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

时间:2022-12-28 02:21:23

导语:在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计量经济类课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9-0074-03

一、引言

计量经济类分析方法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促进经济类本科生对该类方法的熟练掌握和应用有助于经济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的计量经济类课程是培养学生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重要工具。高校开设的计量经济类课程主要有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数理金融学、数据模型与决策等。由于计量分析类课程对相关数学和经济学知识基础要求较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难教”和“厌学”,但该类课程在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时被广泛使用,起到重要的研究性作用。

以往文献极少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对计量经济类方法的使用现状作为计量经济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反映,而这正是本文分析的切入点。本文基于对经济类本科生计量经济类能力的现状分析,发现该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二、经济类本科生计量经济类分析能力的现状

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学位论文,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计量经济类分析能力,也是该类课程研究性教学效果的体现。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6—2018届金融类专业(包括金融工程和金融学)毕业生共377份学位论文为样本(其中,2016、2017和2018届毕业生论文数量分别为78、108和191份),详细统计了这三届毕业生学位论文采用研究方法的结构分布(见表1所示)。

(一)本科生计量经济类方法使用的特征

由表1呈现的数据结构特征,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类本科生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的比例逐年提升。定量分析方法比例由2016届的67.07%逐渐上升至2018届的86.54%,即绝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论文fZu5CHyufTN5Yy/ie48E1w==中加入了经济数据的分析,使分析结论更加科学。相对来说,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比例大幅下降。

2.定量分析中,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的比例大幅提高,但计量经济分析仍以简单回归为主。在2016届毕业生中,采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学生仅有7.32%,到2018届,该比例上升至51.92%,即超过一半的学生采用计量经济建模的方式撰写毕业论文。在采用建模分析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仍以简单的回归分析(包括协整分析、滞后变量模型)为主,对VAR模型、面板分析等较复杂方法的使用较少。

3.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比例逐渐下降,该方法中以描述统计分析为主。该类论文中大多通过绘制线性图表现数据的时间序列过程,通过绘制饼图或柱状图对比数据的结构,通过绘制表格对比数据的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描述统计方法是最简单的定量分析,严格来说不属于计量经济类课程的内容,只是初级的统计学内容。2016届有57.32%的学生采用统计学方法撰写论文,在随后的两年,这一比例逐渐降低。值得说明的是,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掌握该方法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另外,个别同学通过自己设置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调查、获取、审核和清洗,以此为基础做描述统计分析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二)计量经济类分析在本科阶段广泛应用的原因

经济类本科生对计量经济类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快速提升,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系统在毕业论文审核中的广泛应用。随着高校对学位论文要求的提升,众多高校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考核中采取了先再答辩的管理模式。例如江苏师范大学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率不得超过25%,申请校级和省级优秀论文的重复率分别不超过15%和10%,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如果仅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从理论层面阐述经济问题,并且要保证較低的率,这对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难度极大,因为经济理论是很难创新的。而通过自己查找经济数据,结合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每个人的思路、查找数据的途径和范围、选择模型的指标,以及构建模型的框架都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结论也具有独立性,因此极大降低了与以往论文的重复率。

2.教学水平提高与教学内容拓展。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与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计量经济类研究方法也在陆续更新,为了让课程与时俱进,计量经济学类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拘泥于讲授简单计量模型,以往研究生阶段掌握的计量模型也陆续向本科生进行讲解,甚至DID等更加复杂的计量经济模型也可以对学有余力的本科生有所启发。当然,研究生阶段必须掌握更高深和前沿的计量经济模型,这是计量经济类知识不断外溢的结果,也是经济类科研环境的发展趋势。

3.经济软件教学的有力支撑。随着计量经济模型的不断更新,对应的分析软件也在快速发展,以往众多高校在本科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Eviews软件和SPSS软件,而近年来,为了让学生接触更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辅助考研的学生更好地衔接研究生阶段学习,很多高校在本科生教学中加入了State软件或R软件的教学,有效地提升了本科生对计量经济分析软件的掌握程度。

(三)计量经济类课程研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有畏难情绪。计量经济类课程是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该类课程的所有模型都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基础,但教学中应更多地强调对原理的理解而非推导,重视构建适合的模型,再借助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并解释。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把计量经济类课程学习等同于数学公式推导,弱化其应用性,内心产生抵触,很难学好该类课程。

2.数据收集过程粗糙,数据质量不高。可靠的经济数据是计量经济建模的重要原料,一个有研究价值且有趣的主题需要科学且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工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而且为保证经济模型的质量,数据审查、清洗、筛选等整理过程也很费时。很多本科生论文中的数据收集过程本着省时省力不问质量的态度,更多地通过百度而非源于官方和权威的网站及数据库,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且样本量较小,分析价值有限。

3.建模过程缺乏推敲,大多选择简单模型。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是一门艺术,模型不深究对错,只关注哪个模型更好,这就注定建模需要多番比较和权衡,经过一次次对变量的筛选、剔除和添加才能确定最终变量和模型的结构。但多数学生没有细致思考,仅通过最易获得的变量建立最简单的模型,完全没有筛选和比较过程,因此估计结果的解释力度十分有限,模型质量不高。

三、计量经济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方向

1.从问题导向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培养学生对于计量经济学的兴趣,老师可以在计量经济学类课程的第一节课,就建议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选题,选题未必紧扣专业,只要能与建模相关即可。老师可以对每个选题进行建议和讨论,梳理变量选择。例如,爱美的女生可以关注“容貌是否有助于劳动者获得更高的工资”,甚至变通为“整容是否有助于劳动者获得更高的工资”。学生通过课程的深入学习,自行查找对应的指标和确定模型的选择,每一节课学生都可能考虑新模型是否有助于解决自己的选题。经过一个学期的深入学习,学生学会了将计量经济类方法用于解决这类有意义且有趣的问题。此外,对有价值的论文选题,老师可以更多地引导,帮助他们获得本科生科研项目资助,最终在学术期刊上进行发表,这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也起到了极好的示范效果。

2.教师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案例,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教师研究成果中的模型必定经过多番筛选和细节处理,学生通过了解这些模型,能够深刻体会从论文选题,到变量选择,再到模型确定的整个流程与细节处理,不仅能学到建模的技术,还能深刻体会设计思路,这比学习教材中缺乏前因后果与细节介绍的短小案例更有效。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自己在研的课题,让学生体验具体的研究过程。

3.重视通过板书讲解模型原理。现阶段高校讲课均以PPT讲解为主,教师很少在黑板上写字。但讲解计量经济学模型原理时,通过板书更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路,因此教师应重视板书的使用。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师可以更多地利用电子板书,即使用数位板进行书写,使板书随时放大和多彩呈现,也能在PPT或PDF上随时标注,并在课后将板书保存后发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整理电子笔记。

