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3 16:35:45
导语:在幼儿音乐欣赏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水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91-02
当下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教育便从幼儿园开始就受到家长们的重视,为了不让自家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音乐、舞蹈、绘画等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的艺术教育被家长们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近年来的幼儿音乐教育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成为家长们对幼儿教师的迫切要求,这为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从事幼师培养的中等师范学校,更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改革落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音乐教育一定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新时代幼儿音乐教师。然而当前我国中等学校在培养幼师音乐教师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作为音乐教师要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基础上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加强音乐教学科研能力,为提高学前专业音乐教育水平寻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目前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当前中师学前教育音乐专业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培养人才理念的误区就是培养目标不明确,中师学前教育音乐教育是要培养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不是培养过于专业的声乐歌唱家或乐器演奏家。很多教师过于强调学生专门的技能学习,有的学校把专业分得过细,设置声乐课、钢琴课、小提琴、扬琴课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专门学习一门技能,这样就会使得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偏低。音乐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性,就会导致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和技能过于单一,不能胜任今后幼儿教育教学。其次,音乐教材不适合中师学前音乐专业学生使用,当前中师音乐教学教材还缺乏系统性,很多学校自己随意设置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有的学校使用的教材过于陈旧,有的教材难度与跨度大,不适合学前音乐专业学生使用。第三,教学实施没有专业特点和针对性,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要侧重于对学生的识谱能力和各种乐器的伴奏能力培养,以及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中师缺乏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能把自己所学专业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从而缺乏艺术实践能力。第四,很多学校音乐教育重视技能培养,轻视音乐理论的教学,导致学生没能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学生对于音乐发展史、音乐基本乐理知识都是一知半解,不能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丰富情感。第五,音乐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不能从事幼儿音乐教育,而是成为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师。这是因为培养出来的音乐专业学生供大于求,并且音乐教学能力低下,只能改行从事其他学科教学。第六,教师方面也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无法跟上时代教育发展的问题。有的音乐教师在大学阶段没能打下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乐器演奏技能,无法从容胜任中师学前音乐课程教学。当然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里主要探究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应该采取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现如今的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和手机微信等各种媒体,能够快速掌握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眼界的开阔,求知欲的增强,使得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内容更丰富多样。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艺术天赋也不同,这就出现了音乐专业大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对自身特长的需求。首先,增设很多专业选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水准。尤其是那些学习勤奋刻苦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一门或几门音乐专业技能课程进行学习,那么这就需要学校开设一些民族器乐课程,如二胡、笛子、手风琴、古筝、琵琶、扬琴、唢呐、笙箫等选修课程。还可以根据学校所具备的教师资源条件,开设西洋乐器课程教学,如萨克斯、小提琴、长笛、吉它、电子琴、电吉他、贝司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习了必修的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还可以了解多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与性能,以便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幼儿教学工作。其次,要重视儿童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诸如欣赏中国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儿童动画片《山水情》、丁善德的《儿童组曲》、舒曼的《儿童情景》中的音乐;外国的门德尔松的《春之歌》等,这些旋律优美、清新欢快、形象生动的儿童作品能够激发儿童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使得儿童身心健康、感受音乐的美。学前专业的音乐欣赏教学应该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形象生动的作品,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第三,增加打击乐器教学。打击乐对于儿童来说很简单,可以将不同节奏配合起来形成动听的旋律,让孩子感受到音乐节奏的美妙,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幼师首先要学会打击乐器才能从事幼儿音乐教学。
三、教学方法上采取微格音乐教学法
可以将先进的微格音乐教学法运用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之中。微格教学法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和伊芙首先开发建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所谓的微格教学法就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法建立在科学方法论、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之上,可以用来系统训练幼儿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这种被简化、细分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微格教学法被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就能充分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得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使用这一教学方法需要遵循微格教学基本规律,那就是首先要制定微格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编写教案;其次要提供教学示范,进行角色转换,开展模拟教学,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评价讨论;最后微格教学结束,根据全班学生学习情况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还可以根据学生声乐基础层次的不同分别布置,同时安排好下一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使得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准备时间,以积极配合下节课的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中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我们常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摹拟法、鉴赏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模式上采用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体现现代教育人本化特点,可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全程化实践体系的开展,能够很好地培养出职业素养高、音乐技能扎实、艺术才能突出的优秀幼儿教师,为幼儿音乐教育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构建科学完善的构架体系,中等学校学前教育学生所具备的音乐素质不一样,就需要进行分层分类,寻求最为有效的培养方法,很多学生不具备音乐专业素养,这就需要建构不同的培养架构体系。分层分类模式有利于不同条件的学生进行音乐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将音乐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二是构建有效的机制培养模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进一步整合音乐教育资源,明确教师与相关部分的工作职责,加大这种培养模式的科研力度,积极促进该机制的长效发展。三是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音乐教师,是培养学前教育音乐专业人才的主力军,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为他们做好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的服务工作,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根据不同音乐教师的特长,学校要合理分配他们的音乐教学岗位,如音乐理论教学、音乐技能教学、音乐科研工作等岗位,这也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分层分类特点。
五、教学评价上的措施
中师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评价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往往只是在期末进行一次知识理论考试,从而忽视了音乐技能和运用能力测试。要想使得考核成绩客观、公平、公正,就必须以检验学生自身音乐专业水平和音乐教学能力为基准。考核可以在平时阶段性教学过程中进行,把一阶段学习获得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总结性的测评,这样不仅有效地检验与考核出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检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有计划、有目的地改进教学提供经验和帮助。这样一来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还能够检阅教师的教学效果。在专业技能评价上要以教材曲目为主自选课外曲目为辅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学习能动性,激发学习音乐技能的兴趣。音乐测试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侧重于教学能力的检查与测评。学校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考核结束后对任课教师应进行评估。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最后还可以建立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这种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实施。如学生音乐成绩评价可以采取“笔试+小组协作学习+读书报告”三种形式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也符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特点。
六、结语
随着我国儿童出生率的降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愈加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地位逐渐提高,这就使得中等师范学前专业音乐教育教学地位更加突出。为了更好地适应今后幼儿音乐教学,也是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教育发展步伐,加大传统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从事幼师音乐教育的教师要积极加强科研能力,探究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的方法,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幼儿教师,为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丽娜.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7).
