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时间:2022-02-07 10:26:01

导语:在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第1篇

[关键词]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流程;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c)-0196-03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pre 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proce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is discussed. Through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firstly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then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pre hospital emergency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inally discusses the safety of lo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training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kills. Expectations through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PR,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growing awareness of safety, can gradually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training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ir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f emergency.

[Key words] Pre hospital first ai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rocess; Progress

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成功率[1],是评估院前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努力提升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复苏成功率,对展现院前急救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心脏骤停指的是[2],心脏忽然间停止跳动,导致患者心肌功能排血停止,引发身体各个脏器官,包括心脏等主要器官缺血缺氧,从而引发患者忽然死亡,因此心肺复苏很重要。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为CPR),指的是,对呼吸与心跳忽然停止的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与胸外急救按压的急救措施。在院前急救中[3],呼吸与心脏骤停是常见病症,心肺复苏则是有效的急救手段。心肺复苏的宗旨是支持基本生命与高级生命,使大脑功能得到修复与保护,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研究资料显示,心脏停止跳动10 min后施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几乎为零,每提前1 min进行心肺复苏,可以使成功率提高10%,因此,正确开展心肺复苏能对提高急救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该文下面对CPR的急救流程与进展展开综述。

1 心肺复苏的研究

1.1 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

急救复苏术最早出现于,公元800年前的《圣经》中[4],它介绍了通过口对口换气,挽救在死亡边缘的幼童,从而被定义为最早的心肺复苏术。我国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曾经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口对口呼吸可以治疗自缢症患者。1958年,美国人Pater Safar 使用了人工呼吸[5],成功急救了一名新生儿。这之后的两年时间里,Safar确认了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联合使用进行心肺复苏,从而实现了现在心肺复苏的医学基础。1973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颁布了心肺复苏指南[6-7],想要在群众中普及心肺复苏。2000年,AHA制定了《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并在之后的2000年、2005年、2010年对改指南进行修订。每次颁布新指南,都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不仅改变了医生对心肺复苏的认知,还促进了心肺复苏的发展。

1.2 心肺复苏的流程进展

2010年颁布的心肺复苏指南让心肺复苏这项技能变得更加流畅,流程也更加简洁,有利于提升医护人员对CPR的操作技能,使培训效果变得更加突出,并且,该指南强调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使用心肺按压,以及使用心电除颤。2000年颁布的心肺复苏指南将检查脉搏流程做出了简化,只要确定患者没有呼吸、咳嗽或是身体动作,就可以判断该名患者心脏骤停。2005年颁布的心肺复苏指南进一步提出[8],即便患者有间隙的咳嗽,医护人员也应该警醒患者已经出现心脏骤停现象,需要进行心肺复苏。2010年颁布的心肺复苏指南从中剔除了呼吸时常用的听、看、感觉等流程,这些判断耗时较长,医护人员强调在发现心脏骤停后立即实施急救,对没有呼吸或是呼吸异常的患者马上使用胸外按压。同r,在2010年颁布的心肺复苏指南中最大的变化是,专家将气道-呼吸-胸外按压流程转变成胸外按压-气道-呼吸流程,减少心脏从骤停开始到胸外按压的时间。有研究资料显示,要想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成功率,关键在于胸外按压与除颤。早期胸外按压的频率为60~80次/min,1988年之后更改为100次/min;按压深度逐渐从4~5 cm改为至少5 cm。最新颁布的心肺复苏指南注重胸外持续按压,尽量减少停顿时间。所以,团队合作能够使心肺复苏操作高质量地进行,这也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一些医学使用心肺复苏仪,相较于人工胸外按压而言,有效性大大提升了。最新颁布的心肺复苏指南中指出,尽早开放气道也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有资料显示,器官插管可以大大增强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

1.3 心肺复苏后的电除颤

1960年,胸前锤击这个词首次面世[9],但是锤击效果并没有准确记录,锤击后33.3%的室速转变为窦性心律,33.3%没有任何反应,33.3%转变为室颤。所以,2010年推出的心肺复苏指南中明确指出,胸前锤击不适用没有目击者的院外急救中。由于心脏骤停患者产生室颤的几率高达80%,电除颤是治疗室颤最佳方式。有研究资料显示,除颤时间每拖延1 min,心脏猝死的几率就会高达7%~10%,如果15 min后进行除颤,那么几乎不可能抢救成功。所以电除颤需要争分夺秒地进行[10]。除颤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单相波形、一种为双相波形,以往的除颤方式主要是单相波形,直到1996年,美国学者首次推出双相波形。单相波形的除颤计量建议为360 J,双相波形的除颤计量可以选择120~200 J。有研究资料显示,双相波形的除颤效果明显优于单相波形的除颤效果。2000年,专家一致认为,当目击或是发生院内心脏骤停时,应立即为患者提供电除颤;当未目击或发生院外心脏骤停时,特别是快速反应超过5 min者,建议在心肺复苏后5 min,再使用电除颤。

