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10:47:20
导语:在产品设计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但现实环境中,管理类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实际完成情况却与期望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了论文质量难以令人满意的成因,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而在本文中,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FunctionDeployment,QFD)和TRIZ理论,试图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对毕业论文的有效指导,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多重能力的培养。
1QFD和TRIZ理论
1.1QFD理论
QFD是由日本学者赤尾洋二于1966年首次提出的一种质量管理系统。它是通过多层次演绎分析方法,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的一系列质量特性,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依据,在开发初期阶段就对产品实施全方位保证的指导思想,即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宗旨”来改善“质量追求活动”,从而达到理想的质量要求。QFD理论目前已经成功的推广应用到建筑行业、软件产业、服务行业和教育行业。以质量屋为载体,QFD为产品设计提供了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框架,把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规范的定义出每一阶段活动应该满足的质量特性和标准。基于这一思想,可以将QFD引入到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将学生的培养目标类比为顾客需求,将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类比为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以“满足培养目标为宗旨”来改善我们“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的追求活动”,从而达到理想的论文质量要求和人才培养要求。
1.2TRIZ理论
TRIZ是由前苏联著名发明家G.S.Altshuller及其同事,通过对全世界约250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了各类技术系统发展进化所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冲突的科学原理和法则,所提出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突破思维惯性方法、功能资源分析、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物-场模型分析、76个标准解、40个发明原理等。TRIZ理论不仅为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将创新提升到了方法论的高度,揭示了系统进化的一般性客观规律。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依循TRIZ理论规划出的规律性的思维方式和系统性的工作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论文的创新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1.3QFD和TRIZ的集成运用
QFD能够为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提供一个系统性框架,将定性的培养需求转化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的质量特性,即实现了“需要什么”到“应该做什么”的转化。但是QFD只是建立了需求问题和质量特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并没有系统的提供如何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的方案,如何用理想化的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缺乏方法论的指导。为了解决上述QFD的缺陷,就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而TRIZ理论恰好弥补了系统解决方案的问题。它通过规范化处理方式和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规律性的进化法则,在毕业论文指导的思想层面,实现“应该做什么”到“如何做”的转化。
2基于QFD和TRIZ的毕业论文指导策略
2.1细化论文指导的能力培养目标
粗略的来看,毕业论文各个主要环节中,论文选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文献综述可以培养学生收集、甄别、筛选、阅读和消化资料的能力,具体的写作过程更是考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途径。但实际上,各个环节对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交叉螺旋递进的多层次关系。同时,管理类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主要分为知识综述型、理论研讨型和实证应用型三种形式,对能力的需求和培养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根据QFD理论,利用质量屋,准确的识别出不同类型的毕业论文在不同环节应该培养的能力及其期望的程度,建立毕业论文的培养质量规划矩阵。这样,一方面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能够有明确的能力培养依据;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参照培养质量规划矩阵,选择合适的论文方向。
2.2建立论文选题的知识结构体系
针对具体的论文选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以往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寻求创新性的突破。但在实际的论文研究过程中,学生往往选择临渴掘井的方式,当遇到某一具体问题时,才会想到查阅相关的理论资料。这样分散的、孤立的、临时的对论文研究所需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无法保证论文整体的连贯性,也有碍于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借助QFD“在开发初期阶段就对产品实施全方位保证”的指导思想,在确定选题后,教师应该协助学生设计论文的知识运用规划矩阵,准确的识别出论文研究各个阶段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及其运用的深度和广度。围绕论文选题,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预先进行全面的巩固复习。
2.3规范论文研究的系统思维方式
管理类大学生毕业论文的一般结构可以总结为“现状分析—问题归纳—对策建议”,但在实际的论文研究过程中,各部分相互脱节,“通过现状分析不出所归纳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怪相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思维方式。因此在指导论文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依循和掌握TRIZ理论中包含的完备性法则、向超系统升迁法则、向微观系统升迁法则、子系统非一致性进化法则、协调法则等思维方式。显然,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就可以在论文研究上,确认研究对象所处现状,发现其缺陷和问题,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其发展战略和规划,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规范论文的研究思路,提高论文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4重构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质量 全过程 质量管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之间的竟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能否在激烈的竟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质量,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社会需要。影响高职学生人才质量的因素很多,笔者以为,学校必须从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制定科学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保证人才培养的设计质量
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专业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要制定科学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第一步是要做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调查,收集市场的相关情况,掌握目标市场(主要是企业)现在的人才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根据目标市场目前的人才状况以及发展趋势,预测目标市场未来的人才需求情况。第二步是根据未来的人才需求情况对专业进行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对专业定位要具体、明确。第三步就是课程设置。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必须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本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终身学习为目标和“实用、精于、动手能力强”的原则精选、设计课程内容。基础理论课程和公共课要以终身学习为目标,按“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设置;专业课程要结合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为核心,按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进行设置;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必要环节,其课程设置要结合专业课程并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要突破常规,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学科的技术含量,体现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要达到这一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按专业大类组建功能较为齐备的、能够满足实践与实训的校内实训工厂,同时还必须利用企业设备、资源的优势,建立若干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二、实施有效的招生宣传,争取招收到高素质考生
