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5 12:54:07
导语:在制造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英文名称: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Machine Tool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机床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2402
国内刊号:11-3398/TH
邮发代号:2-63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1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当全球的经济复苏并开始以高速发展的时候,企业并没有足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发展企业的时候,对于生产工艺对环境的破坏并未能够采取进一步的阻止。长期下来,环境污染的结果是臭氧层被破坏、全球变暖、空气污染以及水源污染等问题,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制约了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生产技术水平过低的生产工艺,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还会令生产资源的利用率过低,令企业的生产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缓解人类生存的环境所受到的威胁,绿色制造技术应运而生。在21世纪的现代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制造行业改革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对于我国人均自然资源较少、资源浪费情况较为严重的特点,更是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绿色机械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以绿色生产理念作为发展的核心和指导理念,充分运用先进的材料科学和控制科学知识及技术对生产资源合理、高效的利用,从而降低企业的制造成本,同时还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威胁和负面影响。此外,利用绿色制造技术生产出的机械产品更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总而言之,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应用绿色机械制造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推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
2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1)绿色设计机械结构。在设计机械产品的时候,采用绿色设计结构,能够充分考虑机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产品对社会的作用。利用先进的绿色机械设计知识,对机械产品的质量、工作寿命进行适当的延长和控制,使机械产品高质化、高效化、寿命长,确保所需要的生产技术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让机械产品循环使用,不仅能够让产品资源的使用率最大化,还可以减少机械产品所需的生产时间。(2)选用低毒、无污染绿色原材料。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理念是对环境低害,甚至无害,所以在选择机械制造材料时,要选择合适的低毒、无污染的机械制造原材料。随着材料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研制出很多新型的绿色制造材料。很多传统的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的材料已经被对环境污染程度小、甚至无污染的材料替代,这同时也为我国绿色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够只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经营利益,更多的还需要考虑到要如何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企业发展的规划中,迎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3)绿色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除了机械生产的材料,还需要对机械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改革创新。对于传统能耗高、污染程度较大的机械制造工艺,要进行适当改进和完善,必要时还可以参考国内外先进的绿色制造技术进行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采用绿色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污染自然环境的情况,提高制造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常用的绿色机械制造技术和工艺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降低能耗型绿色工艺、降低原材料消耗的工艺,以及降低污染的工艺。这三种不同的绿色机械制造工艺的最终目标都是减少能耗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4)绿色机械产品包装技术。不少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源,在包装机械产品的时候都选择过于华丽的包装,而且还不能重复利用,这样的包装应该被摒弃。不能够重复利用的包装或者对自然环境污染程度较大的包装应该被绿色包装代替,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包装生产成本,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包装材料,减少不能降解的包装废弃量。目前我国机械产品使用较多的包装材料有木板、纸箱、泡沫塑料、气泡垫等。这些包装材料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污染。因此,充分利用绿色的机械产品包装技术,能够对环境无污染且能够村换使用。(5)绿色的机械产品回收技术。对废弃的机械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能够有效减少废弃产品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机械产品所需的制造材料,进而节约了生产成本,产生非常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结论
