成人学生的工作与休息时间规律,如果时间周期过长,比如是一个月或一学期,这对于自律能力不强、缺乏时间管理[1]能力的学生而言,很容易形成松散、紊乱的学习节奏,不利于他们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在职人员一般以一个星期为单位进行工作和休息的轮回,因此,如果按周推荐学习安排,就会有助于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的时间管理,形成简洁的学习节奏,起到提醒和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决定在“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中率先应用“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方法。
二、“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
支持服务范式的设计思路
远程教育教学中,师生相隔两地,时空分离,学生一般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平台进行远程自主学习。为此,如何在“教学分离”的现实情况下,引导、帮助和督促学生进行远程自主学习,就成为远程教学支持服务需考虑的关键问题[2]。对此,我们设想在“动态网页制作”这门课的按周推荐学习安排中,从课程导学、助学和促学[3]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优化与安排。
首先,课程导学是为学生建立的学习导航,在“动态网页制作”按周推荐学习安排中,设计了开篇导学和过程导学[4],目的是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全面了解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内容,了解课程教学资源,了解课程教学安排。按周推荐学习安排,以周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将教、学、练各个教学环节有机融为一体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其次,课程助学是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课程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支持他们随时随地进行有效自主学习。“动态网页制作”课程实践性很强,其课程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态网站开发和维护能力。为此,我们在课程教学中,通过采用按周推荐材料的学习安排,带动远程教学支持服务向纵深发展,并借此促进和带动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以最大限度推动学生实现教、学、练的有机融合。为了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梯度教学方法,从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扩展到知识面,通过各梯度的实践练习,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最后,课程促学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管理的有效方法,它有利于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工作安排,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形成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自主学习节奏,养成良好的远程自主学习习惯。我们在设计“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按周推荐学习安排时,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以不影响学生的本职工作为前提。与此同时,在提供周学习材料的时候,注意根据学生的本职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双重需要,为学生选择恰当有益的学习材料,以促使学生自觉实现学习内容和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学习和工作的良好互动。
当然,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教学设计与应用实践,并非十全十美。由于材料选择和编写水平的认知差异,通常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终效果,因此,在为学生选择周学习材料时,有必要通过课程组中专业教师、教学设计专家、学生代表等人的集思广益和研讨论证,形成最佳的学习材料,从而保障按周推荐学习安排远程教学支持服务,在课程导学、助学和促学三个方面,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导航服务,实现教、学、练教学过程的完美融合,达到显著提高学生课程自主学习效率的目标。
三、“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支持
质量监督是为了追求一定的质量保证而采取的方法策略和行动措施的监督管理过程。要保证质量监督实施的有效性必须确保这个管理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快速地掌握总过程的各种元素质量信息汇总,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调节问题、控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远程教育的质量监督同样也具有这样的共性,是时刻监管远程教育发展的管理机构。丁兴富在其著作《远程教育学》中指出“远程教育的质量意味着远程教育院校以其教育产出和服务满足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劳动力培训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和能力。由于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宗旨、教育使命和教育模式上的不同,远程教育在质量观念上也必然会对传统教育提出革新和挑战。”所以说,要确保远程教育长足健康的发展,这样的监督管理机构是必不可少的且非常重要的。
一、构建远程质量监督体系的意义
构建远程质量监督体系的核心意义就是保证远程质量监督体系的长足发展。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说。
(一)质量监督体系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通过远程教育培养出来的学员,其学业成果的影响因素颇多,比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员的素质、网络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要想对这些影响学员学业成果的因素加以控制,使其能在标准化范围内只有小额波动,简而言之,就是对远程教育的全过程实时监督、检测和分析,使得教学管理部门能够及时调整,纠正偏差,采用合理的调整方案,进而保证远程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较高的质量。
(二)质量监督体系优化了教学管理部门
保证远程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实效作用,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管理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保证人才质量而实施的一系列工作与活动。通过教学质量监督这一质量监督部门,保证了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不断优化持续运转,增强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二、远程教育质量监督体系的结构
(一)美国高等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结构
整个远程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统被分为7个项目,共包括24项评估标准。
1.学校支持评估指标
大学应制定出一份详细的技术实施计划,其中包括技术安全措施,以保障信息传递的标准性、整体性和有效性。教学网络传递系统应在技术上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学校应建立中央管理系统,为整个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提供及时和全面的技术支持和维护。
2.课程开发评估指标
在远程互联网络的开发、设计和传递过程中应建立一套最低质量标准的指导策略;应建立定期检查教学内容的制度,以保证教学内容达到课程设计的标准;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并将能力发展当作课程学习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学过程评估指标
应充分重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保证和促进这种联系和交往;应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提出的问题提供及时和建设性的反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4.教学组织评估指标
在教学开始前应向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应为每名学生提供一份表达清晰的课程设置资料;学生应有充足使用图书资料的机会;师生应就作业完成的时间及教师的作用批改和反馈等达成一定协议。
5.学生服务评估指标
应向学生提供一份关于整个教育计划的详细资料;应向学生提供有关信息技术操作的培训;在这个学生过程中应向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技术帮助服务;建立学生投诉制度,及时和准确地回答有关问题。
6.教师培训评估指标
应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并且鼓励教师使用各种技术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应为教师提供从课堂教学向在线网络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帮助;学校应有专门的技术指导和咨询人员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向每位任课教师提供有关技术材料。
7.教学效果评估指标
对远程网络教育的教学效果进行多方面评估;在评价整个教育过程的效率时应充分考虑入学率、成本、毕业率和设备使用率等因素;应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准确性。
(二)我国现代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我国学者提出的质量保证体系从教育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及审核、课程发送、学习者支持、学习者评价5个方面规定了质量保证应有的环节。
1.教育系统设计
在开展远程教育之前,教学机构应当根据远程教育和远程教育管理学生的实际需要详细设计自己的教育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测试。系统设计包含的内容有:设计、开发、发送课程的完整过程和具体任务,明确远程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了解生源特征和情况,选择教学及学习支持的媒体,确立所有活动的时间表并检查其可行性,设计获取反馈、评估的方法等内容。
2.课程设计及审核
