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4 16:24:48
导语:在核舟记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热牙胶根; 根管填充治疗; 牙髓病; 根尖周病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是目前临床口腔常见的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治疗中的根管治疗、消毒及填充逐渐完善[1-2]。控制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主要在于防止根尖周组织的感染和再感染,而其中根管填充是治疗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根管填充的质量决定着根管治疗的成败[3-4]。本文旨在探讨分析热牙胶根管充填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为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本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124例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牙表现为龋齿、牙齿松动、牙髓坏死、叩诊疼痛等临床症状,X射线检查显示:患牙的根尖畅通,牙齿未出现畸形,根尖周围可见阴影部分,但是牙周组织未出现严重的病变[5-6]。排除近期拔牙、口腔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干槽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98颗牙)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23~65岁,平均(42.31±4.01)岁;其中前牙23颗,前磨牙56颗,磨牙19颗。对照组患者(102颗牙)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23~64岁,平均(42.28±4.12)岁;其中前牙25颗,前磨牙58颗,磨牙19颗。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牙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给予热牙胶根管充填方法治疗,前期采用X摄片确认患牙的牙周和根尖病变情况,局部麻醉后进行开髓和拔髓,完成根管预备,根尖狭窄的部分和根管原有的形态保留下来,根管冠与根尖的形状为锥形,选取的热压尖要与主牙胶尖匹配,首先在根管中试尖,确认其不能再继续深入到达根尖止点,标记热压尖进入深度,在将根管干燥,选取主牙胶尖,切除尖部约0.5 mm,根管内涂上糊剂,将牙胶尖置入其中并使用预热的热压尖平根管口的位置烫断牙胶尖,再将加热后的热压尖置入根管中,直到距离试尖标记的4 mm处,加压10 s后在将牙胶尖的冷却收缩部分补偿完整,注射热牙胶后将热压尖退出[7]。
1.2.2 对照组 侧压充填根管方法治,在根管内部涂上糊剂后插入牙胶尖,采用加压器在主牙胶的侧方持续加压10 s,停止后取出加压器,插入副尖,加压器与副尖的大小一致,在重复几次以上同样地操作,直到根管填充完整后为止。
1.3 评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1.3.1 术后疼痛程度评价 参照Serafino等[8]学者研究的文献制订术后疼痛程度评价标准,(1)无痛:治疗后无任何疼痛症状;(2)轻度疼痛:治疗后出现轻微的疼痛,根尖区未出现肿胀,无需镇痛药物,在48 h内可自行缓解;(3)中度疼痛:轻微的咬合痛但是无自发痛,根尖区肿胀,口服镇痛药物后可缓解;(4)重度疼痛:治疗后自发疼痛和咬合痛,根尖区肿胀明显,需口服甚至静脉输镇痛药物,严重的需要取出填充物和切开引流。疼痛反应率=(重度疼痛例数+中度疼痛例数)/总例数×100%。
1.3.2 术后综合疗效评价 参照Bjomdal等[9]学者研究的文献制订综合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牙齿咬合功能正常,X摄片显示患牙根尖区病灶完全消失;(2)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牙齿咬合功能恢复明显,X摄片显示患牙根尖区病灶缩小;(3)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咬合功能未恢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患牙填充效果、填充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牙齿疼痛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6.33%的牙齿无痛,而对照组仅有25.53%的牙齿无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456.000,P
2.2 两组术后综合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牙齿综合疗效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909.000,P=0.002
2.3 两组术后填充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牙齿恰填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牙齿填充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牙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主要是清除根管中的病灶和组织,控制牙髓和根尖周的病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愈合速度。病原微生物通过根管、牙本质小管等进入到根尖组织,会造成炎症和感染的发生,因此在根管清理后要将根管系统封闭完整,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10-11]。而根管填充就能够有效封闭根管系统,促进病变的组织愈合,降低牙髓和根尖周再次病变的可能性,是根管治疗的重要环节[12]。
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侧压充填根管方法治疗,通过加压器从侧方对牙胶尖进行加压,根管内的牙胶受压变形,三维封闭根管[13]。但是冷牙胶的变形能力较差,弹性较强,牙胶尖与根管之间有间隙[14-16]。虽然使用糊剂进行填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糊剂收缩以致慢慢吸收,牙胶尖与根管之间仍旧存在间隙,牙胶尖无法进入完全的根管、侧副根管、根管交通支,这就造成根管填充无法完全三维封闭,为病原微生物的进入提供了途径,根尖周出现再次感染,填充效果和临床疗效受到影响,与本研究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热牙胶根管充填方法治疗的患者较侧压充填根管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患牙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前者疼痛反应率仅为3.06%,而后者疼痛反应率高达10.78%;在综合疗效方面,热牙胶根管充填方法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98.98%)较侧压充填根管方法治疗(88.24%)显著提高,填充恰填率提高的同时,填充时间显著缩短,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安全性较高。这是由于热牙胶的变形能力提高,分段加热已达到提高根管内牙胶的塑性能力的目的,再通过垂直加压的方式压紧牙胶,牙胶与根管系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牙胶加热后已处于融化的状态,较强的流动性,加之压力的作用可以使加热后的牙胶顺利进入到侧副根管和裂隙,避免病原微生物的进入,造成再次感染[17-20]。
综上所述,热牙胶根管充填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可显著降低术后患牙疼痛,提高综合疗效,提高填充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锦辉,裴红梅,于玲,等.热牙胶充填与冷牙胶侧方加压在根管充填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34(23):1947-1949.
[2]高娟,张辉.根管治疗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10):1527-1529.
[3]凌均.牙种植治疗与根管治疗的抉择[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0):5-7.
[4]樊文明.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0-273.
[5]王晓仪,朱亚琴.现代根管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8.
[6]梁建平,林志立,周彦夫,等.两种根管糊剂用于热牙胶根管充填的疗效观察[J].广东牙病防治,2013,21(6):311-313.
[7]汤益慧.热牙胶充填与冷牙胶侧方加压在根管充填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3):67-69.
[8] Serafino C,Gallina G,Cumbo E,et al.Surface debris of canal walls after post space preparation in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14,97(3):381-387.
[9] Bjomdal L,Reit C.The adoption of new endodontic technology Amongst Danish general practitioners[J].Int Endod J,2015,38(1):52-58.
[10]王以河.根管充填程度在牙w牙髓治疗中的影响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34(3):153.
[11]孔媛媛,江千舟.热牙胶根管充填技术的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7):443-445.
[12]周莉,张睿,李昱良,等.Obtura Ⅱ高温牙胶热塑充填根管根尖封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78-80.
