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的心理加工过程机制

摘要:共情是理解他人的重要社会性能力,按成分可划分为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两者分别有其对应的神经网络。在演化及个体发展层面,情绪共情先于认知共情。共情的加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低级情绪刺激引发的自下而上加工。首先发生情绪感染,继而引发情绪共情,最后认知共情与情绪共情相互作用产生共情反应。另一种是由高级情绪信息引发的自上而下共情加工。认知共情通过自我投射的方式产生情绪共情,腹内侧前额叶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共情环路模型把共情成分与加工过程囊括在内,较好解释了共情的心理加工机制。未来的研究应该设计具有更高生态效度的研究范式,探寻更多客观的共情测量指标,丰富积极共情的研究。

关键词:
  • 情绪共情  
  • 认知共情  
  • 自下而上加工  
  • 自上而下加工  
作者:
袁晓劲; 刘昌; 柳林
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南京210097;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东莞523000
刊名:
心理技术与应用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心理技术与应用

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0-1104/R。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2013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