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巨菌草(Penniseturn.sp.)在淮河源地区不同生长阶段,地上部分茎与叶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规律,以实现巨菌草加工利用最大效益。【方法】通过巨菌草的田间试验,研究苗期、生长初期、生长加速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茎与叶部位以及全株干物质、粗蛋白含量(CP)、有机碳(C)和总氮(N)含量变化的差异,根据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巨菌草饲用、菌用性能分析。【结果】巨菌草在淮河源的干物质积累先慢后快,植株粗蛋白、总氮含量初期较高,生长末期最低,有机碳含量相对稳定,叶部干物质量占全株比例苗期最高,整个生长期逐步降低,植株粗蛋白主要在叶部,茎部叶部粗蛋白和总氮含量随生长期均逐步降低。【结论】作为动物饲草在淮河源地区适合每个生长季收割2次,分别在栽植后20周和生长季末期。作为食用菌培养基适合每个生长季收割1次,在生长季末期,但植株碳氮比较高,在培养基加工过程中需要补充含氮肥料。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