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孝道的变迁与转型期新孝道的建构

摘要:传统社会的孝道具有长幼尊卑有别的无条件、权威性行孝和时空绵延的全面性行孝两大特征,农耕文明时代的小农经济、不平等的专制体制、流动性低的封闭社会、利他的集体文化、神秘的鬼神信仰为传统孝道提供了合法化基础。在社会转型期,工业化弱化了传统孝道的经济基础,民主化弱化了传统孝道的政治基础,流动性增强动摇了传统孝道的时空基础,个体化动摇了传统孝道的文化基础,世俗化淡化了传统孝道的智识基础。对于社会转型期的传统孝道变迁走向,学术界形成了传统孝道式微论、韧性论与转型论三种代表性观点。与其说传统孝道已然式微或传统孝道仍具韧性,不如说传统孝道实现了转型。在孝道转型背景下,新孝道的建构应致力于:摒弃薄养厚葬,崇尚厚养薄葬;现实空间行孝与虚拟空间行孝并重;以父母需求为导向,量力而行行孝;摒弃权威性无条件性孝道,崇尚平等性互惠性孝道。

关键词:
  • 传统孝道  
  • 孝道变迁孝道转型  
  • 新孝道建构  
作者:
田北海; 马艳茹
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湖北武汉430070;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 湖北武汉430070
刊名:
学习与实践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42-1005/C。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4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