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外聚合物对莱茵衣藻砷富集和形态转化的影响

摘要:为探明胞外聚合物(EPS)对微藻砷的富集和迁移的作用效果,采用1 m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莱茵衣藻EPS进行提取,测定EPS含量及其主要成分,运用LIVE/DEAD BacLight staining-LSCM观察去除和未去除EPS的莱茵衣藻的生长情况,并对藻细胞进行AsV处理(20μg/L、处理6.0 h),比较有(无)EPS的莱茵衣藻对砷的吸收、吸附和转化的差异.结果表明:莱茵衣藻EPS总量为16.12 mg/g,其主要成分为多糖(89.96%),并含有少量的蛋白质(7.41%)和DNA(2.63%),EDTA提取EPS后没有细胞自溶现象产生,不影响微藻的生长;去除EPS后的莱茵衣藻对AsV的还原能力显著降低,且在6.0 h内对砷的吸收没有明显变化,但砷吸附量占富集的比例(43.03%~66.23%)显著高于有EPS的砷吸附占比(10.68%~31.90%),表明EPS在莱茵衣藻对砷的富集和形态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 莱茵衣藻  
  • 胞外聚合物  
  • 砷  
  • 富集  
  • 转化  
作者:
李崇华; 赵方慈; 喻琪盛; 陈杨沁; 张春华; 葛滢
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95;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江苏南京210095
刊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43-1257/S。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56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