【关键词】机械制造 低碳制造 技术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制造业突飞猛进,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高能耗和高排放等问题,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在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的水平还较低,对于能源的管理也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没有形成统一的产业链。同时,在近几年,政府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都做了严格的规定,这更是对机械制造业的又一挑战,对相应的节能减排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可知,当下急需转变传统的制造模式,不断探索出新的制造模式,使得低能耗,低污染等思想彻底贯穿于生产制造的整个过程,以此来保证我国机械制造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也应该充分结合企业的转型优势,努力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1 低碳制造技术概述
对低碳制造的概念进行全面剖析,具体是指在进行制造的整个过程中,对于每一个环节,特别是生产的制造,物流运输,对资源的利用等,都要贯穿节能减排的思想,尽可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此来达到低碳生产的要求。事实上,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低碳制造,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同时也要综合考虑能源的消耗,实现一种现代化的制造模式,不仅保证了机械的正常生产,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能起到可观的作用。事实表明,低碳制造技术有着深刻的内涵,就现阶段而言,低碳制造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对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技术。众所周知,清洁能源包括有: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以及沼气等,所以,对应的技术有太阳能利用技术,风能利用技术,水能利用技术,潮汐发电技术以及沼气能利用技术;2)与低碳制造相关的设计技术。在设计上,主要是要针对生产流程,生产方法以及生产的模型等进行分析,具体的包括有: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对设计进行评估的模型,对模型的优化,建立合理的设计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评估数据库和经济分析模型等;3)低碳制造技术。这一技术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的具体过程,所以,这也是实现低碳制造的关键—步。具体来讲,包括:优化厂区以及车间的布置,优化制造的具体工艺流程和在对设备进行利用过程中的优化等;对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理以及循环利用,比如:对污水的净化处理,对废弃的过滤处理,对报废的产品进行再次加工利用等技术;4)碳汇技术。这一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煤炭进行掩埋的技术以及对煤炭进行捕获的技术。
2 低碳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在整个低碳制造技术中,贯穿始终的思想是将耗能较低到最小,将获利提升到最大,当然,贯彻这一思想的前提是要保证生产的产品各项功能完善,质量符合要求。所以,在整个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生态化,轻量化以及模块化处理,同时,使用相应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下面对各个发面的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1)生态化。生态化的主要思想是在实现机械制造正常功能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原材料的浪费,以此来保护生态环境。通常情况下,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总会伴随有废气废水以及废渣的产生,不对这些物质进行合理处理,它们将会对生态环境形成不良影响,对此,应该充分重视生态化设计,不断探索生产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生产方法,以此来降低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源消耗,全面实现节能环保。另外,在产品生产时,装设相应的废物回收致装置,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轻量化。这是一种综合优化方案,它不仅要考虑到机械制造生产出的产品的性能,而且还需要考虑到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相配套的各个设备。进行轻量化设计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将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例如:在制造汽车时,可以尽量采用铝合金材料,减轻重量,同时也能保证质量。
(3)模块化。这一思想是将整个系统分为各个模块,主要的划分标准是产品的不同功能,然后将这些模块进行合理优化和重新组合,从而得到规格各异的产品。实践表明,有很多的机械产品都会包含有一些非功能单元,如果不进行分类,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衡量显然是不对的,很有可能会造成能源的耗损。所以,采用模块化的方法来划分功能单元具有重要的优越性。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进步,对工艺技术人员的全面技术素养提出全新要求,通过对制造技术研究人员开展定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并及时向他们传播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在每次培训过后,还应该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只有顺利通过考核的人员才可以上岗。这样能培养出一批。努力培养出一批具备专业的工艺技术知识,保持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素质、技术硬、通管理的制造技术人员来完成产品的加工过程。这就需要工艺技术人员不断的学习新技术和新思想,学习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掌握最新的工艺加工理念以及完善工艺加工的方式方法。
