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民俗研究》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2023年,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研究内容,在民俗学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成为民俗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平台。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民俗史、民俗学理论、非遗论坛、民间文学、田野调查报告、区域民俗研究、民俗与现代社会、民俗艺术、节日文化研究等。这些栏目涵盖了民俗学研究的多个方面,为学者们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坚持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推动民俗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倡导理论创新与方法多元,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服务社会,为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智力支持。
杂志致力于发表高质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内容涉及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注重对中国西部民俗文化的挖掘与研究。杂志拥有一支由国内外知名民俗学家组成的编委会和审稿团队,确保了刊发文章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作为一份综合性文化期刊,不仅关注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积极探索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新变化,为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见解。在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和研究团体的交流合作,通过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促进了民俗学研究领域的互动与发展。此外,杂志还积极利用数字化平台,提升文章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被学界和社会所关注与利用。
重要注意事项,请认真阅读
一、稿务请遵循学术规范,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文字、标点等规范,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必要的文字处理。
二、文题一般不宜超过30个字,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主要的特定内容。避免用副标题。文题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或符号。
三、署名作者的人数最多不超过6人,顺序由作者自定,两位以上的作者中间用逗号“,”隔开,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序。
四、参考文献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公开出版发行的主要文献,按照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在文中对应处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
五、引用出版物,应依次标明作者、文章标题、主编、书名、期号、出版社、出版时间,但不必注明页码。
六、摘要内容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之后分别填写。写成报道性文摘,尽量用量化指标进行描述,请勿笼统泛谈。
七、正文须观点鲜明新颖、材料充实可靠、论证严密科学;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层次一般采用一、(一)⒈(1)1)的层次顺序。
八、统计处理结果用P<0.05、P<0.01表示,于表(图)下注明。若有手绘图,请用绘图墨水在绘图纸上绘制,设计要美观,线条应光滑,尺寸为长14 cm,宽250px。
九、属于基金资助项目成果的论文需注明:基金名称、项目编号。本刊优先录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成果论文。
十、文章内容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论述清楚、文字简练。作者请自留底稿,1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因本刊人手有限,来稿恕不退还,请多谅解。
及时下单,安全放心
合规安全,方便省心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青羊区敬业路108号,邮编:6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