4.计量经济类软件教学多元化。部分高校在本科生阶段只开设一门经济软件课程,在这一门课上不可能介绍多种软件,经济类本科生仅掌握一种计量分析软件也是不够的。因此可以在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的课时中拿出6—9课时讲解对应的软件,有助于学生理解对应的原理。可以在统计学课程中讲SPSS软件,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讲解Eviews软件,在单独开设的经济软件应用课程中讲解Stata软件或R软件,并配合介绍相关的经济模型。

第2篇

(一)思路

渐进式、多层次的教学体系。《金融学》实践教学体系应是由基础认知性实践、综合应用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等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组成的,三个层次应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具体包括:(1)课堂内实践教学。它要穿插在《金融学》课程的教学中,是学生后续实践性教学的起点,属于实践教学的第一个层次。(2)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在校内为学生提供课堂外的实践平台,巩固理论知识,加强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之问的对接。它为学生走出校门参与专业实践服务,属于实践教学的第二个层次。(3)校外实践教学。包括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毕业实习等环节,它是校内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进一步提升,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属于实践教学的第三个层次。

(二)框架

根据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地方应用型高校非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为:课堂内实践教学、校内课外的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教学三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衔接、互补互动。

1.课堂内实践教学该类实践教学活动以校内课堂和校内实验室为主要平台,注重理论解释和模拟演练,具体形式有:

(1)案例教学。在课堂上,授课教师结合授课内容,精选相关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推理,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现不足并加以弥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做出决策。最重要的是通过分组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课程实验教学。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安排,结合实验条件,对金融类课程安排一定学时的实验教学。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设计好实验项目,比如运用实验室的硬件和教学软件进行模拟金融交易,并完成实验报告等。通过实验室内的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的内容,增强专业学习兴趣,并能提高动手能力。

2.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是以强化学生道德意识、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采取以下形式:

(1)金融模拟投资类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校级金融模拟投资类竞赛,比如模拟炒股等,从中选拔优秀学生走出校门,参加更高级别和层次的竞赛。以此激发学生参与金融实践的兴趣,促进其行情分析能力、实盘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拟定投资与理财计划。组织学生拟定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的投资与理财计划,让学生首先熟悉国家经济金融及投资管理方向等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而运用所学的金融学基础理论,运用所需的金融工具,拟定投资与理财计划,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投资分析能力和管理理财工具的能力。

(3)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举办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又能营造健康向上、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同学对经济金融热点问题的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

(4)金融实务讲座。学校或系部可定期邀请金融监管部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专家举办讲座,通过听取不同的讲座,学生不仅能及时了解金融实务的动态,掌握最新的金融实务知识,而且能接触到许多真实的较新的金融案例,从而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金融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3.校外实践教学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金融人才,还须安排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主要平台,主要包括:

(1)现场认知实习。主要是组织学生到金融企事业单位感知金融职场环境和参观金融实务流程、实习过程,由现场专业人员讲解并进行必要的演示,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并接受金融企业自身文化与氛围的熏陶。

(2)专业技能训练。针对金融部门是经济管理类学生首选的择业方向,因此应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例如银行业务操作能力、金融投资实务操作能力和保险实务操作能力的练习。这种专业技能训练必须合理安排,要根据教学需要和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3)社会专题调查。它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技能的重要过程。学生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的机会实地从事一些专题调查,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金融相关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完毕,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也是学生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素质的运用和培养的过程,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4)毕业实习。它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特别重要的实践教育活动,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锻炼,学生在实习单位能从事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经营实践活动。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为充分发挥毕业实习的作用,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毕业实习期间,让毕业后有意于从事金融领域的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课题研究、金融产品开发与营销等实践活动,这既能帮助金融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又能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适应性。

二、与当地银行实践教学合作的经验与启示

综上所述,强化《金融学》的实践教学已成为普遍共识,学校和系部也进行了构建《金融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尝试,课堂内实践教学基本成熟,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也有开展,目前最弱的就是校外实践教学,除了毕业实习,其他方式几乎全是空白。本人在2010年申请到一个省厅级金融类课题,其中项目第一合作人就是当地人行的调查统计科的工作人员,本文将结合本课题与当地银行实践教学合作的案例,对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课程体系的优化进行初步探索。

(一)与六家商业银行的财务部门建立实践教学合作关系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业实施管理,而商业银行则是被管理的对象。本课题主要合作对象是当地人行的调查统计科工作人员,所以该同志以其单位部门的名义,与六家银行联系,说明课题研究需求,取得信任和支持,顺利与六家商业银行的财务部门建立实践教学合作关系,并委托相关负责人确定各自单位的实践指导老师,具体辅导学生。

(二)选拔优秀学生加入课题研究队伍

本课题主要研究当地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具体是通过建立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对莆田市内六家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的同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每一家银行的优势和劣势,所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至关重要。因为涉及到银行部门的一些保密内容,学生不可能亲自接触,只能在银行工作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所以本人在自己所教的学生中,挑选一些对金融感兴趣、理论知识较扎实的学生组成调查组,分成六组,对六家银行进行分头调查。

(三)鼓励实习生努力融入调查单位的业务团队

学生一方面是为课题做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所以我鼓励学生通过勤动嘴、勤动脑、勤动手,积极向实践指导老师请教问题,除了收集整理数据,还可以主动寻找可以参与的业务。事实说明,这六组学生不仅顺利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完成调查报告,而且还参与了其他业务工作,对他们而言,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也为毕业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学生在调查工作结束之后,均与实践指导老师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得到了单位的充分肯定,他们积累了宝贵的金融行业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大大提升了将来的就业能力。

(四)启示

1.为配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教师在申报金融课题时应尽可能和相关金融实体单位合作。学校一直鼓励教师走“产学研”道路,申报课题、写论文不能再延续“闭门造车”的模式,应该结合地方经济的实际需要,申报有意义的课题,同时注重在课题成员中加入相关实体经济部门的工作人员,方便数据的采集以及相关资料的获取。本课题的顺利完成证明以上做法是可取的,它会带来三种正面效应:第一,让本校教师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第二,通过课题的合作,让这些金融部门愿意成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平台,也为认知性实习的真正实施提供了可能。

2.教师在做课题时,应结合课程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虽然课题组成员不能加入太多的学生,只能允许一到两位,但可以以他们为学生代表,带领同学们一起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这种实践过程比单纯的案例分析或者实验室模拟实习来的真实,有意义,也会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改善实践教学环节。当然相配套的是实践学时的增加,我个人觉得应该给任课教师适当的自,而不是限制实践学时必须在规定的时数上,要有灵活性的浮动范围。

3.学校和系部应与相关金融实体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丰富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服务。比如让金融机构赞助实验室建设,方便更多的课程实验教学;在学校开展专业技能竞赛,选拔优秀人才到其单位就职;安排其业务骨干给学生上课或开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举办金融法规宣传、诚信宣传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和道德素质。这些举动为学生的就业、择业和顺利适应工作岗位都有很大的帮助,也更好地体现《金融学》实践教学环节改进的成效。总之,与当地银行实践教学合作最终还是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鼓励甚至强力推动学生走出校园,真正能够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提升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全方位的课程实践环节,全面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的能力。

