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训诂研究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楚辞》是一部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上古文献,自汉以降一直不断有学者对其进行解诂。传统的《楚辞》训诂研究经历了汉代的初创期、宋元的发展期、明清的兴盛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然而传统的《楚辞》训诂研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研究资料的缺失;二是现存传世文献的不可靠性;三是研究方法的缺陷。这些局限禁锢了《楚辞》训诂研究的进一步的发展。“二重证据法”的提出和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出土文献资料,为《楚辞》校诂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运用新方法和新材料可以解决《楚辞》训诂中的诸多疑难问题:订正《楚辞》文本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讹误,以获得一个“近真”的文本;重新解读《楚辞》,以求获得一个准确的文义;有益于进一步探讨屈原的生平、仕履等疑难问题。

关键词:
  • 训诂  
  • 出土文献  
  • 二重证据法  
作者:
张学城
单位:
南通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通226019
刊名: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32-1754/C。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5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