1.4 心肺复苏的药物使用

心肺复苏技术与电除颤操作只能维持患者重要器官血液的暂时供应,所以需要辅以药物治疗,这样才能让患者保持自主呼吸,使血液流动异常得以治疗,所以,使用心肺复苏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一线复苏药物[11],如静脉注射1 mg肾上腺素,并且每隔3~5 min重复使用一次;静脉注射40 U血管升压素;使用胺碘酮治疗室颤,使用300 mg治疗首次室速,如果没有效果,3~5 min第二次给予150 mg的胺碘酮,最大剂量为2 200 mg/d,每次注射时加入5%的葡萄糖500 mL稀释,静脉滴注。当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复自主循环后,维持血压与组织灌注可以使用多巴胺,控制剂量在20~60 mg/d之间,并且加入5%的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当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可以静脉滴注山梗菜碱与尼可刹米。

2 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发展现状

有资料显示,我国民众对心肺复苏这项技能的掌握还不完全,很多民众没有接受过正规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培训。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第一目击者”,没有办法在最佳黄金时间为心脏忽然停止跳动的患者提供心肺复苏,从而失去了最佳抢救时间,所以,在我国民众中广泛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现如今,我国对民众普及心肺复苏技能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施:①建立并完善培训机构,主要由急救中心与红十字会联合完成民众的培训任务。②利用互联网建立急救机构,在医院、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等场所设置培训体系,将医疗救治机构中符合资质的人员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实施网络优化培训,接受培训并完成考核的优秀人员可以通过相互教育将心肺复苏技能传递给其他社区成员。③将急救知识并入教育体系中,在高等院校中开设急救课程,定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课程讲解与模拟练习,让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对社区今后开展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普及起到传播与推广的作用。④将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不断简化[12],让接受培训的人员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⑤根据培训人员的具体情况,设置个性化的培训方针。⑥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利用电子设备、发宣传册、媒体推广、现成模拟等多样化形式,让培训人员在不断练习中,使知识得到巩固。

3 总结与展望

没有呼吸与心跳停止,是院前急救最危急的状态,大约75%的患者死于院前,40%的患者死于发病后15 min内,30%的患者死于发病后2 h,所以掌握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技能可以使患者的生命得到有效延续。现如今,国内只有一些一线城市在机场、港口、车站等地方配备符合国际标准的自动体外除颤器等医疗设备,同时对相关急救人员提供现场技能培训。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心肺复苏指南的不断完善,我国应加强各个地方的院前急救措施,在民众中普及心肺复苏技能,让心肺复苏的操作变得更加简洁、有效,向着人性化发展,从而使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凤尔稳,倪莎,李光辉,等.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心肺复苏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3(5):318-320.

[2] 徐胜勇,于学忠.心肺复苏的研究热点和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2(3):330-333.

[3] 卢士云,周明浩,吉春风,等.中学校园普及心肺复苏的重要性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4(11):667-668.

[4] 李谊.有效建立开放气道技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18-20.

[5] Berg RA, Hemphill R, Abella BS, et al. Part 9: post-cardiac arrest care: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10,122(18 Suppl 3):768-786.

[6] GD Perkins,IG Jacobs,VM Nadkarni,et al. Cardiac Arrest an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Outcome Reports: Update of the Utstein Resuscitation Registry Templates fo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J].Circulation,2014,63(3):233-249.

[7] Field J M ,Hazinski M F ,Sayre M R,et al. 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10,122(18 Suppl 3):640-656.

[8] 佳,刘靖圆,柯小娥,等.肝素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对重要脏器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 (1):4-6.

[9] 李伟,于学忠.高渗盐干预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及前景[J].中国急救医学,2015(7):302-304.

[10] 林晓鸿,刘红霞,张文馨,等.仿真模拟人在护生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10):92-94.

[11] 罗燕玲,蒋龙元.心肺复苏与线粒体功能的研究进展[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4(6):353-355.

第2篇

【关键词】急救模型 急救技能 掌握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03-02

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意外伤害发生时,能够给伤者最快救治的往往不是专业急救人员而是现场第一目击者[1],因此,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3月,我们急救中心正式成立了“常熟市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在基地功能建设方面,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此,购置了大量急救教学模型,并专门设置了急救技能操作室,制订了急救技能练习的规范化流程,在急救技能普及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们急救中心的“培训基地”拥有大量种类齐全的急救模型,包括:成人与儿童心肺复苏模型,创伤急救模型、婴儿气道梗阻急救模型、AED除颤模型等。模型被安置在急救技能操作室内的相应位置,操作室分为四个练习区,分别为:心肺复苏术、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创伤救护四项技术与AED除颤术练习区,在相应的位置都配有简便的操作说明与示意图。急救技能操作室面积为120 m2,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可供多人多内容同时进行急救技能练习。