该环节应重点关注教学目标与学习结果、教学策略与评估方式之间是否保持一致,如何保证学习材料的质量及如何对学习材料进行评估与修改。具体包括:明确表述课程及模块的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材料计划,建立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策略,描述教学目标与学习结果及教学策略间的联系。分析学习者之前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明确教学媒体选择与学习者获取的原则,列举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和支持的渠道,充分设计学习材料的结构和内容,考虑学习材料的交互与反馈,制定学习活动的时间表等内容。制定合理的管理或检查程序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取得机构外同行对教学策略、学习材料质量等内容的认可后方可批准远程教育课程,审查学习中心的设备和师资,制定学习材料的更新及修订方法。
3.课程发送
课程发送环节应该注重对课程教学过程和发送的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具体包括:明确规定教学系统中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制定计划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检查评价,定期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收集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数据,监督记录其他相关人员的行为,制定详细的监督课程发送计划,监督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并定期进行评价。
4.学习者支持
学习者支持环节应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对学习者进行学术和非学术支持。具体包括:制定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目标,为学习者提供详尽的课程资料等。
5.学习者评价
学习者评价环节应该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具体包括:通过评价过程对学习者的表现和进步给予恰当的、快速的反馈,协调评价过程涉及的各种评价标准,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习者进行过程进行监督等内容。
三、如何构建远程教育质量监督体系
首先,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应该从观念上意识到远程教育需要一个质量监督的机构,明确远程教育质量监督机制的核心理念――确保远程教育的长足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理念。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除了可以增加公众的认可、信息的公开与反馈外,还能保证远程教育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办学单位在日常工作中自觉执行工作流程并保持不断改进,提高远程教育的各项工作水平。
其次,规范办学单位的办学行为,将理念付诸实践。办学单位要适学生的需要规范培训者的行为。互联网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在教育方法、学习手段、评价方式等多方面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网络远程教育,为愿意获取知识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机会。但是远程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补充、延伸与学历、学位挂钩,并且远程教育的学历、学位为国家承认,为避免个别远程教育机构徇私舞弊行为,远程教育主办高校内部监督职能的发挥就必不可少。从教学实施、学习过程到教学效果评价,主办高校都要做到有效的监督。
远程教育监督需校、院监督相结合:一是学校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其中教学督导老师由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相对较高的老师担任。教学督导老师主要负责监督学院远程教育的质量,重点是教学环节其中包括基础课、专业课以及毕业论文的质量。教学督导以定期、不定期检查方式进行。二是院级对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校级监督相比,院级监督更加具体、全面。监督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准备环节其中包括教案、多媒体课件等等,教学展示环节以及教学的态度;第二,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其中包括在线学习时间是否完成、作业是否提交等等;第三,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170 ― 02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现代教育与培养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人才息息相关。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和日益多样化的现代文化的发展背景下,现代教育如何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养自主性发展的个人为目的,完成现代教育的使命,是一个值得每一代人认真思考的问题。现代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现代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然而,当前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存在着严重脱节,具体表现就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教育者一直轻视乃至忽视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发展。多年来,我国一直实行整齐划一的模式化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忽略了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培养。学生本是教育的主体,却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而,其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差,参与意识不强也就是必然的结果。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各高等学校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力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计算机引入大学英语课堂,试图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解放教师和学生,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自主学习概念的提出正适应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潮流,符合我国教育现状发展的要求和现实的国情。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整合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扮演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引入了自主学习的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教学其实并没有脱离传统课堂教学的条件,它只是有效结合了网络,以期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因为自主学习既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又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情况,是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材料的程度,也就是教育机制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学大纲、学校、教师、教科书等给予学习者的自主程度,或者是对学习者自由选择的宽容度,还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所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如果学习者自身不能良好地指导和控制自己的学习的能力,如果教育机制没有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如果教师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自主学习也只能是空谈。
首先,受教育的主体应该具备较强的疏导和自控能力。
学习效果的好坏在最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己,因为内因决定外因,主体制约客体。无论是教师还是知识,对学生而言,都是客体的存在。网络可以为教学提供一个环境,但这终究是一个外部因素。学生自身的学习才是根本的内因。在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视听说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是他自己的主宰。教师的职责由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变成了促进学习继续深入和引起学习发生的外在因素之一。在教育发生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具有相对很大的独立性,教师不得干预。教师自能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研究、表达、创造、选择甚至是评价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从而,要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就必须注意培养学习者自身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习者自己发展的。学习者自身也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主动地对自己形成约束。内因决定外因。教师再怎么努力,学生全然不知所以然,那就谈不上自主不自主学习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首先学习者要对自己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有充分的恰当的了解。学生可以自行对自己进行综合评估:比如,成绩测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当前的水平;学能测试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成功的概率和程度;而心理和智力测试则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情感特征等。其次,学习者还要充分明确自身的需要和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了解自己的需要和自己学习的目的,就没有办法制订具体的和学习计划和合适的学习目标。事实证明,有计划的地学习比没有计划地学习更有效;有目的的学习比没有目的的学习更有效。另外,在教育体制提供给足够自由度的前提下,学习者要善于主动地拓宽信息渠道、掌握更多获取信息的技能,以便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材料等方面具备更高的自由度。学生可以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探讨。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和学习材料可以拿出来分享,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经过交流和探讨后,也许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在整个与他人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过程中,还能够在必要的情况下寻求适当的帮助,这是非常有益的锻炼。这种相互之间的帮助和支持非常有助于培养每个参与其中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学习中,要想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在网络条件充分,教育机构允许的条件下,学生本身必须对自主学习具有相当的愿意和自信心。其实,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愿意为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传统的视听说教学在学生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学生学得好和老师没有关系,学生学得不好完全是老师的责任。所以,一方面,长期以来,大学之前的教育已经使得中国的学生养成了依靠教师的被动学习习惯。教师提供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学生普遍缺乏管理自己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学生不愿意为自己可能的不良学习后果承担责任。从而,李明研究后总结道:中国外语学习者要成为合格的自主学习者相对来说难度更大(李明,2001)。