学校的招生宣传如同企业的产品广告,学校只有通过招生宣传,才能将自己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实验实训、图书、科研成果、学生管理、办学特色和优势等信息宣传出去,输入社会,让广大考生、考生家长和社会知晓。学校的招生宣传是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提高生源质量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招生宣传工作,可以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加报考生源,完成招生计划,提高生源质量。要想招收到丰富的、素质比较高的考生,学校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招生宣传工作,要实现有效宣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选配好宣传员。招生宣传工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有效宣传,与宣传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学校要想达到预期的宣传目的,必须要选配好宣传员。优秀的宣传员,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工作热情、能吃苦、组织纪律强、熟悉国家和学校的招生政策以及规章制度、了解或熟悉学校的专业基本情况等。
第二,宣传资料必须真实,切忌虚假宣传。学校不能只办一两年,虚假宣传不仅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还将导致学生对学校的不信任,破坏学生对学校的美好向往,而且会对学生的诚信意识产生副作用。所以在进行招生宣传时,必须按照“阳光高考”的要求,真实、准确、全面地介绍学校的优势,介绍学校开设的专业、专业特色、专业的就业前景等考生关注的问题,必须让考生以及考生家长感觉到学校的宣传资料是真实可信的。
第三,宣传内容要丰富多彩。学校在制作宣传资料时,要全方位、多方面宣传制作宣传内容,除了必须介绍学校的历史背景、基本情况、师资情况、开设专业、专业简介及主要课程、修业年限、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收费标准、对新生实行的一些专门政策、注意事项等基本信息外,还要介绍学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学校获得的重大奖励、主要科研成果、教学名师、学生取得的成就、有突出成绩的毕业生、图书资料、电子期刊数据库、教学设施、业余活动、学习条件、生活条件、学生社团、校园风光、地理位置、学校所处的城市人文环境等。总之,在篇幅允许的情况下,只要是考生关心的内容都应该包括在内。
第四,宣传重点是对考生释疑解惑。招生宣传还应该把考生释疑解惑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为考生选择和填报志愿提供信息保障,帮助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好自己喜欢的专业,填报好志愿。
第五,注重经常性的连续性宣传。企业的名牌产品不是宣传几个月、半来年就能形成的,要想真正融入市场、在消费者脑海中留下印象,没有几年、甚至几十年连续不断的广告宣传是不可能。同样如此,学样要想扩大对社会的影响,有知明度,需要对招生宣传做出长远的计划安排,使招生宣传工作连续不断的进行,通过连续招生宣传,不仅可以使学校的影响深入人心,而且从宣传的投入来说,可以呈递减趋势。急功近利、一窝蜂地上、忽冷忽热等短期行为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坚持必要的招生条件,确保生源的基本质量
近些年来,由于本科院校扩招,加之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到国外接受高等教育,并且国外教育机构逐渐进入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使得高校的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造成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越来越困难,特别是一些艰苦行业、地理位置比较差的院校更是如此。为此,有的院校为了增加生源,提高计划完成率,不断降低招生条件。生源质量太差,学校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学校在招生时,必要的招生条件还应该坚持,哪怕牺牲一点生源计划,也要保证生源的基本质量。
四、做好学校教育工作,保证人才培养的生产质量
学校教育相当于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企业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实现产品设计意图、形成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样如此,学校教育工作是实现人才设计意图、形成人才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部份,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其中,影响理论教学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是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加强学生专业教育,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促使学生热爱专业,培养学生积极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二是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思想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专业业务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
学校教育中,很多学校的薄弱环节是实践性教学部份。然而,培养高素质的动手能力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又是高职教育的基本任务,众所周知,理论与实践是有差距的,要完成高职教育的基本任务,高职教育必须要强化实践性教学。对于实践性教学,国家也有明确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第十五条有明确规定:“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根据这一规定,笔者以为,学校要克服实践性教学这一薄弱环节,一是按照“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重在应用”的原则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进行课程设置;二是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训的现象,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淡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性教学;三是将专业课教师有计划地送去企业,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技能教学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真正建立起“双师型”教师队伍;四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五是借鉴医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
五、严格毕业考核,确保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都是合格毕业生
学生的毕业考核就如企业产品的出厂检验,所谓严格毕业考核,就是指对学生毕业阶段的所有工作不开绿灯,按照相关要求严格把关。具体包括严格按考试纪律进行课程的毕业补考,按课程评分标准批阅补考试卷,按成绩报送要求报送毕业补考成绩;选择理论水平高、熟悉企业生产实践活动、责任心强、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导师,并要求每一位导师必须按照高职高专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要求严格指导与批阅毕业论文,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结合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和论文答辩情况评定毕业论文成绩,达不到要求的毕业论文坚决不予通过;严格按照毕业教育要求做好毕业生的毕业教育工作。对于任何一个环节达不到要求的毕业生坚决不予毕业,确保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都是合格毕业生。
六、定期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毕业后的情况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应该是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设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实际质量如何,只有通过用人单位的使用后才能作出充分的评价与肯定。因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要从学校教育过程延伸到用人单位的使用过程,用人单位的使用过程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归宿点”,又是下一轮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起点。为此,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应该建立起一种定期跟踪调查毕业生的机制,定期掌握学生毕业后的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与建议,以便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与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属2013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文件编号:云教高〔2014〕3号),课题主持人:胡成江。)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
关键词:高职;毕业作业;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作业)环节逐渐凸显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因此,教育部于2012年3月16日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明确指出“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2015年7月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文件的下发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各高职院校对毕业作业的重视,文章基于所在学校的院级课题,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往年毕业作业为研究对象,从毕业作业题目、形式、指导教师、组织管理、考核评价、各方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毕业作业质量不高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提出了毕业作业质量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1毕业作业存在的问题
1.1题目陈旧、缺乏创新
对2008级至2012级毕业生的毕业作业题目进行分析,发现毕业作业题目较陈旧,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有近5成的毕业作业题目是与旧车型甚至是淘汰车型相关的,题目内容与山东省区域经济联系不够;毕业作业题目数量极少,很多都是一个班共设置5到6个题目,存在10几个学生选做同一个论文题目,甚至选作同一题目的学生论文内容完全一致;题目缺乏新意,去年的毕业作业题目今年拿来继续做的现象非常普遍,题目相似程度较高;题目多偏理论性,脱离毕业作业的目的,模拟课题居多;有些题目范围较窄,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课程设计,工作量明显不足。有些题目又太大,短短几个月根本做不到,因此只能泛泛而谈、敷衍了事。
