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成骨不全家系的COL1A1基因突变筛查及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2个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家系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个分别位于四川和广东的汉族成骨不全家系成员共45人,其中家系1本课题组曾在GMR杂志报道,作者对其进行了5年的追踪观察。方法收集家系成员的详细临床资料并进行眼部和全身检查,采集家系患者和正常成员的外周血进行基因组DNA提取,筛选疾病相关基因序列改变,在家系成员和正常个体中进行验证分析,确定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对两个家系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指标既往病史、视力、角膜厚度、眼前节和眼后节检查、听力检测、X线检查以及基因测序结果。结果2个家系分别诊断为Ⅰ型和Ⅳ型,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临床表现的共同特征是巩膜为蓝色、角膜厚度薄、反复非强力骨折、听力下降、脊柱畸形,不同之处在于家系2患者还合并身材矮小、牙本质发育不全,全身骨骼畸形更为明显。分子遗传学分析发现,家系1为COL1A1基因第33号外显子杂合突变(c.2329delG),引起第777位密码子移码突变(p.Ala777Profs*330),造成COL1A1蛋白合成缺陷;家系2为COL1A1基因第10号外显子杂合突变(c.725G>T),引起第242位氨基酸由甘氨酸(Gly)突变为缬氨酸(Val)(p.Gly242Val);家系1突变为本课题组发现的突变并已经报道,家系2为COL1A1基因新突变。结论本研究中2个OI家系分别是由于COL1A1基因c.2329delG和c.725G>T突变导致,本研究结果丰富了COL1A1基因突变谱,有助于OI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
  • 成骨不全  
  • 7基因  
  • i型胶原蛋白  
  • 分子遗传学  
作者:
冯丙岂; 刘旭阳; 何芬; 李丹丽; 张达人; 赵林; 樊宁
单位: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眼科医院; 深圳眼科学重点实验室; 518040;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361005; 四川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 615000
刊名:
眼科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眼科

眼科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1-3025/R。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92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

发表咨询 文秘咨询 加急见刊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