网络环境下的视听说给学生创造了自由选择的学习材料、活动场所、学习方式和手段等硬件设施。既然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是满足个别化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达到自主学习的重要物质条件,那么学生在面对众彩纷呈的学习材料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和愿意,很有可能会由于思想的偏差导致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活动方式、学习进度都不一样。所以,在自主学习中,主观条件是否成熟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学生就会主动发起学习的活动。如果学生没有这种学习的内驱力,无论教育者和教育机构给予什么样的吸引和诱惑,无论外界给予多大的压力,主动的学习、发现根本不会发生,就更不用提掌握和领会了。
其次,教育机制的各个环节都必须进行观念的更新。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程度上的差别((Gardener & Miller, 1999)),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必须要起到组织管理的作用,教育系统也要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越来越精致的学生有了越来越精致的需要,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虽然教师们都不愿意承认,但是事实就是知识越来越商业化了,作为提供商品的人,教师不改变自身去适应消费者,结果就只能被淘汰。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网络提供的学习材料纷繁复杂、浩如烟海,学习者要想在其中鉴别出有益的、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有相当的难度。此时,教师需要对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现代社会对行将就业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学习的东西不能满足其就业的需要,不能用于实现他们的愿望,学生在大学期间基本上就会一无所获。就算当时老师强迫着学了点书本上的东西,也很快就会忘掉。毛明勇说:“教育技术永远不可能取代教师。但是懂教育技术的教师无疑将淘汰不懂教育技术的教师。”(毛明勇,2007)理论观念亦如此。当前,教师必须改变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填鸭式教学显然已经没有用武之地。只有对学生抱有相当的信任,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能在不断地自我探索和摸爬滚打中,在与教师的平等交往中形成适合自己的、能够促进自己进步和成长的最佳方法。在教学条件和设施上,教育机构和学校要尽可能改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条件,积极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对教学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学生可利用的资源,像网络资源库、网络教室、网络学习中心、多种多样的视听说音像资料,有线电视上的各种外语频道、图书馆的各种外语报刊和书籍等都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外因。在体制和观念的更新上,教育机构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大学英语视听说的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体制上,教育系统要加快学分制的完善和积极鼓励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参与等;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要不断地调整机构编制和更新教育观念。没有教育体制和观念的根本性变革,自主性学习也只是一句空谈。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选择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具有相当意义的。教育的发展不断地证明“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受教育者”。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的主体。在自主学习模式下, 无论是教育体制本身,还是教育机构,还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都必须从心理上做出改变,从实践上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David Gardner, Lindsay Miller.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一、问题的出现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修的一门功课,网络走进生活。影响生活,引领生活,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多数情况下,无论家长还是学校,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谈“网”色变的现象,更有甚者,视网络是“洪水猛兽”,不能接触也不许接触。
在教学过程中,我国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以班级授课形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环境模式普遍存在着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接受快”和“接受慢”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1)受时间限制。学生可能对某些问题还没有更深入地理解,或者对其中某些问题没有来得及发表独到的看法,就不得不主动放弃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兼顾到每一个学生,针对每一节课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无法得到准确、全面的学生情况反馈。(2)学生个体差异。高中学生内敛、敏感,即使没有听清楚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也不愿再单独询问教师,容易出现记忆的模糊甚至错误,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合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很好地完善传统课堂教学,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资源、学生主体性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问题的解决
网络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只要我们能正确地认识、使用和维护它。网络上资源丰富,可以共享,这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这也是网络在教学中最基本的作用。网络还可以在课程测试、学习交流、协作教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教学中运用网络辅助教学,可以增进课堂师生交流,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等。
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不再被那仅有的信息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可以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还可以将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它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己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学生在网络学习时不仅可以接受他人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网络教学可以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网络交流,在学习的进行中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利用网络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或参加讨论及获得在线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
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
1.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学习平台。课堂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多媒体课件、学习资源等学习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需选择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计划,这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存储学习成果、记录学习感受的空间,形成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老师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
2.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教师无须经过特别培训,就可以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中方便、快捷地进行电子备课。进行课堂教学等。同时,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进行作业创建、作业批阅、结果分析、报表生成等常规教学活动。
微信公众平台