1.2抄袭假作现象严重
高职学生对待毕业作业态度不认真,整个毕业作业过程松松垮垮,不去对毕业作业题目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问卷中许多学生表示十几周的毕业作业通常是前几周什么都不做,剩下几天开始网上抄袭,自己什么也不用做,就把毕业作业轻松搞定,俨然失去了毕业作业这一环节的培养目的。
1.3指导教师薄弱
问卷显示,目前的毕业作业指导工作多数是由校内教师担任,而这些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授课和科研任务,对于毕业作业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许多教师只是将毕业作业题目发放给学生,然后就是等待学生主动来找,若学生不找,指导教师也不管不问,不对学生的毕业作业主动进行指导,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状态;大多数指导教师没有企业锻炼经历,自身缺乏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不能对学生实现有效的毕业指导;毕业作业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很多是两个教师带一个整班的毕业作业,教师精力是有限的,一名教师指导过多学生,就不可能实现面面俱到。
1.4管理不到位
很多高职院校对毕业作业的管理不到位,毕业作业管理规范不全面。如缺乏对指导教师的具体要求,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没有资格的审查,使得不符合指导条件的教师进入了指导行列;缺乏对毕业作业的整体评价标准,答辩时采取能过就过态度,宽容迁就,使一些明显低质量的毕业作业蒙混过关,造成学生对毕业作业的极为不重视;往往对日常教学工作督导很到位,而对毕业作业的督导几乎没有,对于指导教师的指导进度、毕业作业的中期完成情况缺乏督查。
2提高毕业作业质量的对策
2.1合理设置毕业作业的时间
高职院校毕业作业一般安排在第三年,也就是最后一年,而这一年学生面临着顶岗实习和找工作等问题,根本没有心思专心做毕业作业。将毕业作业的题目提前发放,可以提前至第二学年,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较多的专业课,并且根据所学的专业课知识选择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题目。因为提前拿到了毕业作业题目,那么就可以将毕业作业题目带进课堂,且将所学的专业课知识和毕业作业联系,从而实现深入的学习,学专业课时会时刻与自己的毕业作业内容相联系,起到了毕业作业和专业课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学生遇到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中随时咨询专业课教师,做到随时指导。
2.2科学合理的设置毕业作业题目
毕业作业题目是关键,题目的质量直接影响毕业作业的质量,所以对于题目要给予重视。毕业作业题目的内容要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采用产品制作形式而非毕业论文形式。题目尽可能多的涵盖本专业的课程,即应该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有利于巩固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内容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联系,能反映当代科学发展的水平,重视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寻找毕业设计课题,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及推广,消化吸收先进技术,调整并优化工艺结构等方式确定毕业作业内容。在企业最需要的技术、工艺问题上下功夫,有利于加强高职毕业作业与就业岗位、工程实际的融合度,从而缩短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实现真题真做。毕业设计题目要避免重复,设置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创新性和实用性。题目数量尽可能多一些,最好限制在5人一个产品制作型的题目或者一人一个毕业论文性质的题目。
2.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毕业制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导教师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着毕业作业的质量。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指导教师的培养,在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利用教师工作站加强技师与企业的沟通,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工作,使教师更多的接触生产前沿,避免出题陈旧。打破传统的单个教师指导制,引进企业师傅或技能大师与学校教师组成“1+1+N”的毕业作业教师团队指导方式共同指导毕业作业,每个毕业作业题目安排一位理论教师、一位实训教师和多名企业师傅共同完成毕业作业指导,安排指导教师时尽量让不同专长、不同学科背景的指导教师结合到一个组,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全面提高毕业作业的质量。
2.4强化管理、规范组织
从规范管理入手,以质量评价为突破口,把过程管理作为毕业作业质量的保证。对毕业作业的选题、立题、下达任务书、开题、设计、撰写论文、毕业答辩、归档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组织和管理。根据毕业作业的进程,严格检查,①组织毕业设计督导组对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工作量和可行性进行审核,对毕业作业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②采用普查及抽查的方式检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学生的毕业作业的质量、进度等;③对学生的毕业制作的产品、撰写的论文进行抽查,组织专业答辩委员会对答辩、评分情况进行检查,严把答辩质量关。
2.5建立合理的毕业作业考核标
准和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毕业作业考核标准,考核标准要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展现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重点,把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职业素质及创造力作为考核的重要量值。建立良好的毕业作业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师生投入毕业作业工作的积极性。建立院系优秀毕业作业评选体系,对优秀毕业作业的学生和指导教师颁发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将其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参考指标。
作者:曹爱红 夏福禄 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麻丽华.高职毕业论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文教资料,2014(20)
2胡延华,王文涛,冯华.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创新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2(10)
3刘益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应用能源技术,2015(11)
论文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是具有总结性的综合性工程训练,是学生在系统学习机械专业知识及各种训练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设计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与工程训练,也是学生一次解决机械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具体实践,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调查研究能力、设计能力、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受到设计、生产、管理第一线所必需的岗位能力训练,便于学生向工作岗位过渡。目前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而且牵涉到学生、教师等多个方面。
针对目前高等教育的形式和机械类专业社会需求的状况,指导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来进行。充分发挥好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工作,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严把质量关,使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这个过程中,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毕业设计指导过程
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学校规定的各项政策,按照学校颁布的《毕业设计工作规程》和机电工程系制定的《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指导的毕业设计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推理严密、计算准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有一定量的相关资料和图表等。
每年毕业设计开始阶段,都会根据已经确定的毕业设计题目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这是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的依据,也是检查、考核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与评分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指定了学生毕业设计题目、设计参数、设计要求、设计时间安排和学生结合本题目需要查询的中外文献,并列出了学校图书馆对应参考书籍的中文图书号,方便学生查阅指定文献。学生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后,在第1周安排了完成毕业设计开题工作,规定了他们完成的进度。
设计过程中,对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分析了他们的条件与特长,全程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实验等。随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情况,对学生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以身作则,教书育人,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期间,要求学生每周至少2次集中,每次需汇报一下具体学习情况,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并进行答疑,认真填写了《毕业设计(论文)检查指导情况记录》。