三、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金融;应用型;“三实”体系

作者简介:刘美玲(1978-),女,浙江宁波人,浙江万里学院金融系,讲师;陈健(1964-),男,浙江宁波人,浙江万里学院金融系,副教授。(浙江 宁波 3151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49-0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金融专业如何应对金融行业日趋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冲击,满足经济发达地区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对金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成为当前金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实验实训实习”体系(以下简称“三实”体系)对于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改善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高金融人才的竞争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改革传统的金融实践教学,构建与金融应用型人才定位相匹配的、系统的、科学的金融“三实”体系一直以来就作为专业改革的重点。本文结合浙江万里学院金融专业综合改造过程中“三实”教学体系的探索实践,就金融应用型人才“三实”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路、具体做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应用型为导向的金融专业“三实”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和思路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表示认可并提出鼓励,在此思想指导下,各高校纷纷开展专业改革,尤其是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院校更是积极改善人才培养方案。浙江万里学院金融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探索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而且较早地开展了金融实践教学。在国家教育部的文件指导下,金融专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以应用型为导向的金融专业“三实”教学体系思路,明确以“理论指导实践、实验带动实战、实战推动专业学习”作为“三实”体系建设的理念。并在此指导思想下制定了“三实”体系的建设思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充分利用金融保险基地资源,构建“专业认知—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实战训练”四个渐进式层次教学体系。根据金融专业的“三实”基础情况,在“三实”体系设计中增加了综合技能训练及实战训练部分的比例,相应减少了专业认知和基本技能训练比重,以此来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自我设计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三实”体系的构建实施,使金融学专业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过程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二、以应用型为导向的金融专业“三实”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践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紧密衔接、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互促进、能力培养和素质铸造“三位一体”的金融专业教学理念,浙江万里学院金融专业提出了“专业认知—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实战训练”四个渐进式层次设置的实践教学路径,搭建了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三实”教学体系。经过了2年的建设与努力,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业务的实验体系、综合实战训练为核心的多层次实训体系和校企结合的实习体系。

1.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业务的实验体系

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有效支撑更有利于学生对金融相关知识和理论的掌握、运用。实验教学的设计本着认知—基本操作—综合应用逐步推进的原则,因此实验教学基本贯穿金融专业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平台课中设计一些简单基础实验,逐步到专业课程的专项实验,再到高年级让学生做一些涉及多课程的综合实验。以浙江万里学院金融专业为例,在大一、大二开设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等平台课程时,配套会让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会计实验、统计软件基本操作等实验内容;进入到大二、大三的专业课程学习后,例如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逐渐让学生进行一些专项实验,例如国际结算业务模拟操作、信贷业务模拟操作等;当完成了主干专业课程课程学习后,在有了一定专业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可以在大三或大四安排一些金融专业综合实验或跨专业综合实验。例如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及预测(需要有会计、财务、金融等多专业知识)、金融产品设计及推广(需要有金融、营销、财务等多专业知识)。

2.“实战驱动”的金融专业多层次实训教学体系

实训教学体系通常是指由实训教学活动中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它要求整个实训教学应满足符合性、系统性、全面有效性、预防性和动态性,从设计、建立到实施、检测和保持等各环节都应实现科学化和程序化,通过反复的优化和循环控制,最终发挥实训教学资源的最大功效。改善后的实训教学应根据实训的特点对部分课程开发设计实训项目,并整合现有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设计综合实训项目及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创业、创新项目(参见表1)。本着基本素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导,金融专业可建立四个逐步推进业务操作水平的层次,并与专业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详见表2)。这四个层次分别是:面向一门课程的单一性实训项目;根据企业实际运作,结合多门课程的专项技能训练项目;面向全局,涉及几个专项技能的拓展性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训项目;紧密联系创业、就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创新型实训项目。

通过递进式的教学引导和仿真的操作环境使学生获得与真实社会经济活动相近的实战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干中学”,努力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对学生理论及实践能力的提升环节。例如,公司上市与运营是通过模拟公司上市及上市后的运营。在运营期间先后有几百位学生担任职务,并根据所学理论确定企业战略规划、指导市场、形成投融资方案,最终以每股累计收益来衡量公司运营的效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与应用实践能力。

3.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

实习的特殊性在于学生能够接触实际工作。学生在实践经验丰富的师傅的带领下,学习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思考分析问题,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这是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一次拓展与拔高,也是对专业教学水平、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的一次验证。近年来,浙江万里学院金融专业积极探索以校企联合方式创新校内外实习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校内依托学生社团和学生事务管理中心及学科竞赛中心等组织推进校内实习;校外依托金融保险基地所积累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开展校外实习的模式。尤其是近年来浙江万里学院金融专业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方面有了较好的实践,并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目前金融专业已先后与宁波市保险业协会、建设银行和期货业协会合作开办了“保险班”、“建行班”及“期货班”。这些金融特色班的学生能够在完成校内教学学习后,经过合作单位的岗前培训在第8学期直接由金融机构安排对应岗位进行专业实习。通过这种金融机构岗位的实战锻炼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实习期间综合表现优秀的学生,实习单位将直接录用。

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水平的综合检验。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毕业实习的方向要求从应用方面进行探索与设计。金融专业可以结合校外实习要求学生基于当前金融机构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设计毕业论文选题,然后由学校及联合培养的合作单位共同进行选题和开题论证。这样可以使毕业论文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金融领域内某一基本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详见表1)

三、建立以能力评价为核心、多元化、导向明确的评价体系

“三实”体系的评价内容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标准四个方面。从评价的客观性和管理角度出发,评价主体一般由教务处和实践教学管理部门承担,而评价对象是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分院(系)的管理工作。对于评价内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对相对独立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进行,也应分别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

1.实验类课程教学评价

这里所指的实验教学是指附属在理论教学中或短学期的实验课程教学。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评价,力求做到区分理论教学,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评价体系。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需设计不同的实验教学评价内容。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侧重于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平时成绩要以实验操作、实验能力、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综合类,尤其是跨专业综合实验注重过程考核。金融综合实验教学是一个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综合实验成绩评定不能用单一考试方法,而应综合、全面地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评定,如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应用能力、基本技能、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

2.实训类课程教学评价

实训类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应用型”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实施原则下确定的系列训练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修养和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评价体系也要围绕此目标进行设置。因此,综合训练项目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估非常重要。评估体系的主要组成如下:训练项目设计方案评价,其中包括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科学性、可靠性、综合性、可行性及方案实施过程的难易程度、综合性指标系数的高低等;训练项目实施过程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训练项目实施结果评价。项目结果分析应保证科学性、正确性,对科学研究的价值及生产过程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3.实习设计类课程教学评价

校外实践活动主要以增强学生对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管理及大型企业投融资活动的感性认识为目的。因此,对应这部分的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参与性、创新性为原则。对于这部分实习的评价应包括校内老师和实习单位两方面。校内部分主要有指导老师负责对学生实习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价,实习单位则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等进行评价。毕业论文(设计)评价主要针对学生选题、设计能力和作品质量进行评价。如选题质量方面的评价内容包括是否符合综合训练要求、选题的难易程度、选题与实际的结合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玲.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江南论坛,2011,(8):56-57.

