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

时间:2022-02-17 09:57:11

导语:在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

第1篇

关键词:新形势;机械制造;安全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机械制造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国家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的象征,对于国计民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机械制造企业由于机械产品的重要性和相似性较低,因此,难以采用流水线进行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着管理内容复杂、风险度高及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1、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安全管理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组成部分。安全管理是运用安全的组织、制度、方法手段对企业生产进行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工作等一系列管理。安全管理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需要实施全员、全过程的管理。需要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同时, 需要设立专职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也是社会系统工程,还需国家有关部门合作,进行有效的安排、指挥、控制、和谐作业,乃至需求发动全社会的力气才能做好。

2、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随着新《安全生产法》、新《环境保护法》的出台和实施,国家从法律方面对企业安全环保主体责任更加明确,违法追责和处罚力度更大,这就要求企业要强化安全管理,利用安全管理体系,从总目标的需求上出发,不断剖析处理各种具体问题,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劳动力等多种要素同时相对密集的产业。其设备、设施种类繁多,工艺流程繁简不一,生产制造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因素较多,既有机械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又有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交通运输安全技术等。在机械企业生产中,事故隐患存在于企业的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设备维修等各个环节,运用安全系统的认识观点,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归结到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体系上的缺陷等三个方面。

1、物的不安全状态

除了机械加工制造业缺乏完善的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制度外,同时对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人员也未制定相应的设备操作规范制度。 同样,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人员在没有制度的约束下经常是不按设备使用规范进行操作,误操问题严重,使得机械加工设备在错误的操作指令下高负荷运转,加速了机械加工设备的磨损及零配件的老化程度,降低了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寿命。

2、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也是事故隐患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人的行为受到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安全行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不了解所使用设备设施存在的危险,不按安全规程操作,缺乏自我保护和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等均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表现。在日常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大量表现在不安全的工作习惯上。例如: 东西或量具顺手乱放、丈量工件不停机、跳过工作刀具取送物料等。机械制造企业职工以操作工人为主体,相对比而言,劳作用工密集、全体文化素质偏低、安全意识淡漠,这也是形成安全出产事故的主要原因。

3、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缺失

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领导的安全意识水平,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配备,对设备(特种设备、危险设备等)的监管方法,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等。安全管理意识淡漠、制度缺失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它对企业安全生产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4、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意识薄弱,制度落实不到位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多数的机械制造业领导阶层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价值,一味地抓生产、抓效益,往往对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工作不够重视。在意识形态对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存在被动性,存在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制度不健全问题,相应地机械加工设备安全人员及维修人员在没有制度的约束下不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规范对机械加工设备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和维护,一旦机械加工设备出现故障,将会严重影响整个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 此外,部分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及维修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设备故障问题存在侥幸心理,未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的维修处理,扩大了设备故障的严重性。

三、新形势下提高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1、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机械制造单位需要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下,树立健全各项规章准则以及岗位操作规程,把职工的作业进行细化、具体化以及程序化,使得实际操作能够在可控范围内,把不安全行为有效的控制住,消除各项安全隐患。树立健全班组安全管理标准,依照班组生产的不同性质,拟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准则,比如能够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准则,安全自检、互检和定检准则。树立职工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业。

安全生产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消除隐患、强化责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许可规范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实施,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做好各项工作,才能使得安全生产工作可以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可以得到更好地保障。

2、加强对机械加工设备的日常点检管理

机械加工设备的日常点检工作是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按照设备点检的规程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在机械加工设备为运转前发现潜在的故障或者已经发生的故障,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排除故障,保证机械加工设备运转时安全可靠。 比如铣床上的刀具磨损程度的点检,避免因刀具磨损严重而未及时更换刀具影响加工的制造零件的精度。 造成机械零件尺寸偏差不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进而降低机械零件质量。所以,机械制造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设备点检制度,加强对机械加工设备的日常点检管理,要求设备点检人员严格点检制度及规范规程对各种设备进行检测、检查。 同时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人员应根据设备点检数据资料,及时对设备部件的更换及维修制定合理化方案,提高机械加工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推行“三定”管理制度

“三定”指的是定机、定人、定岗制度。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人员在上岗前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设备规范化操作培训,让每一位设备操作人员都能够对机械加工设备的基本运行原理掌握,对机械设备故障能够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对机械设备操作流程能够透彻的掌握;并实行岗前考核制度,考核合格后方可根据操作人员的工种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于那些新购买的设备或者经过大修的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试运,尽可能地增加机械加工设备的试运时间,待机械加工设备运行稳定后投入才能投入生产加工。除此之外,对于新购置的机械加工设备在投入使用前,相关的机械加工设备技术人员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操作人员能熟练地掌握新设备的操作要领,避免因误操引起人为性的机械故障。

4、加强对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技术人员培训

只有对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才能使企业树立并运转好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要加强对岗位员工所需知识的针对性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继续推动机械制造出产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造。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企业要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必须要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到首位,加强员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识,保证设备、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孙鹏.论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 电子制作,2013,(09)

第2篇

关键词: 可靠性; 机械制造工艺; 指标体系; 评价

中图分类号: TH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34-01

1 引言

机械制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加工设备、夹具、刀具、检测设备、加工对象及工艺操作控制人员等。论文将机械制造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产品可靠性的保障能力,因此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分析内容都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普通产品,因而相关的可靠性概念不能简单地采用通常的系统可靠性定义,而需要根据对其规定的功能来加以定义。论文参考可靠性的通用定义,结合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将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定义为:机械制造过程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保证加工出来的产品具有规定的可靠性水平的能力。这里,机械制造过程就是产品的机械加工阶段,包括了产品的工艺设计与实现。