1.2 操作练习流程 急救技能操作与考核均在急救模型上进行,每项操作练习均严格按照专业培训师讲解示范、指导学员学习、学员反复练习与考核检验的流程进行。

1.2.1 首先,中心根据普及性急救技术操作规范在医疗原则允许的范围内制订了简化的操作流程。培训师结合急救模型将流程清晰地讲解,使非专业人员更易接受。然后,培训师在模型上进行操作示范,示范中突出动作要领,并对操作中可能或容易发生的一些错误进行重点解析。

1.2.2 接着,学员开始在急救模型上进行练习,首次练习有培训师在旁进行指导,以便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学员分组到各个练习区在模型上进行循环反复练习,直至操作流畅、熟练(练习时可参照各练习区配有简便的操作说明与示意图或向培训师请教指点);最后进行考核检验。

1.3 考核检验 通过操作考核来检验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培训师以准备好的操作评分表对每位学员的在模型上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评分,考核将根据学员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动作是否准确到位以及熟练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以85分以上为合格,以95分以上为优秀。

2 结果

2010年3~10月间,我们急救中心共举办了30个急救知识培训班,有828名普通人群参加了培训与考核,在急救技能的考核中,828名学员成绩都在85分以上,达到了合格;其中,有143名学员成绩在95分以上,达到了优秀。

3 体会

3.1 我国急救事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急救理论与急救技术发展不平衡。急救培训虽已受到广泛关注和大力发展,但系统规范的急救技能培训仍是薄弱环节[2]。应予普及的急救技能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气道异物处置、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除颤等方法[3]。急救技能重在实践,而要有效掌握这些技能往往只能或者最好在标准的急救模型上练习才能做到,并且我们感到,在学习时,专业的指导与规范的练习是快速、简单、有效掌握这些技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普及性急救技能的操作方法并不十分复杂,加上简化与规范的练习流程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所以学会这些技能并不是十分困难。但每当意外伤害与危重急症发生时,往往情况紧急、现场环境复杂,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在实际使用时,救护者往往会感到自信心不足,动作不规范到位,从而影响了抢救的效果。因此我们感到,必须准确、熟练、规范掌握这些急救技能才能在危害发生时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而要熟练掌握这些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反复进行标准规范的练习。练习中,在急救模型上进行的练习又是最为规范、便捷与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袁晓丽等 1999~2008年国内公共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状况分析 中国急救医学,2010,30(6):567-569.

第3篇

探讨目标案例教学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名护生。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参照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最后对比2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相比较也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其效果理想,同时可以使高职护生的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目标案例教学;急救护理实训教学;应用效果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急救实训教学中要给予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为探讨目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与常规教学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共选择高职护生100名,纳入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其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高职护生分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0)。研究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20.1±2.1)岁,全部为大专学历。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21.3±2.3)岁,全部为大专学历。2组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选取急救护理实训教学项目中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作为实验内容,共包含课堂教学2学时,实训教学4学时。课堂教学同一教师学,实训课参照组高职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回示与教师总结、课后练习、考核。研究组实施目标按例教学。具体如下:

1.2.1教学准备

研究者向带教老师及研究组护生介绍目标案例教学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取得师生配合。带教老师于实训课前一周集体备课,学设计、组织和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与情景。在理论课后,分发教学案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相关情景剧本编写。

1.2.2课堂实训

以1例心脏病患者突发心跳骤停导入实训,结合PPT图片和操作视频,分步骤详解操作要点后,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角色扮演,老师指导纠正。

1.2.3教师小结

研究者将分组模拟练习中的问题汇总,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对操作中的难点、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及讨论,并予以解决。

1.2.4练习、考核

以学习组为单位开放试验室自主练习,第2次实训课,对每名学生进行操作考核。考核前给每名学生不同的案例,对复苏模型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急救。实训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实训课的总结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填写本实训项目意见的调查问卷。

1.3观察指标

对2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同时记录2组对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分为三个标准,即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

研究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92.15±6.73)分;参照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84.82±8.43)分;t=12.35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教学满意度

研究组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37名,满意度为98%;参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50分,满意度为86%;组间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教学满意度对比,见表1。

3讨论

3.1调动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组在实训期间期间接受目标案例教学,首先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并让护生认识到护理岗位的真正需求。其后,可以将临床案例与真实情景相结合,这样既可以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又提高护生的学习欲望。此外,护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护生的学习目标得以完成。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护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爱好和性格,在学习中扮演不同角色,一起参与。团队合作会使护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护生和临床实践进一步接触,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更加贴近,从而为护生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

3.2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操作技能

结果显示,研究组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在练习过程中,对各种情景案例中心脏骤停患者的处理准确有效;参照组只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在面对具体临床病例的处理方面表现应对能力差,不够灵活。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高职护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与理论相结合,不仅提高了高职护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商得到明显提高;锻炼了护生的逻辑思维和预判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为高职护生的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3]。

3.4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

目标案例教学教学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强调护生运用护理程序来分析和设计案例,角色扮演中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老师可以适时进入情景扮演一角色,训练护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的能力[5]。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分工协作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查阅书籍、文献资料,护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了护生的专业和自我发展。同时还提高了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使护生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化关怀。护生通过对角色的掌握,进行换位思考,更切身地了解病人的需求,理解病人,在临床护理中会用更多的爱心、关心、责任心对待患者。

4小结

在高职护生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提高护生急救护理技能考核成绩的同时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丽欣.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求实,2014,10:280~281.

