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社会的日常道德与社会底蕴——以大理“乡评”的演变与积淀为例

摘要:本文以大理乡评为对象,通过讨论普通人对道德的构想与实践来理解乡村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与延续。作为民间舆论的乡评曾与国家选拔官员及推行教化关系密切,今日大理乡评延续清末民国时期与谥号相结合的地方性特点,同时将品评对象从士绅贤达扩展到普通百姓。四民社会的解体以及民众对声名及道德理想的追求促成了乡评以“平民化”形式延续至今;体现普通人生命意义的同时再生产特定的道德价值则解释了乡评在当代社会的存在原因与方式。乡评的“平民化”转变为我们理解传统道德价值在“无士的乡村自治生活”中的延续提供了线索,而这种延续本身既表明道德观念与实践就编织在日常生活里,同时也是中国乡村“社会底蕴”的一种生动体现。

关键词:
  • 乡评  
  • 日常道德  
  • 道德人类学  
作者:
李荣荣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刊名:
社会发展研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社会发展研究

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0-1217/C。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2014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