腾讯公司的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上线,其已从单一的即时通信工具转化为具有网络营销、推广、信息传播功能的公众信息平台,它具有以下特点:①成本低廉。②信息便捷,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③信息媒体多元化。在微信中可以使用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来展现信息内容。④互动性强,能实现即时沟通。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素养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本文探讨的信息素养教育,是计算机基础类的普及性通识性质的课程,是对传统面授型课程的一种创新。其应用技巧仍是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本校馆藏及馆外的资源和类型、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的正确使用方法、电子资源的收藏和使用情况、网络资源检索与使用技巧、信息分析和信息管理等。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学习活动与学习情境,在自主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其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1.教师活动
首先,教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充分地分析。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前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有利于我们知道哪些内容适合通过视频教学直接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如此才能更好地避免教学中的无目的性和盲目性。其次,制作教学视频。最后,根据本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视频的地方,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满足不同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生活动
首先,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加快学习,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也不用再担心跟不上节奏,在视频学习中可以根据需要适时停顿和反复观看。学生观看视频时可在不明白的地方做笔记,然后带到课堂上,还要对视频中所讲的知识及时做总结。其次,学生仔细做视频中的练习题目。最后,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互动解答。
3.课前准备阶段
该阶段由三部分组成:①构建学习环境。教师先创建一个信息素养交互式自主学习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学生利用公众平台上教师推送的教学视频、课件和配套测试题等进行个性化学习,遇到问题时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教师根据微信平台的管理功能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这样做便于课堂学习时进行分组讨论。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准备每节翻转课堂需要的教学材料,课程可讲授内容包括馆藏资源收藏和使用、网络资源的特点及获取、信息分析和管理等。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结构把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知识模块,进行模块化组合,并制作成微视频;或精选国内外符合教学需要的在线视频内容,利用课程公众平台的“群发功能”,以消息推送的形式到微信平台供学生观看。其他的学习材料可以按内容分类添加到课程公众平台高级功能的“关键词自动回复”中,并绑定有特定数字代号和内容的关键词,以便学生获取。③学生利用微信在线学习。学生在关注教师提供的公众号后,根据教师的学习内容,输入关键词等在平台上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遇到困难可以在微信群里向教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教师还可以通过公众平台的后台管理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汇总共性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讨论交流。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网络课程 学习策略 高职
[作者简介]刘彦臻(1964- ),女,湖南攸县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广西 柳州 545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高职教、学、研、训一体化网络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1JGZ102,项目负责人:刘彦臻)和2009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高职毕业论文(设计)网络课程开发与研究”(项目批准号:桂教人[2009]62号,项目编号:58,项目负责人:刘彦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72-02
一、引言
学习策略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学习策略,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但国外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比较全面深入。Rebecca Oxford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促进习得、存储、提取和使用信息而采取的措施,可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成功的学习者会采用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需要和学习阶段的学习策略。O’Malley Chamot认为学习策略是个体学习者用来帮助他们理解、学习或记忆新信息的特别的思想或行动。他根据信息处理理论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是学习者利用认知处理学习的知识,通过对学习的规划、监控和评估等手段来调节学习;认知策略用于学习活动之中,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记忆、理解,进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步骤和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知识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合作时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元认知策略高于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研究采纳O’Malley & Chamot的分类方法,参照Oxford的学习策略量表编制调查问卷,对某高职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学习策略的应用情况展开调查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过程
1.研究问题。(1)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使用现状。(2)如何提高网络课程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水平。
2.研究对象。某高职学院2010、2011届商务英语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涉外旅游专业202名毕业班学生。年龄从21~24岁不等。调查时间为两段,分别为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及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
3.调查工具。调查通过电子问卷,以学生匿名在线填写、提交问卷形式进行。问卷由“高职学生网络学习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使用现状”四部分组成,共72个选项。发放电子问卷202份,回收问卷180份,问卷回收率为89.11%,其中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为89.4%。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总体情况。所有的学生都接触过网络教育形式,其中67.57%的学生接受网络教育时间为1~2年。所有的学生每周都会上网,其中69.3%的学生周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87%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对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习任务有促进作用,这为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元认知策略。在计划策略方面,62.84%的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制订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计划,上网学习之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在自我监控方面,60.84%的学生能按照既定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上网学习的时间,提醒自己围绕学习目标学习,不被其他诱惑分散注意力,根据学习的需要,及时调整网络学习的进度和内容,独立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评价方面,67.58%的学生基于网络学习后会以多种方式衡量自己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和目标。但只有40.35%的学生在每一次网络交流过后会认真梳理自己的收获和感触,只有31.58%的学生有写博客或日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的习惯。
3.认知策略。(1)认知工具使用:93.86%的学生经常会使用搜索引擎等工具从网络上搜索所需的资料;66.6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快速通过网络找到所需要的资源;74.56%的学生会经常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如Email、QQ等)与他人讨论问题。但是他们对一些新认知工具的认识不足,使用率偏低,56.14%的学生知道智能手机中用来辅助学习的客户端应用软件,只有13.16%的学生平时会利用手机上网学习;45.61%的学生熟悉一些Web2.0工具(博客、Wiki、RSS订阅等);35.09%的学生会经常使用概念图等工具辅助总结或梳理知识;还有29.82%的学生称对计算机和网络不太熟悉,影响学习效果。(2)信息识别加工。75.01%的学生会收藏一些学习领域相关的网站、博客等,并进行整理分类;83.78%的学生知道该采用网上哪些资源和常用工具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63.1%的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网络资源完成相关的网络学习任务;72.7%的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独立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71.05%的学生会利用电子学习材料中一些特殊记号来辅助学习;60.52%的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网络学习资源中筛选出所需要的内容。(3)认知活动偏好。网络环境下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是:利用课件进行自主学习51.35%,小组协作学习40.54%,用Word或PowerPoint等工具完成作品35.14%,上网查找资料29.73%,回答问题24.32%,自主进行网上测试24.32%,听老师讲课16.22%。学生认为网络学习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的知识呈现形式是:多媒体课件54.05%,在线点播29.73%,录像16.22%,文本形式0%。