[2]刘燕.法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完善途径———以案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7):62~64.

[3]陈雄林,傅文学,曹小明,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22(6):569~571.

[4]柳琴,张银玲,徐巧玲,等.“护理与法”案例教学中伦理问题的反思[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11.

第4篇

关键词:急诊;重症患者;急救;护理风险;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急诊危重症患者年龄不一,病情复杂多变,医务人员所承担责任重,风险高。随着患者与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由于护理安全引发纠纷随之增多,这不仅损害了护患关系和护士社会形象,更给护士身心造成损害。本人通过问卷调查110位急诊护士反馈结果分析存在因素,对护理风险提出一些防范对策,现报告以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集我市五家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110人。职称:护士15人,护师28人,主管护师35人,副主任护师10人,主任护师3人;文化程度:中专20人,大专75人,本科15人;年龄22~50岁,均为女性。

1.2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护士方面、物品设备方面、管理方面,发卷调查110份,收回11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学中的百分率分析资料。

2结果

110位护士对存在护理风险因素反馈结果显示,主要表现为护士方面的有技术操作不熟练占81.8%,沟通不良77.2%;物品、设备方面主要是仪器障碍15.4%,管理方面主要人员配备不足18.1%。(详见下表)

110位护士反馈各自医院护理风险存在因素

3讨论

3.1护理风险原因分析

3.1.1操作不规范,专业技术不娴熟。在急救中,护士对各种抢救技术操作及仪器使用不熟练,经验不足或协调技术能力低,紧急情况医生不在场时不能采取及时正确急救措施,缺乏超前急救意识。抢救时被动配合,对专业缺乏理解,错误执行医嘱,对病情演变观察不到,未能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缺乏技术安全知识,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

3.1.2忽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缺乏沟通当危重症患者就诊时,由于抢救时间紧迫,医务人员只注重抢救治疗,而忽视患者及家属心理需求,没有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或交代不清,态度生硬,当患者在医务人员尽力抢救,但由于疾病复杂、多变、不可避免地发生恶变或死亡时,患者家属对此不理解,从而引发纠纷。

3.1.3操作前不履行告知同意签书制度护士在进行侵入性治疗时,如吸痰、洗胃、气管插管时,不告知患者及家属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并未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签书而紧急进行操作,当患者由此出现难以预料后果时,家属由此引起不满。

3.1.4护理记录不及时、规范急诊患者抢救时需争分夺秒,执行很多口头医嘱,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但由于急救工作紧张、繁忙,护士疏忽或遗漏护理记录书写或记录时间和治疗时间不一致。

3.1.5急救物品、仪器准备不足在抢救时,发现药品不全或仪器突然不能正常运转,护士恐慌,在患者及家属面前言语不够谨慎,不能及时给予妥善补救措施,使患者及家属失去对医务人员信任,当病人出现病情恶化或死亡时,就成为家属纠纷的原因。

3.1.6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特别是节、假日或中、晚繁忙时,当多位危重患者同时急救时,人员不足,需要调派二线或三线值班人员而延误抢救时机。

3.2对策

3.2.1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有计划、有目标培养护理人才,畅通各种学习进修渠道,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和操作技术考核,使全体护士掌握气管插管术、电除颤、心肺复苏术、洗胃术等操作及呼吸机、洗胃机、除颤机等抢救仪器的使用。加强重症病人急救医护配合模拟演练,训练护士随机应急事件能力。实践证明:医护抢救中默契配合与协调[2],是抢救成功最关键。

3.2.2加强护患沟通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医疗活动的基础,融洽的护患关系能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情绪反应,护士应掌握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和艺术,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解释和精神安慰,避免用刺激和冲突性语言,要实事求是,有科学依据的解释病情,既要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又要科学的剖析,给患者及家属以希望和支持,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及认可。

3.2.3履行告知义务及完善签字手续护士在进行侵入性治疗护理时,如洗胃、气管插管术等操作前应告知病人及家属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并履行签字手续后方可进行。

3.2.4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急救护理记录是检验和衡量护理质量地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举证的法律依据,护士对护理记录书写应及时、准确、客观、完整。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及时提醒医生补上,严格按要求记录,不能随意延长或减少观察次数和记录[3]。对病人到院时间、病情观察、用药、采取措施、效果等详细记录、时间准确。

