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教师转正个人总结

时间:2023-01-04 14:16:27

导语:在小学教师转正个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教师转正个人总结

第1篇

而被誉为教育界“黄埔军校校长”的杨一青,这样总结自己的用人之道:校长职权“到位”而“不越位”,其直接效果是所有人在职、责、权、利四方面都要“到位”;校长应该努力使自己到位,但不要越位;要充分信赖分管领导,让每个领导成员“各就其位”。校长要抓大事,抓要事。

严中有爱

杨校长的“弟子”、曾任杭州西湖区教育局副局长的高卫星有着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我在学军小学时,是与杨校长同一天值班的,每个星期一都是我们俩的值班日。作为一个校长,杨校长事务繁多,可是他总会比我早一点到学校,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来上学,如果哪天有事不能来,提前一天他总会跟我打声招呼。那时候还没有电话,他要跑到我家里来专门打招呼——这些注重细节的严谨工作作风让我深有体会。

事实上,杨校长不仅重视细节,做校长后更不丢业务。他说:校长不能因忙于应酬而少兼课,甚至根本不上课,校长尤其是年轻校长要坚持兼课,兼什么课,兼多少课,可以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

事实上,这样的校长引领作用,成就了学军小学的很多教师。

不过,给学军小学教师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并非杨校长的严格与高要求,而是他的胸怀与气度。

学军小学有一位刚刚工作、尚未转正的体育教师,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在一节体育课上,因为情绪激动,这位教师和一位调皮捣蛋又不听劝告的学生发生了冲突。而在管教的过程 中,教师一不留意,手里的铅球竟然落了下来砸在学生的脚上,造成学生轻度骨折,幸得班主任帮忙才把孩子及时送往医院。

我们可以想象,这位年轻的体育教师可能再也无法在学军小学转正了。不过,杨校长却没有那样做,当然也没有简单处理。

杨校长亲自指导那位年轻教师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扣除了奖金,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谈话。杨校长可谓是真心地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错误,弥补自己的不足。后来,这位教师心服口服,不仅愉快接受处理,还主动提出照顾那位学生上下学,帮助他上厕所。

几个月后,大家一致同意这位体育教师顺利转正。这件事的处理不仅教育了本人,更教育了大家。

对人的哲学

曾经有一位兄弟学校的教师向杨校长倾诉,自己想调离出自己的学校另谋高就。杨校长问为什么,那位教师说因为他的校长对人不公正。比如,校长经常到他家隔壁的一个教师家里串门,而且经常吃饭,但是却从来不到自己的家里。

听了这些倾诉,杨一青校长获益良多:也许一个校长做到与教师团队的“零距离”还远远不够,更要做到“等距离”。

所谓“等距离”,就是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对一部分教师亲密无间,好得不得了;对一部分教师冷淡隔阂。要保持“等距离”,这不仅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透视”教师。

杨校长经常会四处打听哪里出了人才,再求贤若渴地去拜访。不过,无论是谁,杨校长都会与每一位新教师进行非常重要的“第一次谈话”、“第一次听课”。每学期的第一星期听完所有新老师的课,是杨校长自己制定的雷打不动的规定。

对全部的教师,杨校长的期望是一年入门、二年上路、三年成熟、五年成才。

学军小学的教师们还能发现,杨校长每每总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和位置上,做换位的思考与体验。所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杨校长说,校长最忌讳的就是“一味要求教师做事,而不去考虑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不仅不能发挥出教师的能动性,反而把校长自己落入了“麻烦制造者”的境地。

“要因势利导,激励成功。我从不简单地要求下级服从上级,言听计从,专听组织安排和工作需要,不是采取强迫命令,甚至以权压人,而是有意识地根据下属的能力、兴趣、潜力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其尽快地适应环境和工作,获得成功的激励。”

2000年,学军小学与四川乐山市的徐家扁小学结成友好学校,学军小学需要派出一位40岁以下的男高级教师支教。事实上,只有一个人符合条件,他便是杨一青校长的“弟子”、后来任杭州行知小学校长的钱金林。可是,那时钱老师的女儿只有三岁,爱人在医院上班,父母又不在身边……