二、加强对工艺技术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实现工艺标准化
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既要加大对工艺设计应用的技术支持,也要更加严格的对工艺技术人员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制定产品的质量的生产全过程追溯制度及产品的加工工艺设计应用步骤要求的会商制度,严格防止有残次品、质量过差产品的出现。生产工艺标准化是现代机械制造企业重点发展的目标,也是工艺技术工作的基本要求。工艺标准化工作是对现代机械制造企业的一个整体要求。工艺标准化工作不仅仅是工艺要达到标准要求,它包含整个企业的管理、纪律、以及加工的水平等都要达到标准要求。工艺标准化工作涉及到很多在工艺加工过程中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根据以往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点来制定的。
三、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是实现制造技术创新的方向
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质是先进制造技术的竞争。先进制造技术是现代技术创新与工艺技术进步的典型代表,不仅体现了应用信息技术与系统管理技术的完美结合,更是新型制造单元技术创新的集成化。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以优质、节能、环保、经济、高效为中心,在逐渐向基础制造工艺扩展。第一,先进制造技术已经被大范围的运用到机械制造领域,促进了机械制造工艺的进步,并对其他相关产业也有积极影响。第二,机械制造工艺不断革新,其重点内容又是先进制造技术。所以,先进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产品和制造工艺的设计可以采用一系列工具(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及工艺过程建模和仿真等。生产设施与装备、技术应用与优化、工具选用与工艺改进,甚至整个制造企业都可以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有效地设计。虚心汲取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关注机械制造技术自身创新,合理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强化先进制造技术过程,全面开发包括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管理体制、市场观念及人员调配等环节。通过积极的汲取过程不断丰富我们自身的制造技术,探索出最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先进制造技术,并带动相关制造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推进绿色制造工艺、创新生产力的生产过程
先进制造技术“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对各种技术资源合理且有效地利用,保证产品能达到应有的性能和要求、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等,这就使得先进制造技术所体现的绿色制造具备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绿色制造,是指全面考虑环境和资源因素,从原材料的选择、设计,生产的初加工、精细加工与装配,销售、使用和维修,直到报废回收再利用等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对资源的消耗量最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小,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的现代制造模式。根据绿色制造的根本原则,综合考虑在机械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技术、环境以及经济性等各种因素,机械制造工艺实现绿色制造,应着重考虑机械绿色设计建模;机械材料的选择;机械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机械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机械产品的成本设计;机械产品使用的安全保护设计;机械产品设计数据库和知识库的建立等方面的技术工艺设计。
五、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制造的保证
1、净成形制造工艺技术应用与创新。净成形制造可以节约传统毛坯制造时的能耗、物耗,大大减少了产品的制造周期和生产费用;2、干式加工工艺技术应用与创新。干式加工不仅简化了工艺、减少成本,同时还消除了冷却液带来的如废液排放和回收等一系列问题;3、工艺模拟技术应用与创新。运用计算机大数据技术,将形状构造的物理模拟,性能指标的数值模拟以及专家系统相结合,获取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优化工艺方案,预测并验证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和防止措施,有效控制并保证加工工件的质量;4、虚拟制造技术应用与创新。在虚拟制造环境下生成软产品模型来代替传统的硬样品进行实验,对其性能、可制造性及质量控制进行预测和评估,减少实型制造成本;5、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的创新,实现生产方式从开式循环模式变为闭式循环模式转变。
六、结论
1再制造技术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意义
1.1高新技术设备的应用
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技术是高新技术设备的运用过程,通过利用高新技术设备将旧零部件进行修复及加工,更换主要磨损件,保证生产出的零部件全部调试成功,经过检验后才能出厂,使得再制造的零部件能够达到与新机一样的使用要求,同时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要求。
1.2生产成本降低,具有价格优势
通过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发挥了旧零部件的潜在使用价值。同时,在制造技术的专业化程度高,采用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使得汽车再制造零部件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1.3符合当前社会快节奏的发展要求
通过再制造技术生产的零部件能够实现与待修车辆上零部件的直接互换,能大大缩短汽车的维修期限,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复汽车的的使用性能。同时,通过再制造技术生产的汽车零部件能够提供保质期,通常在1-3年左右,提高了再制造汽车零部件的质量保障。
