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Ⅱ型板式轨道底座板后浇带脱空对轨道结构与行车的影响

摘要:在不间断行车情况下,采用超高压水射流法对桥上CRTSⅡ型板式轨道底座板后浇带进行修复;建立了CRTSⅡ型板式轨道结构静力计算模型,分析了底座板后浇带不同脱空长度对钢轨、轨道板垂向位移与轨道板拉应力的影响;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计算模型,分析了底座板后浇带完全脱空长度为1.0 m时,正常行车对轨道结构、行车安全与舒适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1.5倍静轮载作用下,随着后浇带脱空长度增大,钢轨与轨道板垂向位移随之增大,当底座板后浇带完全脱空长度为1.0 m时,钢轨和轨道板的垂向位移均增大了0.03 mm,说明完全脱空对其垂向位移影响较小;后浇带脱空长度分别为0.7、0.8、0.9、1.0 m时,轨道板的最大拉应力分别为0.96、1.12、1.18、1.22 MPa,后浇带完全脱空时轨道板的最大拉应力小于其抗拉强度设计值1.96 MPa,轨道板不会开裂;列车运行速度为300 km·h-1,后浇带完全脱空长度为1.0 m时,钢轨和轨道板的最大垂向位移分别为0.91、0.32 mm,均小于《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TB 10761—2013)中钢轨和轨道板垂向位移的基准值1.5、0.4 mm,说明后浇带脱空后正常行车对轨道结构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后浇带完全脱空时,轨道板垂向加速度约为正常时的3倍,说明正常行车将会增大下部基础的振动强度。静、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超高压水射流法修复底座板后浇带可允许列车以正常速度通行。

关键词:
  • 铁道工程  
  • 板式轨道  
  • 后浇带  
  • 超高压水射流法  
  • 轨道结构  
  • 垂向位移  
  • 轮轨垂向力  
作者:
杨荣山; 汪杰; 姜恒昌; 陈帅; 杜金鑫
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610031;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31
刊名: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由长安大学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学术刊物,国内刊号为:61-1369/U。创办于2001年,双月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其主要栏目有: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