3.2.5加强抢救仪器、物品、药品管理抢救仪器、药品、物品用后及时清理、消毒、补充,要做到帐物相符,班班检查,随时保持应急状态[4]。每种仪器上都应具有简明操作流程及抢救仪器故障的应急预案,过期的药品、物品及时清理,保证抢救时用药安全。

3.2.6加强护理管理护士长是科室护理队伍的核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科室护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组织者、监督者[5]。加强护理质量管理,针对具体情况如节假日、中晚繁忙时段,合理安排增加人员,要做到新老搭配,充分发挥护士能力,杜绝护理隐患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时间分析与对策[J].中华

护理杂志,2005,40(5):375~376

[2]张喜平.急诊临护病房的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998~999

[3]张亚卓,周枫,赵文静,等.应用行为科学方法提高急诊

护士执业素质[J].中华护理杂志,2007.32(8):462

[4]韦春莉.内科抢救室急症患者特征分析及护理管理对

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2044

第5篇

10月10日上午,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召开例行新闻会,对此次竞赛活动进行了总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活动历时4个月,卫生部从全国各地共抽调护理专家约50人,组成12个专家组分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推荐的共计89家医院的近万名护士进行了考核。

火热竞赛 遍地风采

2007年9月21日,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救室”内,一名“病人”躺在床上,呼吸急促,心跳加速,一名护士一边轻晃病人的双肩,一边呼唤:“同志,你感觉怎么样?快点儿来人抢救!”她发现病人脉搏微弱,呼吸困难,立即开始为其施行心肺复苏术,只见她让“病人”平躺在床上,松开“病人”的衣扣,进行人工呼吸,随后又实施胸外心脏按压。一次,两次,三次……终于,心电监护仪上,代表“病人”的呼吸和心跳的曲线逐渐平稳,白衣天使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不要以为这是一次真正的急救,其实这是一场正在进行的别开生面的比赛,即广州市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竞赛活动。从全市护理队伍选拔出的来自14家市级和16家区级医院的26支代表队,共51名选手参加了竞赛活动。竞赛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护理技术操作两大部分,技能竞赛选用了临床常用的四种,即心肺复苏术、浅静脉留置针术、无菌技术操作和口腔护理。刚才的一幕,就是选手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的比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障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对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理论、技术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卫生部门越来越重视护士的专业技术训练和能力素质建设,努力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融入对病人的护理工作中,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促进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各地卫生系统在卫生部下发《通知》后,立即开展了包括培训、考核、竞赛为主要内容的护士岗位技能竞赛活动。在海南省,为搞好此次竞赛活动,特地开展了由省卫生厅和省护理学会主办的“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师资培训工作。培训采取理论讲授和操作示范等方式,使全体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统一了七项护理技术操作范例,统一操作流程和考评标准,来自海南省各州市医院的护理骨干40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各州市广泛训练、竞赛的基础上,再组织开展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大赛,并选拔优胜者参加全国护士岗位技能竞赛。

卫生部护士岗位技能竞赛督导考核组第六督导组对广东省进行督导考核时,对中山一院、省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300名护士进行了考核,并对其中30名护士进行了技能考试。对该省的护士岗位竞赛活动的开展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督导组指出,在技能竞赛活动中,各医院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建立了系统化的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体系,强化技能培训和考核,取得了初步成效。

广东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黄小玲在督导反馈会上表示,要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加大人员配置,加强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建立护士岗位技能训练的长效机制,建立系统、规范、专业、有层次的临床教育训练制度,把教育训练贯穿日常护理工作中,提高技术实用性和准确性。

通过竞赛活动,我们看到了护士们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和敬业精神。在竞赛活动中,各医院的代表队充分显示了集体主义感,团结协作。而在各种技能操作比赛中,护士们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挥平时工作中的严谨态度,展现出技术娴熟、稳重干练的现代护士形象。

护士素质医院形象

提起“白衣天使”,首先让人们想到的就是头戴燕尾帽,身穿白色护士服的护士。她们被誉为守护生命与健康的“天使”。护理事业的创始人英国贵族女士――南丁格尔于1869年在伦敦的圣・托马斯医院创办了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几百年来,护理事业不断发展,各国的护士们都以南丁格尔为榜样,书写着护理事业的辉煌篇章。护理工作最独特的功能是协助病患及健康的人预防疾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或促进健康,它是结合科学、伦理与艺术的一门学科。护理战线上的“白衣天使”们以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把真诚的爱心无私奉献给了每一位患者,当之无愧地成为守护生命的天使。

现代护理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服务的工作。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是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高度概括。

很多人都明白,护士是医院技术中的重要力量,护理人员在医院技术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长,一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所需的各项处理中约有90%是由护士执行和配合完成的。因此,一个医院的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医院的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和整体风貌。

此次竞赛活动也是各医院护理队伍素质与能力的比较,一批优秀的竞赛选手展现出医院整体的护理水平,通过竞赛活动的强化培训,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护理人才。竞赛活动提高了护士们的理论与技能水平,更提高了她们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让她们更加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许多参赛护士说,比赛了才发现护理队伍中有那么多同行都是业务上的佼佼者,自己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向优秀的护士姐妹们看齐。