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的工艺工序
2.1拆卸
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中,首先要对其进行拆卸,否则不能进行再制造加工,并保证拆卸工作的工程量最小,拆卸可恢复及保证拆卸的工序满足操作要求。
2.2清洗
在对旧汽车零部件进行拆卸后,对其进行表面的液体及固体污染物进行清洗,包括汽油清洗、蒸汽清洗、化学剂清洗等多种方式。
2.3分类检测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保证零部件的性能,而检测是保证期性能的基本步骤。其中,分类检测包括对汽车零部件的外观、尺寸、强度及力度的测试。所有的再制造零部件在清洗后,通常分为三类:一是外观、尺寸满足再利用的要求,可以直接进行再利用,包括汽车的进气管、排气管等;二是经过一系列的修复及加工处理后能够达到再利用的要求,如汽车的连杆轴、缸体等;三是在通过再制造修复及加工过程都无法再利用的零部件,或是再制造的经济利用性较低的零部件,需要被报废,如活塞环、密封垫等。
2.4再制造技术修复及加工
对需要进行再制造技术进行修复及加工的汽车零部件针对不同的磨损情况采用相应的修复方法。如利用高新技术设备恢复汽车零部件表面的尺寸,或通过重新加工达到使用要求,或是直接更换配件,如缸套、气门导管等。
2.5装配、测试、封装
通过汽车再制造技术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在经一系列的调试、检验合格后,按照标准与新的零部件组合成再制造发动机。接着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指标测试,测试成功后对其外观进行防锈喷漆,最后发给制定用户。
3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中修复方法
第一,强化修复法:通过高新技术设备对旧的汽车零部件的表面进行修复,以提高汽车表面零部件的综合性能,进而达到延长产品使用时间的目的。第二,功能替换法: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中,可以使用新的多功能模块替换原有的单一功能模块,在更换汽车零部件的同时,提高汽车的使用性能,增强汽车的可靠性。第三,改造完善法:对于只需部分进行修复及加工的汽车零部件,可以具有针对性地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局部的改造,这样在维护原产品优点的同时,弥补了其原有的缺陷,增强产品的可靠性,使得汽车的性能更符合使用要求。
4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中的检测
4.1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中的无损伤的检测
无损伤检测是顺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科学,保证在进行检测时运用物理检测的方法,不损伤产品内部的结构,不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达到对产品的外观的物理性能检测的目的,成功检测出产品外观是否存在缺陷,判断其是否符合使用标准,评级其实际适用性。
4.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中的质量控制
在汽车零部件在制造技术运用过程中,包括对产品的外观检测、加工过程中的质量优化、成品的无损伤检测等步骤,都为保证再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对于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都需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无论是外观尺寸或是内部结构,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判断其是否符合再制造的标准。
4.3无损伤评价
无损伤评价是指对检测出有缺陷的再制造汽车零部件进行无损伤评价。首先,要对零部件的应力进行分析,通过对构件所受荷载的计算,判断构件出现缺陷部位的应力值;其次,判断构件缺陷部分存在的残余应力;最后计算构件的断裂力学计算,判断其是否存在进一步的使用价值。
5结语
关键词:绿色制造;机械制造;技术;类型
中图分类号:TD406文献标识码: A
制造业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问题,其中最主要表现就是对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这两个方面,给大自然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影响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因此,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绿色制造技术概述
1.1 绿色制造的目的
绿色制造的基本思想就是综合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开始致力于防止污染,依靠先进的工艺、设备和严格的科学管理等手段,以有效的物流循环为核心,使废弃物最少,并尽可能使废弃物无害化,达到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危害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从而实现人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起来就是两个目的: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1.2 绿色制造的内容
使用绿色能源主要指无污染的自然能m,如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实现绿色生产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设备、绿色包装、绿色标志等;制造绿色产品采用再生性好、易于回收或处理的绿色材料,制造能持续利用的产品。
1.3 实现绿色制造的途径
法律途径加强立法,强化宜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观念;管理途径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使用等方面加强环保管理;技术途径不断吸取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等各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从产品的设计、生产的规划、包装和营销等方面优化资源利用,防止环境污染。
2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基本类型
2.1降低能耗型工艺技术
