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向海洋文化的拓展:我国海洋教育的主体建构

摘要:以中国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与发端于希腊的海洋文化是近现代价值迥异的两大文化样态。为了表达方便,文中的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分别指代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农耕文化和发端于希腊的西方海洋文化。海洋文化的知识关系特点是主客体二元的,主体性的发挥在于统一主客体的差异并建构主体自身;农耕文化的知识关系特点是天人合一,并不区分主客体,这导致中国的海洋知识关系特点并没有区分人与海洋之间的两种关系,即人与海洋的自然关系和因海洋而形成的人与人的伦理关系。新时代的海洋教育需要正视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及其背后的知识关系特点,将人—海之间基于生产力标准的自然关系还原为具有人文和人类认知的人—海—人关系,在此基础上探寻农耕文化对海洋文化开放性和崇商性认知不足的原因。海洋教育应凸显海洋的桥梁作用,通过融合文化差异促进农耕文化开放态度的形成。

关键词:
  • 农耕文化  
  • 海洋文化  
  • 海洋教育  
  • 知识关系  
作者:
李德显; 孙风强
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辽宁大连116029; 山东协和学院基础部; 山东济南250109
刊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21-1192/N。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78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