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认真指导了学生拟定论文写作计划和写作提纲,审阅论文初稿,要求学生严格按《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设计。审核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同时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预审,对学生的答辩申请提出意见。答辩前督促并指导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准备验收、组织预答辩等。
毕业设计完成后,按学校要求撰写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语,在规定表格中写出技术性评价和学术性评价并签字,向答辩委员会报告学生毕业设计的任务、要求、完成情况、质量及应用价值,指出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等,同时根据评分表给出成绩。答辩结束后,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整理并归档。同时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二、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具体做法
由于机械类专业是与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紧密相关的专业。在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历来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立足机械类专业的特点,贯彻“以产品生产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坚持采用校企联合、真题真做、强化过程管理、完善评价体系等方法和手段,严格要求学生的图纸图量和毕业论文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结合平时的科研实际,将企业需要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质量直接影响和关系到今后毕业设计的质量。选题时根据科研项目、实验室的建设、学科发展方向、工业企业生产等多方面科学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毕业设计题目,以求达到使学生获得综合训练的目的。另外还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灵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对于已确定工作去向的学生,尽量帮其选择一个与其将来工作相关的课题;对于考研的学生,帮其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性的研究型课题,为将来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直接在已签订就业协议的企业完成,让学生在收集资料、解决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实际工作的程序,了解企业生产运作等最真实的情况,多积累“实战”经验和技巧,从而解决好学生就业和单位招聘后的后顾之忧。只有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毕业设计对未来工作的帮助,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毕业设计中来。如2011年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推土机铲臂右支架加工工艺及钻床夹具设计”,该题目结合了抚顺挖掘机厂实际生产的需要,要求该生利用所学的金属工艺学、互换性测量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多门课程的知识,解决工程中推土机右支架的实际加工工艺以及针对其中钻孔的工序设计专门的钻床夹具,为该生毕业后从事机械产品的工艺设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校规定,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各自的毕业设计,做到一人一题
每年指导的毕业设计如果需要合作完成的课题,每个学生必须独立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工作,独立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今年指导7名毕业设计,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都不一样,而且每一年的毕业设计题目也不相同,这样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和雷同。
(三)全程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并确保充足的指导时间
从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开始,明确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集中两次,每次集中都要求学生汇报每周工作情况,对各设计环节经常督促检查,对学风不正、设计不认真或者经常不到岗的学生,一经发现及时纠正。从根本上杜绝了凭感觉指导,凭经验检查,凭感情给分的行为。对学生毕业设计要严格把关,从论文质量、工作态度、文本格式、图纸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毕业设计必须坚决整改,确保质量要求不降低。
(四)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地做好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惑时,耐心的启发和引导;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热情地引导学生独立地查阅文献,找到获得解决方案的途径;当学生在寻找解决方案时,主动地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最佳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合理安排毕业设计进程,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检查
根据每个学生毕业设计题目的特点,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设计的方案和进度计划每周定时、定点检查执行情况,实事求是地做出检查记录,填写检查意见并签字。在方案设计确定以后,定时到毕业设计室进行指导,随时答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返工。设计过程中进行检查,主要检查设计进度和质量,通过强化中间阶段的过程控制来规范整个毕业设计的工作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六)建立学生考勤制度,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设计首先进行自审,然后小组同学之间互校,最后由指导教师审定。只有经过三审并按审查意见修改以后的设计文件才算最后的毕业设计成果。每次指导后填写指导日记,记录指导情况,包括学生提问情况、出勤情况、主要问题分析、指导内容等,为学生的成绩评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填写毕业设计活动记录,记载出勤情况、日工作记录、完成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等,便于教师的过程管理,加强了对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和监督。明确毕业设计完成的进度和时间安排并加以落实,做到每一位学生有章可询、责任明确,整个设计过程任务清晰、环环相扣、依次进行,确保毕业设计工作的规范和有序。
三、毕业设计改革效果
每年经过精心准备和认真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完成都非常好,缩短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期,同时扩大了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满意的效果。在每年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中,都有学生获得优秀成绩。具体改革的教学效果如下:
(一)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人一题,真题真做,使学生从事毕业设计的责任心大大增强。学生从事毕业设计期间,能够亲身体验到科研工作直接应用效果,能够强烈地体会到企业的科技需求。因而有关毕业设计工作非常认真,毕业设计的质量明显提高。一些学生毕业设计能被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和产业化生产。
(二)缩短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期
由于毕业设计题目多数来源于企业生产,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得到了难得的工程实践以及了解、熟悉和适应企业的机会,使就业后的企业工作适应期大大缩短。
(三)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在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责任感和职业操守,以及把握社会需求的能力和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尽快缩短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
(四)丰富了平时课堂讲解的知识
通过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增加了实践知识,在实践经历中为教学提供新颖、鲜活的第一手案例素材,在教学中及时补充企业生产或实践设计等的新科技、新工艺,丰富了实践案例,使得课堂更加生动,知识传授更加有效,教学质量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NX(UG) 机制本科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孙芹(1979- ),女,山东威海人,山东英才学院机械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数控加工。(山东 济南 25010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当今社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机遇与挑战,制造业只有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及现代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成果,并应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才能不断推出新品,富有竞争力。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以及智能化是使传统制造系统成为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先进制造系统的最主要内容。目前,在众多企业中广泛应用的CAD/CAM技术是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成功渗入传统制造业的结果。
为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熟练掌握一门CAD/CAM软件,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山东英才学院结合机制专业的自身特点,选择NX(UG)作为CAD/CAM教学软件。通过到兄弟院校走访调研发现,在教学过程中,CAD/CAM单独作为一门课程一般开设在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虽然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起到连接作用,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提供好的绘图工具。但作为一门课程,学生学完后,很难做到融会贯通,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枯燥的机械课程变得简单易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机制本科的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NX的CAD/CAM一体化功能来辅助教学,实践表明,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一、NX软件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NX 三维造型模块