[2]柳潇.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大众文艺,2012(21).
[3]立足学生职业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J].李秀洁.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5).
[4]文春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7).
[5]黄少芸.微格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05).
【关键词】开放活动;节奏感
一、研究内容及现状分析
1.幼儿园节奏教学的现状。节奏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幼儿园的节奏教学主要以打击乐教学为主要形式。幼儿好动、好奇并有强烈的自我实现与需要,而以开放式活动为切入点和侧重点,以幼儿的兴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自由地表达、表现,能够培养其良好的记忆力和专注的学习态度;发展其创造力及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其审美的情趣和能力,与此同时发展幼儿的节奏感。但目前大部分幼儿园教师普遍觉得打击乐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具、材料、图谱等,同时教师也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而有些幼儿园的设备不够完善,缺少打击乐,所以打击乐教学在幼儿园会因为被感觉难以进行而不常开展,幼儿的节奏教学也因此常被忽略。
2.大班节奏感发展状况。所谓节奏感,就是感受音的长、短、强、弱的能力。在2010年上学期开展课题研究后,我对本班幼儿进行了节奏感的摸查,分别进行听音乐节拍、朗诵诗歌及节奏模仿三个环节测查。测查结果发现我班幼儿朗诵诗歌的语言节奏准确,简单的节奏模仿掌握不错,但听音乐节拍及较为复杂的节奏型普遍准确率低,分析后发现这是因为幼儿容易掌握语言节奏,同时大班幼儿对节奏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对音乐中的节奏则不容易把握。
3.开放式教学的现状分析。开放式教学,源于科恩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
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习者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同时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习者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习者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其健康、和谐地发展。而我所认为的“开放式”教学,就是一种低结构、高开放、重过程的活动,是兼有自主性、开放性、游戏性的活动,是基于幼儿的直接经验,以获取丰富的学习体验,满足探索的好奇与兴趣。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开放式节奏活动
传统教学单一、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合传授知识、填鸭式的教学要求,幼儿的学习几乎是被动的,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建立一种开放性、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幼儿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自己操作探究问题、合作学习、自由地表达经验、表现能力。在陆园长的指导下,我园多次开展了“教学形式和手段多样性”的教研,深入探讨,并在小课题开展中期,进行了课例观摩,观摩后由教研组园长和老师一同评析和研讨,在课题研究的后半期更凸显在综合运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环境、人力等资源作为教学手段的开放性组织形式研究。
1.初期: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开放。节奏,也就是不同长短、强弱的音的有规律地组合而成,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概念是抽象的,所以开放节奏教学内容,将其具体到生活中的声音,容易被孩子接受。在开题初期,在了解本班幼儿的水平后,我尝试在一日生活空余时间,让孩子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并模仿这些节奏,不仅激发了孩子对节奏乐浓厚的兴趣,还为学习节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前中期:组织形式的开放。《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由此可见,节奏乐活动并不单纯局限于音乐室里进行,更不局限于使用传统的打击乐器。
3.中期:人力资源的开放。《纲要》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和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鉴于此,我将人力资源充分开放了。
①形成新型、有效的开放式节奏乐教学模式。艺术本身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就意味着要冲破固定模式,若陷在十分固定的模式中,艺术的趣味即艺术的生命也就没有了,而幼儿的创造力也会被抹杀。经过一学年的探索和研究,我冲破了传统灌输式的、机械模仿的节奏乐教学,以环境为切入口,由传统集体教学转向分组、个别教学,通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开放式节奏乐教学模式,让幼儿在与环境、同伴、成人的互动过程中获取丰富的学习体验,发展良好的节奏感。
②幼儿获得良好的节奏感以及一定的节奏乐演奏能力。与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开放式教学更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注重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经过前期的测查、中期的观察评价,以及后期的测查,我发现我班幼儿的节奏感大大发展了,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型,掌握了基本乐器的演奏方式,个别能力强的孩子还能创编节奏,在区域活动的观察中,我甚至发现了个别幼儿能当上小小指挥家,组织一群小小演奏家进行演奏。这表明,在小课题开展后,我班幼儿的节奏感和演奏能力有了飞跃的进步。
此外,开放式教学除了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开放,还应体现在教育评价的开放性。由于研究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进行研究,下阶段将着重在教育评价开放性的研究点上,延伸探索,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