[2]王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金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视角,2011,(5):67-68.

[3]吕颖毅.论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中的课堂教学改革[J].市场论坛,2011,(1):93-94.

第4篇

【关键词】哈尔滨学院;应用型;财务管理;课程建设

教育部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已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由此,各高等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各有不同的思路。而我国本科院校自进行分类管理以来,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等各类院校在教学与科研的侧重点上出现了很大差异,这同时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不同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来支撑、实施。本文以哈尔滨学院(下文简称“我院”)为例,就教学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提出改革思路。

一、课程建设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财务管理环境不断变化和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不断创新的需要,为了使我院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我院确立了有别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等普通本科院校的类型:即教学型本科院校,并确立了与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能力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兼备,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哈尔滨学院是哈尔滨市属的唯一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其中的财经与管理学院,长期为黑龙江省尤其是哈尔滨市输送大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主要立足哈尔滨、面向省内外,重点服务于基层、生产一线,尤其面向中小企业从事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而中小企业几乎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具有广阔的市场。合适的定位,会给学院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更为财务管理学科建设提出了新课题。

我院以往的财务管理课程设计几乎是参考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而设定的,不仅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更没有体现专业方向。在“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高等教育中,定位模糊不清,没有侧重,而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人才更是因社会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分工。因此,如何在我院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对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合理设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我院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会计学和金融学知识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造成大部分高校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要么偏重于会计学,要么偏重于金融学,而没有形成关于财务管理学的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体系。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以服务对象为基本研究内容,即以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为框架来设置课程。为了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又可以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选课。

(一)公共基础课

开设公共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经济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有较扎实的汉语写作、数学、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基础和较强的应用能力。主要应设置思想品德、政治经济学、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哲学、计算机基础、财经应用写作、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二)学科基础课

开设学科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有较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这些课程应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与贸易、经济法规以及与财务管理专业相近的基础知识。主要课程应该设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统计学、金融学、税法、经济法、会计信息系统等。

(三)专业课

开设专业课程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使学生能系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专业必修课程可划分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公司理财、管理会计、资产评估原理等课程;专业限选课可以划分为:电子商务概论、证券投资、财务软件应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税收与纳税筹划、资产评估实务、咨询与鉴证服务、财会职业道德专题、毕业论文专题讲座等课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合理界定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财务管理基础主要讲授公司财务管理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技能,并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加以阐述。中级财务管理主要讲授公司理财的具体方法,注重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对金融衍生工具做详细的介绍,以便使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与时俱进。高级财务管理则主要介绍特殊情况下的财务管理。三门课程的内容既不能重复,也不能完全割裂。要使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有效地体现“由一般到具体,由基本到特殊”的原则。

三、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永远是一门实践艺术。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描述、轻分析的教学观念还处于主导地位。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中,以教师讲授、全堂灌输式为主,即使有些实践课程和校外实习,也是走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课程的安排上,也是理论讲授多于实践操作,使培养的学生“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不会做。”更有甚者,学生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越学越死,越学越糊涂。

笔者认为,理论教学可以在财务管理基础教学中占有大量比例,而在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中,应以实践和实训为主。课堂教学应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并结合实习,使学生学以致用。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结合所学知识,形成以各个知识点为支撑的案例,以课堂讨论、课后点评的形式,使学生通过案例的模拟训练更为切实地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把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工具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的能力。第二,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要不定期地聘请优秀的理财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吸取实用的理财经验。帮助企业进行财务诊断、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范文),帮助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等工作,使学生对财务管理有一个感性认识。结合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有针对性地研究与探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来。同时,可以辅以多媒体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丰富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使校园网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和窗口。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围绕哈尔滨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把教育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不仅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还可以满足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人才兴校、特色兴校”,人才是支撑,特色是品牌,一个有特色的专业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一个有特色的本科院校才会蓬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陆正飞.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999,(3).

陆富彬.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南京工程学院学报,005,(5).

第5篇

北京师范大学是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

多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该校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专业6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5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8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是国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学校自1965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截止目前,每年接受4800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在校长期留学生人数占全日制学生总数的10%。该校长期留学生来自99个国家和地区,秋季在学长期留学生近2000人,其中学历生占74%。2009年北师大长期留学生人数是1400多人。为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该校从2011年开始在教育学部、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环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四个学院启动国际硕士学位项目,招收优秀留学生。这些项目所有课程为英语授课,旨在培养既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又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高层次国际专业人才。学校还为申请国际硕士学位项目的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还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及加拿大等国家的20多所大学有交换留学生项目的合作;并分别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加拿大谢布克大学和道森学院合作建立了6所孔子学院。

抢眼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目前有21个院系、36个本科专业招收外国留学生。在本科生方面,留学生在北师大就读主要以文科专业为主。汉语文化学院汉语言(3个专业方向:汉语与中国文化;经贸汉语;汉语教育)、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传播学)、历史学院历史学以及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等相关专业受留学生青睐。理工科方面,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等专业接受的外国留学生也较多。

第6篇

[关键词]会计;专升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专升本是按照专科学生总数的一定比例选择优秀学生参加考试。再按一定比例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在本科院校学习两年,达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要求的获得学士学位。会计专升本教育是近些年才开始实行的,其课程体系的建设还有待于不断地完善。笔者认为,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应符合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会计专升本培养目标的定位

培养目标是会计培养人才的方向定位。会计专升本培养目标应由原来专科培养目标升至本科的培养目标。

(一)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

会计专科教育是一种技能型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一线会计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又熟悉当前会计制度,具有熟练的会计专业技能的核算型中初级会计人才。由此可见,会计专科教育培养目标强调的是中初核算性的一线会计人才。

(二)会计本科的培养目标

专科学生升入本科。进入本科教育,其培养目标应符合会计本科教育的要求。目前,对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各个学校各有不同的表述,如,一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培养目标为:在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培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有较强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组织能力,理论与应用并重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又如,一普通大学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有会计核算能力、审计与咨询能力、财务分析与管理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会计管理、审计实务及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虽然上述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同,但其基本点是相同的,其共同点有别于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即核算型的会计专业人才已不能作为“专升本”的教育培养目标。专升本的教育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念。能够综合运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

会计“专科”和“本科”同样是培养会计人才。但会计专科教育目标与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不同,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层次也不同。我国的相关法规将会计人才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相对应的是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等不同档次。会计教育也应随社会需求分层次培养会计人才,使之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对知识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上也有所差别。