[13]冯友亮,彭涛.热牙胶充填在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3):3665-3667.
[14]杨平,任敏.牙髓病与根尖周病一次性根管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5):546-547.
[15]武红颖,孙驰.热牙胶根管充填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临床体会[J].中国处方药,2015,13(4):130-131.
[16]黄玉球.热牙胶充填与冷牙胶侧方加压的根管充填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9):965-967.
[17]朱文伟.热牙胶根管充填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J].河北医学,2016,22(11):1857-1858.
[18]苏拥军.一次性根管治疗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1(34):76-77.
[19]崔传江,孙志涛,郭吉来.热牙胶充填与冷牙胶侧方加压在C型根管充填中的效果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6,30(4):232-234.
关键词 专业性实训基地 职业素质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专业性实训基地是指在某一专业领域能起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它既能满足在校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又具有社会共享共用的性质,满足企业在职职业培训和待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它的作用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何为素质?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身心潜能,又包括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身心结构中的积淀和内化。依据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层次,可以把素质划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这是最基本的素质,除此,从业人员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职业素质,那么,什么又是职业素质呢?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其中以专业知识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为核心,还包括职业道德素质。
对于专业性实训基地的教师来说应具备哪些素质呢?下面就从职业素质的角度谈谈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应具备的素质。
1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职业道德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百行德为首”,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道德方面的要求要高于其他社会从业人员,讲到为人之师的道德修养要用“崇高”二字来提升,教师的一生,都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上不仅要正确,而且在行动上要充分地显现出来。对信念要执着而坚定,一名教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
当教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岗位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教师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对待工作要满腔热情,遇到问题要积极而乐观,用勤奋、忘我和无私的精神影响学生和其他社会成员。在教学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勤俭节约,关爱学生,不断创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平等公正,不排斥、不讽刺,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真情感化他们。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加强学习,在道德和精神方面追求高尚、完善自己,使学生尊敬和认可,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总书记2007年8月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学校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用激励的方式提升和完善教师的人格。
2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
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的程度,影响到对人才的培养。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扎实深厚的知识功底是?“授业”、“解惑”的根本,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理论上追求博大精深,首先要全方位地掌握专业知识,其次也要了解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一个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在知识结构上普遍存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专业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掌握或精通一两门,在教学中就做不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显示,有65.7%和69.5%的学生和家长,分别表示教师一定要准确地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还有44.3%的学生表示非常赞成教师要拥有获取新知识的知识和方法。这表明家长和学生一方面看重教师现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52.2%的学生和34.1%的家长,希望任课教师有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从中职学校实训教师主动关注自身专业知识的情况来看,只有四成,并且也是年龄在45岁以上的教师,年轻教师普遍学习不足。
学生往往可以原谅教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教师学识浅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调查显示,知识渊博,阅历丰富,晓知一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学时事、体育名人等,这样的教师才受学生欢迎。教师要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特别是从企业技术岗位转到教学岗位的实训教师,更要杀下心来,潜心学习,既要学习专业理论,也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能力等人文社科知识。学校要对其制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核计划,并定期检查。
3熟练的专业技能
从实训基地的功能来说是培养学习者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的。教师的专业技术操作水平是首要的,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以正确地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技术能力。在工作中要不怕脏、不怕累,勤动手,反复练,用一身过硬的本领指导学生,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学校要鼓励教师,下工地,下企业及到技能培训中心学习,从理论教学中走出来,增长实践能力,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本专业或本领域的行家、专家,成为“双师型”教师。目前,中职学校各专业的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就(下转第70页)(上接第62页)不符合专业性实训基地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在对中职实训教师的相关行业从业经历的调查中发现,这些教师中真正在工厂、企业实地工作过的人员非常少,33.33%的实训教师根本没有过在自己所从事专业从业的经历,从业在一年以内的教师人数占 33.33%,也仅仅是在工厂参加过 1、2 个月有限时间的培训而已。用制定措施,强制学习深造,到企业顶岗工作等办法,提高专业教师的技术水平。国外的很多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对职业学校的教师都有很高的要求和培养制度。
4一定水平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是衡量教师胜不胜任教学岗位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科研能力、自我提高能力等。笔者认为,其中的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最为重要。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理论与教学理论、实践技能与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在教学活动之前,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分析和策划,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整合、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案编写等。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在于成功的教学设计。教师要在掌握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适合教育对象的方法会事半功倍。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科技手段都可应用于教学。计算机的普及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制作各种类型的课件于教学之中,用情景创设、直观展示帮助理论知识的理解。调查中发现,相当数量的教师不重视教学设计,有的教师连教案都不写,有的抄教案,有的网上下载教案,有的一本教案用三五年。普遍认为教学设计太浪费时间,教学效果的好坏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影响。这种浪费教育资源又影响学生素质的现象,在职业学校和大学更为严重。学校要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和相应用人制度,教师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语言能力包括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它是交流的工具,是信息载体,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哪一项都不能离开语言。从科学性角度来说,教师语言要准确、精炼、规范、系统、有逻辑性。从艺术性角度来说,教师语言要生动、具体、形象 ,有启发性、有激励性。从内容上看,语言要深刻、准确、有力,遣词造句恰当。教师的语言能力会对学生产生三方面的影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积极情绪的形成。因此,教师在语言表达上,要下功夫。