杨校长并没有为难钱老师,而是宣布希望教师从学校和家庭实际出发,本着以大局为重的观念,自愿报名。

钱老师非常感动,他知道这是校长在“保护”他。第二天,在爱人的支持下,钱老师主动递交了申请。杨校长知道后,颇感意外,特地来到钱老师家里,与钱老师和他的爱人一起商量如何克服支教以后面临的困难,并请工会出面,尽力解决家中如更换煤气等事……钱老师到了乐山,杨校长不仅经常去看望,而且经常写信,寄送钱老师家人的照片,一次次“家中安好”的信笺陪伴钱老师度过了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第2篇

一、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办学特色之路。

   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为    谋求学校自身发展,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我明确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近远期目标——德育方面:通过“关于小学德育小、近、活特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力争把我校学生培养成行为规范、品行端正、身心和谐的合格小学生。教学方面:以“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简称“双多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为切入口,构建学校校本课程框架的同时辐射各学科课题的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为核心,强化“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深入展开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双多教学法”课题实施几年来,我校初步形成了以数学为龙头,以英语、计算机、写作等为基础的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至使一大批“特长生”脱颖而出,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校的课程改革。

仅XX一年,我校学生就有4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生数学报》杯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50杰;苏州市中小学口琴、竖笛比赛一等奖;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苏州市二等奖……列举这些荣誉和数字,并不是沾沾自喜。我有的只是欣慰——因为教育科研,我校形成了“学校特色学科鲜明”“学生特色学科多彩”的办学特色。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师德优、业务精、舆论正确的教师队伍,全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

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和条件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教师开展各种教育研究。因此,我校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我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

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我校实行“三进”政策,教育科学进教学、进教师教育、进学生学习,让科研渗透各个领域。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

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实践证明,教师同科研结合,研究同教学结合,教学同课题结合,可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实现平凡与精彩、烦恼与快乐、腐朽与神奇的快速转换,我们就会觉得上班有无穷乐趣,教学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几年来,因为我校教师成为了“研究者”,所以有不少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每年总计不少于100篇次。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自己拥有“源头活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为了让自己当好这个“灵魂”,也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年来,我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我努力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

1、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1)

查看更多>>

3、选定恰当范围,加强个案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我的特长和爱好是教育管理和小学数学教学。为此,我总是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的高度着眼,在身边教育教学实际中着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比如根据自己曾经多年集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针对某个课题,我进行有目的地材料收集,加强对典型个案的剖析,如就问题的种类、方法、模式、背景及发生、发展过程等进行详细全面的调研、比较、分析,以有利于对问题研究的深入,进而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广度和理论层次。我先后参与编写了《小学数学活动课读本》《小学奥林匹克教程》《小学数学开放题精选》等。

4、尝试对研究成果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表达。科研成果主要通过论文形式来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勇于尝试系统地整理、收集相关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主动大胆创作,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5、努力实践和推广教科研成果。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发挥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最大效能。我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相关会议、沙龙、论坛等途径进行推广与交流自己的教科研成果,充分体验教科研成果转化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良好的教育科研习惯给我带来了诸多的惊喜:我曾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优秀会员”“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吴中区首批教科研新秀” ……五年来先后有《巧解对应分率题》《创建特色学科的尝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等六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回顾过去,我问心无愧;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在当今全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思想在闪烁,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涌现,多元的教育模式在碰撞。在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作为一名小学校长,必须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及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用自己的热情、毅力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科研,使自己这个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拥有与时代同步的“源头活水”,从而让我们的校园时时处处“春*满园”。

[2]

毕业生个人总结

新小学教师工作个人总结

晋升中级职称个人总结

试用期满转正公务员个人总结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公司实习试用期个人总结

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第3篇

一、义务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莘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处,在校生人,其中小学处,在校生人;初级中学处,在校生人。此外,有普通高中处,在校生人;职业中专1处,在校生人。