降低能耗型工艺技术是指一项在生产过程中能够降低能量损耗的工艺技术。目前,主要通过减磨、降耗或采用低能耗工艺等方法来降低能量损耗。众所周知,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有一部分会转化成有用,另一部分在直接转化成能量的形式后会被消耗掉,而所消耗的这些能量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有害损失。如摩擦损失掉的能量会因磨损而影响加工精度;损失掉的能量还会引起振动和噪声,破坏工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污染周围环境,甚至威胁到操作者的生命安全。
2.2节约资源型工艺技术
节约资源型工艺技术是指一项在生产过程中能够简化生产工艺系统组成要素,节约原材料消耗的工艺技术。节约资源型工艺技术可从设计和工艺两方面加以实现,在设计上,可通过优化设计技术、降低零件重量、减少零件数量等途径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在工艺上,可通过采用新型刀具材料,降低刀具组成的消耗,增强刀具的使用寿命;采用干式加工技术,减小或取消切削液的使用,降低加工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资源;通过先进的优化毛坯制造技术对毛坯形状加以优化,减小加工余量,降低原材料消耗。
2.3环境保护型工艺技术
环境保护型工艺技术是指一项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工艺技术将产生的对环境和操作者有影响的物质尽量减少或消除的技术。生产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输入输出系统,当将各种加工过程所需要的要素输入系统中时,系统会将最终目标产品以外的物质直接输出,这些物质可能会对环境和操作者产生影响,甚至危害,如废气、废渣、废液、噪声等。加强机械制造工艺设计阶段的全面管理,增强末端治理技术,积极预防污染的产生是目前机械制造业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最为有效的方法。
3 绿色制造理念下的机械制造工艺分析
3.1遵循绿色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几乎决定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消耗,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绿色设计是集产品质量、功能、寿命和环境于一身的系统设计理念,具有绿色性、并行性以及集成性等特点,要求设计产品在之前应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因素考虑在内,如产品质量,产品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运输设计、拆卸回收设计、报废处置设计等各个环节的产品环境属性,同时确保各个设计阶段相互协调,做出各阶段和整体设计方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工作,以便能在设计研发过程中及时对产品进改进,从而促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优化。绿色设计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理念,所考虑的因素不仅包括原材料的选择,而且还涉及到废弃物的处理,涉及到一系列的关键技术,而这些关键技术仍有待于今后的深入探讨。
3.2选择绿色原材料
要想制造出绿色的机械产品,必须选择绿色的原料,企业过去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对环境污染严重,这违背了可持续化发展的目的。我们现在就要改变以前的老思想,选择新的材料,最好选择低耗能的无污染以及没有毒的高科技材料。企业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绿色效益,将原料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3.3采用绿色工艺技术
3.3.1干切削技术
材料切削是机械制造中的一种基本工艺,通常通过在有切削液的情况下进行湿切削。然而这种湿切削技术既污染环境,又需要高额的投资费用,这与绿色制造理念完全不相符合,绿色制造理念下的干切削技术不仅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生产工艺,而且更无废液排放和回收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机械制造的加工过程中,常采用干切削技术来代替湿切削技术。
3.3.2少无切削加工技术
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的迅猛发展,精密铸造、冷挤压、直接沉积等成型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逐渐成熟起来,并逐步从接近零件形状向精密成形、仿形方向深入发展。采用这种技术代替传统的切削加工技术,对于不需要机械加工的成形件可直接使用,这样既能够减少传统毛坯制造时的能耗、物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又能够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降低产品生产费用。
3.3.3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主要利用三维CAD的数据,通过快速成型机,进而将一层层的村料堆积成实体原型。与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相比,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可在无任何模具、刀具、夹具的情况下进行,并将任何复杂形状的三维实体和零件快速、准确、直接地制造出来。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节约资源,还可以提高产品样件的制造速度,减少加工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4采用绿色的机械产品回收技术
在之前的产品设计中,就必须考虑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完成后的回收利用,避免产品在报废之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基本的回收原则就是应用绿色的技术实现对产品的最大程度的绿色回收,这样既能节约能源,实现对原料的再生产,节省资源,减少产品的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对于那些有毒的零件产品,企业要做到无污染的回收,再进行统一的无公害化处理。
4 结束语
总之,绿色制造技术正是采取从源头控制污染,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保护的费用。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绿色产品必将成为商品市场的主导产品,而绿色产品的制造技术则将成为工业生产行业的规范。
参考文献
[1]张安峰.绿色再制造工程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汪哲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绿色制造[J].装备制造技术,2010(03).
