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场域中文化符号系统的构建——以草原旅游为例

摘要:文化得以表现、传播和传承的途径在于将其'符号化',民族旅游场域更是由众多文化符号构成的'符号域'。本文通过长期观察和理论思辨,将民族文化符号划分为空间(场域)符号、物象符号、行为符号、意象符号、景观符号和衍生符号六种类型,并以草原旅游场域中蒙古族文化的'符号化'为案例,分析了草原旅游开发中对蒙古族文化'符号化'的内容,提出应在'符号化'程度、'符号化'内容及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

关键词:
  • 民族旅游  
  • 民族文化  
  • 符号  
  • 草原旅游  
作者:
张冠群
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刊名:
青海民族研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青海民族研究

青海民族研究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63-1016/C。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9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