2 机械制造的外部条件

机械制造的外部条件是指机械制造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所处的预先规定的全部外部条件,包括人员、设备、材料、工艺、测量、生产环境等条件。人员条件是对与制造过程相关的所有人员的要求,主要包括工艺设计人员、操作员、检验员等应具备的条件。设备条件是指对实现制造任务所需的所有设备的要求,主要包括对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生产、工具等所必需达到的要求。材料条件是指对构成产品(工件)实体的主要材料和在制造中起辅助作用而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辅助材料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工艺条件是指完成制造任务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及相关工艺文件的要求,包括对工艺技术、工艺方案、工艺流程、工艺规程、工艺细则、工艺标准、操作方法和工艺参数等具体的要求。测量条件是指对原材料检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环保监测等过程所需具备条件的要求。生产环境条件是指生产(包括设计、加工、处理、装配、检测、计量、调整、试验等)的空间或厂房的大小、高低、通风、照明、温度、湿度、振动、噪声、洁净度、电磁辐射、静电、动力供应以及现场生产管理等环境条件要求。

3 评价机械制造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反应机械制造可靠性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工艺故障发生率。在机械制造过程的工艺故障定义为在规定的条件下,机械制造过程丧失保障产品的可靠性指标这一规定功能的现象。一旦制造过程发生了工艺故障,无论是加工完成后产品的可靠性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软故障”还是制造设备自身出现的影响其完成加工任务的“硬故障”,势必影响加工任务的顺利完成,为生产商带来损失。因此,制造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工艺故障的发生。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工艺故障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一个工艺可靠性水平令人满意的机械制造过程来讲,工艺故障的发生必然较少,所以这里提出了工艺故障发生率这个指标来评价一个制造过程发生工艺故障的频度。第二,工艺故障平均维修时间。对于复杂系统来讲,高可靠性本身不足以保证系统在需要时是可用的,还需要确保它能够快速地修复,特别是对机械制造过程来讲,只有及时地排除工艺故障,才能尽量减低制造过程工艺故障造成的损失。因此,需要通过工艺故障平均维修时间来衡量制造过程针对工艺故障的修复能力。第三,工艺稳定性。机械制造过程保障产品孔位特征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产品孔位特征的加工过程是否稳定以及产品是否具有足够的加工精度。工艺稳定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由机械制造过程加工的产品的孔位特征值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即具备要求的精度和偏差。论文通过机械制造过程的工序能力来衡量工艺稳定性。机械制造过程的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时,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的能力,通常通过产品孔位特征值的变异或波动来表示。工序能力取决于机械制造过程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决定于影响加工过程的因素(人、机、料、法、测、环等),并非决定于孔位特征的公差,但是为了通过机械制造过程的数据来评价其工序能力,需要通过与孔位特征相关的综合工序能力指数来进行评价。第四,工艺自修正性。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机械制造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加工误差。因此,对产品孔位特征的控制主要是确保加工误差在工艺文件允许的范围内。产品一般都需要按照规定的工艺路线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完成,在每道工序的加工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加工误差,而最终决定产品孔位特征的往往是位于工艺路线中靠后的工序,因为在前面工序中产生的加工误差有可能在后续的工序中予以修正。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一个具体的加工过程,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工艺可靠性水平,这就要求在理解机械制造过程功能的基础上,确定评价制造过程保障产品可靠性能力的定量指标。由于产品可靠性的保障涉及多方面因素,因此不可能用单个的指标来评定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评定指标才能全面的刻画其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这一系列的评定指标构成了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的指标体系。

4 工艺可靠性指标体系的选择标准

为了合理准确的评价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将其评定指标体系的选择标准归纳为以下几点:

4.1完备性: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地描述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要求的各个方面;

4.2适用性:指标体系应能够与机械制造过程的运行机制相适应,即与制造过程功能失效的各种模式相对应;

4.3可计算性:能在实际机械制造过程中进行定量计算,这样才能定量评价制造过程保障产品可靠性的效果;

4.4可达性:指标应对机械制造过程完成其规定的功能起指导作用,只有制定出制造过程能够达到的功能要求,才能够对制造过程的能力提出合理的定量要求;

4.5可组合性:指标体系应能够适用于大多数制造过程,并根据具体的制造过程选取其中部分指标评价其工艺可靠性水平。

5 工艺可靠性指标体系

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指标体系的确定应依据工艺可靠性的定义,对定义中规定功能所涉及的各要素进行分解描述,然后再进行综合。在指标体系的确定中要考虑到机械制造过程的多加工设备和多工序的特点,同时注意到指标体系的完整性、适用性、可计算性等要求。由于产品的加工数据主要来自产品的孔位特征测量值,因此对机械制造过程的能力评价主要建立在对产品孔位特征测量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前面的分析,在人员、材料、测量、生产环境等条件都能够充分保障的条件下,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主要受加工设备和工艺的影响。我们用工艺可靠度、工艺故障发生率、工艺故障平均维修时间、工艺稳定性、工艺自修正性几个概念一起作为评价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第3篇

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变迁与发展,体现了国家从计划经济向社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进程。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都是按照国家计划来指导配套的。当时国内主要的粮机厂各有侧重点,几个粮食部属粮机厂分工明确。如:无锡粮机厂定点生产面粉加工机械的磨粉机;长治粮机厂主攻高方筛;安陆粮机厂’生产碾米设备和油脂加工设备;永登粮机厂负责生产清理设备;甚至细化到像关风器、风机、输送设备这样的相对通用型设备也有各自的定点厂家生产。计划经济给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以至使大多数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产品单一、成套能力差,规模小、技术分散、开发能力弱、效率低。几十年来,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

(1)上世纪七十年代,原粮食部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碾米设备选定型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使得我国的碾米机械水平大为提高,当时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在东南亚已处领先地位。我国的砻谷机技术至今仍不失为世界同类产品中的先进技术。