“机械制图”是工科重要的主干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机械工程科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以形体构造和图形表达为核心,以形象思维为主线,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和创新构形能力等工程科学的基本素质,并为进一步学习机械设计类、机械制造类和工程实践类后续课程提供必备的制图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制图的教学过程中,仍以讲授为主,部分教学环节借助模型和挂图等辅助工具,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建立空间思维相对困难,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太难学,从而对课程产生了厌倦,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到了高年级,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反而不会画图了。毕业后,进入社会,就业将更加困难。因此,尝试将NX软件引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环节。建立机械制图虚拟模型库,让学生有整体的概念,通过旋转、剖切三维图形,可以对三维模型进行动态仿真,让学生理解模型各个方向的形状,增加图形的直观性,搭建投影和三维实体之间的桥梁,这样再来学习制图的投影原理及其他表达方式,将变得非常轻松。同时,NX为参数化建模,方便对模型进行修改,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变化,及时修改模型。可将模型库上传到网络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数控机床编程”课程中的应用——NX加工模块
“数控机床编程”课程是机械制造本科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大部分院校数控机床编程主要以手工编程为主,讲授数控车床编程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手工编程的内容也会借助NX软件,讲授自动编程应如何实现。如在车削的教学过程中,相应会讲解轴类零件、螺纹类零件、综合实例等自动编程过程,通过手工程序和自动生成程序的对比,学生对编程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喜欢数控编程课程,为机床实训打下基础。
手工编程虽然有不少优点,如方便快捷,可以省略很多走空刀的地方,能最大地优化加工路径等。但手工编程无法编制复杂工件,如非常规曲面的程序编制,同时手工编程对编程人员有较高的要求,一个点计算错误,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当手工编程无法完成或是编程比较困难的零件,可以通过自动编程完成,NX软件有强大的数控加工CAM模块,包括平面铣削、型腔铣削和深度铣削、固定轴曲面轮廓铣削、多轴铣削和孔加工等,基本可以加工任意复杂的曲面。NX数控加工的一般流程为零件3D建模—指定工艺方案—进入CAM环境—创建程序节点、创建刀具节点、创建几何节点、创建加工方法节点—设定参数—生成刀轨并验证—机床后置处理—数控程序(NC代码)。
三、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NX仿真、装配和工程图模块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设计两部分,以机械原理部分学习过程中的四连杆机构为例,在学习四连杆机构时,如果仅仅通过理论讲解,学生对四连杆的运动特性理解的不够充分,可以利用NX运动仿真模块,首先通过三维建模,虚拟装配,设定连杆,设定驱动,完成平面四连杆机构的三维动画运动仿模拟。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完后,要进行课程设计。以减速器课程设计为例,学生要完成减速器装配图及零件图的绘制。给定参数后,如果学生凭空想象,采用二维软件即使完成了减速器的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也不知道所绘制的减速器各零件间是否会产生干涉,能否保证加工后的零件能够安装。因此,可以利用NX的装配模块,将所设计的减速器零部件进行装配,通过仿真建模,查看各个零部件之间是否存在干涉,为后续加工的零件的顺利装配打下基础。并且,NX软件可以将三维模型转换为二维工程图形。如果零部件模型尺寸进行了修改,装配图形也会自动做相应的修改。
四、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应用——NX 综合运用
毕业(论文)设计是每个本科生毕业前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为:数控机床操作岗位(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机床的机床操作工),数控工艺技术岗位(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师、数控工艺文件管理员、数控程序编写技术员、电脑绘图员等),普通机电设备设计师助理等技术工作岗位,这些岗位的共同特点是动起手来能干活,拿起电脑可设计。因此,毕业设计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毕业论好了,进入企业后,就能更快适应工作岗位。
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减少理论型、研究型论文,要求毕业论文题目需“来自企业”,即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既要包含设计又要包含制造,而且学生必须在数控机床上至少加工出毕业论文中的一个中等复杂的零件,若能借助NX软件,自动生成数控加工程序,并对刀路和程序进行优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掌握机械零件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为工作后以最短的时间适应企业要求奠定基础。
五、在机制专业各种大赛中的应用――NX 提升
虽然将NX软件融入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明显,但由于课时的限制, NX软件强大的功能模块,教学过程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模块不能深入讲解,一般是按照一定的讲课模式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的思路和方法肯定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鼓励学生参加竞赛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主要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数控大赛、山东省机电产品设计大赛和全国3D大赛等。在每项技能竞赛中,都要求学生完成真实的产品,大赛的环境更接近于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参加不同类型的大赛,学生会对NX软件更加的熟悉,对自己感兴趣的模块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大赛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自身的设计、制造和创新能力,拓宽将来的就业范围,提高了就业机会。教师通过指导大赛,与学生进行沟通,更了解学生的想法。通过参加大赛,与其他院校进行交流,相互借鉴,获得更多的信息,把握更新的教学理念,并不断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更贴近实际,使本来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技能大赛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足,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把NX(UG)软件应用于机制本科“机械制图”“数控机床编程”“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中,使学生感觉枯燥、难懂专业课程变得生动、易懂、易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和各种大赛中,充分合理地选用NX软件的相应模块,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习需求,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可使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能贴近社会实践的要求。学生上学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也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德蓉,何玉林,李彩霞.基于CBR的“CAD/CAM技术-UG”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6).
[2]焦丽丽.UG软件用于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J].装备制造技术,2008(12).
[3]严潮红,夏建生,王旭华,等.基于UG NX的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畅为航,段江军,张洪峰.基于UG软件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09(12).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药工程;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国际化的趋势,为提高高等学校工程教育质量,过去的十年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广泛重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始于1992年,开始进行建筑学、土木工程等6个工科专业评估,同时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1,2]。200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签约国,正式开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2016年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工程教育认证同时在我国全面开展[3]。全国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开始于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的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到2016年已有12所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内涵就是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并突出过程的持续改进。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药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涵盖了中药制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药物制剂与工程等内容。