二、设置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应考虑的因素

在设置专升本课程体系时。应充分体现会计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在具体设计时,不能简单地直接套用会计本科三、四年级的课程,应在考虑专科课程体系与本科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来源、素质、文化和专业基础等因素加以综合确定。

(一)会计专科课程体系

在设置专升本课程体系时。首先应考虑学生原来的知识结构。否则会造成重复。会计专科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职业标准和规范,以国家规定的会计师和助理会计师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标准和内容为基础。主要包括经济应用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计算技术、基础会计、管理学、经济法、经济应用统计、财经应用文写作、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税法、会计模拟实验、外贸会计、预算会计、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其核心技能是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技能。

本科会计教育以培养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为目标,课程不限于传统的会计学科,而以通识课为基础,涉及企业管理和其他社会、人文领域的跨专业学科。通识课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会计学专业课程是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部分构成。其中:会计专业基础课程是构筑会计学专业的理论框架、提供会计学专业技能和方法的经济管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指涵盖系统的会计学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有关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是上述两者之外的会计学其他有关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学、预算会计、战略管理、税收会计等。其课程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验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人品与才干相长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和沟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会计专升本学生并非全部来自会计专业

专升本的学生一般都来自综合性专科院校或财经性专科院校,所学专业主要有会计(包括会计电算化、涉外会计和税收与会计等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投资与理财这四个专业,也有个别来自保险等与会计专业相差较大的专业。就会计专业知识来看。学习会计专业课一部分学生有基础,而另一部分学生没有基础。这无疑给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的设置增加了难度。

(三)专升本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相对应本科教育目标的要求,尽管专升本学生都是专科学校的优秀学生。但其基础知识有待加强。会计本科教育强调的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高能力的培养方式。前两年是基础教育。重点是高等数学、英语、大学语文、经济学等课程。其中英语的要求较高,一般本科毕业要求英语通过四级,有些院校采用双语教学或原版英文教材;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院校3年,既学习基础课程,也学习专业课程,学习内容相对分散。如英语课程。有的学校要求毕业时通过3级考试,而大多数学校没有要求。这为专升本学生在升本后的英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是设计会计专升本课程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专升本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待深化

从会计本科与专科的课程体系上,就专业知识的广度来看。其课程设置就有很大的不同。会计本科专业除了本身的专业课如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以外,还开设了统计学、资产评估、金融、企业管理、计算机等相关课程。而专科院校虽然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不缺。但相关专业课的范围较窄。就专业知识的厚度来看,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单就选用的教材就有较大的差异,会计专科的要求较本科低。

三、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设置方案

会计专升本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按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学生来源、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高能力的培养方式,对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重新设计。不能照搬普通本科课程体系,更不能简单地在本科课程体系上加加减减,而应针对专升本学生的特点,强化基础理论。深化专业教育,加强实践教育,使每一个会计专业专升本学生都能在高等院校得到进一步深造。

(一)强化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这些课程有些在专科已经学过。但深度和广度与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其中,英语必须到达到大学本科规定的要求(如果英语达到了四级或以上,可以免修);其他课程无论原来是何种专业、是否学过、学习程度如何,都应通过学校的考试,不然不能按期毕业。另外,应增加金融学、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的选修。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拓展能力。注重理论的提升。

(二)深化专业教育

专升本的主要专业课包括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及审计案例、税务会计、会计制度设计、会计报表分析等。由于专升本学生的来源不同,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规定。如,对于专科学得好的同学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课程可以办理只参加考试、自愿听课的原则,最后通过考试即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有更多的时间补充自己的弱项,如英语、数学、高级会计等课程。另外,应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如会计信息系统、资产评估学、会计专业英语、经济应用文写作、公司管理、预算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给予学生更大的拓展空间。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要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可以实行非本专业补课制。凡不是本专业的学生进入本专业后必须从第一学期开始,补修专科期间两门至五门的专业核心课。补课不全不准毕业。要督促学生尽快掌握专科基础知识,边补课边学习新内容。以便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三)加强实践教育

第7篇

(一)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是指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大部分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是参加工作后再来电大就读相关专业,他们与全日制大学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既有相似的方面,也有不同之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以下几种情况:1、提高个人素质,对某专业内容感兴趣。以金融学专业为例,95%以上的学生来电大学习金融专业的目的是对股票、银行、期货等感兴趣。他们希望在电大能掌握更多的实用金融分析技术,为以后的工作或者理财活动等提供知识储备。2、找到更好的工作,在工作岗位上晋升或评职称。有15%的学生来自金融企业,这部分学生来电大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扩展对金融经济领域的知识面,为晋升或评职称做准备。有60%的学生来自非金融企业,这部分学生来电大读书的目的是利用学到的金融知识更好地去适应现在的工作。还有25%的学生目前处于失业中,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明确,就是为了尽快找到金融或相关行业的工作。3、获得学历,丰富知识结构。有98%的学生到电大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学历,甚至获取学位。只有2%的学生,已经有了普通高校专科以上的学历,他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4、来到陌生城市,希望认识更多的朋友。许多学生背井离乡来到珠海打工,工作之余生活比较单调乏味,于是他们产生了社交需求。而在目前复杂的社会中,学校是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的地方,为学生们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社交场所。因此,也有部分学生来电大读书,主要是为了丰富工作以外的生活,多交朋友,扩展自己的交际面。通过对学习动机的调查,我们发现,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具有实用性、功利性倾向。以找工作、评职称、交朋友为学习动机的学生相比以兴趣爱好为学习动机的学生,后者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稳定性和学习态度比较好,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处于不错的水平。

(二)学习过程。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基本都处于就业状态,脱产学习的比例、时间相对较少,他们可能没有充裕的时间参与面授课。但是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只有13%的同学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不会参与面授课,其余的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自学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参与面授课。所以,笔者认为,决定学生学习过程的因素不仅仅是学习时间,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是否不正确,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有一定的学习方法,知道该怎么学的学生占20%,不知道该怎么学,学起来很吃力的学生占29%,知道学习方法,不知怎么样去实践(学习方法不正确)占49%,还有2%的同学从没考虑过学习方法问题,考试全凭临时抱佛脚。以上调查结果说明我们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还存在着不足。经过一两个学期的学习后,47%的学生仍然对所在的专业保持较大的兴趣,42%的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已经不如开学之初,11%的学生已经对该专业产生了厌倦。69%的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对学习采取应付的态度。虽然仍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专业没有丧失兴趣,但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开始出现消极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障碍。

(三)学习效率。经过调查,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效率一般,20%的学生认为学习效率较低,只有5%的学生认为学习效率较高。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学习环境,如学校的硬件设施、班级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的教学水平,等等。较低的学习效率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厌倦。调查发现,学习效率较低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有挫折感,很少有继续深造的打算。

二、基于开放教育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的金融学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建议