(2)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陆续引进了数百套国外先进的面粉、碾米、饲料等成套加工设备和技术,通过长达近十年的消化吸收攻关工作,全面提高了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水平,缩短了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受当时体制和条件的制约,粮食加工机械设备的消化吸收工作主要是山原生产厂家承担,力量分散,缺乏国产设备成套化和规模化生产方面的考虑,使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失掉了一次产业整合、规模化发展的好机会。可喜的是,饲料加工机械制造、碾米加工机械领域也出现了成套设备和技术生产厂家一汀苏牧羊集团、江苏正昌集团、湖南郴州粮机厂、浙江诸暨粮机厂一等,成为首批掌握成套设备和技术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这些成套化、规模化经营的企业向全国同行展示了技术水平、设备质量、售后服务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3)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如同其它机械行业一样逐步走向市场。特别是自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使粮食加工管理放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国营粮食加工机械制造厂因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系,纷纷陷入困境。经过国有企业改制浪潮,大部分通过管理层承包或整体出售,成了集体、个体及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的工厂。他们凭借老厂几十年的人才资源、技术力量和品牌优势的积累,加上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一些有胆识的民营厂领导注重科研与科研院所合作,花费重金引进先进机械加工设备,提高了粮食加上机械制造质量,逐步向成套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同时注重打造名牌产品,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例如:

1998年,原安陆粮机厂的十多名骨十,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湖北永祥粮机公司,公司迅速壮大。到2005年,水祥公司资产超过亿元,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上交税金500万元,远远超过原厂的业绩。水祥粮机公司的崛起引发了群起效应,现在安陆的民营粮机企业已发展到近三十家,粮机产业总资产已近3亿元,从业人员近3000人。粮机产品已拓展到碾米、榨油、面粉、仓储运输、膨化、脱粒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粮机的销售额超过4亿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行业界限,一些国防工业体系的企业,借助民的优惠和企业加工装备方而的优势,投人很大的力量开发生产粮食机械,如天津核理化院、哈飞公司等。这些企业目标大都瞄准技术难度高的设备,如:面粉加工设备中的磨粉机、高方筛、清粉机和大米色选机等。

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提供的‘份最新资料显示,开前,中国粮油和农业机械工业企业约为8000余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1470家,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487家,民营企业916家,三资企业67家,分属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饲料生产专用设备、畜牧机械、机械化农具等。截止同前,粮油和农业机械企业资产669.6亿元,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资产为358亿元,占总计的53.5%;民营企业资产为274.6亿元,占总计的41%;三资企业资产为36.8亿元,占总计的5.5%。行业从业人数为41万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企业纷纷采取合资、独资的方式走入国门。瑞士布勒公司在向我国销售了几百套面粉、大米加工设备后,在无锡、深圳投资创办了独资粮食加工机械、电子设备制造厂,最近又收购了“陕西粮机”等企业,占据我国粮食加工机械高端市场的意图显而易见。日本佐竹公司借日本进口我国东北大米,成功向我同推销了数十套碾米机械设备,并于1998年在苏州建立了粮食加工机械生产基地,2004年在厦门建立第二工场,先后成立了北京、哈尔滨、沈阳、成都、厦门等多家事务所,同时利用其收购的英国西蒙公司技术在我国推销剥皮制粉设备和技术意大利GBS公司在我国也有70多条面粉生产线的成套设备,2004年该公司进军北京,成立了吉必圣粮食机械公司。美国皇冠公司1997年在北京建立办事处,2001年与武汉友谊成立合资公司,成为国内最有竞争力的油脂加工设备生产厂商之一。

综上所述,我国粮机制造领域已经汇聚了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制造技术的国际跨国公司,我国粮机企业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正努力奋斗,进行行业内的技术升级和组织整合,一些龙头企业已拥有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和喷涂流水线等先进设备和加工手段,粮机制造业已有了值得客户信任的名牌产品。

二、国外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国外拥有先进粮机制造技术的企业大都有儿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十年米,国际上粮机制造业发生了一系列大的企业兼并活动,完成了产业整合,出现了全球性跨国公司。1972年,布勒公司通过收购德国的米亚格公司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粮机制造供应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生产面粉加工机械但更以饲料加工机械见长的贝尔加公司收购本国知名的面粉加工机械企业圣加蒂,再于2000年兼并另一家同样知名的面粉加工机械企业圣高尔菲特公司,形成最大的面粉加工机械生产商GBS集团。原英国的西蒙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与另一老牌粮机生产商罗宾逊公司合并,不到十年就被以生产碾米机械闻名于世的日本佐竹制造所收购。

如今这些世界级粮食加工机械制造公司都在我国落了户,并建立起了完整的粮食加工机械、电子设备等制造体系,设立销售公司,有计划地逐步收购我国粮机制造行业内的强势企业,以求垄断国内市场。我国粮机制造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国内粮机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3.1技术装备水平低

我国粮机制造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与国外著名粮机制造公司的差距显著,拥有的

技术力量和先进制造装备数量、档次相去甚远,机械产品在设计水平与制造工艺方面还达不到国外先进水平。在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能力上更是无法与其相比,自主创新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仿制产品多。不少民营企业自己没有加工能力,采取外协加工再进行组装来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自1998年来,由于缺乏行业管理,大多数产品没有统一标准可依,设备造型落后,外观粗糙,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工艺性能低、能耗高,无故障时间短,使用寿命短。

国内制造企业只能生产一两个品种,厂与厂之间互相恶性竞争。这在国内面粉加工机械制造业表现最为突出,虽然单机生产堪称全球之冠,但却没有一个具有能完整生产面粉生产线能力的食业,甚至没一家能同时提供磨粉机、清粉机、高方筛三大主机的厂家。使用国产设备配套新建的面粉厂,试车时,有多达一、二十个厂家的技术人员参加调试,众多厂家参加调试人员沟通协商不畅,调试工作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国际跨国公司提供的是包括工艺设计的完整配套生产线,设备质量有保障,车间整齐有序,工艺成熟可靠。试车时,技术人员配合默契,不扯皮,调试工作效率高。

3.2品牌意识薄弱

国内粮机制造行业目前有数以千计的生产厂家,大都未形成规模优势,产品类同严重,如去石机,振动筛这样的单机设备,据中华面粉网的统计,生产企业超过40家以上;就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磨粉机,在国内也有超过10家以上的厂生产。