(一)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均衡发展的基础

1、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坚持政府为主,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扶助奖励资金,大力开展校舍改造建设,逐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按照市县中小学长远规划布局,实施了撤点并校和危房改造工程。2007、2008两年,我县新建农村中小学项目楼29幢,建筑面积40861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2009年以来,校舍改造力度加大,当年新建农村中小学教学楼21幢,建筑面积31106平方米,投资4000万元。2010年首批新建农村中小学教学楼19幢,其中农村中学餐厅5幢,教学楼14幢,建筑面积27213平方米,投资3800万元。全县长期保留的117处农村小学将在2012年全部改建完毕。目前,全县共有省市县级规范化学校119处,到2012年全县长期保留的学校均能达到县级以上规范化学校级别。

2、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惠民政策,县教育局成立结算中心,实行校财局管,坚持并完善教育经费拨付、学校经费支出审计监督制度,经费使用做到了科学、安全、高效。同时,不断改进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义保经费重点用于学校正常运转、教育教学和改善教师办公条件。设立了学生资助中心,对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进行资助。2007年以来,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258.75万元。

3、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2007年以来,为中小学配备安装教学仪器价值1297.94万元,其中中学装备试验室投入795.08万元,小学408.49万元,中小学仪器药品使用存放设备94.35万元。今年计划装备中小学音体美器材价值403.70万元,其中小学103.7万元,中学300万元。

4、大力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目前,我县已经建立了54个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54个多媒体教室,53处学校网络实现了光纤连接,112处农村完全小学实现宽带(ADSL)连接。在农村中小学建立了23个卫星教学收视点和236个教学光盘播放点。其中,配备DVD293台,彩电239台,微机980台,服务器54台,项目总投入417.8万元。2010年投入254.8万元配备计算机922台,投入23万余元征订电教软件,满足了全县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狠抓队伍建设,打造均衡发展的人力资源

1、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领导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坚持把提高教育干部素质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按照选贤任能、教育领导干部由教育内部产生的原则,2009年,给县直5个学校提拔了16位科级干部,极大的激发了学校教师的工作热情,使中层干部认识到,实干就有前途、干好就能重用。乡镇联校、初中校长公开选拔,经过个人报名、组织考察、登台演讲等程序,让能力强、水平高、素质好的人走向领导岗位,实现了校长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得到了社会公认。全面实行教育干部竞聘上岗制度,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教师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突出办学以教师为本,实行全员聘任、因岗设职、定员定岗,做到了在编在岗、人人有岗。

2、完善新教师招考聘任机制。从2003年开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自然减员与新增教师1:1.2的比例,每年从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考中小学教师,截至目前共招聘教师1484名,有效补充了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极大优化了教师的知识和年龄结构。2008年,县教育局与聊城大学联合开展大学生顶岗支教双提高工程,先后有571名大学生到我县乡镇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支教。几年来,有87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我县支教,为我县教师队伍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3、不断提高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教育干部实行述职承诺制。每年年初,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县教育局机关中层干部公开述职,总结工作,分析问题,落实措施,接受监督。二是抓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2007--2009年,全县教师参加校级培训110000余人次,参加县级集中培训6000余人次,参加省市级培训5000余人次;组织名师送课下乡活动5次,有8个学科的5000余名中小学教师观摩了名师的课堂教学。今年上半年,先后组织1166名教师参加了北师大班主任高研班、华师大名师高级研修班和省市小学心理健康、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今年暑期还将举办1800多名教师参加的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培训和“知行中国”远程培训,多层次多学科的培训提升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三是强化师德教育。积极开展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整顿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四是注重培养名师名校长。在第一届聊城水城名师名校长评选中,我县有4名教师和3名校长当选;在第二届水城名师名校长评选中,我县有6名教师、3名校长当选,其中1名入选“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在莘县首届名师名校长评选中,共评选出11名莘县名师、5名莘县名校长,名师名校长队伍逐步壮大。

(三)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均衡发展的规范提高

按照“小学抓规范创特色,初中抓教改打基础,高中抓巩固促提高”的办学思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在小学阶段,立足抓规范创特色,突出加强“书香校园”建设管理和“家常课”管理,遵循发展规律,注意学生的习惯养成。2009年6月,全市小学教育工作现场会在莘县实验小学召开。去年秋季开始,县教育局开展“区域性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集体备课,教师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促进个体发展,提升教学水平,逐步实现城乡教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目标,今年4月在樱桃园镇召开了全县小学集体备课研讨现场会。