(一)从学习动机来看,实践环节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而学生对金融专业知识的兴趣主要来自能够学以致用的金融分析技术。因此,在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实践环节教学机制。开放教育学生一般都有工作,金融专业的学生不少来自金融行业,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其在从事的工作中进行随岗实践,并最后提交实践报告。没有从事金融行业工作的学生,由学校出面帮助,以实践小组或者其他方式找到与之相关金融企业进行实践;如果有的学生持有金融行业从业资格证书或其他与金融相关的其他证书,甚至可以免于某些实践环节。其次,集中资源建立金融模拟实验室。根据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教学大纲,提高学生对金融专业课程的兴趣,应尽快建立金融模拟实验室,它至少包括三个模块:银行业务模拟、保险业务模拟、股票和期货业务模拟等。模拟实验室虽然不能完全展现金融业务的全貌,但仍是开展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场所和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可以在学习金融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验室中可以对金融理论知识从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次,对学生进行非集中的网上虚拟实践指导。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时间受到工作的影响,有的学生无法参加集中的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信息量大,没有时空限制的特点,在网上对学生进行虚拟实践的教学。如在讲授《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时,利用网上模拟炒股软件,帮助学生掌握股票分析的方法,进行非集中的实践指导等。最后,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校内外资源,建立一批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特别是与金融企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其他金融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由这些企业提供师资和专业人员协助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这不仅可以为这些企业培养储备人才和挖掘潜在的客户群体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真实的金融交易活动,可以得到来自实践单位和指导教师两方面的指导。

(二)从学习过程来看,实践环节的教学应以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和端正学习态度为最终目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特别是面对开放教育学生,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习,传授方法。因此,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为实践环节的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如完善学习资源中心和电子图书馆的建设,让学生能够在网上自主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以及参考范文的下载学习。对优秀的毕业论文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在电大网上进行展示,让临近毕业的学生进行学习;二是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效率。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在信息量巨大的网络中获取目标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实践教学目标;三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不断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就是向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进的加速器。

第8篇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是高校事业发展的龙头,是高校的师资水平和研发能力的集中体现。学科建设不仅是衡量高校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发动机。加快财务管理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和创新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更好地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摆在贵州省高校财务管理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贵州省高校财务管理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一)贵州省高校财务管理学科研究的现状

利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粗略统计,2005年至2009年10月,全国各类期刊发表的财务管理方面的文章累计为494 227篇,而贵州各高校发表的为2 462篇,所占比重仅为0.50%。由此可见,贵州各高校财务管理学科队伍的学科研究成果相对于全国该学科发展水平的差距是明显的。

(二)贵州省高校财务管理学科研究现状的原因分析

贵州各高校财务管理学科队伍的学科研究成果与全国该学科的发展水平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分散的师资力量制约了学科研究的发展

缺乏强有力的学术带头人及其研究团队,是制约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纵深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由于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师资分散于各高校,且教学任务繁重,学科研究力量不足,加之财务管理师资队伍专业研究方向比较松散,对研究方向没有很好的凝练或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没有形成独特的研究方向,也就没有形成独特的学科研究优势,这些都是制约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

2.各自为阵,交流不畅,不能形成合力推动学科发展

由于师资力量分散在各高校,没有形成必要的交流机制,既不能形成学科发展必需的学术氛围,又不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所必需的研讨效应。由于缺乏必要的交流,既不能准确把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又不利于相互借鉴研究成果,使一些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研课题无法合力完成。

3.实践经验积累不足,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导致该专业设置数量和学生培养规模成倍增加。社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质量状况总体来说是比较满意的,但社会用人单位也认为,由于高校教学不能贴近社会需求,高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大多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社会实践经验积累不足,不能适时推出紧密联系实际、紧跟社会节拍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学与经济社会实践的结合欠紧密。这是高校学生不能客观了解、认识、分析、解决经济社会问题和实践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规划

(一)学科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根据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高校改革和发展目标,财务管理学科发展应该以完善学科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保障,以凝炼学科方向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为桥梁,加强财务管理研究,拓展研究领域,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形成学科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服务。

(二)学科发展规划考虑的因素

在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规划中,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贵州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动态需求状况,这是确定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规划首要考虑的因素。二是根据既有的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状况、学科研究传统、学科研究优势以及现有的支持性学科研究资源,确定学科发展规划及其目标。

(三)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目标

坚持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前提下,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在未来期间,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学科研究为龙头,掌握财务管理学科领域发展动态;根据自身不断积累的学科优势,凝炼财务管理学科方向,把财务管理学科建设成为省内知名的重点学科直至全国,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学科在省内外的影响与地位。

拟分两个阶段实现学科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第一阶段2010-2014年,以实现省内知名重点学科为阶段目标,以建成培养具有创新性精神的财务管理人才教育基地和研究基地为基础,以形成贵州高校财务管理教师队伍资源共享为桥梁,以围绕财务管理学科领域关键问题,开展超前、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众多较高水平的成果为标志,在进一步发展和积累本学科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将本学科建设成为省内重点学科。

第二阶段2015-2019年,拟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较大成就的基础上,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在国内有影响的重点学科。

三、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一)学术科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1.打造科研平台,组建财务管理科研团队

制定并实施高校科研团队培育和科研成果奖励的管理办法,打造科研平台,组建贵州高校财务管理科研团队,整合高校财务管理学科的科研资源,共同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

首先,由贵州省教育厅为主导,制定贵州高校学科科研(共享)团队培育和科研成果奖励的管理政策,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各高校进行相关协调,推动高校之间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合作,成立财务管理学科科研(共享)团队。在争取贵州省教育厅和有关高校的投入外,学科团队也可努力拓展筹资渠道,争取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筹得一定的经费用于学科研究。

其次,加入学科科研(共享)团队的高校要定期举办教育合作和交流活动,轮流举办学科发展论坛和学科发展研讨活动,就学科建设与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联合开展研讨。通过充分发挥贵州各高校财务管理优秀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对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指导、推动作用,以资源共享方式,打造财务管理学科的科研平台,将会对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在未来5年,按照教师教学领域和学术科研积累背景,组建财务管理与金融学融合的教学科研团队和学术科研团队,有效开展社会迫切需要的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资本市场等领域的研究。

2.组建高校财务管理学科的科研机构

在打造科研平台,组建学科科研团队的基础上,为彻底改变教师科研单兵作战,领域分散的不足,应该根据条件和时机设立几个常设的研究机构,在未来五年内设立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研究所、财务管理与金融研究所等学科研究机构。其中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研究所为基础,成立财务管理咨询类公司,将主要在财务管理领域为教师科研拓展空间。各高校可选派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轮流到咨询公司兼职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咨询工作,既可锻炼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又能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申请各项横向、纵向课题,为企业发展规划提供财务管理咨询服务。

(二)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学术科研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1.柔性引进活性人才,进一步提高师资质量