然而国内粮机制造业除了几个知名企业比较注重创建和保护自己的品牌外,不少中小型粮机制造厂家为了迫求眼前利益一味仿造;为争订单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只把主要精力放在人际关系的拓展和公关上,没有品牌效应意识。由于销售价格低,利润低薄,又形成企业无力负担售后服务工作,售后服务的欠缺使得国内的粮机产品在用户心日中一直摆脱不了低档货的地位,不能和国外品牌同等产品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导致整个行业经济效益下降,技术水平难于提高,逐步丧失市场竞争力。

牧羊集团是集饲料、仓储、粮食机械等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制造、安装与服务为一体的著名企业集团。公司现有总资产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亿多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其中山口1200万美元,目前是最人的国内粮食加上机械制造企业。但与瑞士布勒、日本佐竹这样的国际跨国公司相比,规模实力相差就太人了,国内粮机制造业企业已经感受到来自国际品牌强人的压力。树立现代国际市场的竞争观念,在竞争的同时加强合作,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效率更高,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创建自己的品牌,是组建航母型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的必由之路。

3.3经营观念有待提高

瑞士布勒进军中国粮机市场有着明确的目标,即占领中国面粉加工机械的高端市场。为实现这个目标,布勒公司制定了一套市场发展的战略。自1982年,布勒公司进入中国,在北京成立办事处。至2006年1月,布勒控股与汀苏保龙农牧机械有限公司合资创建了第四家生产基地、专业饲料机械制造商一布勒(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布勒公刊在经营策略上始终坚持:注重品牌,设备制造质量第一,以用户为本。根据中国的国情,推出层次不同的产品,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加强同客户的沟通,大力宣传品牌。

二十多年来,布勒公司根据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情况,对其在中国的企业进行了战略整合,同时兼并国内行业的骨干企业,既消灭了高端的竞争对手,又拓展了市场,减少了投资风险,大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逐步实现了其对中国面粉加工机械的高端产品和技术垄断的目标。

在市场的争夺上,国内有些企业不是以产品质量取胜,而是靠拉关系促销。而国际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是提供上百页内容详尽的合同,首先赢得客户的信任;再以高质量产品利可靠的技术、完善的售后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样的竞争结果必然是我国企业将丧失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面粉设备加工厂失去竞争力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四、我国粮机制造业发展思路

根据统计资料,2002年底全国大米加工企业8991个,年生产能力7324万t,年生产大米1878万t,开工率25.65%。1998年底我国已拥有生产能力为50t/24h-1200t/24h设备的大、中、小各类面粉加工企业近千个,其中采用50t/24h以下的小型机组约4万个。面粉全行业目前的年加工能力已达3.5亿t左右,而整个行业的年加工量不到1.3亿t,面粉行业的开机率已不足40%。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粮食加工能力已达饱和状态,粮食加工厂的大规模建厂提升技术水平工作已告一段落,国内粮机制造业面临产业整合阶段。

挑战和机遇总是共存的。近年来,国外设备和技术进入国内市场,挤压了国内粮机制造业的生存空间,但是也促进机械制造工业开拓新市场,寻求出口,走向世界。据海关统计,2006年1-4月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及零件出口1578万美元;畜禽饲养机械出口2274万美元。

面对目前我国粮机行业的状况,国内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应该扎实练好内功做好产业整合工作,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拓展业务领域,把日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第4篇

1.1缺乏先进的设备管理与维修观念,制度执行和落实力度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制造企业的管理者盲目追求利润,为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将工作重点全部集中到生产和效益,忽视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修,缺乏主动性,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在设备管理方面,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进行统一、规范化的操作,无法正确开展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造成设备运行存在隐患。另外,部分设备管理人员没有端正态度,责任意识较弱,心存侥幸,检修不及时,管理不到位,增加了设备出现问题的机率。

1.2缺乏完善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制度

对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人员来说,没有健全的制度和规范指导操作,导致部分一线操作人员操作随意,失误操作时有发生,使机械设备不正规、不正常的运转,加快设备老化,缩短其使用周期。

2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基本原则

尊重技术,依靠技术,以技术促生产。重视预防功效,坚持维护和检修相结合的原则,以维修促进技术和管理的创新,重视专业管理,实现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人员,要端正态度,树立管理和维修的观念,注重预防,实现维修与预防的有效统一。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进行处理,排除问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3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核心任务

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要重视国家和行业相关方针政策的落实,形成健全、严谨的制度。充分利用经济、技术、科学等领域的先进理念,为企业提供设备维修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使企业获得最佳的技术和设备,保证机械加工设备保持最佳运行状态。同时,要不断改善技术装备的品质。在进行设备选购时,要保证配制合理、使用得当,重视维护保养,在维修过程中实现创新。同时,重视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思想,树立正确的管理和维修观念。

4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修对策

4.1重视对机械加工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管理

机械加工设备的日常点检是对设备进行的全方位的检查,主要由设备相关管理人员操作,严格遵循点检流程。其目的是在设备运行前,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故障,并对潜在问题进行排除,保证机械加工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能够稳定、安全、可靠。例如,对于铣床刀具磨损程度的点检,目的是避免磨损过于严重、更换太迟而影响产品的精度,导致产品的规格不符合标准,质量不达标。同时,设备安全管理和维修的人员要规定点检的参考数值,形成维修计划,制定维修方案,强化设备管理,确保高效运行。

4.2加大“三定”制度的推行

“三定”制度主要是指机器设备固定、人员进行专门规定以及岗位制度固定不变。对机械加工设备的从业人员,要进行规范、严格的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机器设备工作的原理,从而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并及时统计和上报;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指导,使其掌握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在上岗之间要对培训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只有考核达标,才能入职上岗。要根据从业人员的自身优势,安排至熟练的岗位。另外,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学习新购置设备的使用规范,掌握其操作手法,避免盲目使用,杜绝事故发生。

4.3强化和重视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工作

在设备的日常使用中,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避免事故发生。同时,要严格管理操作人员,提高设备操作的准确率,杜绝不规范操作行为。

5结语

第5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机械设备制造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2-0099-01

1 物流的供应运输自动化

对于机械制造系统来说,物流系统在机械制造系统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的用途是将制造系统所用的物料运输到相关的设备或者仓库等存储设备中,这就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作用,输送完之后再由输送物料的机械装置将物料运至指定的位置。