4.社会策略。76.71%的学生愿意在网络环境下与有共同学习兴趣的同伴一起开展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学习资料;54.38%的学生在网上讨论时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回复别人的说法或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网络学习社区中同伴的帮助;49.13%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烦恼时,会向网上学习伙伴倾诉。
5.情感策略。78.07%的学生在基于网络的学习过程中,有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希望学有所获;73.73%的学生表示与他人通过网络协作成功解决问题和顺利完成网络学习任务时,会有成就感;73.21%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学习可达到全部或大部分教学目标,对完成学习任务有自信;70.26%的学生对自己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67.57%的学生基于网络学习时感觉很轻松,觉得上网学习很有趣;56.76%的学生表示在基于网络环境中遇到学习困难时,有信心克服。
四、讨论与建议
1.通过训练加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第一,元认知策略训练。学习目标不清、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较差的学生,需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对他们进行元认知策略指导和训练,重点指导高职生借助专业知识及元认知能力激活、维持学习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上,并建立相应的网络监控措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首先,在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环节训练高职生的计划策略。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系部和专业分别制订相应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并嵌入毕业设计指导书和开题报告模版,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则根据指导书,结合自己的实习工作、生活实际情况,在开题报告中慎重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在模板中指南的引导下填写个人学习计划表,并利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执行学习计划、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其次,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中培养高职生的自我监控策略。指导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督促学生自觉监控学习过程并调节学习进度。最后,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总结环节强化高职生的反思能力。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审视,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和归因。
第二,认知策略训练。传统教育中认知策略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择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学生认知策略主要指对信息的选择、判定、组织与精加工,而复述以及机械识记等学习行为较少。在文献检索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环节,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信息判断和筛选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指导和强化训练,如介绍获取相关信息的网站和方法等。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阶段要指导学生鉴别出学习材料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并组合相关信息建立框架,找到不同材料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合,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同时,还应强化学生的信息加工技能,掌握对比、分析、归纳、应用等信息加工方法。
基于网络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所有学习活动都在线进行,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只是一种学习工具和环境,学习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把对学习策略的辅导全程渗透到面授、导学、助学和辅导答疑等各环节中。指导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素养、学习策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以及学习策略的研究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高质量地保证完成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全程教学和辅导任务。
第三,社会(情感)策略训练。基于网络的学习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互动功能寻求他人支持。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师生交互非常重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获取其他专家的指导对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会有很大帮助,而且这种交互大多在平等、无功利的网络空间进行,能弱化传统教育中的身份隔阂和约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寻求他人支持时,需提醒学生注意网站以及论坛中的专业评价,从合适的对象群体中寻求支持;注意提问技巧,加强问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心态要平和,寻求支持有时需要等待;正确处理索取和给予的关系,要主动帮助他人,以换取他人更多的回报等。
2.通过课程设计发展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良好的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科学的学习策略。如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中的学习管理、学习流程设计、电子档案袋等教学评价设计能提高高职生的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调控策略和评价策略);基于网络和多媒体认知工具设计的课程内容(导学课件、讲座视频、电子教材等)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认知策略的发展;专题论坛、即时信息、课程答疑等课程交互功能对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策略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教学环境的变化导致教学策略的变化,基于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教学,需要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工作流程制度、采纳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网络进行学习过程监控等教学策略,来解决基于网络的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如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过程更加透明和开放,有利于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知识,获取除导师外的更多帮助,从而加速提高其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
4.基于网络评价优化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第一,多元评价主体。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长期以来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学生、企业等其他的评价主体很少介入。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则可以打破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局面,在传统的评价方式的基础上,聘请企业、行业、其他同学、其他教师、企业和行业参与其中,从多个层面对毕业设计(论文)作品提出建议。
第二,改革评价形式。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形式以评分/评语+答辩为主。评价的结果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好的作品和经验不被其他同学学习。而网络课程恰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所有的作品都被展出,所有的同学都需参与,所有的智慧都被分享,所有的问题均被剖析,所有的教训均被告诫,以此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三,丰富评价内容。以往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内容仅限于作品评价,评价内容较为单一,网络课程对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的评价内容全面而主次分明。作品无疑主要评价内容,网络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记录为评价提供多个视角,多视角、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共同作用,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
[2]马颜萍.浅谈远程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6(4).