教学实施是为了实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能力包括课堂调控和实施教案。教师要能驾驭课堂,抓住学生的心,管住课堂纪律,按照已设计的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按照已设计的板书、已选择的方法和媒体进行教学,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以上这几方面的能力,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除此,教师也要具备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情绪调节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文;教学;备课;方法
语文备课,是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语文课程的特点,结合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受教育者有效地学习的课前准备。我认为在准备工作中,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懂教材。拿到教材后,必须深入分析。首先,认真阅读,划分体裁。再根据体裁确定思路。比如,是记叙文的,就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入手;是论文的就从论点、论据、论证入手;是小说的,就从典型环境的描写,典型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入手。其次熟练掌握教材编写的意图,把握单元与单元之间和各单元的课文与课文之间,以及各个基础训练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共性和个性。有效利用目录去梳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新旧知识点。其三,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每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的把握;并能抓住重点、难点,对课文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思想性进行分析、综合。练就一种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的能力。
二,懂学生。要因才施教,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所反映的生活状况联系起来,让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我们这个时代和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进行比较,达通学生与名人和作家的那一缕灵犀,已达到与名人作家们休戚与共、忧患同担效果。注意发挥他们的特长。学生喜欢绘画,就为他创造用图画反映所学内容的机会;喜欢写诗歌,就为他创造用诗歌表达情感和生活内容的机会;喜欢写日记,就为他创造和别人分享快乐的机会。根据学生个性,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对于鲁莽粗心的人,多给他做些精细的事情,让他在多次的失败中汲取教训,竟而注意修身养性;对于畏缩不前的人,多鼓励他去做些力所能及并且易见成效的事情,让他在多次成功里体会到做事的快乐,竟而不断增强自信;害怕读书的人,可以推荐趣味横生小说或散文给他看,引导他去欣赏,让他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心智开启的,竟而提起阅读的兴趣。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对全体。做到:既让优生吃得饱,又让中生吃得好,还要让差生吃得消。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全力建构和谐课堂。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在第一时间内对无助者给予必要的帮助,对后进者送去及时的抚慰,给失望者迅速点亮一盏希望的灯。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平等的互助互学的关系。懂学生,换句话说:就是懂得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义不容辞地施以援手。我们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还要分层次考虑,提出适当的要求,努力使每堂课的教学都切合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实际,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展开。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无论是枯燥的讲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远程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案实例”、“媒体展示”、“习题精选”、“扩展资料”、“作文指导”等。将这些教学资源中的相关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直接或二次开发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多媒体展示、播放出来,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使无声化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为理解课好铺垫。如在教学《春》这篇文章时,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播放春天的美丽景色,《春天在哪里》的歌声同时响起,在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的画面中让学生感受春天来临自然界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教学《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由于学生没有条件目睹人类首次登月的壮举,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有关人类首次登月的文字解说、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把以文字方式呈现的课文内容活化为形象可感的具体的形象,使声、光、电等多种效果相结合,大大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因此,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远教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自然爱学、乐学,乐在其中。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展示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解往往是困扰教师的难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远程教育网中的《媒体资源》、《学习指导》等栏目中有极为丰富的资源,运用这些远程资源,它可以化远为近,化宏观为微观,打破时空界限,虚拟现实世界,将抽象知识直观化,陌生知识形象化,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情境,学生临其境,见其形、听其声、观其人,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学生更易于理解把握。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学生对斑羚两两结对一前一后起跳、在空中实现对接的自救行为表现理解困难,笔者就采用了动画的形式再现了斑羚飞渡的情形,当看到“小斑羚在老斑羚背上一蹬,纵身跃到对面,老斑羚却葬身悬崖”时,教室里不时传出学生的惊呼声。通过直观感觉,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叫“视死如归”,从而对课文表现的主题理解得更透彻。这种效果是单凭老师嘴巴讲达不到的。又如教学《奇妙的克隆》的时候,利用课件资源直观展示克隆羊多利的创造过程,便于学生掌握。再如教学《核舟记》时,笔者就从远教资源中下载了核舟的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大开了学生的眼界,很多学生原来以为核舟是在桃核上雕刻的一幅画,看了图片以后才知道核舟是一枚立体镂空的工艺品。由此可见,有效利用远教资源进行组织教学,使没有观察过的或很少观察的现象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具体的表象,重点、难点不仅易于突出,更易于突破,使教学高效务实。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上,常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从而出现“拖堂”现象,学生产生了厌恶语文的心理。而远程教育网上资源内容丰富,讲解形象生动,作业设计合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结合实际将资源进行合理地收集、整合,课堂上只需一一点击便可出示,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板书无需多写,问题也无需重复,甚至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避免了教师重复地讲解,节省了课内大量板书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触更丰富的知识,增大了课堂容量。例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原因”以及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的分析时,教师就可以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又如,在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利用该课提供的课件为学生播放了直观的动画图,采用多媒体展示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的图片,让学生思考“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对比鲜明的画面,就会踊跃发言,“过去牛羊欢歌、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现在寸草不生、林木死亡、荒芜人烟”就会脱口而出。过去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现在利用远教资源展示。不需多言,学生就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巩固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形式单一、过程曲折、速度缓慢,而远程教育资源中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反馈练习,如“练一练”、“思考与实践”以及《教学资源》中的“习题精选”、“探究活动”;《课后提高》中的“学一学”、“练一练”,教师只需将资源收集、整合,利用多媒体展示就可实现当堂巩固,当堂矫正,更有效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累积性知识误差,不让错误在头脑里“过夜”,信息反馈及时,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以后,教师就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习题精选》、《课后提高》等栏目中的资源来进行巩固练习,反馈评价,通过“学一学”、“练一练”、等方式进行。同时教师还可以自己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进一步巩固知识。更可取的是,当学生练习正确了,反馈时还配有“恭喜你”、“答对了”“你真棒”等鼓励的话或“大拇指”、“红钩”等鼓励的图标,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则会出现卡通人物摔跟头、扮个鬼脸、或是给出错误提示等提醒性声音或符号,鼓励学生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样所有的同学都能再一次复习和巩固所学新知,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四、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能力
【关 键 词】 随班就读;管理;氛围;政策
学校往往会遇到智力发展缓慢、学习感到吃力、跟不上正常教学节奏的孩子,或是肢体、视力等方面有不如正常儿童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随班就读生。他们犹如一只只搁浅在学海沙滩上的小舟,难以到达知识海洋的彼岸。那么,怎样启动这些学海搁滩之舟,使他们前进呢?