2 刀具自动化

在金属削切的加工中,都要用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那就是刀具,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工具,它不仅存在于普通的车床中,数控车床也有他的身影,在加工中心也会用到刀具,柔性制造系统中也有他的重要地位,所以刀具在各种切削工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且应用广泛。但是刀具自动化的实际功能就是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将选刀、对刀以及换刀等环节自动完成。

3 在加工时实行自动化

自动化加工的设备实际上是将加工循环实现了自动化,并在装卸工程零件等一些辅助零件时体现出自动化。对于半自动化来说,实际上就是指在加工循环的设备上实现了自动化。对于工作来说,正确的运用自动化与半自动化设备进行加工,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便利,还有精密、高效等优点,如果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设备足够可靠,还能够实现加工系统柔性的特点。自动化程度要求不同,也有不同的加工设备自动化途径,例如可以对专门自动化的加工设备进行购买,还可以选用数控加工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及不仅可以代替体力劳动,还可以代替脑力劳动,自动化能够在由机器或机床组成的加工系统中完成相应的动作功能。在生产一些需求量大、品种单一且结构稳定的产品时,都需要一定的工步、流水作业以及工序自动化等基础,这样就提供出高效率的生产自动线,也是一种生产大批量产品的良好方式。

4 装配过程自动化

对于装配自动化来说,其主要的含义就是在一定规章技术的约束下,应用搬运、连接、调整以及检查等操作技术,将一些零散的零件组装成完整的产品的过程。它不仅能够作为组成整个生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是整个制造过程最后的环节。装配是保证机械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机械最终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配的质量。在研究用机械取代人工技巧以及人工判断力从而进行各种纷繁作业的漫漫长路上,机械装配自动化工程横空出世。他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产品,还能够将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化,是新世纪实现的一个伟大的战略目标。

5 在检测的过程中实现自动化

在当今这个百花齐放的科技世界,各种科学技术都将其自身的优点展示出来,自控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人工技术以及先进的制造技术都在推进着系统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正面的积极效应以及优异的效果,还有各种新型的材料刀具以及价值不菲的加工设备也带来了许多检测难度,所以我们已经不能只用传统的人工检测技术来进行检测,而是要运用新型的检测技术,这时,先进的自动化知识就被应用到检测中。例如,将智能设备运用到检测与诊断技术上等。

6 柔性制造系统以及集成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的实质为将计算机、集成物料以及柔性工作站等技术运用到机械设备中用来运储装置以及集成制造一种工件的系统。柔性制造系统主要包括柔性装配系统以及柔性加工系统。柔性制造系统中有一种叫做柔性自动线,他主要是借助一些固有的运输方式以及方法将一些加工装置固定连在一起,,在生产中大量的运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是一种现代化的组织哲理,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就实现了这一哲理,简单的可以说为CIM哲理是建立CIMS的理论基础。CIMS说的是运用信息、自动化以及制造机械设备等技术,在计算机以及各种软件将分散的自动化系统进行集中后,制造出智能系统,这种智能系统能够适用于各种品种,还能够进行多批量生产,这样才能够将总体效益实现。CIM不是一般的自动化技术,而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特点的手段,CIMS技术不仅能够将成本降低,还能够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加强。

7 结语

对于人类来说,机械设备自动化的实现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求索的结果,自动化的水平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越来越强大变得越来越高。自动化技术不仅将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还能够将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将制造系统在市场上的变化能力大大改善,市场竞争力也会大大提升。在现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如何将机械运用到劳动中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只有将科学技术代替了人力劳动才能够实现机械设备自动化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庆雄.机械加T自动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第6篇

【关键词】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 影响因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因其能完成较复杂的机械加工作业,且具有一些能够弥补普通机床不足的特有优势,而被广泛运用于不少机械制造企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已不能适应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其技术水平迫切需要得到提高。只有有效提高了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机械制造企业的持续稳固发展,才能使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完善自身,处于不败之地。

现阶段影响机械数控加工效率的主要因素

1、对操刀相关问题的把握不科学

应用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加工大批量的零部件时,确保加工质量、维持加工工序的稳定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而选择合适简便的换刀方法则是维持数控加工过程稳定性的可靠保障。通过对换刀方式的合理选择,可以尽量减少换刀的辅助时间,减小数控机床的精密度损失,并降低加工工序的支出成本。要提高机械数控加工设备的工作效率,必须在改进换刀点设置方面下功夫,以尽量减少设备工作成本。要对换刀的各方面因素,如走刀线路的布置、刀具位置和顺序的具体安排等问题进行精密分析,力求解决一切因对数控加工技术操刀工序把握不科学引起效率低下问题。

2、对数控机床的应用不到位

在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中,对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很多企业的机械数控加工设备如数控机床等都由于人为因素或环境因素有了一定的折旧。无论操作工人是否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范要求以及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是否按时进行,这种折旧都是不可避免的,且或多或少地会降低设备的精密度,从而影响机械数控加工技术作用的正常发挥。为了严格保证机械数控加工产品的质量,对机械数控设备进行定期检修非常重要。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定期检修以保障设备的基础加工精密度,才能将机械数控设备的工作效率提升到最高,才能更好地实现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实用优越性。在面对一些大批量的零件加工订单时,我们一定要分清零件是属于粗加工还是精加工的范畴。加工类型不同对设备的要求也不同,粗加工零件不同于精加工,不需要那么高的加工精度,只需保证短时间、快速度及高去除率,这会严重损坏一般数控设备的精密度。所以,一般使用一些精密度差、长期使用过的设备去进行粗加工,而把新购置的、精密度良好的设备作为精加工专用设备,并对其进行仔细维护、定期检查。将不同的设备用于不同的工序,既能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又能将加工工序对机械数控设备的损伤降到最低,以保证其使用寿命,同时还能提高机械数控加工设备的工作效率。