[3]张命华,刘电芝.培养远程学习者学习策略的教学思考[J].中国远程育,2009(1).
[4]Cohen A 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在学科教育中设计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方案,受教育者对学习的理论认识的影响,即人们认为学习如何发生,知识如何形成的观念指导着教育者的教育实践。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本身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非消极接受者,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思维方法,还有如何应用这些过程去学习。学生运用某种方法进行学习时,与其相应的学习能力也在提高。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适当的教学模式帮助学习者调整行为,提高学习技能。本项教学试验的内容是行政管理专业地方政府学课程,学习者是20~35岁、半工半读的成人。他们大多有直观或者间接的经验认识。试验的目标是探寻远程教学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规律,试验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本项试验方案的具体内容还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材料的准备
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学习者的初始能力为基础,并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起点。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该有较高的要求。在选取学习材料的时候,可以运用JohnM.Keller包含Attention(注意)、Relevance(相关性)、confidence(自信)、sat-isfaction(满意)四个要素在内的ARCS动机设计模型提出的原理开发和选取学习材料。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1)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呈阶梯性递增,难易适中。(2)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需求有相关性。(3)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要能刺激注意。在本项教学试验中,学习材料以教材为基础,但不仅仅通过教材提供知识架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同时还来自教师自身的积累。
(二)多种教学模式的使用
不同教学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能力培养。比如:归纳模式主要用于提高学生形成和使用概念和假说的能力,科学探究模式适用于提高学生的因果推理能力;记忆训练模式则致力于提高学生对材料进行记忆并追忆的技巧和能力;集思广益训练模式则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先行组织者模式则通过强化认知结构和促进对新信息的记忆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念形成能力。总之,本项目的教学实验中,根据所选择的教学模式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某些学习能力。同时,由于各种学习能力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作用,如果在教学模式设计中使用单一模式教学,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程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三)网络学习与集中当面指导结合
远程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以跨越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的距离。网络媒体与面授教学比较,有其不同的特质。以面对面的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网络的教学环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成效?在培养学习能力方面,网络学习是否有其不能替代的优势?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本项试验希望获得的。本方案的实验中,根据网络学习与集中当面指导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由于集中当面指导的时间限制,在本项试验中,集中当面指导更多采取了先行组织者模式,旨在通过教师的讲授,帮助学习者形成支架以理解课程的知识结构。在网络学习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指定的材料,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不同教学载体,学生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网上引导,自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强调交互性
建构主义与元认知理论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活动要取得积极的成效,良好学习情境的营造能促使学习者的积极情感,比如,学习兴趣的增强、对老师及同学的信赖与友谊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态度与学习习惯,也会对学习者的认知产生影响。通过交互性学习,学习者可以直接培养其交流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在知识学习中,充分的交流与沟通,能帮助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迅速掌握学习方法的使用技巧。由于远程教育学习者与教师和学习集体的分离,因此,交互性对远程教育尤显重要。为此,在项目设计的所有环节,都注重师生的交互、学习集体的交流。比如,在每次集中面授指导中,多对网上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沟通,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修正网上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就各种观点进行探讨。总之,通过这种学习环境的塑造,学习者不仅得到了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增强了自信,有助于创造力的激发。
二、提高远程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原则
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观察、访谈、调查和教学实验,获得了有关远程教育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些基本原理,这些假设是否能成为普遍规律,还有赖于将来更多经验研究的证明。目前,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条原则需要注意:
(一)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是提高远程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基础
对于学习者动机与学习成效的关联,皮亚杰、奥苏贝尔等教育理论家都早已注意到。学习者的动机特征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模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推动剂。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内在动机不足。但如果具有学习的初步意愿,通过学习内容的恰当组织,仍然能够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本项目的实验再次证实了这些研究的成果。本项目的实施,是在3个教学点的3个班级。3个班级的表现不尽相同。通过课程讨论以及期末考试检测的学习成绩也有差异。总的来说,在学习风气良好的班级,有较强内在动机的学习者学习成绩与能力都有明显提高。这可以根据第一次网上讨论学生回答问题与最后一次讨论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比较。这是由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学习过程,就不会有能力的培养。另外,学习者学习动机呈现动态性变化的特点,内在动机会随着外在环境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改变。本教学实验项目运用JohnM.Keller的ARCS的动机设计模型的实践也证明,ARCS模型的Attention(注意)、confidence(自信)和satisfaction(满意)三要素对于激发持久稳固的学习动机的效用有限,而Relevance(相关性)和情感因素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因此,除了教学组织的艺术外,增强教学材料的实用性、与学习者经验的联系以及学习者对教师的情感认同、学习集体的情感融洽是教学模式设计时要考虑的基本要素。
