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与国民在边疆:以历史语言研究所早期民族考察为例的探讨

摘要:关于"国民"与"民族"等概念如何在清末民初经康有为、章太炎、孙中山等人之文章、言论流传于中国知识分子间,近代史学者们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探讨一个学者们较少触及的议题:在民国肇造之后的二三十年间,早年从事边疆民族考察的学者们如何带着"国民"与"民族"概念,与其自身所有的此两种身分认同,进入边疆人群中进行考察。其目的在于厘清本国"国民"中究竟有多少"民族",并尝试划分各"民族"间的边界。他们深入乡土社会的调查方法,以及因此与本土知识分子的接触,让他们成为"民族"及"国民"概念知识深入边疆及民间的传播者,也使得造"民族"与造"国民"的微观过程同时进行。本文以两个在"民族"与"国民"方面各有偏重的考察为例,说明这个微观的社会互动与历史变迁过程。

关键词:
  • 国族主义  
  • 国民  
  • 民族  
  • 历史语言研究所  
  • 多元一体  
作者:
王明珂
单位:
中研院(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
刊名:
西北民族研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西北民族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62-1035/D。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6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