在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创建高效课堂为工作重点,以蹲点包校、跟进指导、培养典型、创办特色为工作策略,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一是以“课改”为杠杆,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均衡。2008年3月,组织全县初中校长分四批去黛溪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轮训,以学习推广黛溪中学“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确定了莘亭初中等四处学校为试点,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二是以教研点为单位,分区域开展教研活动。教研员走进课堂,每学期听课150节

以上,和一线教师探索规律、寻求对策,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总结并推广教师们的先进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对口帮扶,促进学校均衡发展。选择六所优质学校对口帮扶三所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围绕学校管理、高效课堂创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校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五个方面,帮扶指导3个月,期间举办各种讲座10余次,提高了乡镇薄弱学校的整体水平。四是成立名师团,送教下乡。今年起,从城区学校抽调了12名市级教学能手组建名师团,分组到乡镇学校巡回授课,开展送教下乡活动8次,搭建城乡学校联系的桥梁,拉近了城乡教师之间的距离,发挥了名师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了全县城乡初中教学水平均衡提高。

(四)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均衡发展的管理水平

1、大力开展体制、机制和措施创新。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敢于推陈出新,将好政策用足、用好、用到位。改革干部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校长聘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教师岗位责任制。各学校不断修订完善管理制度,研究理顺运行机制,深化民主管理程序,学校内部管理初步实现了用机制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用同一标准衡量人的格局。

2、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促进中小学均衡发展。多年来,始终坚持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户籍所在地就读的原则,规范招生,规范办学,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小学招生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各招生学校提前摸清服务区内所有应当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底数,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招生划片录取控制规模。各初中必须招收辖区小学毕业生,不许跨辖区招生,特别是城区初中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和班额。

在此基础上,高中招生分配指标平分生源。对初中学校进行综合评估,将重点高中学校招生计划的70%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在生源上侧重支持薄弱学校。特别是从今年起,在莘县一中和实验高中统一招生的基础上,莘县二中和莘州中学也实行了统一招生,即两处高中统一分数线、统一录取、平分生源,从而形成了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两个层面相对均衡的发展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为初中学校的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为高中和职业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莘县高中学校坚持“优化艺体,突破文理,重点突破文科”的教学方针和“应届往届并重”的教学策略;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广泛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大力搞好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扎实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高考为标志的高中教育质量连年攀升,自2000年起,莘县高考已经实现了全市“十连冠”,今年高考参考学生发挥正常,据不完全统计实现十一连冠没有问题。特别是文科一二本上线人数连续十四年全市第一。截止2009年,已为北大、清华输送学生31人。

2007年,县委、县政府将职业中专、劳动技校、农机学校、体校、卫校进行合并,组建了莘县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年职业教育集团南扩100亩土地,投资3000万元建设教学综合楼、宿舍楼和学生餐厅,固定资产接近1亿元,在校生达到1万多人,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可以说在聊城莘县职教集团是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中职学校。学校学生一次就业率100%,很多学生进入上海大众、天津一汽、三星重工等国内知名大企业工作,工资最高的年薪10万元。在2009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职教集团做了典型发言。目前,县政府确定依托职教集团规划建设莘县职教科技园区,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和国家级示范校项目,寻找合作高校筹建职业技术学院。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莘县是教育大县,财政弱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但是由于莘县财政状况相对较差,在城乡中小学均衡发展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各个领域和不同的层面,全社会支持教育、尊师重教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各级都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义务教育经费虽然能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但和上级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例如按2008年国家的标准,初中生均占有校舍面积(不含学生宿舍)基本指标6.66平方米,小学生均占有校舍面积(不含学生宿舍)基本指标6.35平方米,我们就是要达到学校建设的最低标准,不含教辅用房、宿舍、餐厅,初步测算就需投入5亿元。三是办学条件不适应现在教育现状。城区学校生均校园面积普遍不达标,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简陋陈旧,危房还一定数量的存在,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宿条件有待改善。四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区学校班额超标,优质学校更是“生满为患”,农村小学生源减少;城区学校教师超编,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特别是结构性缺编,英语和艺术学科教师缺乏,尤其是农村小学,有相当数量民办教师转正的老教师,年龄偏大,接受能力差,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教育质量很难提高。