3、程序编写不专业

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效率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对现有程序编写方式进行优化,因为机床程序编写的专业与否直接影响到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优化编程方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熟悉数控机床的相关指令,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和开发机床的一些内部隐藏功能,从而使得编写程序和依照程序进行加工的机床效率最大化。(2)大力推广计算机编程技术,善于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数控机床的切削模拟演练,以保证优化后的程序具有实地可操作性,并有效减少该套程序在数控机床实际运行中的调试时间,从而提高数控机床加工效率。(3)根据机床实际情况来编写程序,以保证程序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避免机床走空刀现象的发生。

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

1、数控机床的科学化管理

常规机床跟数控机床是有很大差别的,二者不可一概而论,因此其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也不能混为一谈,否则极有可能会对数控机床造成毁灭性的损害。根据多家使用数控机床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我们分析总结出以下结论:一般可应用集中式管理手段来对数控机床进行管理,更先进的手段还有计算机集中式管理,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可采用后一方式。计算机集中式管理手段是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控机床生产作业加工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并整合,再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让数控加工技术相关人员实现网上交流、网上办公、网上会议,从而有效减少生产加工前的准备工作时间,优化物流路线,提高生产效率。此方法将机械数控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了有机融合,是有效提高加工技术水平的重要策略之一。

2、人才的培养

人在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层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控机床的编程工作和运行工作都离不开相关人员的操作,如果没有专业性强的编程人员,那么优化数控编程的工作就无从下手;如果没有专业性强的操作人员,那么数控机床加工方式就不会达到最佳水平,合格产品的数量也不会达到相关标准,机床的实际性能和使用寿命也会大大缩短。所以,总的来说,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就必须严把人才关,尽最大努力培养出一大批专业人才,这样既能保证一切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措施顺利实行,又可为企业自身囤积相当数量的人才资产,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切削刀具的合理选择

合理选择切削刀具也能有效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是需要重点注意的环节。国内外许多种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是高速化、高刚性化和大功率化,这种趋势对数控机床刀具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其必须能承受住高速强力的切削加工作业且自身不能有太大的性能损伤。所以在选择刀具时,要优先采用硬质合金刀具来代替高速钢刀具,如果制造企业具备更好的条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陶瓷刀片、立方氮化硼刀具等耐磨性能好的刀具。刀具的性能保证了,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

21 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更加高速、高精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数控加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机械加工需要更高效率、高质量加工技术的支持。数控加工技术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能力,具备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能力。高速度、高质量的数控加工技术发展,可以满足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需求,提高机械加工的效率,提高机械制造品的质量,减少了机械加工的时间,节省了机械加工的成本,为机械制造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总结

现如今,许多制造类企业都对能够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很感兴趣,因为这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使整个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制造行业整体向科技化、高新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武欣竹,杨继盛。 传统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合理衔接[J]. 装备制造技术. 2008(09)

[2] 陈粤晶。 浅谈数控设备的日常技术问题[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0(05)

[3] 董海平,杨明平,朱火美,李伟光。 电主轴产业化探讨[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9(11)

[4] 吴国君。 传统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合理衔接[J]. 机械工人.冷加工. 2004(02)

第7篇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制造工序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7-0161-02

保证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要从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多个过程入手,保证产品在设计阶段提出的可靠性只有通过制造过程加以实践,并投入使用才能验证产品是否真正的具有可靠性。而加工完成的产品,还应对它的性能进行检测,检测设计目标是否真正的实现。例如摩托车的减震器的减震功能能否达到设计目标,除要注意加工工艺,对于生产出来的减震器也要进行检测,最终得到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达到了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本文将从机械制造工艺出发,来探讨如何实现产品的可靠性满足设计要求。

1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

1.1 研制过程

产品的生产要经过合理、科学的设计后才能够实行,最终制造出成品才是完成了整个研制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分为三步实现:第一步,概念设计阶段。这个阶段要对根据客户对产品的要求,或是产品要完成的哪些性能,或是产品要完成的性能应达到哪个要求级别来进行设计;第二步,产品的详细过程?。这个环节中主要包括样机试验与设计改进两个组成部分。当前,以产品的可靠性研究主要集中于产品的设计阶段。第三步,产品制作过程。

1.2 机械制造工艺

将产品的原材料加工为产品的过程被称为机械制造过程。而为了保证制造过程完善实施所需要进行的工作称之为辅助过程。在制造过程中,应按着一定的顺序进行工艺的操作,直到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为止。以往,在经济发展缓慢的阶段里,研制一款新产品周期长,耗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可靠性日益增长的需求,再加上工艺设计上存在失误、加工设备的性能不具有先进性,再加材料的选择与环境条件差强人意,都导致了工艺过程很难控制,也就导致可靠性难以保证。

1.3 工艺可靠性

GJB451-90对可靠性定义为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可靠性分为固有可靠性与使用可靠性两个方面。而固有可靠性是指产品在投入使用前就具有的可靠性。而使用可靠性的影响就比较多,使用环境,使用方法、保养与维修等,都会对产品的可靠性产生影响。而上述的可靠性的定义是通用的,对于不同的产品可靠性所指也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产品都会突出产品的使用功能,并且它的主要使用功能上保证一定的可靠。而本文研究的可靠性则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对产品在进行机械制造过程需要完成的功能。

1.4 产品可靠性与质量的区别

产品的质量包括产品的性能、耐用性、统一性、美观性及可靠性。由此可以看出产品的可靠性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否认,可靠性是影响产品质量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而通常来讲,质量与时间之间似乎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可靠性却与时间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质量与可靠性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之一。因此,有些专家又将可靠性认定为“随时间变化的质量”,如果从这个层面上进行理解,一个具有好质量的产品并一定具有高可靠性。由此可以得出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之间存在着联系却又存在着区别。

2 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系统的认识

对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虽然已经开始,但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加工过程保障产品的可靠性的研究就是对制造过程的可靠性研究。当前,很多企业对产品的可靠性研究都是在产品设计阶段进行的,将产品设计阶段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因素考虑的十分全面,但是对于机械制造过程中,导致产品可靠性出现问题的因素却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在机械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加工设备的退化、材料的选取不合标准,以及生产环境的影响等,都会对产品的可靠性产生影响,并且这些因素分析与控制起来,比设计阶段的因素难得多,但是,仅管很多业内人士认识到了生产过程中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产品可靠性产生影响,但是仍然没能重视和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2.2 缺少严格的系统评定指标