由于岗位编制和时间的因素,同时基于教师队伍结构弹性的考虑,可以通过柔性引进活性人才来扩充教师队伍。即:聘请来自于高校外部的实务部门的活性人才――重点聘请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企业财务部门等实务界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才担任学科建设、发展工作。活性人才的引进,一是推进学科研究与财务管理实践相结合,二是充分发挥外聘教师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作用。为此,在2010-2014年,通过完善有效发挥活性人才作用的有关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加大柔性引进活性人才的力度,以相互的交流和共享提高财务管理学科师资队伍整体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水平。

2.加强学科研究的学术交流

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为学科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主动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力争每一年举办一次具有一定水准的财务管理学术研讨会议,以展示财务管理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成就和增强与同行的交流。聘请在学科领域里国内外知名教授、成功财务经理来校做学术交流。与此同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加入有关财务管理研究的学术团体,并在经费上、时间上予以必要的保证和支持。

(三)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规划实施方案

1.建立虚拟和实体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进一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并利用实践成果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和财务管理研究的针对性,还能不断改善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拉近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距离,使研究课题更能反映社会实践需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学科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针对性、适应性。

在2010-2014年的发展阶段,实践性教学将是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规划服务于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进一步搞好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形成贵州高校新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的着力点。有关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该在建立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综合的财务管理模拟实习中心,并在其下属的实验室中配置企业财务资讯分析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模拟交易系统,形成综合模拟实验体系。

在2015-2019年建成一个财务公司经营业务操作模块、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项目管理操作等综合财务管理业务的模拟实验体系,使学生从整个综合财务管理业务模块的培训中,得到良好的职业素养培训。

2.切实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通过适时使用较高水平的、本土化的财务管理案例集进行案例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实践”的氛围,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善于营造能刺激学生创新的思维环境。教学中可采用模拟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师对案例要有独到的见解,才能把握学生发言的动向,并能对学生的讨论作出恰当、准确的评价,使学生明辨事非,在讨论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找出问题的关键,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力度

第一,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择上,尽可能与有关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科目保持适当的一致性。通过有关课程的学习,既有利于学生参加有关专业资格证书考试检验专业水平,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二,高年级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可在教师的带领下,到各类企业中去承接中小企业的财务情况分析、诊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并进行纳税筹划等工作,让学生通过处理有关问题,培养他们的专业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第三,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过程中,应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毕业论文选题应选择实训类课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通过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去验证其基本知识的运用情况和专业能力的高低。

总而言之,学科发展规划是对学科系统复杂性的解读和正视,是对高校学科系统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的认识和界定,是对高校学科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和飞跃。因此,贵州高校财务管理学科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贵州高校学科管理理念变革和学科研究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陆正飞.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1999(3):33-38.

[2] 杨克泉.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改革构想[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8):18-19.

第9篇

一、自我认知

1.个性特征:

我还算品行端正,待人温和不会经常发脾气,已经改了好多坏习惯,因为我就得在一个新环境里,不是让环境去适应你,而是你自己去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隐忍性,会和认识的人保持较好的关系,因为我想留住身边每个对自己好的人,对我好的人我会加倍的对她好。我不是淑女,我大嗓门,因为我觉得,太小声了的话听都听不见还能干什么事呢。但我认为我性格具有两面性,超级喜欢热闹,和朋友在一起谈天,给彼此带来快乐,我会感觉很开心。但有时候,突然啊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想讲一句话,因为我都会感觉很累。我喜欢旅游,每次都只能想象一下,每次想去旅游,都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耽搁了,所以旅游这事还没成过。我有很强的自信心,具有协作能力,比较强的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及自学能力。但我有一个缺点,就是有时候过于看淡很多东西,生活有时没有目标,没方向,有时候会莫名的自卑,总是在茫然中虚度时光,不能很好的有效率的利用自己的时间。可是我自卑不代表我不自信;我自信不代表我自负。

职业测评:我的专业——金融管理实务与管理。高中的时候,我们学的是会计。在填志愿的时候,我选了金融管理,因为我觉得,在高中的时候我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基础,我觉得应该选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了。况且,我已经有基础,学起金融管理的话,应该会简单起来了。而目前我国金融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在很多企业在衰败,也有很多企业在崛起,金融业的发展蒸蒸日上,金融管理也越来越重要,中国现在是国际化的社会,金融管理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所以以后就业还是发展都比较通畅。

2、职业兴趣

自我评估:我喜欢这个职业,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专业充满了一种神秘感,它能让我们无时无刻的感觉到它的存在和它的重要性。要是没有了金融管理,那么那么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就变得岌岌可危,那有一种很强的管理能力,能支撑着中国这个国家快速发展,获得更大的利润。对自己,对他人都是很有益的。还有一点,也是最吸引我的一点,这个职业的绝对领导优势。

职业测评:金融管理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经贸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适应中国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本专业力旨在为国家培养一批既懂中国金融,又懂国际金融惯例的金融人才。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基础扎实和具有较强业务能力、有较强外语水平和具有创造品质的会金融与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金融人员,经过几年的努力,可能会走上领导岗位,甚至于走上非常高的管理者岗位,在跨国公司里边,有相当多的管理人员,是有非常强的金融背景,都是也有一些在金融机构,在保险机构。这个职业最我感兴趣的是他那本身的神秘性。在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我认为对于金融学及相关学科的人来说,我认为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尽管众所周知,美国华尔街的无数大的银行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极少幸免,致使许多昔日高薪人士现在处于失业状态。可是大家也许忽略了这个问题,每次经济危机,最先感知和影响的是金融,而最先走出危机,迅速恢复的也是金融业,那时急需的通过本次危机吸取教训,建立更完善的金融体系,更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我认为,未来几年内,仍是金融学者展现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而且,只要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实践储备,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无论出于什么样的情势下,都会有所作为。

3、职业能力

我现在拥有的英语能力,计算机基础技能,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应的实验技能。我在高中时期考出了跟金融管理相关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珠算四级,初级电算化。但我要求的不只有那么一点点,我还想取得就是关于经济这一方面那些有关的所有证书,我野心很大,我希望我可以更好的胜任一份好工作,那么那些就是地基,没有一层层的铺垫,那么无法成功。我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喜欢帮助别人,乐在其中。班主任,她给我的感觉就是女强人,所以我对她的感觉很好,当她说我工作效率很好,做事不错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又成长了一步,我感觉我已经可以为自己打算起来了。而且,我拥有那个规划自己的能力。现在的我也许比一些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可是那些都是可以一点点积累的,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天才。积极争取条件,参加校内外的各项勤工俭学活动,以解决短期内的生活费问题并增强自身的社会工作阅历,为以后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打下坚实基础。我可以少一份张扬,多一点内敛,相应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多一份自信、激扬,少一份沉默、怯场。我也将会及时改正身存在的各种不足并制定出相应计划加以针对改正。

现在的寒暑假,以及以前高中的寒暑假,我都在努力的在兼职中,去赚的钱虽然很少,可是那个经验确实多少钱都买不了的,就是为了以后能更跨更好的融入工作环境。

4、目标职业一大型企业财务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的投资计划人。

与职业选择目标的差距:我现在仅仅是个大一的学生,对于金融的了解确切的说,只有一学期,因为我是下半学期转到的金融系。所以,自己现在的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与目标差距甚远,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可是只要与梦想和为实现梦想而执着不懈的努力,我相信自己能行。