关键词:机械制造;低碳制造;模块化设计;生态化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在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常常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给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在这个低碳的时代,低碳制造生产理念已经成为机械制造生产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低碳制造理论,并将现有的机械制造生产模式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机械制造行业快速发展。
1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发展现状及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各个领域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自然能源紧缺,这给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要想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绿色、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就应该将各个领域现有的制造生产理念创新、完善,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的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机械制造生产行业也不例外。低碳制造理论在机械制造生产行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社会自然资源的紧缺状况,将自然能源合理利用,实现机械制造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低碳制造理论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缓解社会能源危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
2低碳制造理论概述
低碳制造理论主要是将一些社会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制造、生产。这种理论可以有效提升资源的生产率与利用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从而实现低碳、节能、环保。低碳制造理论可以有效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减少碳排放量,并做好能源损耗的评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低碳制造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低碳设计、低碳评价等,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从而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生产制造。
3低碳制造理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因此,机械制造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现有的生产制造理念创新、完善,并加强对低碳制造理论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能源的损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而低碳制造理论在机械制造生产中的应用还可以有效地提升产品的质量与效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3.1轻量化设计
低碳制造理论在机械制造生产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保证产品原有性能,减轻产品质量,满足现代人们的使用需求。轻量化设计主要以综合质量设计、配套装备设计、成本性能设计等理念为基础进行机械产品优化设计,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损耗,做好原材料碳能量的排放,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保证产品质量。另外,轻量化设计理念在机械生产制造中的应用还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在排放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比如,奥迪公司在进行机械生产过程中,主要结合铝的轻质和钢的强度进行产品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车身质量,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3.2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可以有效地将各功能模块进行优化,从而满足机械产品在各个领域的使用需求。另外,在对机械产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以模块化的产品设计方法为前提,将现有的设计方案创新、完善,实现绿色、环保的低碳机械产品设计。模块化设计主要以机械产品核心性能为基础进行设计,并将不同系统中的不同功能程序体现出来。现阶段,在对机械产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实现机械产品的多功能单元设计,做好多功能单元的横梁工作,从而减少自然能源的损耗,提升产品的利用价值。再者,在机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不同机械产品的种类进行模块划分,做好模块的检测工作,找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制订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
3.3生态化设计
在对产品进行生态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产品的使用范围进行合理设计,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证机械制造产品的设计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在产品设计工程中,还要做好可再生材料的选择工作,保证材料可以被合理利用,从而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另外,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还要做好产品后分解、翻新的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能源的损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4总结
低碳制造理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从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机械制造行业快速发展。笔者主要对机械制造中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刚.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及其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3).
[2]杜彦斌.工程案例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
[3]王丰奕,杨玮.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河南科技,2014(14).
[4]王元芳,纪涛,程守宝,等.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6(09).
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论文百事通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
2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2.1性能发展方向
(1)高速高精度高效化。
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
(2)柔性化。
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拉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
(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
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
(4)实时智能化。
早期的实时系统通常针对相对简单的理想环境,其作用是如何调度任务,以确保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实时系统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现实的领域发展,而实时系统也朝着具有智能行为的、更加复杂的应用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
2.2功能发展方向
(1)用户界面图形化。
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由于不同用户对界面的要求不同,因而开发用户界面的工作量极大,用户界面成为计算机软件研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当前Internet、虚拟现实、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多媒体等技术,也对用户界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
(2)科学计算可视化。