当前,很多机械制造企业都是采用评定工序加工稳定度的能力指数,这个指标用于单道工序的稳定度评价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但是却不能用于整个加工过程,整个产品可靠性的评价指标,因为它很难整合这道工序之前的工序与之后的工序对产品产生的影响,还不能将这些影响因素整合到一起,因此,产品可靠性评定指标还处于空缺的状态。由于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认识上存在着不足,再没有了科学的、确定的评定指标,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2.3缺少可靠性指标与过程变量关系的研究

制造过程中变量是指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工位特征,但是这些变量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相互作用,并且互相影响,因此,控制它们并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特别困难。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产品可靠性的指标与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只有了解与控制了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保证可靠性指标的实现。然而,不同的制造产业,涉及的到的变量又是不同的,例如汽车配件制造与摩托车配件制造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影响二者可靠性指标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再加上加工材质的区别,工艺路线的不统一,这些都为定量模型的建立带来难度,为产品可靠性指标的确定带来难题。

2.4 缺少可靠性评定方法的研究

一个产品是否具有可靠性,或者它的可靠性是否达到了产品设计要求,需要企业进行大量的样本实验获取相应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制作出的样本做长时间的性能测试。前面提高产品可靠性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因此,测定一个样品或是一批样品可靠性是否达到了要求,需要一个周期,有的产品可能会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但是确定样品是否具有可靠性这一点来讲,很多企业都是没有等到最后的结果,就迫不急待的投入生产。这就是可靠的评定方法的缺失导致的结果。没有可靠的评定方法,没有系统的程序化的流程,就不能保证开发出来的产品得到科学的可靠的评定。

3 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指标体系建立

建立工艺可靠性指标,就要对生产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再进行综合,全面考虑机械制造过程中加工设备、加工工序、加工环境、加工技术等多项因素。并且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尽量做到完整、适用、科学、可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工艺可靠度

工艺可靠度是工艺可靠性研究的总目标,也是最终目标。工艺可靠度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无论是产品生产过程,还是生产技术都要满足制造工艺的要求。

3.2 故障发生率

任何一个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发生故障,但是这些故障的发生如果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就不会影响可靠性,而过高的故障发生率必然会对产品的可靠性产生影响,从另一侧面也说明了这种产品的可靠性较差。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一旦发生故障,会给生产商造成一定经济上损失,但是故障的发生的确是不能全部避免的。但是技术的进步,会保证较低的故障发生率,因此也是考查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3.3 故障的平均维修时间

机械制造系统本身的可靠性并不完全受故障率多少来进行评价,当发生故障时,进行维修的时间,及时的排除工艺的故障,才能减少故障停止生产导致的损失。对于机械工艺可靠性来讲,故障的平均修复能力也是用来衡量制作过程中可靠性的一个标准。

3.4 稳定性

工艺的稳定性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机械制造过程中能够将这些影响的因素控制在一个偏差允许的范围内,能够保证在一定的精度可控范围内。如果机械加工的所有工序在受控的状态下,制造出来的产品就满足产品质量要求,也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工序的稳定性受加工过程中很多因素影响,同时也受管理水平的影响。

3.5 自修正性

机械制造过程中受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会使产品产生加工误差,但是产品的生产工序如果具有较好的修正性的话,就会在后续的工序中将前面工序中出现的偏差修正过来。这种特性被称为工艺的自修正性。工艺的自修正性是较难实现的,它对工序的精度要求也是较高的,但是它可以作为合理调整产品关键工位特征达到要求精度的一种重要方法。

3.6 遗传性

工艺的遗传性是指后一道工序上产生的偏差是由前面的一道工序的误差产生,或是由前面很多工艺累积到一起的结果,而这些误差没有在前面得到解决,而是进一步传给了一下道工序。工艺的遗传性会对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对可靠性的控制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如果累积到最后一道工序都难以修正的话,这个产品的可靠性也就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了。

4 结论

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在我国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步阶段,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例如评定指标的确定,评定体系形成等,但是,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与制造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各个制造企业不得不重视工艺可靠性的研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度关注。

参考文献

[1]沙明星,何雷.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2).

[2]张春良,廖卫献.核工业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核动力工程,2005(4).

第8篇

1.1煤矿机械加工设备的智能化不足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行业的智能化水平都不断提高,但煤矿机械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发展很是缓慢,大部分的机械设备仍以机械控制为主,仅有很少一部分的设备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这成为制约我国煤矿生产的主要阻碍因素,并且产品的检测手段和制造工艺以及加工设备都很落后,对产品的工艺和可靠性研究方面较少。最为重要的是,我国煤矿的制造工艺技术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比如柔性制造技术在国外早已被广泛应用,而在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普及率非常低。

1.2机电一体化的程度较低

煤矿机械是指实现露天和地下煤岩开采、巷道掘进、开采空间和巷道支护、煤岩输送以及煤炭净化分级等功能的大、中型设备。在我国煤矿机械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工作环境较特殊,因此平均技术水平远远低于其他行业机械化的水平。我国的煤炭机械虽然能满足国内的要求,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这就要求我国的煤矿机械要吸收各学科的研究成果,提高技术含量,实现机电一体化,是发展我国煤矿机械的必由之路。

2.应对措施

2.1提高集成创新和突破关键技术的能力

当前,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针对这一问题,煤机企业应当尽快转变为自主创新型企业,摆脱落后的技术引进模式。因此,煤矿机械制造业应当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系统。同时,企业应当和科研单位联手协作,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开发部门,可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提高集成创新和突破关键技术的能力是煤炭装备制造企业的工作重点,应当重视共性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抓住关系产品技术标准、设计方法和设计数据等重点内容,并且由行业协会协调、政府引导鼓励以及与科研单位联合的形式,集中力量寻求突破。这样可以缩短时间、削减研发经费,还能避免低端的重复开发等弊病。

