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岩》中令人扼腕的英雄之死,一直以来都是构建革命英雄长廊的极富意义性的存在。革命视野中的英雄和死亡,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弘扬了"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革命精神道义。但除却作品审美性要求,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人的本能诉求。《红岩》在叙事上继承了传统文化中死亡价值论的叙事观念,死亡审美也承载了死亡现象外的附加意义。无论是江姐的慷慨就义,还是许云峰的凛然正气,亦或是受刑者的委屈忍耐,都是死亡谱写的哀歌、挽歌、赞歌,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人性之歌。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热门期刊
心血管病学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