科学计算可视化可用于高效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育表达,而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如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这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数控技术领域,可视化技术可用于CAD/CAM,如自动编程设计、参数自动设定、刀具补偿和刀具管理数据的动态处理和显示以及加工过程的可视化仿真演示等。
(3)插补和补偿方式多样化。
多种插补方式如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圆柱插补、空间椭圆曲面插补、螺纹插补、极坐标插补、2D+2螺旋插补、NANO插补、NURBS插补(非均匀有理B样条插补)、多项式插补等。多种补偿功能如间隙补偿、垂直度补偿、象限误差补偿、螺距和测量系统误差补偿、与速度相关的前馈补偿、温度补偿、带平滑接近和退出以及相反点计算的刀具半径补偿等。
(4)内装高性能PLC。
数控系统内装高性能PLC控制模块,可直接用梯形圈或高级语言编程,具有直观的在线调试和在线帮助功能,编程工具中包含用于车床铣床的标准PLC用户程序实侧,用户可在标准PLC用户程序基础上进行编辑修改,从而方便地建立自己的应用程序。
(5)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在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2.3体系结构的发展
(1)集成化。
采用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LD、CPL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LED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尺寸显示。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少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掘高系统的可靠性。新晨
(2)模块化
硬件模块化易于实现数控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基本模块,如CPU、存储器、位置伺服,PLC、输入输出接口、通讯等模块,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通过积木方式进行功能裁剪和模块数量的增减,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
(3)网络化
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过机床联网,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
当前,鞋服企业出现危机的根源在于企业仍将自己看成是传统的制造企业,没有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求,没有果断将自己由传统制造领域向制造服务业积极推进、转型,结果是多年来不断与微利作殊死搏斗,甚至陷入产越多亏越多、越卖越亏的境地。
进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随着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生产一线企业必须更加用心地聚焦市场需求,以客户为中心,而“产品+服务”往往更能提升品牌力与客户的满意度。更为重要的是,产品制造常常是整个产业链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且易被抄袭仿制,难以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而以“服务中心”取代“制造中心”,可望为产业链带来较快升值,能够以较少的成本帮助企业及客户实现更多的价值、功能与福利,传统的“多产多销”赢利模式也将由此让位于“少产多效”模式。
时下,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欧美债务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愈发明显,全球制造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破解这个困局,不仅要在“制造”上花力气,还要在“服务”上下足苦功,果断向制造服务化推进转型。许多中外成功案例都说明,“制造服务业”是从产品制造到品牌制造,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一环。所谓制造服务业是向产品产生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中对内外企业所提供的各种形式服务业的总称,它融合了互联网、通信、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
实际上,生产并不等于制造。制造包括生产和服务两部分,也就是说,制造=生产+服务。从“产业微笑曲线”来看,服务处于产业链利润的高端,而生产加工环节却处于低端。生产所创造的利润约占整个产业链利润的1/3,而服务所创造的利润约占2/3。在当今跨国企业的产业价值链条中,服务业已经占据了主导位置。IBM曾是一家老牌的纯硬件制造商,但如今已成功转型为“解决方案提供商”。2011年时,在IBM的全球营收体系中,大约有55%的收入净利润来自IT服务,其每年的利润增长率也高达10%以上。苹果则是最新的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功范例。苹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将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苹果公司赢利路径主要有两种:一个是靠卖硬件产品来获得一次性的高额利润,二是利用网络商店和iPod的组合,靠卖音乐和应用程序来获得重复性购买的持续利润,该部分利润占比高达58%。
当前在我国,制造服务业仍处于刚起步和较为新兴的发展阶段,但已陆续有一些企业明确提出从传统制造领域向制造服务业转型。例如,近几年来,一汽大众、宝钢、武钢等大企业集团原有的信息化部门,逐步发展成为独立运作的专业服务公司,在IT服务、金融、物流等领域开展社会化服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陆续诞生了宝钢宝信、一汽启明、武钢自动化、东风东浦等一批典型制造服务企业。而时下,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转变发展思路,尝试将制造业服务化,这种介于二产和三产之间的企业被称为“2.5企业”,并走出了由2.0升至2.5的转型新路径。
不过,毋庸讳言的是,中国包括制造服务业在内的服务业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发展程度较低,服务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机制创新滞后。201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但占GDP比重仅为4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4.79%,也低于中、低收入经济国家53%和50%的平均水平。
信息技术是制造业服务化的助推器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何转型,通过制造业服务化提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更多的信息化系统提供更多的功能来为其转型升级提供全面强大的支持。
纵观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信息化技术能够创新研发设计的工具和手段,优化开发流程,加快产品的开发周期,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优化,提高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成都飞机集团公司为例,利用PLM、ERP等信息化手段,其新型飞机的设计周期已经从原来从46个月缩短为现在15个月,让我们看到了信息化支撑着我国传统产业改变的发展方向。
同时,信息化也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信息化手段使得企业物流与生产、采购、销售以及信息紧密结合,加速企业内部及企业间所有物流活动和所有商业活动的集成,从而提升产品流通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并降低成本,创造新的企业利润来源。2005年,世界知名的家电制造和销售厂商惠而浦将搅拌器组装业务外包给中国,2011年又重新转回了美国工厂。因信息技术和设备革新,美国的新生产线所有工序仅需6人,效率却提升了25%,利润也骤升了30%。
目前,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已成了当前推动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兴企强邦的催化剂与助推器。“两化融合”为制造服务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而制造服务业的发展也反过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与不断发展。当前借助于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服务和产业都得到了快速、深入地发展,比如,CAD/CAM、ERP和ERPⅡ、PDM和PLM、协同制造、网络制造、云计算、电子商务、制造业供应链与物流及零售业供应链的整合等信息技术被大量广泛应用,而业务外包、系统设备远程监测、系统维护与故障诊断、制造资源维护、数据管理、呼叫中心、后台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设备成套、工程承包和交钥匙工程、产品报废回收及再制造等IT服务也得到大量推广。另外,金融保险业、管理咨询业、信息服务业以及基于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协作等产业则同时兴起。
总之,这些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服务和产业的快速、深入发展,积极推进制造业全面服务化,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优化,有效打造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技术如何助推传统制造业加速向制造服务业转型?
