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掠像”至“造像”摄影创作的美学与思考

摘要:长期以来台湾的摄影论述掌握在传媒或新闻体系的话语权下,偏重纪实摄影且沦于政治社会抗争、本土文化议题思考的魔咒中,或摄影团体模式化的套装拍摄,难使摄影面貌或影像思考更加多元丰富,美术摄影或所谓经由摄影摄猎后再造的影像艺术经常摒弃于一般摄影竞赛之外,或不被摄影学者青睐及论述为多。维兰·傅拉瑟(Vilém Flusser, 1920-1991)所界定的摄影家(Photographer),即设法制作出具有不收纳在照相机程序中的讯息的人。他认为摄影发明至今没有任何改变,唯一例外的是他所谓的'实验'摄影家,他们正设法攫取出自机具以外的那种情境(situation),而将没有铭刻在机具程序中的某种东西,放进图像中。这使笔者长期思考到:从机具制作产生的'技术性图像(Technicalimage)',人类在增强'现实的复制能力'之后,我们的摄影家是否还有其它自由探索、自由创造的可能?笔者及台湾摄影博物馆文化学会团队共同策画执行的:'掠像'与'造像'—2018台湾摄影博物馆文化学会年度主题策展暨'2018大台北艺术节'侧拍摄影联展,于2018年12月4日至15日假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国际展览厅展出。笔者策展理念即是从上述个人所思考的命题而展开,笔者试着从传统翻译使用的名词:'摄影'、'照相'等转化为'掠像'与'造像'的论述命题,乃试图开拓摄影教育或摄影创造上更多的思考面向,并以台湾摄影博物馆文化学会23位会员暨已故前辈摄影家李鸣所展出的视觉作品为例,具体响应此一策展所提理念:从'掠像'至'造像'

关键词:
  • 摄影创作  
  • 纪实摄影  
  • 风景摄影  
  • 数字输出  
  • 摄影家  
  • 摄影艺术家  
作者:
张国治
单位: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学系
刊名:
海峡影艺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海峡影艺

海峡影艺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2009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有很重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