(二)平衡学习自与强制性的关系,是确保学习能力提高的组织保障
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必要的强制不仅符合学习者的理性需求,同时还能带来积极的作用。这与传统的观点不同,传统的远程教育强调学习者的自,认为学习者应该享有选择学习目标、学习时间等自和支配权,而这种自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学兴趣。在学习者尚未形成良好的情绪意志管理能力和学习态度、习惯之前,太多的自意味着放纵,不利于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也不会对学习者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在学习时间、学习目标设定上教师可以增加学习者的选择范围,保证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对学生学习任务完成过程进行管理。
(三)针对不同媒介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学习者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网上教学具有共时性、虚拟性等特点,对于远程学习者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时间的特定限制,而且能扩大多向沟通的范围,延长多向沟通的时间,这与面授教学极为不同。网上教学的虚拟性,使学习者在课堂参与时能够突破自信心不足、性格等限制。面授教学可以借助姿势、动作等辅助表达的手段,但网上沟通更依赖于语言的表达。语言与逻辑关系密切,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是能使思维合乎逻辑的工具,因此,网络符号的表达形式必须有助于使二者紧密合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网络语言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的思维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和规律。另外,通过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也是大脑对材料进行编码、排序等的思维过程,因此,阅读语言能力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之一。培养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更是网上教学的优势,因此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大多适用于网上教学。在参与讨论时,学习者可以即时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对于某些未掌握的知识,可以通过信息搜索立即获取并学习,这样,也扩展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范围,提高了学习者信息加工的能力。集中当面指导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情感交流和非语言交流,能增进师生之间更直接的交流与理解。面授教学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师生信任等情感等方面,具有网上教学无法替代的优势。另外,在学习能力培养方面,集中当面指导相比网络教学,更容易培养学习者自我意识,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某些教学模式,比如现行组织者模式、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和头脑风暴法等教学法更适宜集中当面指导时使用。在本项实验中,网上教学和面授教学出勤率差不多,但通过进一步调研我们发现,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更倾向于网上教学,认为网上上课“氛围好、更自由”,尽管一些社会性强的学生更喜欢面授教学,但多数学生还是倾向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发挥各自优势。
(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方法是提高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关键
如何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远程学习者普遍存在着初始能力较低的问题,缺乏信心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也影响到学习者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学模式的使用要获得学习者的积极配合,必须以学习者的需求和价值观为前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创造出一种相互交流的氛围,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指导能力。增强交互性的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培养这种能力。本项目实验证明,通过教育者积极引导释放情感并帮助学习者认清阻碍学习障碍的学习者,能够作出更有效的学习决策,并提高学习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教学模式设计中,从始至终都应该贯彻的基本原则是教师以激励者和反思者的角色尊重学习者的个性、观点,帮助他们表达情感、澄清存在的价值问题。
1. 以儿歌故事为载体,爱好驱动,领会数学之美
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的、社会的、流行于学生娱乐游戏中的课程资源,找取合适学生接受理解的素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故事激趣。在讲解有理数乘方,我通常会向学生讲一则有趣的故事:古时有位聪明的大臣,他很会讨好国王,发明了国际象棋并且献给皇上,国王非常喜欢并且迷上了象棋。国王高兴要奖赏大臣,大臣指着棋盘说“在第一格中放1粒米,第二格中放2粒米,第三格中放4粒米,第四格中放8粒米……放满64格,把这些米给我吧?”国王大笑,“就只要这么点米。”大臣说“就怕你的国库没有那么多米粒!”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一开始,学生第一反应和国王一样“就这么点米。”,老师却神秘的说,国库米根本不够。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讲解新课,到课堂总结时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计算,才发现数据非常的大,与直觉相差很远。
(2)儿歌激趣。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课,用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童谣同时配有flas,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与后面字母表示一般规律呼应,使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3)编制口诀。数学中,许多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为防止枯燥记忆,可采用编顺口溜、口诀,韵语歌谣等形式,让一些公式、定理易读易记,朗朗上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记忆难度,提高记忆效率。如一次函数,可编顺口溜:一次函数图直线,经过(0,b),( -bk,0)点。k正左低右边高,越走越高象爬山。k负左高右边低,越来越低很明显。k称斜率b截距,截距为零变正函;又如在角的教学时,有如下口诀:一点出发两射线,组成图形叫做角。共线反向是平角,平角之半叫直角。平角两倍成周角,小于直角叫锐角。和是直角互余角,和是平角互补角。教师在自己编织口诀的同时,也要善于指导学生寻找数学变化规律加以归纳总结,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采用适合自己的易于理解的记忆方式,例如: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一变二不变;又如: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可以看成大写字母“F”、“Z”、“C”等等。
以故事、童谣、口诀等为载体进行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
2. 以工具为载体,操作探究,拓展创新思维
新课程提倡“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基本理念。数学学习,尤其是几何学习,在画图、度量时常用到许多数学工具——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在学习全等、相似、解直角三角形、函数等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动手实践操作问题,要求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新结论,自主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些知识的学习或者问题的解决常常先设置一个让学生探索的问题情景,经过实践操作度量、观察、实验、操作、探究、类比、讨论、归纳、推广、猜想获得此类问题的结论。如将三角板、量角器等与特殊的四边形、圆按某种方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然后平移、旋转、翻折,使图形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让学生在“运动变化的图形”中,感悟、猜想、验证几何图形所具有性质的“变”与“不变”。又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师用好三角板,充分发挥30°、45°、60°、90°特殊角,再借助类比的思维策略,摆弄出各种不同形式的图形(如下图),在摆出各种状态后分别讨论解决。
