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入华粟特人的“中华”文化认同

摘要:隋唐时期,一方面由于军事、政治、经济实力的强盛,丝绸之路发展十分迅速。另一方面,在两朝统治者的大力经营下,西北陆路丝绸之路基本畅通。与此同时,粟特故地则政局动荡,粟特人面临重大危机。大量粟特人在上述两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下,穿过丝绸之路,大量进入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多民族交流融合的重要区域。从文化生态上讲,有巨大的包容性与开放多元的特征。进入西北地区的中亚粟特人面对中西文化差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主动积极地进行心理调试与文化适应,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也深深吸引着这些来自中亚的外国人,他们逐渐或主动积极,或被动消极地开启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历程。

关键词:
  • 隋唐时期  
  • 西北地区  
  • 入华粟特人  
  • 文化认同  
作者:
冯敏
单位:
宁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 宁夏固原756000
刊名: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由青海民族大学主办,青海民族大学主管的学术刊物,国内刊号为:63-1071/C。创办于1975年,季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其主要栏目有:海外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民俗学研究、藏学研究、历史研究、教育·文化·传媒、附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