1.工作本身

工作内容:

把握市场动向,与公司内部各部门密切沟通,根据市场动向做出准确的投资计划,确定投资原则、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编制信托计划财产报告。胜任这份工作需要有缜密的思维和对市场透彻的分析及预见能力,当然首先要具备专业的金融学知识和其他的经济、投资学知识。这个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自我的个人因素来说,我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强,善于分析思考问题。我所选择的这些职业,无一不需要深刻的洞察能力和紧密的思维能力,这一点比较有优势。这些专业都是和金融学(即我所学习的专业)对口性很强的专业,我通过大学或是以后研究生阶段充足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与其他非专业的求职者来说,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其次,我所选择的职业,在目前看来是社会上收入处于中上层次的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有利于自己在大学生活学习中始终以更高的要求约束自己,做社会需要的人才。最后,从我所选择的职业的劳动力市场分析,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市场体制和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特别是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无论是金融机构内部还是外部,都有业务拓展的需求。在目前分业经营的制度框架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通过金融控股公司这一组织形式,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综合经营的好处,又能在金融业务之间形成“防火墙”,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必将需要更优秀、更专业的人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需要能给其投资、证券带来巨大效益的专业人士。所以这些职业有很大的劳动力市场。

工作环境:

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可以激发自身的身体本能,在高手如云的金融界摸爬滚打之后,得出来的永远的最珍贵,最好的。那种工作环境出来的金融人士不仅抗打击能力强,而且会锻炼出人的一种毅力,那是锻炼自己的最好去处,而且可以锻炼出我们最强大的意志力。

职业的典型生活:

那个时候的我们不会想现在那么无知,不会像现在那么多有空余的时间,不会像现在那么无忧无虑,职场上只会充满了尔虞我诈,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都不会只想在原地踏步,都想往更高处怕,那时候我们的压力,可想而知。我们不会再想着要去哪里玩,不会想着怎么去请到假,不会想着我喜欢的人是否也刚好喜欢我,不会想着怎么从父母那里拿多一点的钱。那个时候,我们休息时间少了,我们只会抱着一堆东西,在办公室里,坐在电脑前,键盘在拼命的敲打着,计算机也是拼命的工作着。那个时候我们都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我们不能再放松自己,我们不能再抱着手机煲电话粥,不能和自己的朋友聊着东家长西家短。因为职场上不允许你有丝毫的懈怠。我们是新手,那么我们更应该从时间里挤时间,跟时间赛跑。因为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我们要当“飞人”。我们要做到“做一行,爱一行”。

2.怎样得到工作

进入职业的途径:

刚从学校毕业,我们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会显得那么不成熟,所以我要开始从小事做起,一点一点积累,什么事都要抢着干。对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更要去尝试,因为要是就因为自己没尝试过,对自己没有信心就放弃的话,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这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否认。什么事都是从无到有,再到精通。当一点点小事积累起来,慢慢变大,地基打的越来越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渐渐的精通各项我们的职业,开始挑战自己。年轻的时候,谁没有张扬过,谁没有放肆过。你不拼,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年轻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子。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抢着做开始。

胜任标准:

肯定要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不可以盲目,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自己的打算,要有着一些的技能的证书,有强大的抗压力,有强大的忍耐力,要强大的毅力,要做好辛苦生活的日子。因为没有多少人是一路顺风的,都会坎坎坷坷。经历很多才会成长。

3.工作待遇

薪酬、福利待遇:刚开始的时候不用太好,只要能进一家自己满意的公司里,就算从最底层做起,那也是好的,只要从里面得到历练,那也是好的。然后最后可以慢慢的加上去,加上去。赚钱的机会也总是有的,但要是失去一个好的工作环境的话,那就完全不值了。

4.未来发展

职业本身的前景:

我觉得这个职业的发展很好,这个职业在目前看来是社会上收入处于中上层次的职业,从所选择的职业的劳动力市场分析,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市场体制和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特别是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无论是金融机构内部还是外部,都有业务拓展的需求。职业本身的需求量很大。因为中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需要大批大批的金融人才为其打理好企业。只要我们踏实肯干,干出成绩,是金子总会发光。

5.工作带来的影响

从事该职业人员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很忙碌,对平时的收支也会精打细算一点,不会像以前没头没脑的就只知道网外面花钱。从事该职业之后,就会想着,怎么花一倍的钱赚两倍的钱。对自己总会有很大改变。更会生活。

6、目标职业二----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代表

7、目标职业三----自己办起属于自己的公司

8、行动计划

短期计划:

大学一年级:打牢基础,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积极参加活动,增加交流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提高英语水平,通过英语B级考试。多阅读书籍,扩展知识面。

大二:上学期,主要把自己转专业之前的专业课程补修完,这样就可以与原来金融专业的其他同学处于一样的水平上。还应在学习的同时不只是单一的死记硬背,在理解中记忆,逐渐掌握更多的知识。下学期,选修课基本都完成了,就集中精力进行准备英语四级考试。主要是专业极强的课程的学习阶段,这一阶段,要注重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关注周围时刻发生的国内国外的经济金融形势,自己简单的写一些关于金融投资计划分析,并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请老师指出其中的不足,自己不断改正。此外,在大二还应在寒、暑假到一些金融机构实习的机会,即使是做一些最简单的工作,也可以先对自己未来工作环境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实习过程中总结自己应该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与能力。

大三:即将毕业的一年,学校开的课程会减少,主要是毕业论文的准备。我们也面临着去实习,我会乘着年轻,乘着现在还有精力,你多大几份工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长期计划:

这是在学校主要的学习计划,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听课,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我会努力和那些教授交流,争取能和他们成为朋友,这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肯定会有极大的作用。同时,建立自己的人脉交往圈,在与朋友们交往的过程中,让不同的思想进行碰撞,自己从中总结新的思想经验。毕业后三年内:根据自身的情况,把握时机,适当地变换自己的工作环境,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从基层做起,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实务水平,努力赚取经验。我的职业目标对于就业者来说无论是学历还是能力要求都很高,所以,我可能在读完大学三年以后还是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我的初步计划是先在财务公司找一份比较基本的工作,利用两年了解公司的基本金融运作情况,积累足够的经验以后,再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计划定好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施并取得成效。这一点时刻都不能被忘记。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只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有充分心理准备。当然,包括我自己。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不良影响时,要注意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及时面对、分析所遇问题,更应快速果断的拿出应对方案,对所发生的事情,能挽救的尽量挽救,不能挽救的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做出最好矫正。相信如此以来,即使将来的作为和目标相比有所偏差,也不至于相距太远。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但是,无论眼底闪过多少刀光剑影,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得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博、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成功,只垂青有充分磨砺充分付出的人。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