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是继续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按照学校规划调整布局,坚持积极争取上级校舍改造资金和加大自身投入两手抓,加强校舍改造力度,近期内消灭学校危房,为师生提供安全舒适的教育教学环境。当前,我县2010年19处项目学校即将开工,同时正在对全县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普查,凡鉴定为D级危房的,一律立即拆除新建,校舍墙体结构良好具有维修价值的,进行高标准维修,确保校舍安全。二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及时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教师,在新招聘教师分配上向偏远乡镇学校倾斜。推进师资交流,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和“送教下乡”活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培养更多的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努力达到每个学校都有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三是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实行星级学校评选,普遍提高办学水平。全面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指导意见》,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2010年“全市标准化学校和规范化学校建设年”为契机,开展“星级学校”评选活动,推出一批在全市领先的示范校,建立强弱学校帮扶制度,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均衡发展。

第4篇

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主动的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和审美情操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

一、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较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更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教育。但是农村中小学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阻力。

(一)教育理念匮乏、落后

沿袭传统教学,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教学中注重死知识的传授,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地位。教师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减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内容。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部分中小学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像卸了包袱一样,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生像泄了气一样,学习放松了。其次把发展学生的特长理解为素质教育的全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演化成了形式主义,放手发展学生但却不给予指导和培养,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成了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的“自由玩耍”的天地。另外挂着素质教育的旗帜来搞应试教育,仍然把升学率当成评估质量的硬指标,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把班级分为快慢班,实验班,这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这些问题都是对素质教育的不理解,吃不透精神而引起的弊病。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教育。在农村中小学中很多教师不愿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素质教育中去,原因是要应付每学期的竞赛考试,升学率。这与个人荣誉,职称的评定有直接的关系。这不仅仅是教师们的过错,也是教育体制不够完善所造成的素质教育下的日趋强化的应试教育的局面。

(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教育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而且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教育投资向城市一边倒。而广大的农村遭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这样使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得不合理,导致教学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1.教育经费及教学设施

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短缺。税费改革前,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各种教育集资几乎能占到整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45﹪①。但改革后逐步取消了这两项资金,这使本来就不宽裕的农村中小学面临很大的经费困难。为此,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通知》,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但由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长期积弱积贫,有限的经费不能立竽见影。在资金分配上,县财政是以中心校为单位进行支出预算。下发后归中心校管理。历史遗留债务,危房的改造等使有限的资金能用于隶属学校的也已不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获得的教育经费能投入到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上的也不多。大多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去。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实验室等。甚至有些学校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体育课形同虚设。农村中小学校设有微机室电教室的也是凤毛麟角。

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从教师来源来看,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学历合同”转正的,有的是向社会招收的;从学历层次来看,第一学历合格率低;从年龄结构上看,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居多;从职称结构看,高中级职称的少,绝大部分是初级的;从学科结构上看,音体美和农技教师奇缺。(2)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对新课改感到“水土不服”。加之受农村文化的内在影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3)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城乡学校差距悬殊,农村教师受利益驱动,工作不安心,千方百计想调入城镇学校。城镇教育又发展迅速,亟需调配师资,于是通过招考等方式从农村学校挖走了大批优秀的教师。农村教师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

3.课程资源单一

目前农村与城市一样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使用单一的课程标准,出现“校校同课程,生生同课本”的局面。农村学校教学内容单一化,其实施的目标也是唯一的,即参加中考或高考,仅仅追求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加之农村受条件的限制,很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很少使用乡土教材,致使农村课程设置单一,严重脱离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课程与教学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

