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大熊猫的粪长、粪径、“咬节”进行了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的因子分析,两个公因子可以表达表型相关的85 86%信息,遗传相关的99 100%信息.粪便3变量与第1公子的表型相关系数达到0.58~0.86,公因子方差达到0.75~0.90,与第1公子的遗传相关系数达到0.88~0.99,公因子方差达到0.98 0.99.2001年资料的表型相关系数,旋转前粪长与第1公因子的相关系数为0.8089,旋转后下降为0.0154.旋转前咬节与第1公因子的相关系数为0.5821,旋转后提高到0.9907,这个公因子反映的是咬节特征.从遗传相关系数看,旋转前和旋转后的结果一致,第1公因子反映粪长、粪径、咬节的作用,粪长作用最大.两个公因子再现遗传相关系数达到原相关系数的93-99%,再现表型相关系数为到原相关系数的52-82%.两年结果相同.表型相关系数是遗传相关和环境(误差)相关的2元回归,回归系数与遗传力大小有关,用遗传相关进行因子分析才能反映问题本质,遗传力大,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比较一致.遗传力小,表型相关与误差相关关系密切,坐标旋转后的因子荷载值会有很大变化.粪便3特征变量和变换后的第1主分量与大熊猫年龄都存在一定相关关系,拟合率仅达到总回归平方和的12-13%,有87-88%的平方和不能被粪便3特征说明,无法用粪便3特征(或变换后的综合性特征)去预测大熊猫年龄或年龄组.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