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激流中的“闯入者”--新中国成立后赵树理文学命运解析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赵树理的文学命运并非"极左"路线的简单结果,其源头可溯至1940年代延安解放区时期,基于特殊政治文化需要,赵树理创作路向与《讲话》之间建构了一种模糊认同的关系,其创作实践同革命需求之间也同样不甚一致。新中国成立后,新的政治语境与文艺路向发生了微调和变动,但是赵树理的创作理念和书写方式并未因之改变和调整,这种变与不变之间的错动,使得赵树理的创作与主流文艺之间的龃龉开始凸显,并随着政治和文艺路线的不断激进化呈现出难以调和的态势,最终导致其在时代激流中失去"方向"。新中国成立前后赵树理命运遭际的逆变,不仅负载了此期文学转折变化的诸种信息,而且隐含着新文艺方向语境下中国文学的本质性要求及其时代性变动。

关键词:
  • 新中国成立  
  • 赵树理  
  • 文学命运  
作者:
陈黎明
单位:
河北大学文学院; 河北保定071002
刊名: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4-1071/C。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47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