旨在培养从事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维护和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运行和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4]。制药工程的专业特点是实践性强、专业性强,其中实践教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6]。本文将结合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要求,探讨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一、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培养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实验的课程设置中,内容涵盖药物合成、中药提取、药理学、制药设备、化学与仪器或设备的分析以及工程基础实验等。首先,实验内容均为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大部分实验都是按照实验教材进行重复性实验,并且由教师逐个步骤进行指导,学生得到的数据与结果基本相同,出现的问题也大同小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其次,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每门课程根据课程情况设置实验内容,各学科之间关联性小,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培养,不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制药过程的复杂性、完整性和综合性[7,8]。最后,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中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安全和环境因素未列入教学内容中。基于以上问题,实验教学改革中应设计药学综合性实验,内容涉及化学药物(同一品种)的合成或中药的提取纯化、工艺设计、质量控制、药理学实验、药物制剂及制药设备或仪器实验,使学生巩固药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系统性和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设计创新性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题目的自选或根据教师成熟的科研结果,从查阅文献、实验方案的设计、操作实验、分析结果和结论、提出问题并加以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培养目标。除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加入《制药安全工程概论》等课程外,实验课程教师要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加入实验安全教育和三废处理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在学习工作中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同时也符合毕业要求中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意识。
二、建立完善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部分,能够加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9]。生产实习主要以参观、认识和参与生产的形式为主,由于学生人数多、生产周期、工厂检修和安全卫生等问题,存在实习单位落实难、学生动手机会少、参观走马观花及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等现象,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对制药过程的整体、全面的了解受到限制[10]。因此,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设完整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随着计算机在药物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校内仿真实习基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仿真操作使学生对制药过程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操作规程以及安全和环保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生产实习之前,由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对制药过程中的生产工艺流程、工程学基础知识、设备原理及结构、主要工艺参数、企业概况、产品工艺规程及安全环保问题进行讲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做好学生生产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条理有目的的学习。
三、改革教学模式,深化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本专业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国家技术规范、正确运用公式和数据,并运用简洁的文字、图形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同时也是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往的教学存在以下一些缺点:(1)题目设定上不能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教师给定的题目往往大同小异,并且可能与毕业设计或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同组学生的设计内容基本相同。(2)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理论知识的正确运用不能得到保证,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也不善于与指导教师沟通。设计过程中,还有部分理论课程没有进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还不能够完全掌握和正确运用,也是导致一些设计不合理的根本原因。(3)教学时间不利于保证学生课程设计的全覆盖,课程设计的时间固定为2周,且大部分与考研时间冲突,因此,导致考研的同学基本上不参与,同组同学做了大部分工作。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探索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运用导入式或启发式教学,在课程设计开始前,由相关专业的理论课教师对课程设计中涉及的工艺流程、工艺计算、设备或仪器以及制药环境保护和安全等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程学问题。其次,在每学期开学提前进行课程设计分组,在理论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设计题目的选择,学生可以尽早查阅文献和数据,开始进行设计的准备工作,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每周固定设置讨论教学环节,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各组间的讨论组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对考研学生,可以进行开放性课程设计模式,利用考研完成后进行课程设计,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课程设计质量。
四、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制药工程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教学环节[11,12]。目前,由于教师的科研评价体系和师资结构等问题,大部分教师的毕业环节选题以科研项目为主,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数量较少,导致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程设计的比例较低,质量也不高。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师资队伍的结构进行优化,并且在现有师资队伍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加大对教师工程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聘请企业工程师与校内指导教师组成毕业教学环节的“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建议各指导教师进行导向性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对于一些具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指导教师可以选择以科研项目为主的毕业论文或设计,尽早进入实验室进行系统的科研能力培养,从文献检索、文献总结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总结以及论文的撰写进行系统培养。对于准备进入生产岗位的学生,可以选择和工厂相关的品种进行毕业论文或设计,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岗位特点,工厂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等内容。以上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改革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的核心理念。
五、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等学校工程教育需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切实提升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社会及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需求,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深化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完善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从而使实践教学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制药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静.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培养的实践路径———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2):96-98.
[2]谢小银,刘冠辰,陈丽,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化学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建设的几点感悟[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6):41-43.
[3]王世盛,高志刚,郭修晗,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J].化工高等教育,2017,34(4):81-84.
[4]刘慧,张珩,祝宏,等.制药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初建[J].药学教育,2015,31(01):75-77.
