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干旱胁迫对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摘要:在人工遮雨的条件下,采用盆栽的种植方式探究“皖麦68”营养生长期(返青期—开花期)及生殖生长期(开花期—成熟期)轻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5%)及复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5%)对其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至成熟期充分供水(CK)的小麦旗叶光合参数和产量最高。开花至成熟期复水(DN)的小麦叶片在复水后光合能力迅速恢复,表现出了超补偿效应:光合速率(16.43μmol/(m^2·s))甚至超过了CK(15.01μmol/(m^2·s));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小麦旗叶的光响应曲线,其中DN的曲角θ最大;DN产量较CK略有降低但千粒重为34.51g,高于CK(34.44g)。开花至成熟期轻度干旱(ND)及全生育期轻度干旱(DD)的小麦光合特征参数与产量均显著降低。DD产量最低、品质最差,但其收获指数IH高于CK、仅次于DN。在小麦返青期—开花期进行水分管理适量减少灌溉,开花期—成熟期复水能够提升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获得较高的产量及品质。

关键词:
  • 复水  
  • 光合响应曲线  
  • 光能利用率  
  • 水分利用率  
  • 收获指数  
  • 干旱胁迫  
作者:
严韬; 朱国良; 葛非凡; 蒋跃林; 李威; 吴
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安徽合肥230036; 桐乡市气象局; 浙江嘉兴314500;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合肥230031
刊名:
气象与减灾研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

气象与减灾研究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36-1290/P。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78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