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春贵州高速公路大雾天气分析

摘要:利用气象自动站和交通气象站逐分钟能见度观测资料和天气图资料,分析了2017年初春发生在贵州多条高速公路的持续性大雾天气形成原因,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大雾天气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高空槽东移影响,低空西南气流将南海水汽向贵州输送,静止锋系统东西摆动和长时间存在,是这次高速公路大雾过程的主要天气背景。在锋面天气系统影响下,相邻区域内海拔高度与能见度具有反相关性,海拔较高处能见度较低,大雾现象严重、持续时间较长,贵州高速公路因海拔相对较高更容易发生大雾。锋面逆温维持,大气层结稳定,有利于水汽在低空聚集,充沛的水汽和辐合有利于低云发展增厚、云底下降,从而导致近地面大雾形成和维持;随着逆温层减弱消失,稳定层受到破坏,不利于水汽聚集和低云发展,地面大雾也随之减弱消散。应对大雾天气需要特别注意隧道内外能见度反差较大的影响,以及锋面大雾天气因路面湿滑和低能见度双重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 大雾  
  • 高速公路  
  • 静止锋  
  • 水汽辐合  
作者:
胡跃文; 秦杰; 裴兴云; 牛迪宇; 吉廷艳
单位:
贵州省气象学会; 贵阳550002; 贵阳市乌当区气象局; 贵阳550018; 贵州省气象服务中心; 贵阳550002
刊名:
气象科技进展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气象科技进展

气象科技进展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0-1000/P。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2011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