赞可夫说过“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取用学生身边熟悉的数学工具,易于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增长知识,在思考实践中培养能力,在愉悦中陶冶情操。
3. 以知识结构图为载体,建构好数学的知识体系
以构建学习材料的知识结构为主体,借助多种形式的图表呈现方式为载体是一种行之有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实践并可积极交流反思的方法。一张特色鲜明的数学图表是进一步升华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的载体,借助知识结构图可以简洁直观反映知识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学习材料基础上以演绎性思维构建学习材料的知识网络图,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目标有合理的认知。综合性复习或巩固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所学知识材料的知识网络图,且尽可能多地扩展知识网络图的层级和节点数量,以训练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在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内容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图,在扩展其主题知识模块时再辅以概念、性质、方法等多种形式将学习成果以物化形式保留下来。学生能够借助图表将一段时间学习内容联系起来。
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学习材料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结构,可以建立整个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单元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每课学习材料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或某个知识点的关联知识结构等,这种注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学习既让学生能明确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又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学习兴趣而保持一种持续学习意识,契合了有效学习的基本品质要求。
摘要:Moodle是一个免费的开源课程管理系统软件。本文介绍了什么是Moodle以及该平台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如何利用这一强大的课程管理系统工具进行课外自主学习,从而促进教师高质量地教学和学生高质量地学习。
关键词:Moodle 学习管理系统 自主学习
一. Moodle概述
1.什么是Moodle
Moodle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缩写,即: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Moodle是一个网络课程管理系统(Moodle Management System)。所谓网络课程管理系统,是指为基于网络的课程的教与学提供全面支持的软件系统。作为目前一个主流的开源网络课程管理系统,, Moodle 以其简单而清晰的使用方式和灵活的扩展空间赢得了许多人的青睐。它解决了大部分信息化学习和课程管理的共同问题, 如课程设计、、组织、作业、测试、统计、评价等, 能够不加任何修改就进行实际应用。
2.Moodle的主要特点
2.1 Moodle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是Moodle的一大特色。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Moodle的设计目标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管理与呈现上,而是更加关注对教学过程中各种“活动”的支持。Moodle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学习社团中有影响力的榜样,是各种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是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组织者
2.2 Moodle是一个开放源码的自由软件
Moodle的开发与是遵循GPL协议的,即允许任何人免费使用和修改源代码,但必须保留原作者的版权许可声明。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与自由软件的精神相得益彰,Moodle的社群中除了开发者,更有大量的教师和学生用户,来自他们的反馈和建议是Moodle茁壮成长的沃土,这是很多商业公司求之不得的宝贵财富。
2.3 模块化的结构设计
正如Moodle的名字所示,Moodle的系统结构是模块化的,这种结构设计使得系统的灵活性格外突出,修改和扩充十分方便。Moodle为教师提供了支持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念的十几种课程活动,包括讨论区、学习日志、聊天室、学习资源、单元小结、在线调查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十分简单的设置为课程加入这些活动模块,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界面选择安装各种模块,而开发者可以依据定义的接口开发新的模块。
二.利用Moodle平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1. 能满足现阶段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Moodle 系统运行在 apache+php+MySQL的服务器上,通过web 形式, 不需安装客户端。站点的建立同平常软件安装一样, 基本一路“Next”就可, 因此安装简便易行。Moodle 的大量学习活动都类似日常的网络活动, 学生只要能用 BBS 发表文章, E- mail 发送附件,进聊天室聊天, 就能毫无困难地参与 Moodle 活动。而 BBS、 E- mail都是学生常用的网络功能, 因此 Moodle 系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能提供全天候、全局性的学习可能
由于 Moodle 是通过网络形式运行的, 能超越时空限制, 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全天候学习要求。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组织课程, 整个课程的所有活动都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随时查阅每一项活动的进行情况, 查阅自己到目前为止的所有表现, 得到一个全局性的学习状况纵览。也可查询其他学习者的学习状况, 据此更准确地认识自己。从而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计划的学习者, 判断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是否符合学习目标, 并调整学习计划。
3. 能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
Moodle 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学习环境, 保证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多关注自身的真实想法, 其真实生活性的交际特点给学生创建了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
4. 能提供协作式的学习环境
除了“独立、平等、互助”的网络文化特色使得基于网络的学习活动具有协作的特点外, Moodle 系统还利用以下机制保证了学习的协作性。(1) Moodle 为每一名参与者提供便捷的交流手段; (2) Moodle 在活动的组织上具有强大的学生分组功能, 保证了组内、组际间的协作性; (3) Moodle 的多种学习活动也能最大限度地构建和谐交流空间。
5. 能提供模块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学习活动的模块化保证了教学活动的可逆性, 从而使学习具有非线性特点,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定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既可以反复参与某次活动, 也可以跳过不适合自己的活动。
6. 能提供科学反馈的学习环境
由于有后台数据库的支持, Moodle 能提供详尽的活动日志记录,能最大限度地为师生提供反思、评价和分析需求, 从技术上使形成性评价成为可能。
7. 能提供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