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的浮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

摘要:在一套“投入—产出”的数据逻辑之下,我国教育事业的成功叙事遮蔽了教师的主体性。教师主体性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决策和行动中,需要借助他们的实践性知识得以表达。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正在于促使教师主体性的浮现,从而唤醒教师发展的潜在本质。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主体性的表达媒介,因其意向性、伦理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能够帮助教师在稀疏平常的工作中创造教育性事件,彰显其教育性意义。基于来自一线教师的案例分析发现,具有教育性意义的实践性知识与教师的主体性一体两面,二者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相互转化、彼此促进。

关键词:
  • 实践性知识  
  • 主体性  
  • 教育性  
  • 教师教育  
作者:
魏戈; 陈向明
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北京100037;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871;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 上海200062
刊名:
教育学报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教育学报

教育学报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1-5306/G4。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8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