种种研究和数据已表明,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如何让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过程中起到催化剂和增速器的积极作用?
一是加快关键性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从源头上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掌控制造产业链上的高额利润,主要是转移了传统制造业,不断推动着科技创新、信息化进步,始终掌握着关键性产业的核心技术,并借此推动制造业不断服务化。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信息化关键性技术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要加快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芯片等关键性技术的自主研发,实现国产化、产品化、产业化。只有加快发展这些关键性技术,才能尽快跨越与发达国家间的数字鸿沟,才能从全球化的动力源头掌握主动权,并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占据价值曲线的利润高端。
二是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丰富加强企业管理软件建设并创新其内容与应用。过去制造业信息化主要强调生产过程的中间环节管理,如今,为应对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向,企业信息化则要重点向前端的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以及向后端的物流配送、品牌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延伸、推进。首先,需要企业信息化综合系统增加CRM的服务功能,或引进CRM系统,以便能在产品销售出去后进行全过程跟踪,解决诸如服务人员怎么考核、售后怎么维护的问题。同时,为适应制造业服务化,企业也应大力引进ERP管理系统,或将现有ERP功能更好地扩充、引用,能提供相应的设备管理计划和资产管理等功能,以保证产品生产出来后在提供增值服务过程中能够得到合理计划与运营。另外,制造业服务化,还要求IT供应商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或定制系统,这就要求软件的架构要足够灵活、经济、便捷。
在后工业时代,企业更多是以品牌及服务作为凝聚资源的平台,并在品牌及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形成海量级的信息数据,因此建议企业大力推广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深度地进行数据挖掘和开放式的数据应用,实现数据积累和企业基本业务的同步化以及数据库价值的最大化,并以此计划、决定产品的款式、数量和周期,避免生产与销售的脱轨及库存不断累积的风险。
三是构筑集群式供应链业态,推进面向产业集群的信息化综合平台发展,打造支撑制造服务业的坚实环境。现代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但传统供应链从原始供应商端向最终客户端多层传递时,由于难以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并逐级放大(或递减),难于准确反应、掌控整个产业链库存,库存成本、物流成本就以令人难以想象的空间提升。当前中国服装企业高库存的困境就是由此造成的。这表明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信息系统虽已得到应用,但这种单核的供应链系统仍难以有效地解决“信息孤岛效应”。因此在推进服务型制造时,单核的供应链系统就必须发展为多核的集群式供应链网络。集群式供应链是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之间的耦合,从而不但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多条平行、单链式供应链,同时还有跨不同行业企业的关联、竞争和协同。这种供应链网络具有大规模、高效益、节约资源、快速敏捷等优势,是典型的制造服务业所需求的。
而在发展方向上,制造业信息化也要将重心从面向单个企业的信息化向面向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发展。产业集群不只有同一产业的一批企业,还有与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甚至可能包括多种产业。因此信息化的应用模式也表现为从相对单一的信息系统演变为信息化服务综合平台,从强调无缝集成发展到耦合的协同,典型的如早期的ASP模式,近年的SaaS模式,现在最为流行的就是云计算服务平台。基于目前的技术及市场发展水平,服务平台较理想的信息化模式是采用服务总线架构,实现异构OA/CRM/ERP/SCM/CRM等多个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及共享合作。
当然,发展制造服务业,并不是单纯强调要从制造业转到服务业,更不是要放弃制造环节只做服务环节,而是要注重制造与服务的相互渗透,制造与服务的一体化,通过服务使制造增值,使制造更有品牌效应。既要防止服务空心化,又要防止闭门造车,力求制造与服务的完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