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集中整治,我国空气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在减排背景下近地面高ρ(O3)仍是当前最复杂的大气环境问题之一.利用2011—2017年(尤其是杭州市G20峰会期间)ρ(O3)、ρ(NO x)、ρ(VOCs)和气象条件观测数据,分析了杭州市G20峰会期间及不同时间尺度下杭州市ρ(O3)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杭州市ρ(O3)日变化呈单峰型特征,15:00左右ρ(O3)达最大值(98.55μg m 3);ρ(O3)周变化存在“周末效应”,周末ρ(O3)明显高于工作日;1 a中4—9月为ρ(O3)高值期,ρ(O3)峰值出现在5月和9月.以2013年为界,将2011—2017年ρ(O3)变化分成下降和上升2个阶段,2011—2013年呈下降趋势,降幅约为15.02μg m 3,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增幅约为23.25μg m 3.②减排措施的实施对ρ(O3)存在双重作用,其可通过降低前体物质量浓度抑制O3的生成,又能引起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下降、太阳辐射增强,从而促进O3的生成.当O3前体物质量浓度较低时,在强太阳辐射等气象条件驱动下,近地面仍会呈现高ρ(O3)的现象.③气象条件是驱动ρ(O3)日、月变化的控制因素;相反,前体物质量浓度则是ρ(O3)周、年变化的控制因素,此时VOCs或NO x控制区、“周末效应”等ρ(O3)变化特征开始显现.研究显示,不同时间尺度下杭州市O3污染的控制因素不同.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