我校在积极开展国家级子课题“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教学实验后,从中有了一些收获,通过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在思想上给予关爱,在学习上给予倾斜等途径,保障了随读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理清思路,提高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认识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保证了每位适龄儿童都接受教育,随班就读为某方面有缺陷的儿童提供了均等受教育的机会。我校的随班就读儿童几乎都来自农村,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生活压力、思想观念等因素,他们对这些孩子的关心、教育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就是一项非常严肃、艰巨的工作。既然这些儿童进班学习,作为学校、老师就有责任摆正位置,把随班就读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让他们留得住、学得好,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教师认为普通生都顾不过来,哪来那么多精力去教随读生,随班就读成了随班就坐。因此,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尤为重要。形成校长、教导处专人负责,各班主任任组长、各学科老师参与的随读教研网络,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要求、统一管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有效推动随班就读工作。
二、入口畅通,“一个都不能少”
学校敞开校门,对每位残疾儿童实行“零拒绝”,给残疾儿童平等、优质的教育机会。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编入相应班级,让他们享受正常儿童的教育。做到“一个同步、四个同时”,即发展特殊教育与实施义务教育同步,研究部署、检查评估、计划总结、表彰奖励同时。
三、为随读生营造爱心氛围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厚爱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皮格马利翁的古希腊神话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同样,教师对学生积极期待,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所以,学校应该让教师逐步认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正确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1. “爱能融化冰川”。对随班就读的教师,我校一直坚持“精挑细选”,把有爱心、有耐心、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优先安排到该项工作上,要求教师把随读生看作是可以成功的艺术品坯子,对学生做到“精雕细镂”,促使他们闪现出各自的灵光。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们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各班把随读生对象安排到教室前排就坐,便于辅导;在课间游戏中,师生积极邀请他们参与,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之学得有趣、有效。
2. 友爱塑心灵。每一名随读生都有“互助队”,多则五人,少则两人,从生活上、学习上形成一个“关怀网”,不但能使随读生的身心得到照料、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培养了其他学生的助人精神、善良品格和美好心灵。
3. 实施“爱延续”。国家已经将随读生的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入学前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摸清底子,制定长期教育计划;小学毕业时,我们为中学提供资料。前通后达,形成随读工作的良性循环,带动社会力量来关爱、尊重他们。
4. “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随读生作为弱势群体,长期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信心,就成为老师们应时刻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们把他们看作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把更多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需要爱的孩子,给“跟读生”信心。
其次,教师们善于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随读生身上,往往消极因素暴露得比较明显,缺点常常掩盖了他们的闪光点。因此,教师不分课内、课外,关心、爱护随读生,从表扬赞赏开始,帮助他们首先树立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再次,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请心理咨询老师定期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5. 利用资源教室,给随读生学玩结合的天地,让他们找到童真、童趣。配备专门的图书、玩具、模具等,让他们玩中乐,玩中学,学中玩。
盈盈之春水,是开启搁滩之舟的外因。在这样处处充满爱的环境中,如果用过多的制度来管理,显得那么的苍白,那么的别扭;没有更多制度的管理、规定,老师们爱得更自在、更坦然、更真切,教得更认真、更带劲、更投入。
四、健全的成长档案
1. 加强过程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首先,从第一线了解学生素质发展情况,再在筛选的基础上严格各项手续,不将随班就读泛化;第二,保护学生隐私,不向社会公开;第三,规范随读生档案建设,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归档,并定期督促检查;第四,不隐瞒学额,随读生册上有名,落实学籍管理。
2. 从建立随读生个人成长记录袋开始。由个案组长班主任老师就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语言发展、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动态等方面逐项如实记载,并反馈给各任课教师,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同时,注意收集随读生检测原始记录、学籍卡、个别教学(训练)计划、辅导记录、作业和试卷等,每学年存入个人记录袋内,做到随读生档案管理的动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便于一线实验教师对症下药。加强随读教学实验研究,定期检查,并开展好随读班主任经验交流、教案评选、教研课等活动,使先进经验、优秀成果得以推广。
五、针对认知差异,因材施教
1. 五个“适”。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适合”,力求接近随读生生活和劳动的实际需要;二是拟定教学目标“适度”,使随读生能够接受;三是设计教学方法“适当”,注重形象直观,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力求记忆深刻;四是作业难度“适中”,使其跳起来能摘到果子,评语多鼓励;五是课堂气氛“适宜”,营造和谐氛围,使随读生在困难之处得到帮助,闪光点得以发挥。
2. 两个“优先”。提问优先,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给随读生回答;辅导优先,随读生迫切需要教师的指点、“搀扶”,教师在随读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精心设问,帮他们梳理思路。
3. 两个“及时”。及时发现、记录随读生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有效消除了学生的自卑心理。将“成功――赏识”教育理念渗透其中。
六、评价、政策倾斜
1. 强调个别纵向综合评价。为了加强对随读生的质量管理,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个别纵向综合评价。要求老师建立学生档案和观察笔记,采用等级与评语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估。因此,随读教研组针对随读生智力和健康等不同程度,从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再照此目标进行系统评估,包括口头、书面、操作等考核形式,试题可分类、分段、分期出示给学生,让随读生在无心理障碍的气氛中进行。
2. 政策倾斜。作为在智力方面有残疾的学生,他们做同样一件事,要比一般人付出得多。因此在评价上,教师要作政策倾斜,给他们网开一面。在学习成绩评定上不搞“一刀切”,而是采取“分层比较法”,打破了传统“好中选优”“优中拔尖”的“横比模式”,专为随读生设立“进步奖”,使他们在纵比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燃起积极进取、走向成功的火把。
3. 一个个随读生不断进步,促进班级、学校质量的上升,让老师们更有成就感,干劲儿更足了;孩子们在学校和其他孩子没有两样,学习也带劲了;家长看到孩子在老师的悉心照料下,快乐成长,心也宽了,脸上也有笑容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残生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为了使这些搁搁浅之舟战胜激流,驶离险滩,躲避暗礁,远航,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我们深信: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每位随读生都会像花儿一样幸福成长、绽放芬芳!
【参考文献】
[1] 熊琪,王辉. 近二十年来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M].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1(9):33~38.
[2] 唐如前. 关于智力落后儿童随班就读的思考[J].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0(5):91~92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34-02
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是对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基本反映,通过此次技能大赛,您认为应该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夯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
赵永忠(新疆教科院)
新疆代表队在今年自治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的基础上,选拔出六名体育教师于12月11日赴克拉玛依市参加了为期12天的集中训练。这六位体育教师中有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汉族,他们克服了生活、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困难,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每天的训练中。集训中,老师们不仅要熟练掌握中小学生广播操和武术操、队列队形、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这四大部分的集体项目,还要掌握理论部分(撰写教学设计教案,听课、评课),以及本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实践部分(自选项目,规定项目共计三十个),这是对每个参赛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严峻考验,新疆代表队本着“务实创新、全面练兵、以赛促培”的原则,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
通过参加这次比赛使老师们认识到,做一名教师难,做一名体育教师更难,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夯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趋重要。体育教师承担着发展学生健康体能、传授良好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只有注重加强自身锻炼,才能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体育教学的需要。
开阔视野 坚定方向
张弓(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由于受过去的一些思想观念的束缚,一部分体育教师笼罩在“职业怠倦”的阴影下,工作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如何注重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加速体育教师成长的专业化进程、提升教学水平已是各级教研员工作的当务之急。体育教师若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新课程,则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做到以下几方面:
1.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首先,观念的改变是教师对体育新课程的作用和改革主体地位的肯定和确定。我们强调教师就是课程,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把教师融入到改革的大潮中来,教师要面对课程的建构,认识课程改革的作用和意义。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合理性的认可。作为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才能主动接纳、积极践行,使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新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目标和基本方法。新课标需要有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等。在熟悉理论的前提下,多组织类似于基本功类的专题培训,让教师经常性、目的性的进行相互的研讨、提高,让教师更注重课堂实效在教育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的重难点等方面相互切磋与交流,进而提升专业能力。
2.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
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才能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加强自己的形象塑造,成为一个自我形象良好的合格载体。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甘于吃苦就是要求体育教师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天的“两操”、课余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工作,认真、踏实、任劳任怨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和成绩赢得同事在工作上的支持,以及领导对自己的赏识和关注。此外,善于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具备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
3.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受到传统体育教学以传授技术为主的理论思想影响,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束缚、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生力军,学校体育的教学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体育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不但要具备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搞好教学,同时要善于记录、反思和总结,提升科研能力,记录能够帮助我们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累积下来,而反思和总结能使我们有时间提炼和升华这些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求创新。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使体育教师向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研究型教师努力。
海汶(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强化体育课关键在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课的兴趣和锻炼效果,这样的比赛对于提高广大体育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都会有重要意义。在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议的过程中,这样的比赛将会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手段。
对于此次大赛的项目设置、比赛方式、组织方式及评分规则方面,您有何建议?