(三)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显示政绩,搞形象工程,过分重视“示范性学校”,“重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农村学校当成“弃儿”,疏于管理。加之一些学校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当部分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有些学校或沿袭已制订的制度,学校教学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管理不明确,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很不适应。有些学校领导不思进取,学校干脆不设什么管理制度,农村学校教学管理非常松散。学校没有引进竞争机制,工作既无动力又无压力,教师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情绪。平时教学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作业批改的越多,越能得高分。教案写的越详越能证明工作积极性高,检查者却不看看教师的教案是怎么写成的。多年来写一次教案却能从容应付许多年,今年抄去年的,明年抄今年的。现在网上教案多如牛毛,教师为了“钻研教材”也都在网上“认真备课”了。

(四)课程改革流于形式

学习应该使学生发展能力,善于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形成对生活的适应力,培养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②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沿袭传统教学,课程改革只是口头上的旗号,依然是重视应试,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重一刀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好学生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通过给学生搭建平台,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而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学中教师却不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让学生学习的。依旧把讲授作为重点和中心。一个班级有四五十个孩子,教师讲授使一部分学生能够听懂,或者没有问题方认为这一节课是授课成功了。熟不知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教师讲的是什么,或者有问题,或者有其它的想法思考等都被教师扼杀在摇篮中了。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学生不善于解决问题,创新能力更别提能够得到培养。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决不会放心这样做的。会认为学生把课堂搞乱,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师引导学生也只是很短暂的一个环节,学生智慧的火花不可能在与教师的交流目光中一瞬间爆发。教师认为如果不给学生设计好一堂课的“框架”,让学生在里面去“填实”,那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讲到哪里学生要跟到哪里,这样才行,方可说学生们很听话,很配合教师。听课的也会评上个“好”字,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完成的好,学生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这些实际上都是做出来让别人看的。实质是把学生当木偶来演戏。新课程也可以为学生们做个“框架”,但这个框架可不是像电影的剧本一样,它不是个死的而是个活的。也可以让学生们去“填”,但这个填法却完全不同,学生们填,主动权就交给了学生,教师是在一边做欣赏者和点评者的。把舞台还给他们,不用你教,他们会跳更好看的舞蹈。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新课程改革才能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生根发芽。

(五)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广大的农村家庭“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而重要问题。由于“留守”在家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隔代监护容易产生溺爱、寄养监护会出现偏爱、无人监护就会失爱,而这些孩子又缺少自律意识,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差,人格形成出现了缺馅,心理问题复杂。“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的问题比较明显。更多的“留守学生”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如自制力差、自我中心、金钱主义、自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更容易违纪,成为教育的难管对象,更为严重者还会走向犯罪道路。普遍有厌学倾向,学习成绩差。缺乏沟通,人际关系和青春期问题突现。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成员之间亲情的缺乏,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二是学校教师的急功近利、重视知识传授,放松学生品德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认识误区,以及对“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忽视。三是社会教育的监管力度不够,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对于“留守学生”的影响,也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

二、解决农村素质教育改革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领导班子干部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哪些观念呢?就是做好三个转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由只重智育向“五育”并重全面发展转轨,由单一的升学型办学向综合型办学转轨。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来转变观念:1.更新学生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理解信任尊重爱护学生。认识到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发展个性。2.更新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是学生的诊断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生活与心理的辅导者,是评价者和激励者,是学生的管理者,是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同时教师又是一个研究者,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3.更新教学观:教学方式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教学内容由封闭转向开放,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时空转向灵活时空,教学手段由黑板粉笔转向多样化综合,教学评价由重结果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要积极地为农村教师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在职或脱产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教学水平。精心组织农村教师进行全面的新课程理论培训,使他们能够认真理解,理会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精心组织农村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让农村教师定期分批到城镇学校“拜师学艺”,由专家引领,促进专业成长。

(三)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农村教师在师德方面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不断的约束自我,提升自我。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评,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建立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评教师,学生评教师相结合的考评机制。重点考核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等。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托拉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应是民主和谐的,激励创新的环境:“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所谓“内在的自由”就是“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查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能进行独立思考。”⑤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这样的环境不仅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也需要变革教育体制与管理。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个性的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教育模式。倡导人本主义,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五)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