[5]颜雪明,肖新荣,谭倪.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3,30(1):45-48.
[6]冯修猛,王俊林,刘春凤,等.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95-297.
[7]钟方丽,陈帅,薛健飞,等.地方工科院校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12):30-33.
[8]王德利,汤海峰,刘永红,等.高校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0):15-17.
[9]叶云,钟英英,廖兰,等.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6,44(1):206-207.
[10]薛健飞,张扬,周鸿立,等.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8):70-73.
[11]杨华,王亚晶,王坚毅,等.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药学教育,2016,32(3):64-67.
+
模具毕业论文
引言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投入市场的迟早往往是成败的关键。模具是高质量、高效率的产品生产工具,模具开发周期占整个产品开发周期的主要部分。因此客户对模具开发周期要求越来越短,不少客户把模具的交货期放在第一位置,然后才是质量和价格。因此,如何在保证质量、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缩短模具开发周期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模具开发周期包括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试模等阶段。所阶段出现的问题都会对整个开发周期都有直接的影响,但有些因素的作用是根本的、全局性的。笔者认为,人的因素及设计质量就是这样的因素。因此科龙模具厂采取了项目管理、并行工程及模块化设计等管理上及技术上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并改善设计质量,最终目的是在保证质量、成本目标的前提下缩短模具开发周期。
1模具开发的项目管理实施方法
项目管理是一种为了在确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一个既定的项目,通过一定的方式合理地组织有关人员,并有效地管理项目中的所有资源(人员、设备等)与数据,控制项目进度的系统管理方法。
模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约束关系,并且每套模具的开发涉及到较多种岗位、多种设备。因此需要有负责人保证所需生产资源在模具开发过程中能及时到位,因此需要实施项目负责制。另外,项目负责制的实施还便于个人工作考核,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模具厂有冲模工程部与塑模工程部。冲模工程部管辖四个项目组,塑模工程部为三个。模具任务分配方式以竞标为主,必要时协商分配。每个项目组设有一个项目经理、约两个设计员、四个工艺师和四个左右的钳工,工艺师包括模具制造工艺与数据编程人员。而其它的各种生产设备及操作员的调度由生产部的调度员统筹安排。如果项目组之间有资源需求的冲突而调度员不能解决时由厂领导仲裁。
厂内员工可通过竞职方式担任项目经理,选拔项目经理有三项标准:(1)了解模具开发的所有工序内容;(2)熟悉模具开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3)有较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善于管理和用人。
项目管理的内容之一就是要确定项目经理应担负的职责。本厂项目经理的职责有:(1)负责组织项目组在厂内竞标、承接新项目;(2)负责与客户交涉,包括确定产品细节、接受客户修改产品设计的要求、反映需要与客户协商才能解决的问题;(3)检查产品的工艺性,如果产品工艺性存在问题,则向客户反馈;(4)制定具体的项目进度计划;(5)负责对承接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进度跟踪及内外协调工作;(6)负责完成组内评审及对重大方案、特殊结构、特殊用途的模具的会审;(7)负责组内成员的工作分配、培训及考核;(8)对组内成员的过失行为负责;(9)负责在组内开展“四新”技术的应用与技术攻关项目的立项、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10)及时解决新模具在维修期内的各项整改及维修。
厂领导根据项目完成的时间、质量与成本考核项目经理。然后由项目经理考核项目组内员工,使责、权、利落实到每一位员工,有效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并显著减少以前反复出现的问题。
2模具开发的并行工程实施方案
并行工程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实施并行工程有助于提高产品设计、制造、装配等多个环节的质量。并行工程的核心是面向制造与装配的设计(DFMA)[1]。在模具开发中实施并行工程就是要进行产品及模具的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检查。
笔者为模具厂提出并实施了如图1所示并行工程实施方案。IMAN是基于统一数据库的PDM系统,基于IMAN集成各种CAX及DFX工具,并利用IMAN
的工作流模型实现了设计过程的集成。基于统一的产品三维特征模型,设计员利用CAD工具进行模具设计;工艺师利用CAM功能进行数控编程及CAPP进行工艺设计;审核者利用CAE功能进行冲压或注射成型过程模拟,利用DFX工具进行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分析。以上工作可以几乎同时进行,而且保证了产品及模具的相关尺寸的统一与安全。这就使审查时重点检查模具的方案和结构。基于统一数据库,各种职能的人可以看到感兴趣的某侧面的信息。
DFMA工具的开发是并行工程的工作重点之一。在以往的DFMA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中[2],DFMA工具被动地对CAD输出的产品特征进行评价,而不能在CAD系统产生具体产品特征前即在概念设计阶段加以指导,使CAD系统要经过多次设计―检查―再设计循环才能求得满意解。为此科龙模具厂开发了集成CAD系统的DFMA工具。DFMA的工作过程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DFMA输出概念设计方案到CAD,这个方案具有最少的零件数量;第二阶段是,而CAD系统输出设计特征模型,经过特征映射后将制造特征模型输入到DFMA工具进行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分析。通过这种途径使DFMA知识库得到尽早利用,为缺乏知识的CAD系统把握方向。
通过对产品与模具的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的检查,就从源头消除了后续工序可能遇到的困难,大大减少出现缺陷和返工的可能性。
3模具的模块化设计方法与系统研究
缩短设计周期并提高设计质量是缩短整个模具开发周期的关键之一。模块化设计就是利用产品零部件在结构及功能上的相似性,而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与组合化。大量实践表明,模块化设计能有效减少产品设计时间并提高设计质量。因此本文探索在模具设计中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
3.1模具模块化设计的特点
模具的零部件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有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条件,但目前模具设计中应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的研究报道还很少见。与其它种类的机械产品相比,模具的模块化有几项明显特点。
3.1.1模具零件的空间交错问题
模具零件在三维空间上相互交错,因此难于保证模块组合后没有发生空间干涉;难于清晰地进行模块划分。
笔者采取以下办法来克服这个问题:(1)利用Pro/E(或UGII等三维软件)的虚拟装配功能检测干涉;(2)按结构与功能划分相结合。模块划分就是部件划分并抽取共性过程。结构相对独立的部件按结构进行划分,设计出所谓的结构模块;而在空间上离散或结构变化大的部件则按功能划分,设计出所谓的功能模块。这样划分并进行相应的程序开发后,结构模块的结构可由结构参数为主,功能参数为辅简单求得;而对于功能模块,可由功能参数为主,结构参数为辅出发进行推理,在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中做出抉择。
3.1.2凸凹模及某些零部件外形无法预见
某些模具零件(如凸凹模)的形状和尺寸由产品决定因而无法在模块设计时预见到,所以只能按常见形状设计模块(如圆形或矩形的冲头),适用面窄;某些模具零件(如冲压模的工件定位零件)虽然互相配合执行某一功能,但它们的空间布置难寻规律与共性,因此即使按功能划分也不能产生模块。
笔者认为,模块化是部件级的标准化,而零件标准化可视为零件级的模块化。两个级别上的标准化是互相配合的。因此,要开发零件库并纳入模块库,以弥补模块覆盖不全的缺憾。当零件必须逐个构造时,一个齐全的便于使用的零件库对提高效率很有帮助。
3.1.3模具类型与结构变化多
模具可有不同的工序性质,如落料、冲孔等;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如简单模、连续模等;还有不同的结构形式,种类极其繁多。因此,必须找到适当途径,使较少的模块能组合出多种多样模具。
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方法:(1)在Pro/E(或UGII等三维软件)的参数化设计功能及用户自定义特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使模块具有较大“可塑性”,能根据不同的输入参数可产生较大的结构变化;(2)分层次设计模块。用户可调用任一层次上的模块,达到了灵活与效率两个目标。使用小模块有灵活多变的优点,但效率低,使用大模块则相反。
3.2模具模块化设计的实施
为了实施模块化设计,并证明以上方法的可行性,笔者基于Pro/E二次开发,开发出一套模具模块化CAD系统。系统分两大部分:模块库与模块库管理系统。
3.2.1模块库的建立
模块库的建立有三个步骤:模块划分、构造特征模型和用户自定义特征的生成。标准零件是模块的特例,存在于模块库中。标准零件的定义只需进行后两步骤。
模块划分是模块化设计的第一步。模块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模块化系统的功能、性能和成本[3]。每一类产品的模块划分都必须经过技术调研并反复论证才能得出划分结果。
对于模具而言,功能模块与结构模块是互相包容的。结构模块的在局部范围内可有较大的结构变化,因而它可以包含功能模块;而功能模块的局部结构可能较固定,因而它可以包含结构模块。
模块设计完成后,在Pro/E的零件/装配(Part/Assembly)空间中手工建构所需模块的特征模型,运用Pro/E的用户自定义特征功能,定义模块的两项可变参数:可变尺寸与装配关系,形成用户自定义特征(User-DefinedFeatures,UDFs)。生成用户自定义特征文件(以gph为后缀的文件)后按分组技术取名存储,即完成模块库的建立。
3.2.2模块库管理系统开发
系统通过两次推理,结构选择推理与模块的自动建模,实现模块的确定。第一次推理得到模块的大致结构,第二次推理最终确定模块的所有参数。通过这种途径实现模块“可塑性”目标。
在结构选择推理中,系统接受用户输入的模块名称、模块的功能参数和结构参数,进行推理,在模块库中求得适用模块的名称。如果不满意该结果,用户可指定模块名称。在这一步所得到的模块仍是不确定的,它缺少尺寸参数、精度、材料特征及装配关系的定义。
在自动建模推理中,系统利用输入的尺寸参数、精度特征、材料特征与装配关系定义,驱动用户自定义特征模型,动态地、自动地将模块特征模型构造出来并自动装配。自动建模函数运用C语言与Pro/E的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开发而成。UDFs的生成方法及参数驱动实现自动建模的程序见参考文献[4]。
通过模块的调用可迅速完成模具设计。这个系统在本厂应用后了模具设计周期明显缩短。由于在模块设计时认真考虑了模块的质量,因而对模具的质量起基础保证作用。模块库中存放的是相互独立的UDFs文件,因此本系统具有可扩充性。
4总结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科龙集团某一新品种空调的模具从设计到验收只需三个月就完成了,按可比工作量