各参赛医院护理部表示,在此次护士岗位技能竞赛活动中,全体护士将岗位技能训练与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增强了学习护理业务的积极性,提高了服务意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水平,一批教学骨干和优秀护士脱颖而出。通过竞赛活动也发现了护理工作中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部分,将不断修正和强化,把新的护理标准实施好,要更熟练、更准确地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术技能,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平凡岗位 伟大使命

自从护理先驱南丁格尔女士提着一盏小马灯点燃生命之光,“白衣天使”便成为对护士美好的称谓。护士们用勤劳的双手和博大的爱心,让无数人认可了她们的工作,而“天使”的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苦和累。

在我国,由于护士编制不足,护士往往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十分辛苦。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职能也不断转变,从责任制护理转为强调整体化护理、人性化护理。有人提出,一个好护士应该具备如下6项素质:爱心和敬业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察细微变化的敏锐性,遇事沉稳与敏锐果敢,柔韧而坚强的性格,永不衰落的进取心。

在这次竞赛活动中,参赛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将以上六项素质充分体现出来。而她们在日常工作中一直在履行着挽救生命、维护健康的重要职责,在平凡中悄然无声地诠释着伟大。

一位护士曾在“5・12”护士节的演讲中这样说:“每一位护士都是真正的天使。是护士的双手迎接生命的降临,是护士和病人一起与病魔抗争,是护士陪伴着苍白衰老的生命。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还是护士。我们是普通的女性,在家里是女儿、妻子、母亲,我们又不是普通的女性,是这个城市里时刻与生命同行的人。踏着春天的脚步,‘5・12’护士节又来了。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我将继续与病人的生命同行,让病人因我的护理而减少痛苦,因我的健康指导而有所收获,因我的安慰而树立信心。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体会到了平凡中的伟大,选择了护士这一行,我无怨无悔!”

这是一名护士的心声,也是千千万万的护士们的心声。

据记者了解,此次竞赛,全国有近万名护士参加了考核,其中,8900名护士参加了护理理论知识的考试,890名参加护理操作技能的考试,同时卫生部对各地开展护士岗位技能竞赛活动组织的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考核。

10月10日上午,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召开例行新闻会,对此次竞赛活动进行了总结。

第6篇

【关键词】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标准[1],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ICU病房是一个特殊的护理单元。因其患者病情具有多样性,危重且变化快,要求医护人员配备合理、人员素质高、知识更新快、制度完善、操作规范。2010-2011年间,我院开展了迎接等级医院评审的工作准备,我科以等级医院检查标准为准绳,结合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认真查找各个环节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消除风险隐患,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有效保障了患者安全。现将管理方法总结如下:

1确认影响ICU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的不完善

护理工作是一项事无巨细的工作,各种护理制度和规程需相对完善。ICU护理工作是一个多人多班次合作的工作,环节多、交接多、配合多、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也多。护理常规、操作规范以及各种管理制度的缺失或执行的不完善,造成工作中的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影响护理安全。

1.2人力素质不一,工作状态不稳定?

为符合等级医院评定要求,近年来在我科在人员配置方面有了改善,但是护理人员在校学历教育不一,工作经验及能力不一,导致工作状态欠稳定。ICU传帮带的工作机制,加大了高年资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过量工作和过度劳累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了风险的增加。新护士、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加入,有一个培训、适应、磨合的过程,而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群体容易发生不安全隐范,发生护理差错。

? 1.3?应急预案不完善,急救能力不一,

ICU的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变化,正确使用抢救仪器、设备,落实正确的急救措施。新护士、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加入,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护理人员对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病情的掌握不全面,对病情变化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不足,成为护理安全的极大隐患。

1.4法律法规意识和必要的沟通技巧缺乏

ICU护理人员与病人家属虽然只是在探视期间有短暂接触机会,但是在接受家属询问时,依然需要一定的语言技巧和方法。而多数护理人员未接受与病人和其家属的沟通经验和技巧的训练,接待病人家属时说话不谨慎,或在急救操作时动作不规范,应用仪器时不熟练,极易引发家属对治疗效果不信任,从而引发医疗纠纷。护理资料的记录和解释也需要恰如其分,如果临床护理资料书写不正规、不及时,对病情的解释不一致,或者对病情的不正确的预估,给家属带来歧义,也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2护理安全管理策略

2.1完善和制订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要做到护理安全,就必须实现对不安全因素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2]。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各项医疗护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医疗质量与安全得以保障。为此科室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如:患者约束告知制度、侵入性护理操作告知制度、各种护理操作流程、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防范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要求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科室每月对核心制度的内容进行学习,并按照制度要求落实检查,发现不足及时反馈;每月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在护士会议上进行讨论,提高护理人员的意识及重视性。此外,对可能发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防范,每月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对已经出现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及时进行危机处理,制定相应对策。

