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节的大学生活侧影及其学术思想之趋向

摘要: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刘节是一位擅长先秦史、思想史和史学史的名家,同时也是一个风骨奇崛、坚守理性批判精神的现代知识分子。1923年至1926年,刘节在上海南方大学、国民大学接受近四年的哲学教育,大学阶段的社会活动、学术训练及著译作品等情况,在刘节研究中还属于比较薄弱的部分,而且夹杂不少谬误,一些重要的史事仍隐没于迷雾之中。刘节走进'十里洋场',适逢国共合作、鼓吹国民革命之际,他一度为激进的社会政治学说所吸引,阅读革命期刊,加入国民党,却没有参加此后的'五卅运动',而是成为一场校园学潮'驱江运动'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从满怀革命激情的知识青年,转向潜心治学的职业史家,经历人生中重要的转折,暂时化解了内心世界的认同危机。《儒家贵学考》《性相两轮论》《实证哲学概述》是他在沪上完成的著译作品,可以视作其最初治学的路标。青年时代浸淫于欧洲启蒙思想、实证主义哲学,以及对于学术与社会、政治等问题的思考,为他日后的治史活动及思想演变埋下重要的伏笔。这主要体现在:既为学术,也为理念的治学宗旨;兼具考据求实与哲学思辨的治史风格。

关键词:
  • 刘节  
  • 五卅运动  
  • 驱江运动  
  • 青年知识群体  
  • 实证主义  
作者:
朱洪斌
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天津300350
刊名: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2-1027/C。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55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