计算,开发周期比以前缩短了约1/4,而且模具质量和成本都有所改善,明显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知衍译,面向制造与装配的产品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张林宣,童秉枢,王春河等,一种实用的综合集成DFA系统的研究,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8(11):69-72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民族班;改革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能力培养的全面检验。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次全面考验。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考入新疆大学的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均来自边缘地区。虽然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严格地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学生本身基础较差、汉语接受能力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系统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很难全部理解透彻,使学生在学习中总处于被动状态。为加大民族班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在以往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所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设计手段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专业最基本的工具,是表达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的语言。以往我们都是采用手工绘图,其缺点是:绘图速度慢、出错率高、不易修改、图面质量差。国家早就规定要甩掉图板,利用计算机二维绘图解决以上问题,但其设计思路仍然建立在手工绘图的基础上。机电产品的配合性和可装配性是设计人员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往要到产品最后装配时才能发现,导致零件的报废和工期的延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采用3D平台下的计算机辅助装配技术可以在设计阶段就进行验证,确保设计的正确性,避免损失。三维设计方法与人的思维方式比较接近,较为直观,可以大大地提高设计速度,并且可以进行装配干涉检验、机构运动仿真及有限元计算、优化设计等。尤其对于空间想象力不高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设计方法。此外,三维设计后可以立即转化为二维(平面)图形,因此从三维到二维的整个过程不一定比直接画二维图要慢。我们从2000年(95级民族班)起,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计算机绘图,并在答辩中采用多媒体答辩,这在当时全校民、汉班级中是比较少见的。直到2004年,采用三维设计已经较普遍,这方面已经达到了内地同类大学的水平。
二、设计题目
选题是否合适,其难易程度直接决定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在近几年的毕业设计选题上,淘汰了以前过时的老题目,而尽量选择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当前的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题目,充分体现教学与科研、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01年机械制图96-2班两名学生参加了由指导教师主持的横向课题“数控塑料切粘机的研制”,并以之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完成了产品的设计、零件的加工到整机的调试全过程,获得了难得的实践经验,并完成了整机的CAD绘图工作。长期以来,机械强度分析与计算一直沿用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和弹性力学所提供的公式来进行。由于在计算过程中有许多的简化条件,因而计算精度较低;在设计中,为了保证设备或构件的安全可靠性,常采用加大安全系数的方法,结果使结构尺寸加大,浪费材料,有时还会造成结构性能的降低。有限元分析技术是最重要的工程分析技术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弹塑性力学、断裂力学、流体力学、热传导等领域。有限元法在产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使机电产品设计产生革命性的变化,理论设计代替了经验类比设计。以前由于其理论性较强,有限元法仅仅用在硕士论文中,但从2002年起,在本科班中尝试应用有限元强度分析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同时,由于我们所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在Linux平台上运行,所以学生必须掌握Linux操作系统,使学生在计算机方面也有了全方面的提高。
三、创新实践
近几年,我们在学生当中广泛进行了课外学术活动和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并把这些内容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依布拉音、西克热木等学生完成的“油罐车注油自动控制系统”项目在西北地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全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努尔比亚等学生完成的“上下楼梯搬运机器人”项目在西北地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全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通过这些设计大赛及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学生不仅从设计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设计技能,而且在做设计时的动手机会多了,培养了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机械制造专业的认识,促进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要实现教育改革和建设的目标,关键是教师,教师不但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教学责任心,还要有较高的教学业务素质。为使青年教师提高工程素质,增加实践经验,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实际科研工作和实验室建设,并对青年教师制定了严格的培养计划。教师梯队建设及青年教师培养有了明确的规划,结合课程建设,个人业务素质提高较快。
四、结论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完善课程教育系统
创建合理的课程系统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基点。将基本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能够有效地提升教育品质。在创建教学课程系统时,相关教育人员必须要以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提升学生们的应用技能为准则,对教育方案进行革新。在设计课程时,教育人员要注重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逐步的创建板块式、项目式的课程设置,并用课上教学与课下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对相应的课程进行整合。在安排课程时,教育人员要明确每一个板块中的知识点,明确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其次,教育人员在设置课程时,必须要顺应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向,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对教学系统进行革新,创建一个知识构造稳固,知识点明晰的专业课程系统,是学生们在学习时认识到在现实工作中哪些知识是必须要掌握,以最终提升学生们学习品质[1]。
2注重实践教学
教育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培育学生们的应用技能,在学生们熟练地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就要为学生们创建一定的条件,使学生们能够在现实工作中,将基本知识转变为实际的应用技能。而想要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们应用技能,首先就需要学校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使教育人员能够带领学生们走进实训产地,进行现场教学;其次,教育人员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们能够更直接的了解知识,掌握实践方法和流程;再次,当学生们已经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后,教育人员要为学生们提供实践机会,并且要把课堂试验、学习内容、实习和毕业论文,组成一个整体的,由基础到综合,分阶层、分进程、全面的事件教学系统。通过让学生们亲自设计、研发产品、调节系统等,培育学生们的操作技能和独立探索技能。最后,教育人员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参加公司现场实地操作,了解制作流程和情况;参与产品设计工作,使学生们能够有充足准备的进行选题、设计、研究和交流,增强学生们的应用技能,培育学生们的创造思维。尤其是毕业前期的毕业设计,要尽可能地选择贴近企业公司的协作研究课题,邀请公司参加学生的毕业设计引导,这样不光为满足了企业的发展需求,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2]。
3指引和激励革新科学技术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活动中,必须要注重对科学技术进行革新。在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后,就必须要有目标的指引和激励学生参与一些专业技能训练班和科学技术研发兴趣小组等,提升学生们专业知识的认识,从而,参与课下和校外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激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或者市级电子设计科学技术作品比赛,以使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3]。
4优化考核评估体系
考核评估体系在教学模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对学生的评估,也是对老师的教育品质的检查。考核评估体系主要包含了学生们在上课时的表现,测试成绩以及实验考核等。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的考核评估体系还不能全面的反应学生们的应用技能,所以必须对考核评估系统进行优化,创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考核评估系统,所以,在普通的教学考核之外,首先还要增设实践技能评估。主要包括:独立试验成果、设计性试验成果和课程设计成果。其次,要对创造技能进行评估,比方说参赛作品和参赛成果做出相应的评估。将教学考核、实践技能、创造技能等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客观公平地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创建一个可行性比较强的应用型人才考评系统,进而才能检验教育工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