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风湿论在顶焦髓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仝小林教授在"伏邪"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痹病"理论,提出了"脏腑风湿"学说,即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通过五体而内传,或通过官窍而直中,使得风寒湿邪留而不去,伏于脏腑而成痼疾。每于复感、伏邪引动造成疾病的加重或反复,因脏腑风湿所致的疾病称为脏腑风湿病。另外,仝小林教授基于现代解剖学,将顶焦从三焦中剥离出来,建立了四焦八系的辨治体系。顶焦包含颅腔与髓腔,是指挥、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中枢。按照现代解剖学划分,颅腔内为脑,因脑主管人的思维意识活动,主要控制中枢神经,故称其为神系;髓腔内为与脑相通的脊髓,主要支配周围神经系统,因此称为髓系。顶焦中髓系比较接近现代医学中的周围神经系统,但又不完全对应,依此理论提出的髓系脏腑风湿的辨治方法,为临床中医治疗难治性周围神经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 脏腑风湿  
  • 透邪  
  • 顶焦  
  • 髓系  
  • 神经系统疾病  
  • 仝小林  
作者:
安化捷; 聂玉婷; 魏秀秀; 宋珏娴
单位:
北京门头沟区医院; 北京10230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北京100053;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100053
刊名:
吉林中医药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吉林中医药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22-1119/R。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79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