赵永忠 (新疆教科院)
对本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建议:
一,既然是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参赛教师应参加所有自选项目的比赛,并且在所有的项目中抽签上模拟课,这样才能体现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
二,评审专家应聘请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教研员担任,因为他们对比赛项目相对比较熟悉。
张弓(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本次比赛在各方面都较以往有了不小的改善,但在个别细节问题上还有待提高。首先,在项目设置上,模拟授课的教材选择太不接地气,小学的内容多是中学的,中学的内容多是高中的。高中和初中一起评课,两块目标还不一样,评委老师水平差异大。在裁判过程中,脱离了比赛规程的要求,只强调专业性,而忽略了模拟授课中的对象和方式,与实际教育教学的授课脱轨,使得教师在本次比赛中慌了手脚,抓不住重难点,就失去了模拟授课的意义,脱离了教师的课堂,模拟授课就体现不出它的价值。
此外,在组织上安排强度太大,体能消耗大。评分方案不透明,所有参赛选手不知道如何计算成绩,也不知道自己的各项成绩名次,成败在哪一无所知。比赛中裁判的评判尺度不一,项目不同打分的尺度和把握点也不一样,失去了比赛的价值和公平性。
建议:1.比赛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交流,比赛时要给参赛选手更多学习的机会。2.评分方法提前告诉各省带队领导,让领对较好的把握比赛的进度。3.评委的评分点一定要接近教学一线。4.主办方能够推出一些优秀的参赛教案、评课,模拟授课的视频等供大家学习。
陈明祥(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国家此次比赛从下文到比赛的时间太短,省里没有充分的时间选拔和准备,建议至少提前半年下达相关文件。各省派出的教师都是层层选拔的,体育教师的发展环境也不是特别乐观,希望设置奖项的时候,设置成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教师指导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广播操、武术操比赛十几个队同时上场比赛,且是排成纵队,评委也只是看个大概,无法看出各个参赛教师的真实水平。从参赛教师项目选择均衡性来看,建议减少广播操、武术操和队列队形的分值所占的百分比。队列队形比赛建议每个参赛教师自喊自做,这样更能体现教师的水平。广播操、武术操和队列队形是先计算团体分数,再分别计算到每个参赛教师身上,这样对有些优秀的参赛教师不公平。广播操、武术操所占比例建议减少到5%,队列队形所占比例不变。
比赛的项目设置上,从一专多能的角度出发,建议每个参赛教师必须选择两个自选项目,所占百分比建议减少到25%,以引导高校学生认真学习运动技能。
如果比赛时间允许,每个参赛教师选择两个规定项目,其中一项为参赛教师自己最擅长的,另一项为最擅长的一项和两个自选项目除外的7项中抽取一个。所占百分比建议增加到40%。
海 汶(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1.规定项目选择教材的统一性和适用性问题
在规定项目中,分中学组和小学组,但在实际教学中各地区所使用教科书的版本是不同的,而且有些教材的名称混乱不能统一;此外,比赛中中学组是有初中和高中之分的,而高中实行的是模块教学,在比赛中规定项目比赛,有的教师对教学对象把握不清。因此,亟需对现有教材进行梳理,请有相关专家把关,使教材名称科学化。
2.规定项目的抽签问题
一是取消大项目的抽签,直接抽小项,但竞赛规程公布须提前,让教师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二是直接规定教材,像自选项目一样让参赛队自主安排,但队员间不能相同,目的是展示最好的教学。
3.评审专家的组成问题
由于教师技能比赛不是用时间、距离、高度等量化指标来评判成绩,而是根据动作规范性与运用效果由裁判员凭自己的经验和直观的感觉进行评分,这种评判方法给评委们增加了评判的难度。在比赛过程中,要求各项目裁判严格遵守比赛规程,尊重运动员,尊重客观事实,严肃认真、公正地裁决,秉公执法,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和专业的裁判素质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此次比赛裁判是由各省市大学教师选派,但没有制定相关的同省教师考核裁判回避制度,造成比赛评判公正性的缺失。建议建立以高校专业教师为主的专家库,今后技能比赛的评审专家主要将在专家库中抽取,并且制定评审中的回避制度,以提高专业性和公正性。
4.成绩公布与奖项产生问题
成绩录取的方法,应提前告知,比如本次T值计算方法的取分,会前未明确公布,还有笔试部分考试成绩没有公布,造成公开性的缺失。
在原有奖项设置的基础之上,建议设置单项奖。例如在个人全能奖的基础之上,像体操比赛那样设置单项成绩排名奖。
关键词:传热强化与控制 课程建设 教学方法 考核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98-02
热环境控制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一门专业课,也可作为航天、机械、电子、化工类相关专业的选修课。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本科学生在学习了大学传热学中的传热基本原理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掌握对相关工程技术中传热过程进行强化与控制的原理思路与技术方案,扩大知识面,培养根据基本原理进行技术研发、创新的能力。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适当的课堂讨论。通过资料搜集、分析整理、评判,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拟定设计题目、进行论证与初步设计训练,达到教学目的。
热环境控制课程的特点是属于新开设课程、无合适教材、涉及面广、无习题;接近研究生选修课、要求学习主动性;需查找文献、大量阅读,发挥主动性进行课程设计、撰写论文;与一般专业课的课程设计训练不同,主要考察主动性、创新性。本课程的教学正是围绕培养能从事热动系统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展开的,结合我校本科教学要点“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教师第一要务,重点推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依照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教学与科研一体化为教学思想,为深化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 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思想
热环境控制的教学与科研是相对独立又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两项活动,在适宜的条件下,两者可以得到强化,并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高校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基本思想基于建设具有地方工科特色的现代教育教学,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坚持侧重工程和应用的研究型教学和科研思想,致力于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探索和实践,使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服务教学。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在热环境控制课程教学中体现为:通过理论的教学、科研活动和课程设计等,使学生适度地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中来,既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又可以加强本科生教育与实际课题的联系。热环境控制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都是按照这种教学思想进行。
教学组主持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课题有973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课题,也有和航天院所、公司企业之间的横向课题。这些课题涉及了强化换热、计算传热及多相流动和相变换热等各研究方向。通过科研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开拓了教师的知识面,同时为教学提供了第一手科学前沿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时,授课教师注重联系实际及本人的科研成果和他人的科研成果,使授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如,围绕863课题中近地空间飞行器热控和热防护研究,从课堂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方面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把项目的内容(包括近地空间飞行器的工作原理、热环境和特有热控系统设计思路和方法)融入到导热强化与控制原理、对流传热强化与控制原理、辐射换热强化与控制原理、耦合换热与传热过程的强化与控制、新技术领域中的传热强化与控制问题等章节中,同时利用部分课堂时间开设了几个由浅入深的专题学术讲座。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学生业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科研实验平台,通过一系列教学,学生不但理解了热环境控制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真正把传热学理论知识拓展到实际应用中来。同时也了解了科研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参加社会工作或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教学,已在众多课程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也存在一些弱点和缺陷。例如,多媒体教学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等,因此,本课程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像录像、小黑板、多媒体、课程互动讨论、学生上台讲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课上主动性和课后思考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的主要内容、授课教案等都可以在网站上浏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该课程的主要内容。网上教学与答疑可以通过传热学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共享课)进行。为了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解决学生对于该课程存在的一些疑问,并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反响,我们还开设了微信群和QQ群进行教学讨论和答疑交流;另外网站设置了资源共享区,为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资源共享的渠道。