2.2?改变排班模式,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采取科学管理病房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既保证护理人员合理配置,又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不良事件。在护理部的支持下,我科改变原有的排班方式,减少床边交接班的次数,同时在不影响患者治疗护理的前提下,将工作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每班的工作量尽可能均衡,减轻了护士的疲劳状态,提高临床护理的安全性。

2.3充分利用晨会,提高护理人员理论水平 我科核定床位10张,平均住院床日在8人左右。为提高交接班质量和效率,每日晨会交接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护士长根据科内的新病人、重点病人的病情,利用晨会有针对的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与考核,使新入科护理人员较快熟悉了常见危重症患者的观察要点、护理措施及应急变化,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同时科室健全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处理预案,从而确保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2.4床头交接班与床边查房结合,督促护理人员掌握病情 护士长每天参与床头交接班,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对当天的治疗及观察护理进行指导,使当班的低年资护理人员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并以抽查方式,每周进行床边查房,重在检查护理人员对病情的掌握情况,对病情的观察及评估能力,检查护理措施的掌握及落实情况,并作出评价,从而督促当班人员主动了解患者病情,主动学习掌握护理常规及护理措施,既巩固提高了理论水平,又提高了对病情的掌握及观察能力,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2.5加强护士技能培训,提高急救能力 在配合护理部完成每月操作培训考核的同时,针对本科特点,将抢救仪器设备如呼吸机、除颤仪、呼吸皮囊使用及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操作作为本科室人员的重点培训考核项目,每月确定1-2项内容,由高年资人员进行全科指导培训及考核,做到人人掌握,个个过关。当科室新增医疗仪器或新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时,及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操作规程,确保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2.6加强风险意识、加强对法律法规学习的重视 通过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护士对病人权利和护士义务有正确认识,让护士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注重培养护士的管理理念,树立护理安全的观念,激发护士主人翁精神,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自身素质的提高,对病房安全环境的维护是护理质量安全的保障基础。

3?小结

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护理人员应切实更新安全观念,通过持续的、预防性的管理和改进,从而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适应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高标准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要:在风险高,技术要求强的心脏监护病房(CCU),护士的培训尤为重要,通过对CCU护士规范化、阶段化的培训,培养CCU护士综合素质和专科技能,提高了护士对心血管科危重症病人观察、护理能力和应变应对能力,加强了医护间的紧密配合,并掌握了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提高了护理安全意识,降低了职业风险。

关键词:心脏监护病房护士; 规范化; 阶段化; 专业培训

心脏监护病房(CCU)为高风险、高技术科室。随着现代危重病医学理论和治疗观念的更新,新的医疗设备及技术不断涌现。对CCU护士的专业素质及抢救配合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的素质、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1]。通过规范化培训,使CCU护士获得有效的专业训练,提高了CCU护士的整体素质、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降低了职业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体会如下。

1 制订培训计划和流程

明确培训目标,根据护士的年资,分别制订培训计划,要求工作一年取得护士资格后进入CCU阶段目标培训(1~3年阶段、4~5年阶段、6年以上)。根据培训计划列出流程表:目标―计划―时间―考核―评价―达标。

2 职业素质培训

增强职业责任感,忠于护理事业,尽心尽责履行护士职责,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在护理活动中,做到仪表端庄,举止稳重,语言文明,热情耐心,作风严谨,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果断,审慎,敏捷,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投入工作;沉着,冷静,遇事不慌,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3 制度化管理培训

遵守护士职责及护理人员行为守则,服务规范。熟悉CCU的工作制度,急危重症急救处理原则、操作流程、交接班制度、医嘱执行查对制度、仪器使用保养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学习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有关急救预案,掌握护理文件书写及管理制度。

4 业务素质培训

4.1 理论知识培训护理基础理论学习和专科理论学习相结合。掌握心血管疾病护理知识,心电图识别,能熟读各种异常心电图,不断学习专科药物知识,收集制订药物手册,不断加强相关疾病知识的学习,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知识。学习为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如:定期学习、进修学习、网上信息查询。杂志期刊查阅、业务讲座、护理查房、对少见、典型病例的个案讨论、专科主任新业务、新知识授课、最新指南的学习。

4.2 专业技能培训掌握专科仪器操作和专科技术,经常训练。如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心脏临时起搏器、心电图机、食道心房调搏仪、输液泵等操作。熟练配合床边心脏临时起搏术,掌握心肺复苏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及专科疾病的氧疗。掌握专科疾病护理,如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重症的观察与护理,心脏介入的观察及护理。

5 护患沟通技能培训

5.1 培养良好的形象与气质CCU护士应沉着、稳重、果断、敏锐,使病人首先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应温柔、热心、诚恳、勤快,让病人有亲切感、依赖感。护理人员的仪表、服饰、姿态、动作、神情展示了护理人员的气质,是修养的外露。

