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不同方式生态补偿减贫效果研究--以云南省两贫困县为例

摘要:在全面推动生态补偿扶贫的大背景下,科学测度不同生态补偿政策的实际减贫效果,对于完善贫困地区生态补偿的机制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8月云南省实地调研数据,测算了两种贫困线下区域的FGT指数,分析不同方式生态补偿的实际减贫效果。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贫困线标准下,现金型补偿和岗位型补偿均降低了区域的贫困发生率,缩小贫困缺口和减少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相比于现金型补偿,岗位型补偿的减贫效果更好,显示出较高的瞄准度和持续性,而现金型补偿对于农户资源禀赋的前提要求和定额支付的特点,降低了其减贫的精准度和持续性。因此,基于农户的异质性特点充分发挥不同补偿方式的协同作用,积极推动补偿标准动态调整和补偿方式多元化发展,是未来深化生态补偿扶贫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 生态补偿  
  • 扶贫  
  • fgt指数  
  • 减贫效果  
作者:
吴乐; 靳乐山
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市100193
刊名:
农村经济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51-1029/F。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3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