讲解课程时,积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学习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知识,讲解的例题都与实际生活和科研项目相联系。比如讲解绪论的时候,笔者在讲课时问学生,人们在冬天一只手握铁棒另一只手握木棒时,为什么感觉握铁棒的手比握木棒的手更冰冷?为什么蔬菜大棚里的温度比大棚外的温度高?神舟飞船是如何克服大气烧蚀返回地面的?于是学生就有了反应,开始思考。这样一来,自然而然,老师就把学生引入下面要介绍的导热强化、对流换热强化和辐射换热强化等基本原理和控制手段。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可以知道学习这门课以后,能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就不会盲目,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传热学的角度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真正学会如何利用传热学知识去控制热环境。
3 N+1的考核手段
考试方式改革如何客观、公正、有效地考核学生,如何摒弃一张考卷定乾坤的现象,一直是广大教师探讨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大学课程来说,尤其是一些工科课程,我们所要考查的决不是学生记忆公式的能力,而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怎样通过考试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传热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很值得我们思考。为此,我们设计了N+1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办法,办法的内容如下:
(1)课堂提问,考核学生学习情况、表达能力与课堂出勤情况,以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独立性。
(2)平时小测验,考核学生知识积累能力与平时的学习态度。
(3)课程设计,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构思、提出一种热环境控制技术方案,并进行基本的论证。没有应用领域限制,充分发挥。最后经过老师评定较好的方案将有机会上台展示并讲述5~10分钟。
(4)课后资料查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文献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求:自拟题目,要求图文并茂,按正规学术论文形式撰写,必须有自己的观点或认识。可选择下列之一:①针对某一工程领域的热环境控制技术,进行文献资料综述、评价、分析,每人至少查找20篇国内外较新的论文(近10年)、技术报告及应用介绍。②针对某一传热方式的热环境控制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发展,进行文献资料综述、评价、分析,每人至少查找20篇国内外较新的论文(近10年)、技术报告及应用介绍。
(5)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基本概念、原理考试,加深学生对传热学和传热强化与控制的理解。
4 结论
热环境控制是一种改善传热性能的先进科学技术。通过对热环境控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改善提高热传递的速率,以达到利用最经济的设备来传递规定的热量,或是用最经济的冷却来保护高温部件安全,或是用最高的热效率来实现能源合理利用。不仅为专业知识拓展提供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我们对“热环境控制”课程教学方法的进行了探讨,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掌握热量传递的高效途径和控制方法,为后继的专业课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永辉,王子云.关于《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制冷与空调,2004(1):69-70.
[2] 尹先清,李赓.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方法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5):32-33.
[3] 周继军,张敏,施伟,等.传热学课程建设实践与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2.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利保证。做好充分课前准备,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有利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任务完成的有效条件。有利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对以后的学习有着较远影响。几位老师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生字卡片,图片,食物教具等,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生字卡片的准备一面有图一面是生词,有利于检测生词的掌握,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起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二、教师专业素养较高
教师的语音素养较好,几个老师有着良好的语音面貌。纯正的发音会影响学生。因为学生会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地模仿英语老师的语音、语调,一旦形成,很难较正,这也是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促进了他们的强烈求知欲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方面几个老师倒做得较好,如刘琦老师。教师的形象与人格素质较高。形象素质并不是说教师要“貌若天仙”,但一定要落落大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学生的心目中起模范和表率作用。而教师的教态自如和给学生的亲和力,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梁玲老师利用自己流利的英语结合手势创设情境。
三、书写规范
好的板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能树立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课堂教学的艺术离不开具体生动、富有表达力的语言,离不开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经不断锤炼出来的教学组织能力也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我们的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我们示范的不到位的话,学生们学的也可能不到位。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这方面官志梅老师做得较好,书写也漂亮。而且课堂结构也比较合理。
四、?创设了情境:
教学中几位老师都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梁玲老师在教单词是自己利用老师语言优势,边做动作,边用英语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刘琦老师教学单词时也让学生表演老创设相关的情景,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良好效果。
五、目标达成度较高
几位老师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法的训练,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突出。
五、建议
1、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的每个环节用时合理,使整节课和谐发展,不要出现头重脚轻等现象。
2、把课堂换给学生,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落实自主的探究学习、掌握合理的传授学习,让学生正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正真成为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主动的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把握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寻找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的中间地带。
3、加强学生句型的操练,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正真使语言应用和中考相结合,寻找语言教学和中考的中间地带,培养说英语的同时,提高他们应试的能力。
教研组长评课发言稿(二)
教研组是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力于调动组内老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新的学期,我们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一、转变思想
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其实,这些教师是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我们现在提倡“问题教研”。加深老师们对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同时提倡“务实教研”,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根本不需要走过场,哪怕大家在平时的闲谈中也可以进行教研。
二、理论基础
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如果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导致低水平的重复,甚至平庸化。所以,除了鼓励教师多读书之外,组长可采用以下两种较实际的引领方式:一是从着名刊物或互联网上收集专家、名师的教学课例、教育思想和录像资料,和组内教师共同学习,这样虽没法当面得到专家指导,但也不失为获得专业支持的一种好方法。二是邀请本地区的“名师”指导语文组的工作,如听课评课,指导课题研究等等。
三、集体备课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接下来就是个性修改,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最后,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
我觉得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三、听课评课
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听完一节课,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每一次的教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的教研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我们的集体评课要求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我们高语组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可以与课例大教研活动合并,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然后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的研讨氛围。另外,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都要发表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相信集体评课定能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另外,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四、专题研讨:
间周进行一次专题讨论,组长安排本组教师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提前设计好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要求主题有针对性,能够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大小话题不限,必须是值得探讨的,否则失去意义。
首先由中心发言人把自己的问题及对问题的想法向大家说明,然后大家轮流发表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想法,最后形成具体有效的教学思想,这是集体智慧的展现。并且由中心发言人记录,最后整理成文作为教学成果展现。
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案、教学经验,专题研讨,这些应是教研活动中的一些常规做法,通过听课,相互提高,通过评课,取长补短;通过交流,探索创新。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要经常性地组织这样的活动,提高竞争意识,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特别是向一些“名师“学习,可以启发我们探索教育发展的路子。追求创新的方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表及里,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科研兴趣。
教研组长评课发言稿(三)
今天,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研组长论坛。本次论坛在首南一小举行,是对上一阶段教研组实绩考核的延续。由于今年才接手语文教研组工作,而论坛的内容又是09、10学年的教研组开展情况和成绩汇报。所以昨天下班从学校搬来了厚厚一大叠资料、档案,准备论坛发言稿,制作ppt幻灯片,一直弄到凌晨1点才睡觉。
我们茅山小学语文教研组一直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坚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成绩稳中有升。现将近两年我们教研组开展的工作分四大块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积极学习新课程。
我们教研组切实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20**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组织了教师一起学习薛法根老师的《“有效课堂”的有限思考》,又认真学习了沈大安的《浅说略读课文教学》。第二学期在教导处的组织下,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特级教师钱正权的《跟年轻朋友聊“听课”》,研究了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还组织研究了由鲍丹丹老师执教的、薛法根老师点评的课堂实录《我为你骄傲》。
20**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并且针对作文教学难的问题,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学习20**年11月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师》里的《教好“教材里的作文”》。第二学期集中学习了薛法根《低年级阅读教学怎么教?》,并且探讨了《如何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每位教师都认真地做好记录,相信这样不断地学习肯定能提高我们的认识,并积极投入教学实践当中。
2、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本着“多学、常思考”的宗旨,近两年来我们教研组语文老师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学科培训,主要是听课、评课、讲座等。我们还积极参加区教研室、进修学校组织教师到市外进行学习和听课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区级“领雁工程”培训。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安排下,四位老师分别在海曙小学和华泰小学脱产培训6周时间。在这6周的时间里,他们在名校听课、上课、参加教研组活动、感受名校浓浓的教研气息。相信通过学习,定能给我们补充新鲜的血液。
二、重视校内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集体学习,深入了解教材。
每学期我们都会进行集体性的学习活动。集体性学习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引发我们自身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可以给与其他的老师以思考。我们教研组的理念是一人优秀只能代表个体,整体上去了,那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团结协作,不断进取,开展教研教改公开课。
(1)第一学期除了学校安排的一般性教研组活动之外,我们还对文言文教学和略读教学进行了重点的研讨和学习。教研活动的形式是“集体备课---课堂实践----集体修改----再次实践”。我们有幸请来了华茂外国语学校的郑小强老师给我们的老师进行上课、听课指导。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吴乐燕老师上了公开课:《伯牙绝弦》,这也是我们这学期所要研讨的重点课文。课后,郑小强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并对如何理解教材,怎样把握教学目标作了具体的分析。
(2)第二学期我们有幸请来了区教研员方老师和赵老师来校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让两位教研员从我们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找出我们的不足之处,以此对症下药,给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剂良方。两位老师柳静君老师和吴乐燕老师分别上了两堂公开课:《荷叶圆圆》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再次与华茂外国语学校的郑小强老师一起探讨了文言文课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0**学年我们进行了8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1)第一学期10月份与海曙小学的联谊活动,海曙小学的姚桂琴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长城》,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学校的吴乐燕老师执教的《桂花雨》,教学过程由扶到放,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2)11月份与华泰小学的联谊活动,华泰小学的徐福丹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朗读指导和写法的渗入把握得非常有度;我们学校柳静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的《颐和园》,受到了同来听课的华泰小学老师的肯定。
(3)第二学期4月进行了三次公开课的教研活动,第一次是柳静君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数星星的孩子》。评课活动中,老师们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识字教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次是两位外出学习的老师回校上公开汇报课。一位是到海曙小学学习的朱小妹老师,她上了《画家和牧童》;另一位是到华泰小学学习的陈海峰老师,她上了《触摸春天》。从她们的课堂展示中,我们感受到了名校的课堂教学风采,也感受到了两位老师通过学习,自身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第三次是与海曙小学的老师进行教学联谊活动。我们学校的柳静君老师执教的《数星星的孩子》,受到海小老师的一致好评;海小的李翔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三个儿子》,让我们再一次的感受到海曙小学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体会到我们的孩子们的潜力是也是无穷的,只要你关于开发。
(4)5月份与华泰小学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华泰小学的钟媛媛老师和我们学校的徐燕萍老师共同上了《纪昌学射》这篇课文。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们既看到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同的效果,也意识到了我们与华泰小学的理念差距。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大家都感觉到受益匪浅。
(5)6月份,我们学校的柳静君老师参加了镇教辅室组织的“新生代”教师选拔活动。虽然最后只进了复赛而没有得到参加区里的比赛的机会,但我们从这次准备中看到了差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而是整个语文教研组的差距。
通过这些公开课,展现了我们在课改过程中的点点进步,也感到了自身的不足,相应的也就增加了见识,提高了认识水平,这也给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三)积极组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近两年我们组织了十几次集体备课,在活动中,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发表各自的观点,有些教师还制作了PPT,并对课的设计提出了大胆而富有创新的想法,结合课件的形式一起出现,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集体备课确实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可以说,集体备课已经成了我们教研组固定的教研活动了,因为这里是群策群力最好的展示平台。
三、积极开展好语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学年我们教研组积极组织了一到六年级的语文竞赛,让孩子在竞赛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月荐稿”制度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参加作文比赛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为学校校报《小星星报》和校刊《紫云英》提供了充足的习作数量。低年级讲故事比赛、拼音过关比赛,中高年级古诗词竞赛、现场作文比赛,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语文教师积极辅导学生写作,并到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投稿。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也获得了一些成绩。如孙惠妹、姜锦锦同学分别获得了《我是90后》征文比赛全国级二等奖和优秀奖,两位指导老师朱维洁老师和吴乐燕老师还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朱小妹老师指导的学生在“我和你”征文比赛中获得鼓励奖。相信这样的竞赛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竞争意识,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参加区里的比赛。