5.2 语言性沟通与非语言性沟通相结合使用安慰性语言、保护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并注意语速、语调的把握。运用移情技巧,从患者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患者的感情。运用提问技巧,把握中心性原则、温暖性原则,围绕主要目的来进行提问。运用倾听技巧,耐心认真地倾听,去感受理解病人心情,使患者觉得自己在护理人员心目中的重要性,并得到重视。运用确认技巧,使患者感到自己对疾病的反应和担忧是正常的,使患者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在交谈中适当运用沉默技巧,以温暖平和的态度表示沉默,会使病人感到满足,给患者时间考虑他的想法,有助于病人宣泄自己的情感,感到你的理解,使他的愿望得到尊重。在CCU非语言沟通很重要。患者病情重,变化多,心理压力大,如运用触摸方式,抚摸、擦汗、查体等表达关心、理解、体贴、安慰,给予心理支持。

5.3 把握与CCU病人及家属交流沟通时机与CCU病人和家属建立一种良好的治疗关系。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和要求,根据病种和病情的轻重缓急,把握时机进行交流、沟通、宣教,采取疏通、支持、安慰、帮助、鼓励等措施,充分体现个体化。如入院时病情危重,则需迅速抢救,同时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5.4 让病人和家属有充分的知情权如使用仪器、选择治疗护理手段、药物的使用、病情的愈后等,医生、护士应与病人和家属及时沟通,取得理解和配合。

转贴于

6 健康教育能力培训

CCU为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快,药物调整频繁,仪器、设备使用多,患者情绪不稳定。掌握CCU护理特征和病人心理,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如患者知识需求的评估、疾病阶段的评估、健康状态的评估、生活习惯的评估、心理状态的评估,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后及时评价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运用的准确性、满意度。护士自身知识的充实,加强心血管专科理论和相关疾病知识学习,增加心理学、人际沟通学、健康教育等内容。护士应运用所学的知识,尽量为病人提供病人教育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及制作教育资料。责任护士不但要不断地提高自己教育病人的能力,还要熟悉教育资源获得途径[2]。熟悉CCU患者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主要为一对一教育、床边讲解、发放健康教育小处方、争取患者与家属的参与,分次少量,循序渐进。内容有心血管疾病知识教育、饮食健康指导、运动指导、康复计划的制定。治疗指导,如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方法,医疗设备的使用配合。必要的告知,如心脏介入病人术前术后指导、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为什么不能用力咳嗽、排便等。

7 临床合作能力的培训

参与医疗查房。护士能了解患者目前的全面情况、治疗方案,护士为临床医生诊治提供患者动态信息。与医生的默契配合、护士间的紧密协作,在抢救过程中分清主次先后,协调救治人员各负其职,有条不紊,从而提高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8 护理安全教育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遵守法津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行为,运用法律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充分告知,树立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观念。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充分认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严格执行口头医嘱的使用范围,急救时口头医嘱执行后及时督促医生补记医嘱。

9 CCU仪器规范管理培训

运用“五常法”做好CCU仪器的规范管理。常组织:合理安排,有效使用;常整顿:整顿环境,班班交接,保证仪器良好运转;常清洁:专人管理,人人参与,班班负责;常规范:严格执行CCU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和维护保养制度;常自律:树立主人翁精神,加强责任心,自觉遵守各项管理规范。

10 阶段培训目标及考核

10.1 阶段培训

10.1.1 1~3年阶段从新手护士到逐渐适应CCU护理工作,独立完成工作,掌握监护技术。有基本的病情观察能力和危重病人抢救配合技能,善于与CCU病人和家属沟通。

10.1.2 4~5年阶段完全适应熟悉CCU环境,有较强的监护技术,对病情变化有预见性,能分析、思考,解决较复杂的护理问题,能与医生良好地合作,提高救治成功率。主动学习专科新知识、新进展,有一定带教能力,掌握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技巧,解决患者的困难,避免冲突的发生。

10.1.3 6年以上有临床经验,判断准确,动手能力强,主动收集临床资料,查阅文献,分析的病案,解决疑难护理问题,积极开展科研,组织业务讲座,指导低年资护士,协助护士长做好管理工作,把好质量关。与医生配合默契,沉着、稳健,有较强的护理安全意识,主动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能应对自身在工作中产生的压力。

10.2 阶段达标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适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应急能力、临床合作能力、沟通交流技巧以及有无差错、投诉、病人的满意度。方法:量化指标,定期理论、技术考核,不定期的提问、抽查考核;自评、互评、老师评价、患者评价相结合,体现综合能力。

11 体会

通过规范化、阶段化培训,提高了CCU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将压力变为动力,将被动变为主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态,沉着,冷静,使患者有了安全感和自信心。锻炼了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应变应对能力,使患者得到有效的监护和及时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职业风险。培养了主动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使患者能很快适应CCU环境,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并得到了自身疾病防治康复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