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群岛海域的波候观测分析

摘要:为了展现琉球群岛海域的海浪特征,利用2个浮标观测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的波候(海浪气候态)特征,重点计算了宫古海峡的强风、强浪。结果表明:喜屋武岬的月平均有效波高(SWH)峰值为1.5 m,出现在8月,22001站的峰值为1.7m,出现在2月,2个站点各月的波周期基本为6.0~8.5s,波谷出现在5-6月,波峰出现在10月;琉球海域的最大波高呈单峰型月际变化,波峰出现在8-10月,22001站为12m,喜屋武岬为8~10 m,平均最大波高的峰值为6 m,出现在8月;50年一遇的极值波高表现显著的月际变化,22001站的峰值为22~24m,出现在8-9月,喜屋武岬的峰值为16~20m,出现在6-10月;2月和11月,琉球海域出现频率最高的波高-周期联合频率为(2.0m,7s),5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1.0m,7~9s),8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1.0m,7s);在宫古海峡,2月、5月和11月的强浪主要源自东北偏北向,8月,强浪源自东南偏东向,强风向与强浪向整体上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 浮标观测数据  
  • 琉球群岛  
  • 宫古海峡  
  • 波候  
作者:
郑崇伟; 李训强; 李崇银
单位: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辽宁大连116018;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江苏南京21110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29
刊名: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32-1430/N。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2000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

发表咨询 文秘咨询 加急见刊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