在这两学年里我们学校师徒结对工作做得比较好,师徒结对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师徒之间,使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得到提高。
那么初中历史该如何进行史料教学呢?史料教学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对以上两个方面进行一些阐述。
一、史料教学的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资源。
教材是最重要的史料资源。在课改推动下,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多彩,除了正文部分外,新教材还增加了新颖的栏目,如“每课一得”、“材料阅读”等,还有丰富多彩的图片,有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诗歌、通俗的民谣、文物古迹、名人名言等,它们直观形象,对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地利用这些史料,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分析教材中的史料,根据史料设计相关的问题并有机融合进教案之中,以促进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引导学生读懂读通史料,并分析理解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史料都需要教师处理,根据史料的类别,教师一般可以采取二种方法来区分对待,第一种是与课程标准或重难点直接相关的史料,必须要讲解的。如北师大版七上106页有两段《三国志》的史料,课上安排学生阅读,然后根据材料说说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的原因。学生阅读二段史料后,就比较容易得出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的原因,从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且突破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再如北师大版九上9页的“新航路开辟的示意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设计各种问题,新航路开辟中出发地在哪里?有哪些历史人物?他们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哪些人横渡了大西洋等等?通过这些问题,把新航路开辟的信息充分挖掘出来。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有了直观的感受,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种是与课程标准或重难点关系不大,或者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和理解的,教师课上可以不处理的。或者安排学生自由阅读,作为教材知识的拓展,如北师大版七上119页的“每课一得”。或者安排学生作业,如北师大版七上45页有一段《过秦论》的材料,可以设计问题“根据材料指出秦国对内对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2.适时适机地补充课外的史料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初中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课堂上补充一些生动有趣,绘声绘色的史料,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例如,讲失败时,可以补充一幅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此联为当时一位爱国人士所撰,题于北京城门,讽刺慈禧不顾民族利益大搞庆典的丑恶嘴脸,从而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还可以补充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潜。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可以此体会当时人民的悲愤心情。
初中学生都爱听故事看视频,教师可以补充与教材内容相关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史料。如讲到“张赛出使西域”时可以补充张赛出使西域九死一生不辱使命的故事,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感受到张赛坚忍不拔的毅力、牢记使命的高度责任感。再如讲到“血战台儿庄”可以放一段视频资料,战士们那种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誓死抗敌的场面,非常有震撼力。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战士们在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情感价值观方面得到升华。
课程标准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然而有时教材未必能全面体现课程标准。如北师大版第18课《梦想成真的时代》课标要求“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而教材对此没有提及,教师就需要补充相关的史料,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3.精心设计史料练习
史料题在历史各类试卷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不仅材料解析题,而且选择题问答题中也大量的以史料的形式出现。这样的情况要求我们必须要对史料题有足够的重视。而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不是一跳而就的,需要平时逐步的积累培养。课上时间毕竟有限,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练习来培养。
在编制练习时,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史料,精心设计史料练习,一方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的能力,这也是史料教学的一个途径。如“隋大运河评价”,可以引人以下二则材料设计练习:
史料l:“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末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汁水》:
史料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汁河怀古》皮日休
(1)据史料l你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
(2)据史料2你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
(3)综合两则材料,你认为该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
学生通过材料不难得出结论,一方面在一定程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另一方面有利于南北的经济的交流发展。
对于练习,教师应精练精讲,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史料的能力,提高审题答题的技能。
4.让学生搜集处理史料
史料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该要搜集处理史料,另外也应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史料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事先提供一个主题或观点,然后要求学生搜集史料来证明。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史料搜集筛选的能力,另外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精神。如讲完后,可设计问题:你认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找出史料来论证。学生通过自己搜集材料,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其论从史出的史学素养。再如讲完“拿破仑的文韬武略”也可以安排辩论课“拿破仑是英雄,还是‘魔鬼”,。通过史料的搜集,加深对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初中历史每一单元后都有一节活动课,活动课的主角是学生。每一节活动课都需要学生搜集史料。如“了解身边的历史”,学生首先需要选一主题,根据主题通过多种手段如搜集文献资料、访谈记录、文物图片、实物等资料,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然后学生整理相关资料,最后成果的展示可以通过文字、口述、图片、音像形式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搜集处理史料合作探究等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二,史料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有多种方法,但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值得关注:
1.史料要真实可信。
历史教学要有科学性,我们不能把错误的史实和观点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我们要确保选择的史料真实可信。教师工作繁忙,不可能去核对大量的原始材料,一般说来教师可以从以下途径搜集较为真实可信的史料:
(l)从不同版本的教材中搜集。新课程下“一标多本”,各地的教材版本所选取的史料侧重点有所不同,完全可以互相参考,为我所用。如人教版的课前导人故事性强,北师大版中的每课一得扩充知识面,岳麓版图片新颖等都可以互相借鉴。
这一类史料源自教材真实可信,是教师补充史料的首选。
(2)从试题中收集史料。每年的中考高考都会涌现大量的试题,这些试题中有许多史料,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如2011年广东选择题史料“林肯曾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度’在教学中可以用来说明内战的根本目的是拯救联邦,维护统一,而废除奴隶制只是手段。这一类的史料出自中考高考题可信度也是比较高的。
(3)从教学刊物、历史书籍中搜集。历史教学刊物、历史书籍中都有大量的史料,教师也可以留心搜集,如斯塔夫里阿若斯的《全球通史》、帕尔默的《现代世界史》等都是很好的补充史料或命制试题的资源。
一般说来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资料要慎用,若要用要注意去伪存真,或者注意引导学生识别史料的真伪。另外我们不能用“虚拟史料”“人造史料”,当然教学为了提高兴趣增强理解,可以运用“可靠的史料”重现历史。不能用“二毛”的故事来说明后的中国社会状况,但可以让学生根据后的中国社会状况去讲述“二毛”的故事,然后再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辨析故事中的真伪。
2.数量要适中,要有助于重点难.点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