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设计中的民俗文化符号应用论析

摘要:民俗文化符号不仅是社会生活的自然产物,也是艺术创作的灵动语言,其构成系统包括自然类、造物类、人体类、非物类等几个方面。民俗符号语言的修辞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指事、拟人、谐音等类型,在造型或图像的背后往往有多彩的叙事成分和奇妙的生成逻辑。中国的民俗符号在当代继续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东方设计的艺术领域会有较大的拓展,应注意为中国制造注入中国元素,注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以及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
  • 中国传统文化  
  • 东方设计  
  • 民俗艺术符号  
  • 构成系统  
  • 语言修辞  
  • 应用前景  
作者:
陶思炎
单位:
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8
刊名:
艺术百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艺术百家

艺术百家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32-1092/J。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5年,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