2.2完善煤矿机械的加工制造技术

要想达到完美的设计效果,必须采用先进的加工制造技术。我国大部分的煤矿机械制造企业和国外同行业相比并不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没有发挥设备的功能,所以务必在主要产品的制造设计中实现CAM/CAD,从而达到CIMS。这就要求煤矿机械制造应当采取无剩余或者少量剩余的加工方法,采用快速原形技术、气化模铸造新工艺(EPC)以及超塑成型技术。应用这些新的技术,可以实现制造和设计的并行,煤矿机械的产品开发周期也将大大缩短,对机械零件的加工速度、加工质量以及自动化的程度也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2.3提高机电一体化的能力

首先,应该把机电一体化的先进技术移植到煤矿机械中,实现电气元件和机械的集成化,努力达到机械动作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感应,最后达到煤矿机械的自动化;其次,把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以传感技术为基础的信息采集技术应用于煤矿机械中;第三,把最新的传动技术和驱动技术运用于煤矿机械中,实现高效节能的动力传递方式,减少能量和设备的损耗,提高企业效益;第四,把可视化和自动化技术移植到煤矿机械中,努力达到煤矿机械运行参数和工况参数的可视化,使得煤矿机械可以进行故障的自我诊断以及自动的控制功能。

3.结语

第9篇

关键词: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维修

前言

作为提升机械产品品质的核心环节之一,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与维修对于完善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稳定性均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机械加工设备的生产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完善工业生产效率、提升工业生产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就是机械化与现代化。在集中了数字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之后,我国设备制造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提升了产品功能,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但是,随着设备功能的增多,对于安全生产以及维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精度较高、专业性强的齿轮以及其自动化加工行业。作为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维修与管理对于保证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以齿轮加工自动化设备为例,谈谈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以及维修的建议与想法。

1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和维修的观念淡薄

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下,企业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提升内部竞争力,往往会缩减开支、降低成本。但是有一些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忽视了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维修的重要性。对于设备安全生产漠不关心,一旦出现生产安全问题已经为时晚矣,不但降低了企业品牌形象、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给生产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为了解决类似问题,除了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制度,更要强化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方针,了解企业发展方向与动态,真正重视安全生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切勿为了一时利益而降低了对安全生产的整体要求,这是对企业发展、社会安全与稳定的不负责任表现。在齿轮加工自动化设备的生产管理与维修方面,由于该类设备需要一定加工精度,除了要强化质量控制水平之外,还要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应技术调整,所以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以及耐心。

1.2没有完善的操作制度

完善的制度建设与规划是实现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生产与维护的前提,制度的保障作用在企业中可以在多个方面得到体现。尽管我国现代化机械设备的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我国在理论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制度建设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在制度约束力、细节要求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企业模仿西方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标准建立了较为严格的审查要求,但有的企业的执行力较弱,逐渐养成了不遵守制度的不良风气,制约了我国企业提升制度建设以及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对机械设备一线操作人员而言,良好的制度建设只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环节,过程中还要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细化安全生产任务,从而实现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自觉性,最终为企业的制度建设提供基础与帮助。

2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原则

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基本原则是:以技术为基本要素,实现以技术促生产的整体发展目标。就我国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来看,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较多精力和资金,许多企业也先后学习了西方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但是依然存在重制度建设、轻管理技术水平的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实际生产中,科学技术除了提升设备本身的功能以及工作稳定性之外,还应该通过管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实现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目标,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这是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主要任务

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脱离了利润的企业不但竞争力降低,甚至还会发生亏损、破产。为了实现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除了实现成本控制、扩大营销手段之外,安全生产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企业不仅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会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以及政策风险,这些都是企业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生产环节的风险控制,科学利用经济、技术、管理念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维修和管理知识,通过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来保持企业最佳技术状态,保障机械加工设备稳步运行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不断完善技术装备品质本身之外,企业还应该从设备的采购环节入手,保持配置合理的人事调动,重视维修创新,实现绩效考核以及奖惩并重的管理制度建设,真正提升企业的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4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具体措施

4.1强化日常检查与管理

对于齿轮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工作而言,由于生产环节较多,涉及内容复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遗漏一些检查与管理环节。反映出2个问题:一是由于制度建设存在缺失,监督力度较差;另一个是日常检查与管理工作缺乏流程化建设。由于检查内容较多而每次检查的重点又不尽相同,所以难免出现遗漏,而这些遗漏往往就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例如:针对铣床刀具的磨损程度检查工作,一定要对每一套刀具都进行全面检查,避免磨损过度影响产品精度的情况发生。除了定期进行全面检查之外,还应该不定期进行抽样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积极性,调动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是对企业的综合生产安全负责。通过制定周密的维修计划,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快速维修,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4.2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完善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机械设备加工企业常用的制度是“三定”制度。“三定”制度包括机械设备的固定化、人员专门规定化以及岗位制度的固定3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三定”来实现制度建设的稳定,不但对每一个生产管理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的制度建设要求,同时还通过外部的监督部门建立实现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平级监督,通过共同向上级部门负责的方式来实现监督的有效化。另外,由于制度建设过程中强调了岗位制度的固定化以及专门化,这样就不会出现技术人员在使用设备时出现技术不熟练、操作手法不熟悉的情况,也就杜绝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4.3重视设备的使用管理与维修

尽管当前我国大多数机械设备加工企业逐步建立了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制度,但是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制度执行力度差,依然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一定要充分重视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提醒一线管理人员时刻警惕设备隐患,及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处理,杜绝不规范操作行为的出现,为实现企业综合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5总结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行各业之间技术的相互渗透,机械设备的加工质量以及生产效率都得到了稳定提升,但是依然存在着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齿轮加工行业,由于设备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自动化设备的电气化内容较多、加工环节复杂,有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所以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要引起企业管理者及一线操作者的重视,强化管理质量,完善管理制度,以促进我国机械设备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实禹,王海静.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98.

[2]刘武强.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5):52.

[3]孙加林.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5):147.

[4]陈征,马刚.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4(8):